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安一中2014级大学区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分)
刘再复所谓“四星”,是指歌星、影星、球星、节目主持人。说“四星高照”,既无褒贬,也无偏见。
只是说,当下这个时代乃是以“四星”为符号的时代。与“抬头望见北斗星”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不同,这个时代人类生活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的生活(古典生活),只要用“衣、食、住、行”概说即可,而现代生活则增加了另外四个字的内容,即“性、健、寿、娱”。物质生活全面展开了,人们不再安于衣食住行,还普遍地追求情欲的满足、健康的实现、寿命的延长和生活的娱乐化。“四星”应运而生,不仅浮出繁华的地表,而且进入灿烂的高空。不可否认,现代化确实带来了生活的丰富、情感的多元、人性的快乐、视野的扩张、时间的增值。从总体上说,人类其实愈来愈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希望多活一些年月以享受人生。然而,历史总是悲剧性地前行,四星高照的同时,人文的许多部分,如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都可能付出代价。
说要付出“人文”的代价,从根本上说,是要付出“人”本身的代价,人本身发生了变质。这种集体变质现象,除了可以用“人正在变成另一种生物(金钱动物)”来描述之外,还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这就是“消费体”。人正在变成消费体而消费一切:消费城市、消费乡村、消费物质、消费技术、消费自然、消费古玩、消费电影、消费传统、甚至消费“神”(包括消费上帝与消费佛)。最后是消费人本身,有肉卖肉,有灵卖灵,有容貌卖容貌,有青春卖青春,有八卦卖八卦,有知识卖知识,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是交易。消费的潮流覆盖一切,横扫一切。个个都成为消费潮流中人。欧洲一些国家,产业(制造业)濒临瓦解,只剩下服务业、旅游业、交通业和高科技,工人阶级几乎消失,因为人人都是消费体,而非生产体。东西方在共同的“四星高照”和消费狂热的“大形势”下,确实存在着一个“何处人文”的大问题。
面对“四星高照”及其相随相生的“价值迷失”的现象,接下去的问题是,在此历史语境中,人文价值包括人文理想是否还能实现?我的答案是“可能实现”。
我的乐观还是来自对“人”本身和天才的信赖,相信人类一部分变质,一部分并不变质;一部分成为潮流中人,一部分却不是潮流中人;一部分神经被金钱所抓住,一部分并不被金钱所抓住。总之,有一部分人,他们拥有超越的能力,拥有从时代的大潮流中跳出来的能力。曹雪芹所处的时代乃是“文字狱”最猖獗的时代,他的历史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都极为恶劣,以致他写作时不得不隐姓埋名,不仅要把“真事隐”,而且要把“真名隐”,然而,他却超越这种环境的限制与困扰而创造出中国文学的第一伟大经典。从这说开去,我们又可以想到但丁,想到达·芬奇,想到米开朗基罗等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在中世纪的黑暗中,但丁的《神曲》借助宗教的外壳,却注入巨大的人文内容。米开朗基罗,他受雇于罗马教皇,工作于梵蒂冈的西斯廷大教堂,但他却在《创世纪》的大天顶画中注入让人振聋发聩的人文精神。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用他们的天才杰作和灵魂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文艺都是可能复兴的;任何时候,“人文”
都是有立足之地的。他们还告诉我们:时代是可以超越的,人文创造总是超越时代的困境与超越时代条件(包括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精神条件等)的制约,而后才抵达前人所未至的巅峰。从这个意义上说,“何处人文”的大提问便可做出一种答案:人文不在“环境”的卵翼里,而在个体生命的奋斗中,也可以说,人文就在每个人的手上,每个人的脚下,每个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人的生活追求,在古典生活简单的“衣、食、住、行”之外增加了“性、健、寿、娱”,“四星”应运而生并大放光芒,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对新生活的需求。
B.欧洲一些国家制造业衰退,而服务、旅游、交通等行业却相对发达,这与现代人注重消费,人本身演化成为“消费体”有关。
C.曹雪芹身处“文字狱”最猖獗的时代,“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的伟大著作《红楼梦》,充满人文精神。这表明越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越是焕发人文精神的最佳理想之地。
D.在不利于人文精神滋生和繁育的环境里,一部分优秀人士却凭个体的努力创造出闪耀人文精神的文化产品,这样的例子,中外都有。
2.下列对全文大意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四星高照”是一种社会弊象,四星高照的同时,人文的许多部分,如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都可能付出代价。
B.现代人类生活内涵发生巨大变化,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人文创造都已付出巨大代价。
C.“四星高照”挤压了人文精神生存的空间,“价值迷失”的现状堪忧,寄希望于一部分超越时代的个体的努力,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D.“四星高照”要付出“人文”的代价,从根本上说,是要付出“人”本身的代价,人本身发生了变质。人正在变成消费体而消费一切,甚至消费肉体与灵魂。
3.根据本文的观点,下列推论和延伸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某大学教授对自己行将毕业的学生宣布:“十年之后,赚不到四千万人民币的人不要来见我,更不要对人说你是我的学生。”该教授的行为,属于一种“价值迷失”的表现。
B.在儒家士子普遍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且以做官作为实现理想的绝佳途径的时代,陶渊明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寻求自由的精神,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
C.某女青年宣布自己的择偶标准时,毫不含糊地说:“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其执着而毫不妥协的精神,是为实现自己的人文价值而发出的强音。
D.身为平民百姓,只要有一点超越时代的精神,在物欲的追求之外,有一些精神文化的索求,比如闲暇读一点“无用”的书,权势面前保持一点自尊,就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回归。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
梁培宽
“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的对象。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此时,他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1973年10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沉默是不允许的。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1974年1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
1974年2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在那“批孔”的狂潮下,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引起了对他的大会小会不断的批判。1974年9月23日,历时半年多的批判告一段落,主持人问他有何感想,父亲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他解释。父亲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我知道,在父亲内心深处,一直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所以即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父亲能在这么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95岁,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1979年,他写信给朋友:“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这都是他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的结果。
