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6.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第一讲 知识回扣,构建学科素养
考情
·
分析预测
年份
试卷
体裁
选篇
考点
题型及
分值
2019
全国卷
Ⅰ
中国小说
《
理水
》
鲁迅
①
分析和鉴赏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概括作品主题
②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③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
客观
(4
选
1)3
分;
2.
主观
6
分+
6
分
全国卷
Ⅱ
外国小说
《
小步舞
》
法
·
莫泊桑
①
分析和鉴赏作品内容、艺术特色,鉴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②
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③
分析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
全国卷
Ⅲ
中国小说
《
到梨花屯去
》
何士光
①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②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③
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018
全国卷
Ⅰ
传记性小说
《赵一曼女士》阿成
①
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②
分析人物形象
(
形象特点
)
③
分析叙述方式的作用
1.
客观
(4
选
1)3
分;
2.
主观
6
分+
6
分
全国卷
Ⅱ
中国小说
《有声电影》老舍
①
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②
分析人物形象
(
人物心理
)
③
鉴赏作品语言特色
全国卷
Ⅲ
科幻小说
《微纪元》刘慈欣
①
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②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③
分析叙述方式的作用
2017
全国卷
Ⅰ
中国小说
《天嚣》赵长天
①
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和表达艺术
②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主题
③
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1.
客观
(4
选
1)3
分;
2.
主观
5
分+
6
分
【
分析预测
】
(1)
从命题思想看,
2018
~
2019
年全国新课标卷小说阅读,从文本选择到命题立意,都深刻地体现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
》
“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
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
”
的基本理念,突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无论是选材还是设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都体现出了鲜明的
“
去模式化
”“
去套路化
”
的特点,这是我们在备考过程中必须明确的基本方向。
(2)
从考情变化看,考情变化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训练快速筛选、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鉴赏能力的提升;既要精选训练素材,做好
“
内容类
”
试题和
“
鉴赏类
”
试题的针对性训练,也要注重基础和转化,即将学科主干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应试能力,如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各种表达技巧等,并熟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一、文体知识
基础
·
知识回扣
二、阅读方法
[
原文展示
]
(2019·
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理水
(
节选
)
鲁迅
(1)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
真题
·
阅读模板
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
……
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
“
国泰民安
”
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2)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3)
“
什么?
——
看明白!
”
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4)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5)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6)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于,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7)
“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
”
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8)
“
你们坐近一点来!
”
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
查的怎么样?
”
(9)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
——
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10)
“
禀大人,
”
一位大员终于说,
“
倒还像个样子
——
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
(11)
“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
”
又一位大员说,
“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
(12)
“
这很好。
”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13)
“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
第三位大员说,
“
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
”
(14)
“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
”
第一位大员道,
“
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
”
(15)
“
放他妈的屁!
”
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
“
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
‘
湮
’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
‘
导
’
!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
(16)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17)
“
这是蚩尤的法子!
”
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18)
“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
“
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
——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
(19)
禹一声也不响。
(20)
“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21)
禹一声也不响。
(22)
“
我看大人还不如
‘
干父之蛊
’
,
”
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
”
(23)
“
要而言之,
‘
湮
’
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
”
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
别的种种,所谓
‘
摩登
’
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
(24)
禹微微一笑:
“
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
‘
导
’
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
(25)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
有删改
)
[
随文解读
]
一、理清情节结构
1
.
开端
(1)
——
写出了考察回京的
“
大员
”
们吃饱喝足之后,只顾空谈,不做实事的丑恶行径。
2
.发展
(2)
~
(14)
——
官员汇报考查情况。
3
.高潮结局
(15)
~
(25)
——
关于治水
“
湮
”
和
“
导
”
的争论,大禹最终决定采用
“
导
”
的方法。
文章选取了一个横断面
——
水利局的宴席,通过着重描写禹的治水方针与反动官员们之间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来展现小说的矛盾
——
不深入实践、吃喝玩乐、墨守成规的
“
大员
”
们和深入考察、关心人民利益的实干家大禹之间的矛盾,简洁地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褒贬态度。
二、理解主旨大意
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
30
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为此,鲁迅写作
《
理水
》
,赞颂大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手法从肖像、语言、对比来分析。
三、理明文本特色
在
《
理水
》
中,鲁迅一方面依据史有所载的神话传说,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同时又大胆突破传统历史小说的形式规范,将
30
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乖讹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嵌入上古时代的神话氛围里,刻划了文化山上的学者教授、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众多喜剧角色,组成了一个古今杂糅的怪诞世界。此外文本的
“
新
”
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揉进了诸
如
“
水利局
”“
时装表演
”“
摩登
”
等现代新词,尧舜的天下不仅有满嘴外语以做学问谋生的学者,还有幼稚园、飞车等古代根本不存在的事物。鲁迅有意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到古代的时空环境中,使时间错综交叉,呈现出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特征,使文本的结构呈现出反讽的艺术形态。
这种奇诡的艺术构思最典型地体现了作家在
《
故事新编
》
中所追求的
“
故
”
事
“
新
”
编的独特艺术风貌。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
“
水乡沿途的风景
”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
.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
“
流出着一层油汗
”
,与写祥林嫂
“
眼珠间或一轮
”
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
精准解题品悟
]
C
.针对禹提出的
“
导
”
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
“
老大人
”
,是以所谓
“
孝
”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
.文中有意使用
“
水利局
”“
时装表演
”“
摩登
”
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
“
大禹治水
”
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解析
D
.说
“
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
是错误的。本文选自鲁迅的
《
故事新编
》
,是作者改编的中国传统神话大禹治水的故事,隐晦深刻地联系现实,塑了大禹以及其他协同治水的实干家、昏庸的官员等鲜明的有指向性的形象,使用
“
水利局
”
等现代词语,增强了现实讽刺性。
答案
D
2
.鲁迅说: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
中国的脊梁
”
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明确题干要求,
“
如何具体塑造
”
其实就是要求回答作者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其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般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正侧面结合等。然后,找到文中最能体现
“
禹
”
及其随员的形象特点的句子,确定具体艺术手法,并考虑众大员的描写对禹及其随员形象塑造的作用。作答时,先答出描写手法,再结合情节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
答案
①
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
“
乞丐似的大汉
”
,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
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
③
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
“
中国的脊梁
”
形象。
3
.
