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M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频频登上热搜。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可为何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远不止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甲,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参与庆祝祖国的生日。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虽然争议不断,但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19年春节,央视连续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信号可以覆盖全国的拍摄镜头,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感,激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而小朋友扮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在互动中,快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构建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节目播出时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之中。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再是被叙述的主体。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的新途径。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了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相遇》中,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女友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整条弄堂有机会见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于是,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这部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
B. 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
C. 《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人们歌唱时表达了每一个“我”的爱国真情。
D. 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2. 下列为“材料二”第二部分横线上所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节目设置:构建电视镜头语言 B. 节目效果:点燃观众参与热情
C. 节目设置:构建实时互动场景 D. 节目效果: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能够选择颇有影响力的节目拍摄地。
B. 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能使屏幕前的观众也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
C. 受访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应街采问题,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
D. 新媒体加入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对电视节目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4.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虽然主人公不再以革命领袖与英模身份出现,但内容依旧不同程度地拉开了与普通人生活情感体验的差距。
B. “林治远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转让奥运会门票”等故事中主人公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C. 《相遇》选取“原子弹爆炸”这一时间节点,叙述研发人员和女友相遇后融入人海的情节,表达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主题。
D. 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情节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都成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个体。
5. 有人认为,“我和我祖国”已成为广泛流行的爱国文化符号,这一流行现象值得研究借鉴。假如你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呢?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1. C 2. C 3. B 4. A
5. (1)首先须考虑文化符号内涵本身因素(如:情感内涵深情真挚;风格通俗质朴;堪称艺术精品等),挑选这样的文化符号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2)借助外力助推流行:借助媒体的制作、策划、传播,吸引人们关注并进行传播;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如主题活动,快闪活动),加强与大众互动,推广这种文化符号;通过电影、歌曲、广告等独特的诉说方式(或建构与大众互动的场景),打破各种圈层,激发大众强烈的共鸣。
(3)融入时代元素和普通元素:融入时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热度,助推流行。注意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或普遍情感),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便于大众接受和体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疾成为网红”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
B项,原文说,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节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可见,“歌词和旋律好听”只是音乐节选《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的原因之一,“首要因素”一说于文无据。
D项,概括有误,文中说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品质和热度”;“并不妨碍”并不等于“助推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流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拟写标题,其实也是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开头结尾等重要语句、关键词,以及作者议论的语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文段第一句话“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就提纲挈领写出了本段主要内容:构建实时互动场景。第二句话“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表明构建实时互动场景属于“节目设置”范畴。所以,本段主要谈“对互动场景的内容设置”,核心内容为“构建实时互动场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品牌效应”是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以及《我和我的祖国》艺术精品的魅力带来的效果。
C项,依据下文“节目播出时会剪辑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可见“是为了增强与记者的互动”说法错误。
D项偷换概念,“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的是“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而非“新媒体”。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A项,原文说“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一些主旋律电影”不能笼统为“主旋律电影”。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将如何去做”,这道题貌似一道开放性试题,但是作答时,应当回归文本,借鉴歌曲流行的经验,然后整理得出答案。所以,考生首先应该结合三则材料,找出“我和我的祖国”流行的原因,然后加以借鉴。
材料一对于《我和我的祖国》火的原因给出这样一条答案;“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所以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首先须考虑文化符号内涵本身因素,如情感内涵深情真挚,风格通俗质朴等,挑选这样的文化符号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
