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俗的集体性是民俗的本质特征。人的根本属性是他的社会性,民俗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群体活动。当人类社会产生时,相应的各类民俗文化就孕育产生了。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和村镇出现,民族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种种人群集合体,民俗文化便由这一群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形成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由此可见,民俗是一种群体智慧的结晶。
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在远古时代,民俗的集体性就是它的全民性。原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全民共同参与创造和传承的。这种传统通过某种变异,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民间传承的许多民俗事象,我们都无法找到它原来的倡导者和创造者,它完全靠一代又一代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传承下来,服饰、饮食、居住、家庭、村落、岁时节日和人生仪礼民俗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民俗,莫不如此。
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有些民俗事象的倡导者也许是个人,但这种个人应被理解为集体的一员,只是他隐姓埋名变为无名氏。退一步讲,即便是个人的创造,也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否则就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总之,民俗文化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个人行为构不成民俗,民俗的形成、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之中。
- 27 -
集体性也是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民俗一旦形成,就会成为集体的行为习惯,并在广泛的时空范围内流动。这种流动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因素。我们经常看到,民俗在流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比如汉民族的春节习俗,主要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原始农业对自然气候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当时人们还只是通过物候观察划分年月。草青一次为一年,谷熟一次为一年。所以《说文》释年曰:“谷熟也。”那时“年”只是计时单位。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懂得了通过观察天象确定方位和时间,并依此指导农业生产。直至西周时期,才产生了较明确的历法,准确地确定一年的岁首,并有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不过这时的年节,只标志新旧交替,并没有固定日期。中国后世的年节,大约形成于汉代。汉武帝颁布《太初历》,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年节习俗才一直延续至今。当年节确定后,民间信仰习俗渐渐浸染到年节习俗中,庆祝丰收与祭祀神灵、祭祀祖先相结合,驱邪逐疫等亚术活动也成了年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具有喜庆气氛的娱乐活动也加入进来,使春节变成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化节日。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是在春节习俗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没有后世的补充创新,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完备与丰富的春节节日习俗。
集体性体现了民俗文化的整体意识,也决定了民俗的价值取向,这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摘编自陶立瑶《民俗的基本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俗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为民俗文化是由人群集合体不断创造、完善、传承和保护下来而形成的人文景观。
B. 有些民俗事象也许是个人倡导和创造的,如果它没有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也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
C. 汉民族的春节习俗在自然流动和传承过程中,经过集体的不断补充、加工、充实和完善,逐渐完备和丰富。
D. 中国后世的年节形成于汉代,即使在西周晚期有了庆祝丰收的活动,但也只标志着新旧交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直接点出民俗的本质特征,并指出了民俗文化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群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B. 文章紧扣民俗的本质特征和民俗在流传上的显著特征来论述说明民俗的集体性,十分具有针对性。
C.
- 27 -
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明今天许多民俗事象通过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代代传承下来的现象,是为了论证民俗的集体性源远流长。
D. 文章借助民俗的集体性论证了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旨在警示当代的人们应该注重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始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创造和传承离不开全民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它们从产生到延续至今都是集体行为,没有个人参与。
B. 一旦个人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承认,就可以融进社会的民俗中,成为一种民俗事象, 流传下去。
C. 春节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的创造,即使到了当代,随着人们对其补充和创新,它或许也还会不断地丰富。
D. 民俗的形成和发展永远是集体参与的结果,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集体活动,都会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民俗文化。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概念含义并进行比较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并要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
D项,“中国后世的年节形成于汉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国后世的年节,大约形成于汉代”可知,原文是表示推断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表述。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最后进行辨析。
D
- 27 -
项,“旨在警示当代的人们应该注重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主要写了民俗的集体性特征,民俗文化的形成是集体智慧和传承的结果,是集体的心理、语言和行为的传承,并没有提及人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传统习俗。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本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没有个人参与”理解错误。原文依据“民俗的集体性并不排除个人因素……”和“退一步讲,即便是个人的创造,也必须得到集体的响应和施行,否则就不能成为普遍传承的民间习俗”可知,原始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创造和传承中,也存在个人行为,但个人也是集体中的一员。
