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2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吉林油田高级中学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
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
题。有两条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第一,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外之境”。诗歌不是叙述事情怎样发生的,而是向人们
描述事情怎样更好地发生,优秀的诗人要想出常人想不到的好。简言之,诗歌与现实的关系,
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而是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展开诗的理想之维,引领现实向更理想
的状态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原稿中说:“自然中之物,相互关系,相互限制,故不
能有完全之美。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
实家也。”“遗其关系、限制之处”就是一种突破现实局限、创造境界的方法。“材料必求
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都是言说“创造境界”的材料和原则。
从境内材料和法则出发,虚构出境外的“理想”,这不仅给出了诗歌的目标,还给出了
实现目标的方法。通过诗人的想象和创造,从“境内”走向“境外”,需要突破现实的局限。
这一创造过程需要诗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创造“境外之境”,才能激发诗人超
越有限生命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
第二,人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
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
“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精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
“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
“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
“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
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
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
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
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
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诗歌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方式之一,我们不仅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
而且,在诗歌的创作、传播、接受实践中,人与他人、社会、世界相互建构,推动历史发展。
“境界”以“精神生产”的力量,通过“物质生产”,间接影响“世界”;“世界”又为“境
界”提供鲜活的实践沃土。如此前赴后继,推动人们攀登在“世界——境界”的金字塔上。
“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诗人在人生
实践中,体味酸甜苦辣,体会人间冷暖,使“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互作用,将境界
创造进行到底。
(捕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 2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价值转型期诗歌的诸多价值都在变化,这是诗人需创造高格的内在动因。
B.诗歌不仅要表现现实,更要从现实局限出发,引领现实向更理想的状态发展。
C.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没有关注千千万万人的事。
D.人类可以通过诗歌认识自我的性情,创造更美的人性,乃至推动历史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指出了在文化创新的时代诗人创造高格的两条路径。
B.“境界说”是名家权威学说,因此文中虽只引用该学说来论证观点,却并不显单薄。
C.文章在论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时,先树靶子,批评了一些错误的创作倾向。
D.文章末段主要围绕“境界”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重申文章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是“遗其关系”,还是“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这些创造
境界的法则都是就境内而言的。
B.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就是诗人突破现实的局限,创造“境
外之境”的一个典范。
C.诗人只要站在时代前沿,创作的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就能写岀符合
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D.“精神生产”改变不了现实,只有通过改变现实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现实问题,可见诗歌不
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
二、现代文阅读(15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责任
程宪涛
吴畏明天离职。
吴畏一夜未眠,翻来覆去如烙饼。
这里,除逢年或喜事燃放鞭炮,还有给离任领导放鞭炮。这是“欢送”领导离职,是对
领导未尽职责的诅咒。这是坊间的自发“仪式”。
上级在调职谈话时询问吴畏,吴畏道:“那是为官者的耻辱。”领导说:“今年是 2018
年,改革开放 40 周年,你恰巧今年调动,有足够的信心吗?”吴畏不敢说,只觉压力更大,
甚至生出一份惶恐。
电厂成立 50 多年,管理层换了多少届,没有几人记得清楚。任职者一届职满,都心怀忐
忑,唯恐听见鞭炮噼啪声。
某任领导到异地赴任。迎接的人欢天喜地,送行的人兴高采烈。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
属下们持续绽放。小车行至小镇十字路口。喧闹声不绝于耳。身着工装的员工们,站在马路
的两侧。两根竹竿立起来,两挂鞭炮挑起来。众人愣怔的片刻,鞭炮轰然爆开,陪同的人四
散弃逃,领导灿烂的笑容枯萎成瑟缩的叶子。小车仓皇挤出人群逃出小镇。
知耻近乎勇。几届继任者,为官清廉发奋,突破发电纪录,实现辅业剥离,完成企业化
改制……但是,历史轮回,又有继任者中枪。
某任老总颇自知,离职前谎称八点离厂,却在凌晨五点钻进小车启程。原想神不知鬼不
觉,却不料刚转过街口,赫然看到,鞭炮蜿蜒,犹如几条红色的蛇,转眼间火信子喷吐。寂
静的清晨,爆竹声格外刺耳。领导心脏病突发,再没有站起来。
俩领导其后相继被“双规”。
- 3 -
吴畏的上一任老总,在职期间被查,在上级谈话之后,即称病在家休养,直到半年后入
狱。传说他临行前夜,小镇的爆竹售罄,在众人的浮想中,那是一爆竹铺天盖地,盛况空前
的景况。而据说,在其后三年中,这批爆竹并未燃放,一直保留到现在,员工们在等待……
或许,员工并不希望再现那场景。
吴畏心里没有底。
吴畏穿衣下床,拿起手电筒,戴上安全帽。这是他三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到厂子内巡
查。三年前,吴畏第一次巡查时,值班室中一片狼藉,运行人员一个酒气熏天,两个在睡大
觉,三个在斗地主……还有缺岗。吴畏立刻把班长、值长、主任及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找
来,自己坐在缺岗员工的位置上……
一切都需要改变。
正值设备检修关键期,检修主任提前一小时,早晨七点到达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
次日六点半到现场,他看见吴畏在现场。第三日六点到现场,他依然见吴畏在现场。主任问:
“吴总几点来的?”吴畏答:“比你提前半小时!”主任说:“今晚,我住在检修现场!”
