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59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拉萨市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汉语
(供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考生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当(gōu) 富饶(ráo) 弄巧成拙(zhuó) 风驰电掣(chè)
B. 庇护(bì) 归省(xǐng) 贻笑大方(yí) 摩肩接踵(zhǒng)
C. 婆娑(suō) 挑逗(tiāo) 强聒不舍(guō) 含英咀华(jǔ)
D. 拘泥(ní) 恫吓(dòng) 鳞次栉比(jié) 风雪载途(zài)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项,“勾当”中“勾”应读“gòu”,意思是“事情,今多指坏事情”。“弄巧成拙”中“拙”应读“zhuō”,意思是“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C项,“挑逗”中“挑”应读“tiǎo”,意思是“逗引;招惹”;
D项,“拘泥”中“泥”应读“nì”,意思是“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鳞次栉比”中“栉”应读“zhì”,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故选B。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审讯 涣散 粗制烂造 顾名思义
B. 吞噬 要决 力挽狂斓 鞠躬尽瘁
C. 嶙峋 黯然 根深蒂固 通霄达旦
D. 琐屑 慰藉 望眼欲穿 不可名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A项,“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意思是“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B项,“要决”应为“要诀”,意思是“指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力挽狂斓”应为“力挽狂澜”,意思是“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C项,“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意思是“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故选D。
3.下列各项能够完全构成近义词的一项是( )
A. 不置可否——模棱两可 疾言厉色——和颜悦色
B. 毛骨悚然——心惊胆战 深谋远虑——处心积虑
C. 无所不为——作恶多端 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D. 同甘共苦——休戚与共 风和日丽——风雨无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近义词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明确近义词的概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一组词语能否构成近义词关系,关键是词语的意义是否相同或相近。本题,
A项,“疾言厉色”和“和颜悦色”不是成近义词,“疾言厉色”的意思是“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和颜悦色”的意思是“是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人开心”,二者意义不相同或相近,不能构成近义词。二者意义相反,应是反义词;
B项,“深谋远虑”和“处心积虑”不是成近义词,“深谋远虑”的意思是“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为褒义词”,“处心积虑”的意思是“是形容蓄谋已久,为贬义词”。二者意义不相同或相近,不能构成近义词;
D项,“风和日丽”和“风雨无阻”不是成近义词,“风和日丽”的意思是“指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风雨无阻”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二者意义不相同或相近,不能构成近义词。
故选C。
4.下列各项词语,全部具有褒义的一项是( )
A. 旖旎 质朴 昭雪 英武 忠烈 透辟
B. 桎梏 酣畅 诙谐 豁然 磅礴 征兆
C. 丰沛 叵测 凝神 琢磨 奏效 周济
D. 翩跹 挚诚 娴熟 赞许 栽赃 誉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词感情色彩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词语,全部具有褒义的一项是”,理解感情色彩的含义,指的是词语中附着的人们对所描述对象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词语一般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A项,“旖旎”的意思是“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也比喻女子美丽;亦有一点点雄伟的意思,感情色彩是褒义词。“质朴”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天真自然,心无旁念”,感情色彩是褒义词。“昭雪”的意思是“洗雪冤屈,推翻诬陷不实之辞,恢复名誉。平反昭雪”,感情色彩是褒义词。“英武”的意思是“英俊勇武”,感情色彩是褒义词。“忠烈”的意思是“忠义壮烈。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忠诚刚正”,感情色彩是褒义词。“透辟”的意思是“有透彻而精辟”,感情色彩是褒义词;
B
项,“桎梏”的意思是“桎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带的为桎,比喻义为束缚”,感情色彩是中性词。“酣畅”的意思是“畅快;舒适”,感情色彩是褒义词。“诙谐”的意思是“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感情色彩是中性词。“豁然”的意思是“开悟。开阔貌;开朗貌。目开貌。坦荡。倏忽,顿然”,感情色彩是中性词。“磅礴”的意思是“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感情色彩是褒义词。“征兆”的意思是“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C项,“丰沛”的意思是“(雨量)充足”,感情色彩是中性词。“叵测”的意思是“不可度量;不可推测。谓诡诈莫测”,感情色彩是贬义词。“凝神”的意思是“指精神集中”,感情色彩是中性词。“琢磨”的意思是“雕刻和打磨”,感情色彩是中性词。“奏效”的意思是“取得成效、见效”,感情色彩是中性词。“周济”的意思是“接济,救助。对穷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感情色彩是褒义词;
