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7届宁夏银川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2017-04)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机密★启用前 银川市2017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 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平衡,能规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 (选自《 文艺报 》,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 ‎ 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 ‎ 旋律。‎ 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 ‎ 存在经验。‎ 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 ‎ ‎ 只能是暂时性的。‎ 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 ‎ 沉于时间渊薮的。‎ 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D.“中和美学” 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 ‎ 活的主旋律。 ‎ 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 ‎ 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 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 ‎ “中和美学”的主张。‎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思 ‎ 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 ‎  赵忠贤,1941年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是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  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我国一批年轻学生和学者被派往国外学习,赵忠贤借此机会于1974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了世界超导研究最前沿。1975年回国后,赵忠贤开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寻找临界温度在40K以上的超导体。“以前的经费是现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赵忠贤回忆说。没有设备,赵忠贤就带领团队自己搭建,尽管条件艰苦到在被窝里捉老鼠,但赵忠贤仍旧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相对劣势没有那么大。“相对于其他科学研究来讲,超导材料探索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我愿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去研究。”‎ ‎ 多少个不眠之夜,反反复复地试验,累了,赵忠贤就在椅子和桌子上靠一靠,饿了,就煮面条。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别看现在这个样品不超导,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终于,1986年底,赵忠贤的团队和国际上少数几个小组几乎同时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时间,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北京的赵”多次出现在国际著名科学刊物上。‎ ‎ 赵忠贤团队还发现了70K的超导迹象,这已经离77K液氮温区不远了。不过,后来经过反复思考试验,赵忠贤意识到:由于实验样品用的原料含有很多杂质,70K迹象的出现可能是杂质发挥了某种作用。顶着巨大的压力,赵忠贤并没有放弃,他开始主动“引入杂质”。赵忠贤清楚地记得,就在1987年2月19日深夜,他们团队在钡—钇—铜—氧中发现了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1987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这一发现,并在世界上首次公布了元素组成。‎ ‎  1987年,世界性的超导竞赛迎来了巅峰时刻,赵忠贤作为五位特邀报告人之一参加了美国物理学会3月会议。1100人的大厅里,挤进了3000多人,被高温超导突破吸引来的物理学家们挤满了整个会场,狂热的场面持续了7个多小时,报告一直继续到次日凌晨3点。这场会议后来被称作“物理学界的摇滚音乐节”。面对几千人参加的年会作演讲,赵忠贤向世界展示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倍感光荣与骄傲。赵忠贤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  无论是经历辉煌,还是面对低谷,赵忠贤都能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继续潜心研究,厚积薄发。也是这种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让赵忠贤在20年后再次引领世界热潮,收获了超导研究的第二次突破。2008年,日本科学家表示在镧—氧—铁—砷体系中存在26K的超导电性,与赵忠贤“在具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四方层状结构系统中会有高温超导电性”新思路是一致的。赵忠贤立刻意识到,这一类铁砷化合物(后来被称作“铁基超导体”)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赵忠贤提出了高温高压合成结合轻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团队里,有负责高温高压合成的、有负责测量以鉴别超导电性的,还有做常压合成、高压物性研究和单晶生长的。他们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设备做实验,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压机坏了修、修了坏,他们把有限的条件用到了极限。‎ ‎  很短的时间,他们首先做出了52K的镤铁砷氧氟超导体,紧接着51K的钕铁砷氧氟和55K的钐铁砷氧氟超导体也相继做出来了,整个团队非常兴奋。很快他们又合成了绝大多数50K以上的系列铁基超导体,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最高临界温度纪录并保持至今,为确认铁基超导体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当时已67岁的赵忠贤带领年轻人几乎通宵工作,完成了铁基超导研究最关键的三篇论文。赵忠贤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美国《科学》杂志3次报道赵忠贤及其团队的工作,并评论说,“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强国”。‎ ‎ (选自 2017年01月10日《经济日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他及团队在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2013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还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新闻网 2017年01月09日)‎ ‎②今天,他难得盛装一次,缓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 ‎ (《中国青年报》2017年01月09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强调赵忠贤“ 50多年来,除参加国防任务外,他一直从事超导研究”,照应标题“半个世纪的超越与导引”,既紧扣题又巧妙解题。 ‎ B.虽然“经费是现在的1%,实验条件更是落后发达国家30年”,但由于超导研究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所以,赵忠贤就“利用现有条件”开始了研究。‎ C.1986年底,赵忠贤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道世界性难题,当赵忠贤的团队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时,世界物理学界为之震动。‎ D.在超导领域的探索中赵忠贤有着敏锐的意识,当日本科学家与他的“新思路”一致时,他立刻意识到有一类铁砷化合物很可能是新的高温超导体。‎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赵忠贤经受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鼓励队员“‎ 新的超导体很可能就诞生在下一个样品中”,他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功。‎ B.时隔30年,赵忠贤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团队发现临界温度93K的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准确时间是“1987年2月19日深夜”,这说明他记忆力非常好。‎ C.作者较为详细地描述了1987年美国物理学会3月会议盛况,凸显了中国超导研究的重大突破产生的轰动效应以及赵忠贤因此感受到的光荣与骄傲。‎ D.赵忠贤的团队用从淘汰的设备中捡回来的一台被大家叫做“土炮”的设备做实验,坏了修,修了坏,用到了极限,说明经费投入还是不足。‎ E.作者最后引用美国《科学》杂志的评论,视角从个人转到国家和团队,与赵忠贤所说:“荣誉归于国家,成绩属于集体”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6.赵忠贤为什么能在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乡野里的青蒿 ‎ 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长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 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岗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 ‎ ‎ ‎ 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 ‎ 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嘛?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 ‎ 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 ‎ (选自 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改动)‎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开头写到,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不是直接拔掉就是拦腰 ‎ 砍断。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 B.第二段写青蒿,盛夏,鸡猫鸭躲在下面小憩,立秋,枝蔓上挂满了果实,冬日,却被村里人一把火 ‎ 点燃,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C.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在玉米地的青蒿和长 ‎ 在黄豆地的青蒿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段写了青蒿被砍、被烧、被锄的情形,是抑;从第四 ‎ 段开始写了青蒿的功效和价值,是扬。‎ 8. 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本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将二者并提就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 请紧扣“青蒿”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 ‎9.作者借“乡野里的青蒿” 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唐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置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一千三百余艘,用其丁铁创军器五百间。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事系郡狱二十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巳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事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节选自《续通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 ‎ 贵家告 B.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 ‎ 受贵家告 C.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 ‎ 受贵家告 D.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 ‎ 受贵家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即考中进士。‎ B.浙东提举,提举,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 C.《六经》是指《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 ‎ (即 《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论语》《春秋经(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D.“私谥曰‘文洁先生’”中的“谥”,即“谥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 ‎ ‎ 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震任吴县尉,曾权摄华亭、长洲县,为官有声望,得到百姓认可。‎ B.黄震不愧为中国古代集勤、俭、能、直于一身的清官、好官。‎ C.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看到黄震的思想境界和高尚人品,而且还可以了解黄震的治学和创新理念。‎ D.黄震不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心系百姓,为官正直,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处事准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 ‎ (2)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 别 许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14.下面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赠别诗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本诗首联既饱含深情,又充满哲理。‎ B.许浑的“莫怪分襟衔泪语”与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相同的离别之情,有 ‎ 异曲同工之妙。‎ C.诗的颔联把人间离愁归咎于门前有路,看似毫无道理,但却十分巧妙地表现了离愁难熬的感情。‎ D.无论权倾一时的苏秦,还是美貌盖世的潘安(即潘岳)都避免不了别离之痛,作者用他们两人 ‎ 的事例来说明别离之痛的普遍性。‎ E.耕钓是作者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与孟浩然《题张野人园庐》诗中的“耕钓方自逸,壶觴趣 ‎ 不空”的情趣有相似之处。