那一年的机组大修,实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优。
无垠的天幕上,星光辉映;运行值班室内,机器浅声低唱。值班人员各司其职,目光在
仪表上流动。这是一个普通的凌晨。吴畏流连在新建机组外,这是老厂的希望工程。远方山
中,有在建的垃圾屯站,新型绿色能源基地……
但是,依然有那么多遗憾,断掉了员工福利用水,停掉了家属免费用电,学校和物业社
会化……那么多的责难、掣肘,还有骂娘、唾沫,甚至上访……
吴畏告诉办公室主任,早七点启程,办公室主任似乎明白了,问吴畏怎么走。吴畏道:
“步行。”主任说:“我知道一条小路,不会被人发现。”吴畏说:“我走大道,你把车开
到小镇口。”主任说:“都知道你今天离厂,万一出现状况咋办?”吴畏道:“这是最好的
检阅!”
清晨七点十分,吴畏出现在小镇街口。吴畏看见聚集的员工,穿着整齐的工装。几十挂
挑起的鞭炮形成红色的海洋。办公室主任有了惊恐慌乱,他拉一下吴畏的衣袖:“咱们坐车
走吧!”吴畏走向人群,人群散开一条路。吴畏走进人群。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
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吴畏拉住那双粗糙的手,更多的手伸过来……
吴畏走出人群很远。没有爆竹炸响。身后忽然有人喊:“吴总!”吴畏扭头回望。员工
指着鞭炮阵,问:“你怕吗?”吴畏大声回应道:“怕!”人群轰的一声笑了,十分开心的
模样,就像清晨的阳光。
那员工高声道:“这是准备过年放的摆出来让你看看,今年是个好年头!”
