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上)期末考试高2022级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题页数13页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 25 -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摘选自《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所有古代文人来说,扁舟逐渐演化为他们绝处逢生的处世观,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更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B. 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这种表现漂泊思乡意绪的扁舟意象在杜甫诗中频繁出现。
C.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最后的精神家园。李白、苏轼也曾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扁舟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D. 常见的扁舟意象也有自由的蕴含,寄予着现实压抑和束缚下的古代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框架构思行文,论证的主体部分呈现并列关系,论证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B. 文章引用张若虚的诗句并分析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证明了漂泊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这一观点。
C. 文章引用《史记》中范蠡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文人的隐居不全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这一观点。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舟承载着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最早的扁舟,是“隐遁”的象征,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
- 25 -
扁舟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延伸,越来越被失意文人所钟爱,成为具有仕途坎坷、羁旅漂泊、摆脱束缚等多种象征意蕴的意象。
C. 扁舟意象都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D. 常见的扁舟意象虽流露出仕途坎坷的失意与无奈,但也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A项,“对所有古代文人来说”范围扩大,原文说“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其次,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
C项,范蠡和李白、苏轼相比,前者是功成身退的典范,后两者则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但他们笔下的“扁舟”都象征了他们的理想归宿。所以,文章引用范蠡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扁舟”意象具有隐居的一面。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是‘隐遁’的象征”错,原文第一段是说“有隐遁之味”。
B项,扁舟并没有“仕途坎坷”的象征意蕴。
C项,“扁舟意象都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里面“都”过于绝对;另外,“具有一种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是对张孝祥和苏轼笔下意象的解读,而不是所有“扁舟”意象都有宇宙意识和自然精神。
- 25 -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市民认可,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固然重要,但垃圾分类的真正落实实施更要靠社区里的志愿者,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只起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二:
今年3月,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制定印发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四级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正式建立并实施。这也是政府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形式,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的具体举措。
按照通知要求,市城市管理局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建设,建立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
- 25 -
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创新建立的四级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是一次突破。
重庆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副主任李文茂介绍,四级分类指导员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级级压实责任,每一级分类指导员的工作都深入到基层一线,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战场”,通过对市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垃圾分类指导,让市民轻松学会垃圾分类。通过分级,各级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指导和督促都变得更加有效。
“四级分类指导员制度对完善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垃圾分类指导员总数达到了5034人。如今,不会垃圾分类就找垃圾分类指导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时尚之选”。
(摘编自《重庆晨报》)
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 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规范的程序,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废品回收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
B. 重庆创新建立的四级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其特点为级级压实责任,是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次突破。
- 25 -
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
B. 重庆四级分类指导员制度,让各级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指导和督促更加有效,在推动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C.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
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延伸的一种表现。
6.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答案】4. D 5. C
6. ①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③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④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曲解文意,从原文“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看,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是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自然催生出的,而非人为设置。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 25 -
C项,“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错,原文说“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可见,上门回收员只是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这种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只是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并不能取代市民日常性垃圾分类操作。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①依据“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可知有效推进“垃圾分类”需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②依据“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可知有效推进“垃圾分类”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③依据“但垃圾分类的真正落实实施更要靠社区里的志愿者,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志愿者不只起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可知为有效推进“垃圾分类”需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④依据“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可知为有效推进“垃圾分类”还需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存者
[美]休·B·卡夫
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的身上。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相互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 25 -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爱绝时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
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几个星期前,他弄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缝隙里,并且使劲地用一片铁板在上面磨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诺尼仿佛能感觉到它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热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磨它的目的。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拔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里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
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他唾骂着那把尖刀,把它疯狂地往远处掷去。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便毫无防备。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头发出咕噜
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轻轻地舔着他。
- 25 -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
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在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出的光芒。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此时,他发现在冰山的阴影之中有一对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条狗,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情节设计颇具匠心,既有线索的设置,又有悬念的制造,故事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情节在人和狗的命运悬念中发展,牢牢地抓住了读者,引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 本文对狗的描写也十分细致,既有神态描写,也有动作描写,尤其是多次描写到狗的眼神,作者想借此来衬托出主人公无助、矛盾,内疚等心理活动。
C. 本文将人和狗进行了对比,在同样饥饿的状态下,人一开始想过杀狗自保,而狗却始终守护主人,表现了人的自私与狗的善良,突出了“人性本恶一的主题。
D. 本文结尾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雪地上挺直插着的尖刀,如同特写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撞击着人们的心愿,同时留下了艺术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8.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9. 那把新磨的尖刀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尖刀”从磨制到抛弃,再到反射光线使主人公被救的过程,“尖刀”贯穿了文章始终;暗线是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磨制“尖刀”到抛弃“尖刀”的过程就是主人公人性中善战胜恶的过程。
9.
