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2019年北京市共计有239家书店获得实体书店项目扶持,其中包括特色书店85家、最美书店10家、最具影响力书店2家,扶持资金共计近1亿元。截至2019年9月底,全市实体书店增加了285家,同比增长28.1%。
实体书店获近亿元扶持,数目增加近三成,这显示今年北京市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初见成效。根据去年7月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实现“一区一书城”。
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日趋发达,网络出版物海量涌现,通过手机看书也更加方便,城市为何还要扶持实体书店?这不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挽救一个夕阳产业,而是在新的时代里,实体书店不但仍有其存在价值,且被城市赋予了更多意义——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出版物销售商,还兼具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角色。
实际上,在世界几乎所有大都市中,书店都不止是一个图书销售地,它还是城市的文化高地和精神地标,它是一切热爱书籍者交流、交往的场所。实体书虽有可能被电子阅读所取代,但实体书店价值却无法被电子化和线上化,它具有长久的存在意义。
也正因此,从去年开始,北京先后修订和出台了七份文件支持实体书店发展,并准备将此纳入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未来在北京,各色实体书店将遍布繁华地区,成为新的城市符号。在北京,书店将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承载起城市的品位,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很显然,这也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比如,在北京市的近1亿专项补贴里,有14家24小时书店得到了扶持,以部分弥补书店延长运营时间所产生的成本,鼓励更多不打烊书店点亮北京城市夜空。这实际上是将24小时书店视为繁荣夜间经济的最佳“文化IP”。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都市正在中国人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充满物质欲望和繁忙的大都市里,如果要建设一个个可供人们灵魂安宁休憩、补充精神食粮、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聚集场所,至少在目前看,还没有其他比实体书店更合适的主体。这决定了即便在网络时代,实体书店仍有其不可替代性。
事实上,在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大趋势的当下,实体书店不但不会亡于互联网,甚至还有可能因为跨界融合发展而获得新生。线下的实体书店可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经营业态,推进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而线上的图书电商也可以通过开设实体店面,建立阅读体验互动中心。线上线下齐发力,实体书店将有可能迎来一番全新的繁荣局面。
(取材于《新京报》社论)
材料二
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包括纸质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中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其中以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媒介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76.2%,比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在人们感叹互联网销售模式冲击实体书店、电子阅读冲击实体书阅读的同时,实体书店也利用最新科技开启了“反击”:无人书店通过“无人售卖”的新模式向消费者提供便捷获取纸质书的途径。
2019年7月初,全国首家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正式开门迎客,给读者带来全新购书体验。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5G高速网络,还能24小时随时进店阅读选购,让读者每时每刻都能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之中。
在5G无人智慧书店的门口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读者注册会员后可直接刷脸进入书店。未注册的读者,可通过刷本人身份证进入。为提高服务质量,防止盗书行为发生,5G无人智慧书店实行会员制,读者可在书店的专用机器上完成会员注册和人脸信息识别。会员制的另一好处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会员读者阅读偏好,更好地开展精准营销,提供给读者符合阅读口味的好书。读者将书放到书店门口的机器识别区即可实现自助借书、还书、购书,通过扫码支付实现“一键买单”,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物联网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而5G高速网络是这些“黑科技”完美呈现的保障。书店内覆盖5G信号,读者可在购书过程中体验5G网络带来的惊喜,切身感受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等5G网络特性。
24小时5G无人书店的经营新模式也为拉动夜间消费、促进书香中国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继2014年三联韬奋书店挂牌“24小时书店”、被赞为北京的“深夜书房”后,不打烊书店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24小时书店走进人们视野,在便利人们阅读的同时,对拉动夜间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7月12日,北京市商务局提出继续扶持24小时实体书店。从长远角度看,应用5G
、物联网、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无人书店更适合夜间经营模式,减少了因营业时间延长导致的人力成本上升。
(取材于张鹏禹文章)
材料三
新时代下,实体书店要想实现新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创新实体书店经营模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新需求,开创实体书店新的美好前景。
互联网平台对实体书店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但互联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实体书店在当前互联网销售的冲击下必须积极转型依托互联网优势。首先,利用互联网对受众进行市场细分,满足读者更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其次,善于运用互联网广开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贯通的立体营销,提升服务能力,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化效益。最后,运用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持之以恒地经营品牌,以品牌拉动读者,形成品牌效应,实现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要想吸引读者、增强市场竞争力需要进行数字化创新,提升书店数字化经营水平,通过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便利,以此来扩大消费群体,增加销售量。实体书店可以将图书信息输入手机APP软件,读者只需手机下载书店APP软件,将想购买的图书信息输入,就可获取图书架位、定价等信息,最后通过自助收银或线上支付完成交易。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数字找书、数字看书、数字买书,有效地将信息与实物紧密连接起来,将线上的便捷与传统的购书体验有机整合,将线上客户转换为线下客户。