材料二以三个小标题的形式介绍了如何提升传播效果:第一,借助外力助推流行,如“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这样可以借助媒体,吸引人们关注并进行传播;第二,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构建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提高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这样就加强了与大众的互动,推广了文化符号;第三,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通过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比如电影、歌曲、广告等独特的诉说方式。考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来回答。
材料三以融入时代元素和普通元素来说明《我和我的祖国》流行的原因:“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之中”“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由这些语句可知《我和我的祖国》既融入了时代流行元素使其更具热度,助推流行,又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或普遍情感),拉近与大众的距离,便于大众接受和体认。要使自己喜欢的某一文化符号流行起来,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御民之辔【1】,在上之所贵;道【2】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
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
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3】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4】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取材于《管子》)
注释:【1】辔:缰绳,这里指关键。【2】道:同“导”。【3】分:指合理分配。【4】备官:任用官吏。
(2)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惟好释氏、老氏之教;武帝末年,频幸同泰寺,亲讲佛经,百寮皆大冠高履,乘车扈从,终日谈论苦空【1】,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不解乘马,狼狈步走,死者相继于道路。武帝及简文【2】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3】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挚。庾信亦叹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赋》,乃云:“宰衡【4】以干戈为儿戏,缙绅以清谈为庙略。”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取材于《贞观政要》)
注释:【1】苦空:佛教语。【2】简文: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3】孝元帝:南朝梁元帝,简文帝第七子。【4】宰衡:指宰相。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臣得之 得:找到
②不足以应敌 以:用来
③故祸不萌 萌:产生
④患无君以使之 使:任用
⑤故尧、舜率天下以仁 率:全部
⑥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 尚:增添
⑦君臣俱被囚挚 挚:拘禁
⑧缙绅以清谈为庙略 庙:朝廷
A. ①⑦ B. ②⑧ C. ③④ D. ⑤⑥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毋蔽汝恶 没有人能替你掩饰罪恶
B. 能备患于未形也 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C. 下之所行 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
D. 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 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
8.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②帝犹讲《老子》不辍,百寮皆戎服以听
9. 以上两则短文所论为君之道有何异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A
8. ①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做官吏。
②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论《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
9. 相同之处:国君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不同之处:管子认为国君还要修炼个人品格(勇于认错等),提高管理水平(开诚布公、通晓天时、坚守法度、善于理财、长于任用官吏等);唐太宗则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①得,找到;“则臣得之”译为:臣下就想得到它。
②以,用来;“不足以应敌”译为:不一定能用来御敌。
③萌,产生;“故祸不萌”译为:因此灾祸可以避免发生。
④使,任用;“患无君以使之”译为:怕的是没有君主去使用他们。
⑤率,率领,统治;“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译为: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
⑥尚,推崇;“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华”译为: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
⑦挚,拘禁;“君臣俱被囚挚”译为:君臣都被俘虏。
⑧庙,朝廷;“缙绅以清谈为庙略”译为:官吏把清谈当作国家的谋略。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A项,“毋蔽汝恶”意思是不要掩蔽你的过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时,天时;长,长官;置,安置,安排;为政,做官。
译为: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做官吏。
第二句得分点:犹,还;辍,停止;百寮,百官,官员们;戎服,名词作动词,穿着军装。
译为: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论《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管子在文章开端提出“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的观点,说明驾驭引导百姓的关键在于国君;而唐太宗则以“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于水”说明国君的重要性;所以,两则短文的相同之处是都说出了国君要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国家才会稳固、百姓才能安康的道理。两则短文的不同之处是:管子认为国君还要炼个人品格,比如“毋蔽汝恶”,要勇于认错;“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要开诚布公;“审于时”,要通晓天时;“毋异汝度”,要坚守法度;“吝于财者,失所亲”,要善于理财;“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要长于任用官吏等。唐太宗在列举了一系列事例后得出:“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即他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①驾驭百姓的关键,在于君主重视什么;引导百姓的法门,在于君主提倡什么;号召百姓走什么途径,在于君主的好恶什么。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它;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它;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它;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它。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对你帮助。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
单靠城郭沟渠,不一定能固守;仅有强大的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用来御敌;地大物博,群众不一定就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灾祸可以避免发生。
天下不怕没有能臣,怕的是没有君主去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无人去管理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晓天时,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材。
②古人说:“国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状是方是圆决定于装它的容器,而不决定于水本身。”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暴虐。下边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只有喜欢佛教、道教。武帝末年,经常驾临同泰寺,亲自讲解佛经,随从的官僚们也都跟着戴大帽穿高靴,乘车随从,整天谈论佛经义旨,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师时,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儿子简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万纽于谨包围时,他还在不停地讲论《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虏。庚信也感叹他们的如此作为,在《哀江南赋》中写道:“宰相把战争当作儿戏,官吏把清谈当作国家的谋略。”这件事实在可以作为鉴戒。我现在所喜欢的,只有尧、舜的准则,和周公、孔子的礼教,我认为就像鸟有了翅膀和鱼依靠水一样,失去它必死无疑,不能片刻没有啊!”