D项,“翩跹”的意思是“形容轻快地跳舞”,感情色彩是中性词。“挚诚”的意思是“真挚诚恳”,感情色彩是褒义词。“娴熟”的意思是“熟练”,感情色彩是中性词。“赞许”的意思是“表示一种同意赞美的态度”,感情色彩是褒义词。“栽赃”的意思是“把赃物或违禁物品暗放在别人处,诬告他犯法”,感情色彩是贬义词。“誉称”的意思是“称赞;赞美;美称”,感情色彩是褒义词。
故选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虽然我们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但是这一路上我们谈得很投机。
②不得不说,这些投机分子恰当地利用时机谋取了暴利。
B. ①很多事实证明,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无不起源于劳动。
②海洋是生命的起源,自从动物从海洋爬上陆地就一直处于进化之中。
C. ①然而他的血,从他的臂上渗透了绷纱布。
②封建王朝已经结束一百多年,封建观念的残余却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角落。
D. ①很多动物的智慧表现在对人类动作进行模拟。
②有效模拟考试,稳定了我们的考试心态,提高了我们的考试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去理解其意思。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项,投机:有两个义项,一是意趣相合;见解相同。二是利用时机谋取私利。①句中根据“这一路上我们谈得很投机”,此句“投机”的意思是“意趣相合;见解相同”。②句中根据“利用时机谋取了暴利”,可知此句“投机”的意思是“利用时机谋取私利”。二者意思不同;
B项,起源:有两个义项,一是开始发生。二是事物发生的根源。①句中根据“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无不起源于劳动”,“起源”意思是“开始发生”。②句中根据“海洋是生命的起源”“自从动物从海洋爬上陆地就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起源”意思是“事物发生的根源”。二者意思不同;
C项,渗透:有三个义项,一是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二是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三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①句中,根据“血,从他的臂上渗透了绷纱布”,“渗透”的意思是“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②句中,根据“封建观念的残余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角落”,“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二者意思不同;
D项,模拟:模仿现成的样子。①句是说许多动物的智慧表现在动物对人类动作的模仿。
②句“模拟考试”是模仿正式考试的内容形式方式进行测试。两句中“模拟”的意思都是“模仿现成的样子”。
故选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B. 胡场林边的那潭碧水,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沙漠中心。
C. 反腐倡廉的理念移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D. 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C项,移植:意思是指将植物移动到其他地点种植,后引申为将生命体或生命体的部分转移的器官移植。此句主语是“反腐倡廉的理念”,使用不恰当。可换为“根植”。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
故选C。
7.依次填入下面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人生难免会寂寞,但寂寞的滋味却不尽相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 的,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 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 的,李白“我歌月徘徊”的寂寞是 的……唯有直面寂寞,才能品出别样人生。
A. 孤傲 洒脱 浪漫 豁达
B. 洒脱 豁达 孤傲 浪漫
C. 浪漫 豁达 孤傲 洒脱
D. 洒脱 浪漫 豁达 孤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题中,
“孤傲”的意思是“高傲,超然”,“洒脱”的意思是“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浪漫”,广义上的浪漫,意为纵情;富有诗意,充满幻想;不拘小节(情侣关系而言)。狭义上的浪漫特指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豁达”的意思是“指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
第一处,强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寂寞是潇洒自然,不拘束,在结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选用词语“洒脱”;
第二处,是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的寂寞是心胸开阔,坦然面对人生悲欢离合,仕途升迁变化,选用词语“豁达”;
第三处,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一种高傲,超然,选用词语“孤傲”;
第四处,结合李白生平,可知李白“我歌月徘徊”的寂寞是一种对现实世界感到不满,对未来充满期望和追求,理想远大,不甘堕落的个人情怀。选用词语“浪漫”。
故选B。
8.依次填入下面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 爱好写作, 想在这方面成才,
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 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A. 如果 并且 所以 而且 B. 既然 并且 就 因此