B项,“一旦……,就……”关联词语与原文不符。原文依据“个人的生活习惯、爱好和他所要遵循的礼仪等,只有和社会的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之中”可知,句中“只有……,才……”是条件关系,表示条件唯一;选项中“一旦……,就……”的表述不准确。
D项,“因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集体活动,都会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民俗文化”说法过于绝对。依据原文可知,民俗文化一定具有集体性特征,但是集体性的活动必须遵循集体的心态、语言和行为模式,并且得到集体的相应和实施,才能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民俗文化。
故选C。
【点睛】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
二、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新技术为新医疗带来了无限可能,专家预言,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诊断、临床决策、精准治疗以及健康管理。在人工智能助力下,精通各种领域的“AI
- 27 -
(人工智能)医生”会变为现实。用手机对准患病的皮肤拍照,上传到图像识别系统后,即可对患者患上的皮肤病进行诊断,这并不是电影里的场景。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已经研发出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建立皮肤病的辅助诊断模型,准确率超过85%。未来医院还将建立多发病常见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为群众就诊提供科学引导。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湘雅远程医疗平台“雅影肺管家”与2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联系,为多名来自基层的肺结节患者进行远程会诊,经过会诊的大部分肺结节患者留在了当地基层医院进行手术,避免了舟车劳顿之苦。
(摘自新华网《“AI医生出道”一“智慧医疗”让看病更简单》)
材料二: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教师从批改作业、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辅助教师进行口试测评、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协助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成熟,教育行业也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昔日的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师生关系等等。”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如是说。这个判断也是业内的普遍共识。有关人士表示,教育行业将是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AI+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其颠覆性的产生尚需时间。
(摘自工人日报《AI+教育悄然融合》 )
材料三: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7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体的地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的数字经济将进入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阶段,将在人与智能机器交互方式上带来重大变革。比如,人们对手机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过去20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会逐步提升。未来20年,智能终端会超越手机的范围包括智能音箱、 智能穿戴设备等应用会逐渐普及,人们将会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智能机器交流。智能机器的服务内容会多样化。比如说智能音箱,基于语音交互技术,不方便使用手机的老人和孩子能方便使用,消除了教字鸿沟。除了放音乐,它还能播视频、看直播、听故事、 查菜谱。未来, 人工智能会维生新业态。交通、 医疗、 城市安全、教育等,各个行业会快速地实现智能化,切实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比如,不久的将来,普通市民可以通过APP一键呼叫自动驾驶汽车。
(根据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公开演讲整理编辑)
材料四:
- 27 -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以无人驾驶技术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已出现多起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并没有法律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当人们向算法让渡了部分决策权,也会让归责成为难题。事实上,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在世界范围内还未形成共识。在不少国家,无人驾驶领域的立法一直在讨论中,看法不一;在中国,无人驾驶的汽车能否上路、是否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欧盟最新发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中,也没能对人工智能涉及的隐私风险、数据保护风险做出符合大众期待的回应。每当一种新技术出现,都会有关于旧的治理规则是否适用、是否需要升级,以及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治理规则的讨论。面对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引发的问题,如何用法律条文探寻最佳应对方案、凝聚对未来的共识,是一项艰巨挑战。
(摘自人民日报《发展人工智能,治理需跟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较于临床医生诊断,人工智能诊断一方面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还可进行远程会诊,为群众就医、医生诊断提供更多支持。
B.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开展应用将会促使传统教育形态发生改变,不过二者要实现深度结合还需要一段时间。
C.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方式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智能终端会更加多元,智能机器会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D. 无人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起事故,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待发展,而事故的归责成为难题,说明人工智能的治理尚待完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患者可以借助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手机上进行医疗诊断,可见在不久的将来,AI医生可以代替临床医生进行各项疾病的诊疗。
B. 人工智能渗透进教育行业无疑将对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材料二举例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式,也具体指出了存在的各种问题。
C. 中国保持了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的地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将进一步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D.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对其进行规范是个巨大挑战,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出台。
6.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答案】4. A 5. C
6.
