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1-06-04 发布

语文卷·2017届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2017-02)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寒假开学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若在北方,百鸟啼鸣,一定是春天来了。一个漫长的冬季,除了雪花(飘落/坠落)的声音,除了冰河迸裂的声音,苍茫的天地之间是蔓无边际的沉寂。只有春天来临,声音和颜色才如蛰伏的虫儿一样,不知从什么地方都(钻/长)了出来。春天里,人心会如泛青的原野,萌生出各种“花花草草”的念想。近于哀愁的喜悦,风一样扫过心头,本来纯净的心灵便被吹得纷乱如麻,青春啊,人生呀,未来呀……       ,被一支画笔随意涂抹——含苞待放的花朵、双飞的燕子、和暖而明媚的阳光……我起身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幕缠绵的江南烟雨。粉墙黛瓦的房屋、小巧(精致/精制)的苏式院落、碧绿的荷池、长长的回廊……     ,更显其隽永、幽深。‎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A.苍茫   冰河迸裂   B.蛰伏    蔓无边际 C.明媚     纷乱如麻  D.缠绵   粉墙黛瓦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飘落   长   精制 B.坠落    长   精制 C.飘落   钻   精致 D.坠落   钻   精致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图画 一应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树桃花掩映 B.如一幅图画找不到重心   迎面的一树桃花恰好掩映了一应景物 C.如一幅找不到重心的图画    迎面的一树桃花恰好掩映了一应景物 D.如一幅图画找不到重心   一应景物恰好被迎面的一树桃花掩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医生告诉他一定要坚持运动,不要抽烟喝酒、暴饮暴食,长此以往,身体状况就会慢慢有所改善。‎ B.晚年的杨绛闭门谢客,生活简朴,自言“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但她给清华大学基金会捐款2000万元,其人格其行为令人肃然起敬。‎ C.在眼前出现一位纳西族老太太,那张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一身纳西族的装束却一尘不染。‎ D.我们要有不怕得罪人的责任与担当,惩前毖后,冷语冰人 ‎,对某些同志就要给他们浇浇冷水,降降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根据俄罗斯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来看,自上月以来,整个俄罗斯已有至少37个以上的地区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 B.4月30日,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在首都蒙罗修亚接见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称赞防暴队维护利比里亚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旅游中常见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插队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D.一个小板凳,一张小圆桌,冬天一盆炭火,夏天一盆凉水——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老屋里写出了《白鹿原》。‎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与“中国文学”“汉文学”“华语文学”等以往对于中华民族文学的指称相比,“中华文学”概念不仅在内涵上更切合中华民族文学时间的久远性、空间的广阔性、创作主体的多民族性以及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而且在外延上也更具包容性。‎ ‎“中华”比“中国”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中国”一词最初见于周成王时代铜器何尊铭文,其义为“帝王所都”;此后则指“中土”,与“四方”“四夷”相对。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都是将“中国”视为与“四方”“四夷”相对的地理空间。而“中华”(或称“华”“诸华”)则兼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而言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载西戎之杰出者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可见“诸戎”与“华”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关于“中华”与“中国”之区别,章太炎先生曾有精辟的概括:“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即此以言,则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宋齐,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称中华如故。以此推知,华之所以为华,以文化言,可决知也。”(《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卷一)他认为,“中华”虽最初也有地域、民族上的内涵,但主要还是以文化而言,无论中国或四夷,只要认同华夏文化者,均属中华,因此“中华”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用太炎先生的话说,就是“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 这样看来,“中华文学”的提法显然在历史的涵纳性方面更为符合中华文学发展的实际。有的学者也以“汉文学”“华语文学”代指中国文学或海外汉语文学,这两个概念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必特别说明。‎ 此外,“中华文学”概念的提出,更深层的意义应当还在于面对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学研究学术方法的创新,以及对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古代文学研究界关于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在这种新的学术理念的引领下,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有可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有可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举例来说,过去学者争论颇多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无“史诗”的问题,如果在“中华文学”概念所指的研究思路下即可得到完满的解决。