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06-04 发布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康德将启蒙理解为脱离人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以,批判精神乃是实现精神成长的真实表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意味着文化的成熟,表现出该文化的理性自觉和现代意蕴。‎ 可见,人类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展,现代文化更是在现代性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由此形成了文化自信生成与发展的辩证逻辑。尤其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而也都面临寻求和构建文化自信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克服人类文化固有的自我中心倾向和僵化封闭的传统,在包容开放与自我批判中构建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机制,从而在世界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 ‎(摘编自魏波《文化自信的生成和发展机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机制。‎ B. 得力于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资产阶级凭借武力优势迫使世界接受了它的文明。‎ C. 资本主义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引发了普遍的文化认同危机。‎ D. 文化自信的瓦解带来文化的自我批判,进而自我否定,最终因否定而获得新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为论题,认为文化自信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文化批判。‎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分别从生产方式和文化批判两方面立论。‎ C. 文章结尾联系现实社会背景审视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结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D. 文章主要使用引证法,多处援引相关领域的权威言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的强势扩散。‎ B. 文化批判的对象与其说是文化自身,不如说是认识自身文化的理性思想方法。‎ C. 只有对既有文化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才能培育文化自信。‎ D. 探讨文化自信问题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 A项,“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决定文化的融合与冲突”错误,从原文第一段看,应是“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决定文化自信的生成与发展”;‎ B项,“凭借武力优势”错误,原文第二段中“商品的低廉价格,是……重炮”,应该是凭借“商品的低廉价格”;‎ C项,正确;‎ D项,“因否定而获得新生”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已强调“文化批判……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 B项,主体部分不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第二段“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第三段“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的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应是递进式结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 C项,“创造出全新的文化”错误,第三段中,因为文化“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 故选C。‎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年6月19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年4月23日)‎ 材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2015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 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年生产故事影片708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396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12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 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C. 《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 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 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 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 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6.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 ‎6. 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量;强化原创力,强化精品意识,坚决拒绝平庸之作。‎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根据原文信息看,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才是轻电影等大行其道的原因,而导致弱化精品意识和原创力的原因是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盛行,致使平庸之作呼应而生。总体来说,此处原因错位。另外,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不一定是平庸之作。