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景泰蓝拿红铜做胎,为的是红铜赋于延展性。一个圆盘子是一张红铜片打成的,把红铜片放在铁砧(zhān)上尽打尽打,盘底就洼(wā)了下去。
B. 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的说教以及拙(zhuō)劣浮浅的哲学所束缚(fù)而失去平衡。我想这就是为何要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
C. 树篱高近3米,与当时普通职工宿舍房子相仿。围合的树篱,加上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绿茵(yīn),为一对对寻求私秘空间的人们提供了不被人看到的场(cháng)所。
D. 如果忽视时间的迫切(qiè)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yīng)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项,“赋于”改为“富于”;“铁砧”中的“砧”应读作“zhēn”;
B项,“浮浅”改为“肤浅”;
C项,“场所”中的“场”应读作“chǎng”;
故选D。
【点睛】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教学内容上,【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对于信息的汲取
- 24 -
产生了惶恐甚至焦虑的心态,社会各界对于任何重要事物,几乎都会下意识地想到通过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进行传播与传承。这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尾大不掉,难以轻装上阵,灵活应变。【乙】其实,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味做加法,不但没有真正提升素养,反而增加了教育的负担、增加了师生负担。【丙】整合教学内容,倡导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学科的课程改革,已经登堂入室。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汲取 B. 轻装上阵 C. 反而 D. 登堂入室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
A项,汲取:原指从低处取水,后喻指像吸取水分一样地吸取有用的东西,因而侧重于提取、取得。使用正确;
B项,轻装上阵:意思是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使用正确;
C项,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常与“不但不”“不但没有”等连用。使用正确;
D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里强调整合教学内容,倡导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学科的课程改革即将进行,使用“登堂入室”有误,可更换为“呼之欲出”。 使用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 24 -
B项,“增加了教育的负担、增加了师生负担”错误,顿号使用有误,这里较长的停顿并列应用逗号。
故选B。
【点睛】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莫斯的经典著作《礼物》中,提出礼物的交换之所以能够实现是由于“礼物之灵”,而礼物之灵是某种灵活又不凝滞的东西。
B. 历史上,万佛塔就是江城金华的象征,是三江六岸上的明珠。如今万佛塔即将试运营,这一消息让大家兴奋不已,更是吸引了一大波关注度。
C. 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这是正确的。
D.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产业开放度越高,竞争力越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发挥贸易对产业的提升带动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A项,“在莫斯的经典著作《礼物》中,提出……”错误,成分残缺,“在莫斯的经典著作《礼物》中,提出……”主语残缺,删去“在”“中”。
- 24 -
B项,“更是吸引了一大波关注度”错误,搭配不当,“吸引了一大波关注度”动宾不当,应改为“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C项,“从某一狭隘意义上”错误,成分残缺,“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谓语残缺,应改为“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
故选D。
【点睛】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5.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6.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垃圾并非天然需要分类的。父辈们都说他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厨余垃圾是极少的;塑料制品太稀罕了,白色垃圾不存在的。_______,填埋成本低,大自然鬼斧神工也可以降解。问题就在于,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国城”频频见诸报端,分解远远跟不上生产,垃圾挤压到了正常的生活。而垃圾分类,是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措施。有分类,才能更好分解。_______,才能变成资源,才能为地球减负。当然,________,边际成本也会越高。邻国日本以垃圾分类严苛出名,但也正面临垃圾分类过细,人力成本与物流成本太高的问题,这其实从反面说明了分类的成本。
【答案】 (1). 如果垃圾量不大; (2). 只有分好类的垃圾; (3). 分类越细。
【解析】