对佛学的道理,父亲是“老而弥笃”。我们小时候跟他去寺院,从不见父亲拜佛、烧香,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破我执”、 “忘我”,如果一个人能“忘我”,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1942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9写过一篇《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因为这句话,他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评,说他狂妄、口气大。我理解他还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发此感慨的,他曾说:“假如我所作所为,只求一个人享乐,那么我的安危只是我一人之事而已”。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能死。
父亲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因此他“乐天知命”。抗战期间,有朋友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好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朋友吓得大惊失色,父亲却镇定自若地聊天。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到户外,父亲却安居不动在居委会的再三劝告下,最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山的草地上露宿。
1988年,父亲因肾衰竭住院。他认为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6月11日,他把我叫到床侧,示意有话要说。他说:“人的寿命有限。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的命已经完了,寿数就这样了。”我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他只坦然说“火化”。
1988年6月23日,父亲的人生大幕徐徐垂下,享年95岁。他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选自《读者》2007年第九期)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父亲一直“沉默不语”,因为“沉默不语”就是一种表态。
B. 父亲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这也是他能在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95岁的重要原因。
C.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忘我”,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比如生和死,而父亲正是一个“忘我”的人。
D.父亲所言所行深受儒家和佛家思想影响,体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就是“乐天知命”“ 不求生,不求死”。
5.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请简要概括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4分)
答:
6.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5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树 下
铁 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副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
8.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由是始知名。
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
兀术犯河南,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晨薄城,列大阵。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B.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C.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D.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
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
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为行在。
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
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
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
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
译文:
(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11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本诗作于诗人来长安应试之时,也是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城之日。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全诗紧扣“忆昔”二字,首联以“昔年”领起,前六句回忆长安昔日繁华,尾联转向“今日”,抚今追昔,感慨遥深。
B.首联采用“五陵”之典故和“子夜”双关手法,展现了达官权贵声色犬马、笙歌达旦的奢靡生活,这也是唐王朝走向衰亡的表征。
C.颔联“长似昼”“不知秋”二语讽刺统治阶层沉迷深酒色以致昼夜不分、春秋不辨,直抒胸臆,辞旨显达。
D.颈联中的西园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在的邺都名园,曹丕、曹植兄弟有清夜游西园之举,故名“西园公子”。而“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名号,这里显然是张冠李戴。
E.莫愁是古代洛阳女子,李商隐《马嵬》中就有“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这里取“不知愁”之意,暗含浮华歌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哀痛。
15.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白《行路难》中用“冰”和“雪”比喻人生道路艰险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从侧面描写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李煜在《虞美人》中 , 两句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结尾四句)皆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教练要求我们每个球员,不仅要互相配合,而且要 ,不放过每一次起脚射门的机会。
②在《变色龙》这篇著名的小说里,契诃夫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上瞒下、 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③在出外旅游前,最好购买旅游保险,并且掌握一些急救常识,以便发生意外时,可以 。
④战争是门科学,必须实事求是地 ,正确估量敌我实力,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过分相信精神的力量。
A.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 审时度势
B.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审时度势 见机行事
