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1-06-04 发布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2019.11)‎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四部分,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细盐似的雪粒,窸窸窣(sū)窣地打在身上,在乱石中跳跃;紧接着,雪珠变成了雪霰(xiàn);雪霰又变成了纷纷洋洋的飞絮,天空转而变得阴暗,沉黑。‎ B. 风火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墙垣(yuán),它是人字形坡顶房屋两端的山墙,通常要比屋面高出三至六尺,有防止火势蔓(màn)延的功能,形式多种多样。‎ C. 秋冬季节的芦苇(wěi)荡,南来北往的白鹭在此嬉戏,修长而饱满的苇穗,像一支支画笔,饱蘸(zàn)天地间的风霜雨雪,在河洲上涂鸦出一幅绚丽的画卷。‎ D. 先生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观察细微,骨骼(gé)神态,皆了然于心,加之先生对造型和水墨的独特理解,故展纸运笔,逶迤(yĭ)顿挫,出神入化,一气呵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识记的能力。对于一些易错字音字形,需课下仔细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识记;字音字形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纷纷洋洋,应写作“纷纷扬扬”;‎ C项,蘸,应读作zhàn;‎ D项,迤,应读作yí。‎ 故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立方”如何变成“冰立方”?这可不是在平地上浇筑冰层那么简单!【乙】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副总经理侯本才介绍,转换过程需经过5道工序,即把水抽干,搭设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和防水层,安装可拆装制冰系统,输送载冷剂将水面冰化,完成水冰转换。改造最大的难度在于控制精度。冰壶比赛对平整度要求非常高,每平方米承受150公斤重量的情况下支撑结构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 实现复杂的温度和湿度分层控制,也是“水变冰”的难点。水上项目要求环境高温高湿,冰上项目要求低温低湿,两者需求天壤之别。【丙】冰壶比赛对赛场的要求更严苛,赛场的温度必须按照3层控制:冰面温度为零下8.5摄氏度,冰面以上1.5米处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看台观众区温度为16一18摄氏度,在为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的同时,也为观众区提供舒适的环境。中建一局改造项目经理刘军说,“冰立方”冬奥会冰壶场馆改造过程中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基础,结合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和设备实现上述复杂的温度和湿度分层控制,并且通过对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实时监测、调控冰场温度与空气湿润度。‎ ‎2. 上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搭设 B. 也是 C. 天壤之别 D. 严苛 ‎3. 上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C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搭设:支起棚、架等;句中用于架起钢架和支撑板,使用正确。‎ B项,也是:同样也怎么样;上文已经说了“改造最大的难度在于控制精度”,下面说“实现复杂的温度和湿度分层控制”也是难点,使用正确。 ‎ C项,天壤之别: 高天和平地的区别,形容差别之大;“水上项目要求环境高温高湿,冰上项目要求低温低湿”,两者需求都很难做到,所以不能用“天壤之别”。‎ D项,严苛:严格苛刻;句中用于“冰壶比赛对赛场的要求”,使用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作答时,应注意:准确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在正确感知句意、段意的基础上,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便准确判断、合理使用标点符号;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捕捉有关标点的考查信息,揣摩命题者的设计意图和规律。‎ ‎“冰面温度为零下8.5摄氏度”“冰面以上1.5米处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两句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因为冒号后面分为三层,“冰面温度为零下8.5摄氏度”“冰面以上1.5米处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是前两层,“看台观众区温度为16一18摄氏度,在为冬奥会冰壶比赛提供完美环境的同时,也为观众区提供舒适的环境”是第三层,从环境的角度说看台观众区温度。三层代表三个分句,分句之间应该用分号。‎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国的快递业发展迅速,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又让更多的农村务工者融入了城市,与此同时,它在服务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五年来,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在浙江大地破土而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历史经典小镇,制造小镇,旅游小镇,数字经济小镇……类别不断丰富,布局日趋合理。‎ C. 《使命》是一幅工笔重彩画,采用丰碑式的构图方式,描绘的是消防队员们的救火情形,画中消防员的头盔、反光条是用银箔烧制的,这样出来的效果更接近于真实。‎ D.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茶这一饮品便是在那时候开始风靡的,无论是茶的产量和贸易量,还是茶艺和茶道的形成和发展,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B项,“五年来”与“小镇在浙江大地破土而出”在语意上,不合逻辑;‎ C项,“这样”有歧义,是烧制成的效果,还是“采用……方式”再加烧制综合在一起,表意不明;‎ D项,“茶的产量和贸易量”“茶艺和茶道的形成”与后面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搭配不当;‎ 故选A。