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3.50 KB
  • 2021-06-04 发布

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0届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 年 5 月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多少父母被生活扇.(shān)了几十年巴掌,他们自己错过了改变的最好时机,所以不愿看 到孩子重蹈.(dáo)覆辙。要知道,只有站在高处向远眺望,才能看到最壮丽的风景。 B. 近期英国新冠.(guàn)病毒感染确诊病例持续上升,英国政府赋予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警 察新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有病毒传播危险的潜.(qián)在地区或病毒隔离区开展执法活动。 C. 发表在《柳叶刀·艾滋病病毒》上的文章指出:“伦敦病人”已经有 30 个月的 HIV-1 缓 解期,并且在血液、脑脊.(jǐ)液、肠道组织或淋巴组织中都没有检测到可复制的病毒,且 嵌合在外周血 T 细胞中的供.(gōng)体维持在 99%。 D. 湖北值得让人一提的地方很多,荆.(jīng)楚之地江湖交迭,山清水秀,自古就多有奇人 异事。“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话多少有点揶.(yé)揄的味道,却也是在褒赞他 们的生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 相结合。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是考查的重点。 A 项,“重蹈覆辙”中“蹈”读音错误,应读“dǎo”,“重蹈覆辙”的意思是“重新走上翻 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B 项,“新冠”中“冠”读音错,应读“guān”,“冠”的意思是“帽子”,读“guān”,意 思是“把帽子戴在头上”,读“guàn”;“权利”中“利”书写错误,应写“权力”,“权 利”的意思是“公民或法人依法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权力”的意思“指职责范围内的 领导和支配力量”。 D 项,“交迭”中“迭”书写错误,应写“交叠”,“交叠”的意思是“用对折或交叠的方法 减少长度或容积”。 故选 C。 【点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 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 - 2 - 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菜系以“南料北烹”“口味交融”风靡..大江南北。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文化之邦”的人文地志,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甲】杭州菜 兼收江南水乡之灵秀,受到中原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形成了制作精细、清 鲜爽脆、淡雅细腻的风格。【乙】“清淡”是杭州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也符合现代人的饮 食趋势。有人说,判断吃的“段位”高低的一个标准很简单——用盐的多少。盐多味重,自 然是原料本身无味或有异味,一般人日常饮食大多如此。而真正的美食家推出..的却是原料本 身的味道。浙江兰溪县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李渔同时也是..个美食家。【丙】他在所著的《闲 庭偶寄》中说:“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独行(独味烹制,不加配料,少加调料。)”杭州菜 的烹调重视配料调味,是为了突出主料之本味,切忌喧宾夺主....。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靡 B. 推出 C. 也是 D. 喧宾夺主 3.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B 3. C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结合语境分析是关键。词语的运 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 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B 项,“推出”错,“推出”的意思是“使产生,使出现”,原文“而真正的美食家推出的却 是原料本身的味道”,“推出”与“味道”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崇”,“推崇”的意思是 “十分推重”。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 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 C 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独行(独味烹制,不加配料,少加调料。)’”中句号使用 错误,句号应放括号外。 - 3 - 故选 C。 【点睛】标点符号有一定的提示性作用,注意几个具有提示性作用的标点符号:(1)冒号、 破折号: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2)分号、顿号:引导并列关系;(3)双引号:援引观点、 强调特称、反语讽刺;(4)括号:补充说明;(5)问号:设问引出话题,反问表达态度的倾 向性,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华盛顿特区市长穆里尔·鲍泽表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能够使首都地区利用更多资源来应 对疫情,当地卫生部门也已经建议推迟或取消大约 1000 人以上的非必要大规模公共活动。 B.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我们要加强扶贫领域作 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疫情防 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C. 今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决扛起 “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前一阶段大中型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比 较好的基础上,加快提升小微企业的达产率。 D.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东京都内的口罩持续短缺。中国阿 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向日本东京都捐赠了 10 万个口罩将由东京都政府决定发放对象和发放 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 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 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 A 项,“大约 1000 人以上”错,“大约”“以上”成分赘余,应去掉其中一个。 C 项,“我们要坚决扛起‘三个地’的使命担当”错,“扛起”与“担当”搭配不当。 D 项,“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向日本东京都捐赠了 10 万个口罩将由东京都政府决定 发放对象和发放时间”错,句式杂糅,改为“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捐赠了 10 万个口 罩,这批口罩将由东京都政府决定发放对象和发放时间”。 故选 B。 【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 - 4 - 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 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 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 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在电影《异形:契约》中,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 好, ____。而在现实中,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们要警惕人工智 能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人工智能灭世论”的支持者而言,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____。