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0 KB
  • 2021-06-04 发布

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全市期末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掖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高台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阳父首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重要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说:“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来了解中国的龙。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这首先是因为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原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地位后,面临着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世界各个角落都是联成整体的地球的一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20世纪以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逻辑学范式关注的是将具体内容抽空后概括成的简约的共同形式,某种形而上的绝对原则,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是一个不断因主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然后将相对确定的客体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现象学范式的思维方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来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 26 -‎ 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能使物“丰长”的“和”,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语”。这种对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所谓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文化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重要核心价值的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了解。唯有各种文化都这样做,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也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 ‎(摘编自乐黛云《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首创意义。‎ B. “和六律”与“和五味”,都体现了不同因素的和谐融合,达到这种融合才能实现发展和创新。‎ C. 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D. 现象学范式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文化,它和逻辑学范式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举例和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述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思想的内涵。‎ B. 文章引用埃科演讲中的话语,旨在说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后来为西方学者所认同。‎ C. 文章从社会发展和思想方法两个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 文章阐述了“生成性对话”的作用和特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没有经济全球化,“统一中心论”就不会解体,不同文化的独立性就无法建立起来。‎ B. 在文化交往中,倡导以他者视角对异质文化进行观察,体现出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但也可能削弱自身文化。‎ C.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 D.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觉,并尊重了解其他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不同文化的互通共存。‎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 - 26 -‎ 项,“意味着他想要证明中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当。根据第二段可知,“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为在中华文化中寻找跟西方文化相似的东西。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这是进一步论述‘文化主体性’内涵的前提”不当。根据第五段可知,“对话者各有其文化主体性”,才能进行“生成性对话”。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 项,程度夸大。根据“经济全球化又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可知,“经济全球化”是促进的条件,而不是唯一的条件。B 项,无中生有。“但也可能削弱自身文化”于文无据。C 项,曲解文意,“不能用抽象方式予以表述”不当,于文无据。故选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占8%以上,超过石油、汽车、机电等出口收入,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摘编自《2017—2023年中国旅游地产市场专项调研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二:‎ 图表一(全球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图):‎ - 26 -‎ 图表二:‎ 国家/地区 ‎2017年中国游客人次 在国际游客中的排名 在国际游客中的占比 泰国 ‎980万 第一大客源国 ‎28%‎ 日本 ‎735.6万 第一大客源国 ‎25.6%‎ 越南 ‎400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 柬埔寨 ‎120万 第一大客源国 ‎21%‎ 印尼 ‎205.9万 第一大客源国 ‎14.95%‎ 马尔代夫 ‎24万(前九个月)‎ 第一大客源国 ‎25%‎ 韩国 ‎417万 第一大客源国 ‎31.3%‎ ‎(图片来源《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 材料三:‎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旅游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是人们度过休闲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出现,世界区域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从国际游客接待量上看,2004年以来,中国成为居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其中2010—2012年中国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 - 26 -‎ ‎(摘编自《2017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四:‎ 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但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得不偿失。而且有限资源与市场之间迅速扩张的矛盾也使得当地压力加大,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 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马云曾说:“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到别人。”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良好的旅游项目与地域组合也是人们旅游选择的一大标准。当然,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出行方便,安全性高,住宿条件好,食品干净卫生的旅游景点往往能得到大众的青睐。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2018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一表明,世界旅游市场分为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中东区、非洲区五大区域。2010年,欧洲区、美洲区、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居前三位。‎ B. 从图表一可看出,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较强,预计2030年在全球旅游市场的份额将上升至30%,超过美洲区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 C. 图表二数据表明,相对国内游,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尤其喜欢去泰国、日本、韩国和越南等,2017年去这几个国家游客人次相对较多。‎ D. 图表二显示,我国已成为很多国家最大的客源国,在图二表格中这些国家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占比最高的有30%以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我国旅游产业已超过其他产业,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 B. 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新兴国家不断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推动了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C. 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发展了个性化、自由化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旅游项目,曾一度超过西班牙,位列全球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 26 -‎ D. 当前一些地区盲目粗放式开发,既提高不了经济效益,又造成资源浪费,得不偿失,我们只有靠转变思路,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来改变。‎ ‎6. 结合材料四简要论述如何才能使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 ‎【答案】4. C 5. B ‎ ‎6. ①重视旅游业成功的基础条件。寻找新的开发方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②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③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项,无中生有,“相对国内游,中国游客更喜欢出境游”错误。材料二统计的是中国2017年出境旅游大数据,并未与“国内游”进行对比。‎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项,曲解文意,“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比重占8%以上”并不是“我国旅游收入在我国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8%”。‎ B项,正确。‎ C项,曲解文意,“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个性化、自由化成为新的趋势,传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不能满足”并不等于“中国摒弃了传统观光、度假旅游”。‎ D项,说法绝对,“我们只有靠转变思路,努力开发有地域特色的项目来改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找新的开发方式,让资源重新活起来”,是“需要”不是“只有”。‎ 故选B。‎ - 26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本题可结合“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在于它所拥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那些自然景观多样、地域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更容易发展旅游业”“多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注意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结合;注重旅游项目的地域组合。良好的旅游项目与地域组合也是人们旅游选择的一大标准”“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地在“吃住行购’等方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等句子进行整理概括。‎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温钝的刀 刘博文 不否认,女人的脸上是有过桃花的。‎ 桃花灿烂,如日薄西山时特有的余晖,在玻璃镜片折射下,点缀着为数不多的光芒。不刺眼,有引导与示好的意味。‎ 还剩三天。