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50 KB
- 2021-06-0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普通班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计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迭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 23 -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 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A. 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 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 “词为艳科”,在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方面,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D. 受听众影响,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2. 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亡,然后词作,”词被称“诗余”,并不是说诗的发展,到了宋代便开始消亡。
B. 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
C. 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D. 词在咏史言志时,也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其表现情感相对于诗更深沉幽微。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C. “词为艳科”,在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方面,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与题干所问的无关,所答非所问的问题。
【2题详解】
试题分析:B.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诗的语言晦涩艰深”与原文没有关系。
【3题详解】
试题分析:C. 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从第一段“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可以看出该项错误。
- 23 -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属于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月8日,九寨沟地震发生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25秒。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虑到25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20年,全球12%至15%的劳动力将因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至15年之后,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9月29日新华网)
材料三:
- 23 -
预计到2020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20万亿美元,中国约有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年9月29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年4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网)
4.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事实证明: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完胜人类。
B. 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
C. 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 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型产业中不再有用武之地。
B.
- 23 -
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C. 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D. 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
【答案】4. C 5. A
6. 利:①创造新型产业需求,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②推动人的潜力的最大化,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弊:①取代部分领域的人类工作,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加剧失业问题。②可能导致人类面临新的伦理和现实问题,如机器反过来控制人类等新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项,“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完胜人类”以偏概全,新闻写作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带有作者强烈个性色彩,而这恰恰是目前人工智能缺的;
B项,“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强加因果。戴尔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是因为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
D项,“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说法过于绝对,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不一定就可以使机器备自由意志。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A项,“不再有用武之地”,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而不“不再有用武之地”。
故选A。
- 23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题干要求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要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分析。利处原文中具体的句子有:“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通过抓取关键词进行整合即可。
弊端原文中具体的句子有:“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也许50%的人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被取代的局面”“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这主要是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取代部分领域的人类工作,淘汰大量传统劳动力;“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这是说可能导致人类面临新的伦理和现实问题。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脸面
赵新
腊月初,沟里村的有福大叔到温泉村看望间女,回来之后就在街面上说了一件大事,他先夸奖那温泉的水有多么热乎,多么光滑、多么清亮,多么软,然后话锋一转,说那天晚上自己洗澡的时候,正好遇见了县长吴浩天。吴县长伸手就给他搓背,他也给吴县长背上搓了两下。
- 23 -
这话当然没人信!有人马上问:“怎么那么巧呢?吴县长肯和你在一个池子里洗澡?
有福就急了,红着一张脸给人家解释:“我的姑爷是那个温泉的负责人,那天晚上十点多了,我姑爷以为不会有领导来洗澡了,就让我进了专门为领导建造的高档小池子里洗澡,谁知刚泡进不久,吴县长就突然来了,他从外地出差回来,正好路过温泉村…”
人们还是不相信,这时有人站出来说;“我信!有福大叔光明磊落了一辈子,是那种造谣生事的人吗?就是造谣,敢造到县长的头上?”
第二天,村主任就在村里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村主任请有福大叔详细地介绍了吴县长给他搓澡的经过,以及他的感受、他的心情、他的想法。然后村主任说:“乡亲们,这一回我们沟里村出名啦!吴县长搓澡的事情不仅是有福大叔的光荣和骄做,也是我们全体村民的光荣和骄做!我们要大カ宣传吴县长亲民、爱民的工作作风,努力学习有福大叔实事求是的精神,只要我们宣传得有力度,有深度,有强度,有广度,我们沟里村的福气就来了,你们信不信?
大会以后,村主任给乡政府做了汇报、乡党委书记、乡长带着礼物来看望了有福老汉,并请他到乡里給乡干部们做了报告。村主任又用车接来了县报社、县电视台、县广播局的七位记者,请他们面对面地采访有福大汉,于是有福大叔的形象和谈话在多种媒体上报道出来,一时间成了全县的名人!