C. 既然 又 就 而且 D. 如果 又 所以 因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此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熟知常见关联词语的习惯性搭配,同时既要考虑到语言的连贯性,首先要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注意上下文语境,根据间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本题,“爱好写作”和“想在这方面成才”之间是并列关系。“爱好写作”“想在这方面成才”与“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之间为条件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排除AD两项。“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和“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指语言)”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B项。
故选C。
9.将“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约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组成一个铁饼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太阳也在其中。①从地球上望出去,银河就像一个环,套在地球周围。②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它把多情的牛郎和织女隔开了。③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④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将‘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插入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
“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表达了惊叹语气,惊叹天河淹没星星数量之多。第三句“一千万万,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也是惊叹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星星,数量太多了。所以该句插入③的位置最恰当。
故选C。
10.下列各项句子,缩句后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懂得,生病母亲一直是硬撑着身体的。(我懂得,母亲是硬撑着身体的)
B. 成功的取得,离不开高远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成功的取得,离不开毅力)
C. 在故乡西边的小山上,松林深处有一座古朴的小茅屋。(松林有小茅屋)
D. 大雪融化后所产生的雾气,正在山谷中缓慢地升腾着。(大雪升腾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句,提取句子主干能力。做此类题时,要把句子层层压缩,最后剩下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B项,“成功的取得,离不开高远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成功的取得”有两个方面条件,一个是目标,一个是毅力。“成功的取得,离不开毅”丢了原句另一条件“目标”;
C项,“在故乡西边的小山上,松林深处有一座古朴的小茅屋”中“小茅屋”位于“故乡西边小山上松林中”,整个句子是写故乡风物的描述,不能丢掉“故乡西边小山”这一现定语。而缩句只点出“松林”这一位置,不能突出写故乡风物,改变原意;
D项,“大雪融化后所产生的雾气,正在山谷中缓慢地升腾着”,“大雪融化后所产生的”限定修饰“雾气”,主语是“雾气”,也就是说“正在山谷中缓慢地升腾着”的是“雾气”,不是“大雪”。
故乡A。
11.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向四周张望着。
B. 一场春雨落下,地面铺上一层厚厚的花瓣,水珠在上面滴溜溜滚动。
C. 看着春雨中的花海,我们不禁在心中惊喜:春来了,春来了!
D. 那顶破毡帽在大门前犹豫了很久之后,终于摁响了大门的门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判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
A项,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把圆溜溜的漳州柑子比作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向四周张望着”把漳州柑子人格化;
B项,是一段描述性文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项,“花海”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春雨中盛开的花,比喻成“海”,写出了花开的多,面积大;
D项,“破毡帽”运用了借代手法,运用人物头上戴着的破毡帽来代指人。
故选B。
12.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个人能不能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有远大的理想,持久的努力才能获得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本题要选出“下列各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与“开展”搭配的宾语,可在句末加上“活动”;
C项,“对战”不是“连胜三局”的主语,应在“连胜三局”前加上“阿尔法狗”;
D项,句式杂糅,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删去“不能”;另外“关键在于有远大的理想,持久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句式杂糅,
故选A。
13.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C. “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
D. 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
A项,后两句属于选择疑问句,所以前一个句子后面应为“,”,后一个句末为“?”;
B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的名称,要加上书名号,改为《朝花夕拾》;
C项,说话人在中间,“说”的后面应用逗号,故“说道”后的“:”应为“,”。
故选D。
14.下列各项,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眼前的大漠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这里谁能想到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
