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00 KB
  • 2021-06-03 发布

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实验班考试 ‎[高一]年级 [语文]试题卷 答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命题人:[邓颇 杜应勇] 校对人:[时靖]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 6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纾困(shū) 潜在(qián) 毗邻(pí) 冠状病毒(guān)‎ B. 诟骂(gòu) 逡巡(qūn) 孱弱(cán) 残羹冷炙(zhì)‎ C. 睥睨(nì) 自诩(xǔ) 蜷曲(quán) 刎颈之交(wén)‎ D. 攻讦(jié) 狩猎(shǒu) 罢黜(chù) 恪尽职守(k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B项,“孱弱”的“孱”应读“chán”。 ‎ C项,“刎颈之交”的“刎”应读“ wěn”。 ‎ D项,“狩猎”的“狩”应读“shòu”。‎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珠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B.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练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C. 美国专家福奇表示,新冠病毒传播能否被遏制,是美国社会能否重启的先决条件。他警告国家“过早”结束社交隔离措施,恐“让疫情卷土重来”。‎ D.‎ - 26 -‎ ‎ 在过去几十年里,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在美国暗中操纵下,不断对其或者IMF大举借贷,最终使得阿根廷陷入债务陷阱,逼迫阿根廷拿出更多矿产所有权和国内工业资产去抵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音辨析字形正误。‎ A项,“锱珠必较”中“珠”应为“铢”。“锱铢必较”意为“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其中“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这里“铢”和本义指蚌壳体内所生的珍珠的“珠”没有关系。‎ B项,“提练”中“练”应为“炼”。“提炼”意为“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这里“炼”意为“用火烧制或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纯净”,含有提取的意思,而“练”意为“白绢;把生丝煮熟,使它柔软洁白;练习、训练;经验多”。‎ D项,“抵压”中“压”应为“押”。“抵押”意为“债务人把自己的财产押给债权人,作为清偿债务的保证”。而“压”的意思为“从上面加力;用威力制服、镇服;控制,使稳定,使平静;搁置;逼近;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 ‎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 B. 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C.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D. 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流光溢彩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答案】D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形、义、来源出处等方面加以把握,这是解题的基础。成语的使用涉及范围、意义、色彩、对象等方面,特别是一些两用成语;另外,特别要重视对一些常用成语中的关键语素的把握,以提高准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是高考命题的习惯性角度。紧紧把握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结合上下文加以思考辨析,要考虑成语本身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与语境是否一致,这是解题的关键。‎ A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含贬义)。此处为“描摹物态”,运用符合语境。‎ B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依据句中“被错误地应用”“滥用”可知,这种做法指的是社会上不好的事,该词运用符合语境。‎ C项,明日黄花: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借以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泛指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处指的是过时的或已经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该词运用符合语境。‎ D项,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有时也用来形容时装表演和珠宝的色彩艳丽。此处说的是“文物”,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斑驳陆离”。‎ 故选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是至高无上的。‎ B.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C.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D. 到目前为止,包括安理会在内的联合国机构的有关决议或文件已不止一次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内容,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等等;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 26 -‎ A项,成分残缺。“当……时候”为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是”前没有主语,应在“是”前加上主语“它”。‎ B项,结构混乱。“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意思一样,一起使用造成句式杂糅,应保留一个即可。‎ D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或暗换主语。前一句的主干为“决议或文件纳入或体现内容”,其主语为“决议或文件”,但“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的主语不能是“决议或文件”,造成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前补上“一带一路”。‎ 故选C ‎5.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C. 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D.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需要结合语句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A项,“卷起千堆雪”,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把“浪花”比作“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他”“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把“他”比作“猫头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说“长筒马靴”好像穿了一百年,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D项,“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把“帝国主义‘抛给’的无用的东西”比作“残羹冷炙”,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 26 -‎ ‎6.