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50 KB
  • 2021-06-04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铁人中学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试题说明:‎ ‎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章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货币形态:从古典向现代的理性转变 货币的使用始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贝壳、宝石、沙金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被作为货币使用过。早期的这种货币形式被称为实物货币或原始货币。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自然性,也有是说,它们都是纯粹的自然物,没有任何人工施加于其自然属性之上的性质。‎ 纯粹的自然物如何成为货币?韦伯式的经济社会学认为:从纯粹自然物到货币是一个长期的观念演变过程。货币是一种工具,它的产生始于人类的理性对社会交换媒介的反思与构建,其最初形态是人类理性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结果。这是一种意识层面而非物质层面的加工,即自然物本来的物理属性并没有改变,而是被人类理性赋予了货币的功能。当自然物作为货币被使用的时候,它原本作为自然物的意义就被“去自然化”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这种“去自然化”操作,使得抽象的商品价值具体化为共同的衡量标准,成为人类社会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作为货币使用的自然物在绝大多数社会里逐渐被金属取代。人类理性在实践中发现原始实物货币存在易损耗、不易携带、质量不均匀、易被仿造、难以控制数量等问题,同时意识到金属具有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特征,特别适合于作货币。马克思对此评价说:“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还经历了从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最初的金属货币是原生的块条形状,并以重量为单位,每次交易都要鉴定成色,计称重量,然后按交易额大小将金属进行分割。鉴定、称量、分割金属极为不易,甚至会因成色不一而引起诉讼,于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一些富商巨贾凭借其信誉在金属条块上加盖印戳标明成色和重量,形成最初的铸币,即私人铸币。‎ 当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的范围,贵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就必须有更具权威的证明,于是国家开始管理货币,并凭借其政治权力铸造货币。经国家证明、具有规定重量和成色、铸成一定形状的国家铸币就出现了。不过此时,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威进行铸币并不意味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以信用为担保,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的原因依旧是因为金银等所具有的天然内在价值。‎ 贵金属作为货币在人类经济历史中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古典世界范围内最终形成了以金银两种贵金属为主要价值尺度以及流通、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的最早替代物出现在我国北宋的成都,即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因而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纸币对于金属货币具有两个质变:一是彻底摆脱了自然属性,完全“去自然化”而以人造物的形式出现;二是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与贵金属相挂钩或者以发行者的信用为各种职能依据。第一个质变是非常显著的,能够明显观察到;第二个质变则体现为观念上的长期演进过程。‎ 纸币对金属货币在内容上的“去自然化”比形式上的“去自然化”更深彻,也更重要,因为这涉及人类货币观念的转变,是抽象的价值符号逐渐取代具体的贵重自然实物的过程,也意味着货币的价值基础由天然稳定的实际价值向可计算的货币数量(即货币的供给量)与对货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转换。‎ ‎(摘编自《中国周刊》《货币的发展与演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原始社会,宝石、稀有贝壳等可以被当作货币来实现物物交换,是因为交换双方都需要这种不易大量获取的物品。‎ B. 当人类从意识层面赋予某种自然物以货币的功能并将之投入使用时,它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物而成为人类理性的加工品。‎ C. 在货币使用中,人们意识到原始实物货币存在诸多缺点,因此很快用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的金属取代了作为货币使用的自然物。‎ D. 国家铸币的出现和流通是商品交换突破区域市场范围的必然结果。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是因为金银等具有天然的内在价值和信用担保。‎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详细阐述了货币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折射了人类货币观念的演进。‎ B. 文章用“以羊易斧”的例子,阐明了在物物交换的时代,羊和石头都被当作了原始货币。‎ C. 文章采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金属货币相较于原始实物货币的进步,相较于纸币的不足。‎ D. 文章引用相关经济社会学的权威看法,既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又丰富了读者的认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克思关于货币与金银的评价,论证了货币与金银的辩证关系:金银具备货币的职能,但货币并非仅仅以金银的形式呈现。‎ B. 北宋时期出现的交子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的是,它本身不再具有价值,而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C. 作为“去自然化”的人造物,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但与贵金属相挂钩,还要以发行者的信用为各种职能依据。它的出现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与形式上的“去自然化”相比,纸币对金属货币在内容上的“去自然化”更深彻而重要,这与人类的货币观念的转变有关,也意味着货币的价值基础发生了转换。‎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交换双方都需要”错误,原文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偷换概念。‎ C项,“很快”错误,原文“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说明自然物被金属取代是个长期的过程。‎ D项,“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是因为金银等具有天然的内在价值和信用担保”错误,原文“不意味着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是以信用为担保”,人们接受和使用铸币不是因为金银等有信用担保。‎ 故选B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B项,“阐明了在物物交换的时代,羊和石头都被当作了原始货币”错误,“以羊易斧”只是物物交换,羊和石头不是原始货币。‎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C项,“还要以发行者的信用为各种职能依据”中“还要”错误。原文为“而与贵金属相挂钩,或者以发行者的信用为各种职能依据”,是选择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具体奖项 学校中文名 国家 学校排名 诺贝尔化学奖 剑桥大学 英国 ‎2‎ 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坦福大学 美国 ‎3‎ 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5‎ 诺贝尔化学奖 哈佛大学 美国 ‎6‎ 诺贝尔经济学奖 耶鲁大学 美国 ‎8‎ 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0‎ 诺贝尔化学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15‎ 诺贝尔物理学奖 康奈尔大学 美国 ‎19‎ 诺贝尔经济学奖 纽约大学 美国 ‎27‎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京都大学 日本 ‎65‎ 诺贝尔物理学奖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77‎ ‎(摘编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用技术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奖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 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在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 C. 