‎ 15. 许浑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⑴荀子的《劝学》中表明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句是“ , ”。 ‎ ‎ ⑵《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 ‎ 正的逍遥游。‎ ‎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热闹场面的句子是“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 ‎ 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 ‎ 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 ‎ 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 ‎ 家的关注和思考。‎ ‎⑤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 ‎ 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 ‎ 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②⑤⑥  C. 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虽然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古今素有“塞 ‎ 上江南”之美誉,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B.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及 ‎ 10个盟市的“奶牛带”。‎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日前在日内瓦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出席此次会议,并于3月 ‎ 8日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共同举办“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人权治理的新路径”‎ ‎ 为主题的边会。‎ D.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 ‎ 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ƒ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④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烦琐难懂。⑤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⑥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因为 ‎/‎ 便 其实 因为 B ‎/‎ 因为 所以 便 但 毕竟 C 但是 ‎/‎ 以致 就 其实 因为 D 却 因为 所以 就 ‎/‎ 毕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游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 ,它有助于提升四肢的力量,还对心肺功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他所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远小于其他运动项目。掌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 ‚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的普及, ƒ 。‎ ‎21.下面是某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简易流程图”,请把这个预案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项目齐全。(6分)‎ 校园突发事件 首发现场教职工=第一责任人 ‎ ‎ ‎ 管控救助 保护现场 报告校保卫室 值班行政 拨打110/119/120 报警或救助 ‎ 报告副校长 ‎ ‎ 送往医院救治 通知班主任 报告校长 ‎ ‎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通知家长 事后处理 ‎ ‎ ‎ ‎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中国成语大会”火了,“中国诗词大会”火了,“朗读者”又火了。为什么会火呢?有人认为是制作上的“高大上”,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人认为是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同的看点。‎ ‎ 对以上评论,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银川市2017年高三模拟统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B (“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错,原文“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 ‎2.(3分)D (“ 中和美学”不能直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 原文“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 ‎3.(3分)D ( “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错,本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并没有“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4. (3分)B (“但由于超导研究不需要特别高级复杂的仪器”错,原文的话有特定的前提和背景,首先是“赵忠贤仍旧乐观地认为”,其次是“相对于其他科学研究来讲”,第三是“超导材料探索”而不是泛指“超导研究”。)‎ ‎5.(4分)2*2分C E (A.“他鼓励队员”“ 他的坚持”不妥,原文 “他和团队成员相互鼓励”,团队成员的共同坚持。B.“说明他记忆力非常好”不妥,应该是印象深刻,难以忘怀。D.“说明经费投入还是不足”不妥,主要是体现他们节俭。)‎ ‎6.赵忠贤为什么能在超导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 ‎ 答: ①个人的执着与专注。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③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他善于管理团队,他的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好。④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任选三条作答,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5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7. ‎ D .‎ A.“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不妥,侧面体现青蒿生命力的顽强。B.“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深切同情”不妥,没有体现出“深切同情”的意思。C.“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误,没有比喻。‎ ‎8.(5分)‎ 答: ①命运的戏剧性变化。青蒿因无人问津而被扔掉,又因被人发现而名扬世界,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②价值的巨大差异。女科学家在它身上发现的是拯救人类生命的无限的医学价值,农村妇女在它身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斤十几块钱的微不足道的经济价值,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那里价值差距巨大。