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50 KB
  • 2021-06-04 发布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下午2 : 30——5 : 0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关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其中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可以具体从三个方面予以阐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全球观。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亘古有之,与之相伴的则是各种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这种现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取景框”,以此评判文化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其他人群、组织、民族、共同体或文化形态,漫长的历史中,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晚近以来,几乎成为偏见和曲解代名词的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已经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着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高下”“优劣”文化评判框架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正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 26 -‎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长久以来,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他者是敌手”的冷战思维,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并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只是,形成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既能平衡民族利益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与宗教多元并存。在漫长的数千年文明史中,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差异相融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现、“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而其内含的“道法自然”“天下为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理念,则为今天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社会治理、民族交往、道德建设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方法论。‎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从而隐性地取消了各个文化传统之间对等的地位,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总结起来即是,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 ‎(选自邹广文《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又对和平和发展做出了时代新诠释。‎ B. 种族中心主义观念直接或向接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和地区关系,导致世界纷争不断。‎ 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有文化渊源和历史经验做支撑,是能够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理论。‎ D. 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本论部分分别从本质、特征和实践三个方面,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较为细致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B. 第二段以种族中心主义在历史上的负面影响和两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文明发展的诉求,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超越种族中心主义叙事,具有全球观。‎ C. 第三段将社会达尔文上义和冷战思维与中国的哲学观点进行对比,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文化哲学表达。‎ D. 末段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的具体事例,从反面证明共识和自律对达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全球关系,更符合国际秩序的主流要求,满足文明发展的诉求。‎ B. 中国哲学中的许多观点必将能够为今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启迪。‎ - 26 -‎ C. 人们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力。‎ D. “普遍性”的价值需要普遍性的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让强势文化做单一的评判者。‎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A项,“具有文明交往理论的内在逻辑”错误,依据第一段“对未来人类文明将走向‘命运关同体’的判断,既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又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对人类普遍交往形成的价值共识进行了中国表达”可知,原文说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文明交往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故A项曲解文意。‎ B项,“直接或向接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和地区关系”错误,依据第二段“它从深层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不断”可知,原文说的是“影响了各民族国家处理国际关系、地区关系的立论点”,而并未说种族中心主义观念“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国家处理国际关系。‎ D项,“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错误,第四段说的是“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决定了在实践和操作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故D项“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就是共识和自律”曲解原文。