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4 KB
  • 2021-06-04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卷满分150分,作答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四首》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上海博物馆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对抗性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爱好者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 16 -‎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传》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而通过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圣杜甫的《清明》诗和爱国诗人陆游的《感旧四首》诗,说明唐宋两代都有在清明节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蹴鞠指踢球。‎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兼顾射门的精准性和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常把无馅的食品称作饼,饼的品种繁多,可火烤可蒸煮可油炸,其中炊饼由蒸饼改名而来,是为了避宋仁宗的名讳。‎ D.宋朝市民常携带炊饼出游踏青,汴梁城从事炊饼生意的商贩很多,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6 -‎ A.文章围绕宋代清明节踢球娱乐和携带炊饼出游踏青的习俗,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获取依据,展现了一定的社会生活样貌。‎ B.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中的句子,使论证更加有力,让人信服;同时,还通过举例论证,说明宋代清明节民俗活动丰富多样。‎ C.引用《水浒传》武氏兄弟的对话,是为了佐证蒸饼在当时较常见;引用杨万里《食蒸饼作》的内容,表明了炊饼成了民众的主食。‎ D.文章共6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其中2至5段属分述部分,有内在的并列关系;结尾不仅总结全文,还有所延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人们通过扫墓等形式祭祀祖先,还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寄托美好的愿望。‎ B.在清明节,宋朝人举行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而淡化了传统的宗教色彩。‎ C.蹴鞠在宋代获得极大发展,不仅皇帝和大臣参与其中,还出现了专业的蹴鞠艺人,踢球爱好者还组织了专事蹴鞠活动的团体——“圆社”。‎ D.《水浒传》中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图景,展示了宋朝市井生活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的太平盛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同学 陈小庆 - 16 -‎ 苏文岩的生活很是励志,基本是卧薪尝胆,枕戈待旦!崖柏这几年挺火,他就倒卖崖柏,可惜没挣到钱;又听说倒卖牧羊犬可以发财,他就倒卖了好几条牧羊犬,可惜还是没有挣到钱;他又兼职推销保险,最后只动员自己买了一份……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决心“一战到底”。‎ 作为一家公司的文员的苏文岩,本来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每周上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经常和几个朋友喝酒,还熬夜打电脑游戏,自以为生活得幸福自在……可这一切都在看到报纸上老同学宋云的名字时发生了改变——宋云从事的豆制品生意已经做到出口了?这么说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豆腐作坊已经被他整成上市公司了?苏文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可报纸上大大的红字印得明明白白,这个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就是宋云。一份报纸便成了苏文岩励志生活的开始。 ‎ 苏文岩还能记起很久以前的画面:宋云的父亲老宋拉着板车,上面有两大板儿豆腐,老宋好嗓门儿——“豆腐——谁割豆腐来……”声传四方,根本不用喇叭。他分割豆腐的手艺更是令人叫绝,横竖几刀下去,匀称整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就出现了,每一块儿豆腐上秤都是“一斤高高的”,老宋就按一斤的价钱卖。大家不说他这手艺是“一刀准”,都称之为“一斤高”!  虽然老宋做的豆腐好吃,还有不错的人缘和那有名的“一斤高”,但苏文岩他们几个小孩子却从来也看不起宋云。首先他家是外来户,租住了一个大院——这里属于城中村,很多做生意的都是外来户,再就是宋云成天流鼻涕,脏兮兮的,学习也不好。他是二年级转来的,第一个同桌就是苏文岩。宋云坐到苏文岩身边,讨好地对苏文岩笑笑,鼻子里却冒出了个鼻涕泡,苏文岩什么也没说,只把板凳挪得离他远了一拃。‎ 后来,苏文岩升入重点高中,宋云初中毕业就接了身体不好的父亲的豆腐坊。