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包扎所(zhā) 悄无言(qiǎo) 魂悸(jì) 商贾(gǔ)
B. 佛狸祠(bì) 殷岩泉(yīn) 幽咽(yè) 管弦(xián)
C. 蛤蟆陵(há) 湓浦口(pǔ) 间关(jiàn) 守拙(zhuō)
D. 荫后檐(yīn) 谢公屐(jī) 霓裳(shāng) 吐哺(bǔ)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烽火 仓皇 舞谢歌台 呕哑嘲哳
B. 樊笼 沉浮 羽扇纶巾 钿头银篦
C. 晶莹 张皇 忧愁暗恨 磕磕绊绊
D. 忸怩 寥廓 银瓶炸破 五彩缤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4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B.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C.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D.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便是彰显文化自信的最佳案例。通过挖掘潜力、提升管理、包装营销、文创开发等措施,故宫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网红”,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也为自身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收益。在2月17日的亚布力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首次晒出了自家的账本:2017年,故宫文创的销售收入其实就已经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并且,论坛中众多企业家对于2018年度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20亿元表示乐观。一时间,故宫成为各文博单位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故宫的网红成长史,是一个不断尝试与突破的过程。2013年,即便它为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开通了新媒体公众号,故宫给人的感觉还是严肃庄重、遥不可及的,直到2014年8月1日,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让平均阅读量四位数的故宫有了第一次的10万以上浏览量,其中雍正行乐图被做成动图,雍正在河边洗脚、喂猴子,并配上了让广大网友觉得十分接地气的文案。而2016年,一部记录故宫文物修复工作和有关性情各异的文物修复大师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网络,网络平台播放量突破100万次。2018年10月下旬,故宫与北京电视台出品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开播。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的演员邓伦与周一围担任“故宫文创新品特邀开发员”,在每期节目中联合嘉宾与专家进“宫”识宝,了解宝物的背后故事,并与设计师一起开发与故宫元素相关的文创产品。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分析:“随着近年来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和相关影视综艺的走红,故宫的品牌形象从古老庄重的博物馆和宫殿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越来越迎合年轻游客的需求,也不断拉近着“皇宫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摘自《故宫文创15亿营收背后:跨界+IP+网红》)
材料二:
材料三: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故宫走红,与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故宫运营的成功,首先是挖掘潜力。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扩大开放面积,随着开放面积达到80%,故宫大量的空间被清理出来,让拥挤的游客有了分流空间,并让很多沉睡在库房的文物有了展出机会,更让故宫在常规展览之外依托更多资源和空间策划更多的展览。其次是转变管理观念。故宫在管理方面从以保护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公众为主,开始致力于提升公众参观游览的体验度,修整地面、理顺购票安检流程、科学配置厕所等,这都有利于公众在参观游览时感受到温馨和便捷。单霁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参观者的目的性多样化了,过去就是来旅游,但今天来的人有看展览的,有拍雪景的,有喝故宫角楼咖啡的,有买故宫文创图书的。“需求多样化,应变也必须跟得上。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不同时段、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把这些叠加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最后是营销包装。借助互联网和自媒体,故宫经过一系列包装策划,用呆萌的形象迅速吸引大批年轻人目光,由此带出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大卖。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新技术和新渠道是成功的经验,文创产品开发也注重彰显故宫特色,体现了差异化,让公众眼前一亮,流量变现的过程也就顺理成章。
作为文明的载体,珍贵脆弱的文物常被束之高阁,供我们隔着玻璃恒温恒湿地观赏,却忽略了越是钦慕,越是渴望了解、渴望触碰的心理。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但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尊崇,对文化的传承却不会改变。今天故宫博物院将文化自信渗透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既跟随了时代步伐,也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将文物背后的人文情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等进行了体现。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故宫运营模式的创新价值》,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凭借开发众多文创产品以及参与相关媒体节目制作的营销手段,古老庄重的故宫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B. 故宫博物院关注人群情况显示,人群年龄集中在30-39岁,是“故宫”潜在游客的主体,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C.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类型丰富,涉及电子、教育、衣饰、美妆、家居等领城,其突出特点是“接地气”“日常化”。
