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4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唐]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 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 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 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 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 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 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 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 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 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 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 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 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 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 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命夺.去其业 夺:改变。 B.人罹.凶害 罹:遭受。 C.渐于讼息. 息:停止。 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与……相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解析 D 项,处:安排,处置。 答案 D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 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 依无靠的人,从而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惟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匿,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 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惟深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 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解析 C 项,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惟深。 答案 C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当饰 以荣号,章示后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并且抛弃 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 (2)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彰显给后人来看。 4.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柳惟深的“应机能断”?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父辈们想强令他改变放弃他的学业,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 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士大夫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 出呢?”②柳公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人,消除百姓的痛苦。 【参考译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柳公字惟深,他的祖先是河东人。柳公应对重要事件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决断,遇到与气 节相关的事情一定有所建树。他十多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神巫的人来告诉他说:“根据 相法你应该将会早亡并且微贱,如果有幸成为佛教徒,就可以延迟死亡的时间,官位仕途不 是你的事情。”柳公的父辈们一向厚加爱抚他,更是相信他的特别,就想强令他改变放弃他 的学业,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 士大夫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出来呢?况且让我听从了神巫的话而活下来, 放弃圣人的教化而学习不同的技艺,不如快速死去更好。” 开元中期,汝州举荐学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起共计有一百多个人,柳公是这些人中 的第一名。江南西道观察使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到府衙。因为信州百姓遭受残害,城邑 损坏耗费残破凋敝,于是让柳公代理永丰县令。柳公于是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 人,分布容和之气(就是采取宽和的政策)来施加恩惠给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驱除外物的 害处,消除百姓的痛苦,官吏没有卖弄权势得利失利的祸患,政策没有违反法令杂乱无章的 弊病,统辖所属的百姓听诉讼断案件,渐渐打官司就停息了。农夫重新回到田地里耕种,商 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人口众多了之后就使他们富裕起来,廉耻之心于是就产生了; 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就对他们加以教化,学校于是就建立起来了。 泾州的士兵发动叛乱,柳公因为变乱发生得太仓促突然,于是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 匿。贼寇寻找柳公藏匿的地方,想拿宰相的印来诱降他。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 柳公变换自己的姓名来哄骗贼寇,并且放弃家人让他们被贼寇捉去。贼寇于是捉住他的爱子, 严刑拷打审讯查问,折断了他儿子的右胳膊,然而柳公这些不顾。(柳公)就步行进入荒无人 烟的山谷,拨开厚密的丛草寻找路径,翻越秦岭,经过褒骆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赞赏他忠 诚有气节,时时召见他。柳公磕头流泪,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贼寇平定后,记 录功劳,赐给他轻车都尉的官职,封他为宜城县开国伯,授予他尚书兵部侍郎的职位。这一 年,盗贼占据淮浒,朝廷正商议讨伐,宰相因为大理寺评事李元平有名声,认为他的才能能 够铲除盗贼,就任命李元平担任汝州知州。遥闻风声趋从利益的那些大臣们都说举荐的是贤 才,只有柳公情绪激昂地在朝廷中说:“这些人说个没完没了,是炫耀美玉而卖出石头。华 而不实,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将会被俘获,还铲除什么贼寇呢?”当时 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没多久,盗贼偷袭汝州,俘获了李元平后归去,所有的人没有不嗟叹 佩服柳公的。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柳公)在昌化里去世。柳公不断改担重任,丰厚的俸禄全都散布给 宗亲,没有一块土地用来安置自己的子孙,没有一间房子用来聚集他的族人。有这样品行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一的人,尚且应该表彰褒奖,更何况这样的品行很完备,怎么可以不记录:本来就应该用荣 耀的谥号来赞扬他,彰显给后人来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刘虞,字伯安。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 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 廷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疏俭率下。 后车骑将军张温讨贼边章等,发幽州乌桓三千突骑,而牢禀逋悬【注】,皆叛还本国。前 中山相张纯私谓前太山太守张举曰:“今乌桓既畔,皆愿为乱,凉州贼起,朝廷不能禁。又 洛阳人妻生子两头,此汉祚衰尽,天下有两主之征也。子若与吾共率乌桓之众以起兵,庶几.. 可定大业。”举因.然之。四年,纯等遂与乌桓大人共连盟,攻蓟下,燔烧城郭,虏略百姓。 举称“天子”,纯称“弥天将军安定王”。移书州郡,云举当代汉,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纯又使乌桓峭王等步骑五万,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 著,明年,复拜幽州牧。虞到蓟,罢省屯兵,务广恩信。遣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宽弘,开许善 路。又设赏购举、纯。举、纯走出塞,余皆降散。纯为其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灵帝遣 使者就拜太尉,封容丘侯。 