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即身临其境地描菶现实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冷静的写实派。比如,《红楼梦》
中刘姥姥一进贾府,“刘姥姥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
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此处,甲戌本侧批:“蹭字有神理。”
而次日对刘姥姥的“陪笑”“屏声侧耳默候”、“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等描写,把一个求
人施舍的穷婆子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贾芸向舅舅卜世仁赊东西,舅舅搪塞、质疑他之后又虚情假意地留吃饭,舅母却
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了还装胖呢,留下外甥
挨饿不成? ”舅舅和舅母的虚伪、吝啬也立刻形神毕肖。
我们相信曹雪芹经历过“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岁月,也经历过“举家食粥酒常
赊”的窘迫和屈辱。《红楼梦》中所写的兴衰荣辱如果没有亲身体验,仅凭听来的追忆是写不
出来的。
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太虚幻境的景色是
“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警幻仙子的外貌是“其静若何,松生
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薛蘅芜曾偶填柳絮词,林潇湘也曾魁夺菊花诗;黛玉填写过
《桃花行》《秋窗风雨夕》《葬花吟》《五美吟》《题帕三绝》等等。真是“嘉会寄诗以亲,离
群托诗以怨”,《红楼梦》的诗词成了小说里的另一种美。
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红楼梦》
中,情被转化成了能够感化人心的意象。比如《葬花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
头”,林黛玉不能离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但是在自己创造的艺
术王国里,可以实现“坐忘”。诗词歌赋,成了红楼梦超越无常人生、产生艺术美感的方式。
曹雪芹以独特的审美眼光从悲欢离合中提炼出艺术,留给后人体味和感受,使他自己的《红
楼梦》成了所有人的《红楼梦》。我们把这种诗词歌赋的形式理解为浪漫主义手法。
超验主义艺术手法在书中亦有所体现。《红楼梦》是曹雪芹历经沧桑之后,痛定思痛,为
经历的种种寻找脉络而写成的作品。曹雪芹借无才补天的顽石揭示写书的初衷:“自欲将已
往……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
以告天下人。”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没有承担起让世俗社会艳羡的“光宗耀祖”的“补
- 2 -
天”重任。所以他为自己设计的仙界出身是“先天不足”——“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
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也就是说,
只有他自己是“无材不堪入选”。又如宝黛如此相爱、相配却不能终成眷属,所以在他们的
前身中,绛珠仙草曾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却并无水来还他,于是想“他既下世为人,我也
下世为人,将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够了”。换言之,转世为人的宝玉和黛玉本来就是
为还泪的一段缘分,泪尽缘止,本来就无姻缘之分。篇首的神话不是迷信,不是俗套,而是
曹雪芹为人生中遇到的最感不合理和不甘心的经历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安慰。
(选自成中英、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蹭”字把求人施舍的刘姥姥仰人鼻息、极尽讨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
B. 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难有艺术的真实,对卜世仁夫妇虚伪、吝啬形神毕肖的刻画体现了这
一点。
C. 曹雪芹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摹写人物,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黛玉的形象是“其艳若何,
霞映澄塘”。
D.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自己设计的形象是“无材不堪入选”的顽石,所以他在人世间没
有读书中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整体上使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介绍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
B. 文章在说到《红楼梦》使用的超验主义艺术手法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 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时,将林黛玉的现实处境和在诗词中实
现“坐忘”进行了比照。
D. 结合超验主义手法,作者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曹雪芹种种不合
理,不甘心的过往。
3. 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将“情”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意象化,体现了《红楼梦》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
法。
B. 《红楼梦》中的诗词是另一种美,黛玉填写过《桃花行》等多首诗作,并曾凭借菊花诗在
诗会中夺魁。
C. 绛珠仙草“下世为人”,以泪报答神瑛侍者甘露之惠,宝黛二人本来就无姻缘之分,泪尽
- 3 -
缘止。
D.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红楼梦》在艺术上的特色,分别介绍了书中出现的三种艺术手法。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
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
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
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 项,“一个‘蹭’”字把……”张冠李戴,原文的表述是“而次日对刘姥姥的‘陪笑’‘屏
声侧耳默候’‘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等描写,把一个求人施舍的穷婆子仰人鼻息、极尽讨
好又战战兢兢的心态和举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 项,“宝玉在太虚幻境中见到的黛玉的形象是‘其艳若何,霞映澄塘’”错误,警幻仙子的
外貌是“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D 项,因果倒置,原文的表述是“他在人世间没有读书中举,没有承担起让世俗社会艳羡的‘光
宗耀祖’的‘补天’重任。所以他为自己设计的仙界出身是‘先天不足’——‘原来女娲氏
炼石补天之时……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是‘无材不堪入选’”。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
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 项,“总一分一总”说法错误。文章整体是并列结构,从“现实主义,即身临其境地描菶现
实生活,也可以称之为冷静的写实派”“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
‘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超验主义艺术手法在书中亦有所体现”三个角度对《红楼梦》
进行解读。
C 项,“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出现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时”错误,依据“曹雪芹小说中的