新时代,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售书向多元复合转变。实体书店要满足广大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也是实体书店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实体书店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借阅、购书功能,进行受众细分,明确书店定位,走特色化经营道路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
在传统实体书店,消费者会明显感受到消费环境嘈杂混乱,人文服务较少,引导服务欠缺。现在读者逛书店不仅仅是读书,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和阅读体验。实体书店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层次的渗透,向人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美感,更是一种文化感。实体书店在发展中应该以书为基,以文化服务为动力,积极创新经营理念,不断扩大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融入更多新元素,激发新的活力,使实体书店成为文化体验的摇篮和不可或缺的体验空间。
(取材于王慧颖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实体书店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一项是
A. 出版物销售商 B. 城市文化高地
C. 夜间经济标志 D. 文化聚集场所
2. 材料二中关于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经营模式的表述。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可杜绝顾客偷窃图书现象的发生。
B. 采集、分析会员大数据可实现精准个性化定制服务。
C. 扫码支付模式可降低读者时间成本,改善购物体验。
D. 通过新零售模式的改造,有效降低了店家人力成本。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北京实体书店数量增加,体现政府扶持显现积极效果。
B. 材料二中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越高,越对实体书店的生存构成威胁。
C. 两则材料对不打烊书店的出现及意义,均持肯定意见,表示支持。
D. 两则材料中对于新技术手段是否有利于实体书店生存,看法相似。
4. 根据材料三,下列行为不属于实体书店创新手段的一项是
A. 加强其品牌宣传,实现品牌效应
B. 开发数字技术终端,增强便捷性
C. 实现特色化经营,满足读者需求
D. 成为文化体验空间提升服务质量
5. 学生会准备向学校申请在校园内开设一家5G无人智慧书店,为此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阐述开办书店的理由。
【答案】1. C 2. A 3. B 4. A
5. 学校开办5G无人智慧书店可以进一步完善学校公共文化服务,将成为新的校园符号。无人书店可以夜间消费,方便学生购书消费等活动。有助于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也可降低校方经营成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实体书店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一项”。
C项,偷换概念且于文无据,“夜间经济标志”显然侧重于“经济”而不是“文化”,从文中“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出版物销售商,还兼具起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角色。实际上,在世界几乎所有大都市中,书店都不止是一个图书销售地,它还是城市的文化高地和精神地标,它是一切热爱书籍者交流、交往的场所”等看出其余三项的表述都是有原文依据的。而材料二“越来越多的24小时书店走进人们视野,在便利人们阅读的同时,对拉动夜间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夜间经济的增长不属于文化服务职能。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材料二中关于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经营模式的表述。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项,曲解文意,错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可杜绝顾客偷窃图书现象的发生”这个地方。原文是“在5G无人智慧书店的门口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读者注册会员后可直接刷脸进入书店。未注册的读者,可通过刷本人身份证进入。为提高服务质量,防止盗书行为发生,5G无人智慧书店实行会员制,读者可在书店的专用机器上完成会员注册和人脸信息识别”从中可知:真正起到防盗作用的不是人脸技术而是“会员制”,只有成为会员才能刷脸识别,非会员必须要通过身份注册才能成为会员。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 错在“越对实体书店的生存构成威胁”。从材料二可知:在人们感叹互联网销售模式冲击实体书店、电子阅读冲击实体书阅读的同时,实体书店也利用最新科技开启了“反击”:无人书店通过“无人售卖”的新模式向消费者提供便捷获取纸质书的途径。实体书店有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不存在威胁。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三,下列行为不属于实体书店创新手段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项,理解错误,“加强其品牌宣传,实现品牌效应”是在当前互联网销售的冲击下,实体书店必须积极转型依托互联网优势的意义而不是“创新的技术手段”。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学生会准备向学校申请在校园内开设一家5G无人智慧书店,为此请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阐述开办书店的理由。这是一道有创意的题,学生作答必须要结合材料一二三,对实体书店发展的瓶颈和当前的机遇等角度去思考,更要对“5G无人智慧书店”的创举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开先河——2019年7月初,全国首家24小时5G无人智慧书店在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正式开门迎客,给读者带来全新购书体验的情况有所了解。然后再谈自己学校开这个“5G无人智慧书店”的意义和价值。可从“5G无人智慧书店”这新事物的出现是应运而生作答,从学校管理成本的降低,给学生带来快捷高效的体验以及营造最美书香校园等角度思考。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尹①,禄之以天下,不顾也;赐马千驷,弗受也。天下信之久矣,故事汤事桀,废辟复辟②,不唯天下不以为疑,而桀与太甲亦无一毫疑忌之心。东坡论之曰:“办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此论甚当。
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聘币③,已略相类
。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后主非明君也,左右非无谗慝也,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所以绳束左右者,非不甚严也。而当时曾无一人敢兴单辞④之谤,后主倚信,亦卒无纤芥之疑,何哉?只缘平时心事暴白,足以取信上下故也。自三代而后,可谓绝无而仅有矣。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自少至老,贪荣嗜利如飞蛾之赴烛,蜗牛之升壁,青蝇之逐臭,而曰“我能立大节,办大事”,其谁能信之?
