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南京大暑杀核案资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姊妹篇,“世界记忆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倡议发起的以保护文献避免被集体性遗忘、被忽视、被蓄意破坏的项目。其宗旨在于,让全世界所有人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这些档案或文件,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文字的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在和平年代,我们设法保存所有重要的东西,不惜花费超出想象的人力和物力编制应当被保护的建筑、城区、景点名录。从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中,加以甄别、筛选。正是在这种因素下,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应运而生。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的同时,“慰安妇档案”却意外落选。事实上,纵观整个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对于人类惨痛历史“讳莫如深”。
在现有的346项纪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忆的仅有7项。那么,为什么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里鲜有惨痛史呢?
1993年“世界记忆工程”在波兰普乌图斯克召开的首届会议达成共识,确定了“世界的记忆”馆藏的标准。我们从“世界记忆工程”的具体评选标准中,可以看出其取向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所以,名录上既有《格林童话》、《贝多芬交响曲》,也有《古兰经》手稿、《清代大金榜》。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珍贵历史档案材料构成了“世界记忆”的主体。
而那些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它们或是战火纷飞中遭到损毁,遭到施暴者刻意的破坏,或是天灾人祸中散佚在世界各个角落。
事实上,有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那些惨痛史,也受到了“涉案”国家的刻意阻挠,经历过相当坎坷的抗争过程。例如“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多次提出抗议,并以影响中日关系为借口,反复要求中国撤回申报。
- 23 -
早在2014年6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管义伟就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为“世界记忆”目录后,日本外务省随即强烈批评称,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此外,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冻结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
身为战争的发动国,纳粹造成的惨剧使得德国人注定长久地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而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大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比之下,二战之于日本,则由于广岛的创伤而兼有了受害者的形象,这使对真相的蒙蔽成为可能,历史的原貌也变得模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时至今日,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我们只能依靠诸如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由此传播和输入的知识绝对称不上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为它有别于一个亲历者所回忆的过去。
1. 下列各项不属于“世界记忆名录”中少见惨痛史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或因某些原因而遭到损毁、破坏,或因天灾人祸而散佚。
B. “世界记忆工程”的评选标准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
C. 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
D. “涉案”国家的刻意阻挠,加大了惨痛史被选人“世界记忆名录”的难度。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遗产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然而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
B. 倡议发起“世界记忆工程”是为了避免文献被集体性遗忘、忽视或被蓄意破坏,让世人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这些档案或文件。
C. 由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传播和输人的知识并非不言而喻的亊实,无法代替战争亲历者的回忆。
D.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需要经过公正的甄别、筛选,所以,在“世界记忆名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的仅有7项。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致力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它倡议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其馆藏标准早在首届会议中就已确定下来。
- 23 -
B. 在“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C. 德国在二战之后勇于承认错误,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使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
D. 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C项,“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说法错误。“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说法不准确,选项只是针对“南京大屠杀”来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文献,需要经过公正的甄别、筛选,所以,在‘世界记忆名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的仅有7项”说法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惨痛记忆”“只有7项”的原因并非“甄别”“筛选”,且筛选过程“公正”说法不妥。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B
- 23 -
项,“在‘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说法错误。“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是日本外务省。且不是在申报过程中,而是正式列入后。
C项,“德国在二战之后勇于承认错误,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使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说法错误。只是“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D项,“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说法错误。“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果倒置。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不大一会,鱼就熟了。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家很好认。门口倒没有特别的标志。大门总是开着的,往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妙手回春”……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 23 -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这些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遇到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穿衣可就很紧了。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有人说:王淡人很傻。王淡人是有点傻。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闹大水。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系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船开了,看着的人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这人原先很阔。这一街的老人到现在还常常谈起他娶亲的时候,新娘子花鞋上缀的八颗珍珠,每一颗都有指头顶子那样大!好家伙,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说:“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女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你好,王淡人先生!
