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测试
语 文
试卷共22题,计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与监考老师,试卷自己保存。
注意事项:
1、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答错题时可以用笔划去。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创新文博发展
刘绍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博物馆暂停开放,但新技术应用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参观窗口。今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纷纷利用互联网开启“云展览”,使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博物馆除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更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民族文化的殿堂,是塑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机构。以“网络+”创新文博发展、促进文化国际传播,为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切实抓住网络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发挥博物馆在保存、展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共享性、开放性,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数字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博物馆的实体界限、文化藏品的国别界限,让观众不必亲临现场就能感知中国文化。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网络直播等新技术与藏品有机整合,可以有效弥补非接触、非现场观展的不足,增加观众的直观体验、互动趣味,使展览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从不同博物馆选择藏品群进行集中展出,更有助于让观众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文化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创新“网络+”技术应用,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是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此而言,可以用海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中国故事讲清楚、说精彩;推动国内更多博物馆加入国际知名网络博物馆社群,加大对国内博物馆的国际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社交平台的信息互动,注重发布内容的趣味性和馆藏特色,吸引更多海外观众关心关注中国文化,等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导致许多文物信息链条出现断裂。利用“网络+”技术,设立流失海外中国文物数字博物馆,不仅能让更多珍贵文物“活”起来,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便利,有助于接续、丰富历史文化信息链条。这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同样十分重要。
从目前实践看,网络数字技术已经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我国博物馆要加速“网络+”进程,使服务范围从局部拓展到全球、服务对象从有限人群拓展到更多受众、服务时间从工作日拓展到全时段,为全球观众提供随时随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机会。以“网络+”创新文化传播,加强人文交流,倡导文明对话,就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人文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5月19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开放的各地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敦煌博物院等利用互联网开启“云展览”,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参观窗口。
B. 博物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不仅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民族文化的殿堂,更是塑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机构。
C. 网络数字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博物馆的诸多界限,有亲临现场之感,使展览馆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
D. 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国内更多博物馆和国际知名网络博物馆社群的建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云展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B. 文章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云展览”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有非接触、非现场观展的不足。
C. 文章在第四段论述了利用创新“网络+”技术,发挥新兴媒体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三个具体措施。
D. 文章在“网络+创新文博发展”这一总话题统领下,从文化视角、现实视角、国际视角以及未来视角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创新文博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B. 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可以从不同博物馆选择藏品群进行集中展出,让观众获得更全面系统的文化信息,从而体现出共享性和开放性。
