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MB
  • 2021-06-04 发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三分析评价文本的观点态度课件 人教版

  • 9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三 分析评价文本的观点态度 - 2 - 题点一 题点二 学案一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高考评价体系 要求 “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 凸显了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从题目命制的情况看 , 涉及论点的把握 , 论据的使用 , 论证的结构 , 论证的方法、角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 , 对论述类文本观点的提出方式、文章结构层次安排的特点、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了解 , 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 3 -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一   把握论点、论据 , 辨明论证方法 必备知识 · 归纳 论述类文本的 “ 三要素 ” 1 .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特点: 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 4 - 题点一 题点二 2 . 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论据有两种: ①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②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对论据的要求有三点: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 5 - 题点一 题点二 3 . 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一般要包括如下三部分:一是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引论简明新颖;二是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三是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 6 - 题点一 题点二 关键能力 · 提升 从 三个角度把握论证要素的关系 1 . 明确论点常在的位置 (1)看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论题,一是点明论点。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论点。 (2)看文章的开篇。好的文章往往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开篇提出论点,从而引导读者把握全篇。 (3)看文章的结尾。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且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得出结论,收束全篇。这个结论是作者归结出的中心论点。 (4)看文章的思路。有的文章开头部分属于引述论题, 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 则 往往是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总结出论点的。这样的文章,需要把握每层的中心句,然后再找论点。 - 7 - 题点一 题点二 2 . 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首先,看论据是证明什么论点的,这是答题的基础和根本。其次,看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即从哪些角度证明的。 3 . 把握论据与论据的关系 首先,看论据特点,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其次,看论据间不同的关系。常见的论据关系有正反、古今、中外、递进、点面等。 - 8 - 题点一 题点二 辨明论证方法 1 .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一种运用事实材料证明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提出论点,再围绕论点举出事例,用事例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 9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错误 , 举例论证的是 “ 社交网络无助于弥合分歧 ” 。 - 10 - 题点一 题点二 2 .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又叫理论论证,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 - 11 - 题点一 题点二 - 12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正确。文段开篇引用 , 最后提出 “ 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的共在共存 , 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 ” 的观点。 - 13 - 题点一 题点二 3 . 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 14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错误 , 这段文字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 , 说明中国文化中 “ 天下 ” 的特点。文中虽举斯多葛学派 , 只是说明西方文化中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 - 15 - 题点一 题点二 4 .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用人们熟悉的、易懂的具体事物证明人们较生疏的、难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喻体和主体两个事物属性不同(即不是同类),而只是有某些相似点。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治理国家需要积累德义与“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本身属于不同属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点。此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 - 16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正确 , 文中以《乾》卦中龙的比喻为例 , 将龙的各种状态 —— 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比喻为不同状态下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 17 - 题点一 题点二 5 . 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将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论证方法。由于类比论证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 - 18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正确 , 文章为讲述历史和真相之间的差距 , 运用了类比手法。作者认为 , 了解真相之难与盲人摸象类似。 - 19 - 题点一 题点二 6 . 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是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揭示原因来论证结果的一种论证方法。判断因果论证,不能停在想当然的“一因一果”的对应层次上,要善于多角度地分析原因和结果,注意“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和“因果倒置”等问题。 - 20 - 题点一 题点二 选项错误 , 因果关系倒置。 - 21 -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二   厘清层次、关系 , 把握论证结构 必备知识 · 归纳 文章结构的三个层级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把论点、论据组合起来的,则是论证的结构。