B. 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这里曾经谁能想到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
C. 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牧草鲜美、土地肥沃的草原?
D. 眼前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的大漠,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能力。语言的连贯注重句子与句子之间要连接得上,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具有逻辑性。而对语言准确的考查则重点看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A项,“眼前的大漠是一望无际、黄沙连天”是病句,属于“主宾搭配不当”,可去掉“是”;“这里谁能想到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语序错误,应将“谁能想到”移至“这里”前,构成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因为“这里”对应的谓语部分应是“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而“这里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是“谁能想到”的宾语。该项错误。
B项,“这里曾经谁能想到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除了存在选项A中指出的错误外,“曾经”的位置也不正确,“曾经”修饰“是”,而不修饰“谁能想到”,所以不能放在“谁能想到”前。该项错误。
C项,“曾经是牧草鲜美、土地肥沃的草原”错误,草原先要“土地肥沃”才能“牧草鲜美”,所以正确的顺序应为“曾经是土地肥沃、牧草鲜美的草原”。该项错误。
故选D。
15.下列诗句,不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项是( )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句意象,理解诗句描写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学生选出“下列诗句,不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项”,描写边塞风光属于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而边塞诗景物描写常用意象有: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地名意象有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碛西、轮台、龟兹、夜郎等,战事意象主要有乐器和战具两个方面,乐器有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等。战具有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等。
A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是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的意象,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B项,“莺啼”“水村”“山郭”“酒旗”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意象,不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C项,“北风”“白草”“胡天”“飞雪”是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的意象,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D项,“羌笛”“杨柳(杨柳曲)”“玉门关”是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的意象,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诗句。
故选B。
二、阅读: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
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16. 下列各项为文本划分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B.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C.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D.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17. 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好:喜欢 B. 节:节日 C. 比:等到 D. 色:脸色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楚灵王”“士”“细腰”“士”“灵王”“臣”“饭”“息”“墙”“朝”“色”,虚词“者”“之”“以”“为”,
ABD项,“士”作“细腰”的主语,构成主谓短语,意思是“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主谓短语作“好”的宾语,“好”的意思是“喜欢”,为谓语动词,“楚灵王”为主语,意思是“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结构完整,意思独立,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D三项。
再结合句子大概意思是“从前,楚灵王喜欢读书人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然后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一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句子可以断开为: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B项,“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的意思是“所以灵王的大臣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所以“节”的意思是“节制,限制”。
故选B。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男子有纤细的腰身,所以朝中的一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站起来。等到第二年,满朝文武官员脸色都是黑黄黑黄的了。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自尊
①说到自尊,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最近看到几位大师逸闻,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②钱学森家里的炊事员曾经说,钱老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老儿子钱永刚听了炊事员的话后,也学了父亲的样子,每逢去餐厅吃饭,都穿戴整齐,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国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岭南大学居住的两层楼房的一楼给学生上课。当时选修他课程的不过五六人,陈先生绝不因选课学生多少影响他的讲课。夏天,他身着便装与助手一起在楼下工作,每当学生到家里听课,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缓步上楼改换夏布长衫,然后才下来上课。看着老师摸索着下楼的身姿,学生们感动不已,为师的高大,在他们心中已然耸立。
④当前,在社会中,一些人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们目中无人,装模作样,虚伪失真,故作姿态,这种看似自我尊重的过分表达,表现出的却正是不尊重别人的自我膨胀,是没有自信的无意识流露。