D. 故宫的创新带来巨大的流量收益,2017年的收入高达15亿元,2018年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了20亿元。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A. 故宫走红让大家明白到要推广传统文化,就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法来吸引年轻观众。故宫运营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挖掘了潜力。
B. 因为管理思维从“保护”转变为“服务公众”,所以故宫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
C. 单霁翔院长的话,让我们了解到现在前来故宫的人的目的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色。
D. 文化创意产品将人文关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呈现出来,这是对文化传承的坚持。
8、这三则材料都提到的内容是( )
A. 故宫作为网红的成长 B. 故宫文化创意产品
C. 故宫参观游览体验 D. 关注故宫的人群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选自《史记·汲黯列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及,等到
B.群臣或数黯 数:责备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C.黯务少事,乘上间 务:谋求
D.及弘、汤稍益贵 稍:逐渐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政事,秦汉始置,因太子出行时为先导而得名。
B.崩,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比喻,也可用于称呼诸侯之死。
C.刀笔吏,古代刀、笔并用,随身携带用来书写和修改,后来以此泛称主办文案的官吏。
D.徙,与“迁为荥阳令”中的“迁”一样,指调任官职,二者有时亦可用来指贬谪流放。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B.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虑之治乎
D.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汲黯为人庄重严肃,处事能辨轻重。汉武帝不但没怪罪他假借圣命擅自开仓救济灾民,反而认为他贤能而赦免了他的罪,让他做了荥阳县令。
B.汲黯喜欢直言进谏,多次冒犯汉武帝。武帝曾被他气得罢朝,说他过分耿直;大臣们替他担心,他却慷慨地说不会因为惜命而阿谀逢迎圣意。
C.汲黯嘲笑儒生儒术,树敌招恨。他当面指责权臣有的心怀狡诈,有的随意构陷;公孙弘就故意刁难他,推荐他去与最难治理的宗室贵人对抗。
D.汲黯心眼小,对皇帝用人有一点不满。汲黯多年停滞于九卿,从前不如他的公孙弘、张汤以及一些小吏都已比他尊贵,这让他忍不住出言讽刺。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2)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①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 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15、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 。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4)羽扇纶巾,谈笑间, 。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树下
铁凝
①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②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③找找她又有何妨?谁让她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呢,谁让她是这城市的父母官呢,难道老于不是归她管辖的一个市民么。再说找她又不是为我老于,是为我的女儿啊,她是个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让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好一点的居住条件又有什么不对呢?他想起前两天,深夜苦读书的女儿双脚踩在炭火盆的边沿上,炭火烤着了女儿的棉鞋,差点烧着女儿的脚。要是房间有暖气,何至于女儿要围着一只小小的炭盆取暖呢。老于越想越觉得理直气壮,便有些后悔前两次同学聚会没去参加。那本是联络感情的形式之一啊,倘若在那样的场合不断见面,再开口求人办事就显得很自然。不过,即使没有参加那几次的聚会,项珠珠也否认不了老于是她的中学同班同学。这么一想,老于心里安定了。
④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⑤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⑥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顽强地思想着简直是大声地思想着,可他的心依旧是憋闷的。
⑦后来他发现那是因为他到底没能面对项珠珠说出房子的事。他本是带着一肚子请求从家里赶来的,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就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现在他心里好过了一点,仿佛就因为这龙盘槐伞状的树冠为他遮蔽了冬夜的燥热。他于是就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就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⑧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 )(4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18、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9、 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
20、下面这段话有若干错误,请找出三处予以改正。(3分)
尊敬的张教授: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我校拟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敬请您老抛砖引玉,首先开讲。烦请您抽空儿为我们准备“诗经”方面的精彩内容,我们全校师生都热切期待着这场饕餮盛宴。若您有需要,我们鼎力相助。
具体时间地点我们将与您的助手商定。再次向您表示敬意与谢意!