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 冀赋调两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虞劝.督农植,开上谷 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 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 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有删改) 【注】 牢禀逋悬:军粮拖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初举.孝廉 举:推荐。 B.公事去.官 去:免除(或削除、离开)。 C.庶几..可定大业 庶几:希望。 D.虞劝.督农植 劝:鼓励。 解析 C 项,庶几:或许,差不多,几乎,大概。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A. 民夷感其.德化 其.皆出于此乎 B. 自鲜卑、乌桓、夫余之.辈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举因.然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 而.虞务存宽政 吾恂恂而.起 解析 A 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也许、大概;B 项,均为指示代词,这;C 项,连词, 表顺承关系,于是/副词,就着;D 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答案 B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明年,复拜幽州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为其 门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牧。(关键点:“以”、 “素”、语句通顺) (2)张纯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头送到刘虞处。(关键点:被动、省略、 “诣”) 8.刘虞战胜张纯、张举的直接措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宽待从者;赏购首领。 9.联系全文,概括刘虞“德化”之政感召的对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边民及少数民族百姓;青、徐流民;豪俊之人。 【参考译文】 刘虞,字伯安。刘虞最初被举荐为孝廉,逐渐升任为幽州刺史,百姓与蛮夷被他的仁德 所感动,鲜卑、乌桓、夫余这些部族,都按时朝贡,不敢骚扰边境,受到百姓歌颂。(后来 刘虞)因公事免除官职。中平初年,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朝廷任刘虞为甘陵相,安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灾荒后的百姓,刘虞用粗糙俭朴的生活做下属的榜样。 后来车骑将军张温讨伐贼寇边章等人,征调幽州乌桓三千骑兵,因军粮拖欠,都逃回本 国。前中山相张纯私下对前太山太守张举说:“如今乌桓已经背叛,都想作乱,凉州贼人起 事,朝廷不能禁止。又有洛阳人的妻子生下有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败殆尽,天下 有两主的征兆啊。你如果和我一起率领乌桓的部众来起兵,或许可以成就大事业。”张举于 是认为他讲得对。中平四年,张纯等人就和乌桓首领共同结盟,攻打蓟地,焚烧城郭,掳掠 百姓。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向各州郡传送文书,说张举要取代 汉朝,让天子退位,命公卿来迎接。张纯又派乌桓峭王等人步骑兵五万,进入青州、冀州, 攻破清河、平原,杀害官吏百姓。朝廷因为刘虞的威信一向显著,第二年,又任命他为幽州 牧。刘虞到了蓟州,裁减驻军,广布恩德。派人向峭王等人转达朝延的宽宏恩德,为他们开 辟光明正道。又悬赏捉拿张举、张纯。张举、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都投降或四散。张纯 被他的门客王政杀死,(王政)把(张纯的)头送给刘虞。灵帝派使者去就地任刘虞为太尉,封 容丘侯。 等到董卓执政,派遣使者授刘虞为大司马,进封襄贲侯。过去因为幽州地处偏远,耗费 钱财很多,每年常要割取青州、冀州的赋税两亿多,来给它供应补足。当时道路不通,运送 不到,而刘虞实行宽大政策。刘虞鼓励农业生产,与上谷富裕的胡人开放贸易,与渔阳富饶 的盐铁进行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青州、徐州的士绅百姓躲避黄巾之难跑到刘虞这里 来的有一百多万人,他都收留慰问,为他们安排生计,流民都忘了自己是流民了。刘虞虽然 位居上公,但天性节俭,穿着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远处和近处过于奢侈的有钱有 势的人,没有不改变操守归附他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范景仁墓志铭 [宋]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 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 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 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 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 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 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 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 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 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 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 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 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 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 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 C.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解析 B 项,报:答复。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 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 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 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解析 C 项,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答案 C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上表 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慢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 (2)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 的情怀?” 13.范镇在文中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性情宽容,只看人大节,从不计较小事。例如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 ②见解不俗,有远识。例如指出青苗法不合理。③正直,敢于直谏。例如,多次上书, 忧国、直言。 【参考译文】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 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 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刚开始做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 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 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大节,从不计较小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 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 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 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 说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 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 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 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 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 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 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慢就来 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 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 此变白了。 