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6.54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 2021 年高考模拟训练卷
语文(一)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虽然历经沧桑的帕特农神庙现在只留下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ké),但直刺苍天的擎天石柱仍渗透
着无法掩饰的威严与沧桑,散发着逼人的悲怆(chuàng)与沧凉。
B.说来惭愧,对水乡古镇的印象,是在来往穿梭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可能要追溯(sù)到六七年前
在古镇湖畔定购了居所,想解(xiè)甲归田隐居小镇时。
C. 星空浩瀚无垠(yín),探索永无止境,《Hi,火星》这部短纪录片将让观众深入立体地了解中国航天
事业的发展,深切感受中国航天人的砥(dǐ)砺奋进与家国情怀。
D. 从书中,我们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感知古今中外,见证大事要事,也可以透过一段段文字触动生
活脉博,感受岁月更(gēn)迭和社会变迁的澎湃(pài)气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读书怎样才算读懂了?【甲】简单说,有两种“懂”:一是照原来的“懂”,二是我“懂”了,原来是
这样的。前一种是老师教学生时要求的。学生能照葫芦画瓢,把书上的话或先生的话复述出来,尽管经过
排列组合有所增减,却是原来样子。这是答题,是“懂”了。这可以说是“忘我”之读。【乙】以原来的
为主,我极力钻进去,照他的话了解,照他的话复述,我变成了他,“懂”了。(是不是真正能变成了他,
可以不管。)后一种是照旧认为我化成了他,其实是把他化成了我。【丙】这就是用我的“原来”去“懂”
他的“原来”,化出来的是他,又是我,还可以说不是他也不是我。这也是“懂”了,仿佛左右逢源大彻
大悟。这两种“懂”并不是隔阂的,
但推到极端的人会互相菲薄。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照葫芦画瓢 B.却 C. 左右逢源 D.隔阂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 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在全球投资持续下滑的国际形势下,一些国家仍然出台新的外资限制措施,加大了对外资的审查力
度,给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严重影响。
B.优秀的纪实作品往往通过影像关注人物的命运,关注人物的情感,传递内在的诉求,与观众共通共
鸣,进而达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作用。
C.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评估结论,在“两山”理念的实践探索中,我市既保持了经济高质量
发展,又保持了良好的自然本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D.新冠疫情影响了居民、企业的收入,进而影响其支出与投资,同时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加剧了,削
弱了宏观政策抵御危机、提振经济的能力。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何谓“意象”?即使把讨论严格限定在诗学的范围内,“意象”的定义也难免抽象难解或宽泛无归。
比如陈植锷说:“意象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这个定义就过于宽泛。因为依照这个定义,
① ,比如古典诗歌中频频出现的“惆怅”“苍茫”“荏苒”“浩荡”等。本文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
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也就是说,本文所论述的“意象”,_ ② ,缺一不可。笔者认为 、凡是写进诗歌的物象,
经过了诗人的观照从而融入了主观情意,皆可视为“意象”。相反,如上述“惆怅”等表示情绪的动词,
由于全无 客观物象, ③ 。
6.阅读右边囹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1)请勿漫理拟标题,不超过 10 字。(2 分)
(2)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请针对该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不少
于 100 字。(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信息符号。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视频适应 '了
受众移动化的媒介阅读习惯。短视频相较于传统媒体背景下的视频制作、传播,三有碎片化传 播、社交
化属性、视频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界限模糊等特点。
从 2015 年开始,短视频行业的多极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2016 年,短视频行业开始组建制 作团队,
制作更加精良,趣味性也大大增强。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媒介资本投入其 中,使短视频行
业以高速发展的态势直冲各大应用排行榜榜首。
(摘编自《我国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材料二:
(摘自《2019 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材料三:当前,虽然我国短视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发展时间较短,在视频制作、内容审查、 后
