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50 KB
  • 2021-06-04 发布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学案新人教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默写 ‎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边背边写 在平常的读书背诵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读通读懂,理解文意之后再背诵,这样记得牢固,而且不容易写错字。生僻难写字写错造成失分的情况很常见,所以平时要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建议大家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词。‎ ‎(1)披绣闼,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 解析:(1)“甍”是易错难写字。(2)“逦”“迤”是易错难写字。(3)“迷”是满的意思,“津”是渡口,大小船只布满渡口,体现了繁华的特点。‎ 答案:(1)俯雕甍 (2)弃掷逦迤 (3)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 ‎2.要留意具体语境,整体背诵必背内容 有的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投机取巧,只背诵可能考到的名句,这种方法无法应对高考中那些只给出名句前后语境,而要求填写名句的题目。例如:“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学生如果只机械背诵了句式整齐的前两句,那么针对给出的提示是最后一句的情况,想必是无法应对的。‎ ‎(1)        ,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 解析:第(1)题作为表述《六国论》写作目的的语句,学生是熟悉的,但是如果给出的是后句,要求填写前面的句子,难度就增加了。学生只有整体背诵,才能保证准确率。第(2)题所考查的语句中,学生熟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部分,现在要求填写前句。‎ 答案:(1)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预测易错点,加强针对性识记 在要求必背的篇目里,有些语句的某些点是考生的易错点,这也是命题者命题的热点。所以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就应该对这些易错点早预测、早弥补,以求考试中能有效地控制。常见的易错点如下:‎ - 2 -‎ ‎①生僻难写字。有些字不是常用字,学生要能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勿眼高手低。例如《长亭送别》“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中的“骢”字。‎ ‎②义近异形字。意思相近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屡见不鲜,这类字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高度重视。例如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长”容易与“常”混淆。‎ ‎③同音异义字。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作分析比较,要能够既知其形,又知其义。例如《琵琶行并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幽”容易与“忧”混淆,如果理解了后面与之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 ‎④通假字。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例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在默写时不能写成本字“授”。‎ ‎⑤虚词。某些“名篇名句”中虚词较多,但其意义又不确切,这就可能出现随意添加或漏掉的情况。例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前不可随意加“则”,后面的“也”也不能漏掉。‎ ‎(1)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 ‎(4)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 ‎(5)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 ‎(6)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 解析:(1)“乍”与“炸”是同音异义字,“突然”的意思。(2)“生”是通假字。(3)注意虚词“盖”“而”“之”等。(4)“竟”与“竞”易混淆;“噎”是难写易错字。(5)“夭阏”非常见字。(6)“巉”易出错。‎ 答案:(1)银瓶乍破水浆迸 (2)君子生非异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4)竟无语凝噎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畏途巉岩不可攀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