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 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 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作为效法的榜样。”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立 即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 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 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 政策。”王安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 学士的职位,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而 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自乐。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 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我正 被问罪,降职为御史台狱,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 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 (范公于)元祐三年十二月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 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 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 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 “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 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 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①,将窆②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 望邪?”遂停柩。移时③,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 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举州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 卒⑤。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 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⑥, 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注】 ①圹:墓穴。②窆:下葬。③移时:过了一会儿。④茂才:秀才。⑤街卒:掌管街 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共克.期日 克:约定,确定。 B.巨卿信.士 信:相信。 C.咸.为挥涕 咸:全部,都。 D.式见而识.之 识:辨认出。 解析 B 项,信:有信用的、讲信义的。 答案 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 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 D.号哭而.来 解析 例句“而子怀道隐身”中的“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意为“可是”“但 是”“却”。C 项,“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中的“而”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解释为“可是”“但是”“却”。A 项,“尽欢而别”中的“而”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 为“才”“然后”。B 项,“屣履而呼曰”和 D 项,“号哭而来”中的“而”均为表修饰 关系的连词,可以不译,或解释为“着”。 答案 C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望 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张劭将这事详细地告知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到来。(“具”在现代汉 语中有“具体”之意,这里译为“详细”;“以”后省略了范式和张劭之约;“馔”意为 “饭食”) (2)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式了。”(“其”代指张勋;“之”代指范式 的马车) 17.通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遵守承诺,诚实守信;②对友情的重视;③珍视友情,不分贵贱。(通读全文, 文中叙述了三件中心事件来表现范式的性格特点:第一件事是践行两年相见的约定,体 现了范式遵守承诺,诚实守信;第二件事是为朋友送葬,体现了范式对友情的重视;第 三件事身为刺史,不忘旧友孔嵩,表现了范式珍视友情,不分贵贱) 【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年轻时远离家乡赴太学从师求学,成为太学生员,与汝 南的张劭结为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个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会回来, 到时候将会去你家拜望令尊令堂大人,看看你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期。两年后,约 定的日期将到,张劭将这件事详细地告知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候范式到来。母亲说:“已 经分别了两年,又是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敢如此确信不疑呢?”他回答说:“范式是 个忠诚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背。”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就替你准备酒席吧。”到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来了,上堂拜见张劭的父母,一起饮酒,极尽欢乐之后才告别。 范式担任郡里的功曹。后来张劭得了重病,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来看望他。张 劭临终时,叹息说:“遗憾没有见到我交情最深的朋友!”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全心全意 地对待你,这还不是交情最深的朋友,你还想找谁呢?”张劭说:“像你们两个人,只是我 活着时的朋友。而山阳范式,是我生死之交的朋友啊。”不久后(张劭)去世了。范式忽然梦 见张劭戴着黑帽,帽巾垂下来,拖着鞋子高喊:“范式,我在某日死去,应当在那时下葬, 从此永归黄泉。你没忘记我的话,或许还赶得上!”范式一下子从梦中醒过来,悲伤流泪, 把这件事详细地禀告太守,请求前往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信,却难以劝止他的情义,就答 应了他。范式就穿上给朋友送葬的衣服,按张劭所指定的葬日,骑马前往奔丧。范式还没有 到,丧事已经开始了。到了墓穴边,将要落棺木入墓穴时,棺材却推不动,放不进去。张劭 的母亲拍着棺木说:“张劭!你难道还有所期待吗?”于是停下落棺木。过了一会儿,就看 见不远处有素车白马,有人号哭着奔来。张劭的母亲望着那车马说:“这一定是范式了。”范 式到了,叩拜致哀说:“走吧,张劭!生死之路各不相同,就把这作为永远的辞别吧。”参加 送丧的有上千人,都为之流泪,范式于是拉起送丧用的绳索在前面引导,棺木这才向前移动。 范式就留在墓地,为张劭修坟植树,这些做完之后才离去。 范式被推举做秀才,后来又四次升迁做荆州刺史。学友南阳人孔嵩(孔仲山),因家庭贫 穷,父母年迈,不得不更名换姓,被雇佣当了新野县阿里街卒。范式领部下来到新野县,而 县里要孔嵩牵马迎接范式,范式见到孔嵩认出了他,就叫孔嵩,张开臂膀对他说:“你不是 孔仲山吗?”孔嵩对范式叹息着,聊起自己平生的坎坷经历。范式说:“过去我和你同在一 个学府,一起游玩,一起学习。我蒙受国恩,做了州郡长官,而你却怀才不遇,隐身在此, 身处在这小兵队伍里,不是很可惜吗?”范式立即命县令另派人替代孔嵩,孔嵩觉得自己佣 期未满,不肯离开。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8~21 题。 上①励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 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 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 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②。