C.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海外中国文物博物馆,可以使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活”起来,从而接续和丰富历史文化的信息链条。
D. 在网络数字技术已经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的背景下,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人文交流,倡导文明对话,就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不仅……更是……”递进关系不成立。原文,“博物馆除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更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民族文化的殿堂,是塑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机构”。原文两个内容是并列关系,而选项说成是递进关系。
C项,偷换概念,“使展览馆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错,原文是“网络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展览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可见,选项中说的“使展览馆更具亲和力和表现力”中“展览馆”应该是“展览”。
D项,曲解文意,“推动国内更多博物馆和国际知名网络博物馆社群的建设”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加入国际知名网络博物馆社群”。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谨慎态度”理解有误,原文是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弥补非接触、非现场观展的不足”,而非作者的态度或观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偷换概念,“建立海外中国文物博物馆”有误,应该是“建立海外中国文物数字博物馆”。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设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城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材料二
上图中实曲线就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生产率前沿曲线,它描绘了产业在现有市场即红海中的战略边界。一个组织的市场竞争战略,或称红海战略,要成功,就必须在价值和成本间作出选择:要么在价值上取胜,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点1),要么以低成本领先(点2);但不可能两者兼得。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2》)
材料三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
许多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点,全力搭上垃圾分类的“顺风车”。支付宝、微信在7月1日之前就已经相继推出了各种“垃圾分类”小程序,企图抢占这一风口的第一波流量。
其中,支付宝还在“城市服务”中开辟了“垃圾分类回收”专栏——易代扔,服务内容包括家电数码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大件付费回收等上门回收服务。而拼多多则是在销售上做功夫:对分类垃圾桶进行补贴销售,成绩不俗。
除了上门服务,智能垃圾回收柜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最近已经濒临破产的“小黄狗”也因为垃圾分类又火了一把。
作为一家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徐鹏正在筹划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业务。“我们的项目是将社区、医院、大学、政府机关、产业园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我们会将餐巾纸、筷子、外卖盒、尿不湿、纺织物品进行自动分解,如此一来,一吨的垃圾我们可以减量80%-92%。如果是厨余垃圾,我们会将其做成有机肥料,一吨的厨余垃圾大概可以产出100—200公斤的有机肥料。”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这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设有各种可回收资源的投入口,包括纸类、纺织物、饮料瓶、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类别。
按照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等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摘编自钱培坚《垃圾分类,能否分出一片财富蓝海?》)
4. 下列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是( )
A. 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行业。 B. 创造和攫取大的市场份额。
C. 行业边界是模糊不确定的。 D. 行业竞争规则还没有建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红海中,企业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已有的市场空间。企业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权衡取舍.要想追求“差异化”,成本必然增加。
B. 企业大部分时间面临的是红海。企业可能随时从红海走向蓝海.但即便跨人蓝海,随着跟随者的集聚增多,蓝海也将很快变成红海。
C. 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等环节中,都可能潜藏有大市场,企业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现真正的蓝海。
D. 垃圾分类小程序的风行和徐鹏正在筹划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业务都说明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主要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
6.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
【答案】4. B 5. D