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我们把这种诗词歌赋的形
式理解为浪漫主义手法”可知,将林黛玉的现实处境和在诗词中实现“坐忘”进行了比照,
- 4 -
是在论说曹雪芹小说中的诗词是其琐碎日常的另一境,是其“迥别红尘”的另一种表现。
D 项,“作者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宝玉所经历的一切,就是曹雪芹种种不合理,不甘心的过
往”说法有误,原文的表述是“篇首的神话不是迷信,不是俗套,而是曹雪芹为人生中遇到
的最感不合理和不甘心的经历做出的一种解释和安慰”。也没有阐明“宝玉即是曹雪芹”。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
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 项,“体现了《红楼梦》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错误,曹雪芹将“情”这一抽象的概念
意象化,体现了《红楼梦》的浪漫主义手法。
故选 A。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
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
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
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
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
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
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5 -
材料一:
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了大众视野。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
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
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
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主要原因。
许多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相当多的食源性疾病传播与合餐时的唾液交融、交叉感染脱
不了干系。
比如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些胃病的诱因。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被幽门螺杆
菌感染,这使得胃癌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
胃癌的同胞接近 70 万人。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促进餐饮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可行吗?》)
材料二:
你家目前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吗?
两者都没有,习惯合餐;
视情况而定,人多时选择公筷公勺,人少时选择分餐;
曾在家里推行过,受到家庭成员阻力,没有坚持下去;
一直以来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
以前没有使用公乞筷公勺的习惯,疫情开始之后有了;
疫情开始之后才分餐的,之前没有;
家里一直有分餐的习惯,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各自的餐具中。
你对家庭实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的评价是?
- 6 -
有利于形成个人卫生、文明的良好就餐习惯,创建文明餐桌;
能有效防止病毒细菌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是对自己及亲朋好友的健康安全负
责;
推行公筷、分餐会影响就餐时的气氛,拉开家人之间的亲近感;
各取所食,有利于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没必要实行,非常清楚与自己聚餐的亲朋好友
的健康情况;
其他。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不少专家认为,推广分餐制不是权宜之计,更需借助消费者疫情期间关注“舌尖上的安
全”的契机,大力推动社会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
目前,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明
确推出各种条例和标准,推行分餐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传播疾病,可
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研究显示,分餐制使相关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 42%降为 17%。
相反,合餐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常常通过餐具进行
传播。
山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认为,一直以来,分餐制偶被提及却没有形成风气,一
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的固化和制度约束,很多餐厅实行分餐制都是“凭感觉”,效果并不
理想。中餐的特点可能掣肘分餐制的推行。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讲究摆盘美观,
给人视觉享受,这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显然,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
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美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003 年‘非典’时期,中国饭店协会曾提出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但这些年推行效果
一直不佳,其中一个原因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对于高
- 7 -
档酒楼而言还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了企业成本。”韩明如是说。
另外,国人根深蒂固的合餐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韩明认为,民众对分餐制接受度普
遍不高,觉得使用公筷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在专家看来,推广分餐制更需借助此次契机,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
的关键。“我们要做大众的健康教育,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最关键的。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
习惯,并列为教学课程设计里面的一个部分。然后‘小手牵大手’,学生回家后会要求大人
也这样来做。”傅华如是表示。
对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分餐制不仅意味着服务升级和理念升级,还意味着新的机遇。
(摘编自《推广分餐制 立规矩更要转观念》)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胃癌成为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
同胞接近 70 万人,罪魁祸首就是合餐。
B.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家庭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持正面态度,部分人担忧使用公筷
公勺、分餐会影响就餐时的气氛。
C. 关于当前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疫情前还是处于
疫情时期,家中均没有这一习惯。