时间隐藏在手臂上的腕表里,不急不快地走着。‎ 橱窗前的林一峰定下脚步,余晖一片片散下,打在他身上,和先前女人脸上的桃花相同,有催促的意味,是不是示好他就不知道了。‎ 他只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扶了扶镜框,玻璃橱窗里摆放的挂钟每转一圈,时间就像刀刻般划入他的皮下骨。刀锋利,林一峰的心里,一直都住着这样一把刀。‎ 此刻,他悄悄将刀藏起,目光转向橱窗,眼神中重新透出一个少年应有的温和。‎ 橱窗是精致的,从那里面传来的眼神也受到感应般温柔,也许是为了引导客人购买自家柜台上的物品,来收取提成而换做的温柔表象。‎ - 26 -‎ 林一峰能理解,在每周一的市场营销课上,老师曾给他们讲过,在业内,这叫刀背营销法,往白了说就是营销者把自己如刀尖的脾气收一收,藏起来,展示给顾客的永远是刀背般温钝的笑容。‎ 女人的笑容真的不失为温钝。‎ 相比之下,林一峰的笑容便有点窘迫了,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过这片橱窗,远能搜索到的记忆停留在半个月之前。‎ 不同的是,第一次并非经过,他是刻意进去的。‎ 或者说,他是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推门进去的,但他未曾料到,自己辛苦兼职赚的钱,与里面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都挂不上等号。‎ 更别提那套做工精良的电动剃须刀了。‎ 那天推门而出的林一峰的脊背,在推开门的瞬间弓成了小于号(<),像一把本该出鞘却不得不藏入袖中的刀。‎ 还剩三天!‎ 尽管隔着玻璃,林一峰仍能听见柜台上那把剃须刀的嗡嗡声——女人正在给客人试刀。‎ 他低下头,用室友吴尽满嘴新潮的话形容,丧丧的。‎ 说这话时吴尽正在刮胡子,那把拥有流线机身的电动剃须刀比魔术师还要神,眨眼工夫,吴尽脸上因为蓬勃生长的胡子而导致的邋遢、疲态全部消失了,林一峰知道它们的归处,胡碴的归处在那小小刀片下的罩子里。艳羡的目光收回,林一峰在那一刻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为了那套做工精良的剃须刀!他将刀轻轻的藏在心底,最柔软那一处。‎ 大三的课程不多,推算好时间,和多数精力充沛的同学一样,林一峰加入了大学生兼职的行列。‎ 是好事,学校鼓励学生这么做,相当于早一天踏入社会品尝生活的艰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 是好事,对林一峰这个出身于农村,从小靠父亲养育的单亲家庭来说,真的是好事,大一时他就在电话里为兼职的事情和父亲争执过。‎ 父亲的老观点,坚持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算要补贴家用,也得等到大三。林一峰能够想象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父亲土里刨钱汗珠子落地摔八瓣那种疲累,和老态。‎ 大三,林一峰很快就成为了店里最勤奋的外卖小哥,谁知道勤奋换来的不是褒奖与酬劳,而是辱骂,是损失。‎ - 26 -‎ 只是晚送了十分钟而已,客户拒收,还向老板提出赔偿,堵车而耽误的十分钟,让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乌有,直接盈亏自负。‎ 和营销课上导师讲的案例一样,自负盈亏。‎ 心被堵了的林一峰站在橱窗外,路灯渐次暗下,恍如林一峰胸腔里那颗越来越暗的心。‎ 风沙掠过,洒在他已多日不曾修理的脸上,城市就是如此,好的环境都只留给属于这里的人,不知怎的,他突然想到了昨晚在朋友圈上看到的这句话。‎ 他只是想凭借自己的双手来赚取一套剃须刀呀。‎ 显然,他是不属于城市的那一号人。抬起沉在腕表上的头,林一峰看见时间清晰的滑过,嗡嗡的剃须刀马达声从橱窗里渐渐消散,已是打烊时间,女人正将剃须刀收进柜台里。‎ 只剩两天了,过了今晚的话……‎ 不管了。秋风拂过,林一峰蹙了蹙眉头,眉头如刀!‎ 他推开玻璃门,逼近女人。‎ 女人刚锁上柜台那把精致的锁,她没想到,自己的生命也将就此被锁上。‎ 因为挣扎,女人的面孔变得绯红,桃花变得灿烂异常。‎ 林一峰的刀误入了桃花深处……‎ 还剩两天。‎ 还剩两天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五十知天命,林一峰想让父亲面容显示出成年男子的坚毅,而不是被胡须潦草地遮蔽,一副丧丧的表情。‎ 这么想着,脸上露出温钝笑容的林一峰将右手上的刀攥紧,左手顺带将来不及关闭的剃须刀藏进自己大衣荷包里。‎ 只剩下两天了,有嗡嗡的马达声自耳边传来。‎ 电动剃须刀的声音就是温钝。‎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剩三天。时间隐藏在手臂上的腕表里,不急不快地走着。”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大有深意,它以时间的井然有序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 B.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动作、语言的生动描写,向读者展现了他由渴望自立自强,到被现实逼迫变得敏感愤懑,最后铤而走险的命运轨迹。‎ C. 桃花、刀、丧丧等词语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既有助于交代故事情节发展,也能够折射出主要人物的特殊心理。‎ - 26 -‎ D. 为送父亲一套做工精良的电动剃须刀而抢劫行凶,虽然这样的情节设置显得有点悖于常理,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8. 小说的标题“温钝的刀”有何丰富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B 8. ①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②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③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④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⑤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 ‎ ‎9. 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②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③现实与回忆交织,将主人公的真实体验与对往事的回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故事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立体。④悬念,小说从一开始就刻意突出主人公紧迫的时间感,但到结尾才揭示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于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选项“语言的生动描写”错误,文中没有运用语言描写。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探究标题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表里两个方面理解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其次还要看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与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的联系等。