(取材于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诸葛武侯》)
注:①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②废辟复辟:指伊尹放逐太甲(商朝第四位君主,商汤长孙)又使其复位。③耕莘聘币:指商汤任用伊尹。《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④单辞:指单方面言辞。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顾也 顾:看重
②故事汤事桀 故:旧,先前
③此论甚当 当:允当
④薄田十五顷 薄:肥沃
⑤左右非无谗慝也 谗慝:邪恶奸佞之人
⑥后主倚信 倚:倚重
⑦亦卒无纤芥之疑 纤芥:细小
⑧其谁能信之 其:表反问语气
A. ①⑦ B. ⑤⑧ C. ③⑥ D. ②④
7.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马千驷,弗受也
赐给他一千匹马,他也不接受。
B. 已略相类
已经大致相似
C.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不另外置办产业,来增加自己丝毫的收入
D. 只缘平时心事暴白
只因平时心里的算计都已经暴露
8. 下面对本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和苏轼都认为伊尹是有大节、办大事的人,所以不会被人猜疑。
B. 正因为诸葛亮一生不追求财富,先主刘备临终时才能与他推心置腹。
C. 作者认为后主刘禅并不是一位明君,后主的周围也有很多奸佞小人。
D. 诸葛亮的高尚品节,在夏、商、周之后,是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的。
9.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立天下之大节者,狭天下者也。
②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
10. 本文在写法上,多用类比或对比,以突出作者的观点。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B
9. ①能树立像天下那样高大品节的人,是把天下看得很狭小的。②后来的所谓君子,为争一点儿官位,即使杀人也干得出来。
10. ①作者把诸葛亮和伊尹作比,称“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伊尹不以天下为禄,不受千驷;诸葛亮“不别治生,以长尺寸”,都是突出强调他们志向远大,有“大节”“办大事”,不以私利为重,所以能取信于人。②把诸葛亮和后世“君子”作对比。诸葛亮志向高远,不贪慕富贵荣华,心地坦荡,所以能取信于君臣;后世君子,表面追求“立大节,办大事”,实际却追求官阶、富贵,如飞蛾扑火、蜗牛升壁、青蝇逐臭一般,甚至“杀人亦为之”,因而也就难以获得信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我们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做题原则。平时,要反复诵读课文,形成强大的语感;同时,要注意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通过习题训练来反复、巩固。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②“故事汤事桀”的“故”,应译为“所以”,标结果,而不是“旧,先前”。
④“薄田十五顷”的“薄”,应译为“贫瘠,不肥沃”。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题干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心事”,不能解释为“心里的算计”,可译为“心事”。暴白:暴通“曝”,读作(pù),译为“公开”;“白”,动词,表白,说出。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因果分析错误。从原文“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虽然,先主、孔明鱼水相得,发此言无难也,此言之发,后主与左右固皆闻之矣”等句可知:刘备对诸葛亮推心置腹的原因主要是诸葛亮和刘备肝胆相照,诸葛亮的高尚的情操和对刘备的忠心。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第(1)句采分点:“者……也”表判断;“大节”,高尚的气节;“狭”,形容词作意动,“把……看作狭小”。
第(2)句采分点:“君子”反讽,并不是真正的君子;“阶”“级”,均指官阶官衔;“虽”,即使。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在写法上,多用类比或对比,以突出作者的观点的手法运用。做这种题关键是回归到文本找出对比或类比的语句。从类比的角度来看,作者将“伊尹”和“诸葛亮”进行类比,都说明他们勤心事主,忠心耿耿,而且不贪慕钱财福禄。从原文“伊尹,禄之以天下,不顾也;赐马千驷,弗受也”“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等语句可知。与此同时,作者将诸葛亮通后世的所谓的君子进行对比,从“后之君子,争一阶半级,虽杀人亦为之”,可看出这些人格局太小,贪慕私立,中饱私囊,无不用其极,这和诸葛亮的光明磊落、坦荡无私形成鲜明对比。总之,结合文本,进行筛选提炼归纳即可。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伊尹这个人,即使用天下的俸禄来给予他,也丝毫不在意;赏赐他一千匹马拉车,也不会接受。天下的人都对他信任很久了,所以他能侍奉商汤夏桀,他曾放逐太甲(商朝第四位君主,商汤长孙)又使其复位。不仅仅是天下的人不以此怀疑,就连夏桀与太甲也对他无一丝一毫疑忌之心。苏东坡谈论他:“是办天下之大事的人,是有天下有伟岸人格和气节的人。注重人格伟岸的人,把天下的其他名利视作狭小的东西。”这个说法十分精当。
后世的人认为只有诸葛亮有伊尹的风采和气度。他居于草庐,刘备三顾之后才出山,这和商汤任用伊尹,情况颇为相似。诸葛亮曾经告诉后主说:“我在成都有八百株桑树,有十五顷薄田,我自己的子弟衣食,自然会有盈余和富足。我操劳于外,没有其他的开支调度,也不打算置办家业,使他们有多余的费用。假如我死了,不要让库里有多余的布帛,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辜负陛下的隆恩。”看他说的这句话,诸葛亮把富贵看成了什么东西呢!因此,先主刘备临终对他说:“我的儿子如果(值得)可以辅佐,就辅佐他;如他能力不够,你可以取而代之。”如果不是刘备和孔明孔明肝胆,怎么会说出这番话?虽然这样,先主刘备和孔明的关系如鱼得水,说这句话完全是可信的。说这句话的时候,后主刘禅与左右应该都听说了。后主并非圣明的国君,左右大臣并不是没有奸臣小人,孔明所说的那些有作奸犯科情况的人,应当交由外廷论刑,所以约束管理左右的人,并不是不严。而当时竟然无一人敢兴单方面的言辞来中伤诋毁,后主倚重信任,也最终没有丝毫的怀疑,为什么呢?只因为他(孔明)平时心事公正坦白诚挚,完全能够使上下的人信服。他的这种情况自三代而后,可以说绝无仅有了。后世的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为了一官半职,即使杀人放火也敢做。从年轻到老迈,贪图荣华富贵,犹如飞蛾扑火,蜗牛升壁,苍蝇逐臭一般,却洋洋自得地说:“我能确立高尚的志向,为国家办大事”,这样的话有谁能信?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为之,犹贤②乎已。”
(《论语·阳货》)
注释:①博,六博,古代一种棋局游戏。弈,围棋。②贤,好。
(1)下列对这两则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饱食终日与终日不食都无益。
B.孔子主张抓紧一切时间用来思考问题。
C.孔子主张抓紧一切时间用来专心学习
D.孔子认为博弈游戏对人有益值得提倡。
(2)诗人朱自清自己的旧体诗集命名为《犹贤博弈斋诗钞》。请结合第二则语段,谈谈你对朱自清命名诗集用意的理解。
【答案】(1)C
(2)作者谦逊地表达自己没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把自己的旧体诗创作看作比博弈游戏好一点。
【解析】
