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25 KB
  • 2021-06-04 发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共 5 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 I 卷(共 55 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①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 现在的眼光看,它算不上优良。其实,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仅 1000 多年,而优良的分 餐制比它古老,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 3000 年。 ②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 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 2500 年时的木案实物。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 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肘,其中有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 物。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 4500 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 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饮食礼 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餐具的食案,于 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③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一周 秦 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 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 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 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佳墓,发现墓 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 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 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④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 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 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 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而家具的稳 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不过,在晚唐五代之际,虽然场面热烈的会食方 式已成潮流,但还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 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 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⑤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一即具 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 在传世绘画《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 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 《东京梦华录》 就提到了这种特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谓之“白 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 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 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⑥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 前正值新冠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目前, 可以仿照唐代的“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 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摘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光明日报》 2020 年 4 月 18 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我们有不少证据可以为“分餐制的历史比会食制的历史更古老”提供证明。 B.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C.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了唐代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D.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 事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饮食方式的变化为纬线组织全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 史。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多种手法。 C.文章以《备宴图》里的画面为例,有力地证明高椅大桌的会食方式已在唐代十分普遍。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分餐制在当下的意义,并引导人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虽是为强 调地位尊卑,但客观上也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 B.《鸿门宴》 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侍”也证明了分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C.家具革新促使古代中国人的坐姿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也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改 变。 D.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食 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资源库。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 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 现代人穿上古代的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 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启迪今日征程,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拍摄古装剧 不能背离“古代模样”,只有回归古代“初心”,才能贏得今人“爱心”。 (摘自张琼《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一从宫 廷 斗争透视家国命运,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借 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别是演变为“后宫女人” 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从前清宫戏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 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职场的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 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 里所说的中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 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底蕴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 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张凡《光明日报》)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许必要的虛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 纪晓岚是否真的“铁齿铜牙”、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历 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 值观,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琅 琊榜》 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 借助历史剧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 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射的是一种虛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 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公卿卿我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 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 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 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话剧人《南方周末》)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甄擐传》 中的第一 个镜头一太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 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 。《甄嫘传》 中 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 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卫路遇皇帝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 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 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 在《甄擐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身姿婀娜。为了更好 地找到走路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 尽管如此,由于横店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威脚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 才能把观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B.