10.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任选一组,回答问题。
A组:
①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②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横线处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其填写完整,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案】(1)A组:①巧言令色②志士仁人 B组:①文质彬彬②和而不同③成人之美
(2)示例A组:关于“仁”学思想。“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关于“君子”理想。君子应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有些名句名篇要做到熟能成诵,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第一问:A组应该填写“巧言令色”和“志士仁人”,B组中应该填写“文质彬彬”“和而不同”和“成人之美”。注意里面易错字词:令,仁人,彬彬。
第二问:若想分析句子中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首先得理解五个句子的含义;然后,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筛选句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孔子的思想。
A组:
①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
②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B组:
①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超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②孔子说:“君子是和谐而不是等同,小人是等同而不是和谐。”
③孔子说:“君子成就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A组所给两个句子都提到了“仁”学思想,“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道德,不要花言巧语,谄媚事人,要为人正直、表里如一;“无求生以害仁”是说坚守正义的品格,“有杀身以成仁”则是说为了实现正义的目的,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所给两个句子都提到了“君子”理想。第一句通过“文质彬彬”说明君子应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第二句则说君子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第三句通过“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 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 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 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12. 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B.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C.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 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1】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1】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答案】11. C 12. D
13. (1)《汴》诗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意指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明月依然澄明。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2)《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有误,原诗意为“不如像叔度般一醉方休”,指不妨酒中陶醉而内心澄澈明净,如东汉黄宪的怀抱。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以景结情手法的运用。以景结情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作答本题,考生需要分清以景结情和借助意象传递情感的区别。
D项,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所以他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诗中借“明月”抒发了怀念朋友的感情,没有运用以景结情手法。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对表达诗歌情感的作用。意象,是诗歌当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它作为诗人抒怀的一种凭借。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作答时,需要仔细体味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汴》诗颔联宕开写景,“黄流不解涴明月”中的“月”是实写的明月,与“黄流”意象合用,写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之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澄明者依然澄明;在明月高秋的景色描写里展现的是澄漱明洁的人格境界,而这正是作者与朋友的共同向往与追求,作者在邀请朋友出游以消其忧的情境下写到不能被浑浊的汴河水污染的明月,是在含蓄劝勉友人要保持明月般澄明高洁的情怀。《赠》诗中的“月”,是虚写之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的明月,诗人与朋友相遇“满坐且樽酒”,心中当然快乐,但是诗人想象别后明月空照今天与友人邂逅倾谈之地,而相遇倾谈已成往事,心生对友人的不舍与离别愁情,由眼前欢聚想到别后此地的空寂,虚实结合,更能表达诗人不舍的愁绪。
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③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④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答案】 (1). ①青青子衿 (2). 悠悠我心。 (3). ②闾阎扑地 (4). 钟鸣鼎食之家 (5). ③万里悲秋常作客 (6).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④不积跬步 (8).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衿,悠,闾阎,扑,鼎,作客,鬓,跬,至。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江尽到桐庐
在浙西北桐庐的山水间行走,时常会与吟咏此地风光的古诗词相遇。这些刻写在江畔诗碑、餐馆墙壁等处的诗句不期然地跳进游人眼帘,为这一方土地上的美丽做着生动的注脚。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水交融。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迤逦连绵。“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这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诗句,清浅明丽,如同江水般带给人温润熨帖的感受。钱塘江流入桐庐、富阳境内,被称为富春江,这一段江山之美,赢来题咏无数。苏轼曾这样赞美:“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诗人们寄情山水,屐痕处处,遍览天下美景,眼光往往挑剔;但桐庐却让他们这般迷恋痴醉,它该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啊!
