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2020 年 10 月学业质量检测
题
注意事项:
1.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子柒,“现象级”网红。这位美食博主,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用时间跨度极
大的镜头记录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三时三餐、四季流转的农家生活,创造了一幅田园牧
歌的美好画卷。令人惊叹的是,她的视频在 Youtube 上备受追捧,收获 735 万粉丝,影响力
堪比 CNN,无数外国粉丝留言“她让我爱上中国文化”“求英文字幕跟进”。
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很多人觉得她的视频总在中国农
村的旧式耕作生活上打转转,是展示中国的“落后”,是负面文化输出。
落后还是先进,很多时候只是相对概念。持有这类看法的网友,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将叙
事背景设定为超现代的工业社会,选择的参照系大概也是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礼赞工业成果
无可厚非,可讴歌田园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吗?事实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只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并无绝对意义上的先进与落后。至于有人质疑李子柒镜头下的农家生
活不真实,其实更无必要。艺术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唯浑身污泥才是
真实,美学大家朱光潜早就说过,完全依葫芦画瓢把现实复制到艺术作品里,难有关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养蚕、缫丝、刺绣、竹艺、
木工、做纸……李子柒的故事何以无障碍地跨越地理,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交融和对话?与
其说是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旧式田园生活的想象,不如说是戳中了在钢铁森林中栖居太久的
人类对田园诗意的怀念与畅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返璞归真,爱生活、爱家乡
- 2 -
的朴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让不同肤色、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心生共鸣、心
有慰藉。
当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对崛起的中国
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从这个
角度来看,李子柒至少是丰富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一个剪影。崛起中的东方古国,不仅
有高楼大厦、大国重器,还有“一箪食一瓢饮”的田园诗意。
与其纠结李子柒的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或许我们更该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
文化输出。任何一种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动人。记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长安纸”的视
频下,很多外国人惊诧不已,然后有中国人用英语给他们科普这是中国古老的造纸术。文化
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
柒”,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
代化前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
(取材于《北京日报》2019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
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
统文化意象,加之视频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成功塑造了一种诗意的山居生
活情境。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们回味中国古人的衣食寝居,畅想一种超脱于消费社会的亲近自
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挟的现代性问题席卷世界之时,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国网
友的共鸣。【甲】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
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带有不同文明竞逐高下的“文明冲突论”意味。【乙】李子
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
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
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丙】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这
是一个全媒体时代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生动案例,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
规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内在的价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继承和发展其中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
- 3 -
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
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取材于《经济日报》2019 年 12 月 10 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输出”是文创领域高大上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一种行为,
需要很强大的包装能力。所以当《功夫熊猫》这部充满中国元素但却是由外国人制作的电影
火爆市场时,很多人为之遗憾——中国有许多很好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开始感叹,做文化输出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这种逻辑,李子柒显然不算文化输出,她只是误打误撞,让很多外国人了解到
中国的乡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观地说,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
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
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对于他们而言,李子柒来自哪不重要,重要
的是看到她的视频能获得愉悦,得到放松,仅此而已。
那些认为李子柒不算文化输出的观点中,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说法,即李子柒把中国落
后的一面展示给了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这样生活”,李子柒这样做其实是中国人的罪人。
准确地说,这种观点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而是认为李子柒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
出。那么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化输出?
呈现中国真实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对不对,这个问题几十年前就有过讨论。1972 年,享
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曾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的大型
纪录片。但因为认为《中国》并没有展现中国最好的一面,国内并不欢迎此片。而按照安东
尼奥尼的说法,“其实《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电影”。并表示“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
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这部电影后来获
得了很多大奖,一直被视为国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个年代重要的影
像资料,极具历史价值。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敏感,它成了怀旧的珍贵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东尼奥尼的工
作。从对有关《中国》评价的变迁不难看出,一些陈旧过时的观点正逐渐被抛弃,只是时不
时还会冒出来吓唬人。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
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
她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这才是很多人喜欢她的一个主要原
- 4 -
因。澄清争议,走出误区,李子柒呈现给国外网友的东西,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
共鸣,相信会激励更多的李子柒,因为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我们所需要的文化输出。
(取材于新媒网 2019 年 12 月 07 日)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异常火爆,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
B. 国内网友质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认为其作品展示了中国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够真实。
C. 作者认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输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文化输出的深层思考。
D. 文章采用了驳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先反驳网友的观点,然后正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2. 下面一句话放回材料二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楼宇烈先生曾指出,“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
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认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创业者,她的作品虽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
同文化语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输出。
B. 《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为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
C. 安东尼奥尼拍摄的《中国》最初并不受欢迎,但是因为它的真实性,最终获得了广泛认同,
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
D. 材料三认为,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
以小而美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
4. 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
5. 综观三则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对中国文化输出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1. A 2. D 3. A
4.①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国风;②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③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
5.①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叙事,
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③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化现状;④在输出
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⑤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
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⑥文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
- 5 -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但在国内却受到冷落,不断遭到众多网友的质疑”错误。原文“不过,相较于外网的齐
声点赞,国内网友则质疑颇多”文中没有说在国内受到冷落,仅仅是质疑颇多。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
及语意的提示。
楼宇烈先生说的话是主要表达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甲处的段落大意主要是谈生活方式;乙处主要是谈文化输出;丙处主要是在讲李子柒的作品
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案例;根据丁处的后一句“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
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提到了人文精神,与
楼宇烈先生说的话相衔接。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
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B 项,《功夫熊猫》的例子证明,中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便可以
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贡献中国智慧。这句话错误。举例《功夫熊猫》是想证明做文化输出
是一件很讲究技术实力的工作。