期处理、平'台运营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短视频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问题和挑战。
传播学先驱库尔特·卢因提出“把关人”概念,“把关人”是指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具有决断性位置,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的人或者组织。短视频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功能合二为一,视频制作者既可以是把
关对象,又可以是把关人,二者界限变得模糊。把关人缺少把关能力,就会导致“把关人”缺失。而短视
频制作者也在巨大流量的诱惑下,以低俗、恶趣味的视频内容为噱头,迎合广大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一些
不道德的行为和危险的动作一度成为短视频的素材来源。但是题材狭隘、内容质量低也成为短视频发展的
绊脚石。 (摘编自《我国短视频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材料四:从媒介属性看,视觉文化是一种反智的文化。在传统的印刷媒介时代,以文字符号为中心的
媒介系统需要人们进行抽象思考,视觉文化则以影像文化为中心。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在《景观社会》
中曾尖锐地指出,在视觉文化中人的主体地位消失了,世界转化为形象,人的主观创造性行为转化为被动
的行为,人变成了观者,而景象则是不允许对话的。影像是视觉文化的代表,而短视频更是视觉中心主义
的极致体现。用户结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短视频的反智属性。根据大数据分析,2018 年短视频用户
中来自一线城市用户仅占 8.7%,远远低于三线城市的 32.5%和四线及以下城市的 26.8%.这显示,相比拥有
更高教育程度、更多社会资源、更便利信息渠道的一线城市人口,三四线城市短视频用户占比更高,一定
程度上表明,人口素质和短视频对心智影响力存在反比关系。(摘编自周向阳《关于短视频及其大众传播
的冷思考》)
7.下列对材料中“短视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发展兴起的短视频不仅适应了受众移动化的媒介阅读习惯,还把视觉中心主义体现到极致。
B.短视频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与传统的视频制作、传播相比,具有碎片化传播、社交化属性、视频生产
者与用户之间界限模糊等特点。
C.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起点是 2016 年,行业在多极发展的基础上,组建了制作团队,视频制作更加
精良,趣味性也得到增强。
D.作为新的传播信息符号,短视频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将二者功能合一,导致对信息进行筛
选和加工的把关人的缺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短视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视频制作、内容审查、后期处 理、平台
运营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B.与以文字符号为中心的媒介系统需要人们进行抽象思考不同,视觉文化中的人处于被动地 佟,变成
了旁观者。
C.短视频用户中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占比更高这一数据说明,人口素质越低,在相应地区短 视频就会
更盛行。
D.移动互联网是短视频发展的基础,短视频行业的兴盛也促进了我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飞速的发展和
互联网的普及。
9.根据材料内容,请为短视频的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蹲在洋车上
萧红
看到了乡巴佬坐洋车,忽然想起一个童年的故事。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祖母常常进街。我们并不住在城外,只是离市镇较偏的地方罢了!有 一天,祖母
又要进街,她命令我:
“叫你妈妈把斗风给我拿来!”
那时因为我过于娇惯,把舌头故意缩短一些,叫斗篷作斗风,所以祖母学着我,把风字拖得 很长。
她知道我最爱惜皮球,每次进街的时候,她问我:
“你要些什么呢?”
“我要皮球。”
“你要多大的呢?”
“我要这样大的。”
我赶快把手臂拱向两面,好像张着的鹰的翅膀。大家都笑了!祖父轻动着嘴唇,好像要骂我
一些什么话,因我的小小的姿式感动了他。
祖母的斗篷消失在高烟囱的背后。
等她回来的时候,什么皮球也没带给我,可是我也不追问一声:
“我的皮球呢?”
因为每次她也不带给我,下次祖母再上街的时候,我仍说是要皮球,我是说惯了!我是熟练而惯于作
那种姿式。
祖母上街尽是坐马车回来。今天却不是,她睡在仿佛是小槽子里,大概是槽子装置了两个大车轮。非
常轻快,雁似的从大门口飞来,一直到房门。在前面挽着的那个人,把祖母停下,我站在玻璃窗里,小小
的心灵上,有无限的奇秘冲击着。我以为祖母不会从那里头走出来,我想祖母为什么要被装进槽子里呢?
我渐渐惊怕起来,我完全成个呆气的孩子,把头盖顶住玻璃,想尽方法理解我所不能理解的那个从来没有
见过的槽子。
很快我领会了!看见祖母从口袋里拿钱给那个人,并且祖母非常兴奋,她说叫着,斗篷几乎从她的肩
上脱溜下去!
“呵!今天我坐的东洋驴子回来的,那是过于安稳呀!还是头一次呢,我坐过安稳的车了!”
祖父在街上也看见过人们所呼叫的东洋驴子,妈妈也没有奇怪。只是我,仍旧头皮顶撞在玻璃那儿,
我眼看那个驴子从门口飘飘地不见了! 我的心魂被引了去。
夜晚在灯光里,我们的邻居,刘三奶奶摇闪着走来,我知道又是找祖母来谈天的。“……那是可笑,
真好笑呢!一切人站下瞧,可是那个乡下佬还是不知道笑自己。拉车的回头才知道乡巴佬是蹲在车子前放
脚的地方,拉车的问:“你为什么蹲在这地方?'”