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 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端午)‎ B. 花市千门雪,灯衢万里春。(元宵)‎ C.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中秋)‎ D.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重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借助诗歌解读文化常识的能力。A.挂陈“艾”、昌“蒲”是端午节习俗;B.元夜花市是元宵习俗;C.满月与中秋相对应;D.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风落日万人思”指清明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②③⑥④①⑤‎ C. ③①⑤②④⑥‎ D. ③④②①⑥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和①⑤应该形成转折意,⑥在③后,⑤紧跟①,依据后文的“也”表明①⑤应该在④的后面,③⑥在④之前,②最适宜谓语句首,故选B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6 -‎ A.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 “亚父南向坐” 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南向为最尊。‎ C. “丙寅三月之望”中,“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既望”语义相同。‎ D. “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中,“谥”指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 A项,“山东”指崤山之东。‎ B项,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在《鸿门宴》中,依据项羽的自大性格,他的座位应该是最尊的,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C项,“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但“既望”指望日的后一日,应该为农历十六。‎ 故选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北虽貌敬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 既东封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对于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活用方法不同的”,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设题,考生可以先明确加点词本身的词性,然后根据在句中的位置或所做的成分来分析活用类型。‎ A项,“北虽貌敬”意为“元军虽然表面上尊敬”,“貌”意思是“表面上”。“貌”本为名词,在这里用在动词“敬”前面,又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故做状语。‎ - 26 -‎ B项,“常以身翼蔽沛公”意为“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翼”意思是“像鸟张开翅膀那样”,“翼”本为名词,在这里用在动词“蔽”前面,又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故做状语。‎ C项,“买五人之头而函之”意为“买回五个人的人头并用匣子装好”,“函”本是名词,指匣子,句中“函”后面跟了代词,故应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 D项,“既东封郑”意为“(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东”意思是“在东边”,“东”本为名词,在这里用在动词“封”前面,又不是动作的发出者,故做状语。‎ 故选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吴之民方痛心焉 C. 行李之往来 D.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 A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意为“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夫人”,古义指那个人;今义指一般人的妻子。‎ B项,“吴之民方痛心焉”意为“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痛心”,古义指痛恨;今义指极端伤心。‎ C项,“行李之往来”意为“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 D项,“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意为“(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社稷”,古今同义,均指国家。‎ 故选D。‎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 徒见欺于王 ‎【答案】C - 26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A项,“吾属今为之虏矣”意为“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该句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意为“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容”意为“被容”,表被动。‎ C项,“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意为“(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为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匹夫之于社稷有重也”。‎ D项,“徒见欺于王”意为“白白的被大王欺骗”,该句为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故选C。‎ ‎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B.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获益,只有你才这么想。‎ C. 距关,毋内诸侯。 ——远离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 D.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现在急着求你,是我的过错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B项,“惟君图之”,指希望您(国君)考虑谋划这件事。‎ C项,“距关”,指把守住函谷关。‎ D项,“是寡人之过也”,“是”为代词,“这”的意思,没有译出来;另外“急”应为“危急”,应译为“如今在危机之中求你”。‎ 故选A。‎ - 26 -‎ ‎13.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下列与文天祥相关的一项是( )‎ A.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B.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C.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D.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与文天祥相关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解答本题,考生需要对文天祥有所了解,然后分析所给的楹联,找出与“文天祥”相关的内容。C项,“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这两句是说文天祥一身正气贯彻世间,世间万物千古不息的传颂着他的美名,英勇赴难之后他的伟大名字也一直被人们拜祭和崇敬,一片爱国丹心碧血也照耀了世世代代。