6. ①市场数量规模不确定,竞争规则还未建立,有广阔发展空间。②支付宝、微信等推出的各种小程序,为垃圾分类提供服务。③国家的整体规划,行业发展前景可观。④未来一年到十年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张冠李戴、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B项,“大的市场份额”错,根据原文“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可知,“攫取大的市场份额”是身处红海的企业的特点。原文,“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可知:蓝海市场特点是开垦新的市场需求。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不是说明“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而是说明随着垃圾回收产业的兴起诞生了新的业务。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材料一,“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概括为:垃圾分类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诞生的具体市场数量规模都还不确定,市场的竞争规则还未曾建立,这些都为蓝海市场的产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三,“支付宝、微信等已经相继推出了各种‘垃圾分类’小程序,开展上门服务,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业务的产生,为蓝海市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概括为:支付宝、微信等推出的各种小程序,为垃圾分类提供服务成熟的网络服务。
材料三,“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从2019年起到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理系统,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概括为:国家的整体规划,行业发展前景可观。
材料三,“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概括为:未来一年到十年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剃头匠
石舒清
剃头匠丁彦禄吃完饭,用手抹过嘴,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有带。他的窘态被对面坐着的卖扫帚的李胡子看见了,李胡子让他不要慌,自己给他代交上就行了。丁彦禄却好像一直不自在,欠了李胡子很大的人情似的。丁彦禄说,你看这么个行吗?这顿饭钱,和我剃一个头钱差不多(其实剃一个头要的钱还要稍多一些),我看你的头也长了,干脆我给你剃个头,你请我吃顿饭,咱俩就两清了,谁不欠谁,你看这样行吗?两个人就往丁彦禄的剃头棚方向去。
路上看到一面墙上贴着三五张通缉布告,右侧是文字说明,左侧是犯人画像,两个人就过去站在人群后面看了一看,其中有一个名康小八的,是京津一带的惯匪,在几个被通缉的人里,算是名声最响的一个了。丁彦禄是一个在小棚子里给人剃头的,李胡子是个扎扫帚卖扫帚的,其实和官啊匪啊的都不大容易有关联,两个人一边说着传说中的康小八,一边就往剃头棚里去。剃头棚里还有个年老的剃头师傅,正在给一个头发乱糟糟的人用着心思理发,旁边还等着一个剃头的人。
因为吃了李胡子的请,丁彦禄给李胡子剃头就格外上心些,手续就多了些,正式剃头前在他的头上耳朵上还捏弄了捏弄,一边捏弄,一边还说着康小八。你们说的就是那个打死主人的康小八吧,老一些的剃头师傅有意无意地丢过来一句。李胡子被丁彦禄按着头,额头上弄出很多的皱纹来,说,你知道这一出吗?知道就给我们说说,老剃头师傅就这样那样地说起来,说得一切好像他都亲眼见过一并经历了似的。
康小八,天津人,给一个姓康的人家当保镖,他自小跟人学了一身功夫,就让康财主看上了,给康财主当保镖六七年,康财主给康小八买了一把英国造左轮手枪,三百发子弹,就让康小八有了一手好枪法,这样一来,康财主因为有康小八这么个保镖,就使得一般的财主不好和他攀比。康财主希望康小八保镖的身份外,能过一份正常的日子,比如娶妻生子等,康小八好像不需要这些。康小八在这世上就是孤孤的一个人,连个亲戚好像也没有。就有人给康财主耳朵里吹风说,康小八这样的情况,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就怕你的光阴到一定程度时,一声枪响,你的成为人家的。架不住人一说再说,康财主动心思了。他想把枪从康小八手里收回来。康财主在枪的事上费过不少心思,都未能把枪从康小八手里讨回来。一天黄昏,两个人去通州要账,路过一片庄稼地时,康财主忽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说,不去要账了,改天吧,今天咱们先回去。康小八不明白说得好好的去要账,为什么忽然又不去了,康小八让康财主给他个忽然不去了的理由,康财主竟给不出。康小八就忽然变了脸,说我对你一心一意,你对我三心二意,给,你的枪你拿去吧,我们的关系到这里为止。两边看不到边际的庄稼地里风吹得庄稼叶子哗啦啦响着。两个人已经走在夜影里了。不知怎么一来,就听一声枪响,一个人倒在地上。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康小八把主人给杀了。康小八不见了影踪。北京天津都找不到他的影子。
说到这里,老剃头师傅给自己的顾客把辫子解开,梳理了一番重新辫好,一个头就算是剃完了。他的那个顾客这老半天就好像并不存在。好了,随着老剃头匠这样说一声,那人就站起来,首先给理发的师傅道了一声谢,然后拍打着自己身上的毛发,打量了一下剃头棚,好像他要把这个剃头棚买下来似的。他显得黑瘦,刚刚剃过头的缘故,他看上去像一个米粒脱净的玉米棒子。他付了剃头的钱,然后笑嘻嘻地对给自己剃头的师傅说,你们刚才说的那个康小八,你们见过吗?都说没见过。那人说,那就让你们见一下吧,我就是康小八,你们乱说我,我听了不高兴,枪里头的子弹够用,给你们一人一个吧,说着就在袖筒里露出蛇芯子那样一点枪头来,把两个剃头师傅,还有李胡子都打死了。那个等着剃头的人吓得脸上的黄土都出来了。康小八给他笑一笑,说没你的事,他们说我,你一句都没说,你再找个地方剃头去吧。
清廷捉拿了康小八。1904年某月某日,康小八在北京被凌迟处死,给他行刑的是不比他名声小的刽子手蔡六爷。凌迟首先要在额头上割下两片肉遮住眼睛,免得看着惊惧。康小八说不必要,他要看着蔡六爷给他行刑。蔡六爷满足了康小八的请求。旁边的一个监刑官看康小八受刑时一声不吭,就给蔡六爷使个眼色,蔡六爷暗中用一根钢针刺入康小八的心脏,正咬牙受刑的康小八,就像颈骨突然断折了那样,头重重地垂下来,好像风没有了,绷紧着的旗子暂时收敛了它的威风那样。
要说的是,中国历史上,康小八是最后一个被施以凌迟之刑的人,此后不久,经光绪皇帝签署,中国彻底废除了运行了千余年的凌迟大刑。
(选自《十月》2019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中,剃头匠丁彦禄对于李胡子替自己付饭钱总感觉“不自在”,表现了剃头匠丁彦禄善良敦实的性格特点。
B. 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文中写康小八“头发乱糟糟”,“给他笑一笑”“要看着蔡六爷给他行刑”等,都是以细节描写暗示人物处境、刻画人物性格。
