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高三语文
本试卷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檬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住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机会平等原则,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应该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且这种才能和努力是可控的,不是被种族、性别、社会、家庭背景或出生地等自己不能决定的因素所限制。怎么判断机会平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看财富分配是不是符合应得的原则。。
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认为,贫国或富有主要决定于出身、运气和努力,竞争性制度中最大的缺陷是根据世袭权和运气来分配,而努力只占很小的比重在竞争条件下,收入不平等会日益累积。布坎南说,真正的机会平等“不能让人们带着出身进行市场比赛”,否则公正的概念就会被破坏。这两位学者都认为,真正的机会平等不是简单地让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是政府的公共政策要照顾弱者,掌握了大量资源的人群应该有所收效,这样才真正有机会,否则所谓“起点平等”还是赢者通吃。布坎南举了一个美国复活节玩“找彩蛋游戏”的例子;大人在草地上撒了很多彩蛋让孩子们出发去找,让年龄大。身体强的孩子后出发,让年纪小、身体弱的孩子先出发。布坎南认为,这样的规则才是真正的机会平等。
共享原则是对机会均等原则的一个补充。共享原则的含义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共同体,经济的发展,是共同体内不同人群相互合作的结果,因此,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持斥在共同体之外,都有权利分享发展成果。机会平等相当诱人,但这不意味着结果不平等无关紧要。即使关注公平竞争,机会平等,也应该关注结果的均等。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国:第一,人道的原因。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东尼·阿特金森说:“对那些种队领技济粥的人进行评估,看他们到底是因为环境不利还是努力不是才论落到这种地步。热后以此为先决条件发放一点点粥,这个在道德上是今人反感的。”
第二,结果不平等将影响到机会不平等。因为今天的事后结果,决定明天的事前赛场。当当代人的结果不平等,是下一代占据不会平优势的来源。如果我们对明天的机会平等有所担忧,就必须关注今天的结果不平等。因此,阿特金森认为公平有两个标准: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当然,这个均等是和相对的,不是纯对的平均。
(摘编自卢周来《收入分配、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7年第2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经济学家富兰克·奈特和布坎南共同提出了社会收人分配的“机会平等”原则。
B.富兰克·泰特和布坎南都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向弱者倾斜才是真的起点平等。
C.共享原则认为,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共同体,经济发展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阿特金森所说的“结果均等”并不是指将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给社会的全体成员。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会公平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城,本文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论述的。
B.文章阐述了两个社会公平原则,并辨析了这两个社会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
C.文章引用安东尼·阿特金森的话论证了共享原则是机会均等原则的一个补充。
D.文章在阐述两个社会公平原则时,都给出了定义,并引用学者观点展开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确的一项是( )(3分)
A.机会平等原则认为,一个人的财富不应该是靠维承得来的,而应是靠本人才能和努力获得的。
B.联合国提出每个公民都应享有“免于饥饿权、身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这体现了共享原则。
C.看一个社会是否公平,不仅要观察机会平等问题,还应该看弱者是否被排斥在社会发展之外。
D.即使财富分配符合应得原则且高人的财富获得有正当性,社会中也不应接受绝对贫困的存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热闹
李利君
张太并不太在意对门住的是什么人。她想,总也不会是什么本事大的人。因为,这栋楼东侧是100平方米大小,而自己住的这西侧则是130平方米的。她的家经常要在夜间接待一些来访者。张太并不是很烦,因为来访者都是毕恭毕敬的,并且都会带一些价值不菲的礼物。没办法,张先生是这个城市的“上层建筑”,住在这套房子里已经算是很廉洁的了。因为门经常开关,她有时会看到对门其实也经常有人来,似乎并不比来她家的人少。不同的是,她家的来访者总是悄无声息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可是对门的人却是春风满面地来,又春风满面地走。
这让张太有一点点的意外。
中秋前几天,张太家似乎更忙碌了。人们几乎是排着队进来的,坐上一分钟就离开。张太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对门的上访量却还和旧日一样。张太劳累的心不知为什么有一点小小的自得。然而,这自得没有两天,就被无情地撕破了。
对门一下子宾客如云,并且,还不时有笑浪传过来。张太心里就有点烦。她其实也希望来自己家的人能带来一些欢笑,而不是什么鱼翅、红包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人却像前世就修行好了的奴才一样,皮笑肉不笑,搓着手,不知所措的样子。张太脸上早没了什么好颜色,她木然地送上一杯茶水后,就顾自去看电视。张先生经常不在家的。张太知道来访者没话找话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让她转告张先生来者是谁。
张太的耳朵里却不时传来对门的欢笑声。她的心早就飞过去了。
送客的时候,张太破天荒第一次把客人送出了门,看那个人诚惶诚恐地下了楼,她有点忍不住地站在门口,想听听对门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快乐。声音非常年轻,但不能肯定那是些什么人。这时,楼道里有脚步声,她赶紧进了门。
门铃响了。张太一动不动,看看偌大的客厅,她的心里忽然一阵凄凉。在她听来,门铃声不过是势利的探询而已。她的眼圈有点潮湿。
张先生一步一步奋斗到今天这个位置。前些年,张太跟着他没少受罪,那时他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可是,自从张先生突然不用那么辛苦了,她就一下子闲了起来。开始的舒适早已荡然无存,张太觉得自己心里缺少了很多东西。
门铃响过几声之后平静了下来。张太静静地靠在沙发上,对门的声音又传过来。她听着那些声音,记起自己也曾经有过这种快乐的时光。那时他们年轻,无忧无虑,心里充满了对世界的种种美妙的幻想,那时她的内心满是把握这个世界的豪情壮志,当然,在很多人看来,今天,她已经成功了。凡是了解这个城市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先生的今天,有一半是她的功劳——其实一直以来,张太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成就也非常满意。可是今天,她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