“他说怕拉车的过于吃力,蹲着不是比坐着强吗?比坐在那里不是轻吗?所以没敢坐
下。……”
“后来那个乡巴佬,你说怎么样!他从车上跳下来,拉车的问他为什么跳?他说:“若是蹲着吗!那
还行。坐着!我实在没有那样的钱。’拉车的说:‘坐着,我不多要钱。’那个乡巴佬到底不信这话,从车
上搬下他的零碎东西,走了。他走了!”
我听得懂,我觉得费力,我问祖母:
“你说的,那是什么驴子?”
她不懂我的半句话,拍了我的头一下。
过了两年,六岁了!我的聪明,也许是我的年岁吧!支持着我使我愈见讨厌我那个皮球,那真是太小,
而又太旧了;我不能喜欢黑脸皮球,我爱上邻家孩子手里那个大的;买皮球,好像我的志愿,一天比一天
坚决起来。
向祖母说,她答:“过几天买吧,你先玩这个吧!”
又向祖父请求,他答:“这个还不是很好吗?不是没有出气吗?”
我得知他们的意思是说旧皮球还没有破,不能买新的。于是把皮球在脚下用力捣毁它,任是怎样捣毁,
皮球仍是很圆,很鼓,后来到祖父面前让他替我踏破!祖父变了脸色,像是要打我,我跑开了!
从此,我每天表示不满意的样子。
终于一天晴朗的夏日,戴起小草帽来,自己出街去买皮球了!朝向母亲曾领我到过的那家铺子走去。
可是不能再寻找那家商店;我急切地想回家,可是家也被寻觅不到。我是从哪一条路来的?究竟家是在什
么方向?
我忘记一切危险,在街心停住,我没有哭,把头向天,愿看见太阳。因为平常爸爸不是拿着 指南针
看看太阳就知道或南或北吗?我既然看了,只见夫阳在街路中央「别的什么都不能知道, 我无心留意街
道,跌倒了在阴沟板上面。
“小孩!'小心点! ”
身边的马车夫駆着车子过去,我想问他我的家在什么地方,他走过了!我昏沉极了!忙问 —个路旁的
人:
“你知道我的家吗?”
他好像知道我是被丢的孩子,或许那时候我的脸上有什么急慌的神色,那人跑向路的那边去。 把车
子哀过来「我知道他是洋车夫,他和我开玩笑一般:
“走吧! 坐车回家吧!"
我坐上了车,他问我,总是玩笑一般地:
“小姑娘!家在哪里呀?"
我说:“我们离南河沿不远,我也不知道哪面是南,反正我们南边有河。”
走了一会,我的心渐渐平稳,好像被动荡-的一盆水,渐渐静止下来,可是不多—会:我忽然忧愁了!
抱怨自己皮球仍是没有买成!从皮球连想到祖母骗我给买皮球的故事,很快又连想到祖母讲的关于乡巴佬
坐东洋车的故事。于是我想试一试,怎样可以像个乡巴佬。该怎样蹲法呢?轻轻地从座位滑下来,当我还
没有蹲稳当的时节,拉车的回过大来:
“你要做什么呀?”
我说:“我要蹲一蹲试试,你答应我蹲吗?
他看我已经偎在车前放脚的那个地方,于是他向我深深地做了一个鬼脸,嘴里哼着:
“倒好哩!你这样孩子,很会淘气!”
车子跑得不很快,我忘记街上有没有人笑我。车跑到红色的大门楼,我知道家了!我应该起来呀!应
该下车呀!不,目的想给祖母一个意外的发笑,等车拉到院心,我仍蹲在那里,像耍猴人的猴样!一动不
动,祖母笑着跑出来了!祖父也是笑!我怕他们不晓得我的意义,我用尖音喊:
“看我!乡巴?老蹲东呼驴子!乡巴佬蹲东洋驴子呀!”
