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45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南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左传》中说冀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据《论语》所说,荷蓧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 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庄子》中所说,不可认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惟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此士之阶级,孔子以前,似亦无有。以前所谓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是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孔子虽未创作六艺,却将其当作教学的教材,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过问学生的出身,只要缴纳学费者,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荷蓧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B.孔子的学生樊迟希望学习农耕和种植的技能,孔子斥其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C.《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王等批评虽然未必是实事,但可能确是当时的人对儒家的看法。‎ D.孔子创立或者至少是发扬光大了士人这一新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只能做为官与讲学这两件事,并且这两件事还能相互促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左传》记载,晋国的世卿韩宣子到鲁国办外交之时,才首次“见《易》象与鲁《春秋》”,这也可印证六艺学问在当时的珍贵性。‎ 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子路擅长政治事务,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因孔子首以六艺教人,从而开创了教育的风气,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学生,故而后世推崇其为“万世师表”。‎ D.孔子对先秦时期教育的普及、游说之风的兴起、士人阶层的出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的极高地位。‎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理解错误,偷换概念,原文是“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并不是说孔子一直不治生产。‎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说法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孔子首以六艺教人”说法错误,原文是“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意思是孔子首创把六艺教一般人。‎ ‎ ‎ ‎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 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 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 ‎  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 ‎(选自《旧唐书·郑覃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B.“忝”,常见敬辞,表示“做什么事于您有愧”,成语“忝列门墙”即指“教授我这样的学生于您有愧”。‎ C.“博士”,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太医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D.“罢”,中国古代官制任免的词汇,意为“免去官职”;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还有“黜”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覃身为谏官,直言进谏。穆宗即位之始,正是吐蕃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 B.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远的准则。‎ C.郑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他认为进士虚浮,建议取消进士科,并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举例劝谏皇帝,但皇帝没有同意。‎ D.郑覃晚有恶疾,受到优待。他晚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他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 ‎(2)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 ‎【答案】‎ ‎4.B ‎5.B ‎6.D ‎7.(1)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竟然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 ‎(2)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只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句意,“位相国”意思是“任宰相时”,排除C、D两项;“重其不昏权家”的意思是“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主语是“皇帝”,排除A项。‎ ‎5.本题考查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忝: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忝列门墙”意思是“教授我这样的学生使你受辱”。‎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他晚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理解有误,原文是“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意思是“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狙候:窥伺,觊觎,伺机攻击;中国:中原;假令:假如;乃:竟然。