‎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我们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①_______。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②______。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③________。‎ ‎【答案】 (1). ①推测天气的情况; (2). ②这种光圈叫做晕; (3). ③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注意前后文的衔接。‎ 整体把握文段,依据“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等,可知整个文段在说可以依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这句话放在文章开头,领起下文。所以,第一空填写“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二空前面“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重点说的话题是“光圈”,第二空后面出现了“日晕和月晕”概念,可知第二空与“光晕”有关。根据前后内容的分析,推测第二空应该填写“这种光圈叫做晕”。‎ 第三空内容与前面“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内容正好相反,由此推断第三空应该填写“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1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国北京市大兴区及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按直线距离来计算,距天安门约46公里、距雄安新区55公里,未来这里将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构成双枢纽运行格局,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形成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打造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功能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为打破发展瓶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Airport3.0智慧型机场”的运行管理理念为核心,辅以“互联网+机场”的理念,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立体感知、全面互联的机场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全面协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从2014年2019年,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顺利投入运营,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答案】①2019年9月25日;②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仪式在京举行;③是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枢纽;④采用智慧机场管理理念;⑤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时间+地点+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在这段新闻报道中,时间是“2019年9月25日”;所说对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所说事件是“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仪式在京举行”;机场特色是“Airport3.0智慧型机场”的运行管理理念为核心”;体现的效果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抓住以上几方面,进行压缩。‎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飞速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必须加以保护。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积极的延承”即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满足村民的现实发展要求,而乡土文化正是实践中可以保护和挖掘的重要资源。以民宿客栈、乡愁经济等为代表的乡土文化价值利用,为农村的产业兴旺开辟了发展的新方向,切实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指导意义。实现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关照村民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东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基于地缘与血亲关系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其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回答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种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更好地诠释乡土文化。一方面乡土文化所包含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敬老睦邻的传统美德,仁爱民本的人文精华是属于中国人的重要文化血脉,是滋养中华文明持续繁荣的沃土,是文化自信的根脉。