正如一位著名的 AI 风险倡导者所说,“人工智能并不恨你,也并不爱你,但你是由原 子构成的,它可以将其用于其他用途”(Yudkowsky,2008)。在这篇文章中,将先介绍人工 智能灭世论的基本论证,然后提出两个质疑。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质疑并非为了证明人工 智能灭世论是全盘错误的,____,以带给人们更严肃的思考。 【答案】 (1). 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为给人类带来灾祸 (2). 它可能会对世界产 生威胁(或危害、伤害) (3). 而是为了让该理论变得更为完整且合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 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第一处,联系上文“迈克尔·法斯宾德所扮演的仿生人大卫表面上对人类亲切友好”,此处 与上文语意应构成转折,实际上并不友好,会带来灾祸,可填写“但实际上却通过一系列行 为给人类带来灾祸”;第二处,联系上文“如霍金、马斯克、比尔•盖茨等名人都曾警告过人 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此处说的是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会带来 危害,可填写“它可能会对世界产生威胁(或危害、伤害)”;第三处,联系上文“这样的 质疑并非为了证明人工智能灭世论是全盘错误的”,此处的语意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并 非”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词语是“而是”,可填写“而是为了让该理论变得更为完整且合理”。 【点睛】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 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 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 5 - 6. 国家卫健委在 3 月 12 日通报了 3 月 11 日 0—24 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8 例的情 况。请观察某媒体在报道中所绘制的一张图,并回答问题。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图中信息。(不超过 15 个字) ②请从构图的角度评价这张图的设计。 【答案】(1)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 (2)①将“个”字放大,突出了全国人民勠力抗疫取得的成果。②在“个”字中,用书法写 成一个“人”字,表明抗疫不仅要关注病例确诊数字的下降,更是关注“人”,突出人文情 怀。(答案中只要体现“人文关怀”即可)③将“个”字一竖写成一个箭头向下,表明了抗疫 要将新增确诊人数清零的希望与决心。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考查概括图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 认真审题,整体看图。注意细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 现的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 联系题干“国家卫健委在 3 月 12 日通报了 3 月 11 日 0——24 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 例 8 例的情况”,图中主体部分是一个放大的“个”字,旁边有“位数”两字,可概括出信 息是“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 (2)本题考查从构图的角度评价图中设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图,并对图中的 要素进行分析,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图中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然后分析概括, 用语要注意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案内容。 图中的主体部分是一个放大的“个”字,联系题干“国家卫健委在 3 月 12 日通报了 3 月 11 日 0——24 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8 例的情况”,表明湖北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 数,突出全国人民勠力抗疫取得的成果。“个”字中,“人”字用书法写成,表明我国抗疫 不仅要关注病例确诊数字的下降,更是关注“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突出人文情怀。 “个”字一竖设计成一个向下的箭头,表明新增确诊人数不断下降,直至清零,指出希望, 亮明决心。 - 6 - 【点睛】解答此类题时,要宏观把握图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与变体,以及涉及的 时间、事物等;说明构图要素及画面时,要分清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 序等;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及寓意,对图的寓意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某种程度上,粉丝处于“信息同温层”,深陷“信息茧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 的认知和行动:只有偶像的好是真的,无法接受外界对于偶像的任何“差评”;若有“差评” 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攻讦,必须群起而攻之。作为一个“群体”,饭圈(粉丝群体)的理性指 数不容乐观,此次肖战粉丝引发的风波,则是他们极端的一面。但肖战粉丝的疯狂举动为偶 像带来了什么?在圈地自萌、自娱自乐的时候,“虐粉①”可以“提纯”,偶像适当“被黑” 反倒能激发粉丝的保护欲;可一旦粉丝逾越边界,也可能会导致负面效果。因为对于一个流 量明星来说,粉丝固然是基本盘,但决定流量生命力的,是我等路人。粉丝的疯狂越是缺乏 边界,偶像的路人感败光,偶像的下场越有可能“凉凉”。一旦偶像在粉丝的助推下成为“全 民公敌”,那么毁掉的不仅是别人热爱的东西,也可能亲手毁掉至爱的偶像。 (选自《肖战粉丝引风波:粉圈文化不能走火入魔》) 材料二: 偶像通过自身的特性吸引受众,加之“粉丝行为,偶像负责”的实践总结,似乎在偶像 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于是衍生出了 “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但粉随正主的判断是不成立的,艺人和粉丝作为独立 个体,并不因彼此之间单向的情感联系而对彼此的性质产生实质影响。将“粉丝”和“饭圈” 等同起来,同样存在逻辑瑕疵。粉丝是一个相当广义的概念,而饭圈则是粉丝的一种活动形 态。粉丝文化的主要表征是个体借由所喜爱的客体进行自我表达,而饭圈则更倾向于一种功 能性的存在。粉丝文化就像公园里的英语角,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 后另可与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饭圈则是典型的福柯式场景,封闭且充满规训, 是权力自我彰显的场域,蕴藏着走向排除异己的必然趋势。 (选自《当流动的粉丝遭遇封闭的饭圈》) 材料三: 此前,有媒体报道肖战的“私生饭②”冒用他的个人信息帮他更改了航班,如果是真的, 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侵权行为。艺人们真要维权,就要坚决地对这样的“越界”行为说不, - 7 - 最好的办法就是报警。人们希望粉丝和明星之间,能够有更理性的关系,这是美好的期望, 而现实则是“私生饭”越来越猖獗。把这些越界问题诉诸法律,艺人需要勇气,他们倒不是 怕这些“私生饭”,而是担心如果自己态度太坚决,会伤了粉丝的心,也会影响自己的收益。 他们有时候会许诺给粉丝一种“我们可以更近一点,直到心连心”的虚假希望。如果要捍卫 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他们自己必须先画出那个边界。 (选自《社交媒体时代,明星与粉丝的边界如何掌握?》) 材料四: 对于年轻人来说,“粉”什么、怎么“粉”就成为关键。据媒体报道,2018 年微博上的 娱乐明星粉丝年度累计总人次达到 167 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文化消费群体,迫切需要积极向 上的引导。需要看到,不少人对粉丝群体还有着相对负面的印象,将其等同于“缺乏理性”。 在线下,也有少数粉丝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这 提示我们,对社会来说,要提高包容度,接纳和规范粉丝文化的发展,引导年轻人去追积极 阳光、富有内涵的“星”。给粉丝文化以正面引导,需要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基础上,放 大其积极的一面。有人指出,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 星。