• 43.91 KB
  • 2021-06-03 发布

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 宁 市 普 通 高 中 联 考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创造伟大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跨越困境、不断前行的过程。要想认识中华民族坚实厚重的历史,了解她的崇高与苦难,完全可以从了解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入手。诗歌是诗人对所处时代的描写和反映,堪称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的历史记录。一部《诗经》就是当时生活百科全书式的记录。例如,其中的《幽凤·七月》有对先民们四季繁忙劳作的生动叙述;《秦风·无衣》则体现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同仇敌忾。若想了解盛唐的富庶繁华,最直观的记载莫过于杜甫的诗句:“忆普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究其根本,诗歌的产生总有它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不少诗作调作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中国诗史历来以中华历史作为它的基石,文史相通,密不可分。诗词所提供的历史信息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使学习知识与审美活动融合统一,因而趣味性强,易为普通民众接受。它又是当时人们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历史细节上更富于真实性,更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中华民族依托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友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正是对这种民族性格的绝佳诠释。诗歌是情感与思想的双重结晶,是文化思潮的自然产物。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具象化、个性化的显现方式。中华文明以儒家思想为其骨干,又容纳吸收了道家、法家和佛家等各个思想流派,形成了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些在古典诗词中都有鲜明体现。诗人杜甫、李白、王维分别被称作诗圣、诗仙、诗佛,正好大致对应了儒、道、释这三个思想流派。杜甫的远祖杜预曾为《左传》作注,在经学上极有成就,他的祖父杜审言则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儒学和诗歌是杜甫的家族传统,他用自己的毕生践行使二者达到完美融合的境地,以至于宋人有“老杜似孟子”的说法。“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忱黎元,叹息肠内热",杜诗中体现的正是儒家那种关爱苍生、兼济天下的胸怀。李白屡屡以《庄子》中的鲲鹏自比, 他狂放不羁、要求冲破一切外在束缚的自由精神主要来自道家。王维诗中则充满了寂静出世的禅趣。在阅读当中,我们能够体认到祖先数千年来始终坚守的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而这正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也会有用这种语言撰写的诗歌。从一定意义上说,诗歌将本民族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居多,一字一音,字音中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组成部分。围绕这一特性,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语言极为精练传神。例如,五言绝句仅二十个字,词中还有字数更少的《十六字令》,七言律诗也不过五十六个字。古典诗词以抒写内心情思为基本维度,以塑造鮮明意境为主要旨归,普遍讲求用韵、对仗、平仄的规则。这充分彩显了汉语自身的意蕴之美和声韵之美,达到了“笔落惊风雨”、“篇终接混茫”的高超艺术境界。汉语的民族特色使中国古典诗词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西方诗歌就无法做到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具备的精工对仗。汉字的稳定形体,更是让古典诗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唐诗中的许多名篇,今天的中小学生都可以背诵,并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味,并不存在巨大的文字障碍。‎ 在中国古代,诗词不仅用于书面阅读,而且用于口头传播。我们现今除了品读、书写之外,还可以吟诵和歌唱。吟诵的本质是强化诗词固有的声韵美,更好地体味诗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说是“因声而入情”。吟诵带有强烈的自主体验性,每个人的吟诵都可以与他人不同,非常适合自主实践。中国古代本来就有着诗乐结合的传统,现代的作曲家们也给不少的诗词名篇重新配乐谱曲,让它们可以用于歌唱。声情并茂地演唱古典诗词,能够让古典诗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弘扬古典诗词 当代价值》张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是生动形象而又具体真实 历史记录,因此诗歌不仅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从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更容易引起人们共鸣。‎ B. 在一定的社会根源和文化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对所处的时代进行描写和反映, 而且诗词还有具体可考的“本事”。‎ C. 古典诗词从古至今都在发挥它的作用,除书面阅读和口头传播,其吟诵和歌唱所 带有的自主实践性,也能让我们“因声入情”并感受它的生命力。‎ D. 由于汉字形体的稳定,古诗词有了跨越时空的效果,而且让今天的中小学生依然能够背诵并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篇通过列举《诗经》和杜甫诗歌对其所处时代的具体真实的记录,旨在说明诗歌与时代历史的紧密关系。‎ B. 文章第二段主要采用列举和引用的论证方法,以突显诗歌在我们体认祖先坚守精神血脉和心灵家园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C. 第三段讲述古典诗歌能展现中华民族语言的极致美,指出具有跨越时空效果的古 6‎ 典诗歌具备超出西方诗歌的高超艺术境界。‎ A. 文章整体为并列式的结构,结尾段重点阐述古典诗词灵活而多样的运用方式使其当今社会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要了解中华民族前行过程的崇高和苦难以及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完全可以从了解古典诗词入手。‎ B. 在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积极进取、有爱和谐而又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 C. 诗词包含着一种审美认识,是诗人心灵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通过塑造鲜明意境,‎ 达到抒写内心情感的目的。‎ D. 弘扬古典诗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 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 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 SARS 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 ‎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 年 07 期,杨蕴萍《由 SARS 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 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 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 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6‎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 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11 日)‎ 1. 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B. 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 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 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 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 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 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 ‎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3.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家过年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 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 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 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 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6‎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儿拜上1988 年 1 月 5 日 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B. 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C. 