(本文有删节)
- 23 -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医生王淡人所做的两件“傻事”貌似愚笨,作者却在对这两个典型事件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道尽了人性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这些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他鼻子一酸”,等语句,刻画出王淡人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医生的高尚品格。
C. 别人送给王淡人的牌匾不像他的祖父和父亲那样,而是称赞他“急公好义”,这说明王淡人爱做好事的影响力比其祖传的医术影响力更大。
D. 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是细节描写,王淡人钓鱼吃鱼、种植瓢菜、常做傻事等细节在世俗人看来不合常理,有悖常情,不过这正好表现出他的不平凡。
5. 写医生本应该从其治病救人写起,但小说开头先写他的钓鱼,这样行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王淡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7. 王淡人的“傻”体现在哪些事情上?作者对人物看似没有评价,在文章结尾, 褒贬却隐藏在字里行间,请找出来,加以赏析。
【答案】4. A 5. ①照应文章题目。写出了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医生形象。②设置故事悬念,引起读者好奇,激发阅读兴趣。③突出人物形象。写出王淡人恬淡雅致的生活,为后面行医时甘守清贫、乐于助人的行为做铺垫。
6. ①甘守清贫,恬淡平和:生活简单,不追求物质享受,自己夫妇不添新衣。②善良质朴,有同情心:小病不多收钱,穷人不收钱。③急人之难,医德高尚:冒着危险救洪水中的村民,毫不犹豫救治无钱又无德的汪炳。④适意随性,富有雅趣:钓鱼吃鱼,种植瓢菜等都体现了文人的随意与雅趣。
7. 王淡人的“傻”体现在:①因为照应医室挂的对联,专门种植瓢菜与扁豆配对。②不收贫苦人的医药费。③闹大水时不顾生命救人。④为无钱无德的儿时朋友免费治病。
语言赏析:①“一庭春雨,满架秋风。”语言含蓄深婉,赞扬了王淡人如春雨润物救济患者,宁愿满架秋风清贫一生也恬然自得的高贵品质。②“你好,王淡人先生!”采用呼告修辞手法,直抒心意,把隐在心中的情感在文章结尾一下子表达出来,真挚感人。
【解析】
【4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B项,“小说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如‘这些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他鼻子一酸’,等语句,刻画出王淡人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医生的高尚品格”说法错误。“细腻的心理”错,本文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
C项,“别人送给王淡人的牌匾不像他的祖父和父亲那样,而是称赞他‘急公好义’,这说明王淡人爱做好事的影响力比其祖传的医术影响力更大”说法错误。王淡人做好事,也是凭借他的医术,作者没有将他的急公好义与医术作比较。
D项,“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是细节描写,王淡人钓鱼吃鱼、种植瓢菜、常做傻事等细节在世俗人看来不合常理,有悖常情,不过这正好表现出他的不平凡”说法错误。“这篇小说最为突出的特色是细节描写”错,小说最突出的特色是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该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如本题问的是“写医生本应该从其治病救人写起,但小说开头先写他的钓鱼,这样行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实际上是要求分析小说开头写医生的钓鱼活动的情节作用。医生的钓鱼活动是在小说开头的位置,主要考虑与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下文写医生治病救人的情节,这两个情节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结构方面,小说从钓鱼活动写起,在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领读者继续阅读下文。在情节方面,小说以钓鱼作为开篇,为后面写主人公家居清贫却愿意无偿治病救人作铺垫。在人物塑造方面,钓者往往清心寡欲,恬淡闲适,以钓鱼作为开篇,侧面表现了王淡人作为医生家居清贫却愿意无偿治病救人的形象特点。
【6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王淡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文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文中来看,王淡人是一个医者,作为医者,他的艺术非常高超,如治好汪炳的搭背,医德非常高尚,心地非常善良,他不但给汪炳治病,还管他吃住,对其他的病人,“王淡人老是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从他的为人来看,从他所收的匾以及他冒着危险去救治被洪水围困的村民,“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表现出王淡人的乐于助人以及急公好义;从他的生活态度来看,他喜欢钓鱼,“几乎每天钓鱼”,他的院子里种植扁豆、瓢菜等植物,“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和扁豆配对的”,他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这些都表现出王淡人的洒脱淡泊,很有生活的情趣。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概括分析。
【7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及赏析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题干“王淡人的‘傻’体现在哪些事情上?作者对人物看似没有评价,在文章结尾,褒贬却隐藏在字里行间,请找出来,加以赏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王淡人的“傻”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结合“院里种着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分析可知,王淡人的“傻”体现在:因为照应医室挂的对联,专门种植瓢菜与扁豆配对。结合“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分析可知,王淡人的“傻”体现在:不收贫苦人的医药费。结合“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系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分析可知,王淡人的“傻”体现在:闹大水时不顾生命救人。结合“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分析可知,王淡人的“傻”体现在:为无钱无德的儿时朋友免费治病。第二问,“作者对人物看似没有评价,在文章结尾,褒贬却隐藏在字里行间,请找出来,加以赏析”,此类题目考查的是赏析文学作品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本题具体赏析小说的结尾部分。“一庭春雨,满架秋风”语言含蓄深婉,这是一幅对子,先分析对子的内容,内涵上指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恩泽大地不求回报,他很喜欢这副对子,甚至“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和扁豆配对的”就为了和对联相配,这点和他淡泊的风雅、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乐于助人、急公好义是相符合的,赞扬了王淡人如春雨润物救济患者,宁愿满架秋风清贫一生也恬然自得的高贵品质。“你好,王淡人先生”采用呼告修辞手法,直抒心意,把隐在心中的情感在文章结尾一下子表达出来,真挚感人。