C 项,“这种经历与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错误。李子柒的作品在最初就很受欢迎以至于成为中
外网红,所以他俩的经历不相似。
D项,李子柒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主动承担文化输出的责任,真实记录日常生活,以小而美
的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错误。原文是说“这种小而美的中国故事所获得的共鸣”会激励人。
而不是李子柒的成功。
- 6 -
故选 A。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例如本题“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够火爆的原因”然后回归文本,找寻相
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进行分析概括。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
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不具
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可以总结为“创造了一幅田园牧歌的美好画卷,具有浓浓的中
国风”
根据材料一第四五自然段,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视频高点击量的背后,其实是西方世
界对崛起的中国之好奇。他们以这位网红博主的视频为窗口,探寻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
与魅力。可以概括为“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与魅力的好奇”。
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外国网友关注她可能有着复杂的动机,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
更多的人是带着某种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强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需要在这样的
童话世界里寻找慰藉。”可概括为,能够给那些在都市强大压力之下生活的人们带来慰藉。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仔细阅读三则材料,针对题目中的“文
化输出”找寻相关语句。
根据材料二,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但却恰
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总结为,文化输出要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
叙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样感人;根据材料三,从《中国》到李子柒,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
表现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动人感染人,文化输出需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
风格讲述乡村故事,她的拍摄讲究商业技巧,但这只是提升了消费体验,她所讲述的那些故
事,其“剧本”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可总结为,要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实的文
化现状,在输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动人”,要能引发不同国家人们的共鸣;根据,文化的融合
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可总结为,文
化输出不要太过刻意,融合过程要符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根据材料一,文化
输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长期过程,仅凭一人之力肯定无法传递全部,还期待更多“李子柒”,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全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
- 7 -
行,丰富、多样、精彩的中国。可概括为,文化输出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
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军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 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 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
一片原始林。
②早晨 8 时,从黑龙江绥棱县出发,车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叫“五一森林经营所”的
地方。在这里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
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
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
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
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
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
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
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
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
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
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
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
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
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
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
- 8 -
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
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
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
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
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
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
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
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
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
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
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
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
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
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
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
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
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
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
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
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
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
始森林游。
6.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
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B. 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
- 9 -
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 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
然亲密接触。
D. 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
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7.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作者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
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B. 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
野性十足的特点。
C. 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九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
段落内容自然衔接。
D. 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
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8.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从第⑥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
9. 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6. D 7. D
8.①表明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是这些石头保住了原始林。(分析本身的作
用)②为了引出下文乱石间争荣竞秀、生机勃勃的蕨类、苔藓、树木。(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
③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
9.①使文章形成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方式)②形象生动
地展现原始林特点的同时,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更能突出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
旨。(内容主题)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作者为此感到欣喜”错误,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如“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
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 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
悄悄地私语”,可见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
故选 D。
- 10 -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D项,“层层深入”错误,从文中来看,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是原始林的构成,作者借助
这些展现原始林的特色,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作者写石头的文字,分析这些石头的特点,然后分析这些石头与原始林之间的关
系。文章从第⑥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特别是第⑥段既写到云南的石林,也写到贵州
天星桥,都是为了突出这里的石头的特点,因为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⑦段又
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第⑧段又写到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正是因为石头的
存在才保住了原始林。同时从结构上来说,对石头的描写也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苔藓、树木等
的描写,所以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到这里的石头无不迸放着野性,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
秀的苔藓、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这些都能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
深化文章主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表达方式。
首先到文中找到议论性的文字,如文章第⑤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
污”的议论,第⑩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然后分析这些议论的好处,分析议论和描
写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这些在写景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议论,使表达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并且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
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
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
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
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
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
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
