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50 KB
  • 2021-06-03 发布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马鞍山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必修②试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袅娜 落蕊 訾詈 豁然开郎 B. 风致 萧索 相勖 筚路篮缕 C. 俚俗 猗郁 涸澈 休戚与共 D. 严峻 葱茏 徜徉 息息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 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 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 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 项,“豁然开郎”中的“郎”书写错误,应该为“朗”。 B 项,“筚路篮缕”中的“篮”书写错误,应该为“蓝”。 C 项,“涸澈”中的“澈”书写错误,应该为“辙”。 D 项,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可以用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 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 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 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 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 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遵循成长规律,一味地让孩子超前参加各类培训,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良 影响。 B. 马鞍山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功成名就,公园里的景色十分迷人,当地市民纷至 沓来。 - 2 - C. “翻包”事件引发热议,网友主张迪士尼应入乡随俗,不要让大家喜爱的米老鼠变得面目 可憎。 D. 郁达夫生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生饱受离乱之苦,这对他日后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 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 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 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 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 项,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使用正确。 B 项,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此处的语境是指马鞍山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主体工 程已经完工,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C 项,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生活。使用正确。 D 项,风云变幻:像风云那 样变化不定。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也比喻事物复杂、变化迅速。 使用正确。 故选 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 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 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 前后内容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近期通过的涉疆法案,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对中国内政的 粗暴干涉。 B. 第三届“长三角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合肥成功举行,共有专家学者近 200 人左右参加了 本次论坛。 C. “禁止手机入校”的规定,对于那些“机不离手”的同学,的确很难适应,但大多数家长 表示支持。 D. 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废品回收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回收利用率,而且加大了消费者的 - 3 - 环保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 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 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 项,正确。 B 项,成分赘余,“近 200 人左右”滥用表约数的词语,“近”与“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 除其中一个。 C 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改为“对于那些‘机不离手’的同学来说”。 D 项,搭配不当,“加大……意识”动宾搭配不当,应该为“增强……意识”。 故选 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 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 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 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 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组词。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 ;入商科者, 。宗旨既定, 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 , ,孜孜求学,则其造 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①非为致富 ②时间不为不多 ③非为做官 ④苟能爱惜光阴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 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 - 4 - 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 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 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由上文“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可知,要求摆正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习知识 而来,而不要有其他的目的,所以根据句子“入法科者”可知,进入法科,是为了学习知识, 而不是为了“做官”,所以第一空应该填③;根据“入商科者”可知,进入商科,也是为了学 习知识,而不是为了“致富”,所以第二空应该填①;由上句“或三年,或四年”可知,是在 讲学习的时间,②④两句之间由逻辑关系,因为“时间不多”,所以要“爱惜光阴”,因此第 三空应该填②,第四空应该填④。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 故选 B。 