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更好的自己” 的动力。同时,“让‘爱豆③’和我们一起变得更美好”,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 的标准要求自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 (选自《粉丝文化,怎么“粉”是个关键》) 【注】①虐粉:是指一些明星通过各种途径表现自己比较弱势的样子的时候会让粉丝产生心 疼情绪。②私生饭:追逐、打扰艺人私生活的粉丝,是粉丝中最极端的一群。③爱豆:粉丝 对偶像的称呼。 7. 对材料一画线句子所产生的危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和行动,无法接受外界的任何“差评”;极端地认为 “差 评”一定是别人对自己一方的攻讦,必须群起而攻之。 B. 形成一个非理性的粉线群体,常常逾越自己与偶像的边界,决定了偶像的流量生命,常常 可能给偶像带来负面的负面影响。 C. 借由所喜爱的客体进行自我表达,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也可另 与其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 D. 形成粉丝的一种活动形式,变成一种更倾向于功能性的存在,封闭又充满规训,彰显权力 自我,蕴藏着走向排除异己的必然趋势。 - 8 -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肖战粉丝的疯狂举动,逾越了粉丝与偶像的边界,使得肖战成了“全民公敌”,不仅毁掉 了别人热爱的东西,也可能亲手毁掉至爱的偶像。 B. 将“粉丝”和“饭圈”等同起来,衍生出了娱乐圈“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 在偶像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 C. 面对粉丝缺乏边界的侵权行为,明星偶像要有勇气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要态度坚 决地画出一个边界。 D. 相较以往,今天的粉丝群体是一种“参与式”“陪伴式”的追星,我们需要了解这一群体, 加以积极向上的引导,而不是只有相对负面的印象。 9. 根据上述材料,从另外两个角度概括如何营造健康的“粉丝文化”。 (1)社会角度:提高包容度,接纳规范粉丝文化,引导追星 (2)偶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粉丝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D 8. B 9. (1). 偶像角度:有勇气画出自己与粉丝的边界;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各方面的偶 像。 (2). 粉丝角度:对标偶像,增添动力;理性做粉,严守边界。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 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A 项,“极端地认为‘差评’一定是别人对自己一方的攻讦”错,原文“只有偶像的好是真的, 无法接受外界对于偶像的任何‘差评’;若有‘差评’一定是别有用心的攻讦,必须群起而 攻之”,可知“攻讦”的对象搞错,别有用心的攻讦对象是偶像而非“自己一方”。 B 项,“形成一个非理性的粉线群体,常常逾越自己与偶像的边界,决定了偶像的流量生命” 错,原文“因为对于一个流量明星来说,粉丝固然是基本盘,但决定流量生命力的,是我等 路人”,可知决定流量生命力的不是粉丝而是路人,选项张冠李戴。 C 项,“借由所喜爱的客体进行自我表达,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也 可另与其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错,原文“粉丝文化就像公园里的英语角,三三 两两聚集在一起谈论各自的话题,散去之后另可与他人组合再就新的话题展开交谈”,可知 - 9 - 说的是粉丝文化的表现,不是危害,选项答非所问。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中的信息和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 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 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B 项,“将‘粉丝’和‘饭圈’等同起来,衍生出了娱乐圈‘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 念”错,原文“偶像通过自身的特性吸引受众,加之‘粉丝行为,偶像负责’的实践总结, 似乎在偶像和粉丝之间构成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艺人和粉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于 是衍生出了‘粉随正主’这一种偏向负面的观念”,可知衍生出“粉随正主”的是艺人和粉 丝互为权利义务客体,不是将“粉丝”与“饭圈”等同起来。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 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 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 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 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 能力。 偶像角度,原文“艺人们真要维权,就要坚决地对这样的‘越界’行为说不,最好的办法就 是报警”“如果要捍卫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生活,他们自己必须先画出那个边界”,可概括出 “有勇气画出自己与粉丝的边界”;原文“粉丝们的心声,也要求明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 己,真正成为年轻人在各方面的‘偶像’”,可概括出“高标准要求自己,成为各方面的偶 像”。 粉丝角度,原文“对这一热情加以正面引导,有利于鼓舞年轻人通过对标偶像,增添‘变成 更好的自己’的动力”,可概括出“对标偶像,增添动力”;原文“在线下,也有少数粉丝 因对明星的狂热爱好而做出不良行为,如漠视隐私、扰乱秩序等”,可概括出“理性做粉, 严守边界”。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 - 10 - 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 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漫步汉江河边 许强 ①汉江河,这条哺育着 380 万汉中人民的河流,早已成了每个汉中人民心中的“母亲河”。 ②然而对于这条“母亲河”,我最为深刻的记忆就是在儿时。记得每当夏天到来时,总 会和伙伴们背着家长偷偷地跑到河边去享受属于我们的快乐,来到河边我们就像是离水已久 的鱼儿回到了家一样,“扑通”“扑通”地跳到水里,在水中肆意地享受着河水带给我们的 快乐。 ③虽然我们每次行动都很保密,但一回到家总免不了父母的责骂,有时还会挨顿饱打。 可不知怎地,就这样还是不能扼杀我们心里那种顶风作案的欲望。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也真 是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④如今,那时的顽皮小子一个个都长大成人,都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有的也有了 自己的小家庭。可能早已习惯了被繁重生活压迫的日子,所以每个人都变得是那么的忙碌, 甚至疲惫不堪。可有趣的是一个个都毫无怨言,总是会继续拖着自己疲劳的身躯前行,我想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吧。 ⑤或许是被这现实生活驱使太久,忘记了儿时那段欢乐的记忆,也或许还有点淡淡的记 忆,但那肯定都已被埋藏在心底很久,成了一段美好的历史。现如今对这条河的理解,也就 只剩下书本上的解释了:汉江全长 1532 公里,长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 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隶属陕西省汉中市,旧称宁羌)冢山,而后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陕 南汉中、安康等市,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流入丹江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过襄阳、 荆门等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 ⑥其实不要说别人,就连我自己有时都对那些画面慢慢地模糊了。可每当身边的朋友谈 起这条河时,我总有一种小小的激动。这种激动不是做作的表现,而是发自内心的,从骨子 里面迸射出来的一种激动、一种自豪。这种心情一旦出现就像是火山的喷发一样,怎么也平 复不了,一心只想着那些人、那些事、那条河,再也忍耐不了。