‎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 26 -‎ D项,“末段以历史上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的具体事例”错误,依据第四段“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再度有可乘之机”可知,原文只是假设“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而没有霸权主义用强制手段推广“普遍性”价值的具体事例。故D项于文无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C项,“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就会形成……”错误,依据第四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靠共识和自律来达成的。其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它的约束力来自于人们对解决问题最优途径的认可,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可知,“认可了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应该是“形成共识,自觉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约束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C项中的“就”应改为“才”。‎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何谓智能经济?虽然目前还没有对智能经济的内涵进行统一定义,但综合多方观点可知,智能经济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5G技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为支撑,以智能感知的信息与数字化的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主要形式,以智慧工厂、智慧旅游、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为应用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变革的经济形态。简言之,智能经济就是在信息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智能技术推动形成和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 26 -‎ 智能经济从内容上包括三个层面,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层级;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内容的产品层级,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机器人等相关产业;以智慧工厂、智慧旅游、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层级。其中,新一代智能技术是智能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它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技术的统称,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5G技术等。其中,人工智能是智能化的关键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智能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撑,海量的大数据是智能经济的土壤,云计算则为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基础,物联网这个物物相连的网络是互联网在现实世界的延伸,能提供海量且有价值的数据。上述这些智能技术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应用,推动着智能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何雄伟《智能经济:开启“智能+”新时代》 《江西日报》2019年6月24日)‎ 材料二 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据42.4%;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据23.3%。中美两国相差486家;其余872家企业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洲、香港、成都、南京、厦门、苏州。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均取得突出成果,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近二十年持续增长。‎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材料三 人工智能可能会扩大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加深当前的数字鸿沟。由于人工智能采用率不同,各国可能需要不同的战略和对策。‎ - 26 -‎ 采用人工智能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与今天相比,领先的人工智能国家可以获得额外20%至25%的净经济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可能只能获得约5%至15%。许多发达国家可能别无选择,只能推动人工智能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增长,因为其GDP增长势头放缓——在许多情况下,部分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此外,在这些经济体中,工资水平很高,这意味着比起低工资发展中国家,更有动机使用机器替代劳动力。‎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采取其他方式,包括追赶最佳做法和重组其行业,以提高其生产力。因此,他们可能没有动力去推动人工智能(无论如何,这可能会为他们提供比发达经济体相对更小的经济效益)。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被证明是这一规则的例外。例如,中国制定了国家战略,成为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全球领导者,并且正在大力投资。‎ ‎(摘编自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8人工智能前沿》)‎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企业的分布上看,全球智能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美国拥有的数量最多;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也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B.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近二十年的持续增长,推动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取得突出成果。‎ C. 2010到2016年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涨幅有起有落,其中2012年和2015年是两个涨幅高峰。‎ D. 