D. 对于餐饮业来说,实行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甚至更多的服务人员,无形中增
加了成本,所以推行的积极性不高。
6. 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有效推广分餐制。
【答案】4. B 5. A
- 8 -
6. ①政府部门立规推广,对分餐制推出各种标准和条例,借疫情契机加强引导。②民众转变
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③餐饮企业升级服务和理念,考虑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
完整性和美感。④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然后“小手牵大手”。(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并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
B 项,“疾病”缺少限制成分,原文是“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传播疾病,可
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应在“疾病”前加“某些”。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A 项,“罪魁祸首就是合餐”过于武断,材料一的三、四段所说的内容只是专家的一种推测。
合餐只是导致中国胃癌高发的可能的原因之一。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
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貌似提出自己
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作答。解答此类题,首先明
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有效推广分餐制。然后通读材料,
到材料中筛选出相关有效推广分餐制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本题,仔细阅读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上
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明确推出各种条例和标准,推行分餐制”“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
长任兴本认为,一直以来,分餐制偶被提及却没有形成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的固
化和制度约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
- 9 -
传播疾病,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研究显示,分餐制使相关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 42%降为
17%。相反,合餐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常常通过餐具进行
传播”“借助消费者疫情期间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的契机,大力推动社会转变就餐观念,
打造餐桌新文明,很多餐厅实行分餐制都是‘凭感觉’,效果并不理想”“中餐的特点可能
掣肘分餐制的推行。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讲究摆盘美观,给人视觉享受,这是中
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显然,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
美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专家看来,推广分餐制更需借助此次契机,转
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健康
教育是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关键”“我们要做大众的健康教育,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最
关键的。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并列为教学课程设计里面的一个部分。然后‘小手牵大
手’,学生回家后会要求大人也这样来做”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该如何有效推广
分餐制即可。
【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
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
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
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
单明了。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有效推广分餐制,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
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蒂斯特太太
莫泊桑
还得等两小时十分钟才能乘上去巴黎的快车。我在车站门前站住,一心想找点什么事情
做做。
街上看不见一个人,只不时地有一只猫轻巧地跳过水沟,一条小狗急匆匆地在一棵棵树
根旁闻来闻去。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伍!
这队伍有些奇怪。送葬的只有八位先生,一位哭着,其余人友好地谈着话,没有神父伴
送。队伍走得匆忙,一切从简,也没有宗教仪式。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那先
生真是热心肠,他压低声音告诉我:这是一位年轻的太太,自杀的,所以不能举行宗教仪式安
- 10 -
葬。走在最前头哭着的是她的丈夫。
死者保尔·哈莫夫人,是本地一位富商丰塔内尔先生的女儿。11 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
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把她糟蹋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
小姑娘带着耻辱的烙印,慢慢地长大。在全城人的心目中,她是妖魔、怪物。她从街上
走过,人人都转过脸去。人们低声地这样说:“您知道吧,那个小丰塔内尔!女孩子们下午都
到林荫大道上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脸色凄怆地看着。有时她实在想跟她们一起玩,于是畏畏
缩缩、提心吊胆地往前移动,自惭形秽似的偷偷混到孩子中间。这时候,坐在长凳上的那些
母亲、女仆、姑母、姨母都立刻奔过来,抓住由她们照看的小姑娘们的手,粗暴地把她们拉
走。剩下小丰塔内尔一个人惊慌失措,抽噎哭泣……,]
她长大了,情形更糟了。每次上街她都低垂着眼皮。很少有人招呼她。那些年轻姑娘像
躲鼠疫患者那样躲着她。有几个小流氓管她叫“巴蒂斯特太太”,这是侮辱了她,毁了她一
生的那个仆人的名字。
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痛苦;因为她不大说话,从来不笑。她的父母见了她,也显得很不
自在,好像她犯了不可补救的过错,应该恨她一辈子似的。
她长得很好看,白净脸,细高个儿,文雅脱俗。如果没有那件事,我也会很喜欢她的。
一年半以前,我们这儿来了一位新区长,还带来了他的私人秘书,一个有点古怪的年轻
人。他看见丰塔内尔小姐,一见钟情。他追求她,向她求婚,娶她做了妻子。他脸皮厚,带
了新娘到处拜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后来,大家有点忘怀了,她在社会上也有了地
位。
她把她丈夫当成神那样崇敬。是他恢复了她的名誉;是他蔑视舆论,抵挡了各种侮辱;
一句话,他完成了一桩很少人干得出的勇敢行为。
她怀了孕。消息传开后,连最斤斤于小节的人也为她打开大门,好像怀孕把她的污点一
下子洗干净了……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正碰上我们庆祝节日。区长主持音乐比赛,让他的私人秘
书发奖牌。
您也知道,在这种事情里,总会有嫉妒和竞争。
轮到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领奖了。他们只得了个二等奖。总不能让大家都得一等奖啊,
是不是?