- 24 -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语段介绍了有关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第一处根据“塑料制品太稀罕了,白色垃圾不存在”“填埋成本低……也可以降解”推断,应该是“如果垃圾量不大”;第二处根据前文“垃圾分类……才能更好分解”说垃圾分类的好处,后文“才能变成资源,才能为地球减负”推断,应该是说“只有分好类的垃圾”;第三处紧承前文应该说垃圾分类的情况,再结合后文“边际成本也会越高”及“日本垃圾分类严苛”的例子推断,应该是“分类越细”。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6.下图为xx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发布的职业病鉴定工作流程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完成题目。
(1)根据图表,该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进行职业病鉴定的对象是
(2)请从申请人角度简要说明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哪些注意事项。(40字内)
【答案】(1)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且在规定期限内的当事人。
(2)要注意规定期限; 要提交完整资料; 对受理情况有异议的要及时提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种图文转换题,要先了解表格中各栏目的名称,再从不同角度比较各栏目中的数字,尤其注意那些最高或最低的数字所表达的意思。(1
- 24 -
)最上面一行是“该市职业病诊断鉴定办公室进行职业病鉴定的对象”,即“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当事人,下面第二行有申请首次鉴定的时间限制。故可以组织以下答案:对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且在规定期限内的当事人。(2)对申请人来说,有三项工作要做,第一,要申请鉴定,需要注意第二行申请首次鉴定有时间限制。第二,提交资料,需要注意提交资料时,资料要齐全。第三,接到受理通知书后,如果对办理的相关手续有异议的话,要及时提出。解答时注意字数限制。注意字数要求。
【点睛】图(表)文转换的解题方法: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震:我觉得金庸先生的小说,应该是我们民族的成人童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些童心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最终成了精灵,完全超越我们的历史和现实。还因为它保留了大量民族记忆的早期的东西,我们现代人想从中去寻找最纯真的记忆。这种纯真我觉得是金庸作品中是最有价值、最有生命力的东西。
金庸:我写小说的时候,童话的观念是有的。事实上,现在中国人不太守信义了,我希望有一种英雄,特别想强调守信用这个问题。古代有些人为了“信”字失掉性命在所不惜,这种人现在没有了,所以我写这种人大概是中国的一种童话或说一种理想主义。
严家炎:金庸作品从问世以来,依然保持他的热力,为什么会这样?金庸先生自己解释,说是以传统的形式来写的中国的故事。在这一点上,我跟金庸先生的看法不太一致。他的作品是娱乐品,但是是有思想的娱乐品,他写的是古代的题材,但是体现现代人的精神。他的很多人物都是至情至性的,可以说是符合“五四”以来新文学那种个性主义色彩的一些人物。
金庸:严老师刚提到形式和内容问题,我想读者之所以欢迎我,当然也不仅仅依靠形式。中国形式中国人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陕北小调很高亢的,其实内容很简单,但是听起来比外国的名家歌剧还好听。这个是我们形式的关系,所以我的小说利用了中国的形式,这是一个取巧的办法。当然,我更注重的是手法。
- 24 -
费勇:金庸小说目前在国内有很多争议,有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不喜欢,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什么他的小说会造成这样大的影响?我认为,在整个中国文化从古典转向现代这个过程当中,金庸小说用形象的语言,深情地对古典中国进行最后一次最完整、最细致的回望。在中国“五四”以来的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金庸用武侠小说这么一种形式,把古典中国的美流传下来。另外,金庸小说写作的地点是在香港,是一个殖民地。五六十年代在海外中国,尤其是从知识分子到一般的民众,都有一种文化中国的乡愁。我觉得把金庸的小说放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当中去理解的话,文化意义更清晰一些。
金庸:费先生的评价我不敢当。实际上我写的时候也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这种感情是有的。我本身是在中国大陆受的教育,对故土有一种怀念,恋恋不舍的,所以到了外边,对中国恋恋不舍,就把这种感觉写到小说里。
魏明伦:我觉得,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像刚才很多学者分析的,他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认为金庸在武侠小说历史长河中是前无古人的,是后无来者的。怎么说呢,因为金庸已经写到极致了。如果不把武侠小说算作文学,这是偏见;但如果把武侠小说奉为至尊,可能也不妥当。因为说到底,在我们这个时代,也不应该过多的把我们中国的前途寄托在侠义上。
肖云儒:金庸的研究和对金庸的欣赏,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研究作品本身的问题,它是社会的大众传播接受综合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也得益于“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运动的曲折和不成熟。这时候金庸先生的作品出现,填补了通俗文学的空白。