- 25 -
①“尖刀”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小说的各主要情节,使故事更加紧凑连贯合理;②“尖刀”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磨制尖刀表现了主人公由于饥饿而动了杀狗求生的恶念,而唾骂抛弃尖刀又表现了其良知的觉醒,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③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最后主人公因尖刀反射光线而获救,尖刀由杀戮的工具转变为救人的工具,表达了对于人性善良的褒扬以及善心终有善报的美好愿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语段,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C项,“人总是想杀狗”错误,因为最后人的良心觉醒,并未杀狗;另外本文的主题是表现人性的善良以及善有善报的愿景,并非“人性本恶”。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线索的能力。作答时,分析把握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思索贯穿这些情节的主线是什么,主线即为小说的线索。
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尖刀”,暗线是诺尼的心理变化。因为在那座冰岛上,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诺尼和他的狗尼奴克,他们面临着饥饿、寒冷的威胁,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诺尼磨制“尖刀”,“尖刀”被磨制成功,到“尖刀”抛弃,再到“尖刀”反射光线使主人公被救的过程,“尖刀”贯穿了文章始终;暗线是主人公诺尼的心理变化,诺尼磨制“尖刀”是因为“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但是尖刀磨制成功后,诺尼“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于是他抛弃“尖刀”,“他唾骂着那把尖刀,把它疯狂地往远处掷去”,中间的过程就是主人公人性中善战胜恶的过程,也是本文的暗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作答时,一般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从情节结构上看,是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者与情节有关;第二,从人物上看,是不是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与人物有关;第三,从主题看,是不是能够揭示小说主旨,更好地表达主题。
- 25 -
①“尖刀”是小说的线索,磨制“尖刀”、抛弃“尖刀”、“尖刀”反射光线使主人公被救,“尖刀”串联起了小说的各主要情节,使故事更加紧凑连贯合理;②“尖刀”反映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冰岛上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诺尼和他的狗尼奴克,他们面临着饥饿、寒冷的威胁,为了让自己活下去,诺尼磨制“尖刀”磨制尖刀,表现了他由于饥饿而动了杀狗求生的恶念,然而尖刀磨制成功后,诺尼“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于是他抛弃“尖刀”,“他唾骂着那把尖刀,把它疯狂地往远处掷去”,而唾骂抛弃尖刀又表现了其良知的觉醒,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③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最后主人公因尖刀反射光线而获救,尖刀由杀戮的工具转变为救人的工具,表达了对于人性善良的褒扬以及善心终有善报的美好愿景;小说结尾中对“尖刀”的描写“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引人深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竟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曰:“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B.
- 25 -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遺兵/援建安/
C.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D. 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喜为尚书功论侍郎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B. 及宣帝反国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 文帝称善 素善留侯张良
D. 竟如其策 如怨如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鄚,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识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立即把古代名人贤士上报,文帝阅后称好。
B. 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文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向宣帝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
C. 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州、汴州,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D. 毛喜善于分析。他分析出淮左新近平定,叛乱的边民未被缉拿,应该先使他们安定然后让他们守卫边境。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
(2)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①仆射到仲举等人假托太后命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群臣心存疑虑恐惧,但没有谁敢置一词,毛喜立即驱马入朝。
②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
【解析】
【10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分析句子成分,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段话的大意是:毛喜到达郡城后,不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百姓全都安居乐业。遭遇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永嘉郡与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毛喜于是修筑城壕,修理器械,又派兵增援建安。
“不受奉秩”是谓语加宾语,与前面的“喜”构成完整的句子,意思是毛喜不受俸禄,排除A;“遇”是遭遇、正值;“丰州刺史章大宝”是官职加人名,做主语;“举兵反”是谓语;所以“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经分析断句如下: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动词,担任;动词,成为。
B项,均为动词,返回。
C项,形容词,好;动词,与……交好。
D项,动词,同意;副词,好像。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先使他们安定然后让他们守卫边境”错,据原文“未若安人保境”可知,毛喜的意思是:淮左新近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但毛喜并没有说让“叛乱的边民”守卫边境。