- 11 -
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
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
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
“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
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
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
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
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
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
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 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 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等来指称。
D. 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
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 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
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 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
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 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
- 12 -
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4. 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
(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3)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4. 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又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
议,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鲁王好猎”从结构上看主谓宾成分都全,后面应当断开;“相常从入苑中”意思是“田叔
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不能将“入苑中”与前面断开,排除 B、C 两项;“相出”是主
谓结构,“常”,副词,常常,放在下一句句首,“相出”与“常暴坐待王苑外”之间应当
断开,排除 A 项。
划线句的意思是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
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错误,文中“未及迁”意思是却没有来
得及提升他,所以此文中是“升官”,不是“调动”。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C 项,“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错误,根据原文“上尽
- 13 -
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可知,原文为他的才能胜
过汉朝所有大臣,而不是“所有大臣”,且“先后”在原句中并未体现。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得分点:
(1)“事”,侍奉;“备”完备,周全;“遇”,对待;“请”,请允许我……。
(2)“假”,借助;“舆马”,车马;“利”,使动用法,使……快;“致”,到达。
(3)“是故”,因此;“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可知,首先,他完成了景帝交
给的任务,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
由原文“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
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可知,田叔让景帝不要管
这件事,又替景帝分析了原因,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因此
景帝称赞他“大贤”,任命他为国相。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
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
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
(前 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
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
- 14 -
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
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
“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
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
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
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
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
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
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
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
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
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多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事
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
“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
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
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
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
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
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
死去。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
是田叔吧!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总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
爱好,而“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通过飞虫和米粒的比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短暂、个人渺小的感
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独特的喻体描
- 15 -
写了在日观峰看到的日出前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景象。
(5)《静女》中男子“搔首踟蹰”,是因为女子“____________”。
(6)《涉江采芙蓉》中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的一句诗是
“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好古文 (4).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 (7).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8). 山也
(9). 爱而不见 (10). 兰泽多芳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跬”“至”“蜉蝣”“沧”“粟”“樗蒱”等。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7 个小题,21 分)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
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
题的发生。
C.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
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
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
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不合逻辑,“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否定不当,可以改为“切记”。
B 项,结构混乱,“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句式杂糅,可以
改为“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
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极不负责任”的主语是“日本在野党”还是“政府”,有歧义。
故选 C。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16 -
①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
意.。
②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苏轼、郦道元等古人有不同的见解,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
更加有名了。
③从长远的写作能力的形成来看,这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④新课标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
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⑤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
响、相互汲取营养,分庭抗礼....,从而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⑥金马奖最佳新导演、 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 8年来爱人的鼎力相助....,
不离不弃。
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是历史使命,西
方经济学不可奉为圭臬....。
A. ①②⑤⑥ B. ①③⑥⑦ C. ③④⑤⑦ D. ②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差强人意”,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语境说“名家”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
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能让人满意,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排除 CD 两项。
②“不容置喙”,形容没有说话的机会。语境说因古人对石钟山名字由来有不同见解而使其
更加有名,所以应为“不容置疑”,望文生义。成语使用错误。
③“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依据语境“这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
种写法”,不能效仿,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排除 A 项。
④“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为褒义词。语境“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教学方法”为贬义,误用褒贬。成语使用错误。
⑤“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用于双方。语境为“儒、道、墨、法诸
家的思想观点”,误用对象。成语使用错误。
⑥“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语境用于陈建斌感谢 8
年来爱人的帮助,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⑦“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语境说“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是历
- 17 -
史使命”,西方经济学不会把它当作自己准则,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①③⑥⑦使用正确。
故选 B。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不以为然. ② 使之然.也 ③凌万顷之茫然.
B.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①明.察秋毫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D. ①彼童子之师. ②吾师.道也 ③孔子师.苌弘、师襄、老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 项“然”,第一个,正确;第二个,这样;第三个,形容词词尾;
B 项“所以”,前两个,……的原因;第三个,用来……;
C 项“明”,第一个,视力;第二个,明达;第三个,光亮;
D项“师”,第一个,老师;第二个, 学习;第三个,以……为师。
B 项前两个相同,其他各项全都不相同。
故选 B。
1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哪)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疑惑) ④而闻者彰.(清楚) ⑤凌.万顷之茫然 (越
过) ⑥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奖) ⑦ 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 ⑧ 纵一苇之所如.(到、
往 ) ⑨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⑩ 崖限.当道者(界限,边界)
A.①③④⑦⑩ B.①②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⑨ D.
