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50 KB
  • 2021-06-04 发布

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2)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必修2第12课+我有一个梦想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 ‎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时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年仅39岁。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著有《阔步走向自由》《我们为何不能再等待》等书。‎ ‎【重点理解】‎ ‎1.“我有一个梦想”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 明确:人人生而平等,共叙兄弟情谊,黑白情同骨肉,圣光批露、满照人间。“彻底消除种族隔离政策,让民主、平等自由真正深入到生活的每个方面、每一个角落。”‎ ‎2.作者号召黑人怎么样去实现“我”的梦想?‎ 明确: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的和平的方式。‎ 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 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3.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把绝望的大山,凿成希望希望的石块。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颂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 这信心 ”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 提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 ‎【难点探究】‎ ‎1.怎样看待马丁·路德·金“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的?‎ ‎【答案】 非暴力主义是有力的、成功的。马丁·路德·金不仅在生前获诺贝尔和平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而且他的生日被确立为美国法定假日,‎ 这在从国父到各界名人的行列中是极其罕见的。他和甘地一样,不但是他本国良知的代表,还是人类良知的代表。马丁·路德·金和甘地等人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所以,他们的做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提示 演讲词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辞、用整句。如本文中“现在是…时候”构成排比,气势强大,情感扑面而来。多用短句,呼唤语等,富于感召力,极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问,增加感染力。 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由此可见,演讲词是颇讲究艺术性的。 除了语言方面的特点,在内容方面的特点,我们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________。‎ ‎②黑人得不到公民的________,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 ‎③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________。‎ A.誓言 权利 保证 B.誓言 权力 保障 C.诺言 权利 保障 D.诺言 权力 保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有病就应该及时治疗,若等到病入膏肓,即使华佗再世,也无济于事了。‎ B.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同学们在参观了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南京大屠杀图片后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C.当NBA总决赛MVP的头衔被他独揽时,当鲜花掌声在他身边围绕时,他始终安之若素。‎ D.目前热播的连续剧《独立连》,展示了一幅幅视野宏阔、慷慨悲壮的全民抗战的历史画卷,高扬着奋起御侮、气壮山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E.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②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 ‎③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 ‎④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⑤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⑥现在绝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⑦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 ‎⑧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A.①⑤⑥⑦⑧/②/③/④‎ B.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 ‎5.对下列四句话的语序进行排列,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①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②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③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④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现在和未来,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6.“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这句话中“这个梦想”和“美国的梦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7.“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句中“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 ‎8.最后一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句子中的“刺耳的争吵声”和“优美交响曲”分别指什么?‎ ‎9.节选的这部分文字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0.把下面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答案】 C ‎2.【解析】 C项,“安之若素”指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而选项中是在获得成功时,故此处使用不当。E项,“历历在目”指(物体或景象)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 CE ‎3.【解析】 ①⑤⑥⑦⑧都是比喻。①明喻;⑤借喻;⑥⑦暗喻;⑧借喻、暗喻;②夸张;③排比;④反复。‎ ‎【答案】 A ‎4.【解析】 “但”后是假设微笑的几种“真伪”情况,所以应使用“即使……也”为假设关系的复句。“虚伪的笑”“阴冷的笑”前后具有递进关系,且“嫣然一笑”“笑颜”“批判”也具有递进关系。所以答案选B项。‎ ‎【答案】 B ‎5.【解析】 对于排序题,首先应当找到中心话题,确定首句,然后再根据一些相关的连词、代词等标志性词语和句间关系来排列。‎ ‎【答案】 B ‎6.