- 27 -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给智能诊断、临床决策、精准治疗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行业的融合,给传统教育带来了许多积极改变;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全面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缺乏规范和制约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会引发法律、安全等方面的新问题。处理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安全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完善治理,让技术创新运行在制度的轨道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材料中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与选项内容进行辨析。
A项,“人工智能诊断一方面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说法有误。依据材料一可知,人工智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辅助诊断,为群众就诊提供了科学引导,但文章并未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人工智能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首先要读准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推断不合理。材料一中内容表明,在人工智能助力下,“AI医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为群众就诊提供科学引导,但不能说明“AI医生”可以代替临床医生进行各项疾病诊疗。
B项,“也具体指出了存在的各种问题”无中生有。原文依据“与此同时,AI+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其颠覆性的产生尚需时间”可知,材料中并没有具体指出存在的问题。
D项,“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出台”说法有误。材料四中,《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就是证明。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
- 27 -
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从题干明确探究的方向,如本题,题目要求“谈一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具体分析时,需要熟悉文本内容,并深入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含义,结合本文内容去感悟,并由此联系到社会生活,可以抓住科技的正反两面来来分析,并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认识。
材料一,主要谈及人工智能给现代医疗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辅助诊断,为群众就诊提供了科学引导,为人们的健康管理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
材料二,主要讲人工智能渗透进教育行业,给传统教育带来了许多积极改变,并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师生关系等等。
材料三,主要告诉我们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未来将全面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综上是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正能量的一面。
材料四中,我们在接受新时代新技术的同时,也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在缺乏规范和制约的情况下,人工智能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也会引发法律、安全等方面的新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完善处理好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安全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即握好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
【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相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清洁
朱以撒
①他们总是在挥毫前做一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譬如在木桶里沉着地泡着,慢条斯理地洗涤身上的尘泥,然后一身清爽地换上一件宽大的衣裳,舒展丝毫无碍的筋骨。接着走出,进入书房,燃一炷香,让香气漫开,充满空间。坐下来,仍然是慢悠悠地,用三个指头捏住一锭墨,轻微的“沙沙”声响,在墨底部和砚台平面相接处传了出来。脸上淡淡的表情,像一件庄严的大事即将展开,让人察觉其中一定有神圣的成分存在。
- 27 -
②这就是古代文人一种常见的挥毫前状态。不说太远,从蔡邕开始吧,总是要在氛围形成,才拈起那杆手感稔熟的狼毫,从容下笔。从准备到落墨,它们之间相隔着一段漫长的等待,犹如音乐悠长的过门。不要小看它的作用,古人这么着自然有道理存在。
③少年时那种急匆匆行笔的日子已经远去。我该记起这么一件事了。在一个山村采风时,遇到了一个村上的土秀才。那天傍晚,他从田里回来,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压得直咧嘴,一身短装中散发着汗味。晚饭毕,他看了看桌上的条子,有结婚要写的喜联,做寿的文辞,还有一个匾额。秀才一声不吭,我想他肯定要动手。不料,他上楼抓了几件衣服,开始洗澡。当他走出来的时候,短装成了长衫,色泽平和,人似乎也斯文起来。他坐下来,把这几片纸翻来覆去地看,用铅笔在上边圈画。他站起来,往砚台倒了些“一得阁”墨汁,兑了些水,然后用那锭粗壮的墨块研动起来。恍若古人转世。真正落笔的时间,反而很短。我当时的感觉是——等待清洁。
④在同样生存着人的空间里,不免发现古人拥有着大量的悠闲时光,似乎多得用不完。太多的文人,除了书读得多一些,诗文写得多一些,再也做不出什么大事。这使我们追随他们的时候,感受到了时光之多带来的闲雅之美——什么都是缓慢的,生活的意义被缓慢稀释着,甚至那些离主题十分遥远的瓜葛,也被他们慢慢引入,变得有滋有味。从工作效率上言,今人仓促的心绪,麻利的手脚,加上现代的科技手段,许多事总是一时毕、一日毕。效率就是一切,甚至就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迅疾说明了一切。许多中间环节被减损,直奔主题。譬如,说说传统的字画装裱吧,早先得几十道工序,上墙十天半个月,现在只要几道,若交与机器,则立等可取。已经慢不下来的人,听着唐人虞世南“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简直和梦一样。我一直努力复活他们把笔之前这种安宁,居室静谧无尘,远远有幽幽的箫声飘移过来,微风擦过修篁,丝丝缕缕地浸润着灵魂。这个时候,对于正要进行的笔墨华章,实际上在心灵里已经抵达了。
⑤夜晚,夜像一只张开嘴的袋子,暗色涌了出来。从时间观念来说,这更接近于止息程度。心灵像牧归的老牛回栏,可以舒适地卧着,反刍白昼的积累。留存得比较完整的山坳村落,我嗅出的是这么一种气味,充满安息的气味。电灯是多年以前装上的,灯光永远是柠檬般色泽的,偏离中心的房角,要辨认就显得吃力了。推开后窗,黝黑的山林,草木的芳辛气味,包括断续的夜鸟低语,在流萤的微光中一一带过。低调,这就是原始的夜晚,古人的夜晚,只有都市之夜,才有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或者秦淮买醉的繁华和喧闹。有意在这种地方住着,对心灵来说,夜晚比白日重要,行为在夜间如此缺乏作为,不会继续白日旷野里的狂跑、长啸。在夜色的倦意中,让人毋须言语,坐下来。
- 27 -
⑥坐下来。它的意义非同寻常。坐着就是一种安顿,不只是姿势的,更是内心的。有时,生计就是由无数仓皇的行履构成的,直到坐下,如归巢之雀,心像扇面展开,可以梳理。二十岁前,相貌一般的少女总是在下学回家时抱怨父母没有赐给她动人的面容;个头矮小的少年因此在同学中领受着绰号和嘲讽。年少的感觉,以为外表是这般真实可信不可缺失。想一想上苍那么地惠泽万物,连一些细节,譬如贝壳上虎皮斑纹,粉蝶翅膀上优雅的彩绘,都被派来的天使精心调理,不由抱恨连连。这个时节,抱恨是有理由的,清丽如花的季节,为什么要承受缺憾?四十岁如期到来,再缺乏人生经验的人也清楚,像少年那般的念头,已经无法博取同情了。那些藏之于内的神采、风度、韵致,甚至脱口的语感,已经掠过脂粉华裳跃然于上。这时,你还是少年那般浮华、张扬,那般“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这么多年过去,居然铅华依旧,那只能怪自己修炼不够涵养未深,找不到清洁精神的家园。