另一方面乡土文化是一方民众在生存发展中知识经验的累积,有其内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以及众多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经历时代冲刷,以及现代文明洗礼后,仍表现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的乡土文化,通过理论学术层面的梳理研究,实践运用层面的改良创新,将会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带给中国人更强烈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义晓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土文化的失落与复兴》)‎ 材料三:‎ 西方的城市文明铲除了乡村文化,同时他们以城镇化的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1851年的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乡村人口,达全国总人口的5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现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陷入了城市发展的单向思维(以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指标的量化思维)。城市思维产生于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它将乡土文化视作需要改造的低等级的文明模式。目前,这种判断方式仍在被广泛使用,即单边地强调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的开发,以及片面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等措施。这都只是将乡土文化当作城市文化的对立面,是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的一种经济掠夺和物质消灭,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体性的保护。城镇化应避免城市思维,不能以消除农村为城市建设的量化指标,我们应该看到在促进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同时,乡土文化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认同,对于社会风土习俗之维护,对于国家现代政体制度建设的合法性基础都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摘编自汤敬一《乡土文化功能:从乡土社会到城市社区》)‎ ‎7. 下列对材料中“乡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是广大农村。‎ B. 乡土文化有区别不同文明的功能,若为独具特色的国家名片,更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C. 乡土文化属于传统的、原生态的文化,有它的“文脉”,也有作为文化载体的“人脉”。‎ D. 乡土文化是一种不必改造的文明模式,故要重视对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整体性保护。‎ ‎8.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所富有的历史性和地方性,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 B. 本质上属于乡土文化的中华文化,内涵独特、逻辑体系完整,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众多。‎ C. 英国以城镇化标准作为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经过努力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城镇化国家。‎ D. 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发农村产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属铲除乡土文化的行为。‎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 ‎【答案】7. B 8. D ‎ ‎9. ①利用乡土文化的价值,创造新生态的乡土文化。②制定政策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精神内涵。③运用多向思维方式,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标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说法片面,原文是“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 C项,“乡土文化属于传统的、原生态的文化”,说法片面,原文说“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可见乡土文化还包括“新生态”的文化;‎ D项,“乡土文化是一种不必改造的文明模式”,说法错误,因为乡土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即“积极的延承”。‎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不合文意,铲除乡村文化行为的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开发农村产业,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等”属于城市发展的单向思维。‎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依据材料一“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制定政策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精神内涵。‎ 依据材料一“积极的延承即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可以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利用乡土文化的价值,创造新生态的乡土文化。‎ 依据材料三“现在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陷入了城市发展单向思维”“城镇化应避免城市思维,不能以消除农村为城市建设的量化指标”,可以概括出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可行性办法:运用多向思维方式,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芳的灯 王安忆 走在那条湿淋淋的小街上,家家门户紧闭。雨滴敲在水泥路面上,滴滴答答,在空寂的街上溅起回声。‎ 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半启着门,老人在门前择菜,小孩在门前嬉闹。