答案: “这个梦想”是指黑人和白人一样都能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美国的梦想”是指一个通用的口号,即美国所宣传的赖以立国的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 ‎7.答案: “这个信念”具体指作者前面所描绘的梦想:有一天能实现的种种美好生活、美好前景,即人人平等、自由的生活一定会实现。‎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为自由而战斗 ‎——为影片《大独裁者》所写的演讲辞 ‎ 查尔斯·卓别林 遗憾得很,我并不想当皇帝,那不是我干的行当。我既不想统治任何人,也不想征服任何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想帮助任何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基督徒,是黑种人还是白种人。‎ 我们都要互相帮助,做人就是应当如此。我们要把幸福建筑在别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我们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视。这个世界上有足够的地方让人生活。大地是富饶的,是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丰衣足食的。‎ 生活的道路可以是自由的、美丽的,只可惜我们迷失了方向。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 ‎。我们发展了速度,但是我们隔离了自己;机器应当是创造财富的,但是它们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贫困;我们有了知识,反而看破了一切;我们学得聪明乖巧了,反而变得冷酷无情。我们头脑用得太多了,感情用得太少了。我们需要的不是机器,而是人性;我们更需要的不是聪明乖巧,而是仁慈、温情。缺少了这些东西,人生就会变得凶暴,一切也都完了。‎ 飞机和无线电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些东西的性质,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类的优良品质,要求全世界的人彼此相爱,要求我们大家互相团结。现在世界上就有千百万人听到我的声音——千百万失望的男人、女人、小孩——他们都是一个制度下的受害者,这个制度使人们受尽折磨,把无辜者投入监狱。我要向那些听得见我讲话的人说:“不要绝望啊!”我们现在受到苦难,这只是因为那害怕人类进步的人在即将消逝之前发泄他们的怨恨,满足他们的贪婪。这些人的仇恨会消失的,独裁者会死亡的,他们从人民那里夺去的权利会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们不怕死,自由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战士们,你们别去为那些野兽卖命啊!他们鄙视你们,奴役你们,统治你们,吩咐你们应当做什么,应当想什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强迫你们去操练,限定你们的伙食,把你们当牲口,用你们当炮灰。你们别去受这些丧失了理性的人的摆布了,他们都是一伙机器人,长的是机器人的脑袋,有的是机器人的心肝。可是你们不是机器!你们是人!你们心里有着人的爱!不要仇恨啊!只有那些得不到爱的人才仇恨别人,只有那些丧失了理性的人才仇恨别人!‎ 战士们!不要为奴役而战斗,要为自由而战斗!《路迦福音》第十七章写着:神的国度就在人的心里(在你们心里)——不是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心里,而是在所有人的心里!在你们的心里!你们人民有力量——有创造机器的力量,有创造幸福的力量!你们人民有力量建立起自由美好的生活,使生活更有意义。那么,为了民主,就让我们使出力量来吧,就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吧!就让我们进行战斗,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美好的世界。它将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它将使青年人都有光明的前途,老年人都有安定的生活。‎ 那些野兽也就是用这些诺言窃取了权利。但是他们是在说谎!他们从来不去履行他们的诺言,他们永远不会履行他们的诺言!独裁者自己享有幸福,但是他们使人民沦为奴隶。现在就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解放全世界,为了消除国家的弊政,为了消除贪婪、仇恨、顽固,让我们进行斗争,为了建立一个理智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上,科学与进步将使我们所有的人获得幸福。战士们,为了民主,让我们团结在一起!‎ 哈娜,你听见我在说什么吗?不管你在哪里,你抬起头来看呐!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乌云正在消散,阳光散射进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的人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呐,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抬起头来看呀,哈娜!抬起头来看呀!‎ ‎ 哈娜,卓别林母亲的名字。当时已去世十年。‎ ‎1.第三段中“贪婪毒化了人的灵魂,在全世界筑起仇恨的壁垒,强迫我们踏着正步走向苦难,进行屠杀”一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2.请你参照文章尾段内容,将第四段画线句子用形象化的说法表述出来,语言力求简洁。‎ ‎3.第五段中“野兽”和“机器人”实际上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4.有人认为本文中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因此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一首爱的颂歌。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其中的理由。‎ ‎5.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成山、沙尘暴等。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开头写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渴望。‎ 我有一个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一个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时要立足于句子所在的段落,紧扣整个段落的意旨去把握。第三段主要抨击由贪婪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可抓住这一点去阐释句子含意。‎ 答案: 贪婪使人变得缺少人性,冷酷无情,凶暴残忍,互相屠杀,使世界充满苦难。‎ 答案: 我们现在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黑暗终究会过去,光明一定会到来!‎ ‎3.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重要的词语主要指一些专有名词或具有指代性的词语。这里的“野兽”和“机器人”属于专有名词,理解时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的原则,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文章的意旨去分析。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热情的战斗的宣言,号召人们要为自由而战斗,推翻打倒独裁者,建设幸福自由美好的世界。所以这里的“野兽”“机器人”是指丧失了理性的人,即“独裁者”。‎ 答案: 独裁者。因为他们丧失了理性,仇恨别人,贪婪残忍,缺乏人性,所以,作者称他们为“野兽们”和“机器人”。‎ ‎4.解析: 本题涉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要立足全文,切忌断章取义,题中的观点只是抓住了部分内容,没有从整体上考虑。‎ 答案: 不同意。从文章的正副标题看,本文是一篇号召人们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辞,是一篇充满激情的战斗的宣言,文中虽然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彼此友爱、互相团结,但这只是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目的在于号召人们推翻独裁者,消除贪婪、仇恨、残忍,建立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美好世界。