(2)纯薄:质朴和轻薄;奚:难道;特:只是;渠:怎么。‎ ‎【备注】参考译文 郑覃,郑州荥泽人,是前宰相郑珣瑜的儿子,因其父功绩的恩荣所及,补授弘文校书郎,多次升迁任谏议大夫。穆宗即位之后,不忧虑国家政事,屡屡沉溺于放荡之中。吐蕃当时正是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在朝廷中对答说:“‎ 陛下新近即位,应当尽力勤于政务,而不是在内沉浸于宴饮嬉戏,在外游乐打猎。现今吐蕃就在边境上,伺机袭击中原,假若有什么急事,臣下不知道陛下在哪里,不是耽误大事了吗?臣等身为谏官,非常担忧害怕,希望陛下稍微减少吃喝玩乐,多留心政事,臣又听说陛下白天黑夜和歌舞杂技艺人在一起,对身边的人,赏赐过于丰厚。希望陛下节约开支,将所结余的财物充作边防费用,不要再叫有关部门加重百姓的负担了,这是天下人所希望的啊。”皇帝不高兴,回头看了看宰相萧俛说:“这都是些什么人?”萧俛说:“他们是谏官。”皇帝明白了意思,于是说:“朕的缺点,下面能尽力规劝,这是忠诚的表现。”因而下诏对郑覃说:“在阁中奏事时间上太不宽裕,以后有要对我说的,我当在延英殿接见你。”当时在阁中奏事废除已久,到这时,士人相互庆贺。‎ 宝历初年,朝廷升郑覃为京兆尹。文宗将他召入翰林院任翰林侍讲学士,进任工部侍郎。郑覃在经术方面知识完备精深,而且忠厚笃实恪守正道,皇帝尤其推重他。郑覃曾从容上奏说:“经籍中的文字如果有脱漏或错误,博士以讹传讹,就难以改正。请求召集学识渊博精通经学的儒士,校勘订正《六经》典籍,依照后汉的做法,在太学立石镌刻经文,让人们永远根据石刻,来纠正典籍中的缺误。”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郑覃虽然精通经义,但不喜爱作文赋诗,厌恶进士浮夸,建议废除进士科,并说:“南北朝时国家治理不好的原因,就是(士人)文采的华美胜过了质朴。士人只要用才干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文章的辞藻呢?”又说:“文人大多轻薄。”皇帝说:“质朴和轻薄似乎是天性的差异,难道唯独是进士轻薄吗?况且进士科已设置了二百年,怎能轻易更改呢?”郑覃说:“也不能过于尊崇树立。”‎ 郑覃清廉正直谦让俭约,和人相处不曾串通结党。任宰相时,所居住的宅第不加修饰,家中没有侍妾。他把孙女嫁给崔皋为妻,崔皋是个九品卫佐,皇帝推重他不与有权人家联姻。郑覃任侍讲时,每每以厚风俗、黜朋党向天子再三陈说,因而最终被任用为宰相。但是凡为他所憎恨的多不能容忍,世人认为太过分了,然而还是畏惧他。郑覃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下诏解除太子太师之职,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不久免去别的官职任尚书左仆射。武宗初年,李德裕被起用,打算引荐郑覃共同执政,郑覃坚决辞让,于是授任司空,退休,去世。‎ ‎ ‎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①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④。‎ 注:①居延城: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②猎天骄:这句话是说唐时强悍的吐蕃将士在郊外打猎。③空碛(qì),空荡无边的大沙漠。④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嫖姚校尉。‎ ‎8.诗歌的颔联塑造了吐蕃健儿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9.诗歌的颈联写出了唐军将士的英勇,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的?‎ ‎【答案】‎ ‎8.(1)三四句写出吐蕃健儿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形象;(2)暗示边情的紧急;(3)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或衬托出后文唐军将士的英勇)。‎ ‎9.(1)用两相对比(衬托)的写法,前两联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2)颈联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3)借用“护羌校尉”“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4)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赏功慰军,间接写出将士的作战英勇。‎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从诗句描写中找出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景物描写和叙事描写。“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暮云空碛”“秋日平原”描写了吐蕃的猎手们射猎的环境,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秋天草枯时,动物没有遮蔽的平原。这一联描绘了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出边情形势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属于用典,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渡辽河,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朝”字和“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侧面描写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描写的小石潭虽然环境景物幽美静穆,但氛围过于冷清,让人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久留。‎ ‎(2)《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兴手法,指出任何事物皆有边界,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自己对男子的忍耐已达限度。‎ ‎(3)《离骚》里屈原面对背直追曲的时代虽然感到忧郁苦闷、走投无路,却也表示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了他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 ‎【答案】(1)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2)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3)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对于理解型的默写,重在理解语境中的提示。如(1)中的提示是“幽美静穆,但氛围过于冷清”;(2)中的提示是“比兴手法,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3)中的提示是“不愿苟合取容的高尚情操”。易错字:幽邃、隰、溘死。‎ ‎ ‎ 三、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讲最后一个故事 裘山山 不知是谁提议的,每人讲一个故事。‎ 当这个提议摆上桌面时,桌前坐着的八个人都已经喝得差不多了。