【点睛】对于现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 23 -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 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指男子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C. 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D. 中书舍人是中国古代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宋初亦设此官,实不任职。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知齐州时,组织百姓力量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B. 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通判越州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借粮种给农民,秋赋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C. 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D. 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对遭遇瘟疫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供应衣食住宿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 23 -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答案】8. B 9. B 10. A
11. (1)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
(2)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
“不能皆至城邑”中间不能断开,“城邑”做“至”的宾语,排除AD;“民得从便受粟”中间不能断开,“从便”的结果是“受粟”。
句子译为: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项,“通判是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说法错误。通判不负责统兵作战。
故选B。
【10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A项,“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说法错误。优待葛友是为了离间盗贼。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横纵”,横行骄纵;“贼”,名词用作动词,残害;“诘”,追究。
第二句得分点:“游”,交游,交好;“振”,远扬;“导”,引荐;“异”,形容词作动词,有了不同的看法。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 23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 23 -
【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
12. 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
B. “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
C. “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
D. “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
13.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2. A 13. ①借景抒情。词人由“客身”入梦,醒后却发觉梦断古台城,以哀景衬哀情,将哀伤的心境渲染得更加寂寥凄怆。结尾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沉痛感慨以及国破家亡的现实悲叹,故国将逝,其情哀婉,以淡语写深悲,融实事于历史。
②用典。“新亭”一句通过化用典故来抒写自己的亡国之痛,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不见”两句又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的意绪来慨叹历史变迁的无情及南宋灭亡的悲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项,“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说法错误。“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错。从词下注释看,该词是词人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赴元都,而词人因病羁留建康时所作,词中寓含怀古感今的深情。
故选A。
【13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抒情方式,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然后再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本题,题干是“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从艺术手法角度,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本词是词人被金兵押解北上途中所作,其心情之悲戚可想而知。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作者借景抒情,以哀景衬哀情。“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作者用典抒情。“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运用刘禹锡《乌衣巷》的典故说明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作者运用典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下阕既有景物又有典故,前两句写哀景抒哀情,后三句主要借用典故来抒发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在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乌鸟私情 (2). 愿乞终养 (3). 出师未捷身先死 (4).