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C项,“一味追求平唐、粗疏的创作风向”曲解文意,原文是“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另外“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强加因果,原文是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故选C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題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重点“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就是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与此相关的信息,如材料一“‎ 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材料二“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増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材料三“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材料四“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精品意识。”“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第二步分析材料,按照题干要求分点概括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 ‎【点睛】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类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星空 何君华 巴音诺尔苏木实在太小了,在这个人口还不到三千的小地方,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诗人。满都拉便是我在巴音诺尔见过的第一个诗人。“诗人”是我对他的称呼,他其实是苏木派出所新来的警察。‎ 不值班的时候,满都拉喜欢带我去查干敖包读诗,读惠特曼,读狄金森,也读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这些外国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听说过。‎ 查干敖包距离巴音诺尔苏木有十几公里,满都拉说他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地方。他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朗读诗歌的地方了。‎ ‎“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诗?”我问满都拉。‎ 满都拉没有回答我,他只给我朗诵了几句诗,后来我才知道,那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也一样适合你,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我邀请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遨游,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我现在三十七岁,身体纯然健康,我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诗了吗?”满都拉问我。‎ 我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我似乎明白了,又似乎没有明白。‎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入,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准则。在我看来,头顶的星空就是诗,心中的准则便是法律。”‎ 满都拉说的话我总是听不懂,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问他:“如果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准则只能选一样,你选哪一样?”‎ 满都拉想了想,没有回答我。‎ ‎“我再给你读一首诗吧!”说着满都拉不知从哪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翻到其中页大声读起来:“这一刻仿佛一生/这一生我总是一个人/走在这黑暗中/曾有许多人像我一样走在略上/但走着就丢了/有很多条路就这样被我走过/走过就消失了/路是否有尽头,我并不确定/但一直在走,这是我唯一/确信的事物/穿越一路的黑与暗/仿佛并不是为了抵达/仿佛并不是为了/远处的光……‎ ‎“写得真好”我赞美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满都拉说:“你猜。”‎ 我说:“我知道的诗人太少啦,猜不出来。”‎ ‎“是我写的。”满都拉说。‎ 哇,想不到你也会写诗!”我抢过满都拉的笔记本,上面满满当当全是诗。‎ ‎“都是你写的吗?”我一脸惊诧地问满都拉。‎ 满都拉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都是我写的。你拿去看吧,看完了记得还给我,将来还要出版呢。”‎ 满都拉说他的梦想是像惠特曼一样一辈子只写一本诗集,一本不断往里添加作品的诗集,满都拉告诉我说,惠特曼的诗集叫《草叶集》,他的诗集名字也起好了,被他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也是三个字,叫《星空集》。‎ 可是,滿都拉来不及看到他的诗集出版了,他手写的那本诗集一直留在了我手上。‎ 满都拉牺牲了,就在他为我朗诵诗歌不久后的一个晚上。‎ 我将满都拉的诗歌一首一首地整理出来,它们便像雷花一样飘洒到全国各地的报刊上,无数的读者惊叹中国诗坛又有一位天才诗人横空出世,可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读到这位诗人天才的诗作时,他已经不在世上,就像生前籍籍无名的艾米莉·狄金森一样。‎ 我只是一直不明白,满都拉为什么从来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读到《自我之歌》的最后几句:“我要像空气一样离去,我对着夕阳甩动头发,我把我的血肉投进涡流让它在镶嵌花边的步履中漂流。我把自己馈赠給泥土,以期从我心爱的草叶中复苏。你若想再见到我,可以看看你的足迹……你若一时找不到我,请仍然保持勇气,一处不见就到另一处寻觅,我总会在某个地方等着你……”‎ 我仿佛明白了满都拉的选择,他用生命热爱头顶的星空,也用生命捍卫心中的准则,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下来,我想将来一定要将满都拉的诗集岀版,我想让人们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他们热爱一些崇高的事物,就如同热爱生命一样。‎ ‎(《微型小说月报》2018年第1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一开头说“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诗人”是实话实说,被称为“诗人”的人是一个新来的警察。