由原文“橱窗是精致的,从那里面传来的眼神也受到感应般温柔,也许是为了引导客人购买自家柜台上的物品,来收取提成而换做的温柔表象”可知“温钝的刀”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由“电动剃须刀的声音就是温钝”可知“温钝的刀”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由“只是晚送了十分钟而已,客户拒收,还向老板提出赔偿,堵车而耽误的十分钟,让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乌有,直接盈亏自负”可知“温钝的刀”‎ - 26 -‎ ‎ 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由“风沙掠过,洒在他已多日不曾修理的脸上,城市就是如此,好的环境都只留给属于这里的人”可知“温钝的刀”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由“不管了。秋风拂过,林一峰蹙了蹙眉头,眉头如刀”可知“温钝的刀” 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赏析小说的叙事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作者运用了什么叙事技巧,然后根据叙事技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他只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和“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过这片橱窗,远能搜索到的记忆停留在半个月之前”等,原文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他低下头,用室友吴尽满嘴新潮的话形容,丧丧的”“大三的课程不多,推算好时间,和多数精力充沛的同学一样,林一峰加入了大学生兼职的行列”“大一时他就在电话里为兼职的事情和父亲争执过。父亲的老观点,坚持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就算要补贴家用,也得等到大三” 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大三,林一峰很快就成为了店里最勤奋的外卖小哥,谁知道勤奋换来的不是褒奖与酬劳,而是辱骂,是损失”“心被堵了的林一峰站在橱窗外,路灯渐次暗下,恍如林一峰胸腔里那颗越来越暗的心” 现实与回忆交织,将主人公的真实体验与对往事的回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故事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还剩两天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五十知天命,林一峰想让父亲面容显示出成年男子的坚毅,而不是被胡须潦草地遮蔽,一副丧丧的表情”设置悬念,小说从一开始就刻意突出主人公紧迫的时间感,但到结尾才揭示原因,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26 -‎ 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父孝芬,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为齐神武所害。猷少好学,风度闲雅,性鲠正,有军国筹略。释褐员外散骑侍郎。寻为吏部尚书李神俊所荐,拜通直散骑侍郎,摄尚书驾部郎中。普泰初,除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既遭家难,遂间行入关。及谒魏孝武,哀动左右,帝为之改容。‎ 大统二年,正除黄门,加中军将军。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猷常以本官从军典文翰。五年,除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时太庙初成,四时祭祀,犹设俳优角抵之戏,其郊庙祭官,多有假兼。猷屡上疏谏,书奏,并纳焉。迁京兆尹。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织成文绣者,猷又请禁断,事亦施行。与卢辩等创修六官。十二年,除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元年,太祖欲开梁汉旧路,乃命猷督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众开通车路,凿山堙谷五百余里,至于梁州。即以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二镇获全,猷之力也。进爵固安县公,邑二千户。‎ 天和二年,陈将华皎来附,晋公护议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猷独进曰:“前岁东征,死伤过半,比虽加抚循,而疮痍未复。近者长星为灾,乃上玄所以垂鉴诫也。诚宜修德以禳天变,岂可穷兵极武而重其谴负哉?今陈氏保境息民,共敦邻好。无容违盟约之重,纳其叛臣,兴无名之师,利其土地。详观前载,非所闻也。”护不从。其后水军果败,而裨将元定等遂没江南。‎ 建德六年,征拜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践极,以猷前代旧齿,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户。开皇四年卒,谥曰明。‎ ‎(节选自《周书·崔猷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 B.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 C.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 D. 及太祖崩/始利沙兴等诸州/阻兵为逆/信合开楚四州亦叛/唯梁州境内/民无贰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粮尽/猷又送米四千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6 -‎ ‎ 仪同三司,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 B. 太庙,一般指天子的祖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C. 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隋唐以后,也用以统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D. 进爵,指晋升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王五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崔猷重视生活典礼规范。曾上书劝谏在祭祀仪式和婚姻礼仪上的不当之处,又请求禁止富有人家服装奢侈过度。‎ B. 崔猷领导能力强。太祖计划整修梁汉旧路,崔猷受命督统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众开通车路,开山填谷五百余里,到达梁州。‎ C. 崔猷敢于直言。晋公宇文护打算南征,只有崔猷敢劝谏,可惜宇文护没有听纳,后来水军果然战败,副将元定等人身死江南。‎ D. 崔猷历经几朝,均得各朝君王重用。崔猷开始任官职为员外散骑侍郎,一路加官进爵;隋文帝登上帝位后,也给他封官并另外增封食邑三千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遭家难,遂间行入关。及谒魏孝武,哀动左右,帝为之改容。‎ ‎(2)诚宜修德以禳天变,岂可穷兵极武而重其谴负哉?