因此,本文并非爱的颂歌,而是一篇战斗的宣言。‎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给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帕克斯事件”‎ 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 000名,掀起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语音铿锵,雄浑苍凉,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她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州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他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 ‎“我必须对站在通往正义之宫的温暖入口处的人们进一言,我们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进程中,决不能轻举妄动。我们决不能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就啜饮敌意和仇恨的糖浆。我们必须永远站在自尊和教规的最高水平上继续我们的抗争。我们必须不断地升华到用精神的力量来迎接暴力的狂风怒浪”。‎ 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一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马丁·路德·金组织“贫民进军”。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 ‎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汽步枪。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当马丁·路德·金知道“帕克斯事件”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进行武力反抗。‎ B.“帕克斯事件”发生后,马丁·路德·金马上组织了“罢乘运动”。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C.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的人们,使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 D.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语音铿锵,雄浑苍凉,他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支票”,当黑人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E.本文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罢乘运动”、做《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和领导罢工被害这三个典型事例,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钦佩、赞美、敬仰、痛惜的情感。‎ ‎2.本文在引用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后,这样评价道:“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你认为作者的评价恰当吗?为什么?(6分)‎ ‎3.如何理解“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4.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显著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6分)‎ ‎【答案】DE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丰富语句的内涵的能力。针对《我有一个梦想》设题,要了解《我有一个梦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作用,从这样几个方面回答,容易得分。本题可以从多角度回答,但要言之成理,说出明确的根据。‎ ‎【答案】恰当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丁·路德·‎ 金之梦(节选)狄 马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狄 马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充溢着“大悲悯和大悲痛”,他为黑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而悲痛。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不仅在物质上极度贫困,而且在精神上也备受屈辱。虽然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但是他们却像流亡者一样缺少归宿和安全感。马丁·路德·金饱含同情与悲痛的演讲如同交响乐一般在听众心中回荡,使他们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产生了极强的号召力,文质兼美,使他这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成为“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 ‎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要紧紧扣住“使无数黑人站起来”“断裂”及其作用来回答。‎ ‎【答案】马丁·路德·金的“颈骨断裂”,这表明他被人谋害了;同时这句话又暗指他这位“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黑人的“顶梁柱”倒了,一位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卓越的黑人领袖倒下去了,黑人因此失去了精神支柱。‎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正式揭晓,获得这一奖项的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诺奖委员会给出的授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鲍勃﹒迪伦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大学期间,由于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为艺名。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自由之都”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并开始致力于歌唱工作。‎ 他几次三番地去找乐评人罗伯特﹒谢尔顿,给他唱自己的歌。直到谢尔顿意识到他的价值,把他推荐给各个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他大加赞赏,才终于引起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人约翰﹒哈蒙德的注意,哈蒙德为他带来了一纸唱片合约。‎ 这番幸运之神的眷顾很快让鲍勃﹒迪伦成为一颗新星,1962年他推出首张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广为流传之时,整个美国民谣界和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1964年1月,也就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4个月,迪伦发行了新专辑《时代在变》,里面的歌曲呼唤更多的民权运动,这张专辑瞬间成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最好的政治宣言实用类文本阅读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阅读答案。