【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 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 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 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 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 绕同一对象展开。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衿”,一般指青色交领的深色衣服,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后世常泛指读书人。 B.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姓,妇人称氏。 D. “禊事”,旧时祭礼,旧俗于农历七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洗濯,用以祈福消灾。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正确。 B 项,“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而 不是“抒情诗”。B 错误。 - 5 - C 项,“贵族男子称姓,妇人称氏”错误,应该是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C 错误。 D 项,“旧俗于农历七月上旬 ‘巳’日到水边洗濯”错误,“禊事”是旧俗于农历“三月” 上旬的“巳”日到水边洗濯,而不是“七月”。D 错误。 故选 A。 【点睛】《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 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 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 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 350 余句,1700 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 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 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 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 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 (其一)(节选)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的意思是:我居住的周围有十多亩的土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小屋。 B. 五、六两句的意思是:远处村庄的屋舍清晰可见,村庄上空飘荡着袅袅炊烟。 C. 七、八两句的意思是: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狗叫声,还有鸡站在桑树顶鸣叫。 D. 九、十两句的意思是: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来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7. 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依”描摹炊烟轻柔、缓慢向上飘升的画面,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 B. 借助鸡“鸣”犬“吠”的典型细节,写出富有动态美的乡村的喧闹环境。 C. 一个“闲”字,表现作者力求摆脱世俗之累,从而享受悠闲的乡野生活。 D. “自然”一词既是指居住的自然环境,又是指自由自在、顺适本性的生活。 8. 下列对节选部分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的 - 6 - A. 选文善于运用简笔勾勒画面,寥寥数笔写出诗人生活的简朴和内心的安宁。 B. 选文从远近、视听等角度描写田园风光,展现了一幅安宁美好的乡村画卷。 C. 选文将“樊笼”与“自然”对比,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的热爱。 D. 选文的语言精心雕刻,炼字炼境,自成一家,呈现出田园诗派的典型特征。 【答案】6. B 7. B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清晰可见”错误,“暧暧” 意思是“昏暗,模糊”,所以诗句“暧暧远人村”的意 思是“远处村庄的屋舍依稀可见”;“飘荡着袅袅炊烟”错误,“依依”的意思是“轻柔而缓 慢的飘升”,所以诗句“依依墟里烟”的意思是“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B 错误。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乡村的喧闹环境”错误,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 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 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B 错误。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 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的 - 7 - D 项,“选文的语言精心雕刻”错误,选文风格自然简淡,是诗人的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不 求表面的好看,但求诗的自然。D 错误。 故选 D。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乙】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 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余之所得也。 9.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 B 况修短随化 修:(寿命)长 C. 夫夷以近 夷:平坦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相互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向之所欣 因寄所托 B. 及其所之既倦 放浪形骸之外 C.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夫夷以近 D.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11.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感慨个体生命短暂有限,变幻无常,难以把握,因此表现得很绝望。 . 的 - 8 - B. 【乙】文中作者认为,古人的观察所得并非随意,而是历经深思后体悟出的。 C. 【甲】文的语言骈散结合,发人深省;【乙】文的语言记叙平实,议论深刻。 D. 【甲】文借兰亭集会抒发生命感怀;【乙】文借游历华山洞来阐发行事态度。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9. D 10. A 11. A 12. (1)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 (2)尽了我的志向却没能达到的,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 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 项,“相:相互”错误,“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意思是: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 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所以“相”的意思是“帮助,辅助”。 D 错 误。