C. 小说在伏笔手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如李胡子到剃头店剃头、布告的出现,不断地谈论康小八等情节,为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D. 小说结尾有意使用“中国历史上,康小八是最后一个被施以凌迟之刑的人,此后不久,经光绪皇帝签署,中国彻底废除了运行了千余年的凌迟大刑。”意在说明“凌迟”之刑的残忍。
8. 小说中插叙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9. 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康小八,但标题是《剃头匠》,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7. D 8. ①内容上起交代作用。插入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交代了布告通缉康小八的原因,为后文康小八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使后文枪杀剃头匠及李胡子顺理成章。②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凸显了康小八多疑残忍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丰富情节的作用。插入康小八杀主人的情节,使整个小说行文起伏多变,避免平铺直叙,情节波澜曲折。
9. 小说以《剃头匠》为题我是这样理解的:①结构上,剃头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剃头匠丁彦禄吃饭没带钱、看布告、给李胡子剃头到最后被杀,小说始终围绕剃头匠的活动轨迹来设置情节。②内容上,小说中的故事是由剃头匠引起的,正是因为他和众人的不断谈论康小八,才招致杀身之祸。剃头匠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③人物形象塑造上,剃头匠的形象和惯匪康小八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出惯匪的残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意在说明“凌迟”之刑的残忍”错误,应该是为了增加历史感和真实性。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和该情节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中插叙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交代了康小八被通缉的原因,“路上看到一面墙上贴着三五张通缉布告,右侧是文字说明,左侧是犯人画像,两个人就过去站在人群后面看了一看,其中有一个名康小八的,是京津一带的惯匪……”。也为后文康小八的出现、枪杀剃头匠等情节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说中插叙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使整个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他付了剃头的钱,然后笑嘻嘻地对给自己剃头的师傅说,你们刚才说的那个康小八,你们见过吗?都说没见过。那人说,那就让你们见一下吧,我就是康小八,你们乱说我,我听了不高兴,枪里头的子弹够用,给你们一人一个吧,说着就在袖筒里露出蛇芯子那样一点枪头来,把两个剃头师傅,还有李胡子都打死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节更加动人心魄。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康小八枪杀主人的情节,凸显了康小八多疑残忍的性格特点,“康财主动心思了。他想把枪从康小八手里收回来。康财主在枪的事上费过不少心思,都未能把枪从康小八手里讨回来。一天黄昏,两个人去通州要账,路过一片庄稼地时,康财主忽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说,不去要账了,改天吧,今天咱们先回去。康小八不明白说得好好的去要账,为什么忽然又不去了,康小八让康财主给他个忽然不去了的理由,康财主竟给不出。康小八就忽然变了脸,说我对你一心一意,你对我三心二意,给,你的枪你拿去吧,我们的关系到这里为止。两边看不到边际的庄稼地里风吹得庄稼叶子哗啦啦响着。两个人已经走在夜影里了。不知怎么一来,就听一声枪响,一个人倒在地上。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康小八把主人给杀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通过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倾向,深入解析作者在文字中所寄寓的思想。
小说以《剃头匠》为题,在结构上来看,剃头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写到剃头匠丁彦禄吃饭没带钱,“丁彦禄说,你看这么个行吗?这顿饭钱,和我剃一个头钱差不多(其实剃一个头要的钱还要稍多一些),我看你的头也长了,干脆我给你剃个头,你请我吃顿饭,咱俩就两清了,谁不欠谁,你看这样行吗?两个人就往丁彦禄的剃头棚方向去”,“路上看到一面墙上贴着三五张通缉布告,右侧是文字说明,左侧是犯人画像,两个人就过去站在人群后面看了一看,其中有一个名康小八的,是京津一带的惯匪”,之后剃头匠和李胡子因为谈论批评康小八被杀,小说始终是围绕剃头匠的活动轨迹来设置情节的;从内容上来看,小说中的故事是由剃头匠引起的,正是因为他和众人的不断谈论康小八,才招致杀身之祸,“我就是康小八,你们乱说我,我听了不高兴,枪里头的子弹够用,给你们一人一个吧,说着就在袖筒里露出蛇芯子那样一点枪头来,把两个剃头师傅,还有李胡子都打死了……”剃头匠的行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上,剃头匠的和善“剃头匠丁彦禄吃完饭,用手抹过嘴,这才发现身上一文钱也没有带。他的窘态被对面坐着的卖扫帚的李胡子看见了,李胡子让他不要慌,自己给他代交上就行了。丁彦禄却好像一直不自在,欠了李胡子很大的人情似的。丁彦禄说,你看这么个行吗?这顿饭钱,和我剃一个头钱差不多(其实剃一个头要的钱还要稍多一些),我看你的头也长了,干脆我给你剃个头,你请我吃顿饭,咱俩就两清了,谁不欠谁,你看这样行吗?”和惯匪康小八的心狠手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康小八的残忍、暴虐。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
,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B.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C.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D.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学,文中指外出游历求学,其中“游”与“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游”同义。
B. 比冠,其中“冠”指刚成年。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文中指做官的人。