【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概述和分析文本语段内容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先通读几遍语段,然后提炼关键语句,获取大意;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则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去归纳,并指出其在整个文本中的作用即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这两则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从第一句话的最后部分“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知是强调学习。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从第二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可知强调要专心致志。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就是强调学习要专心、专注。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探究文中的重要观点或问题,重点是细读文本,然后梳理出相关的文字来,然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归纳。题干要求请结合第二则语段,谈谈你对朱自清命名诗集用意的理解。朱自清的旧体诗集名叫《犹贤博弈斋诗钞》,他化用了孔子语录中“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的这句话,说明自己喜爱古典诗词,偶作的这些古典诗词有博弈游戏的趣味,更委婉地说明自己并没有虚度光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正是朱自清作为一代学者的雅好和闲情逸致。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不睡觉地思考,结果徒劳无益,不如踏实专注地学习。”
孔子说:“整天吃饱喝足,什么也不想不做,这是很危险的事啊,不如喜欢点博弈的爱好的人,总比闲着无所事事的好。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华清宫①
林宽②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香泉空浸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
华清宫
罗隐③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④时节好笙歌。
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注释:①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内有温泉。②林宽,中晚唐诗人。③罗隐,唐末五代诗人。④开元,盛唐时唐明皇李隆基年号。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诗第一句中“残”字,表示檐角的钟已经残毁,宫殿业已荒圮。
B. 林诗第三句中的“空”字与“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用法相同。
C. 罗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宫殿层层叠叠,从一开始就听到美妙的笙歌。
D. 罗诗第四句中的“争”字与“未到春时争发花”的“争”意义相同。
13. “殿角钟残立宿鸦”中借“鸦”表明凄凉萧索之感。下列诗句中的“鸦”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 惆怅至日暮,寒鸦啼树林。(护国《怆故人旧居》)
B.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白居易《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C. 乱鸦归未已,残日半前轩。(于武陵《洛中晴望》)
D.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无名氏《西洲曲》)
14. 上面两首诗都由华清宫引发出对唐明皇、杨贵妃旧事的感慨,但各有所侧重。请分别写出其侧重点。
【答案】12. C 13. D
14. 第一首作者借眼前华清宫衰败的场景,抒发作者对昔日盛景的追怀和哀悼之情。第二首作者则借华清宫话题,引出唐玄宗杨贵妃一事。讽刺玄宗过分宠爱杨贵妃,以致不能成为明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错在“从一开始就听到美妙的笙歌”这个地方,这是对诗人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不太了解的缘故。其实,这是作者想象的情景,他并没有听到乐声。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作用,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仔细品鉴诗句所使用的意象,揣摩其情感基调,分析诗人感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诗句中的“鸦”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例句“殿角钟残立宿鸦”中借“鸦”表明凄凉萧索之感。
D项,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描写乌鸦,更没有表现萧索之感,而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两鬓的发丝还是“鸦雏色”,很清秀。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的能力。做这种题必须先把试卷上的诗词读懂,具体而言就是读懂作者的情感、读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从鉴赏的层面把握其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同时,要比较的对象是教材中的诗词,这说明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学习。课内学得扎实,课外的迁移能力。题干要求分别写出两首诗的侧重点。
林宽诗,从“钟残”“无涯”“空浸”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昔盛今衰的感伤。
香泉宫前草,未到春时争发花。罗隐的诗从后两句“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讽刺了唐明皇骄奢淫逸、宠爱杨玉环而不理朝政的事情。总之,结合具体诗句,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异同分析即可。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文言文中“孔明所谓诸有作奸犯科者……非不甚严也”一句,其意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原句是“___,___,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②翻译家楚图南,他的名字化用了庄周《逍遥游》中的“背负青天,__,___”。
③某位同学对自己高一高二虚度了光阴感到后悔,决心在高三努力学习。用古诗文名句来说,此可谓“___,_____”。
【答案】 (1).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 不宜偏私 (4). 使内外异法也 (5). 而莫之夭阏者 (6). 而后乃今将图南 (7). 实迷途其未远 (8). 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作奸犯科”“有司”“庭”“刑赏”“偏私”“异法”“夭阏”“图南”(“图”,动词,“往、到”的意思)“是”(形容词,正确的意思)“非”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树的世界观
彭家河
①那天,我在树荫下仰望深蓝天空,才明白自己每一步都踩踏着日月星斗。在世间行走生活,来自遥远星空的宇宙射线也无时不在我们体内穿行。星移斗转古今更迭这些词竟然如此贴近我们,只是许多人对此从未在意。