她拉开门,看看外面没人,忍不住把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对门传出来的欢笑声。楼道里有初秋的风穿堂而过,吹在人的身上已经有几分凉意。张太双手用力抱住双肩,缩起身子。外面是无边的灯火。张太想,张先生可能在干什么呢?她想不出。又一阵秋风吹来,我们的主人公张太回转身加了件衣服,又站回到了门口。客厅里和这空旷的走廊一样的凄清。她突然只想站在这里。尽管走廊里的灯是新换的,可是,依然显得有几分暗淡,尤其是不时有笑声从对门飘出来的烘托,张太的身影就显得颇有几分萧瑟。
正当张太像一个贪婪的人沉醉在金子的光芒中的时候,对门的门开了。张太没有准备,她感到一股热乎乎的气流扑面而来,仿佛是春天吹向小草的风一样。她赶紧退回身,脚步在地上滑了一下。她赶紧站稳。就在门将要关上的一瞬间,她听到许多人的声音响起:
老师,再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通过张太家的来访者和对门人家来访者的鲜明对比,折射出两个家庭迥异的生活状态,设置了悬念,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张先生虽然在文中是个隐形人物,只是提到他是市里的“上层建筑”,但是这些并没有阻碍读者对他作为一个腐败官员形象的理解。
C.小说的视角聚焦在一个小小的门洞,巧用心理、肖像和动作等描写手法,虽然有一个人物张太出现,却隐隐展现出了一幅社会画卷。
D.作为小说的另一个隐形人物,张太对门的那户人家充满的神秘感,文未那句,“老师,再见”才揭示他的身份,短短的一句话意蕴无穷。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张太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变化轨迹。(5分
6.小说以“热闹”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缺乏亲情抚慰。以贵州某地为例,该市留守儿童65%一年见一次家长,16%几年没有见过一次家长。在一所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在父母多回家看望、给钱、购物、出去旅游等选项中,100%的孩子选择希望父母回家。
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疏导。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年迈老人只能尽力照顾孩于的衣食起居,对留守儿童情感关怀相对欠缺;而农村学校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知识,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倾诉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问题。
意外伤害比例高,生命健康遭受威胁。去年一年,贵州某地有42.1%的留守儿童遭遇过烧烫伤、虫蛇咬伤、溺水等意外伤害。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曾被不法分子敲诈钱物、教唆逼迫寻衅滋事等。
缺乏有效教育,留守儿童的社会认知与行为习惯存在偏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72.5%的留中儿童认为社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53.0%认为诚实守信的人容易被骗,对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的感知较为悲观。对某小学的调查显示,68.2%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以下水平,5.4%的留守儿童存在吸烟、喝酒、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推进留中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应该尽快完善现有相关法建法规,明确监护人的条件、权利、责任和义务,对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认定和处罚要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亲子团聚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进行产业布局,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人口流出地转移。调整生产布局,加大对留守儿童大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扶持小城镇建设,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乡村儿童的父母能够离土不离乡,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不可能一窜而就,从根源上消除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目前处于监护不良状态的部分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朱永新《六千万留守儿童存在的四大问题》
材料二:
户籍人为地把人画地为牢,把人们固定在户籍地,这才是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制度性原因。很多人不去要求政府改革户籍制度,而要求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财力去关注留守儿童,希望更多公益机构去关怀帮助留守儿童,这不是舍本求末吗? 如果改变了产生留守儿童的制度,也不需要政府投入这么多资源了,纳税人也可以节省一大笔钱; 如果户籍制不变,感怕再多的政府投入,再多的公益人士也无法解决问题。
黄凯平《留守儿童的伪问题与真问题》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06月19日)
材料四:
城市留守儿童有不同形式。一种是随父母打工进城的孩子,但是父母几乎很少管孩子。这些孩子虽然每天能见到父母,但是父母给予的关心却很少。还有一些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家庭生活较优越的孩子,但因为父母双方都忙于工作,基本都是由老人带,和父母接触也很少,内心比较空虚,同样渴望父母更多的关爱。建议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能考虑让父母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可以调节。希望父母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找机会让孩子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学习规则和交流的技巧。
(摘自《仲国妇女报2014年8月2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所学校的问卷调查中,所有的孩子都选择希望自己的父母回家,可见他们对亲情的渴求。
B.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心封闭和情感冷谟,与老人照顾时相对缺少情感关怀,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知识有一定的关联。
C.劳动力输出较多地区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能有效确保部分处于监护不良状态的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D.父母的外出对孩子的心理有极大的影响,给他们带来较多消极情绪。相对来说,对留守女童的影响要比对留守男童的更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因为缺少有效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社会认知存在偏差,近半数留守儿童对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等感知较悲观。
B.扶持留守儿童大省小城镇建设,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并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的心理问题,减少意外伤害。