吴畏的眼眶一紧,用力地点了点头。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吴畏离职前一夜未眠,表现出吴畏内心的煎熬,既引出下文对放鞭炮欢送领导
的民间仪式的介绍,又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注意。
B.“领导的脸如向日葵,对属下们持续绽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领导离职到异地赴
任时的得意,与下文鞭炮响起后领导的反应形成对比。
C.小说中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工厂清晨安静的氛围,表明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工厂
已经形成良性运转,说明吴畏的领导工作卓有成效。
D.“一位老员工犹豫着,手伸出去又缩回,再次试探着伸出”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老员工
对吴畏的敬重和畏惧心理,反映出吴畏脱离群众的现实。
5.小说中吴畏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 分)
6.小说中为什么要用大量篇幅写吴畏之前的几届领导离任的情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 4 -
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
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
“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
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
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
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
“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
后①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
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
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
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
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
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
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
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
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左传·烛
之武退秦师》文中“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一句中的“侯”“伯”
均为爵位的体现。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
声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节选自《战国策·燕策》的《荆轲刺秦王》一
文中“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
目,发尽上指冠。”两句就体现了这两种音色的感染力。
C.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
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
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
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
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D.卒,原指诸候死亡,唐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文中的“以官卒”是指在官任上去世。
- 5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
廷“罪三族”的昭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 田
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
C.田叔审査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査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
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
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2)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1~ 12 题。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
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B、颔联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
生动的形象。
C、中间两联所构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美”,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声
音。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诗人正是怀着这愉悦之情听筝的。
D、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没有用一个象声词,而是着力刻画各种形象,
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人见其形似闻其声,显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分析。(6 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先是诉说自己婚后的劳苦,“ , ”,接着指斥氓达到
目的后就变得凶暴起来。
(2)《诗经·王风》中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大家十分熟悉的句子:“彼采葛兮,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3)《离骚》一诗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宁愿立即死去或流亡也不愿苟且阿谀的两句是:“ , ”。
(5)《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 , ”。
六、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14.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婆娑.(suō) 彳亍..(chíchù) 颓杞 陨身不恤
- 6 -
B.忸怩.(ní) 寥廓.(kuò) 暗然 浪碣飞舟
C.窒(zhì)息 蓊.(wěng)郁 喋血 桀骜不驯
D.浸渍.(zì) 梵.(fán)语 敛裾 偃苗助长
1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越国以鄙远.②皆白衣冠..以送之③吾得兄.事之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⑤夜.缒而出⑥范
增数目.项王⑦步.余马于兰皋兮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⑨三岁食贫.
A.①⑥/④⑦/②③⑤/⑧⑨ B.①⑨/②⑥⑦/③⑤/④⑧
C.①⑧/②⑨/③⑥/④⑤⑦ D.①③/②④⑦/⑤⑧/⑥⑨
1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
A.何厌之有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又申之以揽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7.下列各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偭规矩..而改错 B.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②秋以为..期
C.①自前世而固然..②约为婚姻.. D.①行李..之往来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1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
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一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
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十一年来,中国从 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
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 的变化。四十一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
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 198 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2 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
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四十一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
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
可以对中国人 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的辉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B.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C.宵衣旰食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指手画脚
D.砥砺奋进 一穷二白 惊天动地 颐指气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累计吸引外资超过约 2 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四十一年来中