‎ ‎【答案】10. B 11. D 12. D ‎ ‎13. (1)家族遭受大难后,就偷偷地进入函谷关内,当他去拜见魏孝武帝时,悲哀之情使在场的人都感动万分,孝武帝也为之动容。‎ ‎(2)(现在)实在应当修养德行来消除天降之灾,怎么能够竭尽兵力好战不止来更为加重自己的罪责呢?‎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方式;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始利沙兴等诸州”的意思是“始利、沙兴等州”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选项A,“信合开楚四州亦叛”的意思是“信、合、开、楚四州也反叛”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选项C,“猷遣兵六千赴之”的意思是“崔猷派兵六千人前往”中间不能断开,所以“猷遣”前断句,“赴之”后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B。‎ 句子翻译:等到太祖驾崩后,始利、沙兴等州拥兵反叛,信、合、开、楚四州也反叛,只有梁州境内,百姓没有二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求援助,崔猷派兵六千人前往。信州粮尽,崔猷又送去大米四千斛。‎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选项“旧说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王五等”错误,其中没有“王”,应为“男”。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选项“也给他封官并另外增封食邑三千户”错误,根据原文“增邑通前三千户”的意思是“食邑增至三千户”,是由以前的“两千户”增至“三千户”,而不是“另外增封”食邑三千户。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间:偷偷地。谒:拜见。左右:在场的人。(2)诚:实在。禳:消除。穷兵:竭尽兵力。‎ ‎【点睛】‎ - 26 -‎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翻译:‎ 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父亲崔孝芬,曾任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兼任吏部尚书,被齐神武杀害。崔猷自小喜好学习,风度闲静文雅,性格刚直,能筹划大事。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久被吏部尚书李神俊推荐,授通直散骑侍郎,代理尚书驾部郎中。普泰初年,授征虏将军、司徒从事中郎。家中遇难,从小路入函谷关。朝见魏孝武帝时,哀号之声感动左右,皇帝也被他感动。‎ 大统二年(536),正式任命他为黄门,加中军将军衔。在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占沙苑等战役中,崔猷常以本官随军掌管文书。五年,授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将军衔。当时太庙刚刚落成,在四季祭祀时,还要安排优伶表演杂戏摔跤等活动,郊庙祭官也多是兼职。崔猷多次上书劝谏,意见都被采纳。升任京兆尹。当时婚姻礼制废弛,嫁娶之时,多有音乐。民间富家,衣服奢华,竟有在衣服上绣出图案的。崔猷又请求禁止,也下令施行。与卢辩等人创修六官之制。十二年,授大都督、骠骑将军、淅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衔。‎ 魏恭帝元年(554),太祖想打通梁汉旧路,命令崔猷督率仪同刘道通、陆腾等五人,率军开辟能通车辆的道路,凿山填谷五百余里,到达梁州。就任命崔猷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马傥城二防诸军事、梁州刺史。太祖驾崩后,始利、沙兴等州拥兵反叛,信、合、开、楚四州也反叛,只有梁州境内,百姓没有二心。利州刺史崔谦请求援助,崔猷派兵六千人前往。信州粮尽,崔猷又送去大米四千斛。利州、信州得以保全,崔猷出了大力。晋封固安县公,食邑二千户。‎ 天和二年(567),陈国将领华皎前来归附,晋公宇文护打算南征,朝臣们不敢当面劝阻。只有崔猷上言道:“前年东征,死伤大半,近来虽加安抚,而元气未复。近日彗星出现,当是上天的警戒之象。应当完善德政,以此祭祀上天,使其消除异变,怎么能一味讨伐,而使上天加重谴责?如今陈国保境安民,共同促进睦邻关系。不允许再度违背盟约,接受其叛臣,不应毫无道理地兴师动众,只不过是贪图对方的土地。仔细看看历史,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宇文护不听。后来水军果然失败,裨将元定等人沦落江南。 建德六年,调任小司徒,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衔。隋文帝登基,由于崔猷是前代老臣,授他为大将军,晋封汲郡公,食邑增至三千户。开皇四年(584)去世,谥号为“明”。‎ - 26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夜行船①‎ 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②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②殢(tì):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4.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表现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回忆,饱含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之情。‎ B. “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洛阳自然山川景象赞美。‎ C. “白发”句指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在外漂泊,又都年纪渐老,重逢又分别,不由得唏墟感慨。‎ D. 本词上片追忆往昔,旧时同游之事,恍如一梦;下片感叹当前,老朋友白头聚首,无限伤感。‎ ‎15. 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答案】14. B 15. ①这句话主要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重逢欢聚时的感受,表明了他对友人的不舍;‎ ‎ ②与友人重逢还要离别,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 ‎ ③画楼上的钟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提醒着与友人别离的到来,让人难过。‎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此处写景是为了表现词人对和友人在洛阳共游时光的怀念,并非为了表达赞美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愁闻唱”表达了“白发相逢,词人终是难禁伤感之情”;席上听到有人唱歌,便想起曾经与友人的欢乐时光,不免惆怅;“画楼钟动”, 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让人难过。‎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 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了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4)屈原《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袅袅兮秋风 (8). 