C.和非留守儿童相比,部守儿童遗受意外伤害的几本相差不大,因此对留守儿童应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关注。
D.母亲一人外出给留守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比父母双方成父亲一人外出要大。可见母亲的角色更重要。
E.材料主要是在论述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但同时也关注了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非常充实、多样化。
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日:“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侯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通复太平,功最。太租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产,军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微,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党,太祖欲有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
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戰之,以是益爱重遇春。明年,太祖即买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璃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领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师还,次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式。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C.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D.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B.进,“晋升官职”,古汉语中,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拜”“授”“拔”“擢”“转”“调”等。
C.参知政事,官名,协助宰相参与政事,明初行省沿元制设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D.“配享太庙”指皇帝近亲或卓有功勋的皇亲及臣子,经皇帝允许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遇春处事坚决,勇猛过人。起初跟随刘聚为盗,后执意归附于朱元璋麾下。在与元军对阵时,飞舟挥戈杀人敌阵,元军溃败。
B.常遇春善于用兵,军法严整。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常遇春设伏大败敌军。太祖追击陈友谅时,常遇春奉命留守,城中秩序井然。
C.常遇春忠直敢言,深明大义。邵荣谋反事发,太祖想赦免他的死罪,但常遇春认为谋反之罪不可饶恕,此后太祖更加器重欣赏常遇春。
D.常遇春听从圣命,不杀降将。围攻赣州时,朱元璋告诚他攻城不可多杀。于是常遇春围城六个月,敌将力尽而降,常遇春果然不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曰:“汝特饥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
(2)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轿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
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
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E.结句写景以有声写无声,以外界夜雨淅沥,敲打枯荷声声,如爱的热烈独白。
15.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2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 ”是写春天;“ ”是写夏天;“风霜高洁”是写秋天;“ ”是写冬天。
(2)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 ”这一观点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异曲同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比较式看病”的问题,但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不可能一挥而就。
②朝鲜26日在江原道试射短程弹道导弹之后,韩朝关系陷人低谷,最紧张的时候双方剑拔弩张,几乎要擦枪走火。
③近日,由于楼市投机者东山再起,为给楼市降温,多个城市同日发布新政,由此可知未来热点城市地产市场将持续收紧。
④当人工智能机器出现,并且呈现出一种咄咄逼人之势,很多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优虑:“能思考”的机器会不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⑥这里不是咖啡厅、餐饮店,也不是便利店,而是一家书店,这就是北京三联书店,该店全天运营,阅读者不绝如缕。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知识产权一头连者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解决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B.三亚学院从2008年开始设置游轮管理专业,主要为远洋油轮、星级酒店培养专业性服务人才,该专业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九成以上。
C.今年是我国实施“限塑令”的第九个年头,超市购物限塑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外卖、快递等各种新生活方式的出现,“限塑令”遇到了不少新问题。
D.有友认为,特普朗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他当选后,与美国有着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你的文稿,我已拜读,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B.恭敬不如从命,你千里迅迢从家乡给我带来的土特产我就笑纳了。
C.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化是多样的,世界各民族文化正因其多样性才有了交流互鉴的价值。任何一种文化要获得持续长远的发展, ① 。中华文化虽植根于中华大地, ② ,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海纳百川的开放系统。中国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能吸引异国人士纷至沓来,汇聚长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家教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一定会有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已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有自我约束、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定会以权谋私、不守法度。可以说,家风家教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①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不一定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西方谚语: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朱自清: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沉默往往比雄辩更有力量。