- 23 -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6).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7). 谁得而族灭也 (8). 吴楚东南坼 (9). 乾坤日夜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乌,乞,捷,襟,坼,乾,坤。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 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 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 ,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人的 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5.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 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熙熙攘攘 岌岌可危 显而易见 所欲为
B. 纷至沓来 岌岌可危 不言而喻 随心所欲
C. 熙熙攘攘 刻不容缓 不言而喻 为所欲为
D. 纷至沓来 刻不容缓 显而易见 随心所欲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3 -
A. 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 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 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答案】15. D 16. B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此题中“对于”和“关于”这两个的明显区别: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只用在句首。例句中介词“关于”用错,应改为“对于”。因为句子已经明确了对象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以要用“对于”。还有,该句后一句动宾搭配不当,“一窥”“面纱”在此语境中搭配不当。语境说的是“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A、C两项,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首先就是介词“关于”用错。B项,“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搭配不当,这与例句中的错误一样,不合语境,文中说的是许多人都梦想“揭开”珠穆朗玛峰“神秘的面纱”。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 23 -
①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强调人多热闹。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强调接连不断地来。语境说的是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当作人生目标,接连不断地攀登珠峰。所以此处应选用“纷至沓来”。②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强调危险程度重。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强调形势紧。根据语境说的“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可知,此处是说珠峰原本生态形势危险到快要消失了,所以此处应选用“岌岌可危”。③显而易见: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前者强调明显,后者强调浅显。语境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很明显,所以此处应选用“不言而喻”。④为所欲为:意思是指做想做的事,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常用于贬义)。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据语境中“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这句话,可知该句说的是人们扔垃圾太随意了,所以此处应选用“随心所欲”。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此题“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越往高处对人体能考验越大”这两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要用“而且”连接。所以排除A、D项。文中括号前一句说的是“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显而易见”,该句强调清理垃圾的只能有人工进行,所以说完“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这句以后,从上下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来看,应紧接着说“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这样就排除B项。
故选C。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均不超过16个字。
中国饮食文化深厚,制作美食的过程也精细复杂。从传统的四大菜系到后来的八大菜系甚至十大菜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国人对美食的品味更有着色、香、味、意、形的五种品评标准,食物不仅要做得好吃,②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看似简单的做菜过程便如同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而烹饪的技法更是被称作了厨艺。一个人如果厨艺出众,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同样,当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名人在电视上展示自己的厨艺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也才会有众多明星出现在美食节目中,让观众一睹他的风采。
【答案】 (1). 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到且考究的工艺。 (2). 更要做得好看。 (3). 他也将会得到更多粉丝的青睐。
【解析】
- 23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要求所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第①处空缺,上文有“中国饮食文化深厚,制作美食的过程也精细复杂。从传统的四大菜系到后来的八大菜系甚至十大菜系”引领,下文有“中国人对美食的品味更有着色、香、味、意、形的五种品评标准”“看似简单的做菜过程便如同是在制作一件艺术品,而烹饪的技法更是被称作了厨艺”具体解说,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的内容与各个菜系的工艺相关,故此处可填写“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到且考究的工艺”;第②处空缺,由上文中“中国人对美食的品味更有着色、香、味、意、形的五种品评标准,食物不仅要做得好吃”的“不仅”可知,所填写的内容在语意上要与之构成递进关系,故此处可填写“更要做得好看”;第③处空缺,结合上文“一个人如果厨艺出众,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同样,当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名人在电视上展示自己的厨艺时”分析可知,语境是以普通人会厨艺与名人会厨艺进行对说,普通人厨艺出众会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以理推之,名人必将更受欢迎,故此处可填写“他也将会得到更多粉丝的青睐”。注意字数的要求。
19.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表述出来,不超过80字。
【答案】考生抽签后进入考场面试。先进行个人答辩,考生面试答题后评委打分;再进行组内展示,考生个人陈述、自由讨论后评委打分。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
【解析】
- 23 -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流程图图文转换试题,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首先审清题干,勾画出要点;然后解读图片,确定起点顺序,表达时要注意准确连贯,内容全面完整,思路清晰。从整体看,考生面试入场后,有两个环节,先是面试答题、评委打分的“个人答辩”,再是个人陈述、自由讨论、评委打分的“组内展示”,最后确认成绩,面试结束。能够按照这个流程说明即可。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于《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