这暗含了这个“实在太小”的地方环境恶劣,也没有什么文化氛围。‎ B. 满都拉牺牲后,“我”想将来一定要帮他出版诗集,表明“我”受到满都拉的影响,也开热爱诗歌,而且对满都拉心怀敬意。‎ C. “你拿去看吧,看完了记得还给我……”,看似平常的表达,却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D. 小说善于使用衬托手法,尤其在满都拉牺牲前,以对诗歌陌生的“我”衬托了热爱“星空”的满都拉。‎ ‎8. 请梳理概括“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 ‎9. 满都拉牺牲后,“我”为他整理、发表诗歌并打算为他出版诗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案】7. A 8. (1)“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①最初对诗歌没有太多认知:没听说过外国诗人的名字,不理解满都拉为什么喜欢诗歌;②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知:赞美满德拉诵读自己的诗歌,主动阅读满德拉的诗歌;③真正认识到诗歌的价值:整理、发表满德拉的诗歌,将来还要将满都拉的诗集出版。 ‎ ‎9. (1)从情节上,使故事更加完整丰富;(2)从人物形象上,更加凸显了满德拉热爱诗歌、践行美好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3)从主旨上,深化了“他用生命热爱头顶的星空,也用生命捍卫心中的准则”的主旨;(4)从读者角度,激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A项考的是内容,B项考的是内容、主旨,C项考的是内容、手法,D项考的是内容、手法、主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原文只是说“巴音诺尔苏木实在太小了,在这个人口还不到三千的小地方,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诗人”,“环境恶劣”在原文找不到直接依据。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按照一定层次梳理文章结构,其次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内容。这道题考的是梳理概括“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同时梳理“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满都拉喜欢带我去查干敖包读诗,读惠特曼,读狄金森,也读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这些外国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听说过”,“我”问满都拉为什么这么喜欢诗。“满都拉说的话我总是听不懂”,没听说过外国诗人的名字,不理解满都拉为什么喜欢诗歌,这表明最初“我”对诗歌没有太多认知,不太懂诗。“‘哇,想不到你也会写诗!’我抢过满都拉的笔记本,上面满满当当全是诗。”这时候,通过“我”赞美满德拉诵读自己的诗歌,主动阅读满德拉的诗歌,表明“我”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知。“我将满都拉的诗歌一首一首地整理出来,它们便像雷花一样飘洒到全国各地的报刊上,……。”“我想将来一定要将满都拉的诗集岀版”。在满都拉牺牲后,“我”主动整理并发表满德拉的诗歌,将来还要将满都拉的诗集出版。这是“我”真正认识到诗歌的价值的表现。本题从“我”对诗歌没有太多认知——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知——真正认识到诗歌的价值这样三方面回答“我”对诗歌的认知过程。‎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回答再满都拉牺牲后,“我”为他整理、发表诗歌并打算为他出版诗集这一情节的作用,要阅读全文,精读最后一节,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旨以及读者的角度分析。首先,“我想让人们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他们热爱一些崇高的事物,就如同热爱生命一样。”这就表明“我”为他整理、发表诗歌并打算为他出版诗集这一做法,是为了凸显满德拉热爱诗歌、践行美好的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深化了“他用生命热爱头顶的星空,使故事更加完整丰富,也用生命捍卫心中的准则”的这一主旨,激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点睛】‎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的考核,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表现特色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分析备选答案涉及的表现手法。(6)对照备选选项,一一排除,最后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①,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玄宗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群鹿犯所植松柏,无量令毋捕杀之,但号诉日:“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顺,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②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帝纳其言。‎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馔、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③,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 卒,年七十五。帝闻悼痛,赠礼部尚书,谥日文,葬事官给。‎ ‎(节选自《新唐书·褚无量传》)‎ ‎【注】①亚献,祭祀时第二个献酒称“亚献”。②绝世,断绝禄位的世家。③设次,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B.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C.‎ ‎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D. 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坟典,“三坟”“五典”合称,指“三皇五帝”之书,后转为对古代典籍的通称。‎ B. 攉,这里是提升官职之意。古代表升职的专有词还有:升、晋、迁、陟、加等。‎ C. 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D. 太庙,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也可以供奉其中。