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 MB
  • 2022-03-30 发布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4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7 记念刘和珍君问题导学1.作者为什么以“记念”刘和珍作为写作切入点来评价“三一八”惨案?2.本文作者爱憎鲜明,情感突出。请结合全文,梳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3.文章之所以如此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灵魂,是因为它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感情,而这内容和感情又是通过语言尤其是其中准确、含义深刻的词语表现出来的。试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自主探究鲁迅先生在文章的第六部分第一段中写道:“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鲁迅先生针对请愿还说过这样的话:“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你认为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及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简要分析。思维激活:应从鲁迅先生不赞成青年徒手请愿的出发点分析。鲁迅先生不拒绝反抗,只是怀疑反抗形式的有效性。文法导析1.记叙、议论、抒情三者交错结合,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就全文来讲,文章的第一、二部分从追悼会写起,自然地交代写作用意。交代完用意自然地引出对纪念对象往事的回忆,即女师大风潮中的刘和珍和“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文章的第六、七部分,作者着重从历史的高度总结刘和珍等烈士死难的意义。侧重抒情和议论。全文都紧扣“记念刘和珍”这一中心,将记叙、议论和抒情自然地融和在一起。就局部来看也是如此。如“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熔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加上正面感叹和反语讽刺形成对比,文章深厚的思想内容和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使表达更酣畅淋漓。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文章多处运用了排比、比喻、反语、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反复:如第三部分写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第四部分写“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第五部分写“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些文字的反复出现,使烈士的音容笑貌、气质特征和乐观精神跃然纸上,也反衬出反动统治者的凶残。反语:如“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等。这些反语的运用,把作者“我还有要说的话”但“我说不出话”的悲痛和愤怒的感情渲染得浓烈而又深沉,让读者通过想象、联想去补充作者要说而说不出的话,进而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对比手法:如刘和珍“生活艰难”与“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对比,表现她对真理的追求;女师大教职员“准备陆续引退”与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对比,衬托出烈士的崇高精神。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3.用语警策,富含哲理本文许多警策性的语言具有凝练性、概括性和含蓄性的特点,读来意味深长。如“真的 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一铮铮作响的对偶句,启示人们不畏艰险,敢于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敢战斗。又如以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生动贴切的比喻化抽象为具象,指出徒手请愿只能招致无谓的牺牲,告诫人们一定要以暴力革命来代替请愿一类的斗争方式。这里寄寓了鲁迅的痛惜之情和谆谆教诲之意。这些语言加深了人们对“三一八”惨案的认识和理解,启发人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技法导练导练目标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三种表达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请你运用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在民族危难关头,刘和珍面带微笑,从容就义,带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感动。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对于英雄,我们常常怀着崇敬与敬仰之情;而他们也总是以一种雕塑的姿态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给我们焦渴的心带来阳光和雨露,给我们带来灿烂与芬芳。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人生必然遭遇一个接一个的选择,如果是在“鱼”和“熊掌”之间作一个选择,我们必然是舍“鱼”而取“熊掌”。但是,如果为了正义让我们在“生存”和“毁灭”之间选择,刘和珍是我们的榜样!她教我们如何直面人生!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微朝下垂着,浓密的短髭掩着上唇。——这些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不柔和。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及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解释着他的语言。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笑声了。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须被迫地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被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现出来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一丝的微笑。答案:[问题导学]1.提示:刘和珍作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具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些怎样可爱的青年。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些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些可爱的青年,其凶残、卑劣不言自明,无耻谰言不攻自破。写刘和珍遇难,枪弹的攒射、棍棒的挥舞,枪林弹雨中相互救助的情景历历在目,细致的描写使人还原惨案的全景。写刘和珍,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写程君的话,又真切地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2.提示:开篇因为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引出刘和珍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当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一句“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极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哀痛和愤怒。第二部分中,作者认为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保持记性,“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第四部分在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第五部分由不说到说,满怀激愤地揭露事实真相,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结尾,哀痛到了极点。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他说不出话来,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却不知从何说起,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不说”是假,“说”是真。3.(1)提示:这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2)提示:这一段使用了反复、对偶、反问、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作者的愤怒之情推向了顶点。既是对反动派滔天罪行的愤怒控诉,也是对“庸人”的批判,正因为他们受压迫而不起来反抗,民族才渐渐衰亡。民族衰亡的缘由:惨象+流言,屠刀+钳口术,这是中国历史上反动派统治者惯用的手法,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抒发了鲁迅先生深沉、激越的感情。他明确指出摆在民众面前的两条路:一是爆发,一是灭亡。而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是鼓励民众要奋起反抗,争取胜利。(3)提示:此句从三个层次来揭露杀人者的凶残,而且层层递进。第一层是“我”可以用最大的想象力来想象中国人的坏,足见其坏之劣;第二层是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想到杀人者会如此凶残;第三层是即使料到了,也不相信。这三层意思,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作者对爱国青年牺牲的悲伤,对杀人凶手的愤恨。爱憎鲜明,情感突出。[自主探究]提示:观点一:鲁迅先生并非不以请愿为然。鲁迅先生对于一切爱国运动都非常关心,并且热烈支持和参加;虽然他认为向反动政府请愿,特别是“徒手的请愿”有极小的效果,但是他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请愿”提高了群众的认识,能鼓舞群众进一步走上彻底的爱国道路、革命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观点二:鲁迅先生不以请愿为然,这在原则精神上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像1926年3月18日那样的爱国请愿,毫无疑义是群众的爱国运动,向政府去请愿,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无疑义是群众的爱国方式之一。但请愿终究不是彻底的革命斗争,也不是彻底的爱国斗争,尤其是向当时那样反动的政府去请愿,除表示出了群众的意向和力量,实际的效果是绝不会有的。[技法导练]创意激活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主要用于论述类的文章。叙事用于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则是揭示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是叙事的升华;抒情则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时,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并有针对性。因为叙事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如果叙事本身缺乏具体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抒情也就无从升华。其次是议论和抒情要紧扣叙事的内容,自然贴切。再次是议论和抒情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不可长篇大论,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范例展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哀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几个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是十分悲惨的。然而,霍金很镇定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文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英雄”“感动”“选择”(2)“选择”“直面人生”文本图解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