群臣多谏曰:“于律, 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 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 “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 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 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 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 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 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 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 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 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有改动) 【注】 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曾受封为秦王。②上考:考核成绩列为 上等。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缴纳。 B.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寻访。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逋:如果。 D.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 意:意外。 解析 B 项,访,咨询。C 项,逋,拖欠。D 项,意,料想。 答案 A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 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不仅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而且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 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征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 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失信于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D.魏征据理力争,反对征召虽健壮高大但不足十八岁的中男,这让唐太宗很恼火;但经 过沟通,征兵政令最终废止了,魏征还得了赏。 解析 C 项,“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不是魏征提出 来的。 答案 C 2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者朕 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也许中原的百姓就能够稍微安宁一些了! (2)以前我认为你太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 中要害。 21.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唐太宗“励精图治”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① 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勉励他们为国担忧。(原文: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 /使汝曹专习弓矢,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 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 ②多次向魏征询问国事得失,采纳其意见。(原文: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 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③采纳魏征意见,废止不合理的点兵政策。(原文: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参考译文】 唐太宗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丁未日(二十二日),太宗带领众位宫中将士在显德 殿庭院练习射箭,并告诉他们说:“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值得忧 虑的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因此外敌来犯时没有人能够抵 御他们。现在我不让你们挖池塘筑园苑,而是专门熟习射箭技术,闲居无事时,我就当你们 的老师,突厥入侵时,就当你们的将领,这样,或许中原的百姓可以稍微得到安宁吧!”于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是,唐太宗每天带领数百人在宫殿庭院里,教他们射箭,并亲自测试,射中箭靶多的士兵用 弓、刀、布帛赏赐给他们,他们的将领的考核成绩也列为上等。众大臣多来劝谏说:“根据 大唐律令,手持兵刃到皇帝所在的处以绞刑。现在让这些地位卑下的人在宫中殿堂的旁边拉 弓带箭,皇上亲自在他们之间,万一有狂徒暗中发难,事出意外,这可不是重视社稷江山的 办法。”太宗都不听从,他说:“君主看待四海如同一家,邦域之内,都是我的子民,我对每 个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怎么要对宫中警卫的将士横加猜忌呢?”从此侍卫将士人人 想着勉励自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锐将士。 太宗多次带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很高兴地赞许采纳。 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即使不到十八岁,那些身体健壮高大的,也可一起征 发。”太宗听从了。诏书传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实行,不肯签署,以至往返四次。太宗大 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都是虚报年龄来逃避徭役的奸民,征发 他们有什么不好,你却这样坚持!”魏征回答说:“军队在于治理能够得法,不在于人数众多。 皇上征召那些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就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 幼体弱的人来增加虚数呢!而且皇上常说:‘我凭诚信治理天下,想要使臣下百姓都没有欺 诈的行为。’现在皇上即位没多久,已经多次失信了!” 太宗惊愕地问:“我怎么失信了?”魏征回答说:“皇上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 欠官家的财物,全部下令免除。’有关官员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 征收督促跟以前一样。皇上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 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诏书说:‘已服徭役 和已经交税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按人口退还已纳税物之后,才又重新征收,百姓 本来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 呢!另外,与皇上共同治理天下的那些地方官,日常考察等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 兵,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我认为你比 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 讲信用,百姓就不知怎么听从,国家凭什么能够治理好呢?我的过失很重了!”于是不征发 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瓮。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 22~25 题。 韦放,字元直,车骑将军睿之子。初为齐晋安王宁朔迎主簿,高祖临雍州,又召为主簿。 放身长七尺七寸,腰带八围,容貌甚伟。天监元年,为盱眙太守,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 迁镇右始兴王谘议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守。转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六年,大举北伐,以放为贞威 将军,与胡龙牙会曹仲宗进军。 普通八年,高祖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以放为明威将军,帅.师会之。魏大将费穆 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一军所仗,放令洵单骑 击刺,屡折魏军,洵马亦被伤不能进,放胄又三贯流矢。众皆失色,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 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于是士皆殊死战,莫不一当百,魏军遂退。 放逐北至涡阳,魏又遣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众五万来援,放率所督将 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以城降。放乃登城,简出降口四千二百人,器 仗充牣;又遣降人三十,分报李奖、费穆等。魏人弃诸营垒,一时奔溃,众军乘之,斩获略 尽。擒穆弟超,并王纬送于京师。中大通二年,徙督北徐州诸军事、北徐州刺史,增封四百 户,持节、将军如故。在镇三年,卒,时年五十九。 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初,放与吴郡张率皆有侧室怀孕,因指为婚 姻。