只有妈妈大声骂着我,忽然我怕她要打我,我是偷着上街。
洋车忽然放停,从上面我倒滚下来,不记得被跌伤没有。祖父猛力打了拉车的说他欺侮小孩,说他不
让小孩坐车让蹲在那里。没有给他钱,从院子把他轰出去。
所以后来,无论祖父对我怎样疼爱,心里总是生着隔膜,我不同意他打洋车夫,我问:
“你为什么打他呢?那是我自己愿意蹲着。”
祖父把眼睛斜视一下:“有钱的孩子是不受什么气的。”
现在我是廿多岁了!我的祖父死去多年了!在这样的年代中,我没发现一个有钱的人蹲在洋车上;他
有钱,他不怕车夫吃力,他自己没拉过车,自己所尝到的,只是被拉着舒服滋味。假 若偶尔有钱家的小
孩子要蹲在车厢中玩一玩,那么孩子的祖父出来,拉洋车的便要被打。
可是我呢?现在变成没有钱的孩子了! (有删改)
10. 文中讲述乡巴佬坐洋车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 分)
11.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我是熟练而惯于作那种姿式。(2)可是我呢?现在变成个没有钱的孩子了 !
12. 作者以儿童视角展开回忆,请结合文本分析儿童视角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13. 对比是文学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论守边备塞疏
晁错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 地而救
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庖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 卒积死。夫胡、
貉之地,肃萌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義毛, 其性能寒。扬粤之地
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 于边,输者價于道。凡民守
成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寿爵之赏,攻城屠 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
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 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
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 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
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
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
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
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
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
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
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
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
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
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
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
怨民,相去远矣。 (选自《汉书·晁错传》,文章有删改)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贪戾而欲广大..也 广大:扩张 B.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 能:能够
C.或当.燕、代 当:面对 D.非以德.上也 德:感恩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野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置戍卒焉 始速祸枣 B.天下从之如流水者 战败而亡者
C.卒少则大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遣将吏发卒以治塞 挟匕首以备不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疋 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作者从秦朝发兵攻打入侵少数民族写起,分析了秦功未立而天下乱的原因,认为秦 没有了解
清楚南北两地的地理情况导致了失败。
B.作者根据胡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劫掠成性的特点,提出了迁徙内地人民充实边疆、屯垦防御的建
议,该建议具有战略性意义。
C.文中从秦朝戍边之策的失败说起,是为了告诫有志于整顿边塞的汉文帝,要吸取前朝的 教训,不要
贸然发兵,重蹈覆辙。
D.本文分析形势深切详明,提出措施具体可行,结构严谨。同时论证上逻辑严密,如面对胡人侵边扰