D. 膳进,“膳”是饭食的意思。在古代皇帝用餐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少有才学,得到赏识。在母亲程氏的教育和勉励下,苏轼年轻时就精通经典和史籍,后来范仲淹听说后主动约见他,对他的才学很是赞赏。
B. 苏轼当政期间,身先士卒。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遭遇洪灾曹村决口,他身先士卒,发动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 苏轼路过金陵,关心国事。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尽管王安石的态度不是太积极,但表现了苏轼对国事的关切之情。
D. 苏轼空有才华,终不得用。苏轼的治政策略很得仁宗赏识,他的文章也得到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13.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道路泥泞,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重大的案件,您难道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
“在朝则言”和“在外则不言”为两个并列句,在“在朝则言”和“在外则不言”后面断开,排除A项和D项;“上所以待公者”和“公所以待上者”并列,结构一致,在“上所以待公者”后断开,在“公所以待上者”前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其中‘游’与‘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游’同义” 错误,“秦时与臣游”中的“游”是交往、结交朋友的意思。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A项,“后来范仲淹听说后主动约见他”错误,原文“后以书见欧阳修”,意思是“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可知是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关键词:“涂潦”,道路泥泞;“侪”,同辈,同类的人们;“庐于其上”,状语后置句,即“于其上庐”,在城墙上居住;“庐”,名词作动词,住。
②关键词:“连年”,多年;“解”,停战;“大狱”,重大的案件;“独”,难道。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
.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
(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地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
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说:“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嘴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
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4. 对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诗首句写眼前景色,点明时令气候,次句预计李侍郎的别后行程,两句暗示朋友旅途艰辛。
B. 贾诗后两句用“今日”和“明朝”相对照,可见今日相聚之促,得之不易,明朝相忆之深,失之难堪。
C. 王诗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为下一句造势。
D. 两首诗都选用典型意象营造意境,并且都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情达意,使情感细腻传神。
15. 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或“依依惜别之情”)。异:前者写同在一条江边,风雨共进,明月哪里知道我们身处两地?仍然照耀着我们,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后者写分别后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D项,“直抒胸臆的手法”错。王昌龄的诗委婉含蓄的表达情意而不是直抒胸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基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二者都是送别诗,都表现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但是表现的重点不一样。
《送柴侍御》: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虽然要分别了,但是依然要饮酒尽兴,显得乐观开朗。
《送李侍郎赴常州》:首联“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雪停了,云散了。天气晴朗,但北风仍会使人感到寒冷,点明时令气候,属于天时;“楚水吴山道路难”,楚水巫山路漫漫,路途必然艰辛,本句是预计李侍郎的别后行程,他是沿江东下,表明朋友旅途艰辛,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后两句“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正面抒发惜别之意,今天我要送你走,在我们走之前,我们必须享受喝酒的乐趣。在走之前,我们饮酒必须尽兴,不然的话,明日想念起你的时候,我们已经隔着漫漫长路、千山万水了。以“今日”、“明朝”对照今日相聚之促,得之不易,明朝相忆之深,失之难堪,愈觉非尽兴大醉不足以散愁,路途遥远,前途未卜,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强调既要学习别人优点,也要参照别人的缺点来自我改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登高望远,想到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择”“善”“瞬”“尽”“舞榭”“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_________,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领袖致电祝贺,勉励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