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 者,放曰:“吾不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儿子)岐娶率女,又以女适.率子,时称放能笃旧。 2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为轻车晋安王中兵参军 寻:不久。 B.帅.师会之 帅:同“率”,率领。 C.放从弟洵骁果.有勇力 果:果然。 D.又以女适.率子 适:出嫁。 解析 果:果敢。 答案 C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放在担任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时,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当地的吏民都称赞他。 B.魏大将费穆率兵来犯时,韦放部下只有二百多人。他率领士兵殊死奋战,以一当百, 大败魏军。 C.韦放指挥士兵乘胜追击,几乎杀伤、俘获全部敌人,生擒了费超,并和王纬一起把费 超押送京师。 D.虽然张率去世了,韦放依然履行了先前两家定下的婚约,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解析 “和王纬一起把费超押送京师”有误,应是“把费超和王纬一起押送京师”。 答案 C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2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魏大将费穆帅众奄至,放军营未立,麾下止有二百余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各产男女,未及成长而率亡,遗嗣孤弱,放常赡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的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多人。 (2)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 接济抚恤他们。 25.从文中找出能直接表现韦放“英勇杀敌”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韦放厉声呵斥他们:“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 战斗。(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乃免胄下马,据胡床处分。)②韦放率领他 的将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打败魏军。(放率所督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大破之。) 【参考译文】 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 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 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谢世回家守丧,期满 回任,袭封为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 太守。所管辖的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天监六年,梁武帝大举北伐,任命韦放为贞威 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 普通八年,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命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 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营还未安置好,部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 果敢有气力,是全军的倚仗,韦放派韦洵单枪匹马迎敌,多次挫败魏军,韦洵的马也被刺伤 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中了三枝乱箭。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 呵斥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指挥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 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 佛宝、费穆等人带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败魏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 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 胜追击,敌人几乎被捉尽了。韦放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把他和王纬一起押送到京师。中大 通二年,调任去监管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加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等职依然 在身。在任三年死去,时年五十九岁。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起初,韦放和吴郡的 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孩子长大成人,张率就死去了,留下 的孩子势孤力弱,韦放常接济抚恤他们。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 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 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以深情厚谊待旧友。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26~29 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 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 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 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 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 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 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 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 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 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 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 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 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解析 B 项,“再”应为“两次”;C 项,“客”应为“像对待客人一样”;D 项,“明 日”应为“第二天”。 答案 A 27.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 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 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 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解析 “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答案 B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因”“利导”) (2)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白书”“ 钻火”“ 烛之”) 29.列举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实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②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③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游说齐国使者。 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 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 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 胜。”