⑤与这些人相反,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他们被剥夺了所有表达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现的,就是穿戴整齐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傅雷先生在“文革”时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贴上封条,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净衣服,夫妇两人穿了整洁的衣服上吊自尽了。整洁的衣着成了他们表达对这个世界和对周围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你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人们便在你的谦恭中读出涵养和文明,心中会由衷地尊敬着你。
(选自《钱江晚报》有删改)
18. 下列关于本文主要观点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
B. 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C.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D. 生活中需要保持着对人的谦恭。
19. 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的一项是( )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20. 第⑤段中,“遭受欺凌和侮辱”时,态度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我尊重 B. 尊重别人 C. 自我膨胀 D. 有力反击
21. 关于本文主体论证部分的结构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A. 递进式 B. 并列式 C. 总分式 D. 分总式
【答案】18. B 19. C 20. B 21. A
【解析】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人们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观点错误,在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在谈到某些目中无人的人的表现才是这样的,并非一般人的想法,因此“人们往往”扩大了范围。
C项,“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观点错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
D项,“生活中需要保持着对人的谦恭”不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的主要观点的是“生活中需要保持着对人的尊重”。“保持着对人的谦恭”是自身涵养和文明的体现,它是对人尊重的一种表现。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比喻论证”分析错误。选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钱学森父子、陈寅恪、傅雷夫妇等材料的运用是举例论证,目中无人的人的表现与傅雷夫妇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对比论证,“自尊是在尊重别人中实现的”是论点,它本身也是一句格言,这里运用了道理论证。选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本文第⑤段中,“遭受欺凌和侮辱”时,原文的表述是“有些大师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践踏的时候,还仍然具有表达尊重别人的强烈愿望”,也就是仍然需要“尊重别人”。
故选B。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关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内部思路,利用段落中的标点符号和关键词语把握段落的内容,看段落内部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内容与内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
选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第②段写了钱学森父子对家中厨师的尊重,第③段写了陈寅恪对学生的尊重,第④段从反面指出有些人为了追求“自我尊重”而“目中无人”,第⑤段从正面指出,有些大师即使在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时候,仍然“尊重别人”,第⑥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第②③⑤段尊重的对象由“厨师”到“学生”再到“行凶的人”,层层递进,从而论证了论点。分析可知,文章的结构是递进式。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
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路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
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⑫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有删改)
22. 感知全文,完成选文的故事情节。
主动请缨,执教山村→ →村民铺路,真情送行→深受感动,教师返校
23. 下列各项不属于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内容的一项是( )
A. 校舍简陋 B. 黄土地操场
C. 风景优美 D. 教师急缺
24. 鉴赏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
25. 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6. 下列各项,对第⑦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渲染悲伤的环境气氛。 B. 为下文教师返校做铺垫。
C. 突出山村环境的恶劣。 D. 烘托教师依依不舍之情。
27. 结合情景,根据第⑧段划线内容,为省略号部分插入一句描写。
28. 分析女教师的人物形象。
29. 下列各项对题目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用心铺就的充满深情的路。
B. 这条路是为孩子们走出大山铺就的。
C. 这条路包含着乡亲们感恩、尊师之情。
D. 这条路蕴含着女教师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奉献之心。
30. 下列各项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夹叙夹议 B. 首尾照应 C. 情节感人 D. 描写细腻
【答案】22. 示例:听从劝告,决定回城 23. D
24.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种选择比作缠绕在一起的乱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教师面对抉择时矛盾纠结的心理。
25. 女教师犹豫很久后决定回城。 26. C
27. 示例:①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②刘小妹送来了一布袋红薯干。
28. 善良淳朴、甘于奉献、热爱教育 29. B 30. A
【解析】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事件去概括,可按照“人+事+结果”的形式去概括。