苏文岩心里的优越感,促使他每周从寄宿学校回来都要专门路过宋云的豆腐坊,他穿着寄宿学校的制式校服昂首阔步,而宋云穿着工作围裙在忙碌着。再后来宋云又搬了家,苏文岩断了他的消息……那时,苏文岩想:自己和宋云不是一个档次的人,天生我材必有大用;而宋云,则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注定庸碌一生。  ‎ 可是,生活不按套路出牌,那个被他们瞧不起的脏兮兮的家伙居然成了大老板了!而苏文岩仍然朝九晚五,为别人打工。想到这些,苏文岩心里一阵难过——自己和人家宋云怎么比?老婆要是知道宋云是自己同学,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奚落自己? ‎ ‎    不行,苏文岩对自己说,不能认命!每周的电影取消了,和朋友喝酒取消了,熬夜打游戏取消了,凡是不利于上进的事情都取消了……每每想到宋云的成就,苏文岩就夜不能寐,他开始趁一切机会倒腾生意,琢磨赚钱。就在苏文岩卖保险不成,准备另寻路子奋发图强,向财富的高点攀登时,他又一次看到了宋云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 ‎ - 16 -‎ 这个拥有上市公司的豆制品老板宋云,居然是个女的!因为她捐资助学,这次报纸配发了她的彩照。她不是苏文岩那个叫宋云的男同学!苏文岩愣了好一会儿,忽然长出一口气——本来我就不相信那个家伙会有这么大本事,果然!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哪里有那么多起承转合?那个脏兮兮的宋云一定还在一个小角落里卖他那可爱的豆腐,顶多把他爹的板车换成电动三轮,三轮车上有个电喇叭……苏文岩眼前浮现出中年宋云奔波于市井之间的画面,那画面好温馨,好亲切,好接地气!‎ ‎  苏文岩要先去看场电影,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喝酒喝到半夜,慢慢来,生活还是如此美好!如果有机会,甚至还可以和老同学宋云取得联系,好好聊聊这些年的苦辣酸甜……不错,生活很久以前就是如此美好!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借助苏文岩的回忆,叙述宋云父亲和宋云先后做豆腐以及同学们瞧不起宋云的往事,解释了苏文岩看了报道不敢相信的原因,展现了他褊狭的心理。 ‎ B.因为误会,苏文岩从报纸上认定老同学宋云做了豆制品集团的董事长,于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开始为致富而打拼,这反映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攀比意识。 ‎ C.苏文岩在所谓的宋云事业有成的刺激下,放弃娱乐休闲,想出各种门路发财,虽然奋发图强,但都劳而无功,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 D.文章语言生动诙谐,如当年宋云刚转学,对着苏文岩笑时,“鼻子里却冒出个鼻涕泡”;误会解除后,描述苏文岩联想宋云奔波的画面时的感受。‎ ‎5.按照情节的发展,苏文岩从第一次在报纸上见到宋云的名字,到又一次看到报纸报道得知真相,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 ‎6.金圣叹评《水浒传》时提出了“草蛇灰线”的说法,借此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好比草蛇游走、灰线拖动留下的痕迹,似有若无但又前后连贯,使情节的因果关系更加完善。这就是小说中的伏笔,哪怕出人意料的结局也可因前面伏笔的存在而合理。选出文中的两处伏笔简述。‎ - 16 -‎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 袁枚 雍正间,西林鄂文端公(尔泰)作苏州布政使,设春风亭,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君名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无锡人,生而沉默寡言,秩秩见于面目。以乾隆元年举人,历宰晋豫滇南三省,迁知四川简邛二州,再调泸州。 ‎ 在文水五年编审之期,值历年徭役不均,君亲加区别,除鳏寡孤独者千余人,过杞县有羸男惫妇百余焚香跪道旁,乡保指曰:“此公所活氓也。”君愕然,乡保曰:“公不记某年闻赈归来一案乎?大府不准报销,此辈皆公捐俸所活氓也。”亡何,长子伦举进士,而公奉调泸州,年逾七十,初志不欲往。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即到官碾谷,检交一切在官闲款,分设三粥厂。在泸不满百日,凡活五十九万七千人。笑曰:“吾事毕矣!”即以老乞归。 ‎ 河南布政使苏崇阿查赈,问有滥否,曰有。有遗否,曰有。苏怒,厉声曰:“又遗又滥,何以为赈?”君曰:“口称无遗滥,而心不自信,故不敢欺公。”苏曰:“然则,汝有可信者乎?”曰:“官无侵吏无蚀,是可信也。”苏嘉君言之诚,慰劳而去。君以古贤自期,与今之从政者格格不入。 ‎ 河南灾,奉檄办河料二百万,君频蹙曰:“野无青草,何能办料?”即牒民疾苦求免。俄而有省会来者曰: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 亦卒不问其作何解也。君常自言,居官信心而行,投艰不辞,理繁不乱,然往往有恨者。在杞县回署,求赈者麻集,有一人裸而攀车,隶人逐去,次日早出已死深雪中。泸州营兵借谷所送,册漏造防汛者姓名续请,而君病竟忘补给。以此二事时时抱憾。呜呼,今士大夫乘坚策肥,知有己而已,视民若秦越,人之不相关。君能仁其民,而过后犹痛然,其行事居心岂凡所及耶!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 16 -‎ ‎7.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值历年徭役不均    值:适逢      B.君以古贤自期     期:要求    ‎ C.即牒民疾苦求免     牒:发文陈述      D.然往往有恨者     恨:怨恨  ‎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 B.