相较于2015年,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速下降较为明显,说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这一年处在低谷状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经济是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 B. 智能经济包含基础、产品和应用三个层面,其中,新一代智能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力量推动着智能经济的发展。‎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净经济效益、实现更高的生产率增长和工资成本较高,是一些发达国家采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动机。‎ D. 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动力推动人工智能将会导致与发达国家更大的差距,而中国是例外,它正成为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全球领导者。‎ ‎6.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研究机构的文章,它们与材料一的报道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D ‎ ‎6. 第一问:材料二和材料三偏重用数据说话,材料一偏重一般性说明(或对概念的解释)。‎ 第二问:因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属于学术性文章,要求比较严谨,针对的阅读对象范围相对狭窄;而材料一属于日报上的普及性文章,针对的阅读对象范围相对较广。‎ - 26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选项。‎ D项,“说明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这一年处在低谷状态” 错误,依据材料二的图标可知,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是30115,而2015年是21865,可知D项“相较于2015年,2016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速下降较为明显”的说法正确,但只是增速下降,而数量是增加了的,故“这一年处在低谷状态”曲解原意,且夸大其词。‎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中国是例外,它正成为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全球领导者”错误,依据材料三第三段“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被证明是这一规则的例外。例如,中国制定了国家战略,成为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全球领导者,并且正在大力投资”可知,中国只是制定了国家战略并“正在大力投资”,故“正成为人工智能供应链的全球领导者”分析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中内容,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比较分析三则材料之间“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分析每则材料研究机构的侧重点,包括文章数据、文章受众、文章的学术性或普及型特点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 26 -‎ 第一问考查材料二三与材料一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考生可分析材料一第一段“何谓智能经济?虽然目前还没有对智能经济的内涵进行统一定义,但综合多方观点可知”,第二段“智能经济从内容上包括三个层面,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层级……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层级”可知,材料一突出对“智能经济”的概念和内涵的说明。而材料二依据图表和“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其余872家企业分布在瑞典……印度等国家”,材料三依据第二段“与今天相比,领先的人工智能国家可以获得额外20%至25%的净经济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可能只能获得约5%至15%”可知,材料二、三偏重用数据等具体数据内容来说明。‎ 第二问分析“不同”的原因,考生可从文章来源分析,材料一来源于《江西日报》,其阅读受众范围广,年龄跨度大,故有必要对“智能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做普及说明;材料二来源于产业研究院,材料三来源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二者都是学术性文章,必须要有数据甚至图表做支撑,显得更严谨和专业。‎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要做到“规范作答”,不能忘记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因为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迟来的道歉 徐树建 寒冬腊月天,韩宏华开着卡车奔驰在山路上。‎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山路上一片寂静。韩宏华打开车大灯小心开着,刚转过一个大弯,忽然发现路旁有个人正拼命朝他招手,韩宏华把车子停下来,降下车窗问道:“有事吗?”矮个男人满面堆笑,一脸讨好地说:“老板,我车没油了,您能借些油给我吗?我给钱的。我车上全是蔬菜,再在这里冻下去一车菜就全冻坏了。我也冻得快不行了。”‎ 韩宏华听了点点头:“行,你去拿油壶过来。”男人一听大喜,不住地说:“谢谢!谢谢!”一边转身去拿油壶。刚来到他的车子旁,身后马达声突然大了起来,男人一惊,回头一看。韩宏华“轰”的一声,跑了。‎ 韩宏华对自个儿说:“必须跑!谁知道他是什么人?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跑了三两分钟,韩宏华想:“要不再回去帮他一把?算了算了,开了半天车太累了,只当没发生这事好了。”‎ 韩宏华这么安慰着自己,脚下使动,车子轰鸣着飞一般地向前。过了一会儿车子忽然呻吟起来。随着一阵“突突”声音停了下来。韩宏华头脑“嗡”的一声。不好。车坏了。‎ - 26 -‎ 一番鼓捣后韩宏华算是彻底绝望了,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路过的车辆救援。寒风如刀,刮走身上最后一丝热量。‎ 不知过了多久,后面突然亮起两道光柱,随即响起马达声,有车来了!‎ 韩宏华大喜,立即用冻僵的手打开车门,跳下车跑到路中间疯狂地挥手。还好,车子缓缓停了下来,然而韩宏华一瞧呆住了,这车竟是刚才那小货车。坐在驾驶室里的矮个子男人显然也认出了他,一脸嘲笑:“是你?想不到你也会向别人求救,老天爷这才叫有眼哩。”‎ 韩宏华也顾不上这些了。苦苦说道:“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是我的错,我车坏了,老板,你帮我拉一下好吗?放心,我给钱的,你要多少给多少。”‎ 矮个男人收起嘲弄的神色,一脸郑重地说:“你车坏了?行,你让开,我把我车子开过去。”韩宏华大喜,让开道,矮个子男人把车子慢慢靠过来,突然“轰”的一声,小货车突然提速,跑了。‎ 天色越发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呼呼叫着,韩宏华只能躲在车里苦等救援。‎ 就在这时迎面亮起了光柱,韩宏华大喜,有车过来了!‎ 他正挣扎着下车准备拦,那光柱慢慢靠拢过来,最后竟主动停了下来。‎ 那是一辆小面包车,从车上下来一个裹着严严实实的高个子男人,粗声大气地叫道:“你车子坏了是不是?”‎ 韩宏华一愣,瞧那样子,凶神恶熬的,不会是坏人吧?