‎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褚无量学问渊博。他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 B. 褚无量心地仁慈。在墓旁构筑小屋守丧期间,群鹿冲犯他种植的松柏,他下令不要围捕猎杀,以后群鹿也不再前来触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 褚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坍塌的情况下,姚崇执意提出不改变皇帝到东都的行程,褚无量反对姚崇的建议,并劝谏皇帝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 褚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无章,他建议请人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扩充珍贵的典籍,为此事的主管官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以不副礼而固争,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 ‎(2)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成得承袭。‎ ‎【答案】10. B 11. B 12. A ‎ ‎13. (1)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2)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抓住对称结构来断句,如:举睃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这三组都是对称结构。‎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B项中,擢,这里是高中之意。‎ 名师点睛: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题中A项“并凭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通常错误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不当,时间错位等。如A项中,就属于曲解文意。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第一句中,“以”(动词,认为),“副”(动词,符合),“固争”(动词性短语,坚决劝谏),“佐”(动词,支持),“格”(动词,被搁置);第二句中,“愿”(动词,希望),“收叙”(动词,录用),“逮”(介词,到),“功臣世绝者”(定语后置句,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承袭”( 动词性短语,继承禄位)。‎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和司马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授予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唐中宗将要到南郊祭祀天神,下诏确定仪式规范。当时祝钦明、郭山恽提议皇后第二个敬酒,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唐玄宗即位,无量升任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被封为舒国公。母丧去职,诏令州刺史薛莹吊唁祭奠,赏赐的物品超出一个等级。服丧期间在墓旁构筑小屋居住时,群鹿冲犯了他种植的松柏,褚无量下令不要围捕猎杀群鹿,只是嚎哭着倾诉道:“山林中不缺乏食物,怎么忍心冒犯我母亲坟茔前的树呢?”从此群鹿驯服顺从,不再触犯。褚无量为此终身不吃鹿肉。守孝期满,召回朝廷恢复原职。‎ 开元五年,皇帝将要到东都去,可是太庙坍塌了,姚崇提议说:“这太庙本是苻坚时修建的宫殿,不应当停止这次行程。”褚无量鄙弃他的提议,认为不值得听信,就上奏章说:“帝王阴盛阳衰,先祖就会显现灾变。如今后宫不被宠幸过的宫女,应当全部遣散她们来应对灾变。选拔贤良的人才,抑制奢靡之风,减轻赋税,谨慎施刑,采纳劝谏之言,明察谄媚的人,让断绝禄位的世家得以继承禄位,这样就会天人和谐,灾祸停止。”皇帝认为姚崇的话对,车驾于是向东进发。褚无量又上奏章说:“自古接受天命的君王,定要让消失的振兴起来,断绝的延续下去,尊崇有德行的人,酬报有功劳的人。因此保全别人的封国,胜于救助他的灾难;使别人的后人立世,胜于为他修大墓。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初,内府旧存的典籍,从高宗时就收藏在宫中,次序杂乱无章,褚无量提议请求整理誊写,补订次序,来扩充珍贵典籍。天子诏令在东都的乾元殿东厢房分门别类,整理排比,褚无量为此事的主管官员。(褚无量)于是上奏章(请求恩准)闻喜县尉卢僎、江夏县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县尉徐楚璧分类校勘审定。卫尉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光禄寺供给饮食。又诏令秘书省、司经局、昭文馆、崇文馆二馆轮流整理、校订,搜集天下散失的书籍来修补脱漏的文字。不到几年,四库修撰完毕。‎ 褚无量去世,享年75岁。皇帝听到此事悲伤痛心,加赠他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丧事全由官府供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 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 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 涟漪微动,惊起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15. 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对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1)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2)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鸟掠岸图,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 C项,“表现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错误,“无风水面琉璃滑”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所以应该是表现出诗人闲适自然的人生态度;‎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本题:‎ 首先点出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然后具体分析,如下片一、二句“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统治者汲取秦速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3)诵明月之诗 (6). 