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 C.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 D.君痴矣/此是上游知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君笑曰/吾诚不解/‎ ‎9.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州,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暂行统治一州的称“权知军州事”,简称知州。明清两代为州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B.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C.进士,明清时通过乡试及会试者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三人按序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D.秦越,即秦国和越国,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一北一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文中用来比喻士大夫与百姓疏远。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潮观智慧寡言。他是乾隆元年的举人,沉默少语,面呈智慧,十四岁时受苏州布政使的邀情,与年高望重的人在春风亭相聚。 ‎ B.杨潮观仗义疏财。但上司不肯动用公款救济灾民,他就捐出自己的俸禄,使这些灾民得以活下来。    ‎ - 16 -‎ C.杨潮观谦虚严谨。面对苏崇阿“赈灾有无遗滥”的提问,他便都以“有”回答,令苏崇阿愤怒不已。 ‎ D.杨潮观重义善省。有一人裸身攀车请求救济,被衙役赶走,第二天被发现死在深雪中,杨潮观对此事时时抱憾。‎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招致四方贤俊,皆以耆旧见重,而以十四岁童子与会者,唯杨君一人。(5分)‎ ‎(2)旋闻泸大饥,道殣相望,慨然曰:“见义不为无勇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9分) ‎ 别睢阳故人 张谓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 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 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全诗第一句写作者从小客居游历梁地,“少小”与“客”的关联,蕴含无限哀愁。‎ B.第二句写现在居住的地方与故乡相似,足以慰藉多年来的思乡之情,令人无比欣慰。‎ C.颔联写作者居住的地方由于经历了长年战乱,城池破败,过去的人和事已然不在。‎ - 16 -‎ D.尾联写作者有家书不知该寄到哪里去,因而倍感凄凉,在与友人别离时泪下沾襟。‎ ‎13.结合诗歌内容,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1小题,9分)‎ ‎1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询问友人归期并劝其不要冒险的句子是:‎ ‎“ , 。”‎ (3) ‎《赤壁赋》中作者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的舟船之美和陶醉泛 舟月下的两句是:“ , 。”‎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5)《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能“驾一叶之扁舟”;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而你我饮酒只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在于鼓励所有人都能“享受”竞技和非竞技运动。“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 16 -‎ 但在我国,尽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已经_________了十几年,群众体育活动也蒸蒸日上,但大众传媒对于群众体育的报道频率、报道力度、报道水平都无法与竞技体育运动相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群众体育在激烈程度、精彩程度、以及明星运动员的_________等方面都远逊于竞技体育运动;同时,大多数竞技体育赛事通常都有商业资本赞助,可以使媒体通过报道、转播等途径获得可观的收入,( )。 因此,大众传媒通常都会在满足“受众期待”的堂皇旗号下,倾力传播竞技体育,而_________甚至轻视群众体育运动。这种做法无论是从视体育为重要教育手段的奥林匹克运动来看,还是从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都属于_________。‎ ‎15.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施行 号召力 忽视 舍本逐末 B.实行 煽动力 忽视 舍本逐末 C.实行 号召力 漠视 买椟还珠 D.施行 煽动力 漠视 买椟还珠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带有公益性质是大多民间群众体育运动的特点 B.而媒体传播民间群众体育运动却收益甚微 C.而媒体却不能从民间群众体育运动中获取收入 ‎ D.而民间的群众体育运动则多带有公益性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而言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B.