作为三大球中唯一一支夺取过世界冠军的运动队,早已被超越体育本身意义的中国女排的影响力,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尽管成绩有起伏,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等待我们去战胜。( )。_________的女排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激发我们发扬好女排精神,在新的征程中赢得新胜利。发扬女排精神,就要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中坚持拼搏,在挫折后勇于奋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_________力量,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的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_________就能实现的。”让我们牢记领袖的嘱托,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发扬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创造不负新时代的更大业绩!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艰难险阻被克服,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B. 克服艰难险阻,需要团结的作风,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
C. 艰难险阻被跨越,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D. 跨越艰难险阻,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卫冕 历久弥新 汲取 敲锣打鼓
B. 蝉联 经久不衰 汲取 沸沸扬扬
C. 蝉联 经久不衰 吸取 敲锣打鼓
D. 卫冕 历久弥新 吸取 沸沸扬扬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B. 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C. 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D. 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答案】17. D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考生选择时应注意选项句子和前后文话题是否统一、前后是否勾连、事理是否相承以及有无语病等问题,难度适中。
A项,“艰难险阻被克服”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艰难险阻不能克服。故该项不恰当。
B项,“克服艰难险阻”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克服”与“艰难险阻”不搭配;另外,“需要团结的作风,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语序不当,应为“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故该项不恰当。
C项,根据语境,省略的主语是“我们”,不是“艰难险阻”,无须采用被动句式。故该项不恰当。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般应从以下地方思考:首先,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其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再次,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然后,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最后,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一空,卫冕:体育竞赛中指蝉联冠军,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蝉联:绵延不断;连续相承。此处指成功保住上届取得的冠军地位,使用“卫冕”恰当。可以排除B项、C项。
第二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问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一般用作谓语。此处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的女排精神,使用“历久弥新”恰当。
第三空,汲取:指取水,引申为吸取,吸收;吸取:用不同方法吸收。采用,采取,得到。联系语境“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吸取力量,使用“汲取”更恰当。可以排除D。
第四空,敲锣打鼓:指欢庆祝贺。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锣鼓喧天,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此处指绝不是“轻轻松松”大造声势大肆宣传就能实现的,使用“敲锣打鼓”更恰当。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超越体育本身意义是“影响力”而不是“中国女排”,排除AC;二是不合逻辑,“不仅……更……”表递进,文中强调的是“国人接续奋斗、 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此句应放到“更”后面,排除D。
故选B。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20.抗疫歌曲不仅是个人的表达,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下面是对多个网络平台近30首抗疫歌曲分析之后产生的词云图。请简要概括抗疫歌曲内容的特点。不超过80字个
【答案】①抗疫歌曲的主体内容以“我们”、“一起” “英雄”、“加油”为主,表现的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②有的侧重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歌颂,有的侧重对湖北人民的关切,总体看来,乐观积极的内容占据主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考生语言表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仔细观察画面;看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抓住内容要点;②确定结构顺序;③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本图的是对多个网络平台近30首抗疫歌曲分析之后产生的词云图。要求简要概括抗疫歌曲内容的特点。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大字内容显示的是“我们”“一起”“加油”“英雄”,这应该是歌词的主体内容,而歌词中“众志成城”“艰险不弃”等字则表现了在抗击疫情中,全国上下所表现出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而歌词中还有一些小字“武汉”“必胜”“誓死捍卫”“希望”等词,有的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对医务人员每天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歌颂;有的则表现了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关切,积极向上,充满了正能量。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答案。