歌窈窕之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鉴”“复”“诵”“窈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6月9日的夜色中,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进入迎宾厅,两侧墙壁上的浮雕颇具深意:一侧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侧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上合组织所在区域先行先试, ,为地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致祝酒辞,道出中国理念和“上海精神”的内在联系: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 。儒家( )随后的灯光焰火艺术表演传递出中国同上合组织和世界各国 、携手并进的坚定决心。此次峰会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写入青岛宣言,‎ 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舆论分析,当今世界,只有中国领导人能够提出这一伟大倡议。‎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B.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C. 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为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D. 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上海精神”同这种“和合”理念有很多相通之处。‎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碧辉煌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B 美轮美奂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C. 美轮美奂 硕果累累 扑面而来 和衷共济 D. 金碧辉煌 灿若繁星 迎面而来 戮力同心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顼是( )‎ A. 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B. 这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建立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具有积极意义。‎ C. 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D. 这对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以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倡导的为理念,主张的是具体的措施。应该把理念放在前面,具体措施放在后面。结合上文的中国理念和上海精神这个顺序,应该是先说理念后说精神。综合以上对原文文意的把握,和前后文衔接最准确的应该是A。故答案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陈设等)华丽精致、光彩夺目。此处为会展中心,后文说其像风帆,突出其高大。然后进入宴会厅,说明是前面是从外观来说,故而用美轮美奂。灿若繁星:比喻才能出从的人很多。硕果累累,形容极多。按照文意,此处应该是说成果较多。扑面而来和迎面而来相比,更为强烈、主动。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同德,通力合作。戮力同心: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多用于作战等情况下。不符和语境。根据以上对几对词语意义的理解和语境的分析,故答案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是最终目标,应该放后面。完善治理体制以面对威胁和挑战是具体措施,这个应该放在前面。所以可以排除AB。况且建立机制是原来没有,完善机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提高。构建命运共同体是完成建设,推动是加速发展。根据上下文,是推动其发展。所以答案选D。‎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元旦”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 ‎【答案】告示 各位同学:‎ 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收发。同学们的网购物品邮寄到校,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从‎5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 谢谢配合。‎ 学校办公室 ‎2018年4月22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表达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及要求,注意语言表达的身份要得体,语言环境要得当。要注意题干要求“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要使用书面语体,对象是学生。语言要得体,根据微博的内容要概括出学校收发室的职能、现状,明确学校提出的时间、要求,语言要通顺。‎ ‎21.下面是王维的一首六言绝句《田园乐》,请运用所给的词语,填写出后三句。‎ 采菱渡头风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父 人家 日斜 桃花源里 策杖林西 杏树坛边 ‎【答案】 (1). 策杖村西日斜 (2). 杏树坛边渔父 (3). 桃花源里人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有关常识。解答此类题目,可根据诗歌内容以及绝句或律诗的押韵、对仗等特点进行解答。绝句是一二四押韵或二四押韵,根据绝句押韵的特点,“渔父”应放在第三句末尾;“人家”“日斜”应放在二四句末尾;根据内容,“日斜”应与“林西”句协调;“人家”应与“桃花源里”协调;那么“杏树坛边”与“渔父”呼应;再调整整首诗的内容顺序,应是“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一种能解题的手机软件“搜题神器”风靡校园,用手机下载这个软件,把不会的题目拍照上传,马上就能出来答案。这引起了一些学生的追捧,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忧虑。‎ 作为学生,对于以上现象,在其产生原因、发展结果,应对策略等方面,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范文:‎ 搜题软件风靡不必过于担忧       ‎ 用手机对着题目拍张照上传,马上就能看到答案和解析。近来,这种能解题的手机软件“神器”出现在各个中小学的校园,引发众多学生追捧。有学生为应付假期作业,在开学前靠着搜题软件完成。也有学生自我加压,通过搜题软件了解解题思路。