腊月二十三,村主任带着有福大叔到了交通局,把一份有关修路的报告摆到了局长面前。局长问:“梁主任,你们村的路不是刚修好吗?怎么又要修?”主任说:“这一次是补不是修,郑局长,你认识站在我身边的这位老汉吗?”郑局长从头到脚把有福老汉打量一番,笑着说:“认识,认识,报纸上见过,电視上见过,这不是吴县长的朋友有福大叔吗?老人家,具长给您搓澡,您好大的福气啊!"
村主任就用手悄悄地捅捅有福的后背,于是有福说:“郑局长,我们村的路确实需要补一补,可是我们没有钱!”郑局长感叹说:“大叔今天是您来了,要是光凭你们村主任找我,我这儿一分钱也没有…老人家,您要多少钱?”
村主任又领者有福大叔进了水利局、教育局,又把打井、修整校舍的报告据到了局长们的面前,村主任又把有福推了出来,有福又说村里实在没钱。局长们又很热情,又说有福大叔是吴县长的朋友,又问有福大叔需要多少钱。
- 23 -
这天中午,村主任把有福大叔清到县城最大酒店,一边给他酌酒一边给他说:“老人家,谢谢您,您一出面咱们就要了90万,”主任接着说:“过了年,响们接着要。不过,再请您要、我就给给您提成了,一万元给您提成1000元!”主任又说:“乡政府也准备请您给他们要钱呢,他们也給您提成,您真的成了搖钱树啦!”
有福没喝那场酒。有福说心里不好受,想吐。
过年之后村里突然没了有福大叔的踪影,村主任着急地问有福的女人,有福的女人说:你别找他,他出远门打工了,他说他不是摇钱树,他说他给沟里村丢尽了险面!”
(选自《百花园》,有删减)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人说有福大叔光明磊落了一辈子,这人对有福大叔的评价为下文有福大叔不愿当村委会、乡政府的摇钱树埋下了伏笔。
B. 这篇小说把梁主任利用有福大叔向每一位局长要钱的经过都进行详写,这样安排情节反映了作者在剪裁方面的匠心。
C. 为了村里的建设,梁主任带着有福大叔到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等部门要钱,他是个大公无私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干部。
D. 小说采取顺叙手法,记叙了有福大叔的几件事:搓澡、被质疑、宣传、要钱、外出打工。“宣传”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8. 有福大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脸面”,但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核心细节是“搓澡”,用“搓澡”作为题目更好。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7. A 8. (1)朴实,有小小的虚荣心。和吴县长搓澡后,回村讲给乡亲们听,并配合梁主任等大搞宣传(2)无私,光明磊落。为了给村里补路、修井、建校,向局长要钱;(3)正直,有自尊。发现自己被利用后,就离开村子外出打工,不愿被利用。
9. 观点一:我认为“脸面”更合适。(1)从情节上看,脸面串联起了文章的主要情节:有福因为吴县长给他搓过背成为“有脸面”的人,梁主任利用有福的“脸面”去局里要钱,局长们冲着县长的“脸面”不经调查就拨钱,有福不想借“脸面”充当摇钱树、不想丢沟里村的脸面而出门打工,总之,以“脸面”为题与小说的情节内容更吻合。(2)从主旨上看,“脸面”反映出所有人物的内心世界,直抵所有怪现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官场不良风气的根源,以“脸面”为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明作者的批判矛头,引人深思。(3)从结构上看,以“脸面”为题和结尾处有福女人的话在结构上形成前呼后应。(4)从形象上看,“脸面”能更好的表现有福的朴实正直无私的形象和各类官员巴结讨好上级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突出了人物形象。
- 23 -
观点二:我认为“搓澡”更合适。(1)从内容上看,“搓澡”是这篇小说的关键情节,村民质疑,主任宣传,有福要钱、外出打工都是在“搓澡”这个情节上生发的。(2)从主题上看,“搓澡”这件事反映了底层政治生活,寄寓了作者的批判倾向,村民们的不相信折射了干群关系不和谐。各局长高看有福大叔,反映了他们对领导的巴结。(3)从形象上看,“搓澡”表现了吴县长亲民、爱民,不端领导架子,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从不同的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这篇小说把梁主任利用有福大叔向每一位局长要钱的经过都进行详写”错,有福大叔向交通局长要钱详写,向其他局长要钱是略写。C项,“他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干部”错,梁主任是一个心眼儿多、擅长炒作的底层官员,从他拿有福大叔和吴县长搓澡这件事大做文章,利用有福大叔要钱,并要给有福大叔提成这一系列事件上判断,他并不是一个勤政为民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批判倾向,所以说他要钱是“为了村里的建设”,说“他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干部”不准确。D项,“宣传”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错,“宣传”不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为了给村里补路、修井、建校,向局长要钱;但发现自己被利用后,就离开村子外出打工,不愿充当摇钱树”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光明磊落,朴实,正直,有自尊”的性格特征。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23 -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此题注意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即可。如认为“脸面”更合适。可从串联起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明作者的批判矛头,引人深思;和结尾处有福女人的话在结构上形成前呼后应;能更好的表现有福的朴实正直无私的形象和各类官员巴结讨好上级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突出了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
如认为“搓澡”更合适。可从“搓澡”是这篇小说的关键情节;“搓澡”这件事反映了底层政治生活,寄寓了作者的批判倾向;“搓澡”表现了吴县长亲民、爱民,不端领导架子,以此为题可以突出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光明磊落,朴实,正直,有自尊”“有小小的虚荣心”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①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
- 23 -
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①“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此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B. 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C. 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D. 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
11.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古人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
B.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
C. 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 “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满意。
B. 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
C. 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到君主的认同。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D.
- 23 -
