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2017-11)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11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 ‎ 命题人:毛群 审题人:刘军华 考试时间:2017年11 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正如《高士传》中所言:“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府的赏赐。‎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并分析了不用讨的原因。‎ B.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都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其他职业,意在表现隐士的生存状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C.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隐士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亮丽家园 ‎[加拿大]爱丽丝·门罗 花园宫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无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骄傲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新盖的大房子中间,经常还能看见另一种屋子,那就是老城区像富勒顿太太家那样的老房子。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房子阴沉沉的,被周困着,显示出岁月长短不同的沉积。它们的无序和突兀、不协调的屋顶角度和斜坡,透露出某种近似原始的气息,与这些街道格格不入。‎ 一群邻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里,还有一些男人也在。玛丽知道她们在说富勒顿太太的房子。她绝望地看着窗户外头,或者盯着自己的膝盖,想方设法找出几句漂亮的解释,中止这个话题。她没有成功。‎ ‎“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温和,显然在期待随后的笑声,“我把孩子带过去,让他们带上火柴。”‎ 伊迪斯道:“亲爱的,你在开玩笑!我却努力做了点什么,我给市政厅打过电话了。我说,他们至少可以让她刷刷墙,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还有那些鸡。”贾妮·英奇说,“我的天哪,那个味道。我和卡尔说,我知道我们住在边远地区,但怎么也没想到,我们隔壁就是家畜棚。”‎ ‎“街对面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纳闷,我们干吗费半天劲要景观窗。每次家里来客人,我都想把帘子拉上,别让人家看见我家对面是什么东西。”另一个女人说。‎ 史蒂夫竟然说,“按规定市政厅得给我们修条路,她的房子正好挡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只要我们现在让市政厅通路,这样,她就得走。这是法律。”愉快的笑声响起来。‎ 玛丽开口之前,希望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过,你们想没想过,她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我们大部分人还没生出来的时候,她就已经住在这里了。”‎ 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别的话,比现在这些话更有力、更理智的话,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们的话从四面八方向她侵袭。棚屋。扎眼。肮脏。私有产权。价格。‎ ‎“她的时代已经走了。”卡尔说,“不管你明白不明白,这栋房子压低了这条街每一座房子的价格。我做这行,我知道。”‎ 另外一些声音也参与进来。愤怒的情绪在他们之间蔓延,在他们的声音中散发,如同一股狂热的洪流席卷了他们。‎ ‎“我们现在已经争取到每一个人了。”史蒂夫说,“用不着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请书开始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 玛丽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链斗争了半天,然后站了起来,穿上外套,理了理头发,戴上手套,随即又摘了下来;她再也想不到什么能做的了,于是走向餐厅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门的必经之路。卡尔把笔递路了她。‎ ‎“我不能签字。”她回答。她的脸刷地红了,声音战栗。“我不觉得我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没有权利。”‎ ‎“玛丽,你不在乎这里的环境吗?你也住在这里呀。”‎ ‎“哦,我,我不在乎。”想象之中,每当你支持什么的时候,总是会声音洪亮,而周围的人被你惊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实生活里却不是这样。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变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时的笑料。‎ ‎“大家不是为了好玩才想赶她走。”卡尔说,“这很不幸,我们都知道。但我们得为社区着想。”‎ ‎“没错。”玛丽回答道。但是,她把双手塞进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们是对的,为了他们自己,这都是他们必须做的。玛丽带上丹尼,走出了门。‎ 现在,你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进口袋里,保留一颗不打算服从的心以外。‎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以对比手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出了新旧城区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两个城区间的矛盾对立,为下文故事的发展设置了背景。‎ B.故事情节主要靠简单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涌动,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慢慢凸显,即便未正面出场的富勒顿太太也形象鲜明。‎ C.小说文笔简洁细腻,背景设定只是一个社区,情节发展只在一间房里,人物不多,写作空间有限,但却在限定的空间写出了丰富的意味,富有创意。‎ D.小说通过玛丽写出了个人在群体面前的无力与坚持,凸显了她的善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 ‎ ‎5.小说的最后写了两次玛丽把手塞进外衣口袋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 ‎6.结合全文,概括说明小说的题目“亮丽家园”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 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完全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的污染,例如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 C.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D.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 E.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攫第,授江都尉。上元初,累补监察御史。会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众军西讨,频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仍依旧知营田事。则天降书劳曰:“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 长寿元年,召拜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明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又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稍迁秋官尚书。