2020年9月25日
枫叶中学学生会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疑问,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挥挥手,作别初中三年的青葱岁月,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都被收进了记忆的匣子。如今的我,已经以崭新的状态,步入高中的校园,开始一段有些陌生,却又令我满怀期待的高中生活。于是,带着这份好奇与兴奋,我开始了高中生活的畅想。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请以“期待啊,我的高中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C
A项,包扎所(zhā)——zā;B项,殷岩泉(yin);D项,荫后檐(yīn) ——yìn,霓裳(shāng)——cháng。
2、 B
A项,舞谢歌台——舞榭歌台;C项,忧愁暗恨——幽愁暗恨;D项,银瓶炸破——银瓶乍破。
3.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搭配“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
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
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
4.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第一个问题,成分残缺,“可以容纳……”缺少主语,可以删除“据”,并把“了”改为“的”,让“私家旅馆”做后面句子的主语;第二个问题,“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不可谓”意思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称为”,“世所罕见”意思是“在整个世界上都很少看到过。比喻特别稀有,非常珍贵”,语境要表达的意思是岐州富豪所开的私家旅馆是世所罕见的,但多了“不”,让句意表达反了,可以删除“不”。A项,“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B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太平广记》,而“可以容纳”的主语应是“私家旅馆”,偷换主语;“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C项,“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搭配不当,前一句的主语是“岐州富豪”,而“容纳千人食宿”的应该是“私家旅馆”,可以在“开设”后面添加“的”。
5、 C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错误。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应该是“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6、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2018年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突破了20亿元”理解错误,未然变已然。原文材料一第二段中“论坛中众多企业家对于2018年度故宫博物院总体收入规模突破20亿元表示乐观”,20亿元只是期待值,并非已经实现的目标。
7、C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故宫走红让大家明白到要推广传统文化,就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法来吸引年轻观众”本末倒置,根据原文“故宫走红,与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有着直接联系。他曾这样说:‘故宫要吸引更多的公众、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吸引年轻观众,必须用年轻人的方式。’”,可减少是管理者的创新思维创意做法导致了故宫的走红。“最重要的是挖掘了潜力”错,“挖掘潜力”只是一个步骤,故宫走红还与“转变管理理念”和最后的“营销包装”有关。
B项,“管理思维从‘保护’转变为‘服务公众’”理解失当,原文是由“保护为主”转变为“服务公众为主”。且选项只是故宫吸引公众的原因之一。
D项,“文化创意产品将人文关怀、艺术造诣、时代精神呈现出来”偷换概念,原文是“人文情怀”,不同于“人文关怀”。
8、C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筛选出三则材料都提到的内容。
材料一先提出“文化自信”概念、意义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再介绍故宫博物院案例,然后介绍故宫为了拉近与大众的距离的做法以及公众的感受;材料二则以图表形式介绍了故宫文创产品的种类、网络经营主体、产品销售以及故宫博物院关注人群情况;材料三介绍故宫运营的成功的原因,即挖掘潜力、转变管理观念,并介绍了由此带来的参观者的目的性多样化的变化。
综合以上内容,不难发现三则材料里都提到了关于公众的情况,即都重视故宫参观游览体验。
9.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比:及,等到”解释错误,应该理解为“挨着,并列”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这句话的意思为:房子紧挨着,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
9.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也可用于称呼诸侯之死”说法错误,只能指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
10. B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本题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还需要根据语法结构和句式来判断,“招文学儒者”属于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D项;“奈何……乎”为反问句式,“怎么能……呢”,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11.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他当面指责权臣有的心怀狡诈,有的随意构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意思是,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分析可知,原文说的是刀笔吏随意构陷,而不是权臣,选项张冠李戴。
13.(1)汲黯性情高傲,缺少礼节,常常当面驳回别人的意见,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2)公孙弘和张汤内心非常嫉恨汲黯,就连武帝也对他越来越不高兴,想找个机会杀了他。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本题,第一句关键点:“倨”:“高傲”;“面折”:“当面驳回别人的意见”。“过”:过失。第二句关键点:“疾”:“嫉恨”;“说”:“高兴”;“诛之以事”:“状语后置句,想找个机会杀了他”。
【点睛】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儒,濮阳县人。靠父亲保举,孝景时做太子洗马的官,因为人端正严肃,不苟言笑,人人都怕他。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位,任命汲黯为“谒者”之官。河内郡失火,延续烧了一千多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回来报告说:“本是一户人家失火,因房屋密集,火势蔓延,一烧就是千余家,完全是意外,不必忧虑。不过当我经过河内郡时,河内郡有一万多户穷人家遭受水旱灾,穷得父母把孩子杀了吃。我就借这次出事的机会,自作主张,打开那里的粮仓,救济灾民。现在我自请免职,至于假托皇帝开仓的事,听候皇上的发落。”皇上认为他很贤明,就赦免了他,并且把他调升为荥阳县令。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他多次直言劝谏,因此不能在他的官位上长时间任职。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况且你已经身在其位,纵然为自己打算,怎么可以羞辱朝廷呢?”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皇上沉默不语。
14、 C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C项,“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分析有误。情感不完全相同。异:李词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本词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