本庶佑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仍然22年如一日坚持科研,76岁时获得诺贝尔奖;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后来获得诺贝尔奖。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即使年龄大,也能取得成就。‎ D. 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6. 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回答。‎ ‎【答案】4. B 5. D ‎ ‎6.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鼓励其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深造。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⑥政府应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研究性学校。(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如果他们没有……那就不可能……”说法过于绝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能取得如此突出的贡献,除了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还有很多原因,比如他们自身的努力。‎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错误,逻辑关系颠倒。根据原文,“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条件,“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考生从获得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科学家们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思考,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提出建议。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文中讲述获得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科学家们的成功之处,分析原因,然后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提出建议。材料一中“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说明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科研工作要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材料二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中的材料表明,这些获得诺奖的科学学们大多有很强的学术“背景”,他们大多出身名校,因此要提升青年学历层次,鼓励其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深造。材料三中“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可总结出,科学研究要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材料四中“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 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可总结出要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材料四“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可总结出,要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材料四中“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可以总结出政府应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材料四中“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可总结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研究性学校。‎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笛音 李铭 本地要排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去的。剧本经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从北京高薪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随便了。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吴大咖态度很坚决,对反对声音一概置之不理。本地文化官员跟剧组主创进行商量,既然聘请了吴大咖,就应该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按照吴大咖的方案,预算是高了些,可是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还是决定尊重吴大咖的所有选择。‎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傲慢无礼。‎ 后来事情很尴尬,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再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吴大咖苦笑一声,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笛音真干净!‎ 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初学,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儿回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 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但不是我想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 哦!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儿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 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先交代了吴大咖热爱音乐、不留情面、要求严格、坚持自我的形象,这样写给下文吴大咖坚持寻找最干净的笛音的情节做了铺垫。‎ B. 吴大咖临走时特意给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敬酒,这一细节与上文本地演奏演员认为吴大咖傲慢无礼形成了对比,使吴大咖的形象更高大、饱满,令人敬佩。‎ C. 小说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描绘盲女的笛音,先将笛音比作流水,描绘其清纯的特点;又用吴大咖听笛音后眼含泪花的情景来衬托笛音的感人力量。‎ D. 生活在“本地最闭塞的山村”的盲女使这个戏夺得最高荣誉,而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却遭到吴大咖淘汰,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8. 小说在结尾处才交代吴大咖否定了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 ‎9. 小说为什么以《笛音》为标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这样安排回应了前文否定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悬念,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这样安排将吴大咖对三位笛子演奏者的看法与评价放到一起,构成对比、衬托,更突出了盲女干净纯正的笛音和清纯脱俗的品质。③这样安排运用了卒章显志的艺术手法,使文章呼唤纯净、清除欲望、不慕名利的主题更加突出。 ‎ ‎9. ①故事情节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笛音”不仅能表现前两个演员的匠气和欲望及盲女的纯正内心,还能表现出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③暗示文章主题,借用“笛音”悠扬动听的意境来暗示文章追求美好的主题,同时使标题具有诗意的美感。‎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D项,“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就是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结尾的形式特点及表达效果,结尾与环境的关系,和前文情节之间的关系,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对于表现小说主旨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在结尾处才交代吴大咖否定了前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的妙处。小说结尾写“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从结构上分析,这个答疑解释了前文否定两位优秀的笛子演奏员的谜团,情节上前后照应,这样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这种结尾也将吴大咖对盲女孩和演奏了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和那个年纪轻轻却获得好多国内和国际大奖的女演奏者进行对比,突出了盲女干净纯正的笛音和清纯脱俗的品质。从尾段的表达效果分析,这个结尾表达了呼唤纯净、清除欲望、不慕名利的主题,属于卒章显志,能突显文章的主旨。‎ ‎【9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和题目本身的表达效果等角度来考虑。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以《笛音》为标题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文本逐一分析。本文主要的故事情节是本地要排一个戏,想去省里拿大奖,下场排练前需要找人为这个剧配上一分半钟的音乐。他们聘请了一位吴大咖,全文着力写这位大咖花心思去寻找最满意的笛音,“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大咖寻找演奏者的过程,主要通过听他们演奏笛子来判断,而大咖评价第一位演奏者匠气太重,第二位演奏者欲望太重,而盲女演奏的笛音“最干净”,能表明盲女内心的纯正。从表现文章主旨的角度分析,小说借用盲女演奏的“笛音”来暗示内心要纯净,要追美好。以“笛音”为题,也能给人以诗意的感受。‎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郑辰传》)‎ ‎10. 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B. 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C. 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D. 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玘/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余/试职而已/‎ ‎11. 对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监察御史,官名,明朝时为督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称,主要职责通常弹劾与建言。‎ B.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 丁内艰,指遭遇母丧或祖母之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为父母守制。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 D. 六部,明朝时直接对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辰深得皇帝赞赏。他曾奉皇帝之命调查江西安福百姓告发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处理结果都得到皇帝认可。‎ B. 郑辰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有关部门以叛乱上报,朝廷因此下令发兵,郑辰为此事回京上朝奏明实情。‎ C. 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在位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所有失职官吏。‎ D. 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佥事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其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钱送他的妻子儿女回乡。‎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 ‎(2)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答案】10. A 11. C 12. B ‎ ‎13. (1)有流言说服役的人诽谤朝廷,恐怕发生事变,派遣郑辰前往察看。流言不实,没有一个人获罪。(2)正统二年,他奉命救济南畿、河南地区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令郑辰等待合适时机修复堵塞河堤。‎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蹇义等”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该词前面要断开;因此可以排除BD两项。“余”是所在句子的主语,“余试职而已”意思是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前面要断开。故排除C项,选A项。‎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错误。朝廷官员守制期未满,朝廷可强令其出仕。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 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郑辰为此事特意回京上朝奏明实情”中“为此事”错误。原文“辰方以事朝京师”,可知郑辰并非为此事特意回京。‎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谤讪,诽谤朝廷;验,察看;无实,流言不实;得罪,获罪。第二句中,振,救济;即,就;伺便,等待合适时机;修塞,堵塞河堤。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召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皇上对方宾说:“他真是国家耳目之臣啊!”‎ 十六年(1418‎ ‎),他被破格提升为山西按察使,调查惩治贪污者,没有丝毫宽恕。潞州盗贼兴起,有关官员上报说有反叛,朝廷下令发兵去讨伐。郑辰正因为有事回京师朝见,上奏说:“这是百姓苦于徭役而已,请不要发兵。”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他回去时则屏去骑马的侍从,亲自入山谷中进行安抚晓喻。盗贼都感动而泣,重做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运粮食给山海关驻军,郑辰统领山西百姓用车运粮,完成差役。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耗,蔚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郑辰说:“山西百姓贫穷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会生变。不如先缓一下,让他们自通有无。”他的意见被采纳,终于没有拖欠的。遭母丧归家时,军民都前往御史处乞请把他留下。御史上报朝廷,郑辰守孝期满后,回到旧任。宣德三年(1428),他被召回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当初,两京六部堂官出缺,皇上命令廷臣推荐可胜任的在外的方面之臣。蹇义等推荐了九个人。只有郑辰和邵王己、傅启让三人,皇上素知他们的名字,马上真授他们官职,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 英宗即位后,分派大臣考察天下地方官。郑辰前往四川、贵州、云南,全部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人。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丧期间续娶,郑辰弹劾他有伤风化,周璟因此事被免职。正统二年(1437),他奉命赈济南畿、河南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有人建议从大名开渠,引各河的水流入卫河,以利于灌溉运输。郑辰说这样会劳民,不便利,此事就停止了。后他升任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运粮食到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阻挠命令,郑辰弹劾他,事情得以办妥。