所以,我也就没选择躲避, 想勇敢地、认真地面对…… - 11 - ⑦那天天气还算比较凉爽,我决定独自一人漫步汉江河边,重温内心深处那些美好的记 忆。沿着桥北广场我满怀憧憬地来到了久违的河边,就像是迷失的鸟儿找到了巢穴、流失的 孩子找到了妈妈的怀抱。 ⑧一阵风拂过,树叶亮了,柳条弯了,花儿醉了,鱼儿醒了,我笑了…… ⑨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卞之琳的那首《断章》: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⑩漫步在河边的游客,你们发现了吗?当你们正在欣赏这湖光美景时,你们却无意地充 当了另外一种景色,倍加令人陶醉! ⑪我停下了脚步驻足在河边,面对这如诗如画、令人眷恋的景色,本想用尽我所有的能 力把她描写出来,可那时大脑竟然完全空白,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我甚至不敢相信这是 汉江河,这是我们汉中的汉江河。哦,我不得不承认我已被她的魅力完全折服,使我沉迷其 中欲罢不能,同样也使我愈加喜欢她。 ⑫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总有数不尽的美丽景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只是现在的人 们已经没有了这个“闲情”去找寻而已,满脑子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探索,总是被这些繁 重的物质生活压得挺不起腰板,这也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的重要原因。所以在 我内心深处一直对生活的理解就是:不管何时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着让你继续前行,哪 怕你已很累,你也不会、也不敢停下脚步休息片刻,这种力量就是生活..。 ⑬又一次驻足在了河边,默默地望着眼前的这条河流,我真想跳下去用它冰凉的河水来 化解我对她的痴迷,哪怕一会儿,或者一瞬间,我也心甘情愿。我蹲下身子,用手慢慢地掬 满了一捧河水,狠狠地打在了我的身上,那种冰凉的、彻骨的感觉,就像是那年、那时、那 些人在一起的感觉,好清爽、好怀念。 ⑭漫步汉江河边,我不仅看到了美景、感受到了生活..,也让我重温了那段青涩而又美好 的回忆。我想这恐怕就是汉江河的真正魅力吧,否则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共赏汉江 美景呢! ⑮抬头看见不远处有一群游客,小孩在嬉戏,大人在漫步,老人在赏景,还有一个人在 河边驻足,望着缓缓的流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像是在回忆着什么,我不敢过去打扰他, 只是远远地望着,又一次地想起了那首诗: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0. 文章第②③节为什么写儿时对汉江河的回忆? 11.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 12 - 12. 文中两个加点的“生活”含意有什么不同? (1)这种力量就是生活.. (2)我不仅看到了美景、感受到了生活.. 13. 联系全文,简析文章两次引用《断章》的作用。 【答案】10. (1)写出了儿时的“我们”在“母亲河”汉江河玩耍的快乐,表现“母亲河” 对于“我们”的意义和没有感受到“生活”重压的孩童的天真童趣。(2)与下文被生活驱使, 对汉江河的理解只剩书本的解释,忘记了曾经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作者漫步汉江河边, 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作铺垫。 11. (1)都以“了”字结尾,构成排比短句,简洁有力,形成一种轻快的节奏。(2)运用比 拟的手法,使笔下景物摇曳生姿,生动形象。(3)“拂”“亮”“弯”“醉”“醒”等诗化 凝练词语点出了所见景物的鲜明特征;五个“了”字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心情。(4)借景抒 情,渲染了景物在风中荡漾,借以表达作者漫步汉江边时发自内心的快乐之情。 12. (1)反抗沉重物质生活去探寻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2)既有现实物质生活的沉重, 也感受到了生活诗意浪漫和美好。 13. (1)两处引用《断章》都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2)表现生活诗意的发现, 强化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表达文章主旨。(3)彰显文中的脉络。第一次引用承上启下, 表明了游客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引出下文作者的生活思考和感悟;第二次引用,呼应了前 文,卒章显志,戛然而止,诗意地表达主旨,余味无穷。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语段作用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方面分析,内容 上,写了(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 上,与标题有无照应,与上下文有无照应、铺垫;表达上,注意句段表达上的特点,如设问、 比喻、反衬等。 从内容上看,“记得每当夏天到来时,总会和伙伴们背着家长偷偷地跑到河边去享受属于我 们的快乐,来到河边我们就像是离水已久的鱼儿回到了家一样,‘扑通’‘扑通’地跳到水 里,在水中肆意地享受着河水带给我们的快乐”,写儿时的“我们”在“母亲河”汉江河玩 耍的快乐情景,表现出对“母亲河”的深刻记忆,联系下文“但那肯定都已被埋藏在心底很 久,成了一段美好的历史”,也表现“母亲河”出对于“我们”的意义和没有感受到“生活” 重压的孩童的天真童趣。 - 13 - 从结构上看,联系下文“可能早已习惯了被繁重生活压迫的日子,所以每个人都变得是那么 的忙碌,甚至疲惫不堪。可有趣的是一个个都毫无怨言,总是会继续拖着自己疲劳的身躯前 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活吧”“或许是被这现实生活驱使太久,忘记了儿时那段 欢乐的记忆,也或许还有点淡淡的记忆”“现如今对这条河的理解,也就只剩下书本上的解 释了”,儿时的快乐的记忆与长大成人后被繁重生活压迫,忙碌,甚至疲惫不堪,对这条河 的理解,也就只剩下书本上的解释形成对比;联系下文“那天天气还算比较凉爽,我决定独 自一人漫步汉江河边,重温内心深处那些美好的记忆”,为作者独自一人漫步汉江河边,重 温内心深处那些美好的记忆起到引出作用,为写对生活的感悟作铺垫。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散文中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修辞角度,要掌 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等,并理解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作 用;句式角度,包括句式特点和结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等);词语角度, 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去深入理解分析;画面特点,主要针对写 景的语句,分析其画面特点;语言特点,有的准确平实,有的生动形象,有的通俗易懂。 从手法上看,“树叶亮了,柳条弯了,花儿醉了,鱼儿醒了,我笑了”,都以“了”字结尾, 构成排比短句,且都是短句,简洁有力,形成一种轻快的节奏;“花儿醉了,鱼儿醒了”, 运用比拟手法,赋予花儿、鱼儿以人的情态,表现出汉江河边美丽迷人的景致,景物摇曳生 姿,生动形象;借景抒情,借助树叶、柳条、花儿、鱼儿等景特的描写,写出景物在风中荡 漾的生动画面,联系上下文“而是发自内心的,从骨子里面迸射出来的一种激动、一种自 豪”“我不得不承认我已被她的魅力完全折服,使我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同样也使我愈加喜 欢她”,传达出作者漫步江边时的快乐心情,对汉江河的喜爱。 从用词上看,“一阵风拂过,树叶亮了,柳条弯了,花儿醉了,鱼儿醒了”, “拂”“亮”“弯”“醉”“醒”等词凝练精当,富有诗意,表现出所描写的景物各自鲜明 的特征,连用五个“了”,流露出轻松愉悦之情。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的能力,同时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释具体语境中 的词语的含意,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 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和主旨推断出其含意。 