秘书把奖牌递给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
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
- 11 -
当时有很大一堆老百姓在场,他们笑了起来。老百姓是没有慈悲心,也不大知道分寸的。
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
先生,您看见过一个女人发疯吗?她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
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
人群里不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于是,人声鼎沸,有欢笑
声,也有喊叫声。这一片人海波涛汹涌,闹声喧天;所有的人头都在攒动。大家都在重复说
那句话,都踮起脚要看看这个女人的表情;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还有人在打听:“是
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
她不再动弹了,好像被陈列在那里供大家观赏一样。她不能逃走,不能动一动,也不能
把脸掩藏起来。她的眼皮急促地眨巴着,好像有一道强烈的光刺得她的眼睛睁不开;她像一
匹爬高坡的马那样喘着气。
她这样子真叫人心都碎了。
哈莫先生掐着那个粗暴无礼的家伙的脖子,他们在一片可怕的混乱之中,倒在地上滚来
滚去。
庆祝仪式中断了。
一个钟头以后,哈莫夫妇回家去,那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
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
河里,她的丈夫没有来得及抓住她。
桥洞下水很深。隔了两个钟头才把她捞起来。当然她已经死了。
说到这儿,讲故事的人住了口。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就她的处境,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
办法。有些东西是没法擦掉的。”
我们这时已走进了公墓。棺材放进墓穴后,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
劲握了握他的手。
他眼泪汪汪,惊奇地看看我,然后说:“谢谢,先生。”我没有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我”看到猫、狗的情景,既写出“我”的百无聊赖,也衬托出街道的冷清,
与接下来送葬队出现的气氛相吻合。
B. 哈莫先生在当地人眼中“有点古怪”“脸皮厚”;但在哈莫夫人眼中,他“蔑视舆
论”“勇敢”,这些评价也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 12 -
C. 哈莫夫人被人群嘲讽时,先是“一连三次站起来”“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后来“她不再
动弹了”,表现了她在无助处境中的麻木和绝望。
D. 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
死”,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
8. 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
9.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这一称呼是导致女主人公自杀的直接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②
这一称呼代表了女主人公一生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③这是一个侮辱
性的称呼,体现了群众的愚昧、冷漠甚至恶毒,以此为标题,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性主题。
9. ①使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我”是这场葬礼的见证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人
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便于抒发情感,通过“我”的见闻和行动,抒发
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冷漠群众的批判;③便于心理活动描写,开始“我”感到“好
奇”,打听情况、跟随送葬队伍,结尾“我”与哈莫先生握手表示安慰,并“无悔”跟随灵
车走了一趟,具体、真切地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
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
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
得出正确结论。
D 项,“哈莫夫人和祥林嫂的‘死’都具有悲剧性色彩,但哈莫夫人死于自杀,而祥林嫂是‘穷
死’,她们死亡的方式不同,根源也完全不同”说法错误。祥林嫂和哈莫夫人死亡的原因之
一都是因为周围人群的冷漠和无情,二者的死亡根源并非完全不同。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答题时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
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
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
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
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 13 -
本题题干“小说为什么以‘巴蒂斯特太太’为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
明白“巴蒂斯特”是谁。通读全文可知,“11 岁那年,她遭到了一件可怕的意外:一个仆人
把她糟蹋了。她受到严重摧残,几乎送了命”,而“巴蒂斯特”,就是毁了她一生的那个仆
人的名字。所以这个称呼代表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同情;
女主人公在丈夫的呵护下,渐渐走出了阴霾,但是当莫尔米隆镇的乐队队长在领奖时,“这
个人竟把奖牌朝他的脸上扔过去,一边大声喊道:‘你可以把这个奖牌留给巴蒂斯特。你甚
至应该发给他一等奖牌”,“于是所有的眼睛都转向这位可怜的太太”“她一连三次站起来,
又倒在她的座位上,她好像要逃走,可又明白自己决不能穿过周围这一大堆人”“人群里不
知哪个地方有人又喊了起来:‘喂!巴蒂斯特太太!’”“有些做丈夫的把老婆举高了看;
还有人在打听:‘是哪一个?穿蓝的那个吗’孩子们学公鸡叫;到处都响起了狂笑声”“那
年轻的妇人从受到侮辱的那一刻起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浑身哆嗦得好像有一根弹簧弹动了
她全身所有的神经,她突然跨过桥上的栏杆,跳进了河里”,可以说,正是这一称呼导致女
主人公自杀的直接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女主人公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但是愚昧、
冷漠甚至恶毒的群众不但不去谴责加害人,反而无情地用语言的暴力伤害着她,这是一个侮
辱性的称呼,以此为标题,深化了小说的批判性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次要人物能够对比、
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
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
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本题题干是“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
叙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合“这时,我望见了一支送葬的队
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分
析可知,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我”是这场葬礼的见证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
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便于抒发
情感,通过“我”的见闻和行动,抒发了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冷漠群众的批判;小说以
“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便于心理活动描写,结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悄悄跟上最后面
的先生,打听起死者和这奇怪的送葬仪式”分析可知,我开始感到“好奇”,打听情况、跟
随送葬队伍,,结尾“我走到那个呜咽着的可怜的年轻人身边,使劲握了握他的手”“我没有