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母亲的 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 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 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分)‎ 3. 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 ‎什么合理性?(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源,字文渊,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辨松江知府黄子威诬,奏 减浙东濒海渔课。巡按陕西,西安大疫,疗活甚众。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宣德五年,河南旱荒,民多转徙。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时侍郎许廓往抚辑,廷议又起丁忧布政使李昌祺原官。源与廓、昌祺发仓廪,免逋赋杂役,流民渐归。雨亦旋降,岁大丰。居三年,召还,授刑.部.左侍郎。明年,永丰民夏九 旭等据大盘山为乱。帝以源江西人,命抚之,都督任礼帅兵随其后。未至,官军擒九旭,‎ 因命二人采木四川,兼饬边务。‎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从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岁旱,录上疑狱,且请推行于天下,报可。旋坐决狱不当,与侍郎何文渊俱下狱。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累月,释还职。源在刑部久,议狱多平恕。陕西佥事计资言,武臣杂犯等罪,予半俸,谪极边。源以所言深刻,奏寝之。六年,以足疾命朝朔.望.。八年致仕,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B.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从 之/两遭丧/俱起复 C.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D. 奏言诸府/仓粟积一千九十余万石/足支十年/今民疫/妨农/请输钞/代两税之半/ 从之/两遭丧/俱起复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6‎ A. 进士,参加殿试取中后才能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賜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 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 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刑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D. 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在文中,皇帝照顾魏源有足疾,此两日朝见即可。‎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15.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梦游天姥吟留别》“ ,‎ 6‎ A. 魏源心存正义,勤政爱民。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上奏减免浙东沿海 ”,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6‎ 一带渔民的赋税。‎ A. 魏源颇有作 ,深得信任。他成功整治大同、宣府等边务,皇帝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 B. 魏源治政有力,却遭弹劾。治边时,请求换掉不称职的官员,却被谏官以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为罪名弹劾。‎ C. 魏源断案平缓,崇尚宽和。在刑部任职时,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奏请停 止,得到皇帝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帝以源廉正有为,命为左布政使,俾驰驿之任。‎ (2) 得宥,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不言其内乱事,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3) 杜牧《阿房宫赋》“ , ”勾勒出阿旁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 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泼流动;此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此生生不息,激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黄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 转化为有高附加值、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 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 。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 景象再现人间。‎ ‎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6‎ B. “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 A.‎ 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 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 B.‎ 休戚与共 接连不断 相得益彰 壮丽 C. “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 C.‎ 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相反相成 壮观 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 D.‎ 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 D. 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 18. 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6‎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闻一多《死水》)‎ 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D.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B.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C.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D.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 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新事物的出现,旧事物的消亡和认识的深化,都必然在词汇和词义中打上自己的印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新事物的出现是新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导弹”“集装箱”“支付宝”等都是语言中新出现的词语。② 。例如:“顶戴”杠房”黄包车”等词语都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而不用了。词语的替换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比如封建社会官吏的“俸禄”就被“薪水”所替换,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词义的演变是指③ 。同样是一个“坐”字,我国古代人的“坐”的姿态和现在就完全不一样。因而“坐”这个词的意义也随之改变。‎ 21. 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一封信,其中有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 请找出来并改正。(5 分)‎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我是敝校山花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我们的青春》的书。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 50 篇大作。请您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拜读,并恳请您抛砖引玉,为这本书写一篇序。相信有您提出的拙见,一定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祝您工作顺利!‎ ‎四、作文(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 1: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部分网友在看见别的国家疫情时候的评论如下: “开卷考试抄作业还不及格啊”“有书可抄都不抄,非要大面积传染才会重视吗?搞不懂这些人在想什么!”“开卷考试答出了零分卷”“让你们抄作业都抄不明白吗!”“快过来抄作业”。‎ 材料 2:张文宏教授说:“疫情在全世界爆发后,我们总会看到一种观点,就是嘲笑别国的做法,觉得别国都应该来抄中国的作业。我们前期的失误,其实是需要反思的。而我们后期的有效,别的国家也是学不来的——体制和国情不同。何况,这是场灾难。不管是嘲笑别国疫情蔓延,还是猛夸自己国家棒,其实都是对灾难和逝者的亵渎。”‎ 材料 3:为美国股灾振臂欢呼的人不知道,过去 1 个月,中国的大公司也遭遇寒冬: 中国平安股价下跌 13,阿里巴巴股价下跌 10,百度股价下跌 21。‎ 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开展线上讨论,主题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你是发言人,请结合以上 3 则材料,谈谈你对该主题词的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6‎ 某中学山花文学社2020 年 7 月 20 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