第一句中的“生活”的含意,联系上文“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总有数不尽的美丽景色等着我 们去发现、去欣赏”“满脑子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探索,总是被这些繁重的物质生活压得 - 14 - 挺不起腰板,这也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对 生活的理解就是:不管何时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着让你继续前行,哪怕你已很累,你也 不会、也不敢停下脚步休息片刻”,“总有数不尽的美丽景色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总 是被这些繁重的物质生活压得挺不起腰板”“不管何时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逼着你继续前 行”等文字中,可分析出“反抗沉重物质生活去探寻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 第一句中的“生活”的含意,联系上下文“我停下了脚步驻足在河边,面对这如诗如画、令 人眷恋的景色”“总是被这些繁重的物质生活压得挺不起腰板,这也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会 活得这么累的重要原因”“也让我重温了那段青涩而又美好的回忆”,“面对这如诗如画、 令人眷恋的景色”“繁重的物质生活”“那段青涩而又美好的回忆”等文字中,可分析出 “既有现实物质生活的沉重,也感受到了生活诗意浪漫和美好”。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散文中引用诗歌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了解引用诗歌常见的作用,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内容上(有无点明或深化文章中心),结构上(与标题有无照应,与上 下文有无照应、铺垫),艺术效果(丰富文章内涵,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 气和文化气)。 从艺术效果上,两处引用《断章》,丰富文章内涵,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 气和文化气,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从内容上,原文“当你们正在欣赏这湖光美景时,你们却无意地充当了另外一种景色,倍加 令人陶醉”“还有一个人在河边驻足,望着缓缓的流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像是在回忆 着什么,我不敢过去打扰他,只是远远地望着”,表现出作者对生活诗意的发现,游客也是 一道美丽的风景,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既有现实物质生活的沉重,也感受到了生活 诗意浪漫和美好,表达文章主旨。 从结构上,两处引用彰显文中的脉络,第一处引用,联系上下文“我决定独自一人漫步汉江 河边”“一阵风拂过,树叶亮了,柳条弯了,花儿醉了,鱼儿醒了,我笑了”“漫步在河边 的游客,你们发现了吗?当你们正在欣赏这湖光美景时,你们却无意地充当了另外一种景色, 倍加令人陶醉”,承上启下,上承漫步江边,对汉江边美景的描写,开启下文,表明游客也 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同时引出下文作者的生活思考和感悟,既有现实物质生活的沉重,也感 受到了生活诗意浪漫和美好;第二处引用,与第一处引用形成呼应,联系上文,游客欣赏美 景,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表明对生活诗意的发现,引用诗歌结尾,卒章显志,戛然而止, 诗意地表达主旨,余味无穷。 - 15 - 【点睛】语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开头段, 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 铺垫、埋下伏笔。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 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画龙点睛 ,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 ,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决壅蔽(节选) (宋)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此尧舜之盛 也。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 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今夫一人之身,有一心两手而已,疾痛苛痒, 动于百体之中。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夫手之至,岂其一一而听之心哉?心之所 以素爱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亲听于心者熟,是故不待使令而卒然以自至。圣人之治天下, 亦如此而已。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土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 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之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 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 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昔者汉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虚无据之法而绳天下,故小人以无 法为奸。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所欲排者,有小不如法,而可指以 为瑕。所欲与者,虽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为解。故小人以法为奸。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 事之诚多耶?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 不决。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吏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 此其弊有二而已: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省事莫如任 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以少而言 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矣。故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 - 16 - 始而逸于终。晨兴而晏.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 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 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而称舜之无为。不论文王之日昃,而论始皇之量书。此何以率天下之 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本文有删节)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 究:考察,探求 B. 以待请属.. 请属:请托,指通关系 C. 则新故相仍. 仍:仍然 D. 晨兴而晏.罢 晏:晚上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凡贿赂之先至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纷然而.不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故欲事之.无繁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一人之身、手、心来比喻一个国家之中君王臣民之间、朝野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 必须上下沟通,相与为一,才能决除壅蔽,切实治理好国家。 B. 文章反面描绘宋朝之“不然”,百姓“不幸”,诉冤求告难于登天,大臣“不能究其详 悉”,小吏通过“留滞”从中牟利,层层论述,通过这一现象来表明北宋天下之事皆需求助 于金钱。 C. 作者针对北宋现状,援引王季晏朝、宰相日昃等史例,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陈说利弊, 明辨是非,阐明“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的道理。 D. 全篇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先论述北宋社会上下壅蔽、执法不明等弊端应当决除, 证明作者所持“决壅蔽”主张的正确性与措施的势在必行,然后提出了一些决除壅蔽的措施。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 是 以 天 下 可 使 为 一 身 天 子 之 贵 土 民 之 贱 可 使 相 爱 忧 患 可 使 同 缓 急 可 使 救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 17 - (2)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臣故曰: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答案】14. C 15. C 16. C 17.