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 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 项,两个“所”,都是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B 项,第一个“之”,动词,“往、到达”的意思;第二个“之”,助词,“的”的意思。 C 项,第一个“以”,介词,“因”的意思;第二个“以”,连词,表并列,“而”的意思。 D 项,第一个“其”,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的意思;第二个“其”,副词,表商量的语 气,“还是”的意思。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 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 9 - A 项,“因此表现得很绝望”错误,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 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因为作者对人生忧患有清醒的认识,才可扬长避短,在有限 人生中进行无限的价值创造。因此是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而不是“绝望”。A 错误。 故选 A。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所遇:所字结构,所接 触的事物。暂得于己: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己暂得”。将:将要。 (2)志:志向。而:却。悔:悔恨。其:难道。孰:谁。讥:讥笑。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 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 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 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 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 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 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 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甲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 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 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 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 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 - 10 - 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 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乙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 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 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 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 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 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 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 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 收获。 13.默写填空。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 (《氓》) (2)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短歌行》) (4)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 【答案】 (1). 言笑晏晏 (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3). 契阔谈(宴) (4).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晏晏”“蛾”“”“嫠”。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 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 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 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 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现代文阅读 - 1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蜻 蜓 毕飞宇 ①我喜欢蜻蜓。蜻蜓很常见,身上的花纹一般以浅绿色为主,灰色的部分也有。它诱人 的地方就在它的翅膀,半透明的,上面的那一对稍长,下面的那一对稍短。它们的眼睛特别, 所谓的脑袋其实就是两只大眼睛,裸露着。很长时间里头我都在为蜻蜓的眼睛担心,没有眼 睑的保护,它们飞行在树丛里,万一被什么东西碰到了那可怎么办?我的担心多余了,没有 一只蜻蜓会撞伤自己的眼睛。生命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配合,由此可见一斑。 ②在这里我要交代一件事,蜻蜓的眼睛让我吃足了苦头——我喜欢捉蜻蜓,可是,每当 我站在它的身后并蹑手蹑脚靠近它的时候,它都能得到神秘的启示,然后,成功地逃脱。长 大了之后我才知道,蜻蜓的视域足足有 360 度,换句话说,没有死角。 ③上帝是仁慈的,造物主是仁慈的,生命的进化逻辑是仁慈的,无论你多么弱小,你都 可以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会生长在身体的内部。 ④我是多么的愚蠢——蜻蜓一五一十地看着我呢,正含英咀华呢,而我却认准了蜻蜓什 么都看不见,还蹑手蹑脚呢。知道这个常识之后我得到了一项很好的心理提示,尽可能不要 蹑手蹑脚,没用的,白费劲。 ⑤我记忆中的蜻蜓,身姿永远都是那样优雅,尤其在它们栖息的时候。它轻盈的程度令 人吃惊。相对于蜻蜓的身躯,它的腿脚纤细了,只有蚕丝那么粗。可是,正是如此纤细的腿 脚,硬是把如此修长、如此巨大的身躯支撑起来了。一片无论多么细小的叶子都可以成为蜻 蜓的栖息地,微风轻拂,蜻蜓安安静静,同时也摇摇晃晃——它有体重么?我在童年时代纠 结于蜻蜓的体重,长大之后又纠结于芭蕾舞演员的体重,它(他)们的体重哪里去了呢? ⑥我想问一个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什么立上头?答案只有一个,蜻蜓。让我们 来看看这句诗吧,“小”、“才”、“尖”,这是诗人刻意挑选出来的词,很简单,但它们却构 成了一个初生的、娇嫩的、排除了力量的、也不需要任何力量的世界,“蜻蜓”似有若无的 体重与这个世界构成了绝配。诗歌的“意境”不是别的,是彼此般配的文字在化学反应之后 所产生的弥散。事实上,蜻蜓“早”就来了,仿佛一场空前绝后的等待——卡尔维诺如此在 意“轻逸”,有他的道理。雄浑的“重”可以抵达一种伟大,鬼精鬼灵的“轻”则可以抵达另 一种伟大。 ⑦对了,我似乎不该遗忘蜻蜓的飞行,它们一般出没在池塘边,一个有水、有芦苇的地 方。我注意到,蜻蜓一般都是单飞,很少成群结队。画家——何多苓还是周春芽——说过:“我 - 12 - 很自豪,我一直都是一个人。” ⑧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好极了。 ⑨这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飞行姿态。