‎ 简班长叫简单,如今早已是简处长了,他醉意浓浓地说,我可是天天看报的,大小报都看,从上班看到下班,谁要剽窃报上的现成故事,我马上就能知道,罚他喝酒!‎ 大家一个个说着自己的故事,引来一阵阵笑声。简单说,严亮,你讲讲吧,让我们也了解了解你。他一边说一边看着米晓岚,米晓岚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看得出,她的内心并不轻松。‎ 严亮和米晓岚上高中时就挺要好的,上大学后依然情深意长。没想到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后,一下分到了西藏。两人就此分了手。‎ 孙家杰见严亮不讲,就说,这样吧……没等他说完话,张平均自顾自地说,有一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在自己的酒楼喝酒,喝高兴了,就站起来大声宣布,今晚所有的客人都免单!这下可好,欢声雷动,夸我是个豪爽的老板……‎ 严亮说,比起你们讲的这些故事,我的生活实在太平淡了。我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叫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 米晓岚插话说,察隅怎么会和成都海拔一样呢?差得太远了。‎ 严亮看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 这是他们俩今晚第一次搭话。严亮说,当然,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那儿有一种毒蚊子,它只要在你手上叮一下,你整条胳膊都会肿,半个月才能好。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蝎子煮熟了吃可以消毒,要是生吃会不会更好些呢?我就决定试试。‎ 简班长说,你小子胆子还挺大。他注意到,米晓岚抬起头来,有些担心地看着严亮。‎ 严亮笑笑说,我找来一个卫生员,让他观察我的情况。结果吃下去后,没有任何中毒反应。我这才大胆地用到临床上,当天就能止疼止痒,三天就能消肿。把我们团长高兴的,给我记了一功。‎ 简单说,严亮,我认为你讲的这个吃蝎子的故事,是今晚最精彩的故事。‎ 大家哄地笑起来,纷纷说,同意!同意!‎ 一个细细的声音突然响起,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评出最精彩的了?‎ 米晓岚笑笑说,我来讲最后一个吧。‎ 米晓岚说,我认识一个女人,读中学时爱上了班上的一个男生。男生也很爱她。他们彼此说了许多山盟海誓的话。后来,男生大学毕业分到了西藏。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她只好和他分手了,其实坦率地说,家人不反对,她自己也缺乏勇气,也害怕面对西藏……‎ 可是分手后,她怎么也忘不了他,怎么也无法开始新生活。去年暑假,女人终于决定去西藏找那个男生。她想也许见到他,发现他还爱着自己,自己也还爱着他,她就有勇气面对西藏了。‎ 女人坐飞机到了邦达机场,一下飞机,她就被高原反应折磨得像要死掉一样。到分区后得知,去他那个边防团的路被洪水冲断了,而且断了不止一处,正在抢修。她只好住在分区的招待所等。在招待所,她见到了许多要去那个边防团探亲的家属,不少人还带着孩子。那些日子,她听到了太多关于军人家属的故事,那些故事让她非常具体地明白了当一个军人妻子的艰辛和不易,她有些害怕了。‎ 分区司令员请沿线的地方政府协助,先把这些女人送到道路中断的地方,女人们步行走过塌方处后,再由下一段路的地方政府接上,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段一段地往前移。可是最后来接应她们的拖拉机无论怎么挤,也挤不下所有人。护送她们去的分区干事非常为难。政委的家属见状说,我回分区慢慢等着吧。这时,那个女人拦住了政委的家属,说,还是我下去吧,我不是家属,没道理挤这个座位的,我只是去看一个朋友。她和那些女人分开后,返回了分区,又返回了成都……‎ 严亮直直地看着米晓岚,好像被她的故事定住了似的。米晓岚艰难地笑笑,说,我承认,我没有勇气面对,所以我就……半途而废了。‎ 严亮忽然说,不,不是这样的,这个故事还有个结尾。结尾是,当那些女人到达时,所有的丈夫们都等在路口,他们呼啦一下冲上去,和自己满身风尘的妻子孩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作为医生,我当时也站在那里等她们。当我看到这一场景时,忽然想,幸好我没结婚。‎ 苗娜忽然大声说,不是说好了不许讲伤心故事的吗?‎ 她的眼泪和话同时涌出。‎ 没有人说话。‎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严亮和米晓岚是一对从中学时就要好的恋人,但严亮从军医大毕业分到西藏之后,两人却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米晓岚缺乏面对西藏的勇气。‎ B.严亮之所以说他们团驻守的那个地方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是因为想在同学面前显得体面一些而故意说的。‎ C.米晓岚专门乘坐飞机赶到西藏去见严亮,是因为她怎么也忘不了严亮,无法开始新生活,她想做一次努力,看自己是否有勇气面对西藏。‎ D.小说以“每人讲一个故事”开篇,构思非常巧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讲故事”也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E.严亮看到战友与他们的家属泪流满面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结婚,暗自庆幸自己可以不用承受他们的痛苦。‎ ‎(2)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严亮“吃蝎子”的故事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在去边防团的途中,米晓岚为什么选择放弃?她的这一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C ‎(2)①铺垫。本文标题为“我讲最后一个故事”,但在米晓岚“讲最后一个故事”之前却用了不少的篇幅写其他人,这是为“我讲最后一个故事”做铺垫,为故事高潮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②对比。“处长”“老板”的“城市”生活与军人严亮的边疆生活形成对比,聚会开始时充满笑声的热闹气氛与最后一个故事讲完后“没有人说话”的寂静沉重的氛围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③以小见大。本文截取的只是军人返乡与同学聚会的一个小小场景,但就在这样一个小场景之中,通过军人对爱情的抉择,展示出他们平常外表下所蕴含的令人动容的真情与品格。‎ ‎(3)①突出人物形象。“吃蝎子”的故事表现了严亮热爱边疆、为边疆战士解决实际问题而深入钻研业务以及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丰富故事情节。“吃蝎子”的故事丰富了本文所讲的“故事”内容,增加了本文故事情节的内涵。③引出下文。正是在严亮 ‎“吃蝎子”的故事被评为“今晚最精彩的故事”之后,米晓岚才讲出了“最后一个故事”,将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 ‎(4)第一问:①最后来接应的拖拉机上位子有限,为了给其他“真正的”军人家属留下与亲人见面的机会,她最终选择了放弃。②缺乏勇气面对高原反应、恶劣环境以及对成为军人家属感到害怕,她最终选择了放弃。‎ 第二问:①感受到了米晓岚的真诚善良和她对其他军属的爱心和敬意。②感受到了她对爱情选择的无奈,以及生活的残酷。③感受到了自始至终从未“放弃”的军嫂们的不凡——平常人的爱情、家庭,在驻守边疆的军人和他们的亲人眼里,竟是如此艰难不易!