分析论证结构要清楚文章结构的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篇章的整体布局。 - 22 - 题点一 题点二 1 .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 23 - 题点一 题点二 - 24 - 题点一 题点二 2 . 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 25 - 题点一 题点二 3 . 篇章基本结构类型 - 26 - 题点一 题点二 - 27 - 题点一 题点二 关键能力 · 提升 由小到大 , 切分三级层次 1 . 根据标志性词句切分句间层次 文章中常用一些标志性词句,表示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过渡句、关联词、顺序词等,都是分析句间层次的有力抓手。 2 . 根据段落结构切分段内层次 就段落而言,不同的段落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例如总分式、分总式、照应式等。根据段落结构,可以切分段内层次。 - 28 - 题点一 题点二 3 . 根据文本特征切分段间层次 一般情况下,论述类文本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 的 顺序安排论述思路的。(由于命题文本多为节选,这里讲述的只是一般情况)考生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划分段间层次,理出全文结构思路。 另外,需要注意:由于文章的段落长短比较灵活,段落和层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在层次切分上,一般以自然段为标志。 - 29 - 题点一 题点二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 , 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做出的特殊贡献。不过 , 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 , 说人物没有个性 , 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 , 则斥之曰 “ 脸谱化 ” 。 其实 , 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 , 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我想 , 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 , 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 “ 谱 ” 字上。 - 30 - 题点一 题点二 “ 谱 ” 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 “ 没谱 ”, 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 , 无法沟通、交流 , 也无法理解。 “ 谱 ” 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 , 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 谱 ” 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 , 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 , 传统不同 , 谱系也就不同 , 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 , 也有不同的家法 , 同样是曹操的脸 , 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 , 凡称 “ 谱 ” 的 , 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 谱 ” 自身是实践的 “ 本 ”, 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 “ 活曹操 ”“ 活包公 ”, 要成 “ 活某某 ”, 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 31 - 题点一 题点二 ①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 , 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 : 四川的 , 淮扬的 , 上海的 , 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 , 不能吃。 ②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 , 有的很详细 , 看起来也很死板 , 如加盐多少 , 文火炖半个小时 , 等等。 ③ 这个指标 , 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 , 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 , 不至于不堪入口。 ④ 但厨艺上乘 , 在于把握火候。 ⑤ 火候 , 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 , 不是 “30 分钟 ”“35 分零 5 秒 ” 那样死板的 , 到时一定起锅。 ⑥ “ 火 ” 曰 “ 候 ”, 乃是一种征候 , 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⑦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 , 而是实践性的 , 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 , 而且是艺术性的。 ⑧ 就实用性而言 , 做出来的菜 , 有个中等水平 , 能吃就行 ; 但就艺术性而言 , 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⑨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 , 是把各种 “ 谱 ”—— 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 “ 兑现 ” 出来 , 是要艺术家把这些 “ 谱 ” 用活了 , 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 32 - 题点一 题点二 像厨艺一样 , 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 , 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 “ 谱 ”“ 做 ” 出来 , 就算是完成任务 , 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 , 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 “ 谱 ” 出来的 , 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 , 就道理上来说 , 各种 “ 谱 ”, 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 , 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 , 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 , 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 , 各种 “ 谱 ” 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 , 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 谱 ” 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 , 使其不仅有天才 , 而且有成就。 记得几十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 , 舞台艺术要做到 “ 有规律的自由 ”, 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 选自《叶秀山文集》 , 有删改 )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 分 ) - 33 - 题点一 题点二 【思考角度】 菜谱是给人一个规范 运用菜谱必须把握火候 , 把握火候是实践性的 , 是艺术性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 , 要求艺术家把“谱”用活 【答案整合】 首先 , 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 ; 其次 , 阐述厨艺上乘须把握火候 ; 最后 , 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 “ 谱 ” 用活。 - 34 - 题点一 题点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2 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楼宇烈 ① 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不一定只靠孔子学院 , 其实交流的途径还有很多 , 交流的内容也很丰富。说到 “ 软 ” 实力 , 软在我们理不直气不壮 , 我们总是去迎合别国的口味。传播中国的文化 , 就应该以我国文化为主。每年都有交流团出国 , 但许多人的指导思想是要迎合别国 , 而别国却恰恰不需要迎合。来中国交流的外国人是来看我们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 可以借鉴学习。有一些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 认为中国许多东西都是模仿、抄袭 , 没有自己独创、独立性的东西。也有一些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 但是 , - 35 - 题点一 题点二 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存在模糊、片面的理解 , 有的人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传统文化。一个研究科学史的学者就曾说过 :“ 中医阴阳五行的那套说法 , 打死我也不会认同的。 ” 我们给外国人讲阴阳五行 , 有的一下子就接受了 ; 给中国人讲 , 国人反而听不懂。我们还有什么地道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了呢 ? 有人说我们的国乐走出国门了 , 但现在中国的乐律其实绝大部分都变成了西洋的乐律了 , 我们其实没有把真正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东西传到国外。 - 36 - 题点一 题点二 ② 经济全球化后 , 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了 , 古代流行的东西可能要过几十年、几百年才能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 现在只要几秒钟全世界就都传遍了。文化会不会趋同呢 ? 现实生活中 , 的确有很多人为追求时髦 , 把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抛弃掉了。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 , 不能把根丢掉了。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 , 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 , 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我们存在很多思想误区 , 例如 , 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就想尽办法要把它变成全民文化。我觉得越是这种文化就越是小众的 , 把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 , 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我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绝如缕就可以了 , 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而不是一下子把它变成大众都热热闹闹搞的东西。不求轰轰烈烈 , 但求不绝如缕 , 这是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看法 , 这样它才能保留今人要借鉴的东西。 - 37 - 题点一 题点二 ③ 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 , 除了艺术之外 , 还有中医。中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 国外从事中医事业的人比国内的要多 , 其中很多人是从国内出去的 , 也有外国当地的。中医现在在世界上除了中药没有被完全认同外 , 中医的针灸、推拿、按摩、心理治疗都被普遍接受。有一个自然医学派 , 其理论都出自中医 , 它七条总的原则跟中医是一样的 , 比如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 ; 治病要找原因 , 不能只找它表现的症状 ; 医生不应该只是开药的 , 而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生活的老师。有一次 , 我在中医会上提出 , 重要的不是强调中医的 “ 技 ”, 而是强调它的 “ 道 ”, 要传播中医文化 , 而不是只偏重中医治疗。 - 38 - 题点一 题点二 ④ 中国其实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 , 但在文化传播的时候只是从 “ 艺 ” 和 “ 术 ” 的层次出发 , 没有从 “ 道 ” 的文化层次去全面考虑。中医文化里面也不要只是宣传怎样治病 , 而是要让人不得病 , 中医文化的核心是养生文化。中国文化里的儒、佛、道 , 医、武都有养生文化 , 中医的养生文化应该是融会贯通这五家文化的产物。得了病去治好 , 还是不得病好呢 ? 当然是不得病好 , 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 - 39 - 题点一 题点二 1 . 简要归纳文章第 ② 段的论述层次。 参考答案 : 首先指出信息全球化后现实中存在的抛弃传统文化的现象 ( 问题 ); 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 ( 认识、部分接受传统文化 ); 最后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 , 论述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 解析 : 此题考查论证思路。从第 ② 段看作者首先抛出 “ 文化会不会趋同 ” 这个问题 , 再以 “ 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 , 不能把根丢掉了 ” 表明 “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 。最后举 “ 有的东西一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的例子进行分析论证。 - 40 - 题点一 题点二 2 . 文章 ③④ 两段以中医文化传播为例 , 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 以中医在世界的影响大 , 说明我国文化软实力强 ; 以中医传播为例 , 说明我国在文化传播时有偏差 ( 只重 “ 艺 ”“ 术 ” 不重 “ 道 ”) 。 解析 : 此题考查对文章观点与材料关系的把握 , 可找出这段文字的分论点进行概括。分论点句均为这两段文字的第一句话。 - 41 - 学案 二   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的首要任务 , 也是试题的重要考查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既包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 也包括各部分的分论点 ; 有时也涉及文中引用的他人的观点。近几年 , 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 , 采用的表述方式常常带有逻辑推断的形式。 - 42 - 必备知识 · 归纳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题干一般表述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其选项内容常是命题者依据文本中某些内容,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等做出的概括分析或推断。解答此类题目,除需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恰当使用比对方法外,还要了解选项表述的常用形式。 - 43 - - 44 - - 45 - 关键能力 · 提升 把握选项表述的形式 1 . 选项用直言判断 选项采用“判断句”的方式表述,句中有“是”“就是”“则”等表判定的词语。这种表述形式,在逻辑学上,称为直言判断。在性质判断中,对思维对象和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判定,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常见的表述形式。对这类表述的判断,要看文中有无直接关系,表述的逻辑是否严密。