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1.5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堂演练:第六单元10《长恨歌》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长恨歌》 围炉夜话 一个穿着旧式旗袍的女人,烫着短的卷发,一张化着淡妆的有点 苍白的脸。眼睑一垂,一个转身,身影慢慢地消失在灰灰的弄堂里。 这样的一个女人,不同于《半生缘》里的顾家姐妹的泼辣和委屈,也 不是琼瑶戏里旧上海小姐的那种纯善与隐忍。这样的一个女人,应该 是平淡而真实的,风情是含蓄的不外露的。 美 字 体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 赏美文 上海故事的别样叙述 从热奈特的叙述学理论来看,《长恨歌》第一章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特 殊的叙述形式——综合性叙述。它指的是一种叙述频率,即叙述一次发 生了 N 次的事。这种叙述形式在其他各章普遍存在。王安忆不仅用它来 叙“事”,还用之描述“景”,如对弄堂、爱丽丝公寓、邬桥、平安里 等这些处所的描述,“这城市不知有多少‘爱丽丝’这样的公寓,它们是 这城市的世外桃源,公寓里的生涯总有着隐秘感,有多少不为人知”,“邬 桥这种地方,是专门供作避乱的”,“上海这城市最少也有一百条平安里。 一说起平安里,眼前就会出现那种曲折深长、藏污纳垢的弄堂”。第一 章对弄堂的讲述是从俯视下的弄堂景观开始的,然后是夜幕中的弄堂、 白天的弄堂,接着是弄堂的式样,弄堂的可感可知,最后是弄堂中的流 言,作家几乎写遍弄堂的每个角落,“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式弄堂房顶的老 虎天窗,它们在晨雾里有一种精致乖巧的模样,那木框窗扇是细雕细作 的;那屋披上的瓦是细工细排的;窗台上花盆里的月季花也是细心细养 的。”作家用了同样的叙述方式,同样的语言风格写流言、闺阁、鸽子, 最后终于引出了王琦瑶。 如果说弄堂、流言、闺阁、鸽子在故事和现实中都是重复的,必须 采用综合性叙述,作家写王琦瑶仍然使用综合性叙述就表明作家是有意 为之。综合性叙述不是不得已的选择,而是一种叙述策略。王安忆曾说 写王琦瑶,是想写出上海这个城市的精神,王琦瑶的形象就是她心目中 的上海。那么,在小说中人物和城市是如何结合的?有研究者认为《长 恨歌》的叙事是双重的,表层是王琦瑶的故事,深层则是上海这个城市 的故事。从叙述的角度看,作家使用多种策略来强化小说的“城市故事” 主题。首先是把主要人物类型化。王琦瑶是这样出场的,“王琦瑶是典型 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 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 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到照相馆去拍 小照的,则是两个特别要好的王琦瑶。每间偏厢房或者亭子间里,几乎 都坐着一个王琦瑶”。综合性叙述使初次跃入读者眼帘的王琦瑶形象模 糊,如同一团影子,若有似无,明显违反了塑造典型人物的规则。作家 的用心在于告诉读者王琦瑶代表的是上海弄堂女儿这个类型,而不仅仅 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其次是淡化王琦瑶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弱化主 要人物的故事性。比如,王琦瑶几乎没有遭遇任何障碍就住进了爱丽丝 公寓,成了李主任的女人。王琦瑶未婚生女的尴尬也被轻易化解,等等。 第三是采用多种叙述技巧,把读者的注意力从王琦瑶身上引开,而关注 她的周围。比如,叙述者过多干预叙述,以讲述为主,人物对话采用间 接引语方式,读者听到的不是人物清晰的声音而是叙事者的呓语。第四 是对人物所处环境的关注。 (有删改) 严师母无限感慨地说: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的,它是做 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 …… 严师母摇了一下头,说:吃是做人的里子,虽也是重要,却不是 像面子那样,支撑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让人信服和器重的,当然, 里子有它实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给自己看,可是,假如完全不为别人 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 ⊙精彩运用 你同意严师母对于人生的见解吗?请结合本文深刻理解这些文 字,多角度审题立意,写一篇文章。 【示例】 面子说 鲁迅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没错,大凡中国人无论做 什么都要考虑面子问题。面子,就是一个人的脸面,有了,就认为是 被瞧得起了;失去了,就认为丢了人,伤到了自尊了。这面子,到底 要怎样看呢? 死要面子。 说到死要面子,就不得不提起项羽,只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就拔 剑自刎。