“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C.“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口号对人们耳熟能详,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 D.“体育为大众”“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等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的口号,都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参与性和群众性。‎ - 16 -‎ ‎18.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昏迷之前,他对指导员说:“不——不要——不要管我……”(语意的递进)‎ B.我终于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上刚兴办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解释说明)‎ C.他又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过年再说吧。(话题的转变)‎ D.我们对着巍峨高山,呼喊你的名字:中国——中国!(声音的延长)‎ ‎19.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2019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正加快5G商用,把产业应用作为5G融合创新的重要场景和主阵地,抢抓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也正加快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高效运行、全球领先的5G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来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融合;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协作,培育5G高端技术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以不断优化5G发展环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林黛玉与薛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①________________;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②________________,宝钗是社会精英;黛玉占据的是我们的心,宝钗占据的是我们的眼;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③________________,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21.阅读下面对《水浒》中人物的点评,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3分) ①林冲        ②鲁智深         ③武松  (1)他性格直爽,豁达明理,侠肝义胆:他拳打镇关西,巧救金氏父女;他抱打不平,大闹野猪林;他在战斗中总是勇往直前。 (2)他武艺高强,景阳岗打虎,威震天下;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为兄复仇斗杀西门庆;他有恩必报,为报答施恩醉打蒋门神。 (3)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生性安分,屡受迫害却一忍再忍;火烧草料场后,他被逼无奈,雪夜投奔梁山;他追随宋江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 ‎ - 16 -‎ ‎(1)___     (2)___      (3)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就展示出超常的绘画才华,又拜大画家沈周为师,学习勤奋刻苦,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赞誉。唐伯虎渐渐地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沈周看在眼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开窗户时,才发现自己用手开的窗户竞是老师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画技大成。‎ 班级计划举行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唐伯虎和沈周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6 -‎ 高二语文10月月考答案 ‎1.B“射门精准性”错,“白打”不讲求射门。‎ ‎2.C引用武氏兄弟的对话,是为了佐证宋朝的炊饼是蒸出来的。‎ ‎3.D《水浒传》并不能展示宋朝市井生活繁荣、民众安居乐业的太平盛况,这是对《清明上河图》的说明。‎ ‎4.C“这说明在造化弄人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错,文章没有宿命论的思想。‎ ‎5.①惊讶。当得知从小不起眼,甚至被嘲笑的宋云的豆制品生意做到了出口,事迹上了报纸时,苏文岩非常惊讶。‎ ‎②难过(心理失衡)。一想到老同学宋云成了大老板,而自己还朝九晚五上着班,苏文岩心里就难过。