最暖是温情
三则新闻,读罢均令人动容,或为之鼓掌,或为之感动,但若问我们哪一则最有温度和人情味,则无疑是珍品画展主办方那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
- 23 -
而珍品画展的主办方,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流,因为面对那不慎损坏名画的12岁男孩,本可按章处理,报案索赔,追究责任,毕竟那是一幅珍贵名画,虽非无意,但确实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是主办方却没有,因为名画再珍贵,也不如人心珍贵,何况那是一位才12岁的男孩的纯真心灵。他才刚开始用他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度,用他的眼睛去仰望这个世界的光明,而这一切,随着那不慎的一跌,都有可能被严苛、惊吓所取代。法规不外乎人情,一个没有温度、没有人情味的严苛处理,虽合规合理,但如果缺乏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呵护,那么其意义、价值便大打折扣。而主办方的处理方式无疑是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面对珍贵名画的被损失,此时此刻,算计的不是自己的损失有多大,而是用满怀深情的方式呵护孩童那敏感而纯真的心灵,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对这个世界抱以足够的善意,对身边的人和事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在这个人心冷淡、信任缺失的年代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这个世界,有必为之事,如“油条哥”的秉持良心、待人诚信,这本应为生活的常态;也有应为之事,如那忙得抬不起头的医生儿子,勤勉工作,这是职责,但职责之外,我们也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的温度与人情味,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为难为之事,如那主办方的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则尤其令我们动容,令我们感动,因为此处的温度与人情味超越了个人的私利与得失。此次珍品画展,展出的不仅有那珍贵的名画,更有那暖人的温情与宽容理解的人情。最暖是人心,温情涌动,世界便不再冷漠,人情依旧,彼此便不再隔阂。
因此,无疑,主办方的温情与人情是最暖人心的,我为之鼓掌,为之感动,更在这乍暖还轻冷的时节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暖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本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属任务驱动型。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用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情感倾向法等把握材料中心内容和出题人的观点态度,确定出恰当的立意后才能更好地作文。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要求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且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更合适”则要求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
- 23 -
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则属于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立意:
1.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坚守良心,温暖他人
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
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2.选择第二则新闻: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
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
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3.选择第三则新闻:主办方不惜珍贵名画受损,宽容12岁男孩。
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主动宽容。
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
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素材:
1."一位宿管阿姨要退休了,没想到引发了一起温暖的舆情。"近日,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了14年、年满55周岁的宿管阿姨徐根娣要退休了。所有学生都舍不得她,不少人抱着她哭了。徐阿姨能叫出全部691名学生的名字,并报出宿舍号、学院、班级和籍贯,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外卖喜欢点什么,女朋友是谁都知道。学生们衣服、裤子破了,也都找她帮忙缝补。徐阿姨说,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孩子们出门在外求学,家长不在身边,能帮上忙的都会帮。
2.天气凉了,有人愿为你驻足吗?暗夜路长,有人愿为你守候吗?大连公交车司机张翰用尽责的职业心、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回答:让公交车“晚”开两分钟,等候两个高中生,守护她们的回家路。夜虽寒,人心暖。如此,黑暗的夜晚,也有一路明灯;刺骨的风,也会被暖流温柔。
3.
- 23 -
真正的爱,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理解。老父亲深知作为医护人员的忙碌,想念儿子亲自到医院看他,等了好久才不得已挂了个号见上一面。他不打扰,不打断,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父爱无声的感人。儿子忙于工作,将百姓的健康放在心上,连头都没时间抬,也不就是“医者父母心”的践行吗?一个爱子,为小爱;一个爱人,为大爱,都是那么令人动容,热泪盈眶。
结构:
本作文要求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阐述“温度和人情味”,并突出该新闻对比其他两则新闻更“温暖”的原因。考生选择好后,应该围绕所选新闻拟一个能体现观点的标题,并在第一段用“对比分析+表态+观点”的形式展开。如写“一面之难,带来的不只是温暖”这个立意,开篇先对比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和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温暖做法,指出“老父亲和儿子的一面之难,恰恰最温暖和感动”。接着以“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那沉重而无言的温暖父爱”“ 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尽忠职守的温暖职业精神”“这一面之难,体现的是用温暖目光看待社会和生活,进而创造温暖的温暖传递”三个角度层层推进。最后引用王蒙的“喜对天下,处处可喜”来引出“暖对天下,处处温暖”的结尾句,简洁有力。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往往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 23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2021-06-049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1-06-0418页
- 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46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二2021-06-0416页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2021-06-0417页
- 重庆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2021-06-0418页
- 【语文】安徽省六安中学2019-20202021-06-0414页
-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铁路第一中学202021-06-0411页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2021-06-0416页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6-0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