故选D。
【1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矫,假托;遣,遣送;厝,放置、置;驰,驱马。
译为:仆射到仲举等人假托太后的命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群臣心存疑虑恐惧,但没有谁敢置一词,毛喜立即驱马入朝。
第二句得分点:图,绘图;案,依照;指画,指点;见,表被动。
译为: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毛喜字伯武,毛喜年少时好学,善写草书隶书。陈武帝一向赏识他。等到陈武帝镇守京口,命令毛喜和宣帝前往江陵,且敕令宣帝有事向毛喜请教。等到梁元帝即位,以宣帝担任领直,毛喜任尚书功论侍郎。等到魏平定江陵后,毛喜和宣帝一同迁往长安。文帝即位后,毛喜从北周回来,进献两国和好的策略,陈朝于是派周弘正等人前去通问致意。等宣帝回国后,又派毛喜出使周,请求释放家属。周冢宰宇文护握住毛喜的手说:“能结成两国友好关系的,是你啊。”继而迎接柳皇后和后主回国。
文帝曾对宣帝说:“我的每个儿子都用‘伯’作为名字,你的每个儿子应用‘叔’作为名号。”宣帝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立即列举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多位古代名人贤士上报,文帝阅后称好。文帝驾崩,废帝年幼无知,宣帝录尚书辅佐政事,仆射到仲举等人假托太后的命令,遣送宣帝回东府,当时群臣心存疑虑恐惧,但没有谁敢置一词。毛喜立即驱马入朝,对宣帝说:“今天所下的命令,一定不是太后的意思,事关国家兴亡,望三思而行。”宣帝最终听从了毛喜的计策。
- 25 -
等宣帝即位后,授任毛喜给事黄门侍郎,兼佐中书舍人,主管军队和国家的机密。宣帝计议北侵,敕令毛喜撰写军中制度十三条,下诏颁布天下,因文字太多不予录载。毛喜为母亲服丧而离职,诏封毛喜的母亲庾氏为东昌国太夫人,派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绘制她的墓田图,皇上亲自和杜缅依照图画给予指点,毛喜就是如此被重视。
等到夺得淮南之地后,毛喜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采纳了,当天就实行。宣帝又想出兵彭、汴,拿这事询问毛喜,毛喜认为“淮左新近平定,边民还没有安定,很难和它争锋,不如安定边民守卫边境,这是长久的计策”。皇上不听从。结果吴明彻(派去攻打的将领)被周俘获。自从吴明彻失败后,宣帝深深后悔没听毛喜的话,对袁宪说:“不听毛喜的计策,导致到这个地步,是我的过错啊。”
至德元年,授予毛喜永嘉内史。毛喜到达郡城后,不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百姓全都安居乐业。遭遇丰州刺史章大宝起兵谋反,永嘉郡与丰州接壤,但一向没有防备,毛喜于是修筑城壕,修理器械,又派兵增援建安。贼人平定之后,授任毛喜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入朝廷任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在入京途中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二十六)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此时诗人四十来岁,借荷花表达万千感慨。
14.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语言对仗工整,也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B.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C.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坐看时光飞逝,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15. 这首诗选取荷花意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 25 -
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首联远看荷花,点出所生之处——幽泉,一方面清新脱俗,另一方面却只得孤芳自赏,艳且鲜;颔联承此三字,极写荷花姿态,花色鲜丽,荷叶茂盛(密叶罗青烟),诗歌用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颈联用“空绝世”和“为谁传”表达了自己空有才华,却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第四联“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是说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时时鲜艳,永不退色,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这首诗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 25 -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了比喻,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崇尚美德却被许多投机的小人嫉妒诽谤,以致被君王弃用。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了音乐效果,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答案】 (1). 了却君王天下事 (2). 赢得生前身后名 (3). 舞幽壑之潜蛟 (4). 泣孤舟之嫠妇 (5).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6). 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赢,幽壑,潜蛟,泣,嫠,嫉,蛾,谣诼,淫。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铿锵玫瑰最迷人,追梦健儿最美丽。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花车上的女排姑娘们____________。恰在国庆之前,中国女排以全胜战绩____________世界杯,第十次荣膺世界“三大赛”冠军,为新中固70__________献上最恰逢其时的贺礼,也让“女排精神”再次随共和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女排精神”就是用不畏难的勇气,创造出逆境绝杀的奇迹。一代代中国女排总能在最后带给国人惊喜,( )。有时候主力队员负伤离场,有时候大比分落后,即使后面的征程再艰险,也不忘在逆境中暴扣、挥拳、怒吼,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在对手面前展现中四人的士气和决心。不仅仅“女排精神”体现在敢于胜利,更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中国女排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也面临成绩下滑的艰难时刻,她们___________,“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靠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硬生生地再次“爬上”世界之巅,表现出敢于直面挑战,赢得更大胜利的“中国精神”。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25 -
A. 引人瞩目 卫冕 华诞 重整旗鼓
B. 引人注目 蝉联 华诞 卷土重来
C. 引人瞩目 蝉联 诞辰 卷土重来
D. 引人注目 卫冕 诞辰 重整旗鼓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其中没有运气,她们是常胜之师,有的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
B. 她们是常胜之师,这其中没有运气,有的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
C. 这其中没有运气,有的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她们是常胜之师