洞庭波兮木叶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 26 -‎ ‎(1)“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是提示,尤其注意“像”字;(2)“着力了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是提示,同时注意“潦”“潭”“暮”的书写;(3)“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是提示,同时注意“频烦”的书写,千万别写成“频繁”;(4)“千古言秋之祖”是提示,同时注意“袅”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 ,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 ,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 ,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 B. 可圈可点 凶神恶煞 一时之权 一言以蔽之 C. 乏善可陈 凶神恶煞 尺寸之柄 归根结蒂 D. 乏善可陈 煞有介事 一时之权 归根结蒂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 26 -‎ B.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B. 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C. 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 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答案】17. A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前文是“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凶神恶煞:煞,凶神。迷信指凶恶的神。喻指非常凶恶的人。前文是“看起来”,应用“煞有介事”;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前文强调的是“权力”,应用“尺寸之柄”;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归根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的意思,应用“一言以蔽之”。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第一分句的搭配不当,主语应为“食品安全事件”;第二分句句式杂糅结构混乱,也重复啰嗦。应删掉“由于”;最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该为“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故选C。‎ - 26 -‎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从语意逻辑来看,“最关心孩子健康”在前,“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在后,可排除A、D;为了使表达更严密,“从一定程度上说”应放在句首,可排除B,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 26 -‎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30多岁。当我们说一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想想,也许真的①__________。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要到人们30多岁的时候。彼得·琼斯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这或许 ②___________,而是可以行使投票权、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 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琼斯解释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会持续30多年。”换句话说,童年与成年之间③__________,我们始终走在逐渐成熟的这条路上,沿着成长的轨道慢慢向前。‎ ‎【答案】 (1). ①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 (2). ②并不是确切的生理上的“成年” (3). ③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解析】‎ ‎【详解】‎ - 26 -‎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本题主要在论述傣族的饮酒风俗,并进行简单的阐发。具体而言,第一空主要看前文“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30多岁。”由此可知,人要到30多岁,大脑才能达到成人状态。因而,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表示他的大脑可能还没有达到成人状态。据此可断定第一空的内容:“他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全”。第二空依然使用上述方法,上文“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要到人们30多岁的时候。”,强调人类大脑要到30多岁的时候,才能达到成人状态。因而,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并不是指生理上大脑达到了成人状态。而下文讲到“而是可以行使投票权、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据此可断定第二空的内容:“并不是确切的生理上的‘成年’”。第三空,根据上文“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会持续30多年。”,可知童年到成年是一个缓慢的过渡过程,没办法用确切的时间来进行定义。据此可断定第二空的内容:“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21.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进行压缩,不超过30个字。‎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所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有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长久地、锲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维对象上,要作出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答案】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题的陈述对象是“创造性思维”,陈述内容是“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什么素质有关系”,“素质”的内容可抓住第二句、“再次”“当然”进行分别概括,即“天赋”“兴趣”“意志力”。