高个子一脸不耐烦地又吼了起来:“我说。你车子是不是坏了?我是修车的,你修不修?不修我可走了。”‎ 韩宏华一听不再犹豫,他赶紧下车说:“是是是。我车坏了,对了,你是怎么知道我车子坏了的?”‎ 高个子一脸冰冷:“怎么知道的?算到的呗。”说着高个子男人提着工具箱走过来,专心致志地忙活起来。过了十几分钟,车子发动了。‎ 深更半夜,竟然有人主动来修车,这修理费估计要狮子大开口吧。韩宏华掏出钱包,递过两张大钞。赔着笑脸说:“师傅,辛苦你了,这点钱够吗?”‎ 这时高个子却只抽出一张,然后掏出他自个儿的钱包,递过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来。‎ 韩宏华一愣,脱口而出:“这么少?不会吧?”‎ 高个子一声冷哼:“你以为个个都跟你一样。”韩宏华听了一头雾水,也不敢多问,便说道:“师傅,今晚多亏你路过这儿,不然我可惨…….”‎ 高个子男人一听这话,音调一下子高了起来:“多亏我路过?你还真以为我是诸葛亮能掐会算呢?告诉你,是我同村的王老海告诉我的。”‎ 韩宏华一愣:“王老海?我不认识啊。”‎ - 26 -‎ 高个子男人一听更加生气,大声嚷道:“你先前有没有遇见一个拉蔬菜的人?那就是王老海,因为你不肯帮他,他一车子蔬萊全冻坏了,并且为了加油,他提着油壶来回步行了大几里路,差点儿冻死累死。他没有停下来帮你,因为他不会修车,而是赶紧回来叫我来帮你。他还要我只收修车的原材料钱,不收辛苦费,他说算他欠我一个人情。有空请我喝酒。”‎ 韩宏华完全傻了。‎ 高个子男人转身就走,刚上车,韩宏华像突然醒过来一样,大步跑过去拦住车头,说:“师傅,等一下!”‎ 高个子瞪大眼睛问道:”你还要干什么?”‎ 韩宏华用力说道:“请你这就带我去王老海家。我要当面向他说声对不起!”‎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王老海、高个子和韩宏华之间发生的故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上一部分人待人冷漠的现实,赞颂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B. 高个子男人的热情帮助和没有借机讹人的诚实深深打动了韩宏华,使他彻底转变了态度,决定跟随高个子男人亲自到王老海家道歉。‎ C. 小说对王老海形象的刻画既有他与韩宏华相遇时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高个子男人道出缘由的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 小说既有韩宏华拒绝帮助王老海后又遇王老海的巧合,推动情节发展;也有高个子男子似乎知道韩宏华车子坏了的伏笔,暗示后面的真相。‎ ‎8. 请结合夜里开车走山路的经过,分别简析韩宏华面对王老海和高个子男人的心态变化。‎ ‎9. 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面对王老海:①当王老海向韩宏华求助时,韩宏华怕遇见坏人,不愿招惹是非;②韩宏华自己车坏又遇到王老海时,先大喜后失落;③当从高个子男人那里得知真相后,韩宏华猛然悔悟。‎ 面对高个子男人:①看到高个子凶神恶煞的样子,韩宏华多疑又感恩;②高个子修完车后,韩宏华又担心对方要高价修理费;③当高个子只收了原材料钱后,韩宏华既表现出不解,也表达了谢意。 ‎ ‎9. ①小说描写了寒冬腊月、深更半夜、寒风呼叫的山路环境;‎ ‎②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有助于烘托人物的心理;‎ ‎③恶劣环境更有助于表现人物的高尚精神,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 - 26 -‎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定出符合题干的答案。‎ B项,“高个子男人的热情帮助和没有借机讹人的诚实深深打动了韩宏华,使他彻底转变了态度”错误,依据第二十四段高个子男人的话“那就是王老海,因为你不肯帮他,他一车子蔬萊全冻坏了”“提着油壶来回步行了大几里路,差点儿冻死累死”“没有停下来帮你,因为他不会修车,而是赶紧回来叫我来帮你。他还要我只收修车的原材料钱,不收辛苦费”,第二十五段“韩宏华完全傻了”,第二十六段“高个子男人转身就走,刚上车,韩宏华像突然醒过来一样”可知,韩宏华没帮助王老海而使王老海损失惨重、差点儿冻死,王老海却依然找高个子来帮忙韩宏华,故韩宏华彻底转变态度并决定跟随高个子男人亲自到王老海家道歉的根本原因是,王老海的善良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韩宏华。‎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行文思路、鉴赏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梳理文本事件的行文思路,筛选出具体体现人物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的地方,并归纳出心理变化特点。答题时要先概括心理变化特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 夜里开车走山路过程中,第四段韩宏华对自个儿说的话“必须跑!谁知道他是什么人?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知韩宏华面对王老海求助,怕遇见坏人而不愿招惹是非的心理;依据第八段“韩宏华大喜,立即用冻僵的手打开车门,跳下车跑到路中间疯狂地挥手。还好,车子缓缓停了下来,然而韩宏华一瞧呆住了”可知韩宏华车坏后再遇到王老海时,先大喜后吃惊失落的心理;依据第二十五段“韩宏华完全傻了”,第二十六段“高个子男人转身就走,刚上车,韩宏华像突然醒过来一样”,第二十七段“我要当面向他说声对不起”可知韩宏华从高个子那里得知真相的猛然悔悟和真挚歉意。‎ - 26 -‎ 韩宏华面对高个子男人的心态变化,可依据第十二段“就在这时迎面亮起了光柱,韩宏华大喜,有车过来了”,第十五段“韩宏华一愣,瞧那样子,凶神恶熬的,不会是坏人吧?高个子一脸不耐烦地又吼了起来”,第十六段“韩宏华一听不再犹豫,他赶紧下车”可知,看到高个子凶神恶煞的样子,韩宏华怀疑而后感恩;依据第十八段“深更半夜,竟然有人主动来修车,这修理费估计要狮子大开口吧”可知韩宏华担心高个子要高价修理费;依据第二十段“韩宏华一愣,脱口而出:‘这么少?不会吧’”,第二十一段“韩宏华听了一头雾水,也不敢多问,便说道:‘师傅,今晚多亏你路过这儿,不然我可惨’”可知韩宏华看到高个子只收原材料钱,既有不解,也表达了谢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审准题干,回归原文找准区间,筛选出场景描写的词句,品味并概括环境的动静、冷暖、阔窄、哀乐等特点,并分析环境对人物、情节、主题等的作用。‎ 小说里的环境特点,抓住第一段“寒冬腊月天,韩宏华开着卡车奔驰在山路上”,第六段“寒风如刀,刮走身上最后一丝热量”,第十段“天色越发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呼呼叫着”,第十七段“深更半夜”,容易分析出特点。‎ 环境的作用,依据第一段“寒冬腊月天,韩宏华开着卡车奔驰在山路上”,第二段“山路上一片寂静。韩宏华打开车大灯小心开着”可见自然描写为人物出场和活动提供场景;依据第六段“一番鼓捣后韩宏华算是彻底绝望了,现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一的办法……寒风如刀,刮走身上最后一丝热量”可知,环境渲染冷寂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依据第十七段“深更半夜,竟然有人主动来修车”,可见王老海和高个子的高尚品格。‎ ‎【点睛】环境描写有两种。(1)自然环境一般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为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心理心境;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铺垫;⑤象征暗示社会环境;⑥深化主旨;(2)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复杂的社会关系;②表现、影响或决定人物身份或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瞿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遂去之或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 - 26 -‎ ‎,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断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持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遗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浦阳亭候。