金庸:我的小说起初写的时候,本身就是为了大家好玩、娱乐,看了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就是了。我想像我这样的爱好者很多,所以就提供像这样娱乐性、休闲性的作品。我写的小说中间,有一些描写人性、表现社会,所以说文学作品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提得太高。我继承了前人的武侠小说,从唐小说一直到宋朝的话本,明清的通俗小说,也受到“五四”以来这些中国作家像鲁迅先生以来小说创作影响。还有现代西方思潮的影响也是有的;自己加进去的东西,也是有的。我对古代文化有一种向往和爱好。因为生活在殖民地,爱国情怀自然会加强一些。更加热爱中国文化这种情怀,很自然的不知不觉中反映在小说中。
(选自《天涯》2019年第2期,有删改)
7. 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金庸小说中有大量民族记忆的早期的东西,现代人可以从中去寻找最纯真的记忆。
B. 金庸作品有思想,体现现代人的精神,有其丰厚的文化意味及很高的文化品位。
C. 金庸用武侠小说主要表达了当时香港从知识分子到一般民众普遍都有的文化乡愁。
D. 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比较曲折,不够成熟,金庸作品填补了通俗文学的空白。
- 24 -
8. 如果给选文加上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山登绝顶我为峰 B. 侠至绝顶我为峰 C. 侠至绝顶金为峰 D. 文至绝顶金为峰
9. 结合选文,概括金庸对文学创作的看法。
【答案】7. C 8. C
9. 比起形式,更看重手法;要有对中国文化的眷恋情怀,爱国情怀;以娱乐性为目的;描绘人性,反映社会现象;在继承前任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创新。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主要表达了当时香港从知识分子到一般民众普遍都有的文化乡愁”错误,原文说“另外,金庸小说写作的地点是在香港,是一个殖民地。五六十年代在海外中国,尤其是从知识分子到一般的民众,都有一种文化中国的乡愁。我觉得把金庸的小说放在这么一个历史背景当中去理解的话,文化意义更清晰一些”,可见,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并非“主要表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具有概括性,选择标题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主旨来选择适当的标题。
本题,从“如果不把武侠小说算作文学,这是偏见;但如果把武侠小说奉为至尊,可能也不妥当”中可见,“文至绝顶”是不恰当的,排除D;本文与“山”也没有关系,排除A;文章主要描写“金庸”,并非标榜“我”,排除B。
故选C。
【9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本题,从“我的小说利用了中国的形式,这是一个取巧的办法。当然,我更注重的是手法”可见,采用中国的形式和创新的手法。“我本身是在中国大陆受的教育,对故土有一种怀念,恋恋不舍的,所以到了外边,对中国恋恋不舍,就把这种感觉写到小说里”可见,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眷恋不舍之情。“我的小说起初写的时候,本身就是为了大家好玩、娱乐,看了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就是了”“我写的小说中间,有一些描写人性、表现社会,所以说文学作品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提得太高”“我继承了前人的武侠小说……还有现代西方思潮的影响也是有的;自己加进去的东西,也是有的”,可知以娱乐性为最初目的,也会描绘人性,表现社会;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
【点睛】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选择题做题技巧: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霞客的丛林
梁衡
丛林这个词,在自然界就是树林,丛生着的树木;在佛教里是指僧人聚居的地方——寺院,后来演变成寺院管理。大概出家人总是在远离烟火的地方修行,那里除了树林还是树林。于是丛林,就同时为自然界和精神界所借代,横跨两域而囊括四方。而有一个人,却一生永在这两个丛林里穿行,他就是徐霞客。让我们现在来截取一段他最后的丛林生活。
- 24 -
我们现在查到的日期,徐霞客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12月22日进山的,还带了一个姓顾的随身仆人,就是日记里常提到的顾仆。他这次连续住了30天,每天写一篇游记。后应丽江土司之邀下山,第二年8月又再返回山上,日记续写到9月14日,是为《徐霞客游记》的最后一篇。两次共考查记录了25寺、19庵、27静室、6阁和两庙。而吃住、供应、交际,几乎全都是在寺院里。
作为旅行文学家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就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的文字,我们至今可与之分享快乐。徐霞客在这里寻奇觅险就连随从、仆人都不敢上的地方,他常一人攀藤附葛,直达绝顶。你看他是这样登上鸡足山舍身崖的:“余攀蹑从之,顾仆不能至。时罡风横厉,欲卷人掷向空中。余手粘足踞,幸不为舍身者。”他去探一个壁上的奇洞,没有路,“见一木依崖直立,少斫级痕以受趾,遂揉木升崖……足之力,半寄于手;手之力半无所寄,所谓凭虚御风,御无所御也。”你看,这简直是练杂技。仅靠在一根直木上砍出的几个印子,只能踩住脚趾,就敢攀岩。而且,你再细细品读“揉木升崖”的那个“揉”字,用得多好。遇有风景好的时候,他则心情大好,“度除夕于万山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
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喜悦的心情观察自然,山水多情,草木有灵。在《游记》中徐霞客详细描绘了传衣古寺前的一株云南松,主干一丈五尺以上,三人合抱,而横枝却比树干还大,已经开裂,只好筑了一个台子,撑起木桩来保护。它的枝叶从四面披散倒悬下来,在空中如凌空飞舞的凤凰。松后的石坊上有一副对联:“峰影遥看云盖结,松涛静听海潮生。”山中有寺,寺前有坊,坊上有联,而这一切又掩映在一株不知年月的古松之中,这是何等有人文气息的丛林。他慢慢品着这副对联,竟推敲起文字来,“涛潮二字连用,不免叠床之病,何不以‘声’字易‘涛’字呼?”