‎ 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我走过这里,望见一扇大敞着的门里,似乎已经是午饭以后很久了,可桌上依然杯盘狼藉。一条壮汉横在竹榻上,睡得烂熟,苍蝇停在他的脸上,十分安然的样子。一个老妇人,像是壮汉的母亲,背着门在踩一架沉重的缝纫机,粗钝的机器声盖住了汉子的鼾声。满屋都是叫不出名目的破烂东西,我甚至嗅到了一股腐臭味,于是便扭回头,走了过去。‎ 后来,我搬进新居,开始一日三回地在这条街上往来,因为上班的需要。也不知过了多少日子,这街上多了一个小小的水果摊,摆在临街的一扇窗下。摊边坐着一个女孩,留着日本娃娃式的头发,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 面容十分清秀,只是略显苍白,可是,唇却有天然的红润。她穿的也是红颜色的衣服,一朵红云似的停在黄的梨、青的苹果、黑色的荸荠旁边,静静地看一本连环画或是织一件不仅限于红色的毛衣。如有人走过,她便抬起半掩在乌黑的额发后面的眼睛,如那人迟疑了脚步,她就站起来,静静地却殷殷地期待着。很少有人会辜负这期待。‎ 有一次,她见我过来,就迎上来:“今日的哈密瓜好得很,昨晚才从十六铺码头进来的,虽然贵了一些,可是划得来的。‎ 我没买哈密瓜,而是挑了几只苹果。我看见她举秤的手是一双极大的手,关节突出,掌心有些干枯。她的脸却是极其年轻的,脸颊十分柔滑、白皙,眼晴明澈极了。她称好苹果,爽快地免了零头,帮我装进书包。‎ 天黑以后,这里的生意便忙了许多,除了女孩,还有个男人在帮忙,叫她阿芳。我猜想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可又觉得她委实太年轻,远不该有丈夫。有一日,我忽然觉得阿芳有些异样,来回走了几趟,才发现她的腰身粗壮了,显然有了身孕。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很惋惜似的,又很感动。再看他们这一对,也觉得颇为美好。他结实健壮,而她清秀苗条,叫人羡慕。他干活不如阿芳利索,态度也欠机灵,可是,对人的殷切却是一样的。‎ 有一日,我问阿芳:“水果是谁弄来的呢?不会是你自己吧。”‎ 她说:“是我男人。他下班以后,或者上班以前,去十六铺。”‎ ‎“那么执照是你的了?”我问。‎ ‎“是的,我是待业的嘛!”她回答,脸上的孕斑似乎红了一下,我便没有再多问。‎ 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 后来,水果摊收起了,大约是阿芳分娩了。这条街便格外地寂寞与冷清了。阿芳的门关起来了。关起来的门,如同汇入大海的水滴,退进那一长排、面目如一的门里。我竟再也不记得哪一扇才是阿芳的门。偌大的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阿芳,又算得上什么呢?几个来回以后,我便也淡忘了。‎ 一天傍晚,我忽然看见了阿芳。她依然是罩到眼睛的刘海儿,眸子明亮,皮肤白皙,穿了一件红花的罩衫,安然地守着一个色彩缤纷的水果摊。她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看上去是那样惹人喜爱。她似乎并没认出我,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买点儿什么吧。‎ 我挑了一串香蕉,她将孩子放进门前的童车里,给我称秤。我看见她的无名指上,多了一枚粗大的赤金的戒指,发出沉甸甸的微弱的光芒。‎ 从此,这里又有水果摊了,又有了阿芳、阿芳的男人,还有阿芳的孩子。阿芳也渐渐地认识了我,或是说记起了我,过往都要招呼,要我买些什么,或问我昨日的瓜果甜不甜。我还可以自由地在那里赊账,虽然我从来不赊。‎ 毛头渐渐地大了起来。阿芳也渐渐地圆润起来,却依然容貌俏丽,只是脖子上又多了一条粗重的金项链。腕上也有了一品小巧的手镯。夜晚,她男人将电灯接出门外。灯光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摊上的水果四季变化,时常会有些稀奇而昂贵的水果,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 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验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 一天夜间,下着大雨。忽听有人招呼我,原来是阿芳的男人,正站在门口。他说,今日有极好极好的香瓜,不甜不要钱,或者买回吃了再付钱。我朝他笑一笑,便收了伞进去。毛头睡着了,盖着一条粉红色的毛毯,伸出头,口里还含着手指头。阿芳在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越剧大奖赛的实况,那是一台二十英寸的彩电。屋里有冰箱、双缸洗衣机、吊扇、录音机等等。我从筐里挑好香瓜,付完钱,阿芳的男人又邀我坐一坐,避过这阵大雨。‎ 我站着与他说话。我问他:“就你们自己住这里吗?”‎ 他说是的,姆妈在去年去世了。‎ ‎“水果赚头还好吗?”我问道。‎ ‎“没有一定的,”他说,“像去年夏天的西瓜,太多了,天又凉快,价钱一下子压了下来,蚀了有几百呢!国营商店蚀得就更多了。”他笑了一下。他虽长得粗壮,眉眼间却还有一丝文气,像读过书的样子,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只不过是车工罢了,插队回来,顶替姆妈的。‎ 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那里有一个儿子,也有一个母亲。或许就是这里,就是这里,一定是这里。我激动起来。阿芳随着电视里的比赛选手在唱“宝玉哭灵”,她是那么投入,以至竟然没有在乎我这个陌生人的闯入。我看着她,心里想着,难道是她拯救了那个颓败的家,照耀了一个母亲和一个儿子黯淡的生计,并且延续了母与子的宿命与光荣?‎ 可我不知道这里究竟是不是那里。这里所有的门,都是那样的相像。我极想证实,又不敢证实。我怕我的推测会落空,就像怕自己的梦想会破灭。我很愿意这就是那个家,我一心希望事情就是这样。于是,我决定立刻就走。雨比刚才更大、更猛,阿芳的男人极力地挽留我,连阿芳都回过头来说道:“坐一会儿好了。”‎ 可我依然走了。我逃跑似的跑出阿芳的家,阿芳的灯从门里幽幽地照了我好一程路。我没有再回头。我怕我忍不住会发问、去证实,这是那么多余而愚蠢。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 ‎(有删改)‎ ‎10. 小说中三次写到阿芳的眼睛,请根据描写概括人物特点。‎ ‎11. 简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2.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的作用。‎ ‎13. 小说以“阿芳的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年轻(纯真),②乐观(坚定,热情)。 ‎ ‎11. ①用“圆润”“俏丽”“多”等形容词,用“又”“也”等虚词,表现了阿芳家生活质量的提升。②多用短句,简洁干净,富有节奏感。③运用排比,写出了阿芳家平静的生活状态;用比喻、对比,赋予水果丰富的意味。④语言朴素,展示了生活中平淡而和谐的图画。 ‎ ‎12. ①与上文的“我”不敢去证实真相照应;②点明并深化主旨;③表达了对阿芳积极扎实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 ‎13. ①阿芳门前的那盏灯,照亮了阿芳的水果摊及夜行人;②象征着阿芳为改变家境而积极进取的精神;③象征着希望,给“我”和“我们”以温暖和力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作答时,首先通读原文,然后找出文中描写眼睛的句子,抓住修饰眼睛的词语,再依据上下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概括得出人物的特点。‎ 小说中三次写到阿芳的眼睛:“浓浓的刘海儿罩着活泼泼的眼睛”“眼晴明澈极了”“她依然是罩到眼睛的刘海儿,眸子明亮”。在这三次描写中,用“活泼泼的”“明澈极了”“明亮”三个词语修饰阿芳的眼睛,再依据上下文中对阿芳的描写的句子,如“她的脸却是极其年轻的,脸颊十分柔滑、白皙”“她怀里抱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有着和她一样鲜艳的嘴唇”“用一般的热切的声音招呼”等,可以概括出阿芳年轻、乐观、热情等特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从用词角度,可以分为清新、质朴、豪放、潇洒、舒缓等;从句式长短可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疑问句,从修辞角度也可以鉴赏文章的语言,还可从用词的角度去分析。‎ 从用词的角度看,用“圆润”“俏丽”等词,从容貌上修饰阿芳的美丽以及生活的滋润,一个“多”字来写阿芳脖子上的金项链,来表现阿芳的日子越来越好。从运用句式的角度看,文段多用短句,简洁干净,富有节奏感。从修辞的角度看,“阿芳织毛衣,阿芳的男人看书,毛头在学步车里学步”使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阿芳家平静的生活状态;“皇后般地躺在众多平凡的果子中间”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赋予水果丰富的意味。从整个语段的文风来看,文段语言朴素,接近生活化的语言,在素朴平淡中展示了生活中和谐的图画。‎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回答时,一般要回答出三点,第一,句子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上、表现手法上、或者某些特殊的词语、或者句式上考虑;第二,句子表达的内容;第三,句子表达的效果。‎ 文章结尾句“我不愿这个美丽的故事落空,我要这个美丽的故事与我同在”,从文章结构上看,它照应了前文的描写。在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描写了一个狼藉的家庭,在后文,作者说,“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作者猜测阿芳现在的家庭是自己曾经见到的那个狼藉的家庭,作者认为是阿芳改变了家境,阿芳是希望的象征,但作者又害怕自己的揣测是错误的,所以结尾句与上文的“我”不敢去证实真相照应,并借此点明深化主旨,阿芳这样的人,象征着希望,会给人们以温暖和力量;从作者的情感看,作者认为是阿芳改变了以前狼藉的家庭环境,表达了对阿芳积极扎实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作用。题目常见的作用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等。‎ 小说以“阿芳的灯”为标题,作者也表达了在这条街上阿芳出现后的感受,如“有了阿芳和她的水果摊,这条街上似乎有了更多的生机,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这一幅朴素而和谐的图画,常常使我感动,从而体验到一种扎实的人生力量与丰富的人生理想”,可以看出阿芳门前的那盏灯,照亮了阿芳的水果摊及夜行人,给作者以莫大的慰藉;通过作者说“我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想起很多年以前,从这里经过,有一扇门里的邋遢而颓败的景象”,我们知道阿芳改变了一个家庭,让这个家庭向善向好发展着,有了孩子,也就有了希望,“阿芳的男人看书”,家庭和谐而美好,这些都是阿芳为改变家境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文章整体看,“阿芳的灯”象征着希望,不但给过去的家庭以希望,也给“我”和“我们”以温暖和力量,这恰恰是这篇小说最想发表的主旨,也是“阿芳的灯”的寓意。‎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四叔父文 ‎(明末清初)张煌言 呜呼!叔父其死狱中矣!其得疾而殒耶?抑感愤引决耶?侄自丁国难,倡义辞家,迄今十有七载。吾父见背,路隔华夷,奔丧无所,至今抱恨终天。嗣是门衰祚薄,犹幸叔父支持。岁时伏腊,祖宗血食,不绝如线,今则已矣。‎ 春仲侄提师北还,始知叔父于正月下浣,被虏拘禁,业赴省狱矣。侄闻之,痛心疾首。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吾弟昌言,以虏网四张,幸而得脱。潜鳞戢羽,将母芦中,既不能橐鱣①相救,亦不能含敛躬亲,故叔父易箦②之期,竟不可闻。而讣音亦得之友朋之书。及六月三日弟来,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始敢为位而哭。‎ 叔父年已逾耄,因侄抗节,遂以瘐死。是叔父因侄而亡,侄宁不痛心乎!古来教子弟者,动以忠义为训,岂意忠义可为而不可为耶!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今逆虏弃天经,致人彝,株连波系,致叔父毕命圜扉,侄独无心,能不肝肠寸裂耶?‎ 侄自倡义以来,屡蹶屡奋,几于啮雪吞毡,卧薪尝胆,虏招之不应,购之不克,始逮及妻孥。故新妇与祺儿,锢狱已经十载,侄义不返顾。自分为刘琨、为卞壶矣。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及已亥侄入长江,连下名城数十,虏遂恨侄畏侄且忌侄,而诛求不遗余力。即我姊与姊夫及二三故交,亦在不免,而况叔父乎?呜呼痛哉!‎ 叔父雁行有四人,吾父居长,止生侄一人。二叔早亡无嗣。三叔以考终,生从兄弟三人。长嘉言,次昌言,次德言。叔父无所出,昌言遂为承祧。然初无家人产,今叔父既逝,侄与嘉言皆在军次,归里无期,德言尚稚弱,恐不任箕装,则高曾之不祀忽诸,是侄未能报国,先已亡家矣。呜呼痛哉!‎ 近者闹共主蒙尘,而侄且重遘家难,天道其果有知耶?其果无知耶?岂春秋大义,徒虚语耶?侄不能为复楚申胥,必须为奔鬲臣靡矣。但既无秦庭可哭,又鲜有高可奔,恐终当为伏柱豫让耳。呜呼,归榇何时,拊棺莫望,徒有泣血而巳。呜呼痛哉!‎ ‎(选自《张忠烈公集》,有刪减)‎ ‎【注】①橐鱣(tuó zhān):指衣食。②易箦(zé):指病危将死。‎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嗣是门衰祚薄 祚:愧怍。‎ B. 被虏拘絷,业赴省狱矣 业:已经。‎ C. 叔父雁行有四人 雁行:兄弟。‎ D. 而侄且重遘家难 遘:遭遇。‎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知叔父以四月十三日捐馆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虏招之不应 不知东方之既白 C. 侄与嘉言皆在军次 鸟兽不可与同群 D. 