D. 她们是常胜之师,这其中有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没有运气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敢于胜利,更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
B. 不仅仅“女排精神”体现在敢于胜利,更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的精气神。
C. “女排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敢于胜利,更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的精气神。
D. 不仅仅“女排精神”体现在敢于胜利,更体现在面对艰难险阻敢于“亮剑”,是那股临危不乱、团结一心的精气神。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①引人瞩目,吸引人们注意,褒义词,含着羡慕敬仰的意思;引人注目,引起人注意,中性词。句中应选用“引人瞩目”,表达对女排姑娘的钦敬之意。
②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蝉联,多指连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句中应选用“卫冕”,因为后边是“世界杯”,而不是某种称号。
- 25 -
③华诞,生日的美称,多用于某个团体、国家;诞辰,生日,多用于人。句中用于新中国,选用“华诞”。
④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侧重于恢复力量的阶段,还没开始奋斗;卷土重来,指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侧重于已经整顿完毕,要发起进攻了。依据语意“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强调恢复力量的阶段,故选用“重整旗鼓”。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B项,“带给国人惊喜”“她们是常胜之师”是结果,“这其中没有运气,有的是竭尽全力到最后的勇气”是原因。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关联词语位置错误,把“不仅仅”放到主语“女排精神”后面,排除BD;第二处缺少宾语中心语,在“临危不乱、团结一心”后面加“的精神”,排除A。
故选C。
20.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并指出所写节日的名称。
上联:三秋桂子十里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名称:( )
上联:话旧他乡曾作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名称:( )
【答案】 (1). 一轮明月两地心 (2). 中秋节 (3). 登高佳节倍思亲 (4). 重阳节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写对联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需要识记,做联题,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结构一致。考生课下多读多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①“三秋桂子十里荷”中“三秋”表明季节为秋季;“桂子”意为桂花。依据“八月桂花香”,可推断出“三秋桂子十里荷”说的是中秋节。“一轮明月两地心”表达中秋节两地相思之情,“一轮”对“三秋”,“两地心”对“十里荷”,对仗工整,语意相关。
②“话旧他乡曾作客”语意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有很多相似性,说的都是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因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后人常常将“他乡作客”与重阳节联系在一起。“登高佳节倍思亲”一句中,“登高”不但与“话旧”对仗,还点明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曾作客”与“倍思亲”语意紧密,构成因果关系。
21.思考《乡土中国》前三篇文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之间的意义联系。
【答案】①《乡土本色》的 主旨是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文字下乡》的主旨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再论文字下乡》的主旨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在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②所以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是: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本题考查《乡土中国》前三篇文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之间的意义联系,首先要前三篇的内涵主旨。在《乡土本色》这一篇中,作者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切入,探讨了乡下人的“土气”所涉及的“信用”以及中国乡土社会发展的农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在这里礼俗社会指的是“熟悉人”的社会,是带有乡土性的;而法理社会则是“陌生人”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通过这两种社会的比较,赞扬了乡土社会的“本色”——土气,这一篇的
- 25 -
主旨是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文字下乡》的主旨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再论文字下乡》的主旨是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在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分析主旨后,不难发现,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与影
杜运燮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
阴影会更引人注目
但他朝阳的一面
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
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
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根据你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拥抱阳光
生活像一团充满了辨证色彩的谜,而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颜色。有时候我们喜欢红色的积极热情、橙色的欢乐奔放、黄色的机灵生动、绿色的朝气蓬勃,但有时我们也会酷爱蓝色的冷静恬淡、黑色的沉默肃穆。阳光正是这样五彩缤纷,才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姿的生活世界。拥抱阳光,给人生更多灿烂;接受阴影,让生活充满期待。
记得一位诗人纪伯伦说过,欢乐与痛苦,喜悦和忧伤,恰似光与影,紧紧相依相行。雨过就是天晴,如果没有离别的泪,就不会有相逢的笑颜;如果没有失败的垂头,就不会有胜利的昂头;如果没有尝过苦,就品味不出甜蜜。是的,任何事物的背面都有阴影,阴影是无法被人拒绝的,可当你面对着灿烂,又何必在意当初的困苦和艰难呢?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阴影衬托了阳光的色彩,让我们明白,拥抱阳光的心态是多么可贵,而接受阴影的坦然又是人生坚定潇洒的品质。