‎ ‎③决心改变。苏文岩认为不能认命,决心改变现状,为赚钱而努力。‎ ‎④恢复优越感。得知报道中的宋云不是自己的小学同学,而自己的同学很可能仍过着奔波劳碌的生活,苏文岩心里又平衡了。‎ ‎6.①第一次在报纸报道中看到宋云的名字,刚好也是做豆制品行业,而没有更确切的依据,苏文岩就以为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宋云。这为下文从报道上看到带照片的宋云后,发现是误会埋下了伏笔。‎ ‎②情节中“再后来宋云又搬了家,苏文岩断了他的消息……”,也为后来的误会埋下伏笔,正因为断了消息,才不清楚老同学宋云的现状,才会想当然而造成误会。‎ ‎7.D恨:遗憾 ‎8.A ‎9.C“明清时通过乡试及会试者称进士”错。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为进士。‎ ‎10.C“谦虚严谨”错,他只是实事求是。‎ - 16 -‎ ‎11.(1)(尔泰)招来天下有才能的人,年高望重的人被重视,凭借十四岁童子的身份参与集会的,只有杨君一人。‎ ‎(2)(杨笠湖)随即听到泸州发生大饥荒,道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他情绪激昂地说:“见到正义的事却不去做不是勇士!”‎ ‎12.B“慰藉诗人多年以来的乡思之情,令人欣慰”分析有误,正是因为自小客居异地,从而把异地当作是故乡,“似”更增添了思乡的惆怅之情。‎ ‎13.乐景衬哀情。‎ ‎①这两句诗描绘了夏雨过后桑条的翠绿欲滴,秋风拂过田里的麦穗金黄的画面。‎ ‎②“绿”与“黄”颜色明亮,用青翠的桑条和金黄的麦穗所呈现出的优美景色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惆怅、伤感之情,更深化了此种感受。‎ ‎14.(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3)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举匏樽以相属 ‎15.A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实行的内容较抽象,如“实行改革”;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施行的内容较具体,如“施行手术”。另外,施行还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煽动力:指一篇文章或一次演讲的感召力;号召力,是一种以个人魅力、信念来唤醒群众,甚至让群众偏向于己的能力。忽视:不在意,不经心,偏重指粗心大意,不注意,程度较轻,一般是无意的,有时是有意的,中性词;漠视:不关心,不重视,不尊重,偏重冷淡地看待,程度较重,一般是有意的,贬义词。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 16 -‎ ‎16.D(A表述与语段内容关联较远;BC前句“媒体”是受动者,此处变为施动者,与上文衔接不畅。)‎ ‎17.B(其他选项主要有两种错误,主客体倒置和前后对应关系)‎ ‎18.A声音的断断续续 ‎19.世界主要国家正加快5G商用,我国也正加快建成5G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不断优化5G发展环境。‎ ‎20.①宝钗要的是婚姻 ②黛玉是文艺青年 ③黛玉是浪漫的诗意的 ‎21.(1)② (2)③ (3)①‎ 参考译文:‎ 雍正年间,西林鄂文端公尔泰担任苏州布政使,设立春风亭,招来四方贤俊人才,年高望重者受到重视,而以十四岁童子的身份与会的,只有杨君一人。君名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无锡人,生来沉默寡言,从面貌中可见其智慧。是乾隆元年举人,历任晋豫滇南三省官员,后调任到四川担任简邛二州知州,后来有调到泸州。‎ 在文水五年编审,其间正逢多年徭役不均,杨君亲自加以区别对待,免除了鳏寡孤独者一千多人的徭役。他经过杞县,有一百多瘦弱疲惫的男女跪在道旁焚香,乡保指者这些人说:“这些人是您救活的民众。”杨君感到惊讶,乡保说:“你不记那年了解赈情回府的事情吗?上级不肯动用公款救济灾民,这些人都是您捐出的俸禄救活的人啊!”不久,长子杨掄举进士,而杨公奉调泸州,年过七十,开始不想前往。随即听到泸州发生大饥荒,道路上饿死的人接连不断,他情绪激昂地说:“见义不为不是勇士!”随即到官署上任,检查筹集所有官府的闲款,分别开设了三个粥厂。在泸州不满一百天,共救活五十九万七千人。他笑着说:“我事情完成了!”即以年老乞求退休。‎ - 16 -‎ 河南布政使苏崇阿检查赈灾情况,问有没有滥用赈灾款项。他回答有。苏崇阿问有没有遗漏需要救助的对象,他回答有。苏崇阿发怒,厉声说:“又有遗漏对象,又是滥发赈灾款项,怎么能够赈灾呢?”杨君说:“嘴上想说没有遗滥,但心中不能确幸工作中没有遗滥问题,所以不敢欺骗您。”苏崇阿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有可以确信的吗?”杨君说:“官和吏没有侵占(赈灾的财物),这是可以确信的。”苏崇阿称道杨君言谈诚实,安慰问候一番离开了。杨君以古代先贤自我要求,与现在的从政者格格不入。‎ 河南发生水灾,遵令置办二百万河料,杨君频频皱眉,说:“田地里连青草都没有,怎么能够办这么多河料?”随即行文述说百姓疾苦,请求免办河料。不久,有省会来的人说:“你痴啊!这是上级知道你在杞县有家庭负担,所以特地加大了数量,这是为你生财着想,你不懂,才要坚决地不肯接受。”杨君笑这说:“我确实不懂!”最终也没有问究竟怎样借此生财。杨君常常对自己说,做官要凭心而行,赋予重任而不推崇,处理复杂的事情而不黄乱,但也常常有遗憾。在杞县回府署,求赈的人很多,有一人裸身攀车,衙役将他赶走,第二天早上发现死在深雪中。泸州营兵借谷发送,造册登记漏造防汛人员姓名,请求续发,但杨君病竟忘补给。因为这两件事,杨君时时抱憾。呜呼,今天的士大夫乘坚策肥,只知道有己而已,视民就像秦越那样疏远 ,在他人看来不相关,杨君能仁爱百姓,事情过后还会感到痛心,其行事居心哪里是普通人所赶上的呢!‎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