黑格尔认为中国上古时代不存在《荷马史诗》那样的叙事作品,中国学者持不同意见者举出《诗经》周族史诗反驳其说,赞同者则从汉语特点不适宜长篇史诗产生的角度出发证明黑格尔的观点。如果先悬置这一问题,将考察的范围扩展至汉民族以外的口传文学,则很容易发现如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这样,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便显而易见了。‎ ‎(选编自《文史知识》)‎ ‎6.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与“中国”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的区别,以及二者在历史发展及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B. “中华”作为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的原因,以及在中华文学上的具体体现。‎ C.本文重点对“中华文学”的内涵、外延及意义进行论证与厘清,特别突出了“中华文学”历史的涵纳性。‎ D. “中华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引领作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一样的。‎ B.“中国”与“中华”的区别,既体现在地域有别、民族有异,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存在的明显不同。‎ C.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说法,“中华”这一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性和历时性的概念。‎ D.如果我们扩展考察的范围,不局限于汉民族的口传文学,就很容易发现黑格尔结论的不可信。‎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一词兼具地理空间、民族与文化等属性,因此,它比“中国”一词更具涵盖力和开放性。‎ B.只要有了“中华文学”这一概念的引领,传统研究中的一些偏颇就能得到纠正,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能获得解决的途径。‎ C.“汉文学”“华语文学”两种提法不仅在内涵上存在许多不足,而且在外延上也缺少足够的包容性。‎ D.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长篇史诗是与《荷马史诗》相似的叙事作品。‎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故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将者,且也。不言已圣,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夫圣若为贤矣,治行厉操,操行未立,则谓且贤。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当子贡答太宰时,殆三十、四十之时也。‎ 魏昭王问于田诎曰:“寡人在东宫之时,闻先生之议曰‘为圣易’有之乎?”田诎对曰:“臣之所学也。”昭王曰:“然则先生圣乎?”田诎曰:“未有功而知其圣者,尧之知舜也。待其有功而后知圣者,市人之知舜也。今诎未有功,而王问诎曰:“若圣乎?敢问王亦其尧乎?”夫圣可学为,故田诎谓之易。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田诎之言“为圣易 ”,未必能成,田诎之言为易,未必能是;言“臣之所学”,盖其实也。‎ 圣可学,为劳佚殊,故贤圣之号,仁智共之。子贡问于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由此言之,仁智之人,可谓圣矣。孟子曰:“子夏、子游、子张得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骞、颜渊具体而微。”六子在其世,皆有圣人之才,或颇有而不具,或备有而不明,然皆称圣人,圣人可勉成也。孟子又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已则已,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之圣人也。”又曰:“‎ 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之者,莫不兴起,非圣而若是乎?而况亲炙之乎?”夫伊尹、伯夷、柳下惠不及孔子,而孟子皆曰“圣人”者,贤圣同类,可以共一称也。宰予曰:“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圣,宜言圣于尧、舜,而言贤者,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选自《论衡•知实篇》,有删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且圣者,以为孔子圣未就也 就:靠近,成为 ‎ B.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知:知识 C.言“臣之所学 ”,盖其实也 实:符合实际 D.圣贤相出入,故其名称相贸易也 贸:交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言且圣,圣可为之故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B.然则先生圣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我学不厌,而教不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以予观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B.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C.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向子贡问孔子是不是圣人,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因为上天让他多才多艺。‎ B.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到了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明辨是非真假。‎ C.田诎认为,尧在舜还没有作出功绩前就能知道舜是圣人,而一般人等到舜有了功绩后才知道舜是圣人。‎ D.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能做到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卓与人殊,禀天性而自然,焉可学?而为之安能成?