④感受到了身为军人无悔选择背后的悲壮与崇高。‎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分手的原因主要是自己缺乏勇气,而且也害怕面对西藏;B项,严亮称“察隅,海拔跟成都差不多,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还有花”这是实际情况,并不是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体面;E项,“庆幸自己可以不用承受他们的痛苦”理解有误,不是庆幸,而是一种自我安慰。‎ ‎(2)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的题目是“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行文中一共讲了三个故事,给顾客免单的故事,吃蝎子的故事和米晓岚的爱情故事,但是论精彩的故事,当然属于米晓岚的故事了,所以前面的几个故事都是最后一个故事的铺垫;从米晓岚的爱情故事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女性,对爱情的期许很美好,可是遇到残酷的现实,她还是会退缩,从去西藏的过程中,历经了艰辛,快要到达时又选择了放弃,可看出军人的职业、西藏的环境,还是能成为军人爱情的绊脚石,也突出了作为军嫂们的不易,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写作目的,所以手法上属于以小见大。‎ ‎(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情节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进行。严亮吃蝎子的故事,从内容上,写出了严亮作为医生的大胆心细,敢于尝试的性格,也表现了他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边疆的情感;从结构上,承接上文的讲故事,也引起下文中米晓岚的故事。‎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边防团的途中米晓岚选择的放弃,这其中有外部的因素,更有自身的因素。外部的因素有:路途遥远,接应的拖拉机位置不够,感受到军人家属的不易;自身的因素有:强烈的高原反应,自身对西藏的艰苦条件缺乏信心。从她的放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军人为了自己的职业和理想,牺牲了太多自身的幸福,选择了崇高,也就是选择了孤独与悲壮;同样,作为军人的家属,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支持丈夫们的工作,就要牺牲自己的家庭团聚,也体现了军嫂们的不易。‎ ‎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 ‎①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 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与福芝芳最小的孩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在青衣,花杉、刀马旦等诸多行当,均有较高造诣。‎ ‎②1934年的春天,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思南路的梅宅,小时候他喜欢研究机械,喜欢吃牛排、披萨、巧克力。后来还喜欢迈克尔·杰克孙、席琳·迪翁,曾经长期专研录音技术,在“文化大革命”不堪回首的岁月里,梅葆玖负责剧团音响,一管就是十多年,其调音水平之高令人称赞。玩音响是梅葆玖一辈子的爱好。近50岁的时候,还去考了驾照,可驾驶卡车……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作为唯一接过父亲男旦衣钵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 ‎③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他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有49个,其中董圆圆、李胜素、张馨月、姜亦珊都是当下京剧行业的翘楚,胡文阁则是唯一的梅派男旦传人。‎ ‎④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⑤梅葆玖先生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扮相、演唱都颇有父亲的风范。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他的努力,是因为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时起就和父亲同台演出的特殊经历,加上家庭熏陶和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所以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恰逢传统艺术在当代生活回归的大背景,更唤醒了他强烈的艺术责任感。他毅然将后半生奉献给梅派艺术的传承。正是通过梅葆玖先生和他的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梅派成为京剧领域发展势头最好的流派,人才辈出,队伍齐整,梅派艺术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势。梅葆玖曾说:“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也好交代了。”‎ ‎⑥梅葆玖先生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艺术,也继承了他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戏曲遭遇整体危机的困难年代,他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对梅派的艺术经典的美丽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梅葆玖先生曾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自己本应该发展梅派艺术的年龄恰好赶上了“文革”,“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再演,整整14年他没在舞台上张过一次嘴,而是管了14年音响,待到重返舞台,他格外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弘扬梅派艺术的机会,基于此,他才有可能在晚年潜心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且通过他和弟子们的精湛演出,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传统艺术剧场,通过对梅派艺术令人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⑦如果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葆玖先生就是在为防止河流决堤奋力培土的英雄。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关链接:‎ ‎(1)在戏迷眼中,梅葆玖是承梅兰芳大师衣钵者,梅派京剧的第二代传人;对于徒弟,同行来说,梅葆玖先生亦师亦友,有前辈之大成,却没有长着的架子;而在家人心里,他是永远不生气,不较劲的玖叔,本报记者曾近距离采访梅葆玖先生,最深的感触就是——为人谦和,知性儒雅。