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B.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2 万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四十一年来
中国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C.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2 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四十一年来中国
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D.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2 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四十一年来中国
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 7 -
B.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二)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 21~22 题。(本题共 2 小题,7 分)
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
服的提案》(简称《提案》)。目前我国的校服生产仍存在表面严抓严管,实际上“垄断保
护”本地企业的现象,《提案》建议,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协同作用,清理影响市场
竞争的人为干预因素,破除校服“地方保护”,运用价格监督检查等反不正当竞争的措施,
让外地企业公平参与竞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校服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成熟的产学研平台,
加强功能面料开发与校服款式设计,解决“千校一服”、“面口袋”等问题,结合中华传统
文化,开发有别于欧美、日韩的校服款式,充分发挥校服的育人与审美功能。此外,地方政
府也要加大对校服监管的财政资金支持,把校服安全当成校园安全的重要内容,深化质量管
理,让广大家长买得放心,学生穿得舒心。
21.请为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22.请根据新闻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 6 个字。(4 分)
八、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他将一个个空木桶擦拭干净,摆放
得很整齐。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
“孩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征服风的。”小男孩擦干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把每一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他高兴地对父亲说:“我
懂了,木桶想要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自己的重量。”父亲赞许地笑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8 -
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
选项的内容,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无中生有,“内在动因”一说错误;B 项曲解文意,
“不仅要表现现实”错误,原文为“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不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系”;C 项曲解文意,“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
花体’‘乌青体’等”。
2.B【解析】本题考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
- 9 -
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判断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把握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论点以及论证的方法。B 项引用论证,除
王国维的“境界说”外,还有王阳明的论述。
3.C【解析】本题考査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第一步,把握题
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 项“只要……就……”关联词语
错误,根据原文应为“只有……才……”。
4.D【“畏惧心理”“脱离群众”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从员工敢于放鞭炮“欢送”贪官的角度来看,员工不惧怕
领导。老员工想与吴畏握手,表现出对吴畏的敬重、感谢、肯定,又“缩回”手,可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思考,
如担心场合不合适等。“脱离群众”属于主观臆断。】
5.①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细致扎实:每天巡视工厂,检修期间提前到岗。②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或敢于打
破常规),不怕非议:取消员工福利水电,学校和物业社会化,不怕掣肘、责难。③为官清廉,深得民心:
离任时员工欢送握手而不放鞭炮。④胸怀全局,远见卓识:老厂添置新机组,垃圾屯站、环保基地在建。(一
点 2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6.①突出人物形象。暗示厂里情况复杂,吴畏工作开展艰难;以员工对贪官的态度和对吴畏的态度进行对比,
反衬吴畏清廉深得民心。②使小说情节连贯紧凑,波澜起伏。交代吴畏有压力的原因,引出下文吴畏离职的
场景,使小说情节连贯,且设下悬念,形成波澜,吸引读者。③深化小说主题。三任贪官落马,说明员工心
里有标准,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警示为官者,为官一任应尽责一方,心存敬畏,深化小说主题。(一
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7.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
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断出句读。
画线句子应为: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 ”于是
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8.D【解析】本题考査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
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准确积累。“卒”原指大夫死
亡,《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选 D。
9.B【解析】本题考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者眼于与主
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
包括信息错位(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等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B 项,据“上
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可知,召见的并非仅田叔一人,所以“最优秀”一说错误。
10.(1)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双腿张开像箕一样地坐着骂他。(评分点:“持”
“进”“甚”“箕踞”各 1 分,句意 1 分)
(2)君王自己夺来的,让相国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相国做好事,相国不能参与偿还的事。(评分点:“夺
"“使”“偿”“为”各 1 分,句意 1 分)
【解析】本题考査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
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
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为人严谨廉洁乐观,喜欢与王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做了郎中。汉七年时,高祖路
过赵,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双腿张开像箕一样地坐着骂他。这时赵国相国赵
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这样,我们请求发动变乱。”
- 10 -
赵王咬破手指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祥的话!
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
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杀,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下诏 书说:“赵
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囚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贯
高的事精弄清楚以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为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
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做了郡守、诸侯相。田叔
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几年后,田叔触犯法律获罪而丢了官。梁孝王派人杀了过去吴国的相国袁盎,景帝征
召田叔来查办梁孝王的案件,田叔一一查明了梁孝王的案情,返回朝廷禀报。皇上说:“梁孝王有那样的事
吗?”田叔回答说:“死罪!有那样的事。”皇上问:“事实在哪里呢?”田叔说:“皇上不要把 梁孝王的
事当作大事追究啊!”皇上问:“为什么呢?”田叔答道:“如果梁孝王不伏法,这是罔顾汉朝法律;如果
他伏法,那么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这些都是陛下的忧虑啊!”皇上认为他是大贤人,让他担任鲁