②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偈语流传甚广。我曾想,自己遇到这样的碧云天、明月夜,将是何种情形?但更多时候,我都在为生活和工作的琐事奔忙,根本无暇来看看花开云飞,偶尔闲下来,反倒茫然无措。
③午后风暖,孩子在院里玩。夜里风雨过后的阳光清亮温润,大地万物都一个劲地往阳光下凑。孩子们四处笑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我坐在长椅上无所事事,看植物嫩叶上亮晶晶的反光,看树荫下斑驳的摇影。我身后是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前两天风雨过后,枯叶掉落,差不多在两天之间,满树换上细碎的新叶,清爽亮丽,秀色可餐。抬头看去,小小的叶子在树枝间铺展开来,有的地方厚,呈墨绿色,有的地方薄,还是黄绿,如绿色的布幔撑在阳光下。密集的树叶间,也有不少阳光如漏网之鱼,一条条斜窜下来,在地面上吐着串串光亮的水泡。中午的太阳不见移动,那群阳光的鱼也静静地停在路面,与我对视。
④我掏出手机,对准光斑和树冠拍照。当满目风光缩影至小小的手机屏上时,已是另一番景象。随着焦点移动,画面时明时暗,在光的波浪中沉浮不定。焦点对着树叶厚的地方,画面就亮了,深深浅浅的绿色被粗粗细细的枝条连接着,一大片绿里的繁杂经络就脱颖而出。焦点对着树叶薄的地方,画面就暗下去,黑下去,在树冠的边缘才有叶子的轮廓和透出的绿意。
⑤我把焦点对着树缝间的空隙,屏幕顿时漆黑一团,仔细分辨,才能发现叶缝间透出的稀疏亮点。我把这张照片调成黑白色,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我怦然心惊,慨叹不已。这不就是一幅夜空繁星图吗?黑幕上的亮点或密或疏,有成团的,也有单点的,有亮的也有暗的,一幅可见恒星、星群、星云、星系的天体图跃然屏上。日月星汉,若出其中。一棵树就如此胸怀日月,包容星辰,高天厚土之间就如此融通,我却多年无缘发现。身边,树缝间的光柱已悄然消失,天地间的纽带仿佛断开,但一圈圈光斑仍铺在地上。那些由粗至细伸展在绿叶间的树枝,仿佛大地伸向天空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网络,在与天空对接互通。我此时才明白,地上的这些光圈就是散落在人间的星体啊!这不是一句时髦的修辞,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树缝间投射下来的光斑就是太阳的实像。我不敢直视太阳,但只低头看看这些圆形的光盘,就知道太阳的模样了。当然,还有别的恒星实像也通过这些个小孔到达了地面,只不过阳光太强,把别的恒星发出来的微光全吞了下去。虽然我们看不见太阳之外恒星的影像,但我知道它们一定也与太阳一样,通过这些小孔来到人世间,然后趴在地面、楼顶或爬在墙壁上,静观人间万象,温暖世上众生。
⑥看着一个个明亮的圆团簇拥在地上,想象着光年之外的这些星体的样子,我不由得伸手抚摸它们的身体。我把手掌伸进这一团光,我知道,手握着的一定有太阳还有别的恒星,我能感受得到它们共同的温暖。或许温暖就是它们通用的语言,它们一直如此与世上万物交流。这些天外星球,此刻如同一只只温顺的白狗,卧在我的脚边。我知道,我抬头去看它时,它们微小得只能想象。当然,它看我时,我同样也是渺小得可以忽略。但终于在这个时刻,它靠在我的肩头,依在我的脚边,与我深情相拥无声交流。其实地球有多大,我都没有亲见,其余的恒星也同样只在想象之中,但在天地间,我们却如此心领神会,一见如故。
⑦再看看院子里的树,黄桷树、榆树全都换了新衣,给楼下的空地搭起了绿叶帐篷。我仰头看出去,一棵树与另一棵树的树冠之间空隙有宽有窄,弯弯曲曲,在绿色的穹顶上留出了一条澹静的银河。只不过,夜晚的河岸是黑色的,现在的河岸是绿色的。草木就如此营造了自己的星系,构建了自己的天文学。夜晚,抬头看银河时,它很远很虚幻,此刻很近很亲切。这一树树群星璀璨的天体,如同开满光亮之花的园林,也有一条银河日夜守护着在浇灌。
⑧我记得成年后,有次到科技馆参观,头一次看到云室里宇宙射线留下的鬼魅印迹,我竟目瞪口呆,久久不忘。那些粗细长短、卷曲折转的粒子身影真实地出现在面前,如同一个个隐形的巫师在水面画出各种线条,然后转瞬即逝,而水面不留半点波纹,也如天空飞过的翅膀,哪里还有雪泥鸿爪或飞过的痕迹呢?后来得知,每一秒,都有数以万亿计的“幽灵粒子”在穿过我们的身体,而我们却浑然不知。这是谁的身体?谁让你们如此肆无忌惮地进入我的身体?其实,这如同叶缝间穿行的星际光芒,是人类与宇宙融会贯通的一个佐证。如果没有云室,谁会知道竟有如此多的精灵在我身体里遨游。如果没有这次与树荫、阳光的际遇,我怎会知道脚下铺满的竟是遥远的星体。天地间,有多少事我们不得而知。
⑨一棵树的生命比一个人的生命长,经历的风雨和世事也比一个人多,凝视星空静静思考也比一个人更持久深入。无疑,一棵树的精神气质远比一个人更深邃从容。以草木为师,细细体味一棵树的世界观,与一棵树促膝长谈,人生也就豁达敞亮开来。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
16.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星移斗转古今更迭这些词竟然如此贴近我们 更迭:交换、更替
B. 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我怦然心惊 怦然心惊:因惊吓而心神不定
C. 高天厚土之间就如此融通 融通:相互融合、沟通
D. 如果没有这次与树荫、阳光的际遇 际遇:美好的相逢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中作者感慨日常工作生活忙忙碌碌,无心留意身边美景。
B. 屏幕上树缝间投射下来的光斑被作者合理想象成了太阳的实像。
C. 第八段提到无数粒子穿过我们的身体,照应了文章第一节内容。
D. 文章多处使用古诗文,不仅语言凝练且增强了内容的文化色彩。
18. 本文题目“一棵树的世界观”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其寓意及其表达效果。
19. 作者以草木为师,与之促膝长谈,感觉人生豁达敞亮开来。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的“草木”。请写出你生活中的“草木”及其带给你的启示。
【答案】16. B 17. B
18. 寓意:①一棵树的光与影的视觉效果,引发了“我”对于宇宙世界的深入思考。②唤醒“我”许多日常记忆,提醒自我要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效果:①形象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以小见大,凸显主题。
19. 结合文章,联系实际答题即可。如:我们看过(瓦缝间)石缝间的生命,我们看到过悬崖边的向上生长,不屈不挠的生命奇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生活中见到的一棵树、一棵草、一朵花,看到它们对生活的姿态:或坚韧或傲然挺立或凌冬不凋或卑微中的执着……。
【解析】
【16题详解】
总之,分析词语的含义不能够脱离句子的语境,更要学会从表面意义(本来意思),再到深沉意义(临时意义)的角度思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项,“怦然心惊”:不是因惊吓而心神不定。从原文语境“我把焦点对着树缝间的空隙,屏幕顿时漆黑一团,仔细分辨,才能发现叶缝间透出的稀疏亮点。我把这张照片调成黑白色,屏幕上显示的画面让我怦然心惊,慨叹不已”,可知是惊喜和惊叹,而不是“惊吓”。