‎ ‎——《大师远去绝唱萦绕》‎ ‎(2)梅葆玖说自己“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一个人活在世上,什么事您别真着急,真着急就该得病了。‘文化大革命’我都没着急过,那时候遭批判,他们说我就听着,说我不对我就改造,该吃吃该喝喝。”在这样的心态下,梅葆玖说自己没遇到什么大困难,一切都是笑对。‎ ‎——《“文革”批判时我都没有着急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梅葆玖是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继承其男旦衣钵的孩子。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 B.童年时代的梅葆玖并不喜欢京剧,而是喜欢研究机械,喜欢西方文化,如果不是父母希望他继承梅派艺术,或许梅葆玖的人生会是另外的样子。‎ C.在“文革”期间,男旦和老戏都不许上演,整整14年梅葆玖没在舞台唱过戏,而是管了14年的音响,这是梅葆玖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D.梅葆玖在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梅派,而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恢复、传授梅派经典,因此一生中无暇顾及新剧目的创作。‎ E.梅葆玖的一生不是“创新”的一生,而是“保守”的一生,但他的“保守”并不僵化,同梅兰芳先生的“移步而不换形”是一样的。‎ ‎(2)梅葆玖先生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文章的标题为“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文中认为“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答案】(1)DA ‎(2)①兴趣广泛:喜欢研究机械,钻研录音技术,喜欢西方流行音乐和饮食,近50岁还去考了驾照。②为人谦和:不生气,不较劲,没有架子知性儒雅。③乐观豁达:心态平和,遇事不着急,笑对困难。④知性儒雅。‎ ‎(3)①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②培养弟子,建设队伍,实现世代传递,让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继承,从这点而言,“保守”也不输创新。③时代意义,传承文化基因,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传统艺术剧场,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从这点而言,“保守”也不输创新。‎ ‎(4)外因:①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②家庭熏陶,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 内因:①对于传承梅派艺术的强烈使命感。②在困境中,对传统文化和梅派艺术的充分自信,对梅派的艺术经典的美丽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③清晰的自我定位使其产生了“保守而不僵化”的艺术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喜欢西方文化”理解有误,“喜欢吃牛排、披萨、巧克力。后来还喜欢迈克尔·杰克孙、席琳·迪翁”不等同于喜欢西方的文化;C项,“最大的遗憾和痛苦”理解错误,文章中称“玩音响是梅葆玖一辈子的爱好”;E项,“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分析传主的个性特征,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迹中分析。如第2段中叙述了梅葆玖童年喜欢研究机械,喜欢吃牛排,后来喜欢迈克尔杰克逊,长期专研录音技术,文革中负责管理音响,50岁时考驾照等,可分析出他的兴趣广泛;相关链接(1)中从侧面反映出他为人谦和,知性儒雅;相关链接(2)中,梅葆玖在文革中受批斗,他“一切都是笑对”,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品格。‎ ‎(3)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文章的标题为“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所以解答时重点要分析“保守”的意义,具体的信息在第4—6段。第4段中,“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第5段中,“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也好交代了。”第6段中,晚年潜心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并且通过他和弟子们的精湛演出,让无数青年观众回到传统艺术剧场,通过对梅派艺术令人回味无穷的直接体悟,发现京剧和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与无穷魅力,进而让中华文化成为流淌在一代青年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所以从这些事件中可看出梅葆玖的“保守”意义重大。‎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分析原因可从第5段找到答案,“是因为梅葆玖先生拥有从幼时起就和父亲同台演出的特殊经历,加上家庭熏陶和遗传所赋予的身体优势,这让他能够最深切地感悟与体会梅派艺术的分寸和尺度,所以梅葆玖先生是梅派艺术最好的传人”,既有家庭熏陶的因素,又有自身的优势,这可以体现“最好”;“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也好交代了”,“梅葆玖先生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艺术,也继承了他的文化自信,即使在戏曲遭遇整体危机的困难年代,他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对梅派的艺术经典的美丽也始终抱有坚定的信念”,梅葆玖先生既继承了梅派艺术的精髓,又使得梅派艺术发扬光大,这体现了“传人”。‎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领导干部理当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见贤思齐的精神、择善而从的品格,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行动自觉,让严的标准、实的精神根植心灵深处。‎ ‎②对名嘴黄健翔离开央视一事,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说他率真激情,胸无城府;有人却认为他意气用事,缺乏职业操守。‎ ‎③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不少一线教师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收获颇丰。‎ ‎④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国际事务中明火执仗,主持正义,给予了中国宝贵的支持和帮助。