21.请阅读下面关于物联网的信息,给物联网下一个定义。(可删改个别字词,不得改变原意。)
①物联网也是一种网络
②物联网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③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现物品和互联网连接
④物联网最终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答案】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压缩语段中下定义类试题,所谓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既和其它属概念的本质的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
首先确定被定义项为“物联网”,然后找到邻近属概念“网络”,也就是“物流网是一种网络”,接着再找出这种网络的特点(种差):①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②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③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把这些特点加入就行了。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本题中,按照一般的逻辑“通过……途径,按照……方式,达到……目的”来排列种差的顺序。考生据此分析写出答案即可,如果题干有字数要求限制,考生应特别注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曾经经历过一场特别的考试——学校组织的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感受,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以上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③请你为《教育时报》的“教育之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莫言监考才真诚,疫考自会鉴人心
一场特殊的疫情,让2020变得不再平凡。同时,也让高三的我们体验了一场特别的模拟考试:在家进行,没有考场,也没有监考老师。于是,就有了“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这样的声音。可我,并不这样认为。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考试结果的真实可信,并不一定需要监考来保证。
诚信考试,早已经深入人心。有多少学校在线下考试的时候,早就尝试过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我们知道,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考试其实是在帮助大家收获知识。再就是,通过考试暴露出问题,帮助老师掌握教学情况,调整后期的教学计划。从本质上说,考试的目的和我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一致的,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去破坏考试的规则。
即便有监考,也不一定能确保考试的真实可信。这个,其实我们在线下考试的时候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何况是线上考试。过去舞弊的同学,多是因为羞于暴露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这次线上考试,不上报、不排名。所以,曾经作弊的同学,这次应该也没有太大的动力了。再说了,真有铁了心要舞弊的人,安排这种监考有意义吗?
再有,让所有父母监考,也是不现实的。虽然我们并没有开学,但是很多家长已经复工了。难道还要父母再请假为我们监考,而影响复工复产的大局吗?即便有的家长还没有复工,但也多是在家线上办公了。我们高三的同学都差不多是成年人了,如果这点自觉性都没有,还让父母放下工作,专门为我们监考,于情于理应该都说不过去吧。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不监考,你从网上抄答案怎么办?要知道,这次的试卷是专家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原创,网络上是不太可能马上搜索到原题和答案的。也许还有人还会说一千种一万种需要监考的理由。
在此,我认为,无需一一反驳,有一个无需监考的坚定理由就行了:考试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我们真正有实力面对不足百日后的高考。
疫情,成为了我们这场特殊考试中的试金石。我绝对相信,大多数同学是讲诚信的。虽然,我并不否认,监考也确实能阻止一部分作弊事件的发生,但绝不是只有监考才能考出真实成绩的。真不如互信互助动,让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充分信任我们一回,我们也自然会不负所托,用真实的成绩来面对未来的挑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乍一看,这是一道写抗疫的作文题,实质不是,只要细心审题,就不难发现,题目引导考生关注的,主要不是疫情,而是从考生熟悉的“考试”入手,重点是思考“考试”,引导考生思考眼前的考试,延伸开去思考更广泛的人生的考试,反映时代的声音与精神。这样的编排,有一定的迷惑性,头脑发热的学生很容易掉到陷阱中,马上就写抗疫内容,而忽视了这道作文题的关键词是“考试”。
从三个写作任务来看,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第一个写作任务是个人的反思,从假设的20年前后的“我”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看法,引起反思。第二个写作任务是侧重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与思考,是辩证思维的一种表现。第三个写作任务是面向社会的思想展现。从三个写作任务比较来看,第三个写作任务限制性较少,能够充分尊重学生思想表达的自由。
分解如下:
①这个写作任务,写作者“我”是20年后的“我”,是自己给自己写信,只不过是20年后的“我”给现在的“我”写信。对这个写作身份与写作对象的转化是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的关键。20年后的“我”会是一个怎么样的自己?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心理成熟了……那个时候的“我”会对现在这场特殊的考试有什么大看法与思考,是写这个写作任务写作的重点。考生需要切换好这两种身份,写出20年前后“我”的思想的变化。