⑦有不少时间在翻书中发现了古人在挥霍着时光,羡慕他们,似乎都在雅玩,享受着漫长过程的恩惠。一个人显然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忙碌”的标签,那些一遇上便叫着“很忙很忙”的人,如果不是作派,也真的让人可怜。像宰予昼寝,把一些时间大胆地用来安息,就是忙中偷闲的良好例子。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孔夫子着实犯不着为此动怒。这更助长了我的判断,这个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永恒星球,于古于今并不厚此薄彼。为了心灵,古人那些静坐的、洗澡的、索默的,甚至无聊赖的时光支出,恰恰长久地支撑着生存的意义。现在我们赞叹古人笔墨如此高妙,都自以为是地从技巧的层面解说。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溯深处的缘由,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的是整个大海。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写挥毫前的准备工作,长短句错杂,富于变化,多用细节描写,准备过程井井有条,层次清晰。
B. 在传统的艺术行为之中,那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也具有丰富的意义,而现代科技追求快节奏、高效率,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没有意义。
C. 第四段中“这个时候,对于正要进行的笔墨华章,实际上在心灵里已经抵达了”这句话是说在进行笔墨华章之前内心达到了从容闲雅的状态。
D. 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引古论今,多处对比,表达了对清洁精神的眷恋,引人深思。
8. 文章第五段画线句描写夜晚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9. 文章标题“等待清洁”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
【答案】7. B 8. (1)巧妙运用比喻、拟物等修辞。
- 27 -
“夜像一只张开嘴的袋子,暗色涌了出来”“灯光永远是柠檬般色泽的”等将夜晚形象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2)“黝黑的山林,草木的芳辛气味,包括断续的夜鸟低语”将视觉、折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结合描写,突出夜晚寂静安详的特点。(3) 运用对比手法,将原始的古人的夜晚和都市之夜进行对比,以都市之夜的繁华热闹反衬原始的古人的夜晚的低调宁静。
9. (1)缓慢、从容的做事风格。古人挥毫之前并不急于下笔,而是井井有条地做足准备,营造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2)安宁、悠闲的心灵节奏。把笔之前,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心灵没有了白日的繁华热闹,归于安宁。
(3)朴实、低调的生命态度。年少之时,总觉得生命有太多的缺憾,渐渐地能够掠过脂粉华裳,展现内在的神采风度。
(4)恬淡、优雅的人生追求。那些与主题毫无关联的事情,无聊赖支出的时光,恰恰支撑着生存的意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内容,熟读文本,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注意结合文本语境去理解,最后才能选出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
B项,“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没有意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文章评述现代科技手段,旨在突出传统艺术行为的闲雅之美,并未完全否定现代科技的意义。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第五段画线句描写夜晚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然后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文本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情感等;然后锁定答题区域,即文本第五段,并熟读本段,答题时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再结合句子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27 -
第五段中“夜像一只张开嘴的袋子,暗色涌了出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灯光永远是柠檬般色泽的”一句则是运用了拟物的手法,这两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夜晚的形象;语段中,还将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结合描写,如“黝黑的山林,草木的芳辛气味,包括断续的夜鸟低语”,“黝黑”是视觉,“芳辛气味”是嗅觉,而“夜鸟低语”则是听觉描写,本句话突出了夜晚的寂静与安详;“低调,这就是原始的夜晚,古人的夜晚,只有都市之夜,才有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或者秦淮买醉的繁华和喧闹。”本句将原始的古人的夜晚和都市之夜进行对比,以都市之夜的繁华热闹反衬原始的古人的夜晚的低调宁静。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含义以及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文章标题‘等待清洁’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读文本,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考生需要深刻挖掘标题在文本中的含义,不仅是本义,还有其语境义和延伸义。
文中第①段,“沉着地泡着”给人一种缓慢,淡定的感受;而“慢条斯理”更说明了内心的从容;“像一件庄严的大事即将展开,让人察觉其中一定有神圣的成分存在”说明古挥毫之前并不急于下笔,由此可知“等待清洁”是一种缓慢淡定而又从容的风格。
第④段中,从“在同样生存着人的空间里,不免发现古人拥有着大量的悠闲时光,似乎多得用不完”以及“简直和梦一样。我一直努力复活他们把笔之前这种安宁”等句子可以知道,“等待清洁”是一种悠闲、安宁的状态。
第⑥段中,“你还是少年那般浮华、张扬,那般‘为赋新词强说愁吗’?这么多年过去,居然铅华依旧,那只能怪自己修炼不够涵养未深,找不到清洁精神的家园。”本段作者谈及年少抱怨遗憾居多,年长后才悟透生活真谛,明白了朴实、低调的生命态度。
第⑦段中,“为了心灵,古人那些静坐的、洗澡的、索默的,甚至无聊赖的时光支出,恰恰长久地支撑着生存的意义。”作者终于明白了古人的精神追求,这恰恰也是作者追求的恬淡、优雅的人生。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学,清辩有志节。初适扶风马元正,元正卒,为玄盛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创业也,谟谋经略多所毗赞,故西州谚曰:“李、尹王敦煌。”
及玄盛薨,子士业嗣位,尊为太后。士业将攻沮渠蒙逊,尹氏谓士业曰:“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
- 27 -
吾观其数年已来有并兼之志,且天时人事似欲归之。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且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慎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士业不从,果为蒙逊所灭。
尹氏至姑臧,蒙逊引见劳之,对曰:“李氏为胡所灭,知复何言!”或谏之曰:“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尹氏曰:“兴灭死生,理之大分,何为同凡人之事,起儿女之悲!吾一妇人,不能死亡,岂惮斧钺之祸,求为臣妾乎!若杀我者,吾之愿矣。”蒙逊嘉之,不诛,为子茂虔聘其女为妻。及魏氏以武威公主妻茂虔,尹氏及女迁居酒泉。既而女卒,抚之不哭,曰:“汝死晚矣!”沮渠无讳时镇酒泉,每谓尹氏曰:“后诸孙在伊吾,后能去不?”尹氏未测其言,答曰:“子孙流漂,托身丑虏,老年余命,当死于此。”俄而潜奔伊吾,无讳遣骑追及之。尹氏谓使者曰:“沮渠酒泉注许我归北,何故来追?汝可斩吾首归,终不回矣。”使者不敢逼而还。年七十五,卒于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士业闻蒙逊南伐,命中外戒严,将攻张掖。尹氏固谏,不听,宋繇又固谏,士业并不从。繇退而叹曰:“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士业遂率步骑三万东伐,距战于怀城,为蒙逊所败。左右劝士业还酒泉,士业曰:“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勒众复战,败于蓼泉,为蒙逊所害。