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西中年天折,命也夫!”谥曰贞侯。‎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十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B.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C.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D. 多端寡要处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遂去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名曰,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 B. 孤,先秦时同君王侯的自称。秦赢政统一天下后,作出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C. 江东,古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 D. 嫡立,古代国君的一种继承制度,即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按年龄长幼来定继承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嘉希望明主赏识,成就功名。他北上拜见袁绍时,认为袁绍只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关键,于是离袁绍而去。‎ B. 郭嘉洞察天下时势,颇有谋略。他的认识得到太祖的赏识,他还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并适时提出加快进攻的战略,活捉吕布。‎ C. 郭嘉具有前瞻眼光,善于识人。官渡之战,他预测孙策轻率而无防备,虽兵多但势弱,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果然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杀害。‎ D. 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在连胜的情况下没有主张乘胜攻击,而是建议等到袁氏二子互相争斗背离之时再行攻击,太祖采纳其计,果然奏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 26 -‎ ‎【答案】10. A 11. D 12. B ‎ ‎13. (1)明智的人对衡量(考察)他的主人十分审慎,所以百次行动就可以百次周全(成功),从而可以建立功名。‎ ‎(2)天下战事完毕,想要把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他,可他中年早逝,真是天命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类选择题往往可用排除法,本身难度不大,比较选项异同,往往只有两三处断句不同,依据上下句的字词、结构搭配和句间逻辑关系,容易判定。‎ 画波浪线句子主要是郭嘉对袁绍的评价和自己要离开袁绍的决定,句意是: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救天下大难的局面,成就称霸天下的功业,太难了!”郭嘉在这种情况下就离开了袁绍。‎ 考生抓住“多”与“寡”、“好(喜欢)”与“无(没有)”这两组对比性评价,可知 “好谋无决”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D;‎ 依据“于是遂去之”可知,句中“难矣”评价的是“济(拯救)”“定(成就)”两个动作,考生分析动作对应的宾语,容易判断出“定”是“霸王之业”的谓语,谓语宾语之间不能断句,故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D项,“按年龄长幼来定继承人”错误,嫡立,古代国君的一种继承制度,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接着再考虑立贤的原则。“嫡”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B项,“他还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错误,依据“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太祖征战吕布,经过三次战斗,打败了吕布,吕布后退坚守。据此可知,太祖打败吕布之前,郭嘉并没有“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故B项无中生有。‎ - 26 -‎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审于量主:状语后置句,对衡量(考察)他主人十分审慎;举:行动;全:周全、成功;立:树立、成就。‎ ‎(2)竟:完毕;后事:身后的事、死后的事;属:通“嘱”,托付。‎ ‎【点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参考译文:‎ - 26 -‎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周公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关键。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救天下大难的局面,成就称霸天下的功业,太难了!”郭嘉在这种情况下就离开了袁绍。有人推荐了郭嘉。太祖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太祖说:“使我成就天下伟大功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太祖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奏章任命他担任司空军祭酒。太祖征战吕布,经过三次战斗,打败了吕布,吕布后退坚守。这时士兵疲惫,太祖想率领军队撤回,郭嘉劝说太祖猛烈攻打吕布,于是活捉了吕布。孙策转战千里,占据了全部江东地区,听说太祖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于是想渡江向北袭击许县。众人听到这一消息都有些害怕,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能让人效死力的英雄豪杰。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即使他的部队有一百万之多,也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埋伏,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在一个平常人手中。”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许贡派的刺客杀死。郭嘉随从太祖打败了袁绍,袁绍死,又随从太祖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接连几次战斗都打败了对方。众将领想乘胜攻击,郭嘉说:“袁绍爱他这两个儿子,一直没有立哪一个继承他的地位,二人分别有郭图、逢纪做他们的谋臣,他们一定会相互斗争,互相离间。我们攻得太急,他们就会互相扶助,我们攻势一缓和,他们之间争斗的心思就产生了。