(5分)‎ ‎(2)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塞上闻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春夜闻笛②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 [注]①《梅花落》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②系诗人谪迁江淮时之作。‎ ‎(1)第一首诗描写了“塞上”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两首诗中都含有“一夜”一词,请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效果。(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     ,       ”,意思是说,天气寒冷,松柏晚于其他植物谢落,比喻人要坚韧不屈,不改初心。‎ ‎(2)《劝学》中“      ,       ”两句用“木与绳”“金与砺”的关系做比喻,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中“      ,     ”两句写了作者对春天的极度喜爱,渴望与春同住的心情。‎ ‎1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①“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 ②而倘若我们仍是宣传工匠甘心住小破房、骑电动车,则极易误导人们,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 ‎③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 ④这也显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⑤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 ‎17.以下是一名学生给张教授的一条短信,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或删除。(4分)‎ 张教授台鉴:欣闻先生拙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以前我多有浅陋垂青之语,请多包涵。谨祝您的家母健康长寿。顺颂时祺。学生李明。‎ ‎18.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及观点,填在横线上。表述中不要出现具体数字。(4分)‎ 在参与调查的2014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中, (不超过15字),另外,一小部分人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极少数的人选择出国继续学习与创业。选择继续深造和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往年均呈下降趋势,意味着进入就业市场的应届大学生比例上升,可见, (不超过15字)。‎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语言学家王力 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曾祖是岁贡生,父亲王炳炎是清末秀才。王力自幼受到国学的熏陶。由于父亲不善经济之道,所以家境贫寒,生活十分清苦。王力小学毕业后,家中生活更加困难,只好辍学与父亲一起开个杂货铺,因不善经营,一年就倒闭关门了。后来王力还织过布,甚至印过彩票。‎ ‎17岁那年,天资聪颖的王力开始在家乡做起了家庭教师,由于教学效果好,受到普遍称赞,在博白县里有了小小的名气。21岁那年,他被当地的学校聘去做小学教员。由于王力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生动自如,很受学生欢迎。‎ ‎24岁那年,才华横溢的王力在朋友的资助下考入上海的私立南方大学,一年后又进入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做校长的国民大学。‎ ‎1926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当时考题出得很怪:给出一百个人名,要学生写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主要著作;给出一百个地名,让学生写出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给出一百部书名,要学生写出书的作者;给出一百句诗词,要学生写出其篇目。王力凭他广博的知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胜出,他被录取了。‎ 清华国学研究院有四位享有盛名的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当时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每位导师一周讲一次课,其余时间要学生去看书、搞研究。导师则坐在办公室里,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去请教。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搞科研的能力,王力受益很大。四位导师的渊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王力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像王国维这样的大学者在讲《诗经》和《尚书》时,还常说“这里我不懂”‎ 的话,可见做学问一定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而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王力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梁启超先生的批语多是赞誉之词,如梁先生在封面的总批是“精思妙悟,可为斯学辟一新途径”,书中眉批有“所谓二特性真是开拓千古,推倒一时”。而赵元任先生的批语则多是指出缺点,指出方向,如赵先生的一句批语“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言有易,言无难”,批评得尖锐严厉,同时也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两位导师的批语不同,用心都是相同的,既鼓励学生,使他们有信心攀登科学的高峰,又严格要求学生,指出他们的缺点,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者。两位导师的不同批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力非常喜欢赵元任先生讲的音韵学,可以说,王力走语言学的道路,赵先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素。王力在清华研究院读一年毕业,赵元任先生建议他去法国专修语言学。王力又告别祖国,告别师友,飘洋过海,到巴黎求学去了。‎ ‎1927年底,王力到达巴黎,专攻实验语音学。王力到法国后遇到两重困难,一是语言不通。