民朝廷进退两难处境的一段议论。.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乏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4 分)
(2)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4 分)
(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春怨 长信秋词(其三)
(唐)刘方平 (唐)王昌龄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寂寞空庭春欲晚,楽花满地不开门。 二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19. 从题材上看,两首诗都属 诗。其中,刘诗“金屋无人见泪痕”句引用的典故是_ _。(2 分)
20. 两首诗都抒发了主人公的怨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表达技巧的不同。(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
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21.季康子提问中提到的“敬”意思是,哀公问到的“社”与“社稷”的“社”都指 _。(2 分)
22.结合上述材料,请分析孔子对宰我观点和做法的态度。(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 ?” (《论语·克己复礼》)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3) ,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王勃《滕王阁序》)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5) ,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据外媒报道,出于新冠疫情期间对个人卫生状况的考虑,全球知名快餐品牌肯德基决定停用“吮指回
味,自在滋味”广告语。该经典广告语已有 64 年的历史。
肯德基的这项决定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赞同肯德基的做法,并称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舔手指不是
一个好行为。有网友反问,真的会有人因为这个标语就去舔手指吗?他们认为肯德基的做法不过是在变相
“打广告”罢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 2021 年高考模拟训练卷
语文(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沧凉”应为“苍凉”B“解(xiè)甲归田”应为“解(jiě)甲归田”D“脉博”应为“脉搏”,
“更(gēn)迭”应为“更(gēng)迭”
2.答案:D
【解析】隔阂,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思想上的距离。文段中是两种“懂”,“隔阂”语意不合,可用“隔
绝”。
3.答案:A
【解析】并列成分之间,在各自内部已使用逗号时,两者之间要用分号,所以“二”前的逗号改为分号。
4.答案:A
【解析】B“达到……作用”动宾搭配不当,C“保持了良好的自然本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句式杂糅,
D 结构混乱,“财政压力”不能做最后分句的主语。“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加剧了”改为“加剧了政府部
门的财政压力”使前后主语一致。
5.答案:①几乎所有诗歌语词都是意象
②必须兼有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
③便不能被看成“意象”
【解析】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本题第一处,根据前文
“意象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和横线后“比如……”分析,要填入内容为“什么样的语
词能成为意象”,再抓住“定义过于宽泛”,第一处内容就可写出。第二处,根据“也就是说”一句可知,
所填入内容应为“本文”对意象解释的理解,结合“缺一不可”就可以确定横线内容了。第三处,由“相
反”一词和“全无客观物象”可知,这最后一处是对“惆怅”等词的重新界定,认为它们不符合意象的概
念,自然就不算意象了。
6.(1)谁驾驭了谁
(2)①这幅漫画反映的是当前很多人沉迷于玩手机的现象。(2 分)②我认为,手机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
成果,是人类生活的辅助工具;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优点,改善生活,但不能成为它的“奴仆”;
作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能被工具左右。(2 分)
【解析】漫画类题目要解读清楚画面元素,弄清其寓意。第一题拟标题,抓住画面人被小动物骑在脖子上,
手里拿着手机的样子,反映了人们沉迷于玩手机的,被手机控制的现象。针对这一点就可拟题为“被手机
游戏控制的人”或“谁驾驭了谁”等,只要扣住“控制”这类关键词就可以。第二题要求评论这类现象。
首先点明漫画所涉及的社会现象,然后根据“手机”的工具性作出两个角度的评论,关键还是“人要用好
工具,不能被工具控制”。
7.C
【解析】题干是针对“短视频”设问,C 项偷换概念,转换为“短视频行业”,不符题干要求。
8.B
【解析】A 项,强加因果,“高速发展阶段”并不能成为“……还不够成熟”原因。B 项由材料四“在传