如: - 46 - (2019· 全国 Ⅲ 卷第 3 题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 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原文内容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 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 : 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 , 人人都可展示歌喉 ; 无论汉族的秧歌 , 还是藏民的锅庄 , 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 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 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 “ 雅化 ”, 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 , 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 47 - 分析 B 项 ,“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 的说法缺少根据 , 文章中只是说 “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 ”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 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 “ 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 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 48 - 2 . 选项用假设关系的复句表述 选项用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就……)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是否符合文本的意思,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具体内容,二是假设关系是否成立。如: - 49 - (2018· 全国 Ⅰ 卷第 3 题 )D.“ 新子学 ” 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 就有必要从 “ 照着讲 ” 逐渐过渡到 “ 接着讲 ” 。 原文内容 “ 照着讲 ” 与 “ 接着讲 ” 二者无法分离 …… “ 照着讲 ” 的意义 , 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 ,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 , 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 照着讲 ” 是 “ 接着讲 ” 的出发点。然而 , 仅仅停留在 “ 照着讲 ”,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 , 难以继续前行 , 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 , 在 “ 照着讲 ” 之后 , 需要继之以 “ 接着讲 ” 。 “ 接着讲 ” 的基本精神 , 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 , 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 , 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 , 从现实的过程看 ,“ 照着讲 ” 与 “ 接着讲 ” 总是相互渗入 :“ 照着讲 ” 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 , 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 “ 接着讲 ”;“ 接着讲 ” 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 , 也相应地内含 “ 照着讲 ” 。 - 50 - 分析 选项采用 “ 要 …… 就 …… ” 的假设关系复句 , 前半部分是假设情况 , 后半部分是对文本内容正确与否的推断。从文本内容看 ,“ 逐渐过渡 ” 说法错误 , 文本第 4 段论述了 “ 照着讲 ” 和 “ 接着讲 ” 二者总是无法分离的 , 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故选项表述错误。 - 51 - 3 . 选项用因果关系的复句表述 选项用“由此可见”“因此”“所以”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来表述文本中的相关内容。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注重把握选项中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文本意思。如: (2018· 全国 Ⅲ 卷第 3 题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原文内容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 , 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 , 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 , 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 , 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 , 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 ; 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 , 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分析 选项中用 “ 因此 ” 说明选项前后表述的内容有因果关系 , 相关内容来自原文第 3 段 , 对比分析发现 , 因果关系存在 , 说法正确。 - 52 - 4 . 选项用条件关系的复句表述 选项用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表述文本内容,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从复句关系和文本内容的角度分析。 ① “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可能出现后面的结果。 ② “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具备这种条件就能有相应的结果。 ③ “无论……都……”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如: - 53 - (2017· 全国 Ⅰ 卷第 3 题 )C. 只有每个人都控制 “ 碳足迹 ”, 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 , 才能避免 “ 生态赤字 ” 。 原文内容 从空间维度来看 , 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 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 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 , 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 “ 碳足迹 ”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 从时间维度来看 , 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 , 从消极方面看 , 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 , 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 ; 从积极方面看 , 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 ,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 , 避免 “ 生态赤字 ” 。 - 54 - 分析 选项采用 “ 只有 …… 才 …… ” 的条件关系复句表述。选项有两层意思 ,“ 每个人都控制 ‘ 碳足迹 ’ ” 可实现 “ 代际共享 ”, 实现 “ 代际共享 ” 是 “ 避免 ‘ 生态赤字 ’ ” 的必要条件。实现 “ 代际共享 ” 是就代际公平而言的 , 而代际公平的目标要求 “ 每个人都控制 ‘ 碳足迹 ’ ” 。符合原文意思 , 选项表述正确。 - 55 - 5 . 选项用目的关系的复句表述 选项用目的复句(句中一个分句表述实现某种目的或避免某种结果,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见的词语:为了、以便、以、用以、为的是、以免、省得)表述文本内容。如: (2017· 全国 Ⅲ 卷第 3 题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原文内容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 ,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 , 才能留住乡愁。 