其实,对于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并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慨叹了。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晕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的山水美景,于是长住下来,绘就了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我与富春江的首次相遇,是在桐君山对岸。桐君山是桐庐的标志,相传有一老人,于此山中桐木之下采药结庐,人问其名,老人不语,手指桐木。后来人们就称其为桐君,其所居之山为桐君山,所居之屋为桐庐。这“桐庐”之名也散发着浓郁的隐逸气息。而桐君老人,也成了后世供奉的中药鼻祖。
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的确有人以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绝,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那一处高阁连亘、飞檐翘角的所在,便是严子陵钓台。严子陵为东汉时代的高士,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后来刘秀即帝位,以盛礼邀严子陵入京,许以谏议大夫的高位,严子陵固辞不就,归隐富春江畔。清晨,山林间飘荡着淡蓝色的雾气,黄昏,江面上闪烁着碎银般的波光;修竹佳木在和风中窸窣作响,岩石旁侧奇花异草静静开放……数十年间,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这里的每一幅画面,每一个细节,都是对自由旷达的生命方式的生动诠释。这缕精神的烟云,自此间的林泉烟霞中氤氲而出,弥散在后世众多典籍文章的册页和字行之间。
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最有代表性的无疑该是范仲淹了。这位北宋名臣,因为上疏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容,一生屡遭贬谪。第二次被贬,便是出任睦州知州,当时又叫桐庐郡。虽然驻守仅半年多时间,却先后写成《出守桐庐道中十绝》《萧洒桐庐郡十绝》等许多作品,描绘了桐庐的风光物事以及桐庐人惬意恬适的日常生活。这充分表露出他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使得范仲淹在渴望报效社稷、造福苍生的同时,又向往闲云野鹤,优游林泉。这期间,范仲淹还重建了破败坍圮的严子陵祠堂并写下著名的《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以表达无限的心仪之意。是的,置身于这样的山水现场,那些日常汲汲以求的功名利禄之类,在不知不觉中会失却分量;相反,那种似乎遥远缥缈的事物却变得具有质感。
今天,在桐庐的山水原野间徜徉行止,分明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亲密而深切的融入感,仿佛严子陵、范仲淹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内心。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当下,对超越的生活品质的追求,譬如“慢生活”的理念---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愈发成为这里人们的共识。是的,脚步慢下来,心境静下来,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探究存在的奥秘,感悟生命的意义。桐庐境内,有不少明清时代的古村,这里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将农家生活、乡野情趣与时尚潮流巧妙地结合起来,别有情致。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走出来,走进田野深处,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在这样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会真切地感受到生活是有根系的,心中会有一种笃实的家园感。
沉浸在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不经意间会不会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走在城区街道上,感觉分明就是一座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占据中国快递业的大量市场份额,被称为“三通一达”的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的。这几家快递巨头,堪称是桐庐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隐喻。
就要离开桐庐,又一次从桐君山对面的江畔经过,又看到传说中中药鼻祖栖身的地方,不由得想到: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
(取材于彭程的同名散文)
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润熨帖的感受 熨帖:舒服痛快
B. 氤氲而出 氤氲:烟雾云气浓郁
C. 徜徉行止 徜徉:徘徊,心神不宁
D. 多个领域中的翘楚 翘楚:杰出者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现实世界里的桐庐山水与艺术世界里的桐庐山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秀丽的风光形胜和丰盈的诗画情韵。
B. 东汉的严子陵、北宋的范仲淹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归隐富阳江畔,将身心融入自然山水,构筑出别样的生命方式。
C. 今天的桐庐所开发的一些旅游休闲项目,依托明清时代的古村,融合了多种元素,充分体现出“慢生活”的理念。
D. 文章两次写到桐君山,作者在此处与美丽的富春江相遇又告别,桐君传说深厚的文化内蕴引发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17. 有人认为倒数第二段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18. 文章最后一段说:“星移斗转,人世更替,而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B
17. (1)不可删去。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保留这一段,其意图是,这里所倡导的是 “慢生活”,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走进自然山水,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但并不是让人们像古人那样放弃功名利禄,远离人世,归隐自然山水;也不是一味地融入大自然,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
(2)可以删去。文章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这游离文章主体内容,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内容更加集中,更有力地突出主题。