由“丹心”可以想到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可以判断与“文天祥”相关。A项,“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诗史”是说杜甫的作品,“草堂”是说杜甫在四川成都的住处,即成都草堂,“春水群鸥”来自于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由此可知,这幅楹联与杜甫有关。B项,“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词”是创作的体裁,“女儿花”是说人物的性别,由此可知应是“李清照”。D项,“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屈,“策可为史”是说贾谊《治国策》可以称为“史”,“疏不负梁”指贾谊为梁怀王太傅这一事件;“亲不负楚”这是说屈原对楚国的忠心,“骚可为经”是所屈原的作品,故这幅楹联是说贾谊和屈原。‎ ‎14.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6 -‎ A.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用来证明这里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迹,以增添真实感。‎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乱”“穿”两字写出了江石错列,直插云霄之态势,“拍”“卷”两字则描写出江涛汹涌奔腾,拍击江岸的力度与声响。‎ C.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形象地写出了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姿态潇洒,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D. “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苏轼不仅身游赤壁,而且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他倾慕周瑜的丰功伟绩,慨叹自身功业无成,又有豁达的自我解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考生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人道是’用来证明这里就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迹,以增添真实感。”理解分析有误。“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的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故选A。‎ ‎15.下面加点词语的锤炼分析有误的一组是( )‎ A.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把“你是”改成“你这”,不但增强了婵娟斥责宋玉时淋漓愤激之情,而且描形绘影,即使只读剧本,也能使人仿佛看到婵娟斥责宋玉时指鼻子戳眼睛的动人形象。‎ B.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已是一段好文,经王若虚一改“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减去三个“石”字,更显简洁,又不失意味。‎ C. 《水浒传》不因为是长篇小说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如“武松打虎”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 D. 张岱《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作者叠用三个“‎ - 26 -‎ 与”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更多了一些意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考生要认真阅读选项,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推断,这类试题往往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相联系,考生分析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结合。‎ B项,“又不失意味”分析错误。文段出自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其中引用王若虚修改《史记》李广射虎的例子主要是说明“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所以,王若虚改后虽然更显简洁,但意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表面上看,王若虚似乎改得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思想和情感。举例说明,如:“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共81章,有5100多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26 -‎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总而言之,老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贵在“无为”“无事”等圣人之治,而圣人之治的手段并不是通过制定刑法等国家制度来对老百姓加以规制,圣人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而法律制度是治国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是统治者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的国家机器,老子认为这些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雄心、私欲、智慧等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的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所以老子极力反对这些措施与法令制度。因此,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中可以得出结论,法需要顺应“道”与“德”的运动,效法自然之律,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治理作用。‎ ‎16. 下列对“道法自然”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道”是《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华,“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B. “德”是社会生活的道德范畴,“德”是“道”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C. 与西方的自然法不同,“道法自然”是指效法自然之道,在辩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法”的作用。‎ D.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反对统治者“有为”措施与法令制度,反对统治者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17.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作品,按照内容称为《道德真经》,按照作者称为《老子》,按照字数称为《五千言》。‎ B.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他经常仰头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思考天上有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老师推荐他入周都深造。‎ C. 老子生活在周朝,王室势微,各诸侯之间战争不断。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 26 -‎ D. 