分析 选项采用 “ 为了 …… ” 的目的关系复句 , 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看 , 选项说法正确。 - 56 - 6 . 选项用表推测的词语表述 选项根据文本内容,用“应”“将会”等表示发展趋势的词语进行推测。判断这类选项的正误要注重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尤其要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如: (2018· 全国 Ⅱ 卷第 3 题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原文内容 进一步说 ,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 , 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 , 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 , 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 , 适度的、合理的遗忘 , 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分析 选项采用 “ 将 ”“ 应 ” 等表推测的词语 ,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推断。从文本有关内容看 , 选项分析推断正确。 - 57 - 满分解构 例题 (2019· 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 资源 ” 这一概念 , 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资源是指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在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 材料 ) 和动力的天然来源。广义的资源 , 则是指人类用来帮助从事一定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切要素和有利条件的总和。简单地说 , 资源就是人类活动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从形态上看 , 人类资源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可以贮存、节约的资源 , 如资金、材料、能源等 ; 另一类是不可贮存、节约的资源 , 如时间、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信息社会中 , 正确认知注意力资源 , 具有重要意义。 - 58 - 为什么说注意力是一种资源呢 ? 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定向性 , 即有意识、有计划地达到一定的目的。人类活动的定向性 , 要求人在活动过程中 , 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过程的目标。人的定向活动是由提出的任何或某种活动计划来组织的 , 而要完成这种组织活动 , 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就是注意力。所以 , 注意是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 , 是人的有目的活动和定向探索活动的前提 , 是人的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必要条件 ; 注意力决定任务完成的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 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 , 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 59 - 人的心理过程的一个最基本特征是它的选择性和指向性。当我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时 , 就是注意。注意和认识过程分不开 , 它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虽然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认识活动 , 但它表现在认识过程 ( 知觉、记忆、思维等 ) 的内部而与这些过程不可分离 , 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它对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操作活动均有调节作用。注意力表现了人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动力特征 , 是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没有高度发展的注意力 , 就不能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 , 就不能从事长时间的复杂的思维活动。 - 60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人的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人的主要精力每次只能执行一种主要的任务。当大量的信息进入感觉记忆 , 若不加以注意 , 很快就会丧失。因此 , 注意在为进一步加工而选择感觉信息方面 , 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可分享性 , 而注意力作为资源是不可替代、不可分享的。今天 , 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 节选自李志昌《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关系》 , 有删改 ) - 61 - 下面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3 分 ) A. 注意力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 不可替代 , 不可分享 , 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 , 等同看待。 B.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 , 注意力也是一种重要资源。在任何时候 , 人的注意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 C. 从注意力资源稀缺的角度看 , 在某些次要的或无关的方面 ,“ 信息闭塞 ” 排除了一些无谓的干扰 , 可能也是有好处的。 D. 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注意力是成功的要素 , 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C - 62 - 解析 : A 项 ,“ 因此可以和物质、能量等资源相提并论 , 等同看待 ” 错误 , 文章第一段只是把人类资源分为两个部分 , 而 “ 注意力 ” 和 “ 物质、能量等资源 ” 分属两大类 , 文中没有提到二者可以相提并论 , 选项前后内容之间强加因果。 B 项 ,“ 在任何时候 , …… ” 错误 ,“ 任何时候 ” 这一说法太绝对 , 扩大范围。 D 项 ,“ 不能合理使用注意力将会导致人一事无成 ” 错误 , 这一说法太绝对。文章最后只是说 “ 人们要学会合理有效地分配并使用注意力 ”, 但没有说不合理使用会如何。故选 C 项。 - 63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2 题。 “ 说破 ” 的艺术 陈   益 ① 昆曲《烂柯山》 , 由朱买臣 “ 马前泼水 ” 的故事演绎而来。耐人寻味的是 , 一开场 , 一脸颓相的朱买臣就来了个自嘲式自报家门 : 穷儒。至于其他剧目中公开称自己是贪官、庸医等 , 更比比皆是。这 , 恰恰是昆曲的自报家门程式 ——“ 说破 ” 。 - 64 - ② 说破 , 在吴语中有两层含义 , 一是指把话讲透彻 , 一是指把人讲破 ( 讲坏 ) 。昆曲往往在演出前就将剧情与角色兜底向观众作交代 , 与追求悬念 , 追求情节的层层环扣、步步推进的西方戏剧体系截然不同。观众在欣赏西方戏剧时始终是被蒙在鼓里的 , 秘密究竟要保持多久 , 什么时候才能揭开 , 秘钥全都掌握在编剧和导演手里。且不论近代流行的悬疑剧、推理剧 , 即便是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仲夏夜之梦》 , 也竭力将隐喻和象征转化为剧情发展的需要。 ③ 昆曲演出最不容忽略的特征 , 是角色与观众近在咫尺 , 随时都可交流。何况很多戏文是根据主人的嗜好点的 , 点哪出演哪出。听戏者烂熟于心 , 边看边听 , 随听随哼。戏没秘密 , 干脆说破 , 反而能让观众接受。 - 65 - ④ 昆曲中也有自报家门却说而不破的剧目。例如《长生殿 · 春睡》 , 杨贵妃自报家门 , 称自己 :“ 生有玉环 , 在于左臂 , 上隐‘太真’二字。因名玉环 , 小字太真。 ” 她说出自己的名和字因何而来 , 却不去交代玉环与 “ 太真 ” 二字从何而来。人怎么可能一出娘胎臂上就有玉环和 “ 太真 ” 二字呢 ? 