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论他有多少朋友,他应 当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人。孤独是艺术家的道德。当一个艺术家热衷于“抱团”而无法阻 挡他的“饭局”和“应酬”的时候,你对他的创作几乎可以不抱指望了。孤独是一种特殊的 能量,它不是玄学。孤独是创作的本质,也是创作的形式。艺术家的生命往往取决于这种孤 独的正能量。 ( 摘编自《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 14. 结合文章①~②两段,概括蜻蜓的外形特点。 15.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16. 仔细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简答。 (1)为什么说“等待”是“空前绝后的”? (2)为什么说“孤独是艺术家的道德”? 17. 作者从蜻蜓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4.①多为淡绿色花纹的身体;②半透明的一长一短(两对)翅膀;③大而裸露的 360 度视域的眼睛 。 15.①拟人,赋予蜻蜓以人的情态,富有趣味性;对比,我以为蜻蜓看不到我和“蜻蜓一五一 十 地看着我”形成对比;②写出了蜻蜓眼睛 360 度视域、无死角的特点,嘲讽了自己在蜻蜓 面前的自作聪明。 16. ①身姿轻盈的“蜻蜓”和初生的、娇嫩的、排除了力量 的、也不需要任何力量的“小荷” 构成了绝配,是一种“轻逸”的伟大。②孤独是创作的形式和本质,艺术家的生命往往取决 于这种孤 独的正能量,因而孤独是艺术家应当持守的职业品德。 17. ①生命与大自然之间存在微妙的配合;②无论生命多么弱小,都可 以从身体内部争取到 一个活下去的理由;③有些自以为是的认知和行为,其实是可笑的;④“轻”同样可以抵达 艺术上的 伟大;⑤艺术家的生命往往取决于孤独的正能量。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概括,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由原文“身上的花纹一般以浅绿色为主,灰色的部分也有”可知,蜻蜓多为淡绿色花纹的身 - 13 - 体;由原文“它诱人的地方就在它的翅膀,半透明的,上面的那一对稍长,下面的那一对稍 短”可知,蜻蜓有半透明的一长一短 (两对)翅膀;由原文“它们的眼睛特别,所谓的脑袋 其实就是两只大眼睛,裸露着”和“长大了之后我才知道,蜻蜓的视域足足有 360 度,换句 话说,没有死角”可知,蜻蜓有大而裸露的 360 度视域的眼睛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艺术特色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 情感。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首先要找出修辞手法。 句子“蜻蜓一五一十地看着我呢,正含英咀华呢”运用拟人得修辞手法,赋予蜻蜓以人的情 态,富有趣味性;句子“蜻蜓一五一十地看着我呢”和“而我却认准了蜻蜓什么都看不见, 还蹑手蹑脚呢”运用对比的手法,我以为蜻蜓看不到我和“蜻蜓一五一十 地看着我”形成对 比;结合上文“长大了之后我才知道,蜻蜓的视域足足有 360 度,换句话说,没有死角”可 知,蜻蜓的眼睛是 360 度视域、无死角的特点,嘲讽了自己在蜻蜓面前的自作聪明。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 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 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1)由上文“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诗吧,‘小’、‘才’、‘尖’,这是诗人刻意挑选出来的词, 很简单,但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初生的、娇嫩的、排除了力量的、也不需要任何力量的世界,‘蜻 蜓’似有若无的体重与这个世界构成了绝配”可知,身姿轻盈的“蜻蜓”和初生的、娇嫩的、 排除了力量的、也不需要任何力量的“小荷”构成了绝配;由下文“卡尔维诺如此在意‘轻 逸’,有他的道理。雄浑的‘重’可以抵达一种伟大,鬼精鬼灵的‘轻’则可以抵达另一种伟 大”可理解,是一种“轻逸”的伟大 (2)由句子“这是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飞行姿态。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论他有多少朋友, 他应当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人”和“孤独是创作的本质,也是创作的形式”可知,作为一 个艺术家就应当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人,因为孤独是创作的形式和本质。由原文“当一个 艺术家热衷于‘抱团’而无法阻挡他的‘饭局’和‘应酬’的时候,你对他的创作几乎可以 不抱指望了。孤独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它不是玄学”和“艺术家的生命往往取决于这种孤独 的正能量”可知,如果作家不再孤独,那么对他的创作几乎可以不抱指望了,说明艺术家的 - 14 - 生命往往取决于这种孤独的正能量,因而孤独是艺术家应当持守的职业品德。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概括文章主旨的四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 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意思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 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 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 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揭示、评价 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 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 揭示或评价。 由原文“很长时间里头我都在为蜻蜓的眼睛担心,没有眼睑的保护,它们飞行在树丛里,万 一被什么东西碰到了那可怎么办?我的担心多余了,没有一只蜻蜓会撞伤自己的眼睛。生命 与大自然之间微妙的配合,由此可见一斑”可知,得到的启示是生命与大自然之间存在微妙 的配合;由原文“上帝是仁慈的,造物主是仁慈的,生命的进化逻辑是仁慈的,无论你多么 弱小,你都可以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这个理由会生长在身体的内部”可知,得 到的启示是无论生命多么弱小,都可以从身体内部争取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由原文“我是 多么的愚蠢——蜻蜓一五一十地看着我呢,正含英咀华呢,而我却认准了蜻蜓什么都看不见, 还蹑手蹑脚呢。知道这个常识之后我得到了一项很好的心理提示,尽可能不要蹑手蹑脚,没 用的,白费劲”可知,得到的启示是有些自以为是的认知和行为,其实是可笑的;由原文“当 一个艺术家热衷于‘抱团’而无法阻挡他的‘饭局’和‘应酬’的时候,你对他的创作几乎 可以不抱指望了。孤独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它不是玄学”和“艺术家的生命往往取决于这种 孤独的正能量”可知,如果作家不再孤独,那么对他的创作几乎可以不抱指望了,说明艺术 家的生命往往取决于这种孤独的正能量,因而孤独是艺术家应当持守的职业品德。 【点睛】“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它或揭示文章主旨,或表达作 者情感,或有着丰富内涵。常见的有如下几类:意蕴丰富的哲理句、揭旨明理的议论句、观 点鲜明的抒情句、语意深长的双关句、生动形象的修辞句。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艺人在《中餐厅》节目中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没想到这句话成了国 - 15 - 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 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得透露个 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例文: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一个瞎子经过干涸的小溪时,失手坠落,用手攀住桥栏。