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土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18. (1)现在法令严明完备,执行周密细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法度。 (2)这样的言论凭什么为天下怠惰的人做表率呢?因此我说:励精图治不如由天子先做出表 率,那么政令法规阻塞无法执行的弊病就可以解决了。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 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 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分析判断其意义。 C 项,“仍:仍然”错,“则新故相仍”的意思是“于是新老案件相互积压”,“仍”,重复, 这里引申为“重叠积压”。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 词性来分析用法。 A 项,第一个“者”,与前面的“贿赂之先至” 组成有偏正关系的词组,译为“……的人”; 第二个“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B 项,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表递进关系。 C 项,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第一个“于”,介词,译为“到”;第二个“于”,表被动,译为“被”。 故选 C。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 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C 项,“援引王季晏朝、宰相日昃等史例”错,原文“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 - 18 - 于王事,而不敢宴游”,意思是“宰相从早上到太阳偏西时还没有退朝,那么百官都会为之 震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去宴饮游乐”,可知“宰相日昃”是作者提出的改进措 施之一,不是史例,“文王日昃”才是。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 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 志性词语断句。 “天子之贵”“土民之贱”是完整的定语后置句,可在“天子”前、“贱”后断开;“忧患 可使同”“缓急可使救”是完整的主谓结构,可在“忧患”前、“使救”后断开。 句意:因此可以使天下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尊贵的天子,贫贱的百姓,可以让他们互相爱 护,有了忧患大家共同分担,有了危急大家一起救助。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题中重点词句:(1)明具,严明完备;至密,周密细致;举,全;惟法之知,都知道法度, 宾语前置,“法”作“知”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故为宾语前置。(2)何 以,凭什么,宾语前置,“何”作“以”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故为宾语 前置;厉精;励精图治,振奋精神;率,做表率;决,解决,疏通。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 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 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 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一个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呢?(首先)天下的人不经过诉讼 而不存在冤案,不用向上请求便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做到这点,就可以说)这是尧、舜时代 的盛世。其次是不可能没有诉讼,而有了诉讼就一定会有人来审察;不可能没有人向上请求, 而提出请求后就一定会有人来察看。(这样就)使远方的低级官吏不感到朝廷高不可攀,而一 个小小老百姓也不觉得见官十分困难,然后天下才能达到大治。现在,一个人身上只不过有 - 19 - 一颗心和两只手而已,可是当疾病疼痛、疥疮发痒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时,即使这种痛痒 十分微弱,够不上造成大的危害,但手也会随即到达那个地方,手到那个地方,难道它一一 都是听从心的指挥吗?这是因为心向来就对身子爱得很深,而手向来习惯听从心的指挥,因 此手不等命令就很快伸到了痛痒的地方。圣人治理天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百官人数众多, 全国地域广大,让它们的“关节”“脉络”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整体,敲打一下就一定会听 到声响,触动一下就一定会有反应,因此可以使天下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尊贵的天子,贫 贱的百姓,可以让他们互相爱护,有了忧患大家共同分担,有了危急大家一起救助。 当今情况不是这样,天下有人不幸要告状伸冤,如同向天申诉一样不易;天下有人迫不 得已向上提出请求,如同向鬼神求告一样困难。公卿大臣不能考察详情(百姓详尽的诉说), 却将案件交给小吏去办。所以凡是先送财物来请求办案的,早上提出,晚上就很快解决了; 空着手来请求办案的,一年完了还得不到解决。至于那些符合常例、应当替人家办理而没有 疑问的案件,没有不故意拖延的,以等待别人私下请求嘱托,普天下一毫一末的小事,不用 金钱就办不成功。 过去汉朝、唐朝的弊端,就在于法令不严明,实施不细密,使得官吏能凭仗随意编造、 毫无依据的法规来处理天下的案件,所以小人就利用法令不明来干坏事。现在法令严明完备, 执行周密细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法度。一个人想要排挤某人,某人稍有不合法律的行为, 他就可以指斥为罪过;一个人想要结交某人,即使某人有了违犯法律的行为,他也可以借用 法律来为其开脱罪责。所以小人能够利用法律来干坏事。当今人们认为天下多事,难道事情 真的很多吗?官吏想要卖法谋利却未能得逞,于是新老案件相互积压,乱纷纷地解决不了, 这就是朝廷政令受到阻碍、不能很好实施的原因。 当今天下太平安定,大官们奉行国家法令,不敢顾念私人利益;可官署里的僚佐(小吏) 这类人却揽权卖法,长官们心里明白而不过问,甚至认为应该这样做。其中的弊端有两个: 事情繁多而官员不努力办事,所以权力就落到了处理文书的小吏手中。想要去除这两个弊端, 不如精简事务和激励官员们振奋精神办事。要精简事务,不如信任官员;要激励官员们振奋 精神办事不如从天子带头做起。 古代的圣君爱惜时光,抓紧治理好国家,每日天刚亮就上朝听政。如果稍微贪图安逸, 到了太阳出来时才上朝,那么一天时间就不够用。即使从少的方面来说,一天停办一件事, 一个月耽误多少事就可想而知了,如果过一年,那积压下来的事就不能数清了。所以要想事 情不繁多,就一定要从辛劳开始,而以安闲告终。每日早起上朝而晚上退朝,天子不退朝, 那么宰相也不敢回到私人住宅去享受安乐;宰相从早上到太阳偏西时还没有退朝,那么百官 - 20 - 都会为之震动,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敢去宴饮游乐。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就算是细小 琐碎、隐微不显的事情也没有不能办好的。当今天子治理国家的辛勤,已经超过了以前的帝 王,可是议论的人们(朝官)不称颂王季每天晚退朝(勤政),却赞许虞舜的无为之治;不夸 奖周文王的勤政,却宣扬秦始皇每天定量处理的文件都是用秤称好的。这样的言论凭什么为 天下怠惰的人做表率呢?因此我说:励精图治不如由天子先做出表率,那么政令法规阻塞无 法执行的弊病就可以解决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行·巴陵作 唐·张说① 留侯封万户,园令②寿千金。 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 繁荣安足恃,霜露递③相寻。 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 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 空对忘忧酌,离忧不去心。 【注】①张说:字说之,三度为相,三度被贬。本诗为开元三年(715)第三次被贬岳州所作。 ②园令:汉代守护陵寝的官,这里指司马相如。③递:依次。 19. 画线两句在诗中起______作用,其中“霜露递相寻”一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 20. 简析本诗主要的艺术手法。 【答案】19. (1). 承上启下(过渡) (2). 借代或拟人 20. (1)用典。以留侯张良和司马相如自比,表明了自己的才华和建功立业的理想。