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岁,兼检校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以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诸州。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寻诏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寇,复令检校并州长史,仍充天兵军大总管。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初,狄仁杰未入相时,师德尝荐之,及为宰相,不知师德荐已,数排师德,令充外使。则天尝出师德旧表示之,仁杰大惭,谓人曰:“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B.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C.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D.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 B.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表示已经成人,并给自己起字。‎ C.进士是通过会试之后取得的身份,第一名为状元。‎ D.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和功绩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比如汉武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娄师德一生抗击吐蕃建功无数,未尝败绩,深得历朝皇帝器重。‎ B.狄仁杰多次排挤娄师德,则天皇帝看不过去,让狄仁杰当众道歉。‎ C.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娄师德临危受命,任天兵军大总管,九月战死沙场。‎ D.娄师德心胸宽广,狄仁杰排挤他,他做到了犯而不校,赢得了美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寄之襟要,授以甲兵。‎ ‎(2)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又 呈 吴 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革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15.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 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爱莲说》写莲花形象高洁,仪态庄重,令人油生敬意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2)《离骚》 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第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席卷全国的审计风暴,并非杀鸡骇猴的表面文章,而是廉政建设的大手笔。‎ ‎②在一个团队中,大家只要认准共同的奋斗目标,上下一心,各行其是,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功。‎ ‎③那天在商场,遇到了一位老同学,我俩一见如故,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 ‎④传统的家长会、上门家访,能被“电话家访”“网上家访”取代吗?中小学教师、家长和专家对此莫衷一是。‎ ‎⑤走私贩毒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黑洞”,陈家兄弟却深陷其中,义无反顾,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⑥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自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实何苦来!‎ A. 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19. 有的同学喜欢引用孔子或者孟子的名句写毕业赠言,下列赠言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 A.高中三年,你始终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这让我十分敬佩。‎ B.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劝诫,争取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 C.铭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勿强求,“人和”不能丢。‎ D.困难是暂时的,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0.‎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的,读的人越多,① 。网络文学在面对读者群时,是自觉分类的,根据读者的需求“量身定制”,② ,这种分类细化的做法类似文化超市里陈列的各类文化产品。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③ ,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收部分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一旦建成,城市的雨水就会被完全吸收。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也就不会再发生任何洪涝灾害。‎ ‎①不是只要有财力保障就能建成海绵城市。‎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以下各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名句:‎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2)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4)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5)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 要求:结合材料中的至少两个名句,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11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答案 ‎1、B(除了“官府的赏赐”还有“官员赞助”)‎ ‎2、C(“都用了比喻论证”错)‎ ‎3、A(A“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于原文无据)‎ ‎4.D【解题思路】“展现了新旧城区对峙时矛盾双方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斗争的社会现实”概括有误,富勒顿太太并未加入斗争,争论的双方是玛丽和她的邻居们,她们都是在新城区。‎ ‎5.①心理描写上,表现了玛丽发现无法改变邻居们的决定之后放弃争辩的心理;②情节发展上,表现了玛丽内心的抗拒和坚决,她不会服从邻居们的决定;③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玛丽温柔、坚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 ‎6.①内客上:玛丽生活的花园官是新兴建的漂亮美丽的社区,隐含了对生活在其中的旧房子老居民的排斥与嫌恶。②‎ 人物形象上:住在亮丽家园的邻居们有的却显露出了自私刻薄的丑陋人性,他们对待富勒顿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宽容,题目隐含了对这些人的批评和讽刺。③主题上:真正的亮丽家园应该是居民们都如玛丽那样宽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谐相处,题目隐含了作者的希望。(每点2分)‎ ‎7、B (“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 ‎8、BC (B2分C3分。