后悔跟着灵车走了这一趟”,“我”与哈莫先生握手表示安慰,并“无悔”跟随灵车走了一
趟,具体、真切地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 14 -
【点睛】小说“6+1”答题法。“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
果)、读者,“1”是指主题。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小说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这种“6+ 1”答题法在针对具体题目时,
要素组合相对灵活,如:“3+1”组合:情节+人物+标题→主题;“4+1”组合:情节+人物+
环境+手法(效果)→主题;甚至还有“5+1”组合、“6+1” 组合、“7+1” 组合等多种组合
模式。这种“6+ 1”答题法的思维核心是抓住小说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外部(读者)
的联系,是一种联系性、整体性思维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
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
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
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
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
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
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
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
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
世宁家人/索之急/
- 15 -
B.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
世宁家人/索之急/
C.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
世宁家人/索之急/
D.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
世宁/家人索之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
武帝。
B. 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
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 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丧的制度,丁
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 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给予的一个寓含褒扬性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
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 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
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 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
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 胡世宁举贤荐才。唯恐他们仕途不通达,有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的,
他连上奏章推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
(2)(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
- 16 -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福建按察使”是胡世宁升迁的官职,前边不能断开,排除 BC;因为“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
执送江西”,也就是说已经把胡世宁给抓起来了,所以后文应是“鹏尽系世宁家人”,现在
关押的是他的家人,排除 D。全句翻译为:“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
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潘鹏把胡世宁全家
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
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
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
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
辨析。
D 项,“给予的一个寓含褒扬性的称号”错。“谥号”分为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
抑性的恶谥三种。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
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
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原文说“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故应是“密
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故选 B。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
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
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自己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
- 17 -
证赋分点的落实。
(1)句翻译时应注意:“道”,取道;“急”,猛烈;“画”,策划。
(2)句翻译时应注意:“语”, 说话;“呐”, 嘴笨;“疏”, 奏章;“洞中”, 切中。
【点睛】阅读一篇文言文,重点把握三点:一是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
文章主要人物是谁,有哪些性格特征;次要人物有哪些,和主人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是明
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
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
件之间是什么关系。三是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
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
者明说的,但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考中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
军事。(朝廷)授予他德州推官的官职。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胡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密令龙英、
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赴京。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
攻打州城,胡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
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
胡世宁很愤怒。正德九年三月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
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
胡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胡世宁不可。胡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
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到江西。潘鹏
把胡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胡世宁。李承勋担任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胡世