此题抓住“女教师”来概括,注意都用四字短语来概括。女教师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去偏僻的山村小学教课。参加同学聚会沉重的打击了她。女教师心中做出艰难的决定回城。文章第⑥段描述了女教师听从了父母和朋友的劝告,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第⑧至⑪段则描写了女教师在临行前,看到乡亲们为她铺路,感动流泪,最终在离开后的第三天,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立志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本文情节发展线索为:主动请缨,执教山村→听从劝告,决定回城→村民铺路,真情送行→深受感动,教师返校。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结合文章分析,第③段中“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的“这”的意思包括:“三间简陋的屋子”——校舍简陋,“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黄土地操场,“枫叶泛红”——风景优美,“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从只有三十几个学生来看,已经有一位校长了,不算急缺教师。
故选D。
【24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第⑤段划线句子“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通读全文,“走”,支教山区是她自己的选择,山区的孩子也需要她;“留”,同学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让她的内心无法平静。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两种选择”比作“缠绕在一起的乱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教师面对抉择时矛盾纠结的心理。
【2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段落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指定的段落,抓住关键事件去概括,可按照“人+事+结果”的形式去概括。
第⑤段描写的是女教师面对“走”与“留”的选择时,内心所进行的矛盾与斗争,最后做出了决定。本段可概括为:女教师犹豫很久后决定回城。
【2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来,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C项,“突出山村环境的恶劣”理解错误,第⑦段对女教师临走前那晚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渲染悲伤的环境气氛,烘托教师依依不舍之情,为下文教师返校做铺垫。
故选C。
【2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把握艺术特色;其次对重点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最后做出分析概括。
第⑧段中划线句子“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写的是女教师要离开山村,乡亲们依依不舍,纷纷给她送来了土特产,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人送来了土特产,可以补上,“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或“刘小妹送来了一布袋红薯干”等。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女教师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去偏僻的山村小学教课。参加同学聚会沉重的打击了她,心中做出艰难的决定回城。临行前,她看到乡亲们为她铺路,感动流泪,最终在离开后的第三天,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立志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表现了她善良淳朴、甘于奉献、热爱教育的性格特征。
【2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线索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B项,“这条路是为孩子们走出大山铺就的”以偏概全,理解错误,文章标题“最柔软的路”既指村里的男人们用黄沙铺出来的送女教师回去的路。这是用心铺就的充满深情的路,饱含乡亲们感恩、尊师之情。又指蕴含着女教师立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让学生走出大山的奉献之心的心灵之路,给人温暖与感动。
故选B。
【3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
A项,“夹叙夹议”分析错误。本文是一篇散文,文中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并没有夹叙夹议。
故选A。
【点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文中重要的句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点明主旨的句子,即“文眼”句;②显示结构层次的句子,即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结论句等;③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句子;④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⑤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句子的含意有三个层面:①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一般而言,句子的表层意义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也不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所在;②句子的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考查在一定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一般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③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语句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委婉等表达言在此而意在比的含意,这也是高考中常考的。
三、作文(60分)
31.作文材料:
①为了更好促进各国之间的发展与交流,联合国确定了六大通用语言,汉语名位其中。
②央视重磅消息: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此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中医,先在浙江省试点,然后在全国范围展开。
③钟南山说:“说实在,我们的老百姓很可爱。我记得当时封城以后,不到一两天,我几个外国朋友跟我说,怎么突然北京、武汉、广州都安静下来了,车也没了,人也少了,
这个我看在其他地方很难做到!”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
朋友,当你聆听孩子们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你能感觉到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当你欣赏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时,你能体会到家庭在你心中的位置。今天,当我们再次听到殷秀梅的《祖国啊,我永远爱您》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感受中国的力量!
2020年的春节来临之时,中国爆发了一种新病毒“新冠肺炎”。这种病毒传染性很强,速度极快,以至于全国各省都有患有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其中最为严重的地区是武汉市。
针对疫情,钟南山院士虽未到前线,便通过相关资料分析出这次疫情绝不简单,他给民众的建议是:“我总的看法 ,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自己食言了。当天傍晚,84岁的钟老从广州出发,义无反顾的前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这个84岁高龄的老人再次挂帅,冲上这没有硝烟,看不到敌人的战场,我们为他这“忘我”情怀感动,更为他的爱国精神震撼,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爱国情怀!