18. 含意:从古到今,大自然始终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提升生命意义的作用。
分析:古代,无数文人画家,寄情自然山水,创作出艺术作品以陶冶性情;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活;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需要“慢生活”,时常在原始朴拙的环境中驻足,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从而感悟到生活的本质,使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以疗救,以获得家园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的内涵。对于常见的词语,考生需要熟记于心;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可以依据上下文来推断得出词语含义。
C项,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B项,北宋的范仲淹、元代的黄公望并非归隐。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是探究题,答案不唯一,首先要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是得分的关键点,尽可能分条陈述,使条理清楚。陈述时可以结合情节的发展、内容主旨的表达等分析。
文章倒数第二段主要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考生可以回答可以删去,也可以回答不能删去。如果回答可以删去,主要要从文章整体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从内容上看,文章无论是开端的诗词之美,到山水之美,再到人文之美,自始至终写桐庐的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提升。而这一段写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都是从这里起步”“很有规模的现代化繁华都市”,这些都游离了文章主体内容。从结构上看,删去这一枝蔓,不但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还使文章脉络更加畅通。另外,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讴歌山水之美和这种美对人的生命方式的改变,这一段记述显然与主题不合。
如果回答不可删去,也要从文章整体的内容、主题等方面回答。从内容上看,这一段写出了桐庐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表明桐庐既有充满萧散淡泊的诗意、容易使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的清幽山水,又有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毕竟不再是古代的人们,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既要有现代的生活节奏,也要保留有诗意栖居的心灵,留下这一段,其意图是,这里所倡导的是 “慢生活”,让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走进自然山水,发现和体会自然之美,但并不是让人们像古人那样放弃功名利禄,远离人世,归隐自然山水;也不是一味地融入大自然,仰观俯察,静思默想,而不去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是让人们正视生活,诗意的栖居。文章的主旨不单单是讴歌山水之美,更有现代生活之美,这种现代之美,也是这片神祇土地创造出来的。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含义,要求考生能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义;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的一味大药”这句话,首先要理解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改变,文中说,“将身心融入这一片清幽山水,显然更容易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这是大自然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给人们的感受;文中还说“连那些胸中鼓荡着侠气剑胆的人,脚步一踏上桐庐的地面,心灵也不由变得柔软温润”“望峰息心”“从桐庐山水中发现了一种能够让人移心易志的气质”,这些句子说明,人们生活于世,忙忙碌碌,我们似乎呈现一种病态的追求,而自己浑然不觉,只有大自然伟大的美才会让我们“移心易志”,所以,这句话的含义是大自然用它萧散淡泊的诗意,能使人萌发对于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具有修复人类心灵、提升生命意义的作用。分析句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文中所列举的文人画家入手,严子陵固辞不就,灵山秀水给了他自由旷达的生活;范仲淹屡遭贬谪,借自然山水消解功名利禄之心,获得了心灵的安定。而今天的人们,更需要到大自然中去,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渐富足,却往往忽视心灵与精神的涵养,大自然是一味大药,会使我们过于物质化的心灵得以疗救,以获得家园感。
19.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胭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1:评价王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秦可卿死后,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
示例2:评凤姐为“贾宅第一罪人”不恰当。脂胭斋评王熙凤为“贾宅第一罪人”主要是因其使各种狠毒手段阻止贾琏娶尤二姐,而不顾贾家香火延续。虽然王熙凤阻止贾琏娶尤二姐一事的确表现出了女性的嫉妒、自私和狠毒,是一大罪责,但因此就断定她是“贾宅第一罪人”是不恰当的。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是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的子孙,是滥用职权、损公肥私、离心离德的贾家上下,其中包括贾府众多仆从。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本题,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对王熙凤做出评价,无论回答“凤姐无私”还是“可怕可畏”,甚至“奸酸刻薄”“极不义气”“贾宅第一罪人”,都需要考生对名著《红楼梦》极其熟悉,了解王熙凤为人办事的风格,能够把握住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才能自如回答。说“凤姐无私”,主要是针对王熙凤处理秦可卿的丧事而言的,宁国府无人能担起操办丧事的担子,王熙凤不畏困难,答应贾珍请求,协理宁国府,整治丧事,不偏于爱恶,确立规矩,秉公办事,将宁国府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端,短时内一概都解决了。