优秀的古装剧既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虛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 文化底蕴来昭彰历史。 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和杜撰,但不可以借助历史剧的 外壳拍言情剧,不可以缺少对历史的思考。 D.《甄擐传》受到好评,与其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分不开,这在当 下浮躁的影视圈是难能可贵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历史是创作者的资源库,近年来,大量古装剧与观众见面,如果华丽空洞的视听 垃圾偏多,那么精品剧的消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B.早年的清宫剧多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更多表现“后 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C.古装剧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历史,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 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现代观众的喜爱。 D.历史剧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并经此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告诉观众历 史运行的规律,并启迪其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6.围绕“历史剧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 7~9 题。(15 分)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美]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 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 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碳 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 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 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 一个场景。 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 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 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 一个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 闲聊,一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 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 过防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 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橫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甸地栖息 在一棵树.上。 “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想要什么?” 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一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 写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 他却每天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 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 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 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 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现在他 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 “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 “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 就来。” 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 阵突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 “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 你会听写吗?”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 湍急,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 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 料洒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 涕直流;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 巴黎公社社员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 “我想喝威士忌苏打。” 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 他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 国兵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 哈里!看在 上帝的分上,打死我!” 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 气来。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 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 起了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 “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 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 油。我们最好马上出发。” 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 深谷。 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 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 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 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女人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 看到他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 “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 哈里!” 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注: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常年积雪,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它的西高 峰被称为上帝之殿。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中的哈里想要改变过去那种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重新训练自己的写作 能力,消除掉“心灵上的脂肪”,因此与妻子来到非洲生活。 B.小说第三人称突转为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变化,缩短了叙述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 便于人物抒发内心情感,也让读者身临其境。 C.小说通过哈里在半昏半醒间的浮想增加了人物的现实之外的存在感,借助意识流手法 的运用在现实和死亡之间架起了桥梁。 D.小说中哈里在弥留之际被抬上了飞机,但是伴随着死亡的来临,哈里最终失去了成为 一个伟大作家的机会,这一情节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8.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6 分) 9.海明威的作品充满对生命与死亡的隐喻。请结合文本,从“乞力马扎罗山”“雪”“豹 子”“秃鹫”中选择三个形象,谈谈对海明威作品这一-特点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父荫.补秘书省校书郎。进士及第,知伊阙、 任丘县。三迁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修《三朝宝训》,同修起居注...,擢知制诰。 其妻父陈尧佐为相,改龙图阁待制。尧佐罢,以兵部郎中复知制诰...,拜右谏议大夫、参 知政事。前一日,吏有驰报者,举正方燕居斋舍,徐谓吏曰:“安得漏禁中语? ”既入谢, 仁宗日:“ 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时陕西用兵,吕夷简以宰相 判枢密院,举正日:“判名重, 不可不避也。”乃改兼枢密使。迁给事中。御史台举李 徽之为御史,举正友婿也,格不行。以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许州。光化军叛卒转 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皇祐初,拜御史中丞,乃奏:“张 尧佐庸人, 缘妃家,一日领四使,使贤士大夫无所劝。”不报,举正因留班廷诤, 乃夺 宣徽、景灵二使。又日:“先朝用人, 虽守边累年者,官止遥郡刺史。今所用未尽得人 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 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居半岁,尧佐复为宣徽使。家居凡 七上疏。及狄青为枢密使,又言青出兵伍不可为执政,力争不能夺,因请解言职。帝称 其得风宪体,遣赐就第,赐白金三百两,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入兼翰 林侍读学士。每进读及前代治乱之际,必再三讽谕。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文章雅 厚如其为人,有《平山集》《中书制集》 《内制集》 五十卷。 (选自《宋史·王举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 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B.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 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C.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 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D.今所用未尽/得人而克期待迁/使后有功者何所劝耶/且转运使察官吏/能否生民休戚赖 焉/命甫下而数更/不终岁而再易/恩泽所以未宣/民疾所以未瘳者/职此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取得入仕权利。文中指王举正凭借父辈功劳做官。 B.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知制诰,文中是指我国古代的官名。一般负责起草诏令,不同的朝代其职权有所不同。 D.