徐霞客在山上,记山水,考寺院,研究文学,收集诗文,编《鸡山志》。每日不是荡漾在山风绿树间,就是浸润在精神的丛林中,足行手记,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写真。虽远在深山,却情趣多多。徐曾记某日寺里的早点:“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他在山上考查十分辛苦,跋山涉水汗流浃背,抄录碑文,冻僵手指。寺里就请他去洗热水澡。这是一个长丈五,宽8尺,深4尺之大池,连着一口烧水大锅,要一天才能烧热。先在池外洗擦,再入池浸泡,再擦,再泡,类似现代的桑拿浴。他自觉有趣,“如此番之浴,遇亦罕矣”。
和尚们与他的关系很好,争着、抢着邀他到自己的寺、庵、静室里去住。日记载,那年腊月二十九他在寺里吃过早饭,到街上去买了一双鞋,逛街,又上行二里,到兰陀寺,见院内有一块残碑,就细考并笔录。不觉天黑,“录犹未竟”,寺主备饭留宿。他就让仆人回悉檀寺取自己的卧具,仆人带回悉檀长老的话说,别忘了明天是除夕呀,让你的主人早点回来,“毋令人悬望”。你看,多么温馨的画面,好一个暖暖的丛林。
- 24 -
崇祯十二年(1639)9月14日,他写完了《游记》的最后一篇。在山上边休养边修《鸡山志》,三个月后丽江知府派来了8个壮汉,用竹椅将他抬下山去,一直送到湖北境内上船,150天后回到江阴老家。不久便去世了,享年54岁。
顺着一条深涧的边沿,我们折进一片林子,约行二里,即是他曾住过的悉檀寺。没膝深的荒草荆棘里依稀可辨旧时的柱础、房基和片片的瓦砾。唯有寺前的一棵云南松孤挺着伸向蔚蓝的天空。当年丽江土司所差的8位壮士就是从这个路口抬他下山的。他示意绕松而过,再看一眼涧边的飞瀑。平时他最喜在这里观瀑,日记中写道:“坠崖悬练,深百丈余”,“绝顶浮岚,中悬九天”。其时正当冬日,叶落满山,飞瀑送客,呼声切切。他这次可不是平常出游之后的回乡,而是客居人间一回。就要大辞而别了。徐霞客从怀中掏出一支磨秃了的毛笔,挥手掷入涧中,伫望良久,他想听一听生命的回声。那支笔飘摇徐下,化作了一株空谷幽兰,依在悬崖之上,数百年来一直静静地绽放着异香。人们把它叫作《徐霞客游记》。
正是:霞落深山林青青,掷笔涧底有回音。风尘一生落定时,文章万卷留后人。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0. 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徐霞客的丛林”的特有内涵。
11. 文段中多次使用“你看”有什么样的作用?