宁于是逃跑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
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终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
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
宸濠果然造反,胡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
巡视督察四川,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孝。
胡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
- 18 -
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上奏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
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
“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
胡世宁却不肯依附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世宗皇帝对他
始终恩礼不衰。
嘉靖九年秋天去世。被追赠为少保,谥号端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
的惨烈。
B. 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
年”。
C. 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 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囯无门而产生的
消极情绪。
15. 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答案】14. D 15. 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 19 -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
“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
情绪。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
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本题要求分析诗人为何而“愤”,需要结合题目、
作者、注释和关键诗句理解。首先分析题目“书愤”,可见本诗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愤”;
再分析作者,作者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报国;再分析关键句“山河自古
有乖分”,指南宋进兵入侵,国家分裂的现状;“京洛腥膻实未闻”表现了战祸惨烈;“宗
父”“岳家军”的典故表现统治者的昏庸;“白首自知疏报国”抒写诗人暮年空有报国之志;
“尚凭精意祝炉熏”表达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而担忧。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
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
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答应男子立即成婚,她说原因不是自己愿误佳期,而是他没
有找媒人不合礼仪,然后说“____________”,于此男子暴戾的性情已露端倪。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一句借江水、月色的清冷之景,抒发离别之情;
“______________”一句借鸟声描写琵琶声的婉转流利。
【答案】 (1). 将子无怒 (2). 秋以为期 (3). 定乎内外之分 (4). 辩乎荣辱
之境 (5). 别时茫茫江浸月 (6). 间关莺语花底滑
- 20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将、辩、茫、浸、莺、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电视剧《清平乐》塑造了一个仰惧天变、俯畏人言、治国如执秤的宋仁宗形象。事实上,
宋仁宗一朝是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矛盾 、社会危机已现的时期。然而,仁宗君臣 ,
努力保持各种平衡,广开言路却党争不断, 但改革乏力,最终进退失据,错失变法时机,
以致仁宗之后短短 65 年,赵宋王朝就发生了国破家亡的“靖康之耻”。
A. 暗流涌动 如履薄冰 煞费苦心
B. 潜滋暗长 胆战心惊 煞费苦心
C. 暗流涌动 胆战心惊 殚精竭虑
D. 潜滋暗长 如履薄冰 殚精竭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
误使用类型。
暗流涌动,暗地里已经酝酿、形成了某种比较明确的动向。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
地生长。文中指各种矛盾悄悄生长,应选“潜滋暗长”。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
样,暗示有潜在的危险,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胆战心惊,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
这里指宋仁宗小心翼翼平衡各种关系,应选“如履薄冰”。煞费苦心,意思是形容费尽心思。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这里指宋仁宗用尽精力改革,应选“殚精竭虑”。
故选 D。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万物都受到太阳的抚爱。它现在却不可抗拒地、必然地向着西方沉落。 从荒
凉绝壁降下来的淡紫色的黄昏和白浪滔滔的长江,进入比梦中甜蜜的想象更为神奇的黑暗里。
- 21 -
①映着豪光的长江,依然滚滚东流,从不折回。
②最后燃烧的烈焰飞奔,浓烟缭绕,天空笼罩着一片无涯无际黑沉沉着火的乌云。
③两岸间或闪现的灯火,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如梦如幻地抖颤。
④它背后的太阳,越过狭谷,落进那被光辉渲染成绚烂色彩的烟云里去了。
⑤滔滔江水没有追赶那追赶不到的,却追赶着黑暗。
⑥江上升起茫茫淡墨色的雾。
A. ②①④⑤⑥③ B. ②①⑤④⑥③ C. ①④⑤②③⑥ D.
①⑤④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先要初步排序,
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
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意义分类,将各
种表意相近的句子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组。然后再通过小组间的顺序(时间、空间、
逻辑顺序)将各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最终确定句子的正确语序。这其间要注意打乱的句子
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近邻关系,确保话题内容的一致性。当然,我们在做题时根据选项
还可以采用排除法,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意思,排好之后再通读语段,看看是否自然通
顺,如果不连贯再进行微调后,最终确定。
根据选项提供的信息,第一句不是②就是①,前语境内容为“必然地向着西方沉落”,与
②“最后燃烧的烈焰飞奔”紧密相承,据此排除 CD。
AB 的区别主要是④和⑤的排列顺序怎么确定。①中“依然滚滚东流,从不折回” 与⑤“滔滔
江水没有追赶那追赶不到的,却追赶着黑暗”紧密照应,可见应该先⑤后④。综合以上分析:
排序为②①⑤④⑥③。排除 A。
故选 B。
【点睛】做排序题时还要注意利用句中的标志性语言来确定个别句子的先后承接、照应关系,
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通读语段,检查确定。常见
标志性语言如:
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
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
- 22 -
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
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
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
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
19.对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6 月 7 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发布了上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