- 25 -
光和影,好比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越是站在阳光之下,“阴影会更引人注目。”没有缺点是最大的缺点,这话很对。有一篇小说就象征性地描写了一个去掉影子的孩子本以为自在得意,却让众人感到恐惧和唾弃,最后又找回了影子的故事。当人们望见阳光的明媚就必将发现黑影的灰暗,对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常常要背过身去,走到一个更大的阴影里,企图抹杀掉这块洗不掉的印记。此时我们整个“也裹在一片灰黑之中”。骑士王小波说,我不愿再做一只老鼠,钻回黑暗的货仓。
拥抱阳光是一种勇气,在阴影之上,光亮永远明朗;拥抱阳光是一种自信,不要畏惧阴暗的副作用,况且这阴影,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可是,就是在见不着阳光的天气里,人依然要去接受阴影。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我们无法抗拒被裹在一片灰黑之中的时候,不丧失对阳光的渴望和向往,努力寻找生活的亮点,总有一天将获得万里晴空。
做个喜爱并拥抱阳光的人吧,拉开窗帘,摘掉墨镜,走出封闭,尽情地展现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考生要准确地把握诗句的内涵,重点要理解“阳光”与“阴影”的比喻义。本诗的陈述对象有二: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和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这两种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带来两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在对比中,诗意凸显,观点自明。考生可以对“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进行礼赞,也可以对“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进行批判,还可以对两种不同的人生结果溯本求源,发表见解。文体上选择抒情、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较佳,便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立意:
1.展示自我,面对阳光。
2.克服畏惧,直面阴影。
3.阳光与阴影的启示。
4.正确对待生命中的光与影。
素材:
1.有一个小孩认真地跑,因为他想要超越自己的影子。可是,不管他向前跳多远、跑多快,影子总是在他的前面。后来,有个人告诉他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你只要面对太阳,影子不就跑到你的背后去了吗?小孩一试,果然如此。
- 25 -
2.古有弃暗投明之说,是提醒那些还没有醒悟的糊涂虫,不要再做对己、对民、对国不利的事,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今人有心理障碍,总是悲观丧气、精神压抑、闷闷不乐。何必呢?换一个角度,面对光明,阴影永远就在我们的身后了。想自己的成功之事,做自己想做之事,说自己想说之话,行自己想走之路,向光明看齐,向乐观处想,有什么不好呢,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吗?古有见贤思齐之先例,深受世人称誉;深埋地下的种子发芽了,它有趋光的本能,令人欣慰;那么我们今人呢,就应该要趋利避害,不要老是对着阴影哭泣,而要面对光明歌唱。
3.在残缺中活获得完美,首先要正视缺陷,善待缺陷。培根说:“身体有缺陷往往是一种遭人轻蔑的自卑,但这种自卑也可以是一种奋勇向上的激励。”人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扬长避短甚至扬长补短去获得成功。古希腊的伟、人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外貌丑陋而被人看不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刻苦求学,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别人的尊重。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由于一场大病,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并没有放弃,始终顽强地学习着,工作着,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并获得了由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残疾作家张海迪、史铁生,无不是在残缺中获得了完美的人生。可见,缺陷并不可怕,残疾也无所畏惧,要成就一项事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关键是善待自己,燃烧自己,不要让自己在残缺中毁灭。
4.安迪的左手只有四个手指,因此,尽管他梦想着成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却被一次次拒绝。终于,他被一家电视台录取了,在试镜时他戴着仿真手指,但总觉得不自然,于是,在正式主持节目时,他摘掉了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最终他得到了赞美,这不光是对他主持的赞美,而更是对他坦然面对缺陷的赞美。安迪没有因为自己有缺陷而自卑,而是把这种缺陷当成动力,一越成为一名主持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老的英国谚语“不幸带来的不一定是灾祸和危机。
5.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难堪的境地使他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会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有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
结构层次:
- 25 -
《拥抱阳光》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全面把握诗歌内容,提出了中心观点:拥抱阳光,给人生更多灿烂;接受阴影,让生活充满期待。文章第二段用理论证明了阳光与阴影的关系, “如果没有尝过苦,就品味不出甜蜜”,很好地诠释了二者的关系。第三段从事例的角度,讲述一个去掉影子的孩子最后找回影子的故事,论证企图抹杀掉影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光与影。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
- 25 -
- 25 -
相关文档
-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布尔2021-06-0316页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两所学校2021-06-0311页
- 重庆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325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宣城市八校高2021-06-0326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2021-06-028页
-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211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21-06-019页
-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21-06-0115页
-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2019-2020学年高2021-06-018页
- 【物理】广东省广州市四校2019-2022021-06-0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