统的印刷媒介时代,……而景象则是不允许对话的。”可知。C 项扩大范围,原文有“一定程度上表明”限
制。D 项“短视频行业的兴盛也促进了我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飞速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原文无依据。
9.(1)建立健全的把关机制,监管部门和短视频平台要为短视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精选题材,提升传播内容的审美情趣。只有视频内容水平提高了,才能达到传播社会正能量、折射文
化价值的目标。(每点 2 分,两点 4 分,其它合理建议酌情给分)
【解析】椐材料三、四内容,短视频在发展中面临问题和挑战,可以由其中对“把关人”缺失的阐述
说明,得出“把关对短视频的发展很重要”的结论,从而在监管方面找到方法。同时,由于视频传播者本
身能力不足,以及为迎合流量和观众的低级趣味,导致选材和制作方面的短板,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的看
法。其他合理的说法也可以。
10.①既体现了乡巴佬的愚昧无知,也刻画了他为人淳朴憨厚、善于体贴人的特点。②引出下文车夫发现
“我”、送“我”回家的情节。③为“我”回家时蹲在洋车上的行为作伏笔。④照应标题“蹲在洋车上”。
(第一点 2 分;第 2、3、4 点,任意一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与上下文的关系、人物、主题、环境和读者几个角度
思考。“乡巴佬坐洋车”这一情节中从拉洋车与乡巴佬的对话中,“蹲着”而不坐着更省钱的认识,可以看
出乡巴佬的无知;而“少费力气”解说又可见他的淳朴善良。那蹲着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很有趣的,又
引出后文我坐车蹲着的情节,为下文做了伏笔。这一情节的新奇也对读者的阅读兴趣有激发的作用,从读
者角度理解也可以。
11.(1)“熟练而惯于”是因祖母总是不能满足“我”的愿望,突出了“我”孩子式的执著和内心的失落。
(2)现在的“我”也是一个穷孩子,表现出尽管事隔多年,仍对祖父对待穷人态度的不满,和作者对劳苦
民众的爱。同时,也有失去家庭温暖后孤寂生活的感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1)句中,“姿式”指
上文“我赶快把手臂拱向两面,好像张着的鹰的翅膀”,是我想要祖母给我买皮球时做的动作,饱含我的
希望。而“熟练”“惯于”意思相近,说明愿望不得实现,反复做这个动作,体现出失落的情绪。结合上
句“仍是”的用词,执著与倔强也可体会。(2)上文写祖父打车夫的内容以及说的话,由“无论祖父对我
怎样疼爱,心里总是生着隔膜,我不同意他打洋车夫”可知作者对洋车夫送迷路的自己回家是充满感激的,
体现了对祖父打人的不满。而“现在”这个词,又使作者从过去的富家子弟变成了祖父眼中的“洋车夫”
一类的人,这种身份的变化,自然有了一种生活的感伤情绪。
12.(1)叙述语言角度,用儿童的口吻来讲述故事,充满童趣天真好奇。(2)结构安排角度,买皮球、蹲洋
车两个情节交替并进,体现出儿童思维发散和跳跃的特点。(3)思想情感角度,爱憎分明,容不得半点掺
假与做作,体现儿童心理真实拙朴的特征。(4)人物形象角度,不论是买皮球还是坐洋车,都体现了儿童
的天真好奇。(每点 2 分,答出 3 点 6 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节手法的理解。题干中的“儿童视角”可以理解为是分析文中在语言,情节、
人物、主题方面的儿童性。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写得自然真实拙朴;同时又用儿童的口吻来讲述故
事,充满童趣天真好奇。儿童的思维是发散的、跳跃的,既符合结构特点,买皮球蹲洋车两条情节线索交
替并进;又体现儿童的心理特征,爱憎分明,容不得半点掺假与做作,把一个天真无瑕的儿童心灵世界坦
露于世,以暗喻世态人情的冷漠隔绝。
13.(1)儿童与大人的对比。如对乡巴佬蹲洋车这件事,大人们鄙视嘲笑;儿童则是对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好奇,突出了大人们的庸俗势利和麻木凶残。
(2)穷人与富人的对比。穷人坐车怕拉车的吃力而蹲在车上,与富人坐车“不怕车夫吃力”构成对比,体
现了对社会不公的谴责。
(3)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过去“我”衣食无忧,而现在也变成了“没有钱的孩子”,对比中饱含人世态凉
的感叹。(每点 2 分,答出 3 点 6 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的赏析。题干中已点出对比手法,只要在文中找出相应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根据文本内容,整个作品都是以孩子视角写作的,因此在对人对事的看法上,作为孩子的“我”与祖父在
对洋车夫的看法上就截然不同,对乡巴佬的看法也没有大人的势利。而在对洋车夫的态度上,穷人乡巴佬
和富人们也是不同的,一者同情体谅,一者高高在上;还有结尾作者的现状和过去的生活也构成对比,让
作者饱尝世态炎凉。
14.B
【解析】能,通“耐”,受得住。
15.D
【解析】A 兼词,于此/句末语气词 B 语气词,引出原因/代词,指土地 C 连词,表承接关系,就/表转
折关系,却 D 均为连词,表目的。
16.A
【解析】以偏概全,秦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
17.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
明
【解析】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