洪昇正是用这种说而不破、点到为止的台词 , 神化杨贵妃 , 凸显她出身的非同一般与神秘 , 来迎合观众的口味。这种说而不破的自报家门 , 也从一个侧面昭示了传统戏曲由娱神到娱人的特征。 - 66 - ⑤ 《西厢记 · 游殿》一则 , 讲张珙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的故事。开篇法聪出场 , 自报家门道 :“ 我做和尚不吃荤 , 大鱼大肉囫囵吞。 ” 不仅让自己底朝天 , 连方丈法本也凡心尽显。再如 “ 老虎也怕和尚的化缘簿 ”“ ‘周夫子’是‘周仓的爷’ ” 等等 , 出自和尚法聪之口 , 对于假正经假道学的出丑、嘲弄 , 丝毫也不怜惜 , 尽情张扬了世俗的情趣。令观众畅怀大笑以后思索 : 什么才是生活的至美 ? 什么才是人性尊严 ? 在戏中 , 丑角法聪以调侃、幽默的方式 “ 说破 ”, 为小生张珙与崔莺莺约会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 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被爱情冲昏头脑 , 既聪明又愚蠢 , 既果敢又胆怯的书生形象。 - 67 - ⑥ 明清传奇剧本的首出 , 往往是 “ 家门大意 ”“ 副末开场 ” 。如果说 , 开场是整出戏的说破 , 自报家门则是某个角色的说破。以昆曲为标志的中国传统戏曲 , 原本是为士大夫和有钱有闲者服务的 ,“ 观众至上 ” 是根本的出发点。一个角色在大庭广众下毫不吝啬地解剖自己 , 甚至以讽刺、调笑、挖苦的方法 , 将性格、品行、志向作一番自我暴露 , 显然是最直接地赢得观众的方式。如今不少相声演员在表演时沿用了 “ 说破 ” 艺术 , 也颇见舞台效果。 ( 有删改 ) - 68 - 1 . 文章第 ② 段 , 作者举西方戏剧的例子对论述 “ ‘说破’的艺术 ” 有什么作用 ?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 指出西方戏剧追求悬念和追求情节的步步推进的特点 ; 与昆曲自报家门程式 “ 说破 ” 形成对比 , 突出了昆曲开场把话讲透的特点 ; 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解析 : 此题考查对对比论证手法的理解。从文章内容看 , 作者是将昆曲的说破与西方戏曲的设悬进行对比 , 突出昆剧说破的特点 , 加深议论的力量。 - 69 - 2 . 请简要概述第 ④ 段的论述层次。 参考答案 : 首先 , 指出昆曲也有一些剧目自报家门却说而不破 ; 接着 , 举例分析说而不破的艺术效果及目的 ; 最后 , 揭示说而不破的艺术价值。 解析 :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的层次思路。这段文字从手法上是举例论证。其论证思路是先提出分论点 , 再举《长生殿 · 春睡》的例子 , 最后分析说而不破的艺术效果。从三个层次上概括分析即可。 - 70 - 题点一 题点二 学案 三   评价文本的观点倾向 , 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评价体系 中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有 “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 提出自己的见解 ” 等要求 , 这些要求以往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考查较少 , 但 2019 年全国 Ⅱ 卷和全国 Ⅲ 卷 , 均出现了对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 , 因此复习中 , 非连续性文本的探究评价题也须引起足够重视。 - 71 - 题点一   评价文本的观点倾向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是指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材料中所表达出来的对事件的认识和思想倾向。文本一般会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评价一个文本呈现的社会价值和产生的影响,首先,应确立评价的标准,评价标准要依据文本所处的时代主流价值和特定人群的价值取向来确立;其次,对文本价值的阐述要结合文本中的人物、事件及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最后,把文本体现的价值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立两者的关系,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出判断。 题点一 题点二 - 72 - 关键能力 · 提升 1 . 审题 —— 抓住题型标志 , 看清设问角度 题点一 题点二 - 73 - 2 . 答题 —— 明确方法步骤 , 找准思路依据 分析评价要注意的三点 (1)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隐含在所运用的材料、所作的分析中。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角度、筛选出作者的分析议论(特别是观点句、结论句),是分析评价的前提。 (2)具体分析。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扣新闻事实,避免离开事实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是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3)客观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法,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社会背景、作品意图,都是重要因素。 题点一 题点二 - 74 - 满分解构 例题 (2019· 全国 Ⅲ 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200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 “ 鸟巢一代 ” 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 , 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 “ 鸟巢一代 ” 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 可以发现 , 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 , 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 “ 爱国 ”“ 敬业 ”“ 诚信 ”“ 友善 ” 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 , 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 , 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 , 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 , 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 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 ( 摘编自王艳等《 “ 鸟巢一代 ” 奥运 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 题点一 题点二 - 75 -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 ) 》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 , 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 , 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 , 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 , 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职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 , 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 , 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 , 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 , 在这种层面上 , 志愿服务所谓 “ 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 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 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 题点一 题点二 - 76 - 材料三   近两年 , 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 , 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 , 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 , 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 , 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 , 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 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 , 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 , 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 题点一 题点二 - 77 - 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 , 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 , 他们将此称为 “ 打猎 ” 。 