C.审时度势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D.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审时度势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科学上深化了对天然有机质及其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机制,也表明有机地球化学在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微观界面作用机理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B.中央有关部门指导地方加大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制定预案,加强预警及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C.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澳洲美食进口关税将普遍降低,这是国内消费者的福音,乳制品将在4年内免关税进入中国,得到最直接的实惠。
D.据挪威媒体报道,如果一个申请避难的四口之家愿意离开该国,不仅能领到多达8万挪威克朗(约合9400美元)现金,还可以得到免费单程机票。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 ,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A.即乡村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一般却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
B.即城市一般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而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
C.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
D.即乡村一般较少从城市获得产品,而向城市缴纳贡赋、提供劳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由氢的同位素氘聚变后释放能量,叫做核聚变。核聚变虽然有众多优点, 。在军事上,有大当量的核武器氢弹和小当量的中子弹;在民用方面,至今还没有一座用于发电的聚变核电站。聚变核能之所以发展缓慢, ,当两个氘原子的距离达到飞米级时才能产生聚变反应,要达到这种条件需要温度达到上亿摄氏度或压力达到十万兆帕。这种条件在地球环境上是很难做到的。由于核聚变的优点突出,所以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攻克这个难关。 ,人类将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
21.下面是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计划流程图,请为下图计划写一份文字说明,要求表述完整,语言连贯,不要超过85个字。(5分)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准 备
比 赛
评 奖
场馆建设
宣 传
杂技
戏剧
舞蹈
群星奖
(业余组)
文华奖
(专业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韩联社(2017年2月)27日报道,乐天集团董事会27日通过了关于转让星州高尔夫球场供驻韩美军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的决议。这样“萨德”有望最早于5月至7月落户韩国。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很远,让美国人可以监视中国的纵深及俄罗斯部分领土的目标,它不仅能够发现导弹,而且也能监视机场的飞机。因此,对中俄两国的战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韩联社(2017年3月)7日报道称,截止到今日下午,共有39家乐天玛特(超市)在华门店暂停营业(中国乐天玛特门店总数为99家)。
最近,一段在乐天玛特搞破坏的快手视频在网上传得火热。视频中,一名女子不时捏碎方便面、拆开零食包装、偷吃零食、喝饮料。全程微笑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而背景音乐则是《中国人》。
除了乐天旗下的产品,国人也在呼吁抵制一切韩国产品。但若离开韩货,我们的电子产品是否还能持续生产呢?三星旗下显示器公司三星Display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制造商,尤其是在当下最受欢迎的OLED屏幕市场(华为、小米、魅族等都在采用OLED屏幕),几乎被三星垄断。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曲解文意,“越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越是焕发人文精神的最佳理想之地”,解读不当。曹雪芹的例子意在说明,即便在不利于人文精神滋生的恶劣环境里,个体的努力,也可以创造出很好的人文作品。
2.B(将可能发生解说成已经发生)
3. C(A 项,教授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唯一标准,乃典型的“价值迷失”。B 项,陶渊明的追求,确属本文认可的“超越时代”精神。D 项,按选文结尾处的内容可以推知。)
4.A(从原文“从1974年1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1974年2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可以看出,父亲并非“一直沉默不语”)
5.重视内在修养,推崇儒家思想,勇者无惧,淡泊名利,当仁不让(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仁者不忧,乐天安命(每点1分,写对4个得满分)
6.不认同。理由:①梁漱溟之所以发此感慨,是出于对整个中国文化以至中国前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②体现儒家”当仁不让”的精神;③是建立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不认同”狂妄”之说。(态度1分,理由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两点即可)
也可以认同。理由可从传统礼俗、人际交往或民族心理等方面思考和判断。(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评分细则同上)
7. AC(B项“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错,老于大声说话是为了掩饰有求于人的心理。D项“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说法有误。E项“也直接批评了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错,这个说法从原文来看,没有依据。)
8.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①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尊,在项珠珠同学面前大谈文学,以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②另一方面,他向项副市长提出请求的欲望在潜滋暗长,于是才会“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才会有“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的感觉。(对比手法1分,自尊又自卑1分,分析2分)
9.答案 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②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 “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④树象征“权力阶层”。 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10.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语意,永奇携带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所以在“出城”后停顿,排除AD;根据顶真句式,在“夏”后断开;“父母妻子之亡”是“具言”的宾语,所以“具言”后不能断开,排除C。)
11.B(行陈,是巡行军阵的意思。)
12.D(“与宏渊合力”说法错误,原文是“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意思是李显忠独自与部下苦战。)
13.