熙凤因无私而能更好地施展才华,因而评熙凤无私是有道理的。说王熙凤“可怕可畏”,是由于凤姐在人情世故上的机变,待人接物上的泼辣,对此脂砚斋有这样评语:“琏二爷惧内形景写尽了”,“凤姐训贾琏声势亦盛矣,令人胆寒”,“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可见王熙凤的强势已经使贾琏畏如虎,只能言听计从。在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兴儿曾这样评说凤姐:“……人家是醋罐子,她是醋缸、醋瓮。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她有本事当着二爷的面打个烂羊头。”然而王熙凤再怎么强势,毕竟是女人,而且随着身体的一点点垮掉,她后来已经无力惩治贾琏;而贾琏一旦翻脸,强于王熙凤十倍,他可以休妻,甚至可能杀死王熙凤。这就是《红楼梦》一派华丽温婉场面下残酷的人生,曾经的强者王熙凤其实也是一个可悲可叹可怜的女性。说王熙凤“奸酸刻薄”“极不义气”,是因为她在人际关系繁中复杂的家族中,处处都需要防备外人的算计,捍卫自己的地位,王熙凤可谓机关算尽。一边对“老祖宗”奉承巴结、极力讨好,一边对王夫人甜言蜜语,对周围平辈也极力拉拢关系,对待下人打压收买,对触及自身利益的人置之死地而后快。她用“月钱”放高利贷,“月钱”放的晚,引得下人不满。馒头庵里以帮人打官司为由轻松赚取几千两贿银,心安理得。贾芸为了谋个大观园里的差事,也给王熙凤送礼行贿。王熙凤狠毒的一面在贾瑞之死和尤二姐吞金两件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本可以放人一马,狠毒的王熙凤毫不手软地置人于死地。说王熙凤是“贾宅第一罪人”,似乎有点言过其实,贾府真正“第一罪人”绝非是某个个体,而是穷奢极侈、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声色犬马的府中掌握者,将所有人的罪责归于王熙凤是不公平的,不恰当的。考生依据以上分析,抓住自己最想表达的一点,进行评析。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1)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2)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
(2)病因:语序不当。修改句: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力。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关联词语。做题时注意: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文段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关联词语的作用,是表并列,还是递进,是转折,还是因果。3.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客观事实,故不能选用表示假设的“如果”,排除AD;“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说明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具有思维能力,但这种思维能力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为原则和前提,所以为了强调这一原则和前提,选用“但是”一词引起注意,而不是表示原因的“由于”,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病因是语序不当。多层定语从远到近的顺序一般是:表领属关系(谁的)+表示时间、处所(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表指代或数量 (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短语 (什么样的)+表性质、类别或范围
(什么)。在所给病句中,“一种”表示数量,放在前面;“多层次的”表示“什么样的”,放在中间;“较为复杂的”表示性质,放在最后。经过分析,修改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思维。
21.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园林工人、中国女排、袁隆平院士……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请从下面图画中任选一幅加以描绘。要求:以人物为中心,描写细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袁隆平 中国女排 园林工人
②一部好小说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
③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请任选其中某一场景,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表达你观看阅兵仪式时的真切感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①袁隆平蹲下身子,仔细察看着眼前的禾苗。为了获得一些数据,袁隆平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这片青葱翠绿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晚稻,而是近几年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发研究并取得基本成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禾苗们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他的眼前嬉笑着,他挑出一枝剑叶又长又壮的穗子,小心翼翼地拔出来,他拿着穗子,左看右看,又摸又闻,爱不释手。
②《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这部小说集有着强大的思想之力。在过去吃人的社会里,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没有勇气发出呐喊之声。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既表现了先生急切的希望,也表现出作品的思想之力。
③迎面走来的是北京军区的两个步兵方队,一支曾在太行山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另一支涌现过“济南第一团”等31个英模单位,他们踏着孔武有力的步伐走进天安门广场。听,“咚—咚—咚”多么有力,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军取得胜利后凯旋归来的脚步声,这是我国迈向繁荣富强的脚步声,这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在战场上和敌人搏斗,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此外,要求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学生要选取其中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第①题给了三个画面:袁隆平察看禾苗、女排拼搏奋战、园林工人保护树苗。无论选择哪一幅画面作答,都要以人物为中心,体现人物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挥洒汗水、付出心血的精神风貌。此题侧重描写,注意描写手法和描写顺序。