八年,他患风疾,告病归家。第二年去世。‎ 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刚考中进士时,他把财产都让给了兄弟。在山西时,与同僚杜佥事有言语冲突。杜去世后,郑辰为他治丧,出资遣送他的妻儿回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注】,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注】游冶郎:风流少年。‎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莲女隔着荷花与人谈笑风生,给人一种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正如王昌龄所写的“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B.‎ ‎ 颔联勾勒了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写出了采莲女内心的欢乐,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 C. 岸上游冶郎三三五五地在垂柳下驻足,他们为岸边优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不愿离去。‎ D. 尾联写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眼前落花纷纷飞去,诗人不免搔首踟蹰,愁肠空断,一种对时光飞逝、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油然而生。‎ ‎15. 后人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 ‎【答案】14. C 15. 诗人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活泼、大方、明艳、娇美的采莲女的形象。诗人直接描写采莲女的笑声、新装与香袖,表现出采莲女内心的欢乐,突出采莲女的活泼、明艳和大方。又用岸上游冶郎的驻足,从侧面衬托出采莲女的娇美和明艳。‎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C项,“他们为岸边优美的的自然景色所吸引”理解错误,游冶郎实际上是爱慕采莲女而不愿离去。‎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也就是分析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诗中“笑隔荷花共人语” ‎ 直接描写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也是直接描写采莲女,采莲女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第三四联以从游冶郎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是侧面描写。‎ ‎【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写被贬之地的荒凉和得不到朝廷重用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2)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自比,怒斥自己遭到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________________”,强调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_______________”,强调事物亦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答案】 (1). 巴山楚水凄凉地 (2). 二十三年弃置身 (3).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置、嫉、蛾眉、谣诼、瞬、尽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些人对野生动物制品近乎狂热的痴迷,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象牙盗猎和售卖网络。尤其近年来随着盘手串的风气兴起,对象牙珠子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个网络幕后的操盘手们 ,创造了一个自认为 ‎ ‎ 的销售模式,市场日益壮大。而这背后是整个非洲象种群的灾难,每根象牙背后,都是残忍的杀戮,手串上精美的象牙珠子,其实都是杀生的记号。大量的象牙需求,会刺激整个犯罪链条,即使是普通游客最零碎的购买需求,也是盗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如果盗猎的势头再不遏制,非洲象将在10年到20年内灭绝。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____。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击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这一“象牙全面禁贸令”也被称为“全球保护野生大象最重要的单一举措”。而那些还在这个犯罪链条上铤而走险的人,无疑是在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见机行事 无懈可击 义不容辞 自食其果 B. 随机应变 天衣无缝 责无旁贷 玩火自焚 C. 见机行事 无懈可击 责无旁贷 玩火自焚 D. 随机应变 天衣无缝 义不容辞 自食其果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盗猎分子手中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来自于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 B. 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由盗猎分子从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里提供 C. 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都会变成盗猎分子手中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 D. 销售资金的源源不断,使更专业的汽车和枪支流到了盗猎分子手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中国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B. 为了增强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行动,中国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C. 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中国宣布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D. 为了增强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行动,中国宣布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见机行事”,看清适当时机而立即行动。第一处,是说“网络幕后的操盘手们”抓住“近年来随着盘手串的风气兴起,对象牙珠子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一时机来行事,应使用“见机行事”。“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丁点破绽。“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第二处,是说网络幕后的操盘手创造了一个自认为没有漏洞的销售模式,应使用“无懈可击”。“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侧重“理应承担”。“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第三处,此处强调“保护野生大象”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应使用“责无旁贷”。“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第四处,是说那些还在这个犯罪链条上铤而走险的人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应使用“玩火自焚”。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前面说“大量的象牙需求,会刺激整个犯罪链条,即使是普通游客最零碎的购买需求,也是盗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由“盗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可知,此处应是继续说盗猎链条中的环节,由前面的“购买”可知,下面应是“资金的流入”,接着“资金流入”变成“盗猎者手中的车和枪”,由此出现后面“……非洲象将在10年到20年内灭绝”这一后果;A、B两项承前主语不一致,因为前面说游客购买,接着应是资金流入;D项,“……源源不断,使……”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应是“销售资金,变成……”。