《
理水
》
是鲁迅小说集
《
故事新编
》
中的一篇,请从
“
故事
”
与
“
新编
”
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已明确了答题角度,要求从
“
故事
”
和
“
新编
”
的角度分析。从
“
故事
”
的角度,要考虑本文大禹治水的情节是否有历史依据。从
“
新编
”
的角度,要考虑小说有哪些虚构,语言有什么特点,还要考虑主题的现实性。
答案
①
大禹治水的
“
故事
”
本身于史有据,作品查考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②“
新编
”
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
对
“
故事
”
进行
“
新编
”
,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19·
肇庆二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温钝的刀
刘博文
不否认,女人的脸上是有过桃花的。
桃花灿烂,如日薄西山时特有的余晖,在玻璃镜片折射下,点缀着为数不多的光芒。不刺眼,有引导与示好的意味。
还剩三天。时间隐藏在手臂上的腕表里,不急不快地走着。
[
迁移巩固落实
]
橱窗前的林一峰定下脚步,余晖一片片散下,打在他身上,和先前女人脸上的桃花相同,有催促的意味,是不是示好他就不知道了。
他只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扶了扶镜框,玻璃橱窗里摆放的挂钟每转一圈,时间就像刀刻般划入他的皮下骨。刀锋利,林一峰的心里,一直都住着这样一把刀。
此刻,他悄悄将刀藏起,目光转向橱窗,眼神中重新透出一个少年应有的温和。
橱窗是精致的,从那里面传来的眼神也受到感应般温柔,也许是为了引导客人购买自家柜台上的物品,来收取提成而换做的温柔表象。
林一峰能理解,在每周一的市场营销课上,老师曾给他们讲过,在业内,这叫刀背营销法,往白了说就是营销者把自己如刀尖的脾气收一收,藏起来,展示给顾客的永远是刀背般温钝的笑容。
女人的笑容真的不失为温钝。
相比之下,林一峰的笑容便有点窘迫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过这片橱窗,远能搜索到的记忆停留在半个月之前。
不同的是,第一次并非经过,他是刻意进去的。
或者说,他是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推门进去的,但他未曾料到,自己辛苦兼职赚的钱,与里面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都挂不上等号。
更别提那套做工精良的电动剃须刀了。
那天推门而出的林一峰的脊背,在推开门的瞬间弓成了小于号
(<)
,像一把本该出鞘却不得不藏入袖中的刀。
还剩三天!
尽管隔着玻璃,林一峰仍能听见柜台上那把剃须刀的嗡嗡声
——
女人正在给客人试刀。
他低下头,用室友吴尽满嘴新潮的话形容,丧丧的。
说这话时吴尽正在刮胡子,那把拥有流线机身的电动剃须刀比魔术师还要神,眨眼工夫,吴尽脸上因为蓬勃生长的胡子而导致的邋遢、疲态全部消失了,林一峰知道它们的归处,胡碴的归处在那小小刀片下的罩子里。艳羡的目光收回,林一峰在那一刻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为了那套做工精良的剃须刀!他将刀轻轻的藏在心底,最柔软那一处。
大三的课程不多,推算好时间,和多数精力充沛的同学一样,林一峰加入了大学生兼职的行列。
是好事,学校鼓励学生这么做,相当于早一天踏入社会品尝生活的艰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是好事,对林一峰这个出身于农村,从小靠父亲养育的单亲家庭来说,真的是好事,大一时他就在电话里为兼职的事情和父亲争执过。
父亲的老观点,坚持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算要补贴家用,也得等到大三。林一峰能够想象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父亲土里刨钱汗珠子落地摔八瓣那种疲累,和老态。
大三,林一峰很快就成为了店里最勤奋的外卖小哥,谁知道勤奋换来的不是褒奖与酬劳,而是辱骂,是损失。
只是晚送了十分钟而已,客户拒收,还向老板提出赔偿,堵车而耽误的十分钟,让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乌有,直接盈亏自负。
和营销课上导师讲的案例一样,自负盈亏。
心被堵了的林一峰站在橱窗外,路灯渐次暗下,恍如林一峰胸腔里那颗越来越暗的心。
风沙掠过,洒在他已多日不曾修理的脸上,城市就是如此,好的环境都只留给属于这里的人,不知怎的,他突然想到了昨晚在朋友圈上看到的这句话。
他只是想凭借自己的双手来赚取一套剃须刀呀。
显然,他是不属于城市的那一号人。抬起沉在腕表上的头,林一峰看见时间清晰的滑过,嗡嗡的剃须刀马达声从橱窗里渐渐消散,已是打烊时间,女人正将剃须刀收进柜台里。
只剩两天了,过了今晚的话
……
不管了。秋风拂过,林一峰蹙了蹙眉头,眉头如刀!