其果无知耶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煌言“倡义辞家”坚持抗清斗争,“屡蹶屡奋”,清廷“招之”又“购之”,然而无论怎样都无法动摇他报国的忠义之心。‎ B. 张煌言“义不返顾”的斗争,“连下名城数十”之后,清廷对他“恨”“畏”“忌”,却又无奈,便将其四叔、妻儿等拘捕。‎ C.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江山易主而自己“未能报国”的“愤”,以及“因侄抗节”使亲人遭受“株连波累”的“亡家”之“痛”。‎ D. 本文情感真挚,“肝肠寸裂”“泣血”等词表达了作者对四叔因己而逝的痛心;“呜呼哀哉”的反复使用,令人唏嘘不已。‎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自 古 何 代 无 废 兴 其 间 必 有 忠 臣 义 士 仗 节 抗 旌 思 扶 王 室因以 倾 家 者 往 往 有 之 若 尊 行 受 祸 亦 不 少 概 见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计叔父于衰老,形影龙钟,其能久乎!未几而讣音果闻矣。‎ ‎(2)何期复贻祸叔父耶!前此叔父之得免者,虏视侄无甚重轻也。‎ ‎【答案】14. A 15. D 16. B ‎ ‎17. 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 ‎ ‎18. (1)想到叔父年老体衰,老态龙钟,怎么能承受得长久呢!不久,果然听到了叔父去世的消息。‎ ‎(2)哪里想到又会加祸于叔父了啊!此前叔父能够幸免于难,是清虏看我还不很重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祚:福分;嗣是门衰祚薄,译为:我们家族门庭衰微,福祚浅薄。 ‎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介词,在/介词,到。‎ B项,代词,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连词,和/介词,跟。‎ 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译为“还是”。‎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项,“妻儿”被“拘捕”是在“连下名城数十”之前。‎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这段话的大意是: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亡和兴,兴亡之中必然会有忠臣义士出现,他们手执符节举起旗帜,想扶起将倒的王室,因为这而倾家荡产的,到处都有,因为高尚的品行而遭受祸患的大概也不少见。‎ 画线句子中,“无”和“有”很明显做句子的谓语,“废兴”“忠臣义士”分别做它们的宾语,意思是“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亡和兴,兴亡之中必然会有忠臣义士出现”,故从宾语之后断开;“仗节”“抗旌”两个并列的短语构成一个句子,“仗节抗旌”的意思是手执符节举起旗帜;“王室”是名词短语,做“思扶”的宾语;“者”往往表示停顿,“若”“亦”常常放在句首;并且,从结构对称的角度看,“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与“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内容相关,结构相近,故从中间断开。根据以上分析,所给句子断句如下:自古何代无废兴/其间必有忠臣义士/仗节抗旌/思扶王室/因以倾家者/往往有之/若尊行受祸/亦不少概见。‎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计,想,考虑;龙钟,形容老态;其,怎么;未几,没多久。 ‎ 译为:想到叔父年老体衰,老态龙钟,怎么能承受得长久呢!不久,果然听到了叔父去世的消息。‎ 第二句得分点:期,想到,料到;贻,遗留。‎ 译为:哪里想到又会加祸于叔父了啊!此前叔父能够幸免于难,是清虏看我还不很重要。‎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哎!我的叔父死在监狱中了!他是生病而死的吗,还是由于愤慨而自杀的呢?我自从遭逢国难,倡导大义辞别家乡,到现在有十七年了。父亲离开我时(去世),因道路阻隔,奔丧无所,到现在我还感到特别遗憾。我们家族门庭衰微,福祚浅薄,还幸亏有叔父在支撑。每年到伏日和腊日时,祖宗都能享受祭品,不绝如线,现在也要终止了。‎ 仲春时我率师北还,才知道叔父在正月下旬,被虏去囚禁,已经送到省狱了。我听说这个消息后,痛心疾首。想到叔父年老体衰,老态龙钟,怎么能承受得长久呢!不久,果然听到了叔父去世的消息。我的弟弟昌言,清虏的罗网四处张开,然而他却侥幸得以脱身。隐藏形迹,带领母亲躲到草野之中,我既不能衣食相救,也不能含敛躬亲,因此叔父病危将死之时,竟然没有听说。而叔父去世的消息我也是从朋友书信中得知的。等到六月三日弟弟前来,得知叔父在四月十三日死去,才为他设置灵位放声痛哭。‎ 叔父年已过了八十,因我坚守节操,连累在狱中病死。叔父是因我而死,我怎能不痛心呢!自古以来人们教育子弟,用忠义故事感动他们,他们又怎能料想忠义之事有时可做而有时又不可做呀!自古以来哪个朝代没有亡和兴,兴亡之中必然会有忠臣义士出现,他们手执符节举起旗帜,想扶起将倒的王室,因为这而倾家荡产的,到处都有,因为高尚的品行遭受祸患的大概也不少见。现在叛逆的清虏放弃天道,违背人伦,株连他人,致使叔父死于狱中,我怎能无心,怎能不肝肠寸裂呢?‎ 我自宣扬大义以来,屡次失败屡次振奋,几乎到在啮雪吞毡、卧薪尝胆的地步,敌虏招我投降我没有答应,悬赏捉拿我也没有成功,开始气急败坏逮捕了我的妻儿。因此我的妻子和孩子,被困在监狱已经十多年了,然而我还是义不返顾。我把自己归为刘琨、卞壶一类明大义之人了。哪里想到又会加祸于叔父了啊!此前叔父能够幸免于难,是清虏看我还不很重要。等到已亥年我打到长江,连续攻下数十座名城,清虏于是恨我害怕且顾忌我,于是开始不遗余力地诛杀我。即使我的姐姐和姐夫以及两三个朋友,也没能幸免,更何况我的叔父呢?哎,悲痛啊!‎ 叔父兄弟有四人,我的父亲排行老大,他只生下我一个人。二叔早死没有子嗣。三叔尽享天年,长寿而亡,生下我的堂兄堂弟三人。最大的叫嘉言,老二叫昌言,最小的叫德言。叔父没有自己的孩子,昌言于是过继给他做后嗣。然而当初没有家产,现在叔父已经过世,我与嘉言又都在军队,回家无期,德言还很小,恐怕不能继承家业,则祖宗一下子不能得到祭祀,这样我还没能报国,却已亡家了。哎,悲痛啊!‎ 最近朝廷蒙尘,而我又遭遇家难,天道真的果真有知吗?还是果真无知呢?难道春秋大义,只是一句虚妄的言语吗?我不能为复仇楚国的伍子胥,必须做奔向鬲国的夏臣伯靡了。只是既无秦庭可哭,又没有鬲国可以逃奔,恐怕最终只能做刺客豫让罢了。哎,何时才能把叔父的棺木送回家中,抚摸着他的棺木恐怕已经没有什么希望,只有泣血罢了。哎,痛心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9. 首联中的“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中“秋草”“寒林”等营造了_______的氛围。‎ ‎20.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19. (1). 悲 (2). 