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等到临近比赛,孙 膑说:“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 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 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 推辞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 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理乱丝不可紧握 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 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 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 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 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 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 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 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 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兵法上说:(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 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 人吃饭用的灶。”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 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 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傍晚将到达马陵。马陵一带道路狭窄, 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于是(派人)剥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 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日暮 时分见到举火的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色木质上 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 失去了联系。庞涓自知自己的计谋已经用完了,军事行动失败的趋势不可扭转,就割脖子自 杀了,(临死时)说:“终究让那小子成名了!”齐军于是乘胜将庞涓的军队彻底打败。 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30~33 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 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 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 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 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 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 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 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 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 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 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 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 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 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 焉。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煦.妪如家人 煦:温暖。 B.元淳尝署.州事 署:部署。 C.卒定谳,论.罪如律 论:判处。 D.坐.不检验失实 坐:治罪。 解析 署:代理。 答案 B 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 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发展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士兵冲 入衙内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 法审案却被诬陷。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厉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 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 解析 C 项,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便定了他“检察失实”的罪名。 答案 C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 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 (2)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 33.列举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事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参考译文】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年间被推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疾病而没 能参加考试。康熙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在朝廷策对中,他论述西北地区赋税轻而徭役重, 东南地区徭役与西北地区相同而赋税较重,希望减免超出额度的粮税,免除没有益处之费用。 阅卷者认为他的话很愚直,将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广东昌化知县,到官 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赋税徭役,把各种实物田赋统一为交稻米,把应服的徭役均衡到田 赋上。裁减、革除各种杂税,百姓纷纷以努力耕作为业。昌化县隶属于琼州,与黎族交界, 过去设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机做坏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统一了测 定物体轻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对此感觉很方便。城中居民,原来不满百家, 到此时户口渐渐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乡间,详细询问百姓疾苦,亲切温暖如一家人。 琼州地处海外,军中将领大多骄横,崖州尤其严重。元淳曾经代理崖州事务,守备黄镇 中用酷刑杀人,游击余虎却放纵不管;而且贪婪,要求黎人进献财物。陶元淳查访到他们的 罪状,列成条款向上级报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贿赂陶元淳被拒绝,就造谣诬告他。总督石琳 下令琼州总兵会同审讯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书中说:“私人的揭发不应该交付审讯,守 备的大臣不应侵犯地方官的职守,(你们这样做)必将会压制执法的正气,让办事的人灰心。 我应当放弃官职来保全政体,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让州县蒙羞。”当初审讯这场官司时,黄 镇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闯入崖州官署,元淳按着桌案怒叱到:“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务, 守备竟敢命令甲士劫持,这是藐视国法。”黄镇中的气焰被震慑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 最终审判定罪,依法判处黄镇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说:“崖州虽有余虎,却敌不过陶 公一怒。”总督最终因为元淳性情倔强,就以不认真考查、审理不合实情为由将其治罪,恰 好赶上大赦而被免罪。总督又想在对官员进行三年政绩考核时趁机罢免他,巡抚萧永藻刚被 任命,曰:“我刚上任,便弹劾正直的官吏,(将来)靠什么率领(管理)下属呢?”替元淳在 总督面前说话,总督才罢休。 元淳生活非常节俭,为官时每日只需供应一束韭菜,元淳喜欢接交读书人,常常讲学论 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没被允许,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 化规定的田地数目是四百多顷,但一半沦陷于海中,赋税不到二千,而超额的田赋占到三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对超过的田赋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级官吏请示,请求免除超额的田 赋,但无人理会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儿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这件事报告了朝廷, 最终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这些超额的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