“好学生用来当工具书,差学生用来当答案书。”而教师家长的评价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可以更好的辅导孩子的作业,也有教师担心孩子变得拖延、懒惰、不爱动脑子。而我认为,搜题软件风靡不必过于担忧。‎ 搜题软件安装在智能手机上,要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比对,找出联网题库中的解析和答案。相信随着机器学习技术和相关终端设备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搜题软件会就不同搜索者同一题目的需求,给出答题内容略有差异的“定制化”答案。‎ 依照搜题软件的原理,上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组合,也将为不会写简历的毕业生群体、不会写应用文的上班族群体等提供便利。很显然,中小学生、毕业生等群体是人工智能成果应用的受益者。‎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案例,在去年的巴西世界杯的开幕式上,28岁的截瘫青年朱利亚诺•平托身穿“机械战甲”为赛事开球。“机械战甲”设备让瘫痪残疾人可以像正常人那样奔跑,还能踢球;患有渐冻症的患者、交通事故受害者、因疾病等其他因素的截肢者,都可能因此重新站立行走,人与机器人融合为一体。如果“机械战甲”设备发展能够进一步加快,成本趋于低廉,用到教育、工作领域,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书本上记述的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项目,大大超出现在的人的体力限制,更为安全的做更多原本危险的工作。‎ 融合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的谷歌眼镜等消费电子产品,显然也可以用到教育领域,让教学彻底摆脱课堂演示、传统教法的限制,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用搜题软件来推导解题过程,继而巩固学习成果,都可以纳入具体的(虚拟)场景。 ‎ 由此看来,教育部门、教育学者、学校、教师等方面,应当对搜题软件等人工智能成果应用抱以开放态度。曾有心理学、语言学专家分析指出,古代早期,人们口口相传,传承文化和知识;书面文字发明后,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曾担忧,文字文化将摧毁口语文化而让人类陷入冲动与迷茫。而今的转型,是文字文化以及相应的记忆方式、学习方式,向数字文化、视觉文化、场景文化的整体转变,会创造出新的学习方式、信息处理方式,重新建立认知体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审题:‎ 材料新鲜,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针对于材料中的现象,其实不是个例,而是一种电信的社会现象,大量布置作业来检验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效的学习方式,因而受到挑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这引起了一些学生的追捧,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忧虑。”对此,肯定会有教育部门官员和教师试图通过禁止搜题软件等应用,来规避上述挑战。考生可以结合上述分析进行具体立意。‎ 参考立意:‎ ‎1.用科学的方式来检验学习,其实值得点赞;‎ ‎2.过度使用不是很好地方法;‎ ‎3.搜题软件风靡不必过于担忧;‎ ‎4.搜题软件风靡喜忧参半;  ‎ 素材:‎ ‎1.老师家长担心学生不做作业 记者随机采访了不同科目的几位中学教师,他们多表示不支持这样的软件应用,认为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解题神器”,这样的软件无异于帮助学生应付作业,成为“作业合成器”。一位初二物理教师表示,如果这些工具可以保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解析思路,是非常有益的,但目前没有人监控答案的具体呈现方式,因此不排除学生纯粹抄答案的风险,他不建议学生使用,“有问题可以随时微信我,我也可以帮大家解题啊。”‎ ‎“有些题只是给一个答案那哪成啊,那不就是让孩子应付作业嘛。而且这种答案的正确率谁来保证?有些答案说不定还是错的。”师大附中一位初三家长,近来得知孩子们在使用“解题神器”,也表示对于这样的软件颇为担心,他表示对于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这种软件其实没什么作用。‎ ‎2.太原市第三十八中的教师荣晓清则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做习题、做作业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有了这么方便的获取答案的方式,很多自控力差的学生就会不经过思考,甚至连题目都不看,直接用软件搜索答案,这样作业也失去了意义,还容易让孩子们产生依赖,变得拖延、懒惰、不爱动脑子。”她说。‎ ‎3.教育专家表示,青少年使用各种搜题软件有利有弊,需要合理引导。但还应看到,各种搜题软件出现,一定程度上正是课业负担过重的产物。这也再一次提醒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切实转变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一些中学生告诉记者,这些搜题软件是从去年开始出现的,今年以来使用的人逐渐增多。“好学生用来当工具书,差学生用来当答案书。”一位高中生说,班里50个学生里大约有20个人在用,大部分拥有智能手机或是iPad的同学都下载了,有的还下载了好几个软件,一个搜不到题目就搜另外一个。‎ ‎5.山西省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刘卓然(化名)也是搜题软件的忠实用户。虽然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前列,但她每周末仍然要给自己补补课,“刷刷题”,通过多做课外习题巩固知识。刘卓然告诉记者,在家独自做题时,遇到难题没有老师可以求教,父母又辅导不了,这时搜题软件就派上了用场。“我觉得这是个很有用的工具。”她说。‎ 行文结构:‎ 第一部分:针对“搜题软件风靡”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一方面,搜题软件会就不同搜索者同一题目的需求,给出答题内容略有差异的“定制化”答案,中小学生、毕业生等群体是人工智能成果应用的受益者;一方面,通过“机械战甲”事例说明人与机器人融合为一体,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书本上记述的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项目,大大超出现在的人的体力限制,更为安全的做更多原本危险的工作;一方面,融合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的谷歌眼镜等消费电子产品,显然也可以用到教育领域,让教学彻底摆脱课堂演示、传统教法的限制;‎ 第三部分:再次扣题,教育部门、教育学者、学校、教师等方面,应当对搜题软件等人工智能成果应用抱以开放态度。‎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