在启程之前,他只学过一个月的法文,既不能说,也不能听。他利用课余时间进法语补习学校,并强制自己搬到法国人居住区,跟法国人一起住,锻炼自己的听说能力。半年以后,他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了。二是经济无源。他的父亲寄给他的一点钱,连生活费用都不够。朋友建议他翻译一些法国当时上演的名剧或著名小说,寄回国去出版,可以得些稿费,来作为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当时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的叶圣陶先生对他的译稿十分欣赏,叶老曾评价道:“信达二字,吾不敢言,雅之一字,实无遗憾。”从此,王力的译稿只要一寄回来,商务印书馆就都接受了,王力总共翻译出版了二十余部译作。这样王力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就解决了。王力先生后来回忆说:我在法国求学的费用,可以说是叶老给我的。所以我非常感谢他。王力在法国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并且获得了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王力丰富的西方语言学理论与他坚厚的国学基础结合在一起,使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摘编自《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王力》)‎ ‎[注]王力,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 ‎19.文章前两段主要介绍了王力先生哪些生活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清华国学研究院招生,当时考题出得很怪。(2分)‎ ‎(2)信达二字,吾不敢言,雅之一字,实无遗憾。(2分)‎ ‎2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们对王力先生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2.王力先生在法国求学时是如何解决所面对的两重困难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七、(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印度理工学院校长门前站着200名大学生,他们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校长冷静地质问学生:“‎ 你们是印度理工的学生吗?印度理工,就是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仅仅抱怨。明天一早,你们带着解决方案来见我,我们一起解决它。”学生散去了,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带来了三四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考试试题语文参考答案 ‎1.B(蔓无边际——漫无边际)‎ ‎2.C (“飘落”指“飘着降落下来”,符合“雪花”的特点,“坠落”一般是指较大、较重的物体掉落,与“雪花”特点不符合。“钻”与前文的喻体“虫儿”相照应,并且更形象生动;“长”无法与喻体照应且较为直白。“精致”是“精巧细致”,形容事物美观漂亮,而“精制”意为“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与语境不合。)‎ ‎3.A ‎4.B(“闭门谢客”是指关闭家门谢绝客人来访。“长此以往”是指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正,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也指环境非常清洁。“冷语冰人”的意思是“用尖酸刻薄的话伤害人”,感情色彩与句意不符。)‎ ‎5.D(A.“根据……数据显示看” 句式杂糅,可删去“显示来看”,或改为“从……数据来看”;同时“至少……以上”矛盾,可删除一个。B.成为残缺,应在“称赞防暴队”后加“为”。C.主客颠倒,可改为“具有文化教养的人对于……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或在“人”后加上“来说”。) ‎ ‎6.C(根据文章第一段及第三段,可以推知文章主旨。)‎ ‎7.B(“诸戎”与“华”的不同“既有地域、民族方面的,但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不同”,“中国”与“中华”的区别用章太炎先生的话为“中国云者,以中外别地域之远近也。中华云者,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下也。)‎ ‎8.B(“就能”的说法,过分绝对,原文是说“有可能”。)‎ ‎9. B(知,同“智”,智慧。)‎ ‎10.A(副词,将,将要。B连词,表条件,那么;连词,表并列。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介词,比;介词,向。)‎ ‎11.D(子贡曰:“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12.A(“子贡认为孔子己经是圣人”错误,子贡说将成为圣人)‎ ‎13.(1)如果卓绝得与一般人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怎么能学呢?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每句1分,通顺1分)‎ ‎(2)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事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支使,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每句1分)‎ 参考译文:‎ 太宰向子贡问道:“孔子是个圣人吧?他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这本来是上天让他将成为圣人,又使他这么多才多艺的。”将,就是将要的意思。子贡不说已经是圣人,而说将要成为圣人,是他认为孔子当时还没有成为圣人的缘故。成为圣人和成为贤人一样,要修养磨炼自己的操行,操行还没有磨炼成功的时候,那只能说是将要成为贤人。现在子贡说孔子将要成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是可以做到的缘故。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业,三十岁言行合于礼,四十岁能明白事理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一听到别人说的话,能够清楚理解其中的意思。”从“知天命”到“耳顺”,学习有了成就,智慧更加通达,这是成了圣人的验证。还没有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就不能“知天命”,达到“耳顺”的程度,所以就称之为将要。当子贡回答太宰的问话时,大概是孔子三四十岁的时候吧。‎ 魏昭王向田诎问道:“我做太子的时候。听说先生有这样的议论,说‘做圣人容易’,有这回事吗?”