故选B。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做出准确判断。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错在“合理想象成了太阳的实像”这个地方,其实“屏幕上”树缝间投射下来的光斑,是作者人工操作拍摄的镜像是虚像,而不是“实像”。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把握能力。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回答:本文题目“一棵树的世界观”意蕴丰富。请写出其寓意及其表达效果。这其实可以从这个题目的本来意思和深层意思的角度去思考。“一棵树的世界观”本义是指在一棵树的树缝、树叶等从不同角度反射阳光,反映这个大千世界。而深层意思是一棵树在阳光下的光与影的变化,可以见证光怪陆离的世界的奇繁多姿、绚烂多彩,这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更要用心品味世界的美好。诗意地、娴雅地看待静观这一沙一世界,一叶一乾坤。最大的启示就是: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善于小中见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创作意图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文本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此类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题干要求写出你生活中的“草木”及其带给你的启示。这个题的题干前面的导语给学生以做题的启示,那就是:作者以草木为师,与之促膝长谈,感觉人生豁达敞亮开来。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这样的“草木”。我们看过(瓦缝间)石缝间的生命,我们看到过悬崖边的向上生长,不屈不挠的生命奇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生活中见到的一棵树、一棵草、一朵花,看到它们对生活的姿态:或坚韧或傲然挺立或凌冬不凋或卑微中的执着……总之,要善于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和储备,以草木为师,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即可。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0.《红楼梦》第三回的回目,有的版本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有的版本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请你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情节,就横线上的部分,你认为哪个版本的回目更好,写出理由。
【答案】①认为“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好,“抛”字作抛弃讲,主观上由于难以抗拒的原因被动放弃。回目的意思是林黛玉是客观上被动抛舍下自己的父亲林如海,主观上不愿离开父亲。可以看出父女的情感,又有悲剧意味。同时“抛父”还可以制造悬念,小女孩怎么能做出“抛父”的举动呢?吸引读者阅读。②认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好,“收养”意味着林黛玉的可怜弱小、身世凄凉,蕴含悲剧意味,同时也暗示读者从此以后林黛玉将“客居”在荣国府,直至去世。言简意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题干要求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情节,就横线上的部分,你认为哪个版本的回目更好,写出理由。
这两个回目的差别在于到底谁是主体,如果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则其主体是林黛玉,小小年纪的为什么要进京,为什么是弱小的“她”“抛父”?一连串的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开始关注这个打小就要离开父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的林妹妹了。当然回答“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也有其合理性,一个“收养”二字,直接鲜明地说出了林黛玉的遭遇:母亲去世,父亲无力抚养,更加深了林黛玉身世可怜,令人同情叹惋,这更与后文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和凄惨中去世无不相关。
四、语言基础应用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我家紧邻几棵银杏树,到了秋天,金黄色的叶子中间结出的果实,在阳光下有种别致的美感。甲落叶在小区的人行道上,我总不忍心让清洁工将它们扫走。乙有时会看着那些落叶,看着它们在风中飞旋起舞,似乎它们也看出了我的心思,与我相遇时,总是给我卖力地“表演”着,留下它们靓丽的身影。丙大自然无比神奇,植物与人类一样,也有生命和灵性。丁落叶在它们生命终结时还不忘奉献自己。
(1)若将下面的语句添加到上面文字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落叶片片,除了发现它们的美,我更读懂了它们的精气神。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两个句子,填入文末横线上,哪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我喜欢的银杏落叶,总让我感到领会不尽的浓浓秋意。
第二种:银杏落叶总让我感到领会不尽的浓浓秋意,我喜欢银杏落叶。
【答案】(1)B
(2)两个句子语法上没有语病,但基于整个语段的表达主题和结构层次,我选择第二种。全段主要介绍的是银杏落叶,第一句点出银杏叶的美,引入话题,之后写银杏落叶的“舞姿”,点出银杏落叶的“精气神”,由具体到抽象。最后这一句是整个语段的收束,回到主题,表达作者主观感受,就这两种功能看,后一句开首延续了“银杏落叶”话题,由银杏落叶转向“我”,更顺畅而生动地表达了银杏落叶带给作者的主观感受,分为两个小句,语句节奏从容,“喜欢”的情感表达更充分,句末的“银杏落叶”再次呼应主题。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段文字是托物言志的文段,以抒情的笔法,表达了对落叶的礼赞。语段采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了落叶以人的情态和神韵。“落叶片片,除了发现它们的美,我更读懂了它们的精气神”,是一个过渡句,既讲到了“我”发现落叶的美,更引出后文对它们精气神的描绘。乙文后面“有时会看着那些落叶,看着它们在风中飞旋起舞”呼应的正是它们的“美”,而“与我相遇时,总是给我卖力地‘表演’着,留下它们靓丽的身影”,正是它们精气神的一方面:有灵性,即便生命尽头也无私“奉献”的情怀,所以在乙文填入这个句子合适。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题干要求简述理由:下列两个句子,填入文末横线上,哪个更好?两个句子的选择重点是看与上下文的衔接上谁更紧密。第一句的表达主体是“我”,而语境前面是“落叶在它们生命终结时还不忘奉献自己”,讲的话题是“落叶”,而“我喜欢的银杏落叶,总让我感到领会不尽的浓浓秋意”,侧重于“我喜欢”及其理由“银杏的浓浓秋意”。而第二句,前后陈述的对象一致,都是讲落叶,而且“银杏落叶总让我感到领会不尽的浓浓秋意”正是精气神的内蕴所在,呼应了上文,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我喜欢银杏的落叶”,而且第二句填在结尾处有卒章显志的效果,更有抒情意味。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五、微写作
22.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其结局大都各有特点。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介绍其结局,并写出该结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要求:写出书名及人物名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②前不久某校运动会某班打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口号,一时引来热议。对这句口号你有何看法,请发表评论。
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③久违的冬雪,给人带来了许多快乐。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人们雪中嬉戏的场景。
要求:有细节,具体生动。150字左右。
【答案】(一)我认为痛苦能让一个人变得脆弱。当二佬傩送知道哥哥天保也深爱着翠翠后,与哥哥商定用唱歌的方式去争取得到翠翠的爱情。大佬天保知道自己唱不过傩送,于是选择了逃避,结果船到茨滩出事死去了。二佬十分难过,把哥哥的死归咎于翠翠家,与翠翠家产生了误会。大佬天保和弟弟二佬傩送都深爱着翠翠,当天保知道弟弟的心思后,内心无法在翠翠与弟弟之间做出选择,也不愿按照乡里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于是他选择了逃避,借口押船离开了家,结果船到茨滩出事死去了。他的逃避其实就是他内心脆弱的表现。