我们不如向南做出要征讨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二袁的变化;变局已成,而后再向他们攻击,就可以一举成功了。”太祖说:“好。”于是向南面进军。军队开至西平,袁谭、袁尚果然开始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打败,逃跑到平原县,派遣辛毗来求降。太祖回兵救助袁谭,(郭嘉)随即跟随太祖顺势平定了邺县。后又跟从太祖在南皮攻打袁谭,就平定了冀州。晋封郭嘉为嘉浦阳亭候。郭嘉深沉通达,有谋略,通晓事物情理。三十八岁时,郭嘉从柳城回来,病得很重,太祖派去探问病情的人一个接一个。到郭嘉去世时,太祖亲自前去吊丧,很是悲伤。对荀攸等人说:“你们的年纪都和我相仿,只有郭嘉最年轻。等到将来天下统一了,本打算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没想到郭嘉竟然中年早逝,真是天命啊!”赠给他贞侯的谥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易阳早发 唐·王勃 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粱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照应标题,以出行时天空景色“晓月”“残星”的描写,突出时间尚早。‎ B. 诗人写危险的阁楼和曲折的房屋实际是在表现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 C. “迷”和“失”营造出树影和山峰在云雾缭绕之间忽隐忽现的朦胧的意境。‎ D. 本诗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它是把情感融在变幻多端、瑰丽神奇的景物描写中。‎ ‎15. 本诗写拂晓“早发”,为什么尾联却写到“夜”?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照应开头的“早发”,暗示一天的路程将告结束。凉风的不期而至,才让诗人看到夜萤乱飞,意识到时间已晚。侧面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兴致勃勃、陶醉忘时的情态。‎ ‎【解析】‎ ‎【14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 B项,“实际是在表现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错误,颔联从山顶上的“危阁”、“回梁”写起,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危”、“回”的感受,准确而新颖地描写了旅途中见到的景色,突出奇、险的景色特点。‎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作用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把握尾联的内容,抓住“夜”这一时间词,把握尾联对全文内容、标题等的作用,并把握作者借此展现的情感,准确答题。‎ 尾联“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凉风又一次吹到脸上,这时才感觉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诗人强调夜色降临,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这呼应了标题中的“早发”。诗人借凉风的不期而至,来展现诗人才意识到时间已晚,才看到夜萤乱飞。此联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游兴正浓,兴致勃勃,陶醉忘时的情态。行文巧妙,凉飙至、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点睛】诗歌鉴赏客观题常常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宁关情”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此句相对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吹箫之客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树木丛生 (2). 百草丰茂 (3). 先天下之忧而忧 (4). 后天下之乐而乐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岳阳楼的一副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宁关情’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此句相对应的两句”,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吹箫之客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丛、蜉、蝣、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约有36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沉睡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 。此后的12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 ,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潮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 甲骨文研究不再是纯学术的事情,更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中,甲骨文研究可以 更重要的角色。‎ 新的时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值得我们倍加珍视。为了更好地做好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甲骨文的普查和采集,甲骨文的破译与著录、甚至甲骨文的科普与推广等方面,都需要 ,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向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视野 自始至终 饰演 博采众长 B. 视线 自始至终 饰演 集思广益 C. 视野 坚持不懈 扮演 集思广益 D. 视线 坚持不懈 扮演 博采众长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甲骨文研究不再是纯学术的事情,而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B.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纯学术的事情,更是与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C. 甲骨文研究不仅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更是纯学术的事情,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D. 甲骨文研究不仅是纯学术的事情,而且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 26 -‎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汉字的生命力,又使得中华文明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 B. 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 C. 然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使汉字更具生命力。‎ D. 而中华文明的传承,又使得甲骨文更具生命力。‎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视野”,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也比喻思想或知识的领域。