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
13. 文言文翻译。
(1)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2)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
【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
(2)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奴”“智耀”“儒”“驱(驱使的奴隶)”“陛下”“古道”“天下”,虚词“为”“以……为”“也”“之”,“言”意思是“说”,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智耀奏言”意思是“高智耀奏请说”,前后断开,排除AC项。“以……为”“意思“把……当作”“以儒为驱”意思是“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意思完整,前后断开。“风厉”意思是“劝勉”,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错,“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
故选D。
【12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张冠李戴,不是宪宗,是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
故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子孙之贤者”定语后置,有贤才的子孙;“以……对”拿……回复;“遽”立刻、马上;“辞归”推辞回家;整个句子翻译时要把省略的主语补出。第二句得分点:“然”认为……对的;“拜”任命;“循行”:“循”通“巡”,巡视、巡行;“区别”甄选。
【点睛】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
- 23 -
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让他们与服贱役的人承担相同的赋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使他做官,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得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让他们)没有什么要拿出的东西。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高智耀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高智耀又建议说:“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智耀建议的结果。高智耀升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恰好此时西北藩王派遣使者入朝,奏问:“本朝习俗与汉人不同,现在我们占有了汉人的土地,建都建城,礼仪文化制度为何要遵用汉人的?”皇帝寻求能回访的使者来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高智耀行至上京竟然病逝。世祖为之惊愕悲悼。后来追赠高智耀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赠谥“文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柒,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 23 -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色。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含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手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5. 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从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答案】14. D 15. “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解析】
【14题详解】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错,是“乡邻披衣倒屣与诗人相见”。诗句此处用典,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15题详解】
- 23 -
此题考核诗歌的炼字,答题时注意先找到这个字,然后从内容、结构、手法等角度分析效果,此题是“染”与“然”,从内容看,写出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从手法看,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笔法写出颜色的艳丽;从意境创设的角度看,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点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德和功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形象地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惟觉时之枕席 (6). 失向来之烟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频烦”“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 23 -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3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第一处是形容动物迁徙的盛大场面,应使用“波澜壮阔”。“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第二处,是说动物对驻地的坚守和执着,应使用“随遇而安”。“宵衣旰食”意思是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全力以赴”,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第三处,是说科学家全力探究动物迁徙路线问题,应使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指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娓娓动听”,话说得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第四处是形容“故事”,应使用“引人入胜”。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属于句式杂糅,该句把“通过……等参照”和“以……作为参照”两句杂糅,可以改为“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AB两项;“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获得方向”搭配不当,从语境来看,应是说动物迁徙辨别方向,与“方向”搭配的动词一般是“辨别”。排除C项,故选D项。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也就是说”说明括号中的内容其实是对前面句子的另一种说法,而括号前面说“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括号后面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它们”指代的内容应在前一句中,且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来看,BC两项都以“方向感”收尾,这与后一句中“它们……”不太连贯,故排除这两项;AD两项的主要区别是被动句和主动句,从语境来看,此处使用主动句语义更连贯,故排除A项,应选择D项。
20.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招聘启事
- 23 -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4月28日