第②题要求从给出的作品中,任选一部,说说小说具有的艺术之美,或人性之光,或思想之力。这就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所给作品和角度较多,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来写。此题侧重议论,注意议论方法的运用。
第③题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场景,给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自己观看阅兵仪式时的真切感受。考生可以选择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景进行书写。因为此题注重抒情,作答时注意抒情手法的运用。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2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建国初期流行语:铁人王进喜、原子弹、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初期流行语:吃螃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爱拼才会赢
近几年流行语:创客、5G、砥砺奋进
流行语是语言现象,更是社会现象,是社会时代的观察哨。流行语展现了时代的风貌、一代人的风貌;流行语体现了时代变化、国家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我看流行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答案】我看流行语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
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对照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特色”、“吃螃蟹”、“万元户”、“迪斯科”、“爱拼才会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社会和心理变化。词语作为一种符号,是客观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抽象反映,社会及其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促成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词汇对社会发展的依附性和共变性告诉我们,无论历史上的哪一个社会阶段,都会产生反映该社会特点和文化状态、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流行语。这些词汇,就像一颗颗遗失的琥珀,一块块鲜活的化石,忠实地记录着历史。
流行语是社会的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材料中罗列了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初期、近几年的流行语,然后以议论的形式写出流行语与社会时代、国家发展的关系。每一个已经过时或正在流行的“流行语”背后,其实都是时代变迁的脚步,是社会的深刻嬗变。流行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考生可以用“从流行语看中国”“流行语与时代”“流行语的变迁”作为主题,通过对流行语的演绎、分析中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表达自己对中国社会的看法,也可以论述流行语与时代的关系。
立意:
1.流行语是对语言文化的传承;
2.流行语凸显语言的生命力;
3.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4.流行语是时代变迁的脚步。
素材:
1.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 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018年11月4日14时许,江苏海安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北卡口中队陶其冬队长与同事在通榆路与221
省道交叉口展开例行检查,发现一辆银灰色车辆脱保,决定依法扣留车辆。然而,车上一名自称车主的男性乘客却不满,声称自己是刚刚出院的癌症病人,质问交警想扣车是什么意思,还拿出手机拍摄以示威胁。陶其冬从几个同事中走出来,淡定回应“要拍就拍我吧”。流传于网上的视频清晰记录了陶其冬的执法经过。“因为你身体不舒服,就可以违反交通法规吗?更何况是脱保,咋能这样呢?”陶其冬还耐心解释了相关法律法规。男子反复强调自己得了重病,没有时间办理保险。“车辆我们先扣留,如果你身体确实是你所讲的情况,我们会酌情处理。”陶其冬还不忘提醒男子扣车前将贵重物品拿走。但男子意欲坐上警车阻挠执法。“你的车辆涉嫌脱保,我们需要对你的车辆进行扣留,请你配合,不得抗拒。”陶其冬说。“你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你敢给吗?”“你是哪个中队的?”此时,车主和驾驶员不停询问陶其冬的个人信息,意欲刁难威胁。陶其冬没有丝毫退缩,报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警号,“怕你们这一套,我这帽子就不要戴了,我这工作就不要干了!”“你可以拍,我们接受监督,但是不接受恶意炒作,否则你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陶其冬面对男子的恶毒诅咒,坚持理性教育。陶其冬的执法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立即引来广泛关注。其铁骨铮铮的形象被网民认为神似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敢担当,关键时候站出来,令人敬佩”“铮铮铁骨,就是人民的公仆”成为一时的流行语。
3.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一个“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即爱独处、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不想花时间与异性交往的男人。2017年12月,一篇题目为《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博文介绍了现在年轻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义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不苛求、不在乎、不计较,看淡一切,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迅速引爆网络,并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系恋爱”“佛系养生”“佛系养鱼”“佛系购物”等等,层出不穷。有人说,“佛系”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对锱铢必较、非理性争执的反感,希望构建和谐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说,年轻人以“佛系”自嘲,体现的是一种求之不得干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无奈,反映的是一种不可取的消极生活态度。