12. 赏析文末画线部分。
13. 结合全文,简析《徐霞客游记》里吸引人的地方。
【答案】10. 自然的丛林,奇险美丽,山水有情,草木多灵;精神的丛林,人文温馨,研究文学,人情味足。
11. 结构上,用“你看”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内容上,用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带领读者进入情境。表达效果上,吸引读者注意,如话家常。
12. 把徐霞客下山时刻情境化,仿佛亲身经历一般。凸显了徐霞客一生永在这两个丛林里穿行的执着与热爱。想象了“掷笔化兰”的情景,既能表现“我”对徐霞客的崇敬之情,又能表现徐霞客之于人文历史的伟大意义。文白结合,以诗作结,使文章余味深长,富有文学性。
13. 亲身冒险、享受,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文字,以好奇喜悦的心情观察欣赏自然,笔下山水有情,草木多灵。留下时代的人文写真,富有情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标题含义及作用。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具体作答时,可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几个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 24 -
本题筛选信息,文章第二到四段写徐霞客在山林中的游历,“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的文字”“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喜悦的心情观察自然,山水多情,草木有灵”,概括出第一点:自然丛林。第五到七段写他的精神寄托,“每日不是荡漾在山风绿树间,就是浸润在精神的丛林中”“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写真。虽远在深山,却情趣多多”“多么温馨的画面,好一个暖暖的丛林”,概括出第二点,精神的丛林,充满人情味。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多次出现的词语作用的分析。理解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作用可从结构上、内容上、表达效果上分析。本题,“你看他是这样登上鸡足山舍身崖的”“你看,这简直是练杂技。仅靠在一根直木上砍出的几个印子,只能踩住脚趾,就敢攀岩”“你看,多么温馨的画面,好一个暖暖的丛林”,人称上改用第二人称,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能切身体会;结构上“你看”两个字引起下文对徐霞客记录的叙述,自然流畅。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句子的内容及表达效果,理解含义要学会灵活应变。作答本类题型,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他这次可不是平常出游之后的回乡,而是客居人间一回……人们把它叫作《徐霞客游记》”,这段话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徐霞客离开山川时的心情和举动,把一段文字记录化为更为直观的画面描写,用“伫望良久,他想听一听生命的回声”展现徐霞客对对于山水的深情与执着,“那支笔飘摇徐下,化作了一株空谷幽兰,依在悬崖之上,数百年来一直静静地绽放着异香。人们把它叫作(徐霞客游记》”则高度赞扬了徐霞客的成就,表达出对他的钦佩之情。最后“霞落深山林青青,掷笔涧底有回音。风尘一生落定时,文章万卷留后人”以诗作结,提升了文章的文学性,让文章显得更富有底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作为旅行文学家他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就是发现自然之美并诉诸美妙的文字,我们至今可与之分享快乐”,这是吸引我们阅读的原因;“他总是以一种好奇的喜悦的心情观察自然,山水多情,草木有灵”,从而让笔下的文字更动人;“每日不是荡漾在山风绿树间,就是浸润在精神的丛林中,足行手记,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人文写真。虽远在深山,却情趣多多”,为后人留下时代的人文写真,富有情趣。
- 24 -
【点睛】文本筛选信息答题步骤: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第三,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注意条理清晰,分条回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给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①,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钰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②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③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注】①岖崟(yín):山石险峻的样子。②赵检点:指赵匡胤,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③伍员:指伍子胥,他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往吴国。
- 24 -
14.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心识之 识:记住
B. 日冉冉过峰后 冉冉:渐渐升起的样子
C. 自分恐不可免 分:料想
D. 尽二鼓 二鼓:二更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 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他日汝当用之
B. 乃烈原以驱虎也 寡人之于国也
C. 与风疾徐 春与秋其代序
D. 予以离亲之久 臣以供养无主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记述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途中的遇险情景。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但生动真切,波澜起伏,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 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只是第一次寒风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C. 本文在叙述遇险中间插人景物描写,生动描写了清流关和昭关的山深地险,渲染了可怕气氛,加剧行人的恐惧心理。
D. 文章按时间的顺序叙述遇险情景,表面上似不着意经营,实则行文都有照应。叙事清晰,布局严谨,自然成文。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2)既暮,人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答案】14. B 15. D 16. B
17. 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18. (1)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
(2)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
- 24 -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项,句意为:我记住这些。识:记住。加点字解释正确。
B项,句意为:太阳慢慢下山后。冉冉:缓缓,此处指太阳下山。加点字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分:料想。加点字解释正确。
D项,句意为:二更时分。二鼓:二更。加点字解释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的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解答时,需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A项,第一句句意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之:音节助词,无实意。