凉(凄清,悲寂) ‎ ‎20. (1)借古伤今(借典故抒情)。全诗借贾谊被贬,暗寓作者迁谪之悲,微露讽世之意。(2)借景抒情。借对“秋草”“寒林”“日斜”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寂。(3)直抒胸臆。首联“留”“悲”,尾联“怜君”,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诗歌信息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抓住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分析诗歌的意境。‎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作者选取“秋草” “寒林”“日斜”等比较萧瑟的意象,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营造出凄清悲寂的氛围。‎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等。‎ 这首怀古诗使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 其次,诗人使用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孤寂。“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最后,直抒胸臆。首联中作者直言“悲”字,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尾联“怜君”,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直接抒发了被贬的愤懑与悲凉。‎ ‎【点睛】诗歌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论语·颜渊》)‎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①切:言语迟缓,话不轻易出口。‎ ‎21. 第一则材料体现了孔子_______的思想。‎ ‎22. 根据材料简要分析“言”与“行”的关系。‎ ‎【答案】21. 安贫乐道 ‎ ‎22. ①言出必行,言要谨慎,行要敏捷;②言行一致。‎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并概括文段思想的能力。理解文段内容,需要逐字逐句翻译文段,然后在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得出答案。‎ 第一则材料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请教有道德的人已端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是“安贫”思想,“请教有道德的人已端正自己”,是指“乐道”,所以第一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段内容并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理解文段内容,需要逐字逐句翻译文段,在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概括三则材料关于言行的关系。‎ 第一则材料说“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强调“言要谨慎,行要敏捷”的观点。第二则材料的意思是,司马牛问如何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就是谨慎的。”司马牛说:“说话谨慎这就算是仁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第二则材料强调“言行要谨慎”。第三则材料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把说得多做得少视为可耻”,强调“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孔子谓季氏:“_______,是可忍也,_______?”(《论语》)‎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李白《蜀道难》)‎ ‎(4)恨相见得迟,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__。(秦观《鹊桥仙》)‎ ‎【答案】 (1). 八佾舞于庭 (2). 孰不可忍也 (3). 吾尝跂而望矣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6). 猿猱欲度愁攀援 (7). 怨归去得疾 (8).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9). 两情若是久长时 (10). 又岂在朝朝暮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佾,孰,跂,猿猱,度,攀援,倩,斜晖。‎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实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你不断放大这种滑稽感,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 又有人说,忠实于理想,这是崇高而又有力的一种感情: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自身崇高,任何工作你都不会觉得渺小。‎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对“崇高”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装、套作。‎ ‎【答案】磨难铸就崇高灵魂 秦砖汉瓦,经过历史风雨的吹打,成为今世的宝物;林中走兽,因为天敌的追赶,身体越来越强壮。这世上,每个人都会面对磨难,磨难也会铸就我们崇高的灵魂。‎ 阳光下,风雨中,紧闭双眸,内心涌起阵阵激流,不经意间触碰到时光掩盖下却光芒依旧崇高,是自我,是无我,是灵魂。‎ 是谁,用自己的诗行,盛开在唐繁荣岁月里,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他不曾以卑躯姿态迎合朝中权贵,不曾让自我之心遭受世俗凌虐,他毅然骑马奔腾,举杯邀月,吟诗行遍天下间。“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是他至高地位的再现。而如今追名逐利的人群熙熙攘攘,奴颜婢膝地围绕着利益奔跑,有谁真正认识到内心的宁静,敢于抛弃功名利禄的纠缠,去寻求真正的自由去畅快,是李白,教会后人自在,宁静与尊严,倾吐遨游山水的欢乐,那大山一般的胸襟,那大海一般的胸怀,正是世俗之人对崇高的向往与追求。崇高者,认清自我,放手追求,活得一世潇洒与轻松。‎ 是谁,如天使者,悄悄飘落于凡间,歌唱着善与爱的悠美歌谣。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不仅有出色的演艺技能,更有一颗博爱的心灵。