4.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近年来“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等事件,让“巨婴”的热度进一步升高。“巨婴”现象已引起了全社会关注。
结构层次:
《我看流行语》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第二自然段从理论上分析了流行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四自然段分别从“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流行语是社会的观察哨”两个角度论证流行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四段大量运用事例,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突出,紧紧围绕中心来展开论证,逻辑流畅,结构清晰。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一首歌唱道:“追梦的路就像在逆水行舟,一路艰辛收获一路朋友,一步一步伴我勇敢向前走,哪怕波涛汹涌绝不退后,朋友多了路好走。”
其实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民族,追梦的路上都少不了朋友。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想象?请以“朋友多了路好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朋友多了路好走
人生在世,总是有许多朋友,俗话说得好:“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一点也不假。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麻烦,没有朋友的帮助还真不行,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一次,老师叫各组组长算学期平均分,这便需要每个组员的各科成绩和平均分,老师非常严肃,说:请大家帮帮忙,尽快把成绩算出来,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在等待。我真不知老师会叫我们算平均分,手里又没有底稿,因此我担心老师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
正当我苦闷的时候,脑海里突然涌现出一个同学,他帮助老师用电脑打印出成绩表,因此在他家电脑里一定有这份档案。
但问题是问的问题太多了,会花费很多时间,而那位同学任务十分多,这样下来,浪费了他的时间就不太好了。
思想一阵后,我终于“狠”下决定,便给他打电话,我在电话接通前就已作好他将不耐烦地挂掉电话的准备,以他视时间如金钱,提出“浪费时间就是减短生命”的人生观,一定会极不情愿地“帮忙”。
岂料电话接通了,等我说明来意后,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反倒使我有些不安。
过了一会儿,传来电脑开关按下的声音,又听见了他的声音:“别着急,我把数据整理一下,慢慢念给你”,我忽然感觉心里热乎乎的,他在电话那头清晰地念着,惟恐我听不清,他的声音有些慢,然后再重复一次,我将其一一记下,等记完了这一切后,一看钟,已经浪费了他20分钟了,他知道我要算平均分,因此又用电脑算出平均分,又让我记录下来,我心里不知说什么好,只说了一句“谢谢!”。
我十分感谢那位同学,要不是他的帮助,我也就完不成老师的任务了,同时,我也被他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
从那一刻起,我又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帮助,只有乐于助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别人才会乐于助你,那位同学助有为乐的精神,将激励我前进。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所给材料由孔子的名言到歌曲的曲词,都指向了“朋友”一词;材料中议论句“其实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国家、民族,追梦的路上都少不了朋友”点出了朋友对人生、社会、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考生可以依据所学知识和社会经验,构思一篇文章,小的方面可以写发生在个人身上的事情,大的方面可以写集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友好互助,但是中心要重点扣在“朋友”“路好走”上。最后注意要以“朋友多了路好走”为题,体裁是记叙文,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等。
立意:
1.朋友多了路好走;
2.黄金易得,知己难求;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友谊是雨伞下的两个身影。
素材:
1.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半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个忧愁。——培根
2.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西塞图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得,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变与之化矣。——《孔氏家语》
4.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5.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6.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逝世后,有关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出了钗h,不少书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然而,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最近展出了理发师厄热尼奥•阿里亚斯的一些私人资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另外一个毕加索。这位95岁的老人与毕加索的友谊持续了30年,他至今珍藏著对这位大师的美好回忆。毕加索约他一起看斗牛。
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结构层次:
《朋友多了路好走》是一篇记叙文,文章围绕算学期平均分向“他”求助展开叙述,有求助前的心理描写,有求助中的感动,也有求助后的感受。文章层次井然,结构严谨 行文洒脱,趣味隽永,虽然文章有些平铺直叙,但是也有一番情韵,尤其是结尾处作者进行议论的部分,既很好地扣题,又得出了自己的感悟,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