(1)李永奇私下告诫李显忠说:“你如果得到可利用的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我的缘故而改变志向。”(密、戒、无以、贰各1分,句意1分)
(2)李显忠知道宏渊没有远大志向,叹息道:“上天没有打算平定中原吗?为什么如此阻挠!”(固志、叹咤、平、沮挠各1,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显忠,起初名世辅,回到南方,被赐名显忠。十七岁时,投军效力,跟随父亲永奇出入行阵。金兵侵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令永奇招募探子,得到张琦;还需要一人同行,显忠请求前往。永奇说:“你没有经验,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显忠说:“我虽年纪小,胆气却不小,一定不会连累张琦。”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共有十七个人,都杀了他们,取得两个首级,两匹马,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王庶对他非常看重,补用他为承信郎,充任部队将领,从此开始知名。
金兵攻陷延安,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永奇父子相对哭着说:“我是宋朝臣子,世代蒙受国家恩典,哪能为它所用呢?”正逢刘豫命令显忠率领骑兵前往东京,永奇秘密地告诫他说:“你如能得到机会,就立即回归宋朝,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改变志向。”
元帅撒里曷来到同州,显忠用计捉住了他,骑马出城。到达洛河,舟船误了约定时间无法渡过,显忠与追赶的骑兵多次交战,都得胜。显忠在高原上休息,望见追骑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盟誓,不得杀害同州人,不得伤害自己的亲属,撒里曷都答应了。于是把他推下山崖,追兵争着救护得以不死。显忠带着老少众人一直向北,来到鄜城县,急速派人去告诉永奇。永奇就携带全家人出城,到达马趐谷谷口,被金兵追上,家属都遇害。显忠逃往夏国。夏国人问其缘由,显忠哭着详细诉说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切齿痛恨,恨不能立刻死去。四川宣抚使吴玠派张振来抚慰晓谕説:“忠义归朝,君为第一。”来到皇上驻地,高宗多次进行安抚慰劳。
兀术进犯河南,皇上亲笔下诏让他与张俊会师。与敌人交战,打败了他们。兀术对韩常说:“李世辅回到宋朝,还不曾立功,这人十分勇敢,应该暂且避开他。”于是火烧庐江而退。金军元帅孛撒从南京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来,早晨到城下,摆列下大阵。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迎战,交战几十个回合,孛撒大败,于是逃跑。不久金又增加军队前来攻城,显忠让宏渊合力夹击敌人,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自与部下尽力作战一百多个回合,击退敌人。显忠说:“若能让各军互成掎角之势,则敌兵可以杀尽,金国元帅可以活捉,河南之地指日可以收复了。”显忠知道宏渊无远大的志向,就嗟叹道:“是上天不想让我们平定中原吗?为何如此阻挠呢!”乾道更改年号,显忠才返回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谥号忠襄。
14.CD(C项不是直抒胸臆,辞旨较为含蓄;D项不是张冠李戴,无忌既可指信陵君,又有肆无忌惮、放荡无忌之意。选对一项3分,两项全对5分)
15.采用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的手法(或答象征比喻亦得分),往昔的繁华如梦般烟消云散,诗人由回忆转入现实,“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江水滚滚流去不复返,表达了诗人对社稷倾覆的担忧和唐王朝走向衰亡的无限怆怀感伤之情。(答对手法2分,情感2分,分析2分)
16.(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东船西舫悄无言(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A(①见机行事: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②见风使舵:看风向改变帆篷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多含贬义。③
随机应变: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④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18.B(A.成分残缺,应为“深化了……的认识”C.结构混乱,“得到最直接的实惠”的主语应该是“消费者”,而不是前面的“乳制品”D.语序不当,最后两个分句应该交换位置)
19. C(根据陈述一致原则,排除A、D;从文段可知,主要讲的是城市从乡村获得,而不是向乡村提供,所以排除B)
20. 但是开发利用相当困难(但是发展缓慢);是由于它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如果这个难关攻破
21.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馆建设和宣传,比赛分为杂技、戏剧和舞蹈三大门类,赛后进行评奖,奖项分为专业组的文华奖和业余组的群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