B 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C项,“要注意地域特点"于文无据。)‎ ‎9、①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②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③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0.C ‎11.D(A“活跃在蒙古高原”错;B“给自己起字”错;C“通过会试”错)‎ ‎12. D(A.文章第二段“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B.文章最后一段“仁杰大惭,谓人曰:‘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并没有“当众道歉”。C.文章第三段“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没有提到“战死沙场”。)‎ ‎13.(1)您一向忠诚勤恳,又有军事谋略,(这是)我把军事重地托付于你,把军队交给你的原因。(采分点:“所以”:……的原因,表原因;“襟要”:军事重地;“授以甲兵”,倒装。)(2)他虽然担任参知政事,心存敬畏,行事谨慎,最终能以功名卓著善始善终,被有见识的人敬重。(采分点:“畏避”,敬畏、谨慎;“竟”,最终;“为……所”,表被动。) [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考中进士科,调任江都尉。上元初年,任监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边境,朝廷招募猛士讨伐吐蕃,他就自告奋勇前来应招,高宗暂且受任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军司马,并主持营田实务。天授初年,担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武后颁降诏书慰劳:您一向忠诚勤恳,又有军事谋略,我因此把军事重地托付于你,把军队交给你。自从你任职于北疆,总领军务,往返灵、夏之地,检校屯田,收成增多,丰收的粮食堆积如山,免去了买粮的花费,也无转运粮食的艰辛,两军和北镇兵数年都能供给,勤劳之诚心,越来越显著,予以嘉奖肯定,我十分欣慰。”‎ 长寿元年,诏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书事。第二年进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曾对娄师德说:“军队在边疆,必须依赖经营屯田,公不可因辛劳而畏缩。再担任检校”于是又任命他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书。证圣年间,和王孝杰在洮州抵抗吐蕃,战于素罗汗山,大败,贬官任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和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平定河北,晋升纳言,改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又统领营田。圣历二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诏任命娄师德为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当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追授他幽州都督,谥号是贞。‎ 起初,狄仁杰没有辅政时,娄师德荐举他,等到狄仁杰为宰相,不知道娄师德举荐他,几次排挤他任外使。”武则天拿出娄师德的举荐狄仁杰的奏章,狄仁杰感到惭愧,对人说:“我被他宽容到这个地步,才知道不及他远了!”娄师德涉猎广泛,心胸宽广,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负责边地要塞前后三十年,处理事务恭敬勤勉,孜孜不倦。他虽然担任参知政事,心存敬畏,行事谨慎,最终能以功名卓著善始善终,被有见识的人所敬重。‎ ‎14、C、D(C项,“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该还插上篱笆防范她。D项,“借景抒情”错,应该是“缘事议论”或“即事抒情”。)(评分建议:选对一个得3分,选对两个得5分。)‎ ‎15、示例:①同情弱小,悲天悯人。诗人即便自己穷困潦倒,依然任凭孤苦无依的西邻妇人到院内来打枣,体现出诗人对广大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②劝告亲戚,与人为善。得知亲戚吴郎插上篱笆不让邻居打枣,诗人特意写诗劝告吴郎要将心比心、善待邻居。③关注社会,忧国忧民。诗人由一件扑枣的生活小事联想到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一个妇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贫苦艰难,以至于伤心地流泪。④评议时政,反对战乱。诗人借邻妇生活困窘的现状,揭示了当时百姓贫苦的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只有观点评价而无具体分析,酌情扣分。)‎ ‎【赏析】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 确实,本诗以打枣这件小事人手,表达了诗人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前四句一气贯串,是诗人白叙以前的事情,目的在于启发吴郎。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似乎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五、六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真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全诗结束,也是全诗的顶点。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联想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正是官吏们的剥削(“征求”)使寡妇乃至天下百姓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戎马”)。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题中之义。‎ ‎16.(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7、B〔①杀鸡骇猴:比喻用惩罚—个人来警告別的人。②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撖.比喻各搞一套。 ③—见如故:初次见而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④莫衷一是:意思是不能判定哪个是正确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⑤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⑥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亊在心里难以排解〕‎ ‎18、A(B项,语序不当,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C项’结构混乱,应在“提出”后加“以”。D项不合逻辑,句中使用“能否”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致使一面对两面,可将“能否”删去。)‎ ‎19.、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在这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B选项说希望同学“早日成为受欢迎的人”,那么言外之意是同学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此话放在毕业赠言中,不是很得体。)‎ ‎20、①作品产生的影响才会越大②作品分类针对的是不同读者的口味③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三处给6分)‎ ‎21、②不是海绵城市建成,就能完全吸收城市的雨水。(2分)③‎ 不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就能使城市不再发生洪涝灾害。(3分)‎ ‎22、作文立意要点:‎ 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形成合力、增强凝聚力,自信乐观的发展心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