田诎回答说:“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去做到的。”昭王问:“这样那么先生是圣人吗?”田诎说:“没有作出功绩之前就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尧对舜的认识;等到有了功绩之后才能知道他是圣人,这是一般人对舜的认识。现在我还没有什么功绩,而王就问我‘你是圣人吗?’敢问大王你也是尧一样的圣人吗?”圣人是可能通过学习做到的,所以田诎说做圣人容易。如果圣人卓绝得与一般人大不一样,是禀受天性自然生成的,那怎么能学呢?学习做圣人又怎么能成功呢?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未必能够成功;田诎说的“做圣人容易”,也未必是对的。他所说的“圣人是我所要学着做到的”,这大概倒是符合实际的。‎ 圣人可以经过学习做到,只是用功的程度更特殊些罢了,所以贤人圣人的称号虽有区别,但在仁与智方面是共同的。子贡对孔子问道:“您已经是圣人了吗?”孔子说:“圣人,我达不到,我只是学习从不满足,教人从不觉得疲倦而已。”子贡说:“学习不满足,就是智;教人不疲倦,就是仁。有仁又有智,您就是圣人了。”由此说来,具有仁智的人,就可以称为圣人了。孟子说:“‎ 子夏、子游、子张,都学到了圣人的一个方面;冉牛、闵子骞、颜渊,他们学到了圣人的各个方面,但程度不深。”这六个人在当时,都具有做圣人的才能,有的略有圣人之才而不全面,有的具备了圣人之才而不够高明,然而都称他们是圣人,这说明圣人是可以经过努力学习而达到的。孟子又说:“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辅佐,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天下太平时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退去归隐,伯夷是这样的人。什么样的君王都可以辅佐,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唤,局势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伊尹是这样的人。可以做官就做官,做不成官就不做,能做多久就做多久,该离开就赶快离开,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孟子还说:“圣人,是百代的师表,伯夷,柳下惠正是这样的人。因此,听到伯夷品性的人,贪婪的人廉洁了,懦弱的人也长了志气;听到柳下惠品性的人,刻薄的人厚道了,狭隘的人宽宏大度了。他们兴起在百代以前,百代以后知道他们事迹的人,没有不受感动鼓舞的。难道不是圣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吗?更何况亲身受到他们熏陶教育的人呢?”伊尹、伯夷、柳下惠比不上孔子,然而孟子都把他们称为“圣人”,说明圣人、贤人同是一类人,可以共用一个称号。宰予说:“据我看孔子,要比尧、舜贤良得多。”孔子是圣人,宰予应当说“比尧、舜更圣明”,然而他说“贤”,正说明圣、贤差不多,所以圣、贤这两个名称可以互相交换。‎ ‎14.(1)塞上雪净,牧马归还,戍楼月明,笛声满山,一幅安宁壮阔、月夜思乡的画面。(4分)‎ ‎(2)高诗中“一夜”是指笛声响了一夜,征人一夜未眠,极言时间之长,表明征人思乡情切。李诗中“一夜”是指大雁一夜之间,不待天明飞往北方,极言时间之短,表明迁客借大雁北归,泪满衣衫,思乡情切却不得归的怨望。(4分)‎ ‎15.(1)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彫)也(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16.①③⑤②④(顺序乱该题不得分)‎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而倘若我们仍是宣传打磨工甘心住小破房、骑电动车,则极易误导人们,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也显然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17.(1)“拙作”应为“大作”等;(2)“惠顾”应为“厚爱”或“关爱”等;(3)将“垂青”删除;(4)将“您的家母”改为“令堂”或“您的母亲”等。(台鉴、惠鉴、钧鉴、雅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18.答案示例: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2分) 就业竞争形势较往年更加激烈(就业竞争压力增大或竞争形势更加严峻。意思对即可。)(2分)‎ ‎19.经历:(1)因家境贫寒,辍学与父亲开铺,干过织布、印彩票等工作。(2)做家庭教师。(3)做小学教员。(2分,意思对即可)‎ 好处:(1)使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完整丰满。(2)对后文介绍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起衬托作用,引起下文。(2分,意思对即可)‎ ‎20.(1)①这些考题与众不同,题量很大,重在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记忆力。②从侧面表现了王力知识渊博。(2分,意思对即可)‎ ‎(2)①译稿是否准确和通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文笔之雅,确实没有什么遗憾的。②表现了王力文笔之雅、有文采。(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导师们的灵活教学方法,培养了王力先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搞科研的能力。(方法)②导师们的博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王力后来的治学态度产生了很大影响。(态度)③导师的赞誉之词使他受了莫大的鼓励,增加了他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信心)④导师的尖锐批评和悉心指导,影响王力先生走上了语言学研究的道路。(方向)‎ ‎22.王力先生遇到了语言不通和经济无源两重困难。面对语言不通的困难,他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业余时间进法语补习学校学习,二是搬到法国人居住区锻炼听说能力。面对经济无源的困难,他采纳朋友建议,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寄回国出版赚取稿费。(3分,意思对即可)‎ 启发:①要自食其力。②要勤奋努力。③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3.(1)观点:从学生角度看:抱怨与行动;抱怨、责任与担当;抱怨别人与苛求自己;‎ 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 从校长角度看:冷静智慧处理问题;谈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如何培养人;教育与责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知与行;让学生去做,实践更重要;解决问题与创新理念。‎ ‎(2)贤与不贤;见贤思齐与自省;看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