第二句句意为:将来,你会用着它的。之:代词,代指它。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第一句句意为: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也:判断词。
第二句句意为:我对于国家。也:句末语气助词。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第一句句意为: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与:介词,和。
第二句句意为: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与:连词,和。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D项,第一句句意为: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以:介词,因为。
第二句句意为: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以:介词,因为。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 24 -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手法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B项,“第二次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错误,第二次“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可见第二次根本没有准备火把。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下人人都感到可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
“寒风”“束燎”“四山草木”“铜钲”“山谷”这些词都作主语,在其前断开;“有声”的“声”作“有”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最终划分为: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默计”,暗自估计;“乃”,是;“兹”,这次;“绝冠”,最奇特的。(2)中“既”,……之后;“益”,更加,越;“塞”,堵塞;“杳”,遥远,深远;“穷”,尽头;“汗”,出汗。
- 24 -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
到了清流关,天色已暗下来,后退也没有住处,就派人把山下驿站的差役找来,带上铜锣、火把一同前进。山口两座山头相对有几百丈高,仰起头也看不到顶。山路险峻,大家都下马人踩着人肩似的往上爬。再三地约定:有紧急情况就大声喊叫前后呼应。恰巧有一颗大星,闪闪发亮地从东往西滑去。寒风突然刮起,火把全被吹灭了;四面山上的野草树木,发出簌簌的声音。这一下人人都感到可怕,互相叫喊不停来壮胆子。铜锣也起敲响,山谷里到处震荡着回声,这样走了六七里,登上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像一面光辉灿烂的银盘子,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大家这才举起手来互相祝贺。可是下山以后还是心惊胆战,好久都没能平静下来。我暗自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晚上二更时候,到了滁阳。
- 24 -
十七日中午,过了全椒县,往和州去。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心里正庆幸离开险境走上平坦的路,不用再担心。走了四十里,渡过后河,只见对面的山隐隐约约,问随从人员,他们说:“应当爬过这座山,才能到和州香林院。”不久,太阳慢慢下山后,马进入山中,山峦重叠,桑树农田井然有序,总共有好几个村庄,很像武陵、仇池,才以为是可喜之事。到了晚上,往山里越走越深,山也越来越多,野草和树木把山路封堵,深远得看不到它的尽头,这才开始害怕得淌出汗来。路过一座野庙时,遇上一位老汉,问他:“这是什么山?”他说:“这就古时候的昭关。离香淋院还有三十多里,要快些走。前面山上有火烧起的地方,那是在放火赶老虎啊。”这时候,铜锣火把都来不及准备了,靠着山崖,沿着山沟,奇形怪状的石头一块连着一块,马被吓得往后躲避。大家以为那里伏着老虎,转身逃跑,跌倒的人横七竖八地人压着人,叫喊的声音很低,即使强求他们大喊,他们也不敢大喊。过了好一会他们才爬起来,沿着山梁走,看看崖下的沟谷,深得没法知道。山涧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和风声一样时快时慢。抬头看见满天星斗,自己估计这一回难逃危险了,同时想起当年伍子胥曾经在这里被困,难道人在险恶的地势就应该这样受苦吗?二更时分,到达香淋院。在灯下忽然清醒放松下来,就像重新活了过来一样。
啊呀,我因为离开亲人久了,一切都不考虑,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虽说临近危险而能避免,大概也可以算是很不谨慎了!认真地把这些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警戒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9. 同样是写愁,词中“楼儿忒小不藏愁”句与李清照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0. 下阕中“海棠红近绿栏杆”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9. (1). 只恐双溪舴艋舟 (2). 载不动许多愁
20. 写景上,色彩对比鲜明,描绘出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的艳丽景象;情感表达上,以乐景衬哀情,以海棠艳丽的美景,来衬托凄凉的乡愁,突出乡愁的浓重。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要理解诗句大意,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手法,再从题干提示的诗歌中找出使用相同手法的诗句。“楼儿忒小不藏愁”,意思“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这一句把愁具体化,说“楼”小不能藏住太多的愁,与《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说船太小,载不动浓重的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20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译文: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中,“红”“绿”色彩对比鲜明,更衬托出海棠的艳丽;结合前文“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可见,美丽的景色,实际上是衬托远离家乡,借花排遣思乡之情,然而景色越美,越让人觉得无限惆怅,以乐景衬哀情,突出乡愁。
【点睛】表达技巧包括: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
2、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3、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三)古诗文默写。(8分)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不见复关,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诗经》)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4)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遥望见十里长亭,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泣涕涟涟 (2). 载笑载言 (3). 百步九折萦岩峦 (4). 扪参历井仰胁息 (5). 则刘病日笃 (6). 欲苟顺私情 (7). 不在颛臾 (8). 而在萧墙之内也 (9). 幽咽泉流冰下难 (10). 凝绝不通声暂歇 (11). 松了金钏 (12). 减了玉肌
【解析】
- 24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涟”“萦”“扪”“仰胁”“笃”“颛臾”的书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祖国”何以安身?