(选自《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有删节)
[注]沮渠酒泉:指沮渠无讳。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
B. 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
C. 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
D. 汝新造之国/地狭/人稀/靖以守之/犹惧其失云/何轻举窥冀/非望蒙逊/骁武善用兵/汝非其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嗣:这里是继承,特指子承父位。
- 27 -
B. 毗赞:亦作“毘赞”。指辅佐,襄助,帮助。
C. 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处理政事。
D. 斧钺:斧与钺。泛指兵器。这里指刑罚、杀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尹氏有志向气节,抚养前妻的儿子比养自己生的还要尽心,为凉武昭王李玄盛创立国家出谋划策,深受当地百姓尊崇。
B. 尹氏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极力反对李士业进攻沮渠蒙逊,主张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对方,慎用武力。
C. 尹氏被蒙逊俘虏,不惧斧钺之祸,受蒙逊嘉赞,不仅不杀她,还为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聘娶她的女儿为妻。
D. 面对蒙逊南伐,尹氏坚决进谏,好胜之心、自尊心导致李士业仍要一意孤行进攻张掖,一味冒进,一战再战,最终死于蒙逊之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日矣。
(2)或谏之日:母子命悬人手,奈何倨傲!且国败子孙屠灭,何独无悲?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不如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他。他如果过于暴虐,人民就将会归顺你;你如果不建立德行,过不了几天就要事奉他了。
(2)有人规谏她说:你母子的性命还悬在别人手中,为什么还倨傲!而且国家败灭子孙被杀死,你为什么偏偏不悲伤?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你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地窄人稀,安定地守着还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率攻打,暗中求取希望之外(的东西)!蒙逊骁武,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
根据语意,“地狭”与“人稀”是并列的关系,表达一个国家地窄人稀,因此不需要断开,故排除BD
- 27 -
;“轻举”与“窥冀”为两个动词,代表两个动作内容,且从语义上不能放在一起解释,需要断开,故排除BCD;根据语境可知“蒙逊”为名词,是人名,“骁武”即“勇猛威武”,“蒙逊骁武”意思为“蒙逊勇猛威武”。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C项,原文为“今国虽小,足以为政”,意思是“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小,但也足可治理国政”,“为政”,应解释为“执掌国政”。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通读全文,了解文本大概内容,依据选项中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翻译并理解各个选项在文中对应的句子,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好胜之心、自尊心”分析有误。依据原文“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可知,尹氏的进谏并没有激起李士业的愤怒之情和好胜之心,“好胜之心、自尊心”并非是其战败后仍一味冒进的主因。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在文中语境进行翻译,需要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翻译时需要注意:
(1)“勉”,“勉励”;“修”,“治理”;“以”表目的,“来”;“德之不建”,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不建德”,即“不建立德行”;“无日”,“为时不久”。
(2)“或”,“有的人”;“奈何”,“怎么,为何”;“屠灭”被动用法,“被杀害”;“独”,“偏偏”。
【点睛】
- 27 -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武昭王李玄盛的王后尹氏,是天水冀人。她年幼时就喜欢读书,清辩有志节。一开始嫁给扶风人马元正,元正死后,做了李玄盛的继室。因为是再嫁的缘故,她三年时间没有说话。她抚养前妻的儿子比养自己生的还要尽心。李玄盛创业的时候,谋划经略,尹氏给了很多帮助,所以西州的谚语说:“李、尹统治敦煌。”
到了李玄盛死后,他儿子李士业继位,尊尹氏为太后。李士业准备攻打沮渠蒙逊,尹氏对李士业说:“你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地窄人稀,安定地守着还担心失去,为什么要轻率攻打,暗中求取希望之外(的东西)!蒙逊骁武,善于用兵,你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他数年以来就有兼并别国的图谋,而且天时人事好像要归顺他。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小,但也足可治理国政。知足的人不受辱,这是道家的明哲训诫。而且先王临死时,恳切地留下命令,让你们深深地慎重用兵打仗,伺机而动。这些话还在耳边,为什么就忘了!不如勉力治理德政,积蓄力量观察他。他如果过于暴虐,人民就将会归顺你;你如果不建立德行,过不了几天就要事奉他了。你这次行动,不但军队打败仗,国家也将会灭亡。”李士业不听从,果然被蒙逊消灭。
- 27 -
尹氏到了姑臧,蒙逊引见并劳问她,她回答说:“李氏都被胡人灭了,我还再说些什么呢!”有人规谏她说:“你母子的性命还悬在别人手中,为什么还倨傲!而且国家败灭子孙被杀死,你为什么偏偏不悲伤?”尹氏说:“兴减死生,这些都是道理的大体,为什么要等同于凡人的事情,涌起儿女的悲伤!我一个妇人,不能跟他们去死亡,难道惧怕斧钺之祸,请求做臣妾吗!如果杀了我,正是我的心愿。”蒙逊嘉赞她,不杀她,为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聘娶她的女儿为妻。到了魏氏以武威公主的身份嫁给茂虔后,尹氏和女儿迁居酒泉。不久她女儿死,她抚摸着女儿的尸体,却不哭泣,说:“你死晚了!”沮渠无讳当时镇守酒泉,经常对尹氏说:“王后的各位子孙在伊吾,王后能去吗?”尹氏猜不透他的话,回答说:“子孙们漂泊离散,(我)又寄身在敌人(之处),年纪大了,时日不多,将会死在这里。”不久尹氏秘密逃往伊吾,沮渠无讳派骑兵追上了她。尹氏对使者说:“沮渠酒泉答应让我归往北方,为什么来追赶?你可以把我的头颅砍下来带回去,我是永远不回去了。”使者不敢逼迫她,只好返回。尹氏七十五岁时死在伊吾。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节)
尹士业听说蒙逊要向南讨伐,命令朝中内外戒严,准备攻打张掖。尹氏坚决劝谏,士业不听劝,宋繇又坚决劝谏,尹士业并不听从。宋繇退身出叹息说:“大事已经去了,我看见军队出去,却不见军队回来!” 士业于是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向东讨伐,在怀城抗击蒙逊士卒,被蒙逊打败。左右随从劝告尹士业退还酒泉,尹士业说:“我违背了太后明智的教诲,远方攻取失败受辱,不杀这个胡人,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母亲啊!”勒令将士们再战,在蓼泉失败,被蒙逊所杀。
(选自《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有删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7 -
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 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 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 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15. “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答案】14. C 15. ①水清,②深处取清,③石下之水,非有泥土,④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⑤东坡自汲,非遣卒奴,⑥流露诗人从容自乐情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内容涉及了表现手法,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的鉴赏。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即“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诗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身世经历,分析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接着仔细阅读选项内容,结合诗的整体意境一一对照鉴赏。