(二)在众多更高、更快的口号和标语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异类,而且这个班的学生还用一脸认真的表情喊出来,顿时将在座围观的家长们给逗笑了。当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投入过多的关注与期待后,孩子的成绩就不是小事,而关乎父母教育的“成败”。这样的压力传导与厚重期待,虽然给予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对孩子而言,却可能转变为学习是为了“我妈快乐”。在学习这件重要的事上,怎样使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快乐,需要父母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去沟通,在犯错和纠正中不断调整。当学习不是枷锁,学习的驱动力不是讨好父母,在教育中顺应孩子的天性和特点,这样学习兴趣才会有生命力。
(三)我换好鞋后,小心翼翼的关上门,急忙飞奔到楼下看着那洁白无瑕的雪花,高兴得又蹦又跳玩得不亦乐乎。我轻轻的展开双手,小雪花就不偏不倚的落在我的手掌心,凉滋滋的。我仔细端详落在手中的雪花,真美有的似白梅,有的如六角形的宝石,有的似六片花瓣的小花,有的……我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雪花的风姿。为了留作纪念,我们一起来做了一个雪人。分好工具后,又找到了一个积雪很多的地方,用纽扣做小雪人的一双眼睛,胡萝卜做鼻子,将圣诞帽戴在雪人头上。很快,我们便大功告成了,虽然冷得瑟瑟发抖,但是看着我们亲手做的可爱的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第一题要求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这六部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介绍其结局,并写出该结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可选教材节选了的,而且学生比较喜欢的爱情话题的《边城》来写。《边城》里的故事发生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在端午节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结果天保坐水船出事了。喜欢天保的原因是敢爱,有勇气,善良,而他的去世也让整个故事留下了无尽的悬念,让人回味。
第二题要求对某校运动会某班打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的口号,一时引来热议。对这句口号你有何看法,发表评论。首先评论必须中肯,符合这个事件本身。既要看到标语的搞笑成分,也要看到家长和学生对分数的关注,隐含着子女与父母在学业问题上的分歧和正确调和、处理的必要性。
第三题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描写人们雪中嬉戏的场景。要注意采用特写镜头,将群像的刻画和个别形象的有机结合。选项以“我”为感受主体,其中“我轻轻的展开双手,小雪花就不偏不倚的落在我的手掌心,凉滋滋的。我仔细端详落在手中的雪花,真美有的似白梅,有的如六角形的宝石,有的似六片花瓣的小花,有的……我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雪花的风姿”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后面堆雪人的地方正是精彩的特写镜头,读之令人神往。
【点睛】“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力求符合要求: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六、作文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习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句话,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认识责任,是成人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人。
请以“成人之始与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歌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的歌词: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请以“祖国风光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答案】例文一:
成人之始与终
不忘初心,立志成才;责任在肩,勇于担当。——题记
绵延黄河水,华夏五千年,遥望这五千年的传奇岁月,华夏大地注定成为人类社会星光璀璨的一笔。恢宏磅礴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硕果;惟妙惟肖的脸谱艺术、扣人心弦的民间神话,是中国人民富有才情的结晶。在前人为我们积淀下来的悠久文化底蕴下,华夏儿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辽阔的神州大地,涌现出一批批心系华夏、不负韶华的“吾辈英才”。孔繁森、焦裕禄、沈浩同志为民造福的官员形象永远是每个时代的楷模,钱学森、屠呦呦、林鸣等人的“大国工匠”风貌更为华夏涂抹希望。我们不会忘却阿里巴巴创始人着眼信息革命的浪潮,促进电商发展的智慧与勇气,我们不会忘却任正非领航的华为公司在“5G
”商用上的领跑之实力。百年屈辱已被改写,而改写者们勇于开拓、勇于奉献的精神正浸染着当下的每一寸土地。
歌曲中唱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拿出“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态度,用知识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内涵,用社会实践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质,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该是每个华夏儿女掷地有声的壮志豪言,青春因装点祖国大好河山而绚烂,人生因谱写时代华章而精彩!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
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话语感召着我们:“青年一代,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纵使当下仍有不足,人民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但努力的方向却始终向上的。开垦更为广袤的良田,兴修更高品质的工程,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产品,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每一个富有才华的华夏儿女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因为爱你,所以不负韶华;因为热爱,我辈青年选择只争朝夕,全力以赴,追随前人的足迹,留下自已的拓印。至迟暮,便也可以呐喊出那句响亮的话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年朋友们,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责任扛在肩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例文二:
祖国风光图
中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巍峨的昆仑,高耸云霄的珠穆朗玛峰;奔腾不息的长江,浩瀚无垠的青海湖……给这幅画卷添彩的,还有蓝天和大地。白云在天空中变化着,演绎着自然界最精彩的“魔术”。