“视线”,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句中指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所见的空间里,故用“视野”更符合语境,故排除BD。‎ ‎“自始至终”,从开始到末了,指一贯到底。“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句中指“此后的12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对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一直在进行下去,故用“坚持不懈”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B。‎ ‎“饰演”,扮演,装演。“扮演”,演员装扮成戏中某一角色演出。句中指甲骨文研究在文化中充任重要的角色,故用“扮演”符合语境,故排除AB。‎ ‎“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集思广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句中指甲骨文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有益意见,来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故用“集思广益”更好,故排除AD。‎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不再是……更是”关联词搭配不当,要么改为“不再是……而是”, 要么改为“不仅是……而且是(更是)”;‎ - 26 -‎ 第二处语病是“更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中“等紧密相关”成分残缺,应加一个“与”,即“与……等密切相关”的表述方式,故排除D;‎ 第三处语病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序不当,应该先“坚定”,再“增强”,最后“走出去”,据此排除BD;‎ C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更是纯学术的事情,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序混乱,故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括号前“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强调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作用。D项以“甲骨文”为陈述对象,错误,故排除D;‎ 而括号后“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则强调新时代文字对文明“发展”的作用,强调文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故依据邻近原则,A项强调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语意不合,故排除A;‎ C项“然而”表转折关系,与前句无法衔接,故排除C;‎ 故选B。‎ ‎【点睛】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都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20.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使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_______是一种执著的行动。只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行动,担负时代使命_____ 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广大青年_______ 保持奋斗姿态,反对慵懒无为、好逸恶势、贪图享乐;要当行动者 _______家,不做清谈客、键盘侠;要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用青春汗水和勤劳双手创造业绩,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______ 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答案】 (1). ①更(也,又) (2). ②才 (3). ③要 (4). ④实干 (5).‎ - 26 -‎ ‎ ⑤书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和补写虚词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通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并集合上下句语境把握句子间的关系、语句内容、句式搭配等,才是准确解题的关键。每个词语选定后,要放在语境中验证,看是否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依据“只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行动”可知,文意在写“情”之后,着重突出了“行动”,由此可知第一空可填“更”“也”“又”等表递进关系的词;同时句中有“只有”这一表条件关系的词,由此推知第二空的答案“才”。‎ 依据“保持奋斗姿态”“反对慵懒无为、好逸恶势、贪图享乐”可知,语句反对后者,而肯定前者,故第三空填“要”“必须”等词。‎ 依据“要当行动者”可知,第四空该用一个与“行动者”语意相近的称呼,由此推知答案。‎ 第五空依据“的绚丽篇章”,可知需要找一个能与“篇章”搭配的动词,由此推知答案:书写。‎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 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21.下面这幅漫画是弘扬孝敬之风的宣传画。请描述漫画主要内容并为漫画拟一标题,标题中不能出现“孝敬”二字。‎ 内容:‎ 标题:‎ ‎【答案】参考内容:三人围圆桌而坐,中间是老人,两边一男一女是子女,桌上三个盘子,子女的盘子上分别放着鱼头和鱼尾,老人的盘子上放着鱼的中间身子部分。‎ 参考标题:把最好的留给长辈 鱼的中段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能力概。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要求:描述内容和拟写标题。解答时,依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原则观察画面的图片、文字、数字等,特别注意夸张处和文字往往是寓意和拟写标题的切入口。‎ 考生描绘内容时,注意人物目光关注点和微笑神情,还要注意餐桌上三个盘里鱼被切分为头、中、尾,且最好最长的鱼身在老人碗里,故体现了对长辈的爱。拟写标题可突出事物特征,也可突出主题寓意,注意“标题中不能出现‘孝敬’二字”。‎ ‎【点睛】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方法如下:①细看画面构成,明确画面指向,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②找讽刺、颂扬的对象(有标题的一般是标题);③联系现实,运用联想、想象,揭示本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本来并不甘心做一名清洁工。为了改变命运,他白天补习,晚上工作,准备考大学。这时岗位变动,领导派他去装卸垃圾,让他有了和汽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每天到车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车,把车里里外外擦得“跟牛舔得似的”,他的师傅被他感动了,说:“以后你就跟着我学开车吧。”