C项,“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运用象征的手法。
第五句“雪乳已翻煎处脚”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
第六句“松风忽作泻时声”是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故选C。
【1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具体表现为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自临钓石取深清”一句的内涵;然后熟读诗歌,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于是有了“自临钓石取深清”一句,意思是“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处的清水”,本句突出了一种从容自得的人生态度。
译文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锦瑟》中,表达自己梦醒之后的惆怅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乞丐的故事来论证尊严的重要性。
(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飘零来表现南宋国事危亡,个人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此情可待成追忆 (2). 只是当时已惘然 (3). 蹴尔而与之 (4). 乞人不屑也 (5). 山河破碎风飘絮 (6). 身世浮沉雨打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的提示,根据平日学习积累加以归纳概括,联系题目中的要求和暗示词语思考答案,但要注意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漏字。名句默写功在平时,打好基础。努力做到:把的准,记得牢,写得对,想得远。默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忆、惘、蹴、屑、絮、浮沉、萍等。
【点睛】名句默写需要注意:
- 27 -
1、以大纲要求背诵的内容为主。
2、印象不深的名句,要反复记忆。
3、一定要动手写写其中的易错字,坚决消灭错别字。
4、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
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简称AI)的传说可以__________至古埃及,它真正“崭露头角”则是在20世纪。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
AI真的具有智能吗?毫无疑问,计算机可以进行计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计算这种功能之上。以AlphaGo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为例,( )。 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也没有战胜对手的主观愿望,可是它的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传,这样的优势积累起来足以令人类的个体望尘莫及。人工智能据说也可以写诗,只要给它足够数量的文字资料作为语料库,再通过编程让它从语料库里选择一些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就变成了一首诗。乍一看,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__________,但是细细推敲就觉得不伦不类,无法__________人类的情感与理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可见在创造性的领域,人工智能想追上人类还__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 追溯 朗朗上口 承载 遥遥无期 B. 回溯 朗朗上口 承载 鞭长莫及
C. 追溯 声情并茂 承担 遥遥无期 D. 回溯 声情并茂 承担 鞭长莫及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棋谱的很多信息存贮在AlphaGo上,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B. 很多棋谱的信息存贮在AlphaGo上,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可以计算出每步棋输赢的概率
C. AlphaGo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 27 -
D. 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在AlphaGo上,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可以计算出每步棋输赢的概率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B. 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拓展和模拟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
C. 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
D. 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拓展和模拟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第一处,“追溯”,指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回溯”,即回顾,回忆的意思;语段中表达的意思是“人工智能(简称AI)的传说源于古埃及”,探索的是人工智能的由来,故“追溯”符合语境;
第二处,“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声情并茂”,是说(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语段中“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语境强调的是“读诗”,所以“朗朗上口”更符合语境。
第三处,“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还指某种思想的传承;而“承担”,指担负,担当,指实际的事情,根据下文内容“人类的情感与理性”可以知道,“情感与理性”并非具体的事情,因而“承载”更符合语境。
第四处,“遥遥无期”,形容时间还远得很,不知道哪一天;“鞭长莫及”,原意是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语段最后要表达人工智能与人类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追赶,因而“遥遥无期”符合语境。
故选A。
【1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文,可知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起到了过渡作用,既要承接上文,又要引起下文。
由原文“以AlphaGo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为例”可知,括号内所要填写的句子,主语应为“AlphaGo”,以便保持句子陈述的连贯。后句“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本句的主语是“它”,指代为“AlphaGo”;而“计算”和“知道”两个动词应是动作的先后关系,先“计算”而后“知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仔细阅读划线句子“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AI这个概念,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运用于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城”,本句主语应为“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而“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造成句子中途易辙,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故排除AD;“模拟”和“拓展”,顺序应为先“模拟”后“拓展”,故排除BD;“应用”是使用的意思,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运用”着重指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结合语境“应用”更符合语境。