③⑤⑥⑧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③“惑,疑惑”错误,应为“糊涂”;
⑥“嘉,嘉奖”错误,应为“赞许”;
- 18 -
⑩“限,界限,边界”错误,应为“门槛”。
A 项,③⑩两处错误;
B 项,没有错误;
C 项,⑥一处错误;
D项,③⑥⑩三项错误。
故选 A。
20. 下列选项中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之.既白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B 项,两个“之”都是助词,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项,第一个“于”,介词,比;第一个“于”,介词,向。
D项,第一个“其”, 副词,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第二个“其”, 语
首助词,表感叹。
故选 B。
2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且焉.置土石
B.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今其.智乃不能及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
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 19 -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兼词,于此/代词,哪里。B项,“其”
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指示代词,那些/代词,他们。C 项,“之”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指示代
词,这/定语后置标志。D 项“而”的意义和用法都是表示修饰关系。故选 D。
2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 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种经书。“六艺”在其他文章中还会指六种技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B. 中国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
望月,望月又称满月。
C. 济阳县地处省会济南东北 20 公里,因其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而蒙阴县因位于蒙山之南
而得名。
D. 古代男子 20 岁成人,举行“冠礼”,称为“弱冠”,女子则在 15 岁成人,举行“笄礼”,
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称为“及笄”。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识记理解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
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解答本
题需要了解,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题中 C 项,济阳在济水之北,蒙
阴在蒙山之北。
故选 C。
六、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20 年,我们国家经历“新冠病毒”
疫情,中美贸易战、芯片战;你经历居家学习、中考,迎来高中生活;附中经历 70 年校庆……
此刻,回望过去,你会赋予 2020 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20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不
限。不少于 800 字。
【答案】2020 的色彩
2020 年的色彩,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时刻温暖我们的心。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
- 20 -
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
2020 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蓄谋已久的战争,对我们发起了猝不及防的
闪电战!当大家还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时,它已经开始大张声势地恐吓着每一个人!一
夜之间,各大新闻媒体满屏的都是疫情进展的情况,周围的人们不断地寻找着抵抗疫情的各
种办法。药店人满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价难求的精贵物;商场、马路人可罗雀,人人戴着
大口罩,用戒备的眼神互相扫视着对方,冠状病毒给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
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 岁的钟南山院士,
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
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
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
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红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
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
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
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
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
2020 年的色彩是五彩斑斓的,既有红色的激情,也有白色的友谊;既有绿色的求知,也
有蓝色的梦想。爱生命中充满活力的色彩,它带给我美好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
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审题】材料主要讲“色彩”及“2020 年”发生的一些事情。用“回望过去,你会赋予 2020
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引发思考。“色彩”要和 2020 年这个特定的
时间切合,是经历“新冠病毒”疫情的团结;是经历中美贸易战、芯片战的反思;是经历居
家学习、中考的收获;是附中经历 70 年校庆的斑斓……与“新中国”我们所生活的现实紧密
相联。可以是红,是鲜血凝成的壮丽;可以是绿,是奋斗谱写的希望;可以是黄,是中华民
族的本色;可以是蓝,是美好生活的展望。总之,给色彩的定位是关键。
- 21 -
参考立意:(1)“新冠病毒”疫情,见证最美“逆行者”赤城的爱国之心;2020,我们彰显
生命的色彩;身处 2020 年的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辉煌等。
【素材】1. 历史长河悠悠千载,总是让人震撼,但每一个历史故事,都由一个个渺小的人组
成。我们既是段历史的见证者,也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这个不平凡的 2020 年,数场灾难,
数个变故,让我们警醒。
2.作为一个见证着历史的普通人,了解历史也许并不能预测未来,但一定可以带来对历
史的反思。灾难降临,自然又给人类上了一课。敬畏自然,敬畏历史这个魔幻的 2020 年,值
得永久铭记。
3. 2020 年 1 月 20 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 27 日,受习近平总
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
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患者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
员。
4.中国红——典雅而又显得亲民。我用中国红做 2020 的背景,一是几千年来恰逢喜事是
它,二来近代中国崛起见证是它,三论现代永恒不变还当属它。但单单红色做背景,未免显
得单调,我在背景上加一抹白,白的干净,白的清澈,将白色的透明度降到百分之一,再用
黑色字体,在白色的文本框里写上:2020 新技术,2020 新科技,2020 新突破!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开头可以结合“新冠病毒”疫情分析,引出“2020 年的色彩
是五彩斑斓的”。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疫情期间出现的无数志愿者,他们的红色马甲,
温暖着我们的心;白衣天使的白色防护服,代表着纯净、奉献与崇高;无数身着黄色、蓝色
外套的快递员,他们的奉献与敬业,感动着我们等。最后可以总结 2020 年,或抒发感悟等。
【点睛】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
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
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
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
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
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
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
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
- 22 -
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
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相关文档
- 湖北省天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6-0425页
-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大附中20202021-06-0410页
- 江苏省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梁丰中2021-06-0424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2021-06-047页
- 语文卷·2018届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二2021-06-0414页
- 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0-2021学2021-06-048页
-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31页
- 2018-2019学年广西省柳州二中高一2021-06-0316页
-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2021-06-039页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2021-06-0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