作为每个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打开“爱国主义”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如何爱国
大家都熟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牢记母训“精忠报国”,带领岳家军,驰骋疆场,威震敌胆,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南宋末年,宋朝江山土崩瓦解之际,文天祥奋起卫国,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他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和誓死不屈的决心。
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塞尔的英雄,当祖国遭受敌人的侵略时,他带领人民奋勇杀敌,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把他烧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马塞尔临危不惧。他慷慨陈辞:“为了祖国免遭强盗的蹂躏,我即使葬身火海也在所不辞。”马塞尔的生命被火神吞噬了,可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罗马人民努力奋斗。
正如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所说:“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呀,在它的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就连人本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解放战争中的董存瑞、刘胡兰到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邱少云,从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到新时代的道德模范,他们哪一个身上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就说说大家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他曾深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
- 24 -
如今,作为大家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大家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远访国外参加演出的同学为了中国的主权毅然放弃时,大家不禁要对他们的行为肃然起敬;当大学生闻听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上街以示抗威时,大家又一次看到了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再一次从他们的身上感到了流淌着的爱国热血;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大家祖国时,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它不是与生俱来,但它是后激勃发;它不是上帝,但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亡;它不是利剑,但它永远是对外最有利的武器。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爱国的丰碑,其实国家就像大家的父母一样,真的不会奢求大家多少回报。当身边的同学需要帮助时,大家能伸出自己的双手;当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饥寒交迫时,大家能够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当社区的爷爷奶奶在孤独寂寞时,大家能够主动联系身边的同学一同去给与问候和帮助,让大家用一颗爱国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向大家的祖国献上大家自己特有的爱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进行立意分析,列立意,确立好题目,结合材料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审题】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的核心是“爱国”,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还包含着十分复杂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既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对民族的自豪感、尊严感和责任感;还包括自觉维护祖国的利益、投身于祖国建设的行动等等。题目要求“作为每个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怎么看待个人与祖国的关系”,这是关键,考生需要站在这些角度分析立意。
【立意】积极投身社会,奉献自我;恪守准则,坚定信念;付诸实践,实现人生抱负。
【结构】题目切题,《如何爱国》,第一段用群例说明历史上很多爱国人士。第二段“古罗马有一位叫马塞尔的英雄”,历来不分中外,都有爱国人士;第三段俄国伟大评论家车尔雪尼夫斯基的名言重申爱国的意义;第四段,近代中国也涌现很多爱国战士;第五段现如今怎么爱国,“面对未来祖国前途无限光辉灿烂,大家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最后一段联系现实,我们怎么爱国,“让大家用一颗爱国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向大家的祖国献上大家自己特有的爱吧”。
- 24 -
【素材】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今往来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为捍卫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舍生忘死。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卖国奸贼遗臭万年,遭尽世人唾骂。历史公正的裁决,早已昭昭在世!
2、在书香中,我知道了祖国雄伟壮观,幅员辽阔。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国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我们的后花园,雪山林立的青藏高原是我们的屏风,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是我们的奶源,长江、黄河是祖国的金腰带,巍巍昆仑是祖国的脊梁。
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历经磨难,饱受屈辱,爱国志士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进入21 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爱国主义和历史教育更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4、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5、在我的心中,祖国是一幅美丽的画,有巍峨的高山,有澎湃的江河,怎么看都看不厌;在我的心中,祖国又像一首感人的歌,有时舒缓,有时激昂,怎么唱都唱不完。读着祖国母亲那沧桑的历史,我饱含着激动的泪水。风风雨雨,永不停步;坎坎坷坷,奋力拼搏。我们的祖国母亲用坚强的臂膀、挺拔的身躯、顽强的毅力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24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4 -
- 24 -
相关文档
-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2021-06-0426页
- 【语文】福建省龙岩市2019-2020学2021-06-0420页
- 【语文】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2021-06-049页
-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2021-06-0426页
-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2021-06-0410页
- 语文卷·2019届云南民族大学附中高2021-06-0419页
-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2021-06-0413页
-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市高二上2021-06-0423页
-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2021-06-0415页
-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