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之时”作为状语结构可在后断开,另外抓住名词和对称结构,
事、塞下之间,患、利之间,世、名之间,这几处就能轻松断句。当然,在断句时还是要注意意思的完整。
18.(1)再说,秦朝贸然发兵却不了解胡貉和南越的情况,一旦交战就被敌人俘获,一旦驻扎下来,士兵就
病死。(关键词“势”“屯”“禽”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边塞地区的居民,如果不给予他们丰厚的利禄,就不可能让他们长期在这种危险的地方安居乐业。(“危
难之地”1 分,假设关系 1 分,“禄利不厚”1 分,句意通顺 1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
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联系上下文,“势”译为形势或情况;“战”“屯”是相对的两种情况,可译为作战、驻扎;“禽”
通“擒”;“积死”是难点,结合不服水土的情况,可译作病死。
(2)此句是一种假设情况,结合文意要翻译落实。句式上“禄利不厚”应理解为“不厚禄利”。
参考译文:
我听说秦朝曾进攻北方的胡貉,并在黄河岸边修筑要塞,还向南进攻南越,派兵驻守在那里。秦朝派
兵进攻胡貉和南越,不是为了保卫边疆以拯救苦难的百姓,而是为了扩张领土以满足其贪婪暴虐的欲望,
所以没有取得成功反而致使天下大乱。再说,秦朝贸然发兵却不了解胡貉和南越的情况,结果是一旦交战
就被敌人俘获,一旦驻扎下来,士兵就病死。胡貉居住的地方,气候阴冷缺少阳光;树皮厚达三寸,结冰
深达六尺;居民主要食用肉类和奶酪,身体十分结实;鸟兽的毛很细密,具有耐寒的特性。南越居住的地
方,阴天少而阳光多,人的肌肉不发达,鸟兽的毛很稀少,具有耐热的特性。秦朝派去防守边疆的土兵不
服当地水土,很多人病死在边塞,运输粮草的人大多倒毙在路旁。一般而言,凡是百姓在攻守作战中宁死
也不投降的,都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因为打败了敌人或守住了城池会有封爵的赏赐,攻下城邑并大肆
掠杀可以得到财物,从而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富裕,所以他们才能有对敌作战中无视刀箭的危险,赴汤蹈火,
视死如归。而秦朝对待被征发服役的土兵,只带给他们出生入死的危害,而没有丝毫的财物做报偿,人死
后也没有任何减免赋役的优待,全国的老百姓都清楚地知道凡是被征伐就意味着大祸临头。所以陈胜去戍
守边疆,走到大泽乡,就第一个举起了起义的旗帜,结果天下闻风响应,有如洪流奔腾,势不可挡,这就
是秦朝威逼强迫人民戍守边疆的弊端。
北方胡人的衣食来源并不依靠农桑耕织,这容易导致他们对边疆地区进行骚扰掠夺。为什么这样说
呢?因为胡人主要食用肉类和奶酪,衣服由皮毛制成。他们没有城邑、田地、住宅作为定居的家园,而是
有如旷野上的飞鸟走兽,看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就停留下来,水草耗尽便转移到一个新的地方。由此看来,
辗转迁移、时来时去已经成为胡人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得中原人民无法安定地从事农业生产。现
在,在边疆地区有很多地方可供胡人往来放牧打猎,有的正对着燕代一带,有的正对着上郡、北地、陇西
等地区。胡人借此机会,随时侦察边塞的守备情况,发现兵力少就乘虚而入。这时陛下不发兵相救,边塞
地区的军民就会对朝廷感到绝望,甚至会有投降敌人的想法。如果发兵相救,派去的士兵太少,则不足以
抵御敌人的进攻;要大规模发兵救援,等士兵刚从远方郡县调来,胡人却已经逃走了。大量的兵力集中在
边塞地区而不撤走,耗费又太大;如果立即撤走,胡人又要来进犯。这样持续几年,国家势必陷于贫困,
而人民也得不到安宁。
陛下忧虑边境之事,调兵遣将以整顿边塞,真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征发远方的土兵守备边塞,一年
之后又要更换,而新来的士兵却不了解胡人的生活特性,这样倒不如选派一些人长期在边塞地区定居下来,
让他们拥有家室,从事耕种,以充实守边力量。从而便于高筑城墙,深挖壕沟,准备大量石,遍布铁蒺藜,
并在城内再筑一城,外城与内城之间相距一百五十步。凡是险隘之处,交通要道,都要计划修建这种城邑。
城内的住户不得少于一千家,城市周围设置一道道篱笆似的屏障;要先修好住房,准备好农具,然后招募
罪人以及刑期未满的人的前往定居;如果人口不足,就再招募用成年奴婢赎罪以及向官府输送奴婢想取得
爵位的人;还不足,就招募老百姓当中愿意前往定居的人,赐给他们高级爵位,免除全家赋役,并给予冬
天和夏天穿的衣服,由官府供给粮食,直到衣食能够自给自足为止。各郡县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这个途径
买到爵位,由大夫以上逐级增至列卿。其中有些没有丈夫或妻子的人,官府应买人给他们完婚。就人的性
情来说,没有相应的回报,他们是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安定下去的。边塞地区的居民,如果不给予他们丰
厚的利禄,就不可能让他们长期在这种危险的地方安居乐业。胡人长驱入境进行掠夺,如果有人能够截获
胡人掠夺的财物,财物的原主要分一半给他,或者由官府作价向原主赎买这一半财物再送给他。这样一来,
邻里之间就会相互救援帮助,就会共同对付胡人的劫掠而不是贪生怕死。他们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报答皇
上的恩德,而是想保全身家性命并得到分享财物的好处。这与征发东方那些不熟悉边塞情况并对胡人心存
恐惧的士兵相比,前者的功效要大于后者千万倍。
陛下从现在起,开始迁移民众充实边塞,既可使远方郡县不再有戍守边疆的任务,也可使边塞地区的
百姓如同父子相互保护一样,没有被胡人掳掠的祸害,这必将有利于后世,博得皇上圣明的美名,与秦朝
征发心怀怨恨的士兵去守边相比,确是有天壤之别啊!