检情况。2019 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24.4 万批次,监督抽检的总体合格率为 97.6%,与
上年持平,较 2014 年上升 2.9 个百分点。
食品抽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 年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
中向好的态势。日常消费量大的食品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如肉制品抽检合格率为 97.0%,较
2018 年提高 0.5 个百分点。同时,重点食品企业产品合格率较高,对市场份额大、流通范围
广的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产品进行抽检,其合格率分别为 99.7%和 98.7%。一些食品
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A. 2019 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与上年持平。
B.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
C. 2019 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D. 2019 年我国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侧重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解答
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
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要
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
本段文字属于新闻材料,共分两段。第一段是导语,主要是介绍“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
发布了上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第二段是对第一段事件的具体报道,其中第一
句话“食品抽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 年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
稳中向好的态势”能够概括第一段中抽检的具体情况,而第二段后面的文字是对第一句的具
体说明。因此能够概括这则材料内容的是“食品抽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 年监督抽检结
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再压缩一下,可概括为“2019 年我
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 23 -
故选 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月球是一个无风、无雨、无水、无气、冷热剧变的天体,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因此,
中华月球车想要顺利完成任务,①______。例如,②______,白昼温度高达 130-150 摄氏度,
夜间可下降到零下 160-180 摄氏度,月球车如何能长时间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是一个
难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太阳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③______,会对月球车部分
高集成度微电子器件造成损害,如何解决辐射带来的损害是科学家要急切攻克的难题。
【答案】 (1). ①必须能适应月球恶劣的环境 (2). ②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 (3). ③
能够直接辐射到月球表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主要
内容,然后重点关注横线前后句子,结合前后句子的句式和内容拟写答案。
第一处,前面“月球是一个无风、无雨、无水、无气、冷热剧变的天体,与地球环境截然不
同”交代月球的环境,尤其突出“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这一特点,所以“中华月球车想要
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适应月球的恶劣环境,由此可以填写出第一处的内容;
第二处,由“例如”可知,后面应是举例说明月球车要具体克服的困难,由后面“白昼温度
高达 130-150 摄氏度,夜间可下降到零下 160-180 摄氏度”可知,这里是说月球昼夜温差非
常大,由此可以填写出第二处的内容;
第三处,前面说“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后面应是说没有大气保护的结果,结合“太阳
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会对月球车部分高集成度微电子器件造成损害”可知,应说太
阳风、太阳耀斑等高能粒子能够直接辐射到月球表面,由此可以填写出第三处内容。
2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表达流畅,与画线句句式相同。
夜幕降临,城市璀璨。身姿曼妙的广州塔流光溢彩,照亮千年商
都; , ; , ……夜色下,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展示
今日中华迷人的风采。
【答案】雍容典雅的紫禁城华灯初上,诉说百年变迁;活力四射的上海滩霓虹闪耀,引领时
尚风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
- 24 -
形式要严格一致。同时要考虑话题的积极意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根据所给句子来适当
使用。
解答仿写题首先找出变化或者不变化的点。此题中结构上一定要保留“……的……,……”
的句式特点。然后变化点对应仿句依次组织好语言即可:“的”前要用四字短语,主谓结构
会更好,适当宽泛也可以,但一定要用拟人修辞;“的”后紧邻的词语必须是景点,还得是
三个字;第一句最后四个字,形容词性,比如给句为“流光溢彩”,仿句用“华灯初上”“ 霓
虹闪耀”;对应的下句用动宾式短语,比如给句为“照亮千年商都”,仿句为“诉说百年变
迁”“ 引领时尚风潮”。
【点睛】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
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
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
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
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
考及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融于人,融于世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以我之言为这一段旅程画上句
号并展望未来。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我们作为即将步入人生新阶段的新时
代青年,必然胸中有鸿图,而在描绘未来的蓝图之时,不可不考虑我辈新青年所处时代之关
键,不可不怀有家国天下之心。我辈新青年的人生之路,当融于人、融于世。
- 25 -
关注国情时事,无论是脱贫改坚、精准扶贫,还是区域协调、发展戮力同心,都可见个
体之奋斗于群体之贡献、群体之要护予个体之力量,这便不可不融于人;关注国际形势,从
丝绸之路共创发展,到各国互接同心抗疫,人类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这便不可不履于世。
融于人,将个人命运融于群体命运之中携手同行;融于世,将个人命运融于人类命运之中同
担风雨。唯有融于人、融于世,我辈青年的未来之路方可光明而无穷尽。
融于人,关注群体的力量而重视人的价值,个人与群体相互促进,群体之间互联守望。
山东济南商河县副县长王帅是一名 80 后博士,他利用“黄河王小帅”帐号发布带货短视频,
宣传商河皇家扒鸡,因精通网络语言而里到广大网友的喜爱与支持,凭个人智慧带动商河的
发展,奉献于群体。今年 2 月 4 日,汶川三江龙竹村党支部书记带领 11 位村民驾驶 6 辆卡车,
日夜兼程 3 小时,运送 10 吨薪鲜蔬菜至武汉,每辆车上都写着跨越时空的感动:“汉川感谢
您,武汉要雄起。”群体之时互助共享。携手同行。融于人,是个体与群体的紧密联结,是
不同群体同根同源的守望.我辈青年融于人,心怀他人,眼观四处,以爱相连。
融于世,着眼于全球命运,融入洪流中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我国爆发新冠肺
炎疫情,日本援助物资上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尽写休戚与其;当日本困厄,我国
援助回以“青山一道,同担风雨”,再书共同命运的华章。见此互援互助,见人类命运共同