最后进行整理归纳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 26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人生的行囊 时光的钟声滴答滴答的响着,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刻着,轻柔的风吹过脸颊,在潺潺的生命之河上,开出一片蒹葭。走过春风烂漫,看过夏荷灿烂,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安静的来,安静的去,却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充实着我们的行囊。热烈过后便是清寂,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背好自己的行囊,在适当的时候卸下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装载我们需要的东西,适应多变的环境,背上行囊,走向远方。‎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在文学这条路上可谓一波三折,她自幼热爱写作,但出于种种原因无法从事文学创作,生活的行囊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她并没有就此倒下,坚强的意志和适应能力促使她工于建筑又衷于文学,成为一代才女。 倘若她被沉重的行囊压垮压倒,中国文坛将缺少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正是因为她适应了自己行囊的重量,把握好自己行囊的平衡,才会取得辉煌。‎ 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没有被沉重的行囊压垮。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倘若他被沉重的行囊压垮,被生活的压力打败,那我们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便会黯然无光,黯淡失色。‎ 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母亲就为我们缝制了一个行囊,那时的行囊很渺小,也很简单,只装着我们对世界的诧异,对父母的依恋,装着家人对我们的疼爱。就这样,我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而行囊就像太阳下的影子,在暗暗地伴随着我们,装下我们的快乐,也装下我们的哭泣。渐渐的我们长大了,行囊也尾随我们不知不觉的变得沉重起来,青春的叛逆,学业的压力,不知何时被塞入了我们的行囊。我们这时才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变,环境的改变常常令我们无法喘息,但人生的行囊却一直在那里,即使你抱怨它的沉重,却又不得不背上它继续向前走。‎ - 26 -‎ 每个人都有行囊,每个人都要前行。但我们的行囊不能过于沉重,也不能过于轻松。属于自己的要好好把握,不属于自己的,要及时卸下。背上行囊,再沉重、再艰辛,也别放弃;再璀璨、再耀眼,也别贪婪。做好自己,背好自己的行囊,一步一步,寻找属于自己的远方。‎ ‎【解析】‎ 试题分析:‎ ‎【立意参考】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附:‎ 行囊 - 26 -‎ ‎■许顺居 行囊是什么?‎ 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词儿,像一路鲜花,绽放在我们的路旁,轻曳着诱人的芬芳;也许是一个温暖的词儿,如一袭母爱,捧着我们皲裂的双手,暖意浸透我们的心灵;也许是一个甘甜的词儿,似一场春雨,洒着缕缕清爽,滋润我们焦渴的日子;也许是一个苦涩的词儿,仿佛一杯苦酒,挥发着丝丝苦味,麻醉我们的神经。‎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母亲就为我们缝制了一个行囊,那时的行囊,的确很小,也很简单,只装着我们对世界的诧异,对父母的依恋,还有父母的痛爱,诱人的奶瓶,就这样,我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而行囊就像太阳下的影子,在暗暗地伴随着我们,装下我们的快乐,也装下我们的哭泣。‎ 上学了,行囊就变得沉重了,装的东西也多了,人生的梦想,肩上的重任,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这一切像一座大山,压在我们稚嫩的肩上,我们没有一毫的喘息,只有背着行囊,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进。行囊里还有不服管教的叛逆,对爱的懵懂,求学的快乐与辛酸,父母的唠叨和无奈,这一切又像生活的五味杂汁,让我们不得不痛饮,即使苦得泪流满面。‎ 成年了,我们跨入社会,行囊像个万花筒,什么都有,世态的炎与凉,生活的苦与乐,事业的成与败,人性的善与恶,爱情的忠贞与背叛,道路的平坦与曲折,让我们难以应付,让我们欲哭无泪,让我们遍体鳞伤。此时唯有行囊里母亲的爱,妻子的牵念,孩子的期盼,这一缕缕浓浓的乡愁能慰藉我们的心灵,抚平我们的伤口,让我们再一次整好行囊,迈向明天的生活。‎ 年老了,行囊轻了许多,里面许多不该有的东西,甚至里面一些曾经为之流汗流血、拿命换来的东西,什么权势、地位、金钱、美女,在浑浊的眼睛里都成了虚无,像扔垃圾一样扔掉,有时还狠狠地踩一脚,然后释怀大笑一声,心里轻松了许多。此时唯有故乡的土地、老屋、枯井,牛羊,老掉牙的伙伴,老土墙上的夕阳,是行囊里面最贵的东西,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才觉得心里踏实了,满足了,幸福的微笑像遥远的大山,淡然而沉稳。‎ 其实行囊就是这样,人生的每一阶段,行囊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行囊也是不一样的,行囊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方有圆,有贱有贵。有时你的行囊里面装什么,由你自己决定,有时行囊里面装的东西不由自己决定,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被别人强行夺走,本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被别人强塞进我们的行囊。由谁决定,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也许是金钱,也许是地位,也许是环境,但我们还得装着,还得背着行走。‎ - 26 -‎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淡泊的心灵,对功名利禄视为粪土;如果我们都有一腔宽容的胸怀,冰释别人的错误和仇恨;如果我们都有一份高尚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都有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勤奋于伟大的事业。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空闲观赏路边的美景,我们才有时间品味人生的美好。‎ 我们不应该见什么就装什么,不能总想行囊越重越好,越重的行囊不见得就幸福。那些贪官污吏,行囊里什么都有,难道他们过得就幸福?也不应该什么也不装,不能总认为行囊越轻越好,轻的行囊不见得就快乐,那些游手好闲之徒,每天无所事事,难道他们活得就快乐?我说,属于自己的就装,不属于自己的,再珍贵,再耀眼,也别贪婪。行囊装得越简单越好,因为行囊越简单,我们就走得越轻松,活得也轻松,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