她将自己的爱播洒在战火纷飞,饥贫苦地的国度里,她到过非洲,索马里,中亚等多个国家,去帮助那些失去父母命运悲惨的儿童。临死前,疼痛中的赫本依旧不能忘怀那些第三世界的儿童。跨越国度与民族,翻越肤色与语言的爱诠释了人性的善良与崇高,将人类最光辉闪耀的灵魂本性展露世人眼前,是一种无我而揽天下的境界。‎ 是谁,用坚毅的品格,重塑自我命运,绽放幸福的花朵。贝多芬—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他以不朽的创作和不屈的人生经历,给世世代代的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所创作的《第九交响乐》是乐坛的巅峰之作,是人类对光明和欢乐的伟大赞歌。但他的一生坎坷多难,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勤奋,使他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成年后,厄运却突然降临—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的贝多芬受住了这致命的打击,最终战胜了不幸,用“磨难”铸就了崇高灵魂。‎ 草长莺飞,杨柳依依,花开花落里,亘古不变的是崇高的情怀,也许是一种自爱抑或他爱,总能沉淀出人生价值的意义,抬头仰望,崇高如这般美丽而圣洁的姿态。‎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来思考与认识“崇高”,谈谈自己的看法,材料中“有人说”“又有人说”对作文立意有引导和限制作用。第一则,从反面说明崇高感的消解与否,取决于内心对崇高的是否坚定。第二则,则主要诠释崇高的内涵:对理想的忠实、对苦难的深刻理解,都会带来崇高感;工作(事业)的有无崇高感,取决于内心是否崇高。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如何才能“崇高”的问题。考生抓住这些,即可确定正确立意。‎ 立意:‎ ‎①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有坚定的崇高感。‎ ‎②经历为理想而奋斗的苦难,才能体会到“崇高”。‎ ‎③内心的崇高,不应该为外在的因素所左右。‎ ‎④要崇高于外形,就应内心崇高。‎ 素材:‎ ‎1.‎ ‎ 1951年,25岁的于敏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不久,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始科研生涯。在研制核武器的物理学家中,如果说邓稼先代表“海归”,于敏几乎是唯一未曾留过洋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在追求科学和真理的漫漫征途中,于敏致力于原子弹和氢弹研究的攻坚克难。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于敏经过无数次计算,率领大家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究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于敏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于敏是大科学家,而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面对国家机密,他能在28年的时间里对妻子守口如瓶。有一天,他们夫妻同乘一辆公共汽车下班回家,妻子惊诧地问他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工作,于敏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于敏的卧室里是那种特别简陋的铁床,房间不大也没太多东西。“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于敏一直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这种境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更是一面光彩照人的镜子,他默默无闻追求科学辉煌的人生经历昭示我们: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党为国家勇于牺牲奉献的理想信念,永远不能变。‎ ‎2.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3.从1962年确定研究方向到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在全国推广,袁隆平的研究过程整整经历了十二年。这十二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基本上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研究三第杂交水稻主要是顶着太阳到田里去寻找不育材料,结果老是晒太阳,可谓“火热”,搞两系和超级杂交水稻研究,主要是掌握不育材料在不同温度中的生长变化,特别是在阴雨低温中的变化,老是要淋雨,可谓“水深”,正午时分农民都会休息,研究人员却要在田间,因为那时水稻花开正盛,有利于观察分辨,打雷,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更要到田里面去看,看秧苗倒不倒,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对于这一切,袁隆平的体会是乐在苦中,因为有出好品种的希望,在太阳下,在探亲假城的一切苦和累,就都变成了乐趣。这种生活他一过就是十二年。袁隆平套用巴尔扎克的名言来形容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4.你和孔圣是不一样的,你不曾站在高位上俯视众生教化学生;你和孟子也是不一样的,故你不曾发出“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厉声呐喊;你只是庄子,不同于任何一位先秦诸子。当他们无法像苏秦那般叱咤国政,只能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民间传播,令自己的车辙辗转于士家大族门下时,你手握鱼竿平静地说:“吾将曳尾于涂!”这是真境界,也是真性情。我时常猜想你那时的模样,是不屑地看着唾手可得的官位,还是为来人惊扰了水下鱼儿而叹息?你时常奔走在田间小径,和虫鱼对话,看飞鸟留痕,和最普通的庶民畅谈。看似平凡得没有任何闪光点,你的飘逸情怀却能穿越时空,影响现世。‎ 结构层次:‎ ‎《磨难铸就崇高灵魂》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开端以秦砖汉瓦、林中走兽引出本文的观点:磨难铸就崇高灵魂。文章采用并列式的结构,用李白、奥黛丽·赫本、贝多芬的事例证明观点。三个事例使用恰当,说服力强,从不同方面证明磨难与崇高之间的关系。文章以诗化的语言进行结尾,满怀一种昂扬的情怀,让人读来有美不胜收之感。总之,本文层次清晰,论证充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