‎ ‎⑤古代君王或自以为圣哲,常师心自用,固执己见,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⑥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是风和日丽,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而来,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含贬义。③句,根据语境中不少教师觉得收获颇丰,那应该是教育专家讲得很好,所以不应该用贬义词“坐而论道”,属于褒贬不当。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④句,根据语境非洲国家主持正义,给予中国以支持,所以不是干坏事,使用“明火执仗”错误。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狼奔豕突: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⑥句,根据语境,阐述的对象是“寒流”,所以成语的使用对象错误。‎ ‎ ‎ ‎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听说农科院的李博士要来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B.10月1日清晨,超过10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 C.纪工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D.随着国内书法事业的振兴,在相关机构的不懈推助下,通过举办系列国际展事、交流互访等活动,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更多的国家落地生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改为“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来听课的村民”;C项,搭配不当,改为“担负……责任”“落实……精神”;D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致使却主语,“通过”“使”保留一个。‎ ‎ ‎ ‎ ‎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柏拉图  ① 理念的学说包含着许多明显的错误。但是 ② 有着这些错误,它 ③ 标志着哲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④ 它是最早强调共相这一问题的理论,从此以后共相问题便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流传到今天。一切的开端 ⑤ 是粗糙的, ⑥ 我们不能因此便忽略他们的创造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关于 尽管 却 因为 总归 但是 B 包括 既然 就 ‎ ‎ 也许 所以 C 对于 虽然 仍 并且 大都 然而 D 有关 ‎ ‎ 还 毕竟 并非 从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②句,根据语境,应该是让步关系;③句,前文中说学说有错误,后文中说又是重要的进步,可见应该转折关系;④句,是对前文的观点作出分析,表示因果关系;⑥句,由前文的粗糙,与后文中的不能忽略他们的创造性,可知是转折关系。‎ ‎ ‎ ‎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1)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2)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3)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答案】(1)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2)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3)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大意,理清思路,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衔接和标点、句式的提示,填写合适的语句。本文段的大意是: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1)根据前文中的理论“贵在理趣”,以及后文中“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可知是“陶渊明的诗便是具有理趣的”;(2)句,根据句式可知是“不是……而是……”句式,根据内容,从后文中“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可知是“他的诗歌从具体生活出发”;(3)句,此句属于总结句,根据句式“既……又……”,可知是“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 ‎ ‎ ‎ ‎ ‎17.下图为市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申请信息公开的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申请人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相关部门根据保密原则决定是否当场给予答复,如不违反保密原则就给予当场答复,如不能当场答复,则给予收件回执,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两种情况都要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由申请人签收。‎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解答时,注意箭头的指向,以及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表述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要简洁流畅。‎ ‎ ‎ ‎ 五、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后奥运时代,傅园慧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她极具个性的言行深受国民的喜爱。她不是冠军,却比很多奥运冠军还红。她被体育总局局长点名表扬,并以非冠军选手身份随团出访港澳。她的表情包层出不穷,她也成为各大活动最抢手的红人,微博粉丝逼近千万,身价也早已翻了几番。但对她的批评也从未停止。她被指因过度参加活动而荒废训练,致使近期比赛表现不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傅园慧在后奥运时代成了网红,变成各大活动的红人,身价暴增,粉丝过万,可以看出普通民众对于奥运网红的消费心理,不再去关注的她的成绩,只关注她的趣闻,可以看出民众对奥运网红的不理性看待;同时由于她参加了过多的社会活动,致使近期的比赛成绩下滑,可知她不清楚自己的本职,爆红后有点迷失自我。以此可立意为:民众要理性看待奥运网红;留给奥运网红更多的空间;网红们不要迷失自我;网红是社会的正能量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