15、①长年漂泊羁旅无期之愁;②数十年的鞍马劳顿之苦;③年过半百的惆怅;④功业未就的哀叹;⑤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要求回答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这首诗中前三句“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谓之“无情”。路程本身距离的长与短,实为人的感觉,谓其“无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这“行路无情”实在是“人有情”的表现,以“无情”衬“有情”更显出其“情”的强烈与深刻。接下来作品又从时间长久的角度来进一步写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短鬓垂垂雪几茎”,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有年过半百的惆怅,也有功业未就的慨叹。“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诗人虽在漂泊中仍寒夜读书,有孤清之怀。表现诗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乐观情怀。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14、 (1)迷花倚石忽已暝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4) 樯橹灰飞烟灭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有误,老于大声说话时为了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C项,不全是为了迎合项市长才大谈文学,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老于“自感寒碜”不准确,原文说“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通读全文可知,老于大谈文学不全是为了迎合项市长才大谈文学,他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知识分子;D项,“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错,这个说法从原文看,没有依据,文中的项副市长并非“目中无人”,也不能看出她“脱离群众”这一点。
17. ①老于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形象。②深爱家人:为供儿子念大学,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③自尊心极强:物质生活困顿却总开不了口求人;在市长同学面前大谈文学,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④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分析老于的形象,重点抓住文中的“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顽强地思想着简直是大声地思想着,可他的心依旧是憋闷的”等语句分析即可。
19.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②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④树象征“权力阶层”。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探究小说主旨,以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题目要求“结合全文”,界定了探究的范围,说明探究是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然后仔细阅读文章,从文章中圈画出相关涉题信息,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题圈画出文章中涉及“树”的内容,然后从树和老于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文的题目是“树下”,文章第一次写树在倒数第六段,“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顽强地思想着简直是大声地思想着,可他的心依旧是憋闷的”,老于本来是去找老同学项副市长帮忙解决找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是一个晚上,都在和项副市长谈文学,没有开口说自己的困难,最后离开副市长家来到了一棵龙盘槐。然后第七段,“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就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现在他心里好过了一点,仿佛就因为这龙盘槐伞状的树冠为他遮蔽了冬夜的燥热。他于是就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就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本来是求父母官帮忙解决自己生活困难的,可是最后对市长却什么也没有。老于靠近路边的树,感到“像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里去那样”得到庇护,就“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就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树是老于倾诉对象,老于对着树说出了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老于把这话对着树说,没有对当副市长的老同学说,这棵树见证了老于的真实生活状态。在这棵树下,老于保持了自己知识分子的自尊。夏日里顶着太阳走路的那些人总想钻到树荫寻求庇护,而老于靠近树,感觉树“为他遮蔽了冬夜的燥热”,就把树想成项副市长,其实项副市长是这个市的父母官,应该庇护这个市的人民,比如老于。所以这树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权力阶层”,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成为人民的“大树”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为老于一类知识分子多做些好事。表达了作者对老于一类的知识分子同情,希望社会能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自尊,同时也在呼吁社会高度重视像老于一类的知识分子,既要能让他们清高的人格得到体现,又要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幸福。
20、(1)祖国七十一华诞错。改为“新中国成立七十一周年”(2)“抛砖引玉”错。改“一展风采”(3)“诗经”标点错,改“《诗经》”(4)“鼎力相助”错,改“听候吩咐”(5)落款时间与单位颠倒。(6)“抽空儿”不合语境,改“拨冗”(改后通顺即可。)
21、(1).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2).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3).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期中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 第19页 共10页
相关文档
-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2021-06-0410页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一上2021-06-0414页
-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5页
- 2018-2019学年河北辛集中学高一上2021-06-0413页
- 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2021-06-0423页
-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2021-06-0417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2021-06-0421页
- 安徽省六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16页
-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2021-06-0414页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