(一)蓝天白云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像软软的棉花糖,看!那边飘过来一只“小兔子”,正望着棉花糖流口水呢!天空可是个“变脸大师”,不信,一起来看看吧!清晨,太阳升起来了,给世界带来了无限光明;下雨了,水晶般的雨点从天上哗哗啦啦的掉落下来,给世界蒙上了一层轻纱;雨过天晴,太阳公公又跑出来了,树叶上还带着泪水……
(二)巍峨的群山
说到山,只要听说过中国,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耸立在天地之间的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它屹立在中国的西方,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哨兵,在最高峰眺望着祖国大地。当然,不仅是珠峰,中国还有很多山脉,巍峨的昆仑山、险峻的黄山、美丽的泰山……这些山把大地的变成了“海洋”,把自己变成了此起彼伏的波浪。乍一看,又似一首优美的曲子,不对不对,这分明是一条“血脉”,祖国的血脉啊!
(三)奔腾的江河
奔腾不息长江、激流滚滚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啊!多少年来,你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你造福了一世又一世炎黄子孙,你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奇迹……你的温柔,是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你的刚强,是那惊涛骇浪的浪花。同时,美丽的漓江、浩瀚的青海湖……也在祖国这片沃土上展现出他们的风采,他们展显的,是大自然那声声不息的活力啊!
(四)勤劳智慧的人们
我们的祖国多么美丽啊!她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那么闪耀,那么璀璨,那么美丽……而这美景处处、风光无限都是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代代不懈努力用智慧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历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做出了不可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华夏儿女为复兴中华的强国梦孜孜不倦地奋斗着。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了和建设着更加繁荣昌盛、美丽富饶的新中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了我们祖国更加旖旎、璀璨的风光,这就是科技和创新带来的。我们坚信,与时俱进的中国,在未来将会更加美丽富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道复合材料作文。第一题是习总书记最近在讲话中曾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这句话,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启示:认识责任,是成人的前提条件;承担责任,才能真正成人。主要讲的是青年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先要认识责任,进而承担责任,才能真正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审题的关键是“始终”两个字眼。这同时引发我们对“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之说的深刻理解,进一步不忘初心,勇担责任。第二个作文是从歌曲《我的祖国》中有这样的歌词: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题目要求写《祖国的风光图》,要善于撷取典型的素材反映祖国的风光,从山川河流到人文精神的美等角度来体现祖国风景如画。
立意角度(一):
1.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善始善终,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2.不忘初心,勇担重任。
3.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才能报效国家。
4.青年立志成才,国有美好未来。
立意角度(二):
1.名山大川是祖国的风景,我们要引以为傲,更要保护每一份领土的完整。
2.最美的风光不仅是山川河流、亭台楼阁,更是人们昂扬的精气神,奋发向上的群像。
结构层次:
两篇文章都是命题作文,第一篇要求《成人之始与终》为题,第二篇要求以《祖国风光图》为题。前者适合写成议论文,通过引议联结的结构框架来组织文章;第二篇文章要求是记叙文,但应该从广义的记叙文的角度来思考,行文中可以抒情、描写,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及其赞美和自豪之情。
范文《成人之始与终》开篇讲到:华夏儿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间部分写到: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应拿出“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态度,用知识文化提升自身的素质内涵,用社会实践充盈自身的道德品质,激发自身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最后呼吁广大青年应该不忘初心,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建设祖国的本领,从而书写不凡的人生。纵观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观点鲜明,很有号召力。
范文《祖国风光图》,从“蓝天白云”,写到“巍峨的群山”“奔腾的江河”,最后写到“勤劳智慧的人们”,思路清楚,层次井然,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素材积累(一):
1.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缘于这种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的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之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强调的是入世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古文人家国梦,修齐治平济世心。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寓于他们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中。2.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3.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素材积累(二):
1.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2.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
3.国庆节在石河子度过。假日无事,到街上去散步。虽近晚秋,秋阳却暖融融的,赛过春日。人皆以为边塞苦寒,其实这里与北京气候无异。连日预告,日最高气温都在二十三摄氏度。街上菊花开得正盛,金色与红色居多。花瓣一层一层,组成一个小团,茸茸的,算是一朵,又千朵万朵,织成一条条带状的花圃,绕着楼,沿着路,静静地闪耀着她们的光彩。还有许多的荷兰菊,叶小,状如铜钱,是专等天气凉时才开的。现在也正是她们的节日,一起簇拥着,仰起小脸笑着。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
2.
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