老子认为,统治者以合乎自然、不行强制来推行其统治,要体现“无为”“无事”的圣人之治,否则,就会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然后浏览选项,回归文本,找到对应区间;最后将选项与文中对应区间详细对比,认真判断。要特别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判类别、张冠李戴等陷阱。‎ A项,“‘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精华”理解错误。依据原文“‘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可知,选项扩大范围;“‘道法自然’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理解错误。依据原文“‘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可知:“道”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选项这里偷换概念。‎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意思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B项,“他经常仰头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理解错误。依据原文“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可知:作者说老子“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是为了说明老子“静思”的,而不是说老子“经常仰头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 26 -‎ 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二次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 D.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中:符合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 B. 是寡人之过也 讵能若是乎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D. 夫晋,何厌之有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20. 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 26 -‎ ‎21. 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C. 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国之间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不同利益而背弃。‎ D. 吕祖谦认为,如果烛之武用更大的利益来游说秦穆公,秦穆公会犹豫思考,但最终还是会选择有利的一方。‎ ‎【答案】18. D 19. B 20. D 21.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意为“因为它(郑国)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楚国却对其怀有二心”,“贰”意为“怀有二心”。‎ B项,“焉用亡郑以陪邻”意为“(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土地呢”,“陪”,通假字,同“倍”,意为“增加”‎ C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意为“(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肆”意为“扩张”。‎ D项,“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意为“(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很符合秦穆公的心”,“中”意为“符合”。‎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 26 -‎ A项,“焉用亡郑以陪邻”意为“(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土地呢”,“以”,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意为“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以”,表原因的连词,可译为“因为”。二者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B项,“是寡人之过也”意为“这是我的过错”,“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讵能若是乎”意为“怎么能像这样呢”,“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二者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C项,“佚之狐言于郑伯曰”意为“佚之狐对郑伯说”,“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不翻译;“利有大于烛之武者”意为“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于”,介词,引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二者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D项,“夫晋,何厌之有”意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之”,在句中起提宾的作用,助词,无意,不翻译;“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意为“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之”,代词,代指前文“更大的利益”。二者用法和意义均不同。‎ 故选B。‎ ‎【20题详解】‎ 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根据句式相同的特点,句中“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三个句式相同,故应在三个“也”后断开,排除A项、C项;“一怵于烛之武之利”意为“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意思完整,“之利”前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D项,“如果烛之武用更大的利益来游说秦穆公,秦穆公会犹豫思考”评述错误。原文“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意为“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其中“翻然”意为“很快转变”,据此可知“秦穆公会犹豫思考”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 26 -‎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佚之狐对郑文公说:“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很符合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 26 -‎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酒比作旗鼓,笔比作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把一腔报国之志化作一幅书法作品,实则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愤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笔比作战士”理解错误。诗歌“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意为“我只好在醉中草书,以酒作为旗鼓,以笔作为长矛来当作武器,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势不可挡”,在这里,作者把“笔”作为长矛来当作武器,而不是把“笔”比作战士。