19.宫怨(“闺怨”也给分)
金屋藏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体裁的了解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刘诗中“金屋”一词,可联想到典
故“金屋藏娇”,再结合第二首诗中的“金殿”“昭阳”两词,可推知诗歌内容和宫廷有关。诗中主人公在
情感上借“泪痕”“寂寞”“徘徊”等词可看出不受宠,有哀怨之意,可知题材上本诗算宫怨诗。
20.①刘诗使用了描写,描写屋外庭空、梨花满地等冷清凄凉的景象,抒发情感;而王诗用议论,说明主
人公“不及寒鸦”的现实,表达怨愤之情。
②刘诗使用了烘托手法,借庭院空寂,春晚花落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来烘托主人公的心情;王诗使用
对比,将人与鸟对比,以人不如鸟来表达深沉的怨愤情感,深刻而丰富。
③刘诗借景间接抒情,以凄清的景象,体现了主人公遭遇的可悲。王诗直接抒情,以寒鸦还可蒙受君恩,
而人却难以靠近,显示出主人公的怨情。
④刘诗运用象征,“春欲晚”既指春天的逝去,又象征美人迟暮,突出身世的可悲,从而表达怨愤之情。
王诗运用比喻,“日影”比喻君王的恩宠,以宫女不能得到君王宠幸,从而衬托出怨情。(每点 2 分,共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时,第一步,点明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结合
诗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21.严肃认真 土地神(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联系教材文本和所学
的文化知识。“敬”,根据教材,可译为“严肃认真”。“社”,结合学习过的文化知识可联想到“社稷”,就
可找到正确解释,可译为“土地神或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22.①孔子赞同宰我对周代治民措施的看法,但批评了宰我以此引导哀公的做法。(2 分)②宰我认为,周
人选栗木的目的就是恐吓百姓,使民众畏惧战栗;由孔子“既往不咎”的看法可知中,他也认为周代做法
的目的正如宰我所说。(1 分)③而孔子认为治民应该以礼、以德,周的做法是错误的。但现在宰我重提
这些事,只会误导当代及后世君主,所以孔子批评了宰我用错误方法来引导哀公的做法。(1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解答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
析孔子对宰我的态度”,需要立足材料内容分析。本题既涉及到教材的内容,又要拓展课外文本。首先立
足文本,理清材料意思。第一则材料借季康子之问阐述了孔子治民的方略,应该是从自身做起,引导百姓。
第二则材料宰我以三代为例,回答哀公的问题,认为三代治民采用威慑的手段,使他们“战栗”。而孔子
没有正面反驳,可见宰我对三代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孔子提出“三不”的观点,实质是在批评宰我把错误
当教条告诉哀公的做法。本题只有弄清意思,答题理清层次就可以了。
译文: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样的木料来做土地神呢?宰我回答说:“夏朝用松木,殷朝用柏木,周
朝用栗木,用栗木的意思就是使民众畏惧战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既成的事实不必说了。实行了
的事,不可能挽回;既然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追究了。”
23.(1)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2)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
(4)不可胜记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独怜幽草涧边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浙江卷近年都是考查给出上句写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句中虚词不能随意增删。如句中的“也”
“然后”等虚词,“眉”“钩”“睢”“凌”等字形。
24.作文
【解析】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
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根
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疫情”特殊情况下,肯德基暂停广告的行为引
发的不同看法。
【审题】
通读材料,肯德基暂停广告的行为引发的看法中,第一种看法基于疫情肯定了企业的行为,可见企业
的作法是符合当前社会的需要的,可考虑责任、担当角度的立意;
第二种看法否定了肯德基的做法,广告语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会有影响,但肯德基的这种做法有小题
大做之嫌,并无必要;这暂停恐怕对疫情来说也没什么作用,大概还是别有居心成份居多,作为社会的一
员,还是要行有所止。根据上述两种理解,结合当前社会疫情,可以确立写作主题和立意角度,审题难度
不大。
参考立意:
1 有责任担当才能让企业长盛不衰; ②行有所止,不可给社会添乱;
③多赢才能成事
【评分细则】
根据上述内容,大体设置评分标准如下:
一档:(50 分以上)能扣住责任担当等立意,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内容充实,思维清晰严密,论述
完备透彻。
二档:(42-49 分),立意准确,内容较充实,思维较清晰严密,论述较合理。
三档:(33-41 分)内容不够充实,论述时逻辑也不够严密。
四档:(25-32 分)材料意思把握不清,且写作内容和论述逻辑均无亮点。
五档:(25 以下)与材料无关或关系不大,与主旨无关联。
相关文档
- 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52021-06-0433页
- 浙江省温州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测试2021-06-0427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2021-06-0411页
-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06-045页
-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2021-06-0422页
- 浙江省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1-06-0427页
-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19-2022021-06-0426页
- 浙江省杭州二中2020届高三考前热身2021-06-0413页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2021-06-0411页
- 浙江省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6-0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