③揭示的哲理。现实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被发现之前,往往会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④给人的启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怕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只要真正有价值,终究会被发现,终究会造福人类。(任选三条作答,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5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9.(6分)‎ 答: ①坚韧不拔,不负生命。 ②平凡朴实,有益众生。③坚守本色,豁达淡泊。‎ ‎(答对一条给2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10.C (3分)‎ ‎11.C(3分)【解析】《六经 》中无《论语》,应是《乐经》。‎ ‎12.C(3分)【解析】没有谈到创新理念。 13.‎ ‎(1)皆恃宠压民。王华甫病重,但仍强起弹劾罢免了这三个人。(受宠爱“嬖幸”“厉民”“革”“” 劾罢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嬖幸”受宠爱 ;“厉民” 苛待人民,欺压百姓;革,急。病革指病情危急;“劾罢”, 弹劾罢免。)‎ ‎(2)其为官,天不亮就到职办公,处理事情果断,自奉节俭,遇人有急难,则慷慨周济,一点都不吝啬。(“视事”,“奉俭”,“周”,“少”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4.(5分)(对一个得2分两项全对5分)B和D。B 两者感情基调不一样 王勃的诗莫流泪,不伤悲;许浑的诗是伤别离,悲情可以理解。D 作者用他们两人的事例来说明宦海沉浮,终归离去。表达了归隐生活的向往,不是普遍性而是特殊性。‎ ‎15.(6分)(3+3)比喻、对比、用典、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比喻(相续轮蹄似水流)、对比(苏秦与潘岳宦海深沉的对比)、用典(苏秦六印)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分襟衔泪语)答对三个手法,并能结合句子分析即可得满分。(补充:烘托-离别场面)‎ ‎16.(5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3)门庭若市 ‎(评分标准:2+2+1;一个错字扣一分)‎ ‎17.(3分)B (①错误。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自《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把。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④错误。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 ‎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3分) D(A错误类型:语言逻辑错误:不具有转折关系,去掉“虽然”。“古今素有”重复。‎ B.错误类型:语序不当,“绵延上千公里”应该放在“涉及10个盟市”的后面‚歧义--10个。C.错误类型:介词残缺,固定结构不完整,共同举办“以……为主题”。‎ ‎19.(3分)C 【解析】第一处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应该填转折词语,“但是”“却”均可,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可先看第四处,由固定搭配“一……就”推知应填“就”。排除A、B选项;第五处紧承上句,语意有转折,可填“其实”或“但”。排除D选项,得出答案C。)‎ ‎20.(5分)‎ 它的锻炼效果显而易见,‎ ‚都有利而无弊 ƒ游泳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①处所填内容,可依据空后“有助于……还对……”答出对锻炼身体有益及锻炼效果明显②空依据前句“握游泳这项技能,无论从短期还是长远看”后面应该跟有益有必要的③依据空前句“健康理念的普及”,答出人们对游泳的重视或逐步的喜欢或普及。)‎ ‎21.(6分)‎ 校园发生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教职工就是第一责任人,他要负责管控救助、保护现场、报告校保卫室。‚校保卫室要负责管控救助、保护现场并通知值班行政人员。ƒ值班行政人员要负责报告副校长、通知班主任并拨打110/119/120 报警或救助。④副校长要报告校长,校长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⑤班主任负责送往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⑥家长负责事后处理。‎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1分,参考序号句,表达上意思对即可。)‎ ‎22.作文:‎ 评分标准参考2016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标准 ‎【参考译文】 ‎ ‎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于宝佑四年考中进士,调任吴县县尉。吴县有许多豪势之家,他们告私债则勾结官属之尉,致使民多死于尉卒之手。黄震到任后,不受理贵家之告,所颁檄文震慑全县。到治理长洲、华亭时,皆有名声。‎ ‎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用黄震主管帐司文字。当时,钱庚孙守常州,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恃宠压民。王华甫病重,但仍强起弹劾罢免了这三个人。黄震对华甫所为十分赞赏。‎ 震说:“老百姓已经很困苦,难道忍心再增加他们的苦难吗?”黄震不得已,只好拿官田收入来打发转运司。在这段时间里,黄震还组织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堂,树立晏殊旧居门牌曰“旧学坊”,制造祭祀社稷的器物,恢复风雷的祭祀祈祷,劝导农民种麦,禁止造竞渡比赛用船,并焚毁一千三百多艘船只,将其材料用来建造军营五百间。‎ ‎  皇帝下诏增提黄震的品级,黄震也得以升为提举常平仓司。旧有因结关抗拒逮捕者被判入郡中牢狱二十八年,现在只有十之三、四还在狱中,因为此事与尚书省有关,所以一般执法官吏不敢轻易决断,认为结关即是作乱。黄震认为:结关好比其他郡之结甲,不能视为作乱。何况已经分批予以赦免,于是将尚在狱中的结关者全部释放了。新城与光泽两地边界犬牙相交,两地百姓夹河而居,常常为争河中之鱼发生争斗。恰遇知县蹇雄为政扰民,引起老百姓的愤怒,他们相互联结起来,抗拒官府,以致发生焚烧劫掠的事件。黄震先是弹劾罢免了蹇雄,然后,劝谕百姓纷纷离去。起初,常平司下有慈幼局,主要是为了收容哺养那些被遗弃的婴儿与小孩。但是,时间一长,慈幼局便名存实亡。黄震认为:与其被动地收哺那些已弃之婴孩,不如设法在婴孩未弃之前采取保全措施。于是,修改原有之法,对那因贫困而不能哺养孩子的人家,经申请后,由官府帮助赡养,对已弃之婴孩,容许由他人收养,官府出粮给收养之家。这些措施使得许多弃儿活了下来。黄震在谈论劳役之法时认为,劳役之法不应扰民生产,不应使下户受抑于上户。黄震还提倡大兴水利,恢复了许多废弃的陂塘、损坏的堰渠以及被豪势之家霸占的水利设施。‎ ‎  (黄震在改任提点刑狱后,有富贵之家害民,黄震予以严惩,遭到富贵之家的怨恨。黄震还强行把富人的粮食拿出来分给百姓,也遭到富人的怨恨。御史中丞陈坚根据谗者的言论,劾罢了黄震。所谓谗者,就是那些怨恨黄震的富人。于是,黄震只得去奉云台祠。贾似道罢相后,召黄震为宗正寺簿,朝廷还打算让他与俞浙并为监察御史,由于内戚害怕黄震的刚直而从中阻挠,皇上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俞浙也因直言而被迫去职)‎ ‎  黄震后移浙东提举常平,当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黄震遂兼王府长史。黄震为此上奏说:“朝廷之制,尊卑不同,但朝廷纲纪不可打乱,按理在外虽是藩王,监司也可察之,现在监司成了藩王部属,又怎敢察主人之非呢?为何要从我开始坏其法呢?”黄震由是坚决不受长史之职。后命黄震进侍左郎官及宗正少卿,皆不受拜。‎ ‎  黄震曾对人说:“不是圣人之书不要读,无益之诗文不做可也。”其为官,天不亮就到职办公,处理事情果断,自奉节俭,遇人有急难,则慷慨周济,一点都不吝啬。着有《日抄》一百卷,去世后,其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