疫情爆发后,有很多网友都纷纷响应,当年的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的肺炎,换成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每天都有远离自己家乡去抗疫前线、救助人们于水火之中的90后医护人员,请战书上是他们铮铮的誓言、鲜红的手印。还有很多女医护人员因要穿防护服,就将自己的长发剪掉甚至剃光了头。为了自己不被感染,能多救治更多的患者,这些医护人员不吃不喝,不摘口罩,不脱防护服。衣服被汗水打湿,手被泡肿,口罩、防护镜下深深的勒痕和创口,可是在前线的人们没有一个愿意去休息,把时间留给了患者,他们在和死神抢生命,而他们却忘却了自己的安危。“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人”,我们应当传承这种爱国情怀!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疫情爆发后,急需用于救治和保护措施的物资,很多制作口罩、防护服的商家都以几倍的工资将正在休假的工作人员及时召回,加班保质保量生产并及时送往武汉。还有各地种植蔬菜水果的农民伯伯,每天都将以几千公顷的无公害食品也及时送往武汉。还有很多人们都各自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从老人到孩子,从国内到国外,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迎战这次“战疫”。
正如国歌中“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一般,我们的中国不仅有14亿人口,更有14亿爱国心、凝聚力、民族魂,我们一定能众志成城,战胜疫情!这是无坚不催的中国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写作此文,首先理解材料,然后分析立意。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第①则材料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强国,这些年来中国与各国的合作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国家甚至都已离不开中国,而中国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而世界通用语言的选择一定是基于各种条件所考虑的,影响力便是其中最重要一部分,因此中国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其中之一。
第②则材料体现了中医药的现状,中医药在疫情防治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学在应对当代面临的严重健康挑战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③则通过钟南山的一段话体现了在疫情面前,国家解决问题的速度,以及国人的团结和对国家的支持。在困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写作时注意题干要求,不能脱离材料,可以自选文体,要注意不同文体的格式,文中不能透露考生的真实信息。
【立意】1.厉害了,我的国
2.你我同在,共克时艰
3.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结构】
本文开门见山点题,赞颂中国力量,然后列举抗击新冠病毒的例子,写出了祖国担当和人民的团结,最后得出结论是这一切都源于国家的力量,我们作为新的一代,要砥砺前行,必定能无坚不摧。文章结构清晰,思路清楚。
【素材】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东西方医学的汇聚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当代科学技术正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显著趋势。通过多学科交叉,应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奥秘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从而为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施治、复方用药等优势和特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东西方医学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不断深入,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对生命和疾病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认识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2. 中国人的底气来源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历史和无数典籍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生活智慧、政治智慧,丰富的历史经验、治国理政理念,以及作为独特标识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等。这些具有极鲜明中国特色的理念和智慧,一旦为各国人民所理解,都会受到衷心的赞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视他人的生命尊严和生命价值,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
3. 近期,随着疫情的发展,除了那些抗战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外,还有那些保证春运旅客出行的铁路站车服务员,他们其实也时刻都处在疫情的最前沿。网络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我离得太远,而是你就在我的对面我却不认识你!在肆虐的疫情面前,铁路工作者无人退缩,无人脱岗,无人发牢骚,在疫情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疫情面前,全国上下形成了一盘棋,人人都在行动,人人都在努力,让这个寒冬,因为一点一滴的爱,变得格外温暖。疾病可以折磨我们的身体,但消磨不了我们中国人的意志。这场肆意蔓延的肺炎疫情,早已不是只属于某一群人的战役。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敬业、奉献、无私、爱心,看到了手足同胞,看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相关文档
-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06-0418页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2021-06-0426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2021-06-0428页
- 湖南省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2021-06-0416页
- 2014年山东省东营市高三第二次模拟2021-06-049页
- 语文卷·2017届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2021-06-049页
- 淮南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含2021-06-0322页
- 海南省海口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21-06-0328页
-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第2021-06-0314页
- 2017年海南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2021-06-0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