‎ 故选C。‎ 二、简答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我还记得,要想说明橱窗里那些靴子为什么老不更换,我总觉得很为难,因为他只承做定货,并不出售现成靴子;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把那些不是亲手做的皮靴陈列在自己的店里,他是决不能容忍的。而且,‎ - 26 -‎ 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乙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拿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唯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 ‎(节选自高尔斯华绥《品质》)‎ ‎23. 请分析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靴子的与众不同?‎ ‎24. 请结合语段,分析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潜在因素:‎ ‎(2)他们:‎ ‎(3)我们:‎ ‎25. 联系上下文解释“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的作用 ‎【答案】23. ①细节描写,“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从颜色、亮度来体现靴子的做工精美。②夸张,“非言语所能形容”“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都从程度上进行夸张,体现靴子的质量和美观。③侧面描写,“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通过“我”的感觉来侧面衬托靴子的美观。 ‎ ‎24. (1)‎ - 26 -‎ 潜在因素:对手工制造靴子行业的绝望,对人们追求工业化粗制滥造产品的鄙夷。(2)他们:不讲质量、乱打广告的大公司。(3)我们:热爱工作、质量上乘却每况愈下的手工制靴业者。 ‎ ‎25. (内容上),突出了格斯拉兄弟在工业化背景下生存艰难的状况,(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坚守职业道德的手工业者的同情,(主旨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对英国传统文化及社会道德标准的冲击,表达了对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罔顾体面的谴责。‎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句子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和内容;然后,依据题干要求,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和鉴赏。本题题干明确说明“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靴子的与众不同”,考生可紧紧扣住“手法”来分析,另外“那些”说明该句中手法不止一种,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 ‎“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这段话中,“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后面是一个破折号,说明后面的内容是紧紧扣住“靴子的美”来说的,这是后文描写的中心,回答时要紧紧围绕“靴子的美”来分析:“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说明靴子的细长之精致让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说明了靴子的精美;“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不说靴子有多美,而说靴子让人舍不得离开,从侧面衬托了靴子的美观;“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已经穿过一百年了”一则说明靴子质量之高,再则说明了穿靴人对靴子的喜爱,以此来说明靴子的质量之高和美观之极;“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中“怪异”说明靴子的不同寻常,“黑而亮”说明靴子的颜色和亮度,这里运用细节描写从而说明靴子的独特美和做工的精美。‎ 考生据此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分析时,根据上下文语境具体分析,同时,考生平时要注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特殊词语使用的语境。‎ - 26 -‎ ‎(1)中“潜在因素”是作者在一次进格斯拉的店订货时,格斯拉对我脚上穿的在一家大公司买的皮鞋进行细看之后说了句“那不是我做的靴子”时,作者对格斯拉说话语调的分析,依据前文“那不是我做的靴子”“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可以推知:格斯拉对作者所穿的粗制滥造靴子的鄙夷,另外也表现出格斯拉对手工制造靴子行业不在有任何信心,对其前景的绝望。‎ ‎(2)中“他们”,依据前文“‘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等内容可以推知:“他们”指是通过广告宣传而不讲质量、做工粗糙、对整个靴子手工制造业进行垄断的大公司。‎ ‎(3)中“我们”,依据前文格斯拉对我所穿靴子的评价以及后文“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等可以推知:“我们”指的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做靴子质量上乘而却很快失业的手工靴子制造者。‎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首先观察该句子有没有手法,如果有手法,分析时要结合手法进行分析;其次要观察该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含义和作用也不同;最后要结合全文,整体把握。一般情况下分析小说中句子作用的试题要从内容、结构、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内容上来说:结合文章对格斯拉的叙述来分析,即便格斯拉手艺精湛、品质诚实也挽救不了他店铺的生意,说明了格斯拉兄弟生存的艰难状况。‎ 从结构上来说:通过对格斯拉的肖像描写,与上文格斯拉生意的不景气、生活的艰难等相照应,正是生活的不易才让他“红胡子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但即便是在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不忘自己手艺人的身份。‎ 从情节上来说:当情节发展至此,作者看到“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连用两个“惨痛”表达出作者对格斯拉这类人的深深同情。‎ 从主题上来说:格斯拉等人以精湛的手艺,诚实的品质,也挽救不了他店铺的生意,最后落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竞争的残酷,暗示格斯拉先生的悲惨结局,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句话揭示了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及社会道德标准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追逐利润、不顾产品质量的谴责。‎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句子“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运用了细节描写(肖像描写),体现出格斯拉先生支撑店铺的劳累与艰难。‎ 三、填空题 ‎26.根据语境,填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 26 -‎ ‎(1)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__,激昂大义,蹈死不顾,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浦的《五人墓碑记》中,虽五人为平民,但精神伟大,应当彰扬他们的事迹,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回答舍人的疑问,解释了谦让廉颇的原因,表达了他以国家为重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而相如廷叱之 (2). 