《沉默是金》歌词: 是错永不对真永是真/ 任你怎说安守我本份/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遇上冷风雨休太认真/ 自信满心里体理会调刺与质问/ 笑骂由人洒脱地做人。
马丁·路德金;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器,而是好人的沉默。
刘瑜: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沉默不是金,而是社会的悲剧。
请从上面材料中确立一个角度,星现你对“沉默“的体验或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到“机会平等”原则是这二人提出的。B项偷换概念,“起点平等”应为“机会平等”。C项“所有人共同努力”不符合原文。原文表述是“共同体内不同人群相互合作”。 )
2.C(文章引用安东尼·阿特全森的话,是为了阐述“关注结果均等的人道原因”,并不直接论证“共享原则是机会均等原则的一个补充”。)
3.A(原文说“机会平等原则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就,应该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才能和力”。选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4.C(文中没有肖像描写)
5.①优越与自得。张太只因为对门的房子面子比自家的小,就不把人家放在心上,当中秋时节自家的访客比对门家多而又感到自得。②羡慕与孤窥。来访者的势利和虚情假意让张太厌倦,而对门的欢笑和快乐让张太心生羡慕,从而感到孤寂失落。③怀想与失落。张太怀想起年轻时快乐的奋斗时光,发现已经失去当初的理想壮志,反观当下的“成功”生活,由之前的自得转为失落。(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6.①结构上,“热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先写张太家和对门家经常有来访者的热闹,再写中秋期间两家宾客如云的热闹,最后以对门家访者离去的热闹结尾,“热闹”贯穿全文。②内容上,“热闹”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既点明了张太家来访者络绎不绝的热闹,也写出了张太家对门欢声笑语的热闹。③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先写了张太的庸俗自得,再写了她热闹背后的孤寂落真,让张太的形象更加丰满。④主题上,通过张太家和对门家热闹的对比,张太表面风光热闹和内心孤窥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抑物质追求扬精神追求的主题。
(每点2分。3点6分)
7.C解析:原文“必须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目前处于监护不良状态的部分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确保他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只是一种设想,选项C却表述为现实。
8.B/C。解析:B项扶持小城镇建设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儿童的心理问题。C项依据图标一,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几率要大;同时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
9.流出地转移;标本兼治,大力推进寄者制学校建设;改革户籍制度。(2分)
城市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要用心;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能灵活调节父母的工作时间;让孩子们多参加交流活动。(2分)
10.D
11.B(解析:A项是关于称谓的考查。开国之君,功劳最大,故而维承带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C项考查的是古代官制。D项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专有名词。B项主要考查得是古代言职的升降。前四个“拜”“授” “拔”“擢”都可以指升言,而后两个“转”“调”多指言职的调动,不一定是升职。所以,B项的表述有误,是正确选项。)
12.B(解析:B项“在陈友谅攻下龙湾之后”错,“友谅薄龙湾”意指陈友谅进逼龙湾。)
13.(1)朱元璋说道:“你只不过是因为饥饿来寻找食物,我怎么能将你留下呢?”常遇春仍坚决请求。“特”“就”“固”各1分,“汝留”1分,句意1分)
(2)然而邵荣尤其是一位善战的老将,这时他已经非常骄橫,并有异心,与参政赵维祖图谋设伏兵发动兵变。“尤”“宿”“骄蹇”“异志”各1分,句意1分)
14.BE(B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E项错误理解结句写景作用,枯荷夜雨是为了渲染妻凉的氛围。)
15.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④以“云”
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
形单影只,孤独伶傳。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答到1个形象并分析2分,答到3个为满分)
16.(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17.B(①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写成了,借以开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字、绘画一动笔很快就完成。应改为“一蹴而就”。②剑拔弩
张:原形容书法笔力道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使用正确。③东山再起:本义为出山为官。泛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或失势后重新恢复兴起。此成语多形容政治人物,不能用来形容投机者。不合语境。④咄咄逼人:意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泛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⑤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正确。⑥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此处应改为“络绎不绝”。)
18.A(B项约数后面不能再加约数,去掉“以上”。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虽然”移到商场购物限塑之前。D项“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句式杂糅,应该是“以…为核心的”。)
19.D(A项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B项笑纳:请对方收受赠礼的客套话。C项中“高足”犹言高才,后常用为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词。)
20.答案示例:①都离不开与其他文化的交流(2分)
②但不是封闭、僵化的系统(2分)
③就是因为其包容的文化心态(2分)
21.②沫浴着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不一定多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3分)
③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不一定会以权谋私、不守法度。(2分)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