(2)借 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在岳州终日听着鸟的凄啼和猿的哀鸣,表达了谪居岳州的苦 闷忧愁。(3)(虚实)对比。在梦里城阙就在附近,现实京城却在远在云海之外,梦与现实形 成鲜明对比,表达无尽的失意。(4)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结尾直言借酒浇愁,离忧依旧。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分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 构两方面,同时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设问等。 画线两句的作用,联系上文“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写留 侯张良和司马相如昔日的辉煌,“繁荣安足恃”上承其意;联系下文“鸟哭楚山外,猿啼湘 - 21 - 水阴”,写终日听着鸟的凄啼和猿的哀鸣,“霜露递相寻”开启下文;画线两句起到“承上 启下(过渡)”的作用。 “霜露递相寻”一句的修辞手法,“寻”字赋予“霜露”人的情态和动作,可分析出“拟 人”;联系注释“张说:字说之,三度为相,三度被贬”,作者用“霜露”的具体形象,来 代指他被贬经历和生活遭遇,可分析出“借代”。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留侯封万户,园令寿千金。本为成王业,初由赋上林”,运用留侯张良和司马相如的典故, 留侯张良被封万户,司马相如富贵,他们都成就王业,作者以他们自比,通过用典表明了自 己的才华和建功立业的理想。“鸟哭楚山外,猿啼湘水阴”,描写“鸟哭”“猿啼”两种景 物,联系注释“本诗为开元三年(715)第三次被贬岳州所作”,描写在岳州终日听着鸟的凄 啼和猿的哀鸣的凄清哀伤之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表达了谪居岳州的苦闷忧 愁。“梦中城阙近,天畔海云深”,写梦中城阙就在附近,是想象,是虚写,写现实京城却 在远在云海之外,是实写,梦境与现实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心中的失意之情。“空对忘忧酌, 离忧不去心”,结尾作者直言借酒浇愁,离忧不曾离开,卒章显志,直抒胸臆。 【点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 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 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 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三)(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材料三: - 22 - 司马牛①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颜 渊》) 【注】①相传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夫司马向魋(tuí),又称桓魋,参与宋国叛乱,失败后 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 21. 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的“弟”是_________的意思,材料三中加点的“独亡”是 ________的意思。 22. 材料三中司马牛为什么“忧”?如何理解子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答案】21. (1). 敬爱兄长 (2). 唯独没有 22. (1)司马牛因为哥哥桓魋犯上作乱,因此不承认桓魋是他哥哥,但这又与儒家倡导的 “悌”相违背,因此怀“忧”。(2)子夏认为一个人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合乎 礼,就会赢得天下人的赞誉,天下之人都是兄弟。这既是对司马牛的劝慰,也符合孔子“谨 信”“爱众”“亲仁”的德行观。 【解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求注意积 累,利用自己所学灵活运用,善于根据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 题中的词义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 分析判断其意义。 “弟”的意思,“孝弟也者”的意思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出则弟”的意思是“出 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弟”同“悌”,意思是“敬爱兄长”。 “独亡”的意思,“‘人皆有兄弟,我独亡’”的意思是“人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独亡”的意思是“唯独没有”,“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做此类题时,回归原文,按照题干要求,锁 定答题区域,结合文本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归纳,语言要简洁准确。 回答第一问,联系注释“相传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夫司马向魋(tuí),又称桓魋,参与宋 国叛乱,失败后逃跑,司马牛也被迫离宋逃亡到鲁”,可知司马牛因为哥哥桓魋犯上作乱, 因此不承认桓魋是他哥哥,联系材料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材料二“出则弟”, 儒家倡导孝悌之道,司马牛不承认哥哥,与儒家倡导的“悌”相违背,因此怀“忧”。 - 23 - 回答第二问,原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君 子只要能始终保持肃敬的处世态度,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啊’”, 可知子夏认为一个人做事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合乎礼,就会赢得天下人的赞誉,天 下之人都是兄弟,对司马牛进行劝慰,也符合孔子“谨信”“爱众”“亲仁”的德行观。 【点睛】掌握文言词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 一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平时不断积累实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掌握得越来越多,就 会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 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 100 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词类的活用,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 还改变了读音,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 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 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 记硬背。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 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 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材料二: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言行要谨慎,要 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的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 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材料三: 司马牛很忧郁地说:“人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曾经听夫子说过: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能始终保持肃敬的处世态度,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 定,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啊。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 24 - (1)“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 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 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4)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燎沉香,_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 (1).