故选C。
20.下面是大碰撞假说的观点,请提取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月球形成于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原始地球在45亿年前发生的大碰撞。碰撞后的物质飞溅到太空,在月球轨道聚集增生,形成炙热熔融的月球岩浆洋,之后从中分异出月核、月幔和月壳的结构。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1). 月球形成 (2). 大碰撞 (3). 月球岩浆洋 (4). 分异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提取语段中的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提取“核心信息”,最简洁的方法就是提取句子的主干成分。可以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来做,基本程序为:压缩内容——提取主干——筛选比较——整合表达(一般可以表述为:“谁或什么怎么样了”这样一种主谓结构),最后选取主干成分中的关键词语即可。
通读语段,根据“月球形成于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和原始地球在45亿年前发生的大碰撞”可以提取主干信息为“月球形成于大碰撞”,关键信息是:月球形成与大碰撞;根据“碰撞后的物质飞溅到太空,在月球轨道聚集增生,形成炙热熔融的月球岩浆洋”句,可以提取主干内容为“碰撞后形成月球岩浆洋”,关键信息词为:月球岩浆洋;依据“之后从中分异出月核、月幔和月壳的结构”句子,可以提取关键词为:分异。
【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1.请参照示例,写两组句子。
示例: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答案】(1)幸福是鲜花,努力是灌溉,再美丽的鲜花,若久不灌溉,也会枯萎。
(2)成功是大树,奋斗是肥料,再茂密的大树,若久不施肥,也会凋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能力,具体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如本题“请参照示例,写两组句子”;然后考生需要了解“仿写”相关常识,所谓“仿写”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答题时,要注意所运用的关键词要“一字之差,含义就有天壤之别”,在句式上要体现出例句……是……的特点。另外,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表述,前后内容要协调。
例句“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才华”源于“辛苦”;“刀刃”源于“磨刀石”;刀刃再锋利,没有磨刀石一样会生锈,相反,才华再出众,没有后天的持续努力,一样会消退。
- 27 -
由例句,我们可以想到“幸福”源于“努力”,“鲜花”源于“灌溉”,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着写出“幸福是鲜花,努力是灌溉,再美丽的鲜花,若久不灌溉,也会枯萎。”
“成功”源于“奋斗”,“大树”源于“肥料”,成功是大树,奋斗是肥料,再茂密的大树,若久不施肥,也会凋零。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参考例文
你的心态里,藏着一生的风水
有一个孩子,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呼喊,于是他听见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山谷的回声,孩子继续大喊:“我恨你!”这一下不得了,四面八方都是山谷回传来的“我恨你……我恨你……”的回声,孩子伤心地跑走了。后来,孩子又跑到山谷,鼓足所有力气对山谷大喊:“我爱你……”果然,这次如妈妈所说,男孩被四面八方的“我爱你”的回应包围,内心一扫阴霾,满满的都是幸福的感觉。
人生何尝不像是山谷,你以什么方式面对,它就会以什么态度回应,你若哭,生活也会以悲伤面对;你若笑,生活也会以开朗面对,你的心态里,藏着你一生的风水。
- 27 -
与人的交往,就像是在照一面镜子,你若横眉冷对,那镜子里的“人”也不会回以好脸色。如果你微笑相迎,那镜子的“人”也会和颜悦色。拿破仑•希尔在一次开车出门时,将车停在一个正巧处于红灯的十字路口前。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随之而来的,是身后一辆汽车的驾驶员不小心滑开了刹车器,导致身后的车重重地撞上了拿破仑车后的保险杠。突然遇到这样的无妄之灾,拿破仑怒气冲冲地下车想和对方争执,没想到,同样赶紧下了车的,后面的驾驶员却摆着满脸和善的笑意迎了上来,用满是歉疚的语气对他说:“朋友,我实在不是有意的,只是刚才,我的脚不小心滑开了刹车器,这才导致了事故,您放心,我一定会担负起全部责任的。”看见对方满满的诚意,和善意的微笑,拿破仑的怒火也在无形之中被渐渐消弭了:“没关系,这种事经常会发生。”有人的地方,就容易有冲突,但若是以善意面对,那么,就可以将对方原本的敌意,转化为善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庄子•达生》里曾说过:“知忘是非,心之适也。”面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我们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尽快忘掉这些事,一身清爽地继续上路。人生在世,活的是自己,意义在于修行。就像是刚学会走路不久的小孩,摇摇晃晃地摔了一跤。有的会因为自己好好走路却摔跤,而感受到的疼痛大哭,有的小孩却嘻嘻哈哈地爬起来,拍一拍身上的尘土,继续若无其事地上路。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即便结果不会改变,我们也能够昂首挺胸,继续自信而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俗话说:“肚量即心量。” 不计较的人,天地自宽阔!如同开国元帅朱德所说:“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如此,修了平常心,享尽富贵运。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作文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好材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材料,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材料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本则材料内容较少,即“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两个关键词“快乐的失败者”和“胜利者”;这里的“失败者”,其实也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阻碍、挫折,换句话来说就是所处的“逆境”,考生需要特别注意前面的修饰词“快乐的”,意思是即使面对失败,依旧是乐观快乐的,说的直白点,其实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境无好坏,唯心所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电影《杀破狼》有一句台词:“当一个人心态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视角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改头换面。考生应围绕材料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立意;最后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参考立意:
1.心态方面:
你的心境,就是你一生最好的风水。你以悲伤的视野看世界,世界便是悲伤;你以喜悦的眼光看人生,人生也会豁然开朗。
2.角度方面:
- 27 -
钱钟书说:“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到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行文结构:
文章开篇以一个孩子对待山谷前后不同的态度,收获不同的结果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的效果,紧接着第二节表明了对待生活的态度:人应该开朗地生活;然后第三节从人与人的交往方面,以拿破仑的经历为例,说明人应该善意面对生活;然后引用《庄子•达生》中的话,旨在告诉我们,面对不愉快,面对苦难,人应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最后以朱德的话结尾,告诉我们人需要开阔的胸襟,大度生活!