‎ 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单位里的汽修高手。后来当地环卫部门公周管理站成立,他被任命为公厕管理站站长,成了一名“掏粪工”。他开始琢磨靠技术创新来解放淘粪工人的双手。这些年,他所负责的技术革新已达109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他说,他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让环卫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现在他已被国家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成为全国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工人。‎ 假如现在要举行授予他专家称号的仪式,请你以“他”的身份。为自己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我为环卫工正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 26 -‎ 我是“掏粪工”、环卫工李德。被授予“专家”这一称号,我内心充满忐忑。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和厚爱,感谢无数环卫工与我的并肩奋进!我想说,我很普通,但我们环卫工这个群体是有尊严、了不起的群体,希望我今天接过这个称号,能为我们环卫工正名!‎ ‎1982年,我参加工作不到3年就被“下放”到了清洁队。当时“掏粪工”很被人瞧不起,工作又脏又累挣钱又少,常常被人讥笑“顶风臭八里地”。我甚至成了当地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家长对孩子们说:“看到了吗?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一样扫大街。”每次听到类似的话,我内心无比难受。所以在被“下放”后的半年里,我没回过一次家。可纸里包不住火,这件事终究被我父亲知道了。他与我促膝长谈,最终给我两个选择:一是帮助我调离清洁队;二是要我战胜自己,凭本事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我始终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所以我选择了后者。‎ 我那时被派去装卸垃圾,每天到车队第一件事就是擦车,把车里里外外擦得“跟牛舔得似的”,因为我想让咱环卫工“少些味道,多些尊严”!‎ 当时环卫车辆构造简单,大多还需要人力劳动,我就想要用知识改变现状。我就用节省下的钱,大量购买汽车维修书籍,看书自学不断摸索。我还向领导申请安排晚上上班。这样白天补习,晚上工作,用一年时间补习高中课程,提高知识。一年后,我终于成了单位里的汽修高手,车有毛病,不用拆,一听,就知道毛病出在哪儿了……‎ 吸污车过大,无法进入小巷工作。清扫厕所要靠工人一担一担地挑出,一天下来需要80趟才能干完。我就琢磨把大车换小车,靠技术创新来解放双手。我找辆废旧三轮车,自己设计画图。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最终发明了“小型粪便机械化作业车”——工人只需按动操作阀门就能自动完成从清淘到倾倒,身上不会沾染脏污;我研制改装“自动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经过几十次技术升级,吸污效率从原先20分钟抽不满一车提高到5分钟抽满一车;我发明“多功能高压冲洗车”,既能疏通管道,又能洒水、冲洗……‎ 而今这些技术革新有109项,无论发明吸污车绞盘、压缩式固液分离吸污车,还是将沧州市环卫系统的粪便清掏机械化作业提高到98%,我就是想为了咱老百姓日子和环卫工工作舒服些,我想为咱环卫工环卫工人这个群体“正名”!‎ 我们新时代环卫工人,我们不怕脏、不怕累,我们还懂技术、会创新。我们环卫工有尊严,能堂堂正正地走出去!谢谢大家!‎ 环卫工:李德 X年X月X日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的能力。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和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立意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本作文要考生把握“他”的事迹和被授予专家称号的仪式场合特点,并“为自己写一篇发言稿”,故考生要用第一人称“我”来写演讲稿,且语言符合“清洁工”“环卫工”的身份特点,故语言应质朴。第一段中“把车里里外外擦得‘跟牛舔得似的’,他的师傅被他感动了”突出了不怕苦、不怕累,踏实敬业,以及维系尊严等特点。第二段“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单位里的汽修高手”“琢磨靠技术创新来解放淘粪工人的双手。这些年,他所负责的技术革新已达109项。获得国家专利9项”突出了他不断钻研,创新创造的能力,“就是要通过技术创新,让环卫工作‘少些味道、多些尊严’”反映了他的创新原因,体现了他的尊严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作文时需要把这些精神以生动朴实的事例和语言表现出来,注意演讲稿的文体特征。‎ 立意:‎ 我为环卫工正名 清洁工不小,也可成大国工匠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 素材:‎ ‎1.工人不肯干,那就撸起袖子自己上。李德白天盯着工人干,晚上下班后独自加班加点继续干。“我就要看看一个人干,到底能不能顶工人们两个班!”不眠不休拼命干了两个月没回家,他累到心脏休克,晕倒在厕所。“醒来时才发现原来脑袋磕墙上,血流到面颊上都干了。”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硬汉李德也没忍住流下了眼泪。‎ ‎2.2018年5月,他从全国技术能手中脱颖而出,被选入中组部组织的“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航天工业、核工业、汽车制造等各行各业的69名顶尖人才一起学习。“我和垃圾为伍多年,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进入高科技人才队伍。”李德感慨地说,“这是国家对我们的重视。”‎ ‎3.“臭了我一个,干净千万人”,当年北京的“掏粪工”时传祥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记忆。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大显身手,掏粪工、环卫工李德成为先进模范、农民工、洗脚妹刘丽成为人大代表,许许多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追梦人队伍,成为新时代靓丽的风景线。‎ 结构:‎ - 26 -‎ 本作文要注意授予专家称号这一特定仪式场合,考生站在“李德”的角度发言,要用回忆经历和所思所感相结合的方式,将事迹、技术、精神相结合,语言要质朴,境界要高,展现李德爱岗敬业,不怕苦累,不断创新,奋斗为民等精神。考生如写“干一行,爱一行”这一立意,可回忆父亲给他两个选择时,李德的抉择;可回忆报纸上时传祥的事迹给他的激励;可回忆清洁工人工作的辛苦和人们的态度对他的激发;可回忆南方厂家和新加坡机构对他高薪聘请时他的坚守。还可联系生活现实,批判很多人好逸恶劳,眼高手低却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想法。结尾,要以朴实的话语点出李德爱岗敬业,为环卫工、为民众奉献的精神格局。‎ ‎【点睛】演讲稿是由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四个要素构成,而在这些要素中,语言又是最重要。(1)要口语化,口语不是指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2)要通俗易懂,要让听众听懂;(3)要生动形象,注意声调的和谐和节奏的变化;(4)要准确朴素。要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道理。‎ ‎ ‎ - 26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