过路人告诉他下面是实地,但 他不相信,最终因失去力气而掉落,却发现自己在实地上。自己看不见,也不相信别人,这 才导致了他最终的后悔。我们在生活上也有“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应该善于听取他人的意 见。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避免自己的祸患。张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与刘备、关羽 结义后,一直辅佐刘备,最终于孙、曹三分天下。他虽然武艺高超,却有个不好的习惯,爱 喝酒,并且在喝完酒后喜欢打骂士兵。士兵对此心怀不满。刘备、关羽多次劝说他不要喝酒, 喝酒会误事,但他不听,仍然我行我素。关羽死后,张飞因伤心而再次饮酒,并且下令三天 之内 10 万军队穿孝服讨伐吴国。部下说,在三天之内根本无法做出 10 万孝服。张飞不听, 在酒后又一次鞭打部下。部下心怀怨恨,趁他酒醉时,砍下他的头,带兵投降了曹操。一代 猛将就此陨落。若他听从刘备、关羽的劝告,不喝酒,不在酒后鞭打士兵,或许他不会落得 如此下场。他的行为让我们引以为戒。 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梅贻琦为清华服务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 清华的终身校长。他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学生对他的敬爱,是同事对他的认可,更是他自己 努力的结果。在讨论会上,他一般都是先让别人发言,让其他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若同意, 便当场决定。若不同意,便决定事后再考虑。他的行为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他爱校,爱生, 爱同仁,他把自己奉献给了清华。他的荣誉离不开他自身的品格。正是因为他善于听取别人 的意见,他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就。他让我们敬仰。 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小岛,我们生活在这个 社会中,必然会遇到许多从前从未见过的人或事情,我们要听取他人的意见,避免自己违背 一些规则。当然,听取他人意见不意味着全部都要接受,要有选择,有辨别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在人生 的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 - 16 -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 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 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 “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材料中的“我不要你觉 得,我要我觉得”,意思是说这个事不需要讨论,是好的,听我的,我说的算,这种句式给人 带来的是“不容置疑”的感觉。因此“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运用,能够使人们更 直观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体现了一些人在一些事情上常常不顾及其他人的意见,盲目自信 及独断专行。在生活中,盲目自信和独断专行是不好的,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有错误不能及 时发现,这样不利于我们能力的提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流行,也反映了人 们对霸道、蛮横人格的嘲笑和反感。 立意: (1)不要盲目自信; (2)不要独断专行; (3)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忠言逆耳利于行。 素材: (1)“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运用,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如 《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文章《乾隆皇帝:画画,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中表述:众所 周知,乾隆皇帝有一套复杂的审美追求并且有自己的艺术理论。一方面,他作为统一王朝的 皇帝,是整个朝廷政治的最高点,因此,他追求对自己统治成就的艺术化表达;另一方面, 可能被大家日常追捧惯了,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个出色的文人,希望借由和宫廷画师的书画交 流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如此霸道又自恋的皇帝面前,不管是宫廷画师,还是文臣才子, 都只好乖乖地选择做个好员工,乾隆朝宫廷绘画的风格,也由此而成。 (2)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开始时曾当过商人,结果赔光了本钱,后来他又去做书商,结果 又大败而归。后来他听取了他的一个朋友的意见去当作家,结果凭着《汤姆·索亚历险记》 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炮走红,成了世界闻名的大作家。假若当时马克·吐温没有 听取朋友的意见,而是仍然一意孤行,那么世界文学宝库上可能就会少了许多灿灿生辉的作 品。 (3)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唐太宗没有听取魏征的谏 - 17 - 言,对自己进行批评,怎么可能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如果达芬奇没有听取他老师批 评,怎么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画家……所以,我们也要注意相信别人,这样才能使自己永立不 败之地。 (4)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谦虚地接受别人 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 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长的方面,在能够自信并且善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 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 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 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可以看到 彼岸的希望。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由瞎子坠落干涸小河的例子引出观点:在生活上有“看不见”的地方, 我们应该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文章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观点。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 能避免自己的祸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才能 得到社会的认同。文章结尾点题:我们应该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 在人生的大海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的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