写作素材:
1.美国的淘金热时期,很多人不远千里来到西部。随着人越来越多,金矿所剩无几,眼见淘金梦就要落空。当所有人沉浸在淘金的痛苦和疑惑中时,有一个人静下心来开始思考。他发现淘金工人食不果腹,水源紧缺,便用仅有的钱,拉来食物和水,赚到了第一桶金,他又看到工人们因为淘金衣不蔽体,想到用帐篷和睡袋的材料制作衣服,肯定更加耐磨,于是他将第一桶金换来材料制成衣服,很快一售而空,还打出了品牌,这个人,就是后来的牛仔大王,李维斯。同样的事情,在有的人眼里是问题,换个视角却看出了机遇。
2. 《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查理琼斯工作勤恳,职场生涯中最风光的事,是成功转播了上一届奥运会的田径赛事。本以为荣光能永久持续,但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他,下一届奥运会的转播工作中,他不再负责田径项目,而是改为负责游泳和跳水。得知这个消息后,查理琼斯懵了,因为转播游泳和跳水项目,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很不安,也很沮丧,认为老板不了解他,不重视他。在“有人动了我的奶酪”的心理暗示下,他怨恨周围的一切,对待工作也非常消极懒惰。直到后来,他听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才放下了可笑的成见,不计较老板“动了自己的奶酪”,而是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认真琢磨游泳和跳水这两个项目的相关知识。而老板呢,看到他如此充满活力,就给他分配了更多的,能体现他个人能力和专长的任务。查理琼斯在各种各样的锻炼中,迅速成长,被推选为“职业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员之一。
3.
- 27 -
唐代军事家郭子仪,则是从头到尾都不计较。当他全力以赴平定安史之乱时,宦官鱼朝恩一直在背后捣鬼,先是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后来还怂恿皇帝挖了他家的祖坟。按说鱼朝恩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郭子仪应该有所反击才对,但他没有。叛乱平定完毕,郭子仪回到京师,皇帝为表歉意,把鱼朝恩交给他,任由他处置。郭子仪却大度地既往不咎,他说:“要说挖人祖坟,我在外征战的这些年,才是挖得最多的,现如今我的祖坟被人挖,这是上天对我惩罚,我不能去责怪任何人。”一席话说得鱼朝恩很感动,从此再也没有为难过郭子仪。郭子仪死后,鱼朝恩手握大权,但他从不加害郭子仪的家人,反而还把他们保护得很好。俗话说:“肚量即心量。”爱计较的人,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与自己为敌。
4.梁文道曾说:“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确实如此。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穷尽半生辛劳,却一直过得很苦。他去向智者讨教:“我一直在追求幸福,可是为什么得到的却永远是痛苦呢?”智者让那个他说说是如何追求幸福的。他一一道来:“当我住在小镇上时,我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小镇里最幸福的人;当我搬到了小城里,我就努力让自己成为小城里最幸福的人;后来,我到大城市定居了,我又立下了目标,那就是,成为这个城市里最幸福的人。就这样,我一直在追求幸福跑,但幸福也一直在跑,离我越来越远。”智者听完,开解道:“你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而不是你自己的幸福,所以,你越追,它越远。”人生在世,可能我们都有这样的时刻:看到有人买了复式别墅,回头咬着牙也要弄个单门别院;听说朋友的公司上市了,立马着手准备申请独立办公室;得知同学的孩子出国了,一转身就奔到各种培训班报名……就这样,两相对比后,暗暗较上了劲,一定要不落人后、不居人下,才肯罢休。但其实,赢了又如何?获得的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优越感,丢掉的却是对幸福的感知力。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27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2021-06-047页
- 语文卷·2019届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2021-06-0415页
- 【语文】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2021-06-0416页
-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18-22021-06-0423页
- 语文(汉语)卷·2017届西藏自治区拉萨2021-06-047页
-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明月中学2018-22021-06-0324页
- 云南省昆明市2020届高三(三模)语文试2021-06-0329页
-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2021-06-0316页
- 语文卷·2018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2021-06-0314页
- 【语文】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中2021-06-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