为了他所谓的“颜面”,放弃生命,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堂 堂一个西楚霸王,不为心爱的女人的死而自杀,不为丢城弃池而自杀, 却因害怕失去面子而自杀,真是可悲。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做“死要面 子活受罪”。为了支撑面子,不惜伤害自己。把面子看得过重,往往得 不偿失,项羽就是过度看重面子,一剑挥去了所有的希望,而把自己 推向了穷途末路的境地。 面子很容易拿得起,却很难放下,看得过重,面子就成了牵着人 们鼻子走的枷锁。因为面子,阿 Q 被打时还叫着“儿子打老子”,因 为面子,玛蒂尔德用了十年的青春去偿还一条假项链。可也因为面子, 才有了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才有了韩信受胯下之辱后的辉煌, 才有了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后的重生。 所以,爱面子还得适度。 不要面子。 最近一年来,在各大网络媒体的热捧之下,罗玉凤火了,红了。 她的豪言壮志,让多少人在饭后有了调侃的话题,什么只嫁海派、北 大清华毕业生。不知道凤姐在说这些话时,把脸放在了哪里。一个没 有内涵、毫无素养的人完全丢掉一个人起码的脸面,自毁形象,靠胡 说八道出彩。也许对于凤姐而言,面子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出名, 面子可以抛。于是近日,凤姐又抛豪言,要去美国发展,要在两个月 内赶超 lady ga ga。 真是世界大了,什么人都有,有人为了面子可以舍弃性命,有人 为了出名视面子为粪土。但在我看来,不可把面子看得过重,也不能 完全不要脸面。每个人都有一个起码的脸面,那是这个人存活于世间 的最起码的尊严。如果一个人抛弃了起码的面子,人也便完全失却了 礼义廉耻。所以,面子不能不要,只是要适度。 上海是一部喜剧 王安忆 我将上海设计在舞台上。 布景是写实的风格,细节比较烦琐,连墙壁上小孩写的骂人话都 有。后门的门板上钉着牛奶箱、信箱、好几个电铃,铃上贴了十条胶 布,写着“张”或者“李”姓。空调的落水管很仔细地顺到落水管边 上,一起放下来。空调上方,爱惜地罩着绿色玻璃钢的雨篷,或者条 纹布的伸缩雨篷。当然要是老房子,这种老房子功能外露,一看就知 道,这是做什么用,那是做什么用。所以可以不要空调,而是木百叶 窗,可以活动的,必须做得十分到家。盖下来,可想见屋里一片森凉, 翻起来,则是一条条的光,亮亮地进去。 街面上的店多是小店,楼上可住人,从后门进去,前边是门面。 米店,油酱店,碗店,针头线脑店。服装店是一间一间的,门面不大, 里头坐个老板娘,放下熨衣板在熨衣服,玻璃门上贴了招聘雇员的告 示。总之,张一眼就知道,这店里的内情。但是推门进去,还是有私 密的气息。收银的账台上,也是写字的桌上,放着写了半页的信纸, 算了一半的家用账,顾客还是朋友的名片,谁给的几块糖果,小孩子 的照片、奶嘴,男人的烟盒,女人的发网卡子。门前的行人大多面熟 陌生,走过来走过去做什么,也大致知道个差不多。不过是从来不搭 讪的,保持着矜持的态度,很严肃,各有各的大事情,说出来你也不 懂。 服装要讲究,这讲究不是说摩登、华丽,而是规矩。即便是到弄 口搬是非,也要穿好了。上衣的拉链拉到领下两寸,裤缝是直的,皮 鞋不必十分新,但必是擦亮,移了的后跟打上掌子。不要钉鞋钉,鞋 钉有些像马掌,声音又太硬,有点替代品的味道。穿正经的西装也可 以,对,就穿了西装,在门口“嘁嘁”地说闲话。而且,非要是男人, 四十五岁朝上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打一点发蜡,双手插在裤袋里。 女人家顶好穿碎花布的衣裳,颜色新一点,花色带些乡气。“乡气”其 实顶女人气,而且,没有市井气。男人市井气些好,显得应变能力强, 能对付世界,还有点草莽。流里流气,但不要油滑。女人却要“乡气” 些,比较妩媚,又不是不顶事。她们穿碎花布的衣裳,家常的款式。 头发还是不烫的好,打辫子,或者齐耳短发,斜挑了一边,别一个发 卡。她们做什么呢?就做方才那时装店的老板娘。未婚的,就做前去 应聘的雇员。慢慢学些生意经,再开自己的店。她们穿什么鞋?脚样 好的,穿布鞋就很好,横搭绊,或者,七十年代,流行过的,中间系 鞋带。千万不要穿塑料拖鞋,最粗鲁了。无论男女都需瘦,不能有赘 肉。但不是广东人那样的精瘦,也不像农人,体力上的劳作形成的瘦, 而是有些像知识分子,有智能生活的那种瘦。 说话呢,以上海话为主。上海话里,苏州和宁波两种口音可以偏 重些。这两种口音就像阴和阳,一个女性化,一个男性化。但却要倒 过来说,前者男人说,后者女人说。这样男人就比较善叙事,娓娓道 来,耐心好,又有些缠不清。方才说的市井气里,再夹些抒情的气质, 减去些俚俗。女人说,说一口宁波腔上海话,就风趣和活泼了,否则, 怕是要有些呆和乏味,就没意思了。而这里的女人,都要有意思,性 情要俏爽一些,也就是妩媚的泼辣吧! 这些男和女,在一处上演的,必是喜剧无疑了。剧情呢,大致是 像《新民晚报》“蔷薇花下”栏目刊登的那种。比如有一老伯,去迁他 亡妻的骨灰,想到他亡妻是个喜欢热闹、广交朋友的人,便考虑会把 旧邻鬼魂带到家中来,回家中转时,特意将骨灰放门外自行车上,不 让野鬼进房,不料骨灰盒却叫小偷偷去,当做个万宝箱。又有一壮年 男子,为试验妻子对自己的感情如何,在家蒙了白被单装死,好听老 婆哭几声,却吓着放学回家的独生子,转身没命地跑,便起身追赶, 叫:无须跑!