体之成,我辈青年融于世,以全球目光凭广纳胸怀,将个人命运与贡献铺筑世界的未来之路。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我们每一个体的未来,离不开群
体家国,离不开全人类的命运。毕业之际重启新篇,将个体之篇章写于群体之章,写于世界
之章。融于人,融于世,行至未来,大道景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上
述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过程: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材料有三段。第 1 段,由两个
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关系。第(1)句,“携手同行”,指的
- 26 -
是手拉着手一起行路;“互联互通”,指的是互相联结,互相沟通。这句话说的是人们要在
合作中前行时,个体能起到激励群体的作用,群体也能够直接影响个体的作用,进而实现双
赢。互联的时代,“携手同行,互联互通”,是当前的大背景,互联互通强调交往合作、开
放融合。这既是一种现象,更应放置在“一带一路”这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去体味。“一个
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
可以作为楷模、榜样,对一群人起到激励的作用;群体的行为方式和成功经验,会促进个人
奋起直追,向群体看齐。第(2)句,“精准扶贫”,指的是非常准确地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
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精准施策,即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
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
准扶贫重点工作。“共建共享”指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一
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与前一分句对应,揭示了个体与群体的辩证
关系: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实现精准扶贫。
“一群人”可以理解为致力于脱贫事业的工作者,他们带领某一户贫困户脱贫。两个分句合
起来看,既可以理解为以精准扶贫为例,强调了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背景下,个体对群
体激励、带动关系,以及群体对个体影响、帮助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时代主题与个人经验的有机整合,考生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写出
不同的具体立意。
第 2 段,由两个并列的分句组成。强调了国与国之间、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
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意谓你我一路相连,如同青山共沐风雨,表达朋友间深厚情谊。下
句“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指出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球上的
时空距离大大缩小,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
落,人与人之间的阻隔越来越少。这句话体现了在信息时代,人们交往方式以及社会、文化
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与人之间早已是难分彼此的共同体。第(2)句,点明了人类是共同
面对机遇与困境的整体,必须共同寻找破局良方,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两句话体
现出了个体、群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第 3 段,既是对上面两段话的归结,同时也提示了写作重点和角度。第(1)句,是对前两段
话的抽象和概括,并点明了写作的重点,即“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从纵向看,“个体”“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由小到大,是递增的关系;从横向看,
个体与个体间、群体与群体间、个体与群体间,都存在着相互的作用,正是这种相互作用,
构筑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句延展了思考的范围,提示考生在写作时,既可立足古今,
- 27 -
也可放眼未来;既可博引事实,也可深思义理。
参考立意:
(1)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2)与子携手,圆梦中华;
(3)胸怀家国,放眼世界;
(4)关注时代,规划人生;
(5)奉献自我,筑梦中华;
(6)吾辈青年,赤诚报国;
……
行文结构:
这是一篇演讲词,要以简洁的语言开篇,点出自己的身份,明确演讲的目的。第二段从青年
的人生阶段和所处时代出发,紧扣任务,展望未来,提出“我辈新青年的人生之路,当融于
人、融于世”的观点。第三段,结合国情时事和国际形势,阐释了“融于人、融于世”的必
要性、时代性和具体内涵。第四、五两段分别就“融于人”和“融于世”两方面展开论证。
以个人智慧引领群体的党员干部为例,提出“关注群体的力量而重视人的价值”的论点,发
出我辈青年“心怀他人,眼观四处”的倡议;结合疫情期间中日两国互助的事例,提出“着
眼于全球命运”“作为人类共同体”的论点,发出我辈青年“将个人命运与贡献铺筑世界未
来之路”的畅想。结尾以华丽的文辞讴歌青年的美好未来,收束全文。
参考素材:
1.个体与群体是紧密相连,必不可分的,个人可以是群体的引领者。在互联互通:精准扶贫的
道路上,黄大发、黄文秀等人的名字永垂不朽。这些优秀党员干部各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引领乡村群体走出贫困。群体可以是个人的帮扶者,是个人的归属与支柱,正是无数父老乡
亲的产勤劳作,给予王丰华、秦逸飞等扶贫干部以信心和鼓舞,让优秀个体发扬“君子通大
道”的精神,挥就村村脱贫的传奇。
2.个体与群体的血乳交融,引发我们青年一辈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
应当发挥“螺丝钉、精神,谨记《大学》中“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导。提升自我修察养,
为社会进步发光发热。
3.当我们将个体为群体的概念放入到世界坐标系中,我们对应得到的参照物是民族国家与人
类世界。个群相融,在此时表现为命运共同。这里的命运共同,一是指各民族间的深度交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早已成为“地球村”;二是指着
- 28 -
国家间休戚与共、互助合作。应用对新冠疫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世界性难题,谁也不
能独普其身,谁也不能先一己之力挽盛世于将倾,唯有携手合作方可开创未来。
4.将来的我们,可能是通讯公司业务员交通工程师,也可能在站在田埂、扎根于乡土的干部,
我们不仅是个体,而是和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战友、是扶负攻坚事业的一员,请不要忘记,将
个体命运与群体命运紧紧连接。我们坚信,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一个个群相融、命运与共
的共享中国将会建立。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9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高二下2021-06-0316页
- 2018-2019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2021-06-0316页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2021-06-0324页
-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325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二下2021-06-0311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2021-06-0316页
-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1-06-0323页
- 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0学2021-06-0314页
- 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328页
- 【语文】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20192021-06-0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