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2). 其不善者恶之 (3). 鼎铛玉石 (4). 金块珠砾 (5). 桑之落矣 (6). 其黄而陨 (7). 阮籍猖狂 (8). 岂效穷途之哭 (9). 消溽暑 (10). 侵晓窥檐语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 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鼎”“铛”“珠砾”“陨”“籍”“溽” 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 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四、作文。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 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对人生负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世间美好的事物繁多,其中最让人向往的却是虚幻的水中月镜中花。因为它们神秘美丽 而令人向往。于是在追求中我们常常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时间,并为此乐此不疲,直至追求 - 25 - 破灭。追求如此,人的心态更是如此,常常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事物,而忘记了做真实的自 己。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 做最真实的自己,过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李白,一直做真实的自己。受皇帝亲诏上京,他自信地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岂是蓬蒿人”的豪情壮语。在官场黑暗斗争,报国无门是,他毅然离去,留下了“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 李白,用他的超凡的才华诠释了大唐才子的真性情。即使平步青云,即使沦为布衣,他 依然做真实的自己,挥毫舞墨,书写自己昂扬的斗志,失落的郁闷,使然的豁达,他用千古 诗句书写自己真实的人生,毫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 做最真实的自己,卸去外表的包装,会让人更加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一直被誉为“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在一夕之间沦为“台湾之耻”,原因竟是他在任期 间贪污受贿。作为一名公务员,他起先的目的的确是单纯的,就是为了百姓做事,谋幸福, 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直不坚定,放弃了真实的自己,与追求各种名利,到头来迷失 了自己,连同那虚假的“台湾之子”的包装也被扯下。可见,只求过度的钱财名利的包装, 不但摧毁了自己的真实,最终也迷失了自己。 毕淑敏说:“我不美丽,但我拥有自信,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我们都应该带着自信、踏踏 实实、做最真实的自己,成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人生。”做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按自己真 实的意愿生活,不被虚假的包装所干扰,始终坚定自己真实的意愿,保持自己的本色。做最 真实的自己,不是用真实当借口,做掩饰,允许自己可以放肆,做回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自 己。我们做真实的自己,应该是剔除了懒惰、虚无、放纵等负面的东西,而留下奋斗、信念、 奉献等正面的精神,真正担负起人生的责任,让自己越来越美好。 正确认识真实的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以真实的心面对路途中的形形色色的诱惑, 能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走对每一步,最终,对人生负责,方走出自己真实的人生路。这样, 当我们回望走过的路是,我们会感受一路以来的精彩,为自己的一路以来保持的真实而欣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 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 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 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 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肖骁的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人们很多时候鼓励自己做 - 26 - 最真实的自己,第二层是对人们这一现象的思考,最真实的自己往往是最放肆,也是最瞧不 起的那个自己。这则材料引发人们对最真实的自己的思考,如何正确认识最真实的自己。可 以写记叙文,要落实记叙文基本要求,除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 过、结果外,要注意触动心灵、选好记叙角度、凸显人物个性、制造事件的矛盾或波澜、适 当的环境描写点缀等方面;可以写成议论文,论点鲜明突出,扣紧论题充分说理,灵活地运 用论证方法,语言要有文采,言美意无穷。 【立意】1. 对人生负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2.最真实的自己往往不是更好的自己。 3. 正确认识最真实的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4.不要把做最真实的自己当作放肆的理由。 5.稳住信念,做最真实的自己。 【素材】1. 2008 年 5 月 12 日是一个震撼世界的日子,这一天大自然无情地给了人类当头一 棒,四川在震动中倒塌了。天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 自己却悄然倒下;他拯救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在那黑色的背影下,他 26 岁的青春,是最 亮的那束光,在大灾大难面前,身为军人的他倔强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眉宇间显露出军 人的气息,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人民子弟的风姿,他是最伟大的人。在灾难面前他作为一个军 人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最真实的自己,奉献自己,救助他人。 2. 大海,不畏风浪,只求奔腾不息;高山,不畏苍穹,只求傲然矗立;人,不畏坎坷,只求 脚踏实地。在纷繁复杂的世态中,做最真实得自己。这也是一种辉煌。有人说:只有在规矩 的方圆内才可以跳出最唯美的舞蹈,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在自己的生活内做自己最有能力 做的事,这才是最真实,最灿烂的。 3. 司马迁,可谓一代英才,在他遭受了宫刑这一奇耻大辱时依然坚强。在别人眼里,他失去 了做人的尊严,但他却坚持做最真实的自己,没有被命运打败的他写出了千古绝唱——《史 记》。谁能想到在自己的人生被黑暗吓到的那一刹那,在很多人接受不住那一瞬间,他却挺过 来了。如今,还有谁不知道司马迁,还有谁不熟知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 困难面前,他依然翘首昂扬,在茫然之时,他稳住了信念,做最真实的自己,最勇敢的自己。 成就了他独一无二的辉煌。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 文,首先通过开篇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对人生 负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这一中心论点,先从“做最真实的自己,过真实而精彩的人 - 27 - 生”“做最真实的自己,卸去外表的包装,会让人更加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两个角度论述, 然后揭示什么是最真实的自己;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 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 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 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 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 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