国相国。田叔刚刚到任,一百多位百姓主动找他,指责鲁王夺取财物的事精。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
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
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相国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相国偿还,这是君
王做坏事而相国做好事,相国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几年后,田叔在鲁国相国
的任上死去,鲁王用一百斤黄金给他作祭礼,小儿子田仁不肯接受,说:“不能因为一百斤黄金损害先父的
名声。”
11.C【解析】C 项淋漓尽致地描摹出筝声之“苦”,使人耳际仿佛频频传来各种惜别的悲怨之声。筝声“苦”,如
果听者也怀有“苦”情,筝弦与心弦同声相应,那么就愈发感到苦。诗人柳中庸正是怀着苦情听筝的。
1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
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释字各 2 分,结合语句分析 2 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考查学生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
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
境进行理解。“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
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13.(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4)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4.C【A.彳(chì)亍,颓圮,殒身不恤;B.黯然,浪遏飞舟;D.梵(fàn)语,揠苗助长】
15.B【①⑨形容词作名词,②⑥⑦名词作动词,③⑤名词作状语,④⑧动词使动。】
16.D【D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A 项为宾语前置;B 项为被动句;C 项为状语后置。】
17.A【B.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十分,极。以为:(古)“以之为”的省略;(今)认为。C.固然:(古)
本来就这样;(今)连词。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D.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
的包裹、箱子等。穷困:(古)走投无路;(今)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18.B【砥砺奋进:形容在磨练中奋勇前进。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
结合“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分析,选用“砥砺奋进”。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一
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
社会状况,用“一穷二白”比较合适。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声势浩大
或事业伟大。这里修饰“变化”,选用“翻天覆地”。颐指气使: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
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这里重在表现
外国无权对中国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而不是重在傲慢的态度。选用“指手画脚”。故选 B。】
19.C 【试题分析:原文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处是“超过 2 万亿美元左右”,成分赘余,“超过”后跟确数,
“左右”赘余,排除 A 项、B 项;另一处是“不仅造福了世界,也发展了自己”,语序不当,应为“不仅发展了自
- 11 -
己,也造福了世界”,排除 B 项、D 项。故选 C。】
20.C 【试题分析: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联系前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得出的结论应旨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所以排除 A、B 两项;考虑与后文的衔接“从中总结经
验”,从“伟大精神”中总结经验搭配不当,所以排除 D 项。故选 C。】
21.校服改革上两会(或答“《提案》建议让优质校服进校园”)(3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
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此题具体表现为拟写标题和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是在新
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采用标题新闻的语言
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要能够揭示新闻事件核心内容,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一般常用主谓句。“谁怎么样”,“校服改革”“上
两会”,即“校服改革上两会”。
22.两会校服提案(或答“校服提案”);破除地方保护(或答“地方保护”);育人审美功能(或答“育人审美”);
质量安全(或答“校服安全”)。(每个关键词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的能力。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摘取恰当的词语来
表达中心内容.这也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寻找关键词需要我们每一个学生具有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它不仅是《考试说明》在“语言知识和表达”中所要求的“学会压缩语段”,这种能力不仅是语用题中会设考点,
其实也辐射到阅读和作文的审题,因此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位学生的重视。四句话,一句话一个关键词,比如
第一句“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关于推动优质供给,杜绝劣质校服的提案》(简
称《提案》)”,即“两会校服提案”。
23.作文:
【解析】
(一)关注材料中的人和物的基本情况
小男孩:每天把桶擦干净,整齐地摆好——生气——委屈地哭了——想出了一个办法。
父亲:摸着孩子的头——点拨,启发他。
橡木桶:虽干净整齐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注入水后根基就稳了。
(二)材料与现实生活对接
1.从小男孩的角度审视:(1)每天擦桶每天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原因是什么?缺少思考。因而可提
炼出“做事需苦干加巧干”的观点。(2)第二天面对凌乱的木桶他伤心委屈地哭了,试想光哭能解决问题吗?
因而又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恼、挫折、困难等”这样的问题或再谈“失败与成功”这一传统话题。(3)可
贵的是小男孩并没有一味地沉浸于苦恼中而不能自拔,而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悟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又很容易
让我们想到生活中“思维与人生”的话题或“做事需内外力结合”的道理。
2.从父亲的角度审视:当孩子陷入困境而苦恼时,既没有袖手旁观,又没有挖苦打击,而是和蔼地摸着
孩子的头去开导说:“孩子,别伤心,你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这又能让我们想到很多,如从做人角度看,
生活中我们应当做一个“甘当别人拐棍”的人;从教育的角度看,可谈“循循善诱”的教育原则,也可谈“授人以
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方法。
3.从橡木桶的角度审视:由物及人,展开联想,这让我们不难体会到“要想在风雨中立足,就必须时刻
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根据关键句“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要增加自己的重量”联想,一个人要想不被“风”吹倒,赢得别人的
赏识,必须增加自己的“重量”,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广阔的市场,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
汰,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赢得国际地位,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有底气才有实力,有
实力才有魅力,自我加重,是不被打倒的唯一方法。
【参考立意】
1、提高自身价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把自己打造成一块真金;
- 12 -
3、天助自助者。
相关文档
- 黑龙江省伊春第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12页
- 河南省开封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325页
-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06-0310页
-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2021-06-0318页
-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等六校2020-22021-06-0323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宁县二中高一2021-06-0311页
-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圣泽中学2020-22021-06-0324页
-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22021-06-0330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一2021-06-0312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营口高中等重2021-06-0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