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为了提高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击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该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提高……意识”搭配不当,一般是“增强……意识”,这就排除AC两项;二是“付诸于”成分赘余,“诸”意思是“之于”,应删除“于”,排除AC两项;三是“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宣布”语序不当,应该“中国宣布从……开始”,排除AB两项。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8个字。‎ ‎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婴幼儿①______________,只能感性地认知事物。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婴幼儿对周围世界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他们不仅能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②________________:婴儿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三四岁的儿童则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到了20世纪末,一些研究证实,婴儿具有抽象而复杂的知识,而且③_______________,这类知识还会迅速增加,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答案】 (1). 不能理性地理解事物 (2). 而且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 (3). 随着年龄的增长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通读材料后,不难理解出,该段材料是围绕婴儿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展开的。第一空前面说“大多数人认为婴幼儿”,表明后面人们对此的看法,后面说婴儿“只能感性地认知事物”,因此该空应是否定判断,与“感性地认知事物”相反相对的,是“理性地理解事物”,因此第一空应填“不能理性地理解事物”。第二空前面说“婴幼儿对周围世界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他们不仅能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后面与前句应是递进关系,从下文的“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可推知该句是“而且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第三空后面说“这类知识还会迅速增加,直到他们长大成人”,因此可推知,前面填的内容与人的年龄增长有关,故填“随着年龄的增长”。‎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 ‎)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 ‎“垃圾分类新时尚 美丽东城共分享”——2019年7月11日,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举办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举办该活动的目的是在校园内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北京市垃圾分类达人”封云英、文明监督队代表崇文小学学生冯子涵等5位代表分别从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践行环保教育方法等方面分享了一些“垃圾分类故事”。 东城区教委下发通知,将“垃圾分类”作为全区中小学生暑假共同的“作业”。‎ ‎【答案】关键信息点:①2019年7月11日;②旨在推广垃圾分类理念的活动在崇文小学举办;③5位代表分享了“垃圾分类故事”;④“垃圾分类”成为东城区中小学生暑假共同的“作业”。‎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信息这类题目,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缩写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和基本意思。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整段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抓住新闻的主体事件加以概括。这是段叙事性的新闻材料,概括时要抓住几大要素,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按照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将主要内容整合。通读材料后,可知,该新闻的时间是2019年7月11日,地点是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主要事情是举办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活动的目的是目的是在校园内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同时“垃圾分类”还是全区中小学生暑假共同的“作业”。考生据此加以概括整理即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亦然也会微笑着面对着你。——题记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望眼无际的天空,充满了迷茫和奇趣。对于豆蔻年华的我们来讲,它必然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可是对于成年的青年人来讲,它必然也是一把匕首,在伴随他们的使用中,一不小心就会刺伤他们,抹杀了他们励志向上的决心,带给了他们无数的烦恼和挫折……‎ 春天,漫山遍野含苞待放的鲜花和刚刚冒出头的嫩绿绿的小草,小河边清澈见底的水流哗啦啦的流向那不见尽头的远方,蝴蝶和蜜蜂在一旁嬉戏着……夏天,炽热的太阳光强烈的烘烤着大地,我们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水,学校那一簇簇鲜花和小草都枯萎了,茂盛的大树也快要奄奄一息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秋阿姨如闪电般的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为我们带来一丝丝秋的气息吧!!!秋天,田地里那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农民伯伯一脸的喜悦,林间枫叶哗哗的飘落……冬天,天空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使嘈杂喧闹的城市顿时寂静了下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小朋友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毛茸茸的手套,在大地的怀抱中玩起了打雪仗、堆雪人……‎ 生活就像这变化多端的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特点与性格。‎ 夏天,微笑面对着生活的人会用别致的眼光去待它,会觉得它不是炎热,不是用炎热来惩罚我们,而是认为它是在考验我们,用我们酣畅淋漓的汗水来浇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在懵懂和挫折中成长,更是因为夏日的辛勤播种,才有了秋天那喜悦的丰收啊!‎ 懂得面对生活,懂得迎接生活,懂得与生活和睦相处的人一定会是生活的成功者,因为你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历程,处理过生活中的种种失败,挑战过生活中的处处困难。‎ 一次,我在做一次练习中,做到了这样一道题。有三个人同时经过一处荆棘丛中,然而荆棘丛中长出了鲜花。走过的第一个人就说:“荆棘丛中长出了带刺的花。”走过的第二个人就说:“荆棘丛中有刺。”最后一个人就说:“荆棘丛因有花而更美。”三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未来他们的命运也将不同。所以请相信,生活就是一杯放在我们面前的一杯茶,如何去品味这杯茶,就要看我们怎样去对待生活了……‎ 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亦然也会微笑着面对着你。——后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有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 考生可从五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取几个方面来写,还可以写我们许多人往往拿错了眼镜,该拿太阳镜时拿了显微镜,该拿望远镜时拿了放大镜,所以经常把事情办糟糕,从而提出关键是要选对眼。‎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就可以多角度立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