【答案】①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②将“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③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④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⑤将“致电”改为“来电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1)“五名”是表意不明,是每学科五名还是一共五名不明确,可改为“各(共)五名”。(2)“15~20万左右”重复,“15~20”本身是概数,后面再加上“左右”重复,可改为“15~20万”。(3)“网开一面”感情色彩不合,意思是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这里是招聘优秀教师,可改为“面议”或“面谈”。(4)“有兴趣的”语体色彩不合适,招聘启事为书面语体,可改为“有意者”。(5)“致电”表意错误,本义指给别人发电报或打电话,可改为“来电”。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
③ 。
- 23 -
【答案】(2)不响亮的名字,不能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3)更名不一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能力。解答此类题,需啊哟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文段中“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调教,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仿照①的方式——“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把理由表达出来即可。故可以具体表达为“城市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不一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某次大学生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引用过的名言。请通读材料,从中选择一个来表达你的看法。如果两者都有涉及,选择的事物之间要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方: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我最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英)蓝得
反方: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的形式出现。每天都是在为竞争中取胜或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日本)大松博文。
【答案】竞争与合作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
在常人看来,竞争与合作是一对“敌对兄弟”,“一山不容二虎”嘛!这一点被眼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所印证。从市场之争到标准之争,从品牌之争到原产地命名之争,在葡萄酒这个不大的领地王国里,刀光剑影,杀声阵阵,正演绎着一场场悲壮的战争。
固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行竞争在所难免。有不少人认为,“同行是冤家”,竞争双方似乎注定是利益截然对立“冤家”对头。竞争就是不能有合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同行之间,难道非得势不两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吗?
- 23 -
其实,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芸芸众生忙碌在大千世界,他们都离不开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互动关系。
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马克思说得好,协作不仅可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曾为了争市场而展开了半个世纪的激烈竞争。可它们的竞争是“未必要打倒敌人”。 当大家对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之战兴趣盎然时,双方都是赢家,因为饮料大战引起了全球消费者对可乐的关注,大家都来喝可乐。可乐大战给我们的启迪是,并非只有“消灭”对手,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惟一途径。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东西地区的竞争逐渐加剧。西部企业利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以低价进攻市场;而东部老品牌企业利用品牌优势不甘示弱、积极迎战。在你来我往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煮酒论英雄”等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企业使用造谣、诽谤等违法手段去中伤对方,有的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舍命”相拼。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肯定没 有赢家。河蚌相争,渔翁得利,在“东西对抗”的阴影下,洋酒露出了微笑。
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学会合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逃脱愈演愈烈的降价漩涡。再比如“神州”和“万家乐”是旗鼓相当的两家大型热水器生产厂家。“神州”的广告语为“款款神州,万家追求”,而“万家乐”的广告语为“万家乐崛起于神州”。他们各自的广告语中都包含了对方的产品品牌。这样双方都能扬名获利。你把客户送到我这里,我把客户送到你那里。两种热水器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为两家企业带来丰厚利润。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实现了双赢。
- 23 -
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两个方面“争”和“不争“,因此立意的角度就是辩证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注意明确观点,阐明理由。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关键的词语“争”和“不争”之间的关系。
- 23 -
- 23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06-0414页
- 语文卷·2018届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1-06-0413页
-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2021-06-047页
-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2021-06-0411页
-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2021-06-0427页
- 【语文】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1-06-0422页
-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2021-06-0428页
-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7页
- 语文卷·2019届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2021-06-0412页
- 【语文】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高新2021-06-0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