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 , 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 , 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 摘编自许金凤等 《卷入的消费者 —— 以摩族猎人为例》 )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6分) 题点一 题点二 - 78 - 【思考角度】 题点一 题点二 - 79 - 【答案整合】 ① 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 , 彰显了 “ 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 ” 的价值 ; ② 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 , 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 ; ③ “ 新型 ” 体现在 : 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 , 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 打猎 ” 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题点一 题点二 - 80 - 题点一 题点二 题点二   针对文本的某些问题 , 提出自己的见解 “ 提出自己的见解 ” 有两层意义 , 一是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 , 不因袭他人成说 ; 二是提出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 , 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要求考生思考应全面、深刻 , 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疑问 ,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 81 - 关键能力 · 提升 1 . 审题 —— 抓住题型标志 , 看清设问角度 题点一 题点二 - 82 - 2 . 答题 —— 明确方法步骤 , 找准思路依据 题点一 题点二 - 83 - 满分解构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划分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的 ,“ 秦岭淮水 ” 这条线 , 从海滨到江苏淮安 , 再到河南信阳 , 一直到陕西安康 , 长约上千千米宽约数十千米 , 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 20 世纪 50 年代 , 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供暖线 , 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 , 南方不集中供暖。这条线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 “ 能源奇缺 ” 背景下提出 , 到现在已沿袭了 60 多年。但是 , 每到寒冬时节供暖期至 , 呼吁 “ 南方集中供暖 ” 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 这条持续了 60 多年的 “ 国家供暖线 ”, 也每每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 “ 北方冻皮 , 南方冻骨 ”“ 北方城市取暖靠暖气 , 南方海滨城市取暖靠日照 , 像我们这不南不北的中部城市人民靠的都是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气 ” 等段子 , 都是对南北寒冷及供暖的生动描述。 ( 节选自《网易新闻 · 南方为什么不集中供暖》 ) 题点一 题点二 - 84 - 材料二 图一  2016 年国内集中供暖各类热覆盖面积占比 题点一 题点二 - 85 - 图二   各种能源 2017~2021 规划供热面积 注 CAGR: 复合年增长率 题点一 题点二 - 86 - 材料三   目前 , 南方城市一般使用空调和电暖器来度过寒冬 , 而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 , 不利于节能减排 , 还加重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 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相比 “ 秦岭淮水 ” 线 , 评价南方的冬天是否需要供暖的标准应该是居民的居住体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 评判冷暖的标准有四个 : 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其中 , 湿度对于人体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 , 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 10%, 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 1 摄氏度。以上海为例 ,1 月、 2 月是上海全年最冷的季节 , 平均气温为 3~5 摄氏度 , 但是上海冬季湿度较大 , 一般在 60% 左右 , 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 20% 左右 , 上海比北方地区湿度高了 40% 。按照湿度对温度的影响可推算得知 , 上海的温度实际是 1 摄氏度到零下 1 摄氏度 , 而在这一温度下 , 北方地区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 , 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 16~18 摄氏度。科学家认为 18 摄氏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 ,11 摄氏度则为人对寒冷耐受的最低限度。因此 , 即便仅以此作为判断依据 , 上海也该纳入集中供暖的范围之中。 题点一 题点二 - 87 - 以往的南北方供暖界限划分并不准确 , 就有理由提出重新划定 “ 供暖界限 ”, 而这一界限原则上应该摒弃南北方的区分 , 以真正的需求来判断供暖是否有必要。 ( 节选自《暖通空调在线 · 浅析南方供热》 ) 材料四   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认为如果南方复制北方集中供暖模式 ,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预计到 2020 年 , 中国南方地区城镇需要供暖的住宅约 70 亿平方米。北方建筑墙体厚度一般为 37 厘米 , 而南方建筑墙体厚度一般为 24 厘米 , 保暖性能更差 , 因此有专家指出 , 如果南方全采用集中供热 , 将带来更大能耗。同时 , 还有专家认为 , 南方冬季短 , 投资巨大的集中供热设施将大部分时间空闲。有关业内人士也表示 , 要适应集中供暖 , 南方必须进行大规模热源、输送管道建设 , 以及房屋改造 , 其工程量和成本极高。 题点一 题点二 - 88 - 但是 , 面对民众的供暖呼声 , 也不能听之任之。南方冬季温度不是很低 , 非常适合采用各类热泵技术供暖 , 这些技术适合分户或分栋的分散供暖方式。这一方面节约能源。分散供暖 , 每平方米每冬季只需 5 千克标准煤 , 是大规模集中供暖所耗能源的一半。另外 , 用户经济负担也更低。 新能源的开发也是解决南方供暖的良好途径。据报道 , 在南通一些小区 , 采用了污水源热泵 ( 以城市污水作为冷热源的一项制冷制暖新技术 ) 或地源热泵 ( 利用地球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能源技术 ) 集中供暖。 ( 节选自《南方周末 · 南方供暖 , 不走北方老路》 ) 假如你是国家能源局的新闻发言人 , 现在要围绕 “ 南方集中供暖 ” 的中心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 , 请结合上述材料 , 从维护中国可持续发展大局和保障民生的立场出发陈述观点并简述理由。 (6 分 ) 题点一 题点二 - 89 - 【思考角度】 题点一 题点二 - 90 - 【答案整合】 (1) 观点 : 南方城市推行集中供暖模式仍缺乏现实可行性 , 可因地制宜实行分散供暖并积极探寻新能源供暖方式。 (2) 理由 : ① 南方城市供热面积大、冬季时间短、建筑物墙体薄 , 集中供暖的能耗高、能源浪费大 , 且政府及用户经济压力过大 ; ② 分散供暖模式 , 立足准确而人性化的供暖标准 , 节省用户支出 , 保障民生 , 且以其方式灵活而避免能源浪费。 题点一 题点二 - 91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 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 , 不是偶然出现的 , 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 , 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 Ⅱ 》《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 , 在抬高电影创作水平的同时 , 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 —— 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 , 电影总票房已接近 60 亿。这些 , 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 , 就像刘慈欣所说 , 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 “ 未来感 ” 。科技创新的 “ 中国浪潮 ” 让世界瞩目 , 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 , 贵州山区的 “ 中国天眼 ”, 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 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 “ 硬核科幻电影 ” 成为热点话题一样 , 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 摘编自金苍《 < 流浪地球 > 提升期待的水位》 , 《人民日报》 2019 年 2 月 13 日 ) 题点一 题点二 - 92 -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 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 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 , 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 80 后、 90 后一代人。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 , 人口抽样调查中 , 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 , 从 2002 年的 4.7% 上升到 2017 年的 13.8%, 高中教育程度者从 12.4% 上升到 17.5%,2017 年每 10 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 1998 年的 4.96 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 , 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 , 《工人日报》 2019 年 2 月 13 日 ) 题点一 题点二 - 93 - 材料三 2012~2017 年中国上映科幻电影数量和票房 (%)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 , 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 , 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 , 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 , 在外因方面 , 首先 , 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 , 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 , 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 ; 其次 ,2012 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 WTO 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 , 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题点一 题点二 - 94 - 在内因方面 , 首先 , 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 , 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 , 创新力不足 , 科学基础薄弱 , 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 , 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 ; 其次 , 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 , 国内制作水平拙劣 , 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 ; 最后 , 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 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 , 中国经济网 2017 年 9 月 7 日 ) ( 提出自己 的 见解 )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题点一 题点二 - 95 - 参考答案 : (1) ① 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 支撑 ; ②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 ③ 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 ; ④ 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 (2) ① 提升自身学养 , 增强创新能力 , 提升制作水平 ; ② 积极融资 , 吸引足够的资金流。 题点一 题点二 - 96 - 解析 : 第一问集中在前三则材料中 , 材料一说 “ 一部成熟的电影 , 不是偶然出现的 , 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 据此可概括出 “ 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支撑 ”; 材料一还提到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 “ 未来感 ” 、科技创新的 “ 中国浪潮 ” 、 “ 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 ”, 据此可概括出 “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 材料二列举了一系列数字 , 指出 “ 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 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 ”“ 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 , 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 据此可概括出 “ 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 ”; 材料三图表显示 ,2012~2017 年中国上映科幻电影数量占比不高 , 票房占比却较高 , 据此可概括出 “ 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 ” 。第二问的答案可根据材料四的信息归纳总结。材料四提到在内因方面 , 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 , 中国的编导们 “ 创新力不足 , 科学基础薄弱 ”, 据此可答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 , 提升制作水平等 ; 材料四还提到 “ 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 ”, 据此可答积极融资 , 吸引足够的资金流等。 题点一 题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