礼部,我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俸禄等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举正严守规则,批评属吏。王举正再次担任知制诰,同时被授予右谏议大夫、参知 政事,有属吏提前一天骑快马来通报消息,王举正批评属吏泄露宫中消息。 B.王举正公正严明,一视同仁。昌夷简以宰相身份兼管枢密院,王举正认为不合适,建 议改任枢密使;御史台举荐李徽之,王举正没有因为他是友人的女婿而通过。 C.王举正不畏权贵,仗义执言。王举正指责张尧佐才能平庸,攀附权贵,身居要职,使 贤良土大夫无法得到激励;张尧佐复任宣微使,王举正闲居在家七次上疏。 D.王举正恪守职责,为文雅厚。王举正力谏狄青不可担任执政而未果,请求免除自己谏 官职务,入宫侍读时借前代治乱事例委婉劝读;文如其人典雅纯厚,著作颇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恬于进取,未尝干朝廷以私,故不次用卿。(5 分) (2)光化军叛卒转寇傍境,而州兵有谋起为应者,举正潜捕首恶者斩之。(5 分) 第 II 卷(共 9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 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 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 示感谢。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 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 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 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5.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题 1 分,6 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的 情感。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感受,这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 屈原擅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 在《离骚》,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 “ , ”。 (3) 《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不 但使“ , ”也使商人和旅客都不能通行。 (4)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 ”两句从白天写到夜 晚,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战斗场面激烈, 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 。 (6)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 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1) 齐主荒乱,不久必亡,_______,古有常训,朕已决计北伐,无庸疑议! (2)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雎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 乱,文武失和。赵国 ,使自己免遭灭亡。 (3)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 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 。 (4)元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 缺少一种 的精神气象。 A.推亡固存洞若观火望尘莫及卓尔不群 B.救亡图存隔岸观火望其项背鹤立鸡群 C.救亡图存洞若观火望尘莫及鹤立鸡群 D.推亡固存隔岸观火望其项背卓尔不群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书圣王羲之的楷书,历来被奉为神品,因古代书家的推崇,使得“学楷书而不学晋楷, 就学不成楷书”的观念流传甚广。 B.个性化阅读是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学生要想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体 验,必须先学会批判地学习课文。 C.全国已有 190 个地级以上城市实现初步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覆盖了京津冀、长三角、 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多个重点区域。 D.近年来中美贸易逆差呈持续扩大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美国国内工业发展出现 空洞化和长期奉行财政赤字政策所致。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 (3 分)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 短的口诀里。 。 , 。 。 , ____________,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等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 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①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②农耕文明属于手工的时代,工业文明属于机器的时代 ③所以说,手工的文明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④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即使在转型的过程中拋弃手工也在所不惜 ⑤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⑥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一次文明的转型——从农耕文明向 工业文明转型 A.⑤①⑥③④② B. ⑤①③⑥②④ C. ④⑤②⑥①③ D. ④⑥①②③⑤ 20.请将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要求:可以增删词语,改变语序, 但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6 分) 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以庆祝改 革开放四十周年和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为目的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 二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于 2020 年 12 月 27 日至 29 日在青岛举办。 (1) (2) (3) 21.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名牌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了一条微信给同事, 此微信有五处不妥之处,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忝列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 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司汤达《红与黑》,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 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学科试卷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A 3.答案 D 4.答案 A 5.答案 C 6. ①材料二:历史剧的价值指向角度,结合近年清宫剧的弊病强调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和求 真务实的制作态度。 ②材料三:历史观(历史思考)角度,强调历史剧可以适当虚构但应传递正确的历史观 (或要有历史思考)。 ③材料四:艺术水准(拍摄严谨与表演敬业)角度,主要包括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尊 重历史)和演员的勤恳敬业(坚守匠心)。 7.答案 D 8.答案:明线: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进程(1 分);暗线:哈里回忆自己过去 的人生经历(1 分)。妙处: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集中展现其临终 前的处境与心境(2 分);补充人物经历,烘托人物形象,突显哈里由过去的堕落与迷 惘转变到现在渴望灵魂的净化与超越。(2 分) 9.“乞力马扎罗山”隐喻着不朽的精神追求。乞力马扎罗山宽广无垠、高大雄伟。哈里 渴望通过接近这座高山的旅行来濯净他迷失的心,重拾作家敏锐的心性。(2 分) “雪”隐喻着精神世界的纯洁和美好。“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雪“白得令人难以 置信”体现出哈里寻求的净化的灵魂、纯粹的精神世界。(2 分) “豹子”隐喻了追求精神境界的心志。豹子因追求而被“风干冻僵”,体现哈里对精神 境界的追求的坚定执着、勇敢无畏、努力向上。(2 分) “秃鹫”隐喻着死亡残忍、不可逃脱。“秃鹫”在哈里临终前盘旋,体现哈里面对死亡 的恐惧不安和即将死亡的现实。(2 分) 10.A 11.D 12.B 13. (1)你不在意进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向朝廷请求,因此破格任用你。 (2)光化军叛乱士兵到处侵扰邻近州境,许州士兵有阴谋起事响应的,王举正暗中逮 捕为首作恶的人,斩了他们。 14.B 15.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1 分)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 的这一顿美餐表现他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②对自已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 之情。(1 分)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 之有愧。③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2 分)农民白天辛勤劳作,邻家妇 女晚上舂米的声音十分凄凉。④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2 分)诗人夜 宿在五松山下,山里没引起欢乐的事,诗人寂寞不已。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4.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6.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7.D 18.B 19.B 20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二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于 2020 年 9 月 27 日至 29 日在青岛举办。②该活动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 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③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现小说反映 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 21.①“惊悉”改为“欣闻”。②“忝列”改为“考取”。③“拨冗”改为“抽空”。 ④“惠赠”改为“敬送”。⑤“莅临”改为“到”或“前往”。 ①“惊悉”一般指听到不好的消息,这里是考上大学,改为“欣闻”。②“忝列”是谦 辞,不能用于别人,语境是考上大学,改为“考取”。③“拨冗”是敬辞,不能用于自 己,改为“抽空”。④“惠赠”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改为“敬送”。⑤“莅临”是 敬辞,一般用于上级或长辈,改为“到”或“前往”。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