相如虽驽 (3). 素不闻诗书之训 (4). 亦曷故哉 (5). 扼腕墓道 (6). 发其志士之悲哉 (7). 亦以明死生之大 (8).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9). 吾所以为此者 (10).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一般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一般式默写主要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篇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叱、驽、曷、扼、稷。‎ 四、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2020年的春节,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至,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共同对抗疫情。白衣天使们,志愿者们……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他们作为生命的逆行者,开启了2020年的新篇章。‎ 现在,疫情仍未过去,生活重新开始。复工、复学,上班、购物,在这个春天,我们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请以《生命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 26 -‎ 生命的春天 当2020年即将到来时,人们怀着对新年的憧憬,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本该喜气洋洋,和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的新年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突如其来,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而勇敢的“英雄”们毅然的与家人分离,奔赴一线战场,去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比普通战争危险数百倍,但他们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穿梭在各个重病监护室中,手中拿着“武器”冲向前线,他们在与命运斗争,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身穿防护服,口上带口罩,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工作时,医护人员们不喝水,不吃饭,为的就是为祖国省下一套防护服。每天脱下防护服时,他们的汗水如大雨般潸然而下,手已被捂得煞白,脸上也因为长期戴口罩而留下了痕迹,甚至有些女医生和护士剪去了心爱的长发,但是她们从不为此感到后悔,只是一心一意地为病人治病。有时因为工作时间太长,许多医生护士晕倒在工作岗位,也有一部分医护人员感染病毒,不幸离世。他们是夜晚中的一盏灯,指引我们安全前行;他们是一座大桥,为我们连接通往健康的道路;他们是我们身后坚强的护盾,击退病毒,还我们美好家园。‎ 你可能已经年过花甲,但你知道疫情之后,你用你的毕生所学去研究如何克服疫情;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但你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往疫区,自己再前往疫区帮忙;你可能是一位老师,但是你只身前往疫区给你的所有学生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你可能只是一个军人,服役多年后你终于可以回家,但是知道疫情爆发之后,你又一次放弃了回家的机会,“若有战,召必回”,你奋不顾身地赶往了一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你们拿起心中的信念作为武器去抵御疫情,你们为众人负重前行,用自己的行动来守护我们的平安。逆流而上,危险重重,但是你们依旧昂扬而去,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背影。‎ 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和煦的春风定会吹拂梦境的河岸,生命的绿树必将生机勃发,翠荫如烟……‎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写作的类型;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认真审读,弄清材料的含义;最后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准确立意,完成写作。【审题】通过分析题干及要求可知,本题为给定材料的命题作文,这就限定了命题作文的写作内容,写作时考生不能脱离材料的范围作文。材料说的是我国2020年到来之际,“新冠病毒”席卷而至,全国上下积极响应共抗疫情,材料提到“白衣天使们,志愿者们……许许多多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这些“生命的逆行者”为我们“开启了2020年的新篇章”。本次作文的题目为《生命的春天》,考生结合材料要明确,这里“生命”应该指的是全国人民的生命、国家的生命,这里的“春天”指的是抗疫必胜的信念,写作时考生要要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命题人的意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如果扣住材料但只写生活中的四季之春,势必会影响得分,也不符合题干“我们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的要求。‎ 参考立意:‎ 抗疫必胜,春天必来;英雄在,春常在;白衣天使在,处处是春天。‎ 行文思路:‎ 文章开篇入题,紧扣材料;然后叙述战斗在一线的英雄们,行文过程中,边叙边议边抒情。三种人称搭配使用,既给人真实感,又便于抒情;既增添亲切感,又可紧扣现实。文中连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最后,紧扣题目,诠释“生命的春天”,收束全文。‎ 素材:‎ ‎1、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2、甘如意,是武汉一街道卫生所的检验技师,病情初发时,她刚休假回老家。受疫情影响,武汉实施了进出人员管控,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她硬是靠手机导航,骑自行车、搭顺风车,4天3夜跨越300多公里,赶回战役一线。她说:“我不能后退,后退不可原谅!”‎ ‎3、甘肃大哥杨荣荣,从甘肃驱车30多个小时,送25吨苹果到武汉,支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奋战的3000多名医护人员。他说:“我的家人被医院救过,所以我一定要来尽一份心意。回去还要被隔离14天,但还是要来。”‎ ‎4、医务人员在疫情的第一战线上,他们虽然很危险也很辛苦,但也很伟大。平日里最默默无闻,悄悄的给我们奉献的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他们就像盾牌,虽然上面无数条刀痕,但我们却毫发未伤,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也是祖国的骄傲。‎ ‎5、虽然因为疫情没办法回到学校,但我们在家还可以上网课,老师们也很辛苦,还要给我们备课、录课,每天很晚才入睡。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更加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为了“他们”,为了老师的努力付出,也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 - 26 -‎ ‎6、从每一个清晨到每一个深夜再到又一个清晨,们看见的是人生道路上的起起落落,是病魔爪下鲜活生命逃离黑暗走向光明的脚步与背影,是医者一路颠簸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精神。那张白纸的誓言鼓舞着我们开启一扇扇生命的大门,那袭白衣穿梭在每一棵病树环抱的春天。我们心怀爱意、心怀希望、心怀使命感和对生命的敬畏感推开大门一路前行。‎ ‎ ‎ - 26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