自然越追越跑,终至跌跤破头。夫妇再带孩子去医院包 扎。再则,一售票员见一少年乘客携一猴子上车,十分激动,诚请多 坐一圈车程,他可允其免票。还有一妇女立于车内,有儿童站起让座, 称她“阿婆”,坚执不就座,待有人称其“小姐”,则欢天喜地地坐下, 等等。就要是这一类的,你可说是荒唐,荒唐就是荒唐,可是带劲! 勃勃然的,出些小洋相,又无碍于你我。是不登大雅之堂,可本来就 是“大世界”那样的人多又杂的戏院子,小舞台上的戏。说喜剧也许 太过郑重,那么就是俗话说的:滑稽戏。 配乐可以不拘泥,哪个时代的流行曲都可以,只要是流行,人人 会唱,尤其是那类雅一点的,甚至悲一点的。比如“梁祝”的“小别 重逢梁山伯”,比如“问紫鹃,妹妹的花锄今何在”,比如“毛主席呀 毛主席,你在我的心中,我的心中”,重点是在后边半句,是小流氓在 街头对了过路的阿妹唱的,还有,“一张旧船票能否搭上当班的客轮” 之类。滑稽的人生里,也是含有世事的苍茫,但决不因此而凄凉下来, 而是热心热肺热肚肠。 总之,我就喜欢上海的谐谑成分,所以,要我来想象上海,就是 把这些单挑出来,放大,突出,拼接,搭起来。 2000 年 4 月 5 日于上海 【品读提示】 文章用比喻的手法,把上海当作一部喜剧设计在 舞台上,从几个方面对上海的老房子、街上的店面、穿的服装、说的 话、每天发生的事情和人们哼唱的歌曲作了介绍,展现出上海特有的 风情和魅力,让人对上海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对生活细节敏锐的观察, 对市民人物特点形象的把握,体现出作者一贯的行文风格。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泥淖.(nào) 石臼.(jiù) 糯.米(rú) 懦.弱(nuò) B.琐屑.(xiè) 湮.灭(yān) 应.景(yīnɡ) 应.届(yīnɡ) C.霓.裳(ní) 泔.水(ɡān) 舂.米(chōnɡ) 舀.水(yǎo) D.嗤.笑(chǐ) 咫.尺(zhǐ) 弄.堂(lònɡ) 玩弄.(nònɡ) 解析:A 项,“糯”应读“nuò”;B 项,“应景”的“应”应读 “yìnɡ”;D 项,“嗤”应读“chī”。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 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 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制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 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 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解析:A 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B 项,倾巢 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C 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 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 项,刚柔相济:刚强 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当我们身静、心静,独坐于空山,与那山那树那花那月融 为一体,物我两忘的时候,才可能听到山花落瓣的细微声响,嗅到绿 苔地衣淡淡的馨香。 B.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 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C.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 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 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解析:A 项,语序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应将“我们”放在“只 有”前面。C 项,句式杂糅,“采用……说法”和“以……为准”句式 杂糅在一起。D 项,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去掉“能否很好地”, 在“传承”前加“的”。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智慧,但更离不开精神与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嫦娥、玉兔、桂花树一定比登月车还永恒。 ①这不是因为我们都是诗人,而是人的灵魂中都常驻着美好,美 好的东西才不朽 ②人类的审美情感需求往往大于科学需求,大于探索需求 ③所以,我从不担心科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处于像知道 了胜负再去看足球比赛那样索然无味之中 ④科学只能满足我们的头脑,并不能满足我们的精神 ⑤正像美国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的那些 有审美诗性的话 ⑥无论人类从事什么样的伟大事情,那颗诗性的心灵永不泯灭 A.