他推开玻璃门,逼近女人。
女人刚锁上柜台那把精致的锁,她没想到,自己的生命也将就此被锁上。
因为挣扎,女人的面孔变得绯红,桃花变得灿烂异常。
林一峰的刀误入了桃花深处
……
还剩两天。
还剩两天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五十知天命,林一峰想让父亲面容显示出成年男子的坚毅,而不是被胡须潦草地遮蔽,一副丧丧的表情。
这么想着,脸上露出温钝笑容的林一峰将右手上的刀攥紧,左手顺带将来不及关闭的剃须刀藏进自己大衣荷包里。
只剩下两天了,有嗡嗡的马达声自耳边传来。
电动剃须刀的声音就是温钝。
(
有删改
)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
还剩三天。时间隐藏在手臂上的腕表里,不急不快地走着。
”
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大有深意,它以时间的井然有序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
B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动作、语言的生动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他由渴望自立自强,到被现实逼迫变得敏感愤懑,最后铤而走险的命运轨迹。
C
.桃花、刀、丧丧等词语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有助于交代故事情节发展,也能够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D
.为送父亲一套做工精良的电动剃须刀而抢劫行凶,虽然这样的情节设置显得有点悖于常理,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立足于考查
“
内容和艺术特色
”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选项
“
语言的生动描写
”
错误,文中没有运用语言描写。故选
B
。
答案
B
2
.小说的标题
“
温钝的刀
”
有何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由原文
“
橱窗是精致的,从那里面传来的眼神也受到感应般温柔,也
许是为了引导客人购买自家柜台上的物品,来收取提成而换做的温柔表象
”
可知
“
温钝的刀
”
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由
“
电动剃须刀的声音就是温钝
”
可知
“
温钝的刀
”
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由
“
只是晚送了十分钟而已,客户拒收,还向老板提出赔偿,堵车而耽误的十分钟,让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乌有,直接盈亏自负
”
可知
“
温钝的刀
”
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
由
“
风沙掠过,洒在他已多日不曾修理的脸上,城市就是如此,好的环境都只留给属于这里的人
”
可知
“
温钝的刀
”
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由
“
不管了。秋风拂过,林一峰蹙了蹙眉头,眉头如刀
”
可知
“
温钝的刀
”
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
答案
①
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
②
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
③
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
④
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
⑤
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
3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作者运用了什么叙事技巧,然后根据叙事技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
他只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
和
“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过这片橱窗,远能搜索到的记忆停留在半个月之前
”
等,原文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
“
他低下头,用室友吴尽满嘴新潮的话形容,丧丧的
”“
大三的课程不多,推算好时间,和多数精力充
沛的同学一样,林一峰加入了大学生兼职的行列
”“
大一时他就在电话里为兼职的事情和父亲争执过。父亲的老观点,坚持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算要补贴家用,也得等到大三
”
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
“
大三,林一峰很快就成为了店里最勤奋的外卖小哥,谁知道勤奋换来的不是褒奖与酬劳,而是辱骂,是损失
”“
心被堵了的林一峰站在橱窗外,路灯渐次暗下,恍如林一峰胸腔里那颗越来越
暗的心
”
现实与回忆交织,将主人公的真实体验与对往事的回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故事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
还剩两天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五十知天命,林一峰想让父亲面容显示出成年男子的坚毅,而不是被胡须潦草地遮蔽,一副丧丧的表情
”
设置悬念,小说从一开始就刻意突出主人公紧迫的时间感,但到结尾才揭示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
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
②
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
③
现实与回忆交织,将主人公的真实体验与对往事的回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故事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④
悬念,小说从一开始就刻意突出主人公紧迫的时间感,但到结尾才揭示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文档
- 吉林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2021-06-038页
- 高中语文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2021-06-0313页
- 2020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边城提2021-06-0332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八2021-06-036页
- 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22021-06-0329页
-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2021-06-035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2021-06-0326页
- 2017高中语文第12课苏武传课时跟踪2021-06-035页
- 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2021-06-035页
- 语文卷·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普通高2021-06-0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