②这个写作任务,重点训练的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思考,主要要体现考生的思考和辩证能力,其实最主要是要考虑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需不需要监考员的问题;一个是监考与自觉如何看待的问题。考生能够考虑清楚这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完成好这个写作任务了。写作者身份在这里没有进行限定,这个就以真实的自我身份进入写作最合适了。
③这个写作任务,写作重点是文体上的要求,是写一篇“评论”。评论的对象就是这场正在进行的特殊的“线上考试”。这个写作任务,隐含的两个信息需要注意:一个是《教育时报》中的“时报”,突出当前时事,所以写成“时评”是比较合适的。另一个是“教育之声”这个栏目名,从这个栏目名来看,是要谈教育问题,考生适合从这场特殊的线上考试思考教育的问题。
参考立意:
无人监考,让人减少压力,考试成绩就更好。
无人监考锻炼人的诚信度,让人们自觉遵守考场规矩。
有些考试不是在考场中,而是让考生出外实验,这样就无法监考。
无人监考尊重考生。从小实行无人监考,培养考生诚实度。
写作素材:
1.诚然,考试作弊能够帮助你取得一个更“漂亮"的分数和排名,除此之外呢?你能发现问题并纠正吗?你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吗?你真真正正地通过这场考试了吗?我相信你们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场特殊的考试,关乎诚信,关乎自觉,关乎人生。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需父母监考来“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而是心怀自己的责任感去面对人生路上的每一场考试。
2.
疫情之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病毒向我们发起的一场考试。与此同时,高中的我们还要应对一场无人监考的考试。在这时,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监考才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希望父母参与监考。在我看来,监考未必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让父母监考也未必台适。监考不是保证考试真实性的最佳手段,对考试发自内心的敬意才是真正的答案。且不谈线上考试,在往常的线下考试里,也总会有极个别的同学作弊,冒着被监控捕捉到“作案现场”的风险也在所不惜。从监考的严格性上,线下考试显然比线上考试更加严格。在这样更加严格的环境下,考试的真实性仍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那么线上考试的监考就能保证考试的真实性了吗?其实,保证考试的真实性还是依靠我们学生出于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用严格遵守考试规范来表达对考试的敬意,让父母监考也并非一个合情合理理的选择。
3.在疫情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大部分父母已逐渐复工,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自然无法全力支持监考工作。如果强制规定必须让父母在家中监考,那么全国复工复产的情况不会受到影响吗?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作为高中学子,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用纸和笔作战的考试,还有在人生路上对道德、自控力的更长远的考试。更多的时候,我们才是自己的监考员,而不是我们的父母。既然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那么作为即将成年或已经成年的社会个体,不应该独立自主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吗?让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为我们负起责任,我们和无能的巨婴有何区别?在此,我想跟高中学子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学生朋友们说,考试不是只为了得到一个分数和排名,还是我们从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们对自己的诚信和自觉性的检验。
4.庚子初春,武汉大疫,举国感染,全面皆停。于惶恐中期疫退之日,于焦虑中待开学之时。疫情肆虐,开学无期,然高考在即,选线上考试以收吾心,择特别形式以测吾实。往昔,教室作答教师监考,而今,家中参考父母监督。其形有易,心生慌乱,考试公允乎?吾需全情投入乎?其质不变,踏实而应,公允在自我之举,全情参与以馈他人之付出。考形之改,乱过往之阵脚,貌似无序;踏实之态,守当下之笃定,实乃不乱。何谓笃定?视家如考场,视父母如考官,正视自我答卷人之身份,正襟危坐,沉着以应考,冷静以答题。
写作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段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我认为考试无需监考”,然后围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即便有监考,也不一定能确保考试的真实可信;让所有父母监考,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自己自律自强;最后回扣中心论点,总结全文。
相关文档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届高2021-06-0426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届高2021-06-0326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2021-06-0315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2021-06-0320页
-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2021-06-0317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中学20202021-06-0314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1-06-0325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2021-06-0323页
- 【语文】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1-06-0312页
-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6-0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