①⑤⑥③④② B.⑤⑥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②①⑥③⑤④ 解析:④承接首句,阐述科学的局限性,放在最前面。②和③构 成因果关系,所以④②③相连。①句“这”指代第⑥句罗纳德·埃文斯 的话语,而“美好的东西才不朽”与句末“永恒”联系紧密。所以 ⑤⑥①相连放在后面。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7 题。 离异 王安忆 小孩子的时间都是放大的,所以,在我们五年级的时候,看刚进 校的新生,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幼稚了。在我们这所校舍十分紧张的小 学里,教室都是一室多用。我们班级的一间,在中午散学后,就做了 一年级学生的饭厅。 总共有二十来名学生,中午家中无人,就在学校吃饭,由一名卫 生老师,到食堂打来饭和菜,分给他们。所谓卫生老师,就是学校医 务室的一名医务员,粗通保健常识,主要用来应付学生紧急发生的事 故,其实也要兼做一些杂活。这名老师年届中年,戴副眼镜,显然不 是个干活利落的人,每每忙得汗流满面,眼镜落到鼻尖上,头发贴在 腮上。尤其是分菜,眼睛没有准头,总是一碗多一碗少,再将多的舀 给少的,少的又成多的了。终于分停当,她便袖手坐在讲台边上,监 督小孩子们吃饭。小孩子们一律低了头,努力地扒饭,咀嚼,可怜他 们连筷子都捏不牢呢,饭菜也不一定对他们的口味,但他们总能在规 定的时间内,将他们的定量吃下去,最终完成任务。 我们下了课后,总不急着回家,而是拥在窗口,看小孩子吃饭。 然后,慢慢地,我们便潜进去帮着分菜分饭。那位老师对我们的擅自 插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她也不好派我们工,但我们的帮助很 是有用,解决了她的困难。有一次,她主动从小孩子们的伙食中,取 出一块面包让我们几个分食,表达对我们的感谢。于是,再渐渐地, 我们得寸进尺,开始给小孩子们喂饭。他们和我们显然要比和老师亲 近,因我们没有老师的威仪,他们喊我们“大姐姐”,很依赖地望着我 们,我们给这一个喂饭时,那一个还流露出妒意。所以,我们很忙, 往往耽误了自己回家吃饭。 我们喂饭最多的是一名女生。她个子挺高,比同龄的男孩子几乎 高出一头,皮肤特别白皙,长脸,尖下巴,短发,显得有些大,属于 那种从小就有淑女风范的女生。她吃饭最慢,而且勉强,就好像没有 什么食欲似的,总也不能将她的那份吃完。给她喂饭也很困难,倒不 是说她不听话,相反,她很合作,一勺饭送过去,她极力张大了嘴含 进去,然后开始咀嚼。她咀嚼的过程很长,中途几次下咽,都难以完 成。最后几乎是直着脖子将这一口东西吞下去,看了也叫人不忍。有 几次我们没了耐心,放下她,照顾另一些孩子,这时候我们看见她的 眼光,她用祈求的目光看着我们,我们才知道她格外需要我们。 在这漫长的喂饭过程中,我们会问她一些问题,她显然是想留住 我们,生怕我们丢弃她,就很积极地回答我们。她说话的声音尖而细, 就像唱歌的人用的假声,并且很急骤,有一点类似聋子听不见自己声 音的说话,无法调节音高与频率。从此来看,她大约是很少开口说话、 与人打交道的。本来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和一个小孩子,能有 什么话题呢?可是不曾想,事情竟变得严肃了。好像是问到她的妈妈, 她的回答忽然令人费解起来,似乎是,妈妈走了。走呢,也不是一般 地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内容:她夜里被吵醒,有一具烟灰缸敲碎了 另一件什么东西;还有一日,一名什么亲戚上门;再有,谁的哭泣。 最终,有一日,她从幼儿园回家,那时,她在幼儿园的大班,路上, 父亲对她说,妈妈走了。她说着这些的时候,嘴里始终含了一口饭, 她几乎是带了一种急切的心情,尖着声音快快地说。当我们劝她慢些 说时,或者咽下饭再说,她并不听,依然径直地说下去。然后,就有 很细的泪珠沿着她秀气挺直的鼻梁,缓缓地流下来。饭已经全冷了, 时间也不允许了,老师过来收走了碗碟,我们为她担心,下午要饿怎 么办?她说不要紧,她有饼干,说着就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铝制饭盒, 给我们看。饭盒上箍了牛皮筋,里边整齐地放了苏打饼干,满满一盒。 她说是她父亲替她放的,我们看见了一双父亲的细心的手。她盖好饭 盒,重新箍好,放回书包,走出了教室。那位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不 要问她太多,她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为什么呢?”我们问。老师 嗫嚅了几句,到底也没说出什么来,只是又叮嘱一句:“不要再问了。” 过了几日,是一个周末,下午没课,吃过午饭,家长们便将孩子 接走了。于是,我们看见了她的父亲,一个也是苍白的、斯文的、忧 郁的男人,没有一点笑容,却是温柔地将女儿抱到自行车后架上坐好, 然后自己从前边跨过横梁,坐上车垫,骑走了。 (摘自《放大的时间》,略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在五年级的时候,看刚进校的幼稚新生,实在觉得可笑, 他们吃饭时,虽然连筷子都捏不牢,但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吃 饭任务。 B.“我们”看见学校的卫生老师在分菜分饭时,忙得汗流满面, 又难以分得均匀,看着孩子们祈求的目光,于是“我们”潜进去帮着 分菜分饭。 C.“我们”帮助卫生老师给新来的学生分菜分饭,后来又给这群 孩子喂饭,这一切都得到了卫生老师的默许,而“我们”自己也乐此 不疲。 D.“我们”在与那个父母离异的女生交谈时,她说到她的妈妈, 嘴里始终含了一口饭,尖着声音快快地说,这表明她想在规定时间内 吃完饭。 解析:A 项,“看刚进校的……可笑”错,看见新生只是觉得幼稚。 B 项,“看着孩子们祈求的目光,于是‘我们’潜进去帮着分菜分饭” 的说法于原文无据。D 项,那女生快快地说,并不是因为“她想在规 定时间内吃完饭”(她并不怕饿,有饼干),而是因为她的父母已离婚。 答案:C 6.小说中父母离异的女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应根据小说对该人物所做的各种 描写进行,比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小说 中的这位女生,个子高,皮肤白,长脸,尖下巴,短发,外形上有淑 女风范;这位女生声音尖细且急骤,不常与人交谈。此外,根据小说 对这位女生的心理描写,可知她内心痛苦又很孤独,格外需要他人帮 助。 答案:①外形:有淑女风范,个子高,皮肤白,长脸,尖下巴, 短发;②言谈举止:声音尖细且急骤,不常与人交谈,咀嚼时间长; ③内心:痛苦又孤独,格外需要“我们”。 7.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去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 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回答此题,不管选择“不能去掉”或者 “能去掉”的观点,都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从表现人物性格的角度、 从揭示主题的角度以及从完整文章结构的角度分析。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①从艺术手法角度,前一段侧面介绍父亲 为女生准备了饼干,最后一段写她放学后被父亲接走,使情节宕开一 笔,并以父亲骑车而去的动作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②从 人物角度,女生文静白皙,内心充满忧伤,而最后一段写到父亲的形 象,说明了女孩深受家庭的影响,使得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合理; ③从主题角度,“我们”关注父母离异的女生,先是给她喂饭,继而关 注她放学后被父亲接走,表现了“我们”这一群大孩子的好奇心和爱 心;④从结构的角度,小说的最后一段,写女生被父亲接走,既与上 一段父亲为女生准备饼干呼应,又照应文章的标题,这是一个父母离 异的女生,所以只有父亲来接她。 三、语言运用 8.对于王琦瑶的一生,有人认为太可悲,社会地位与日下降;有 人认为很正常,她最终回到了她最初的平常出身,得其善终,也算幸 运。很多事就是这样,褒贬皆有道理。仿照例句,就下面给出的事物, 分别从正反两面立意。 蜡烛 ①褒扬:每燃烧一段,都贡献一分光与热。 ②批评:过分地炫耀,终究会被泪水淹没。 彩虹 ①褒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辩证思维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 们要善于从正与反两个方面做出分析。 答案:①哪怕只有一瞬间的美丽,也要把美丽留给人间。 ②虽然美的让人惊叹,但也只如昙花一现。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 用。要求:①要全面;②不超过 50 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 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 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 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 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 者在从事服务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以“志愿服务”开头,只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答案:志愿服务把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的期望变为现实,弥补政 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推动社会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