专辑封面上紧蹙双眉的鲍勃﹒迪伦,也成为烙印在人们心中的鲜明面庞。‎ 迄今为止,鲍勃﹒迪伦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并且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如《时代在变》《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鲍勃﹒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 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年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他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写一些在朦胧光线中飘浮的歌谣。那些关于民权的,关于爱情的,关于政治运动或者宗教思索的,包括不知所云的,都成为了飘浮之物。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的音乐与诗都有一种魔性实用类文本阅读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实用类文本阅读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迪伦还得到过包括格莱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历时3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带到我们面前。2010年2月,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了一场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鲍勃﹒迪伦受邀去了,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奥巴马说,他就这样,要不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如今,他已经75岁了,告别了年少时的青涩,告别了曾经的爱情,在慢慢老去。他依然写诗、唱歌、弹琴、画画。‎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1961 年,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毅然放弃就读的明尼苏达大学,踏上前往“自由之都”纽约的旅程,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学习唱歌。‎ B. 六十年代初,鲍勃•迪伦发行了首张专辑《鲍勃•迪伦》,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在美国广为流传,整个民谣界和年轻一代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 C.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鲍勃•迪伦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D. 作为功成名就的诺奖作家,鲍勃•迪伦依然拒绝被崇拜被拔高,他拒绝参加各种非音乐的宴会,也不愿意和比自己级别高的粉丝拍照留念实用类文本阅读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实用类文本阅读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 ‎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016年诺奖得主鲍勃•迪伦生命中几个重要的阶段。(4分)‎ ‎6.从“民谣歌手”到“诺奖作家”,鲍勃•迪伦的成长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是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阅读答案。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曼德拉却是少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选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6月28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黄家驹的《光辉岁月》创作于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歌声响起,他潸然泪下,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阅读答案。‎ B.曼德拉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他的善良和宽恕,是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C.72岁之前,曼德拉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担任南非总统后,他主导了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 D.“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曼德拉时常念诵这首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的诗篇《不可征服》,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 E.这篇传文对曼德拉44岁之前的斗争历史只字不提,对他1999年结束总统任期后的生活也极其简略,重点介绍他的思想、人格及胸怀,选材精当,详略得当。‎ ‎2.曼德拉的“善良和宽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及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用意何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题目“唯灵魂不可征服”的含意的理解。‎ ‎1.【答案】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样心潮澎湃,但他的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错,这是别人听歌时的感受。D项“因为曼德拉就是这样做的,他也做到了”错,他被监禁27年。C项“不妥协的斗争”原文中依据不充分。‎ ‎2.【答案】①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②他在法庭上发表演讲,希望民主和自由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平等的机会;③他走出监狱时,已将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④他担任总统后,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①将曼德拉与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对比,突出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这是对曼德拉一生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下文对他的具体言行的叙述。②将曼德拉与谋求连任的非洲领导人对比,突出曼德拉“富贵不能淫”,不留恋权力名利,视名利如浮云的高贵品质。照应上文,对上文叙述的议论。(每答出一点给3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意思答对即可。)‎ ‎4.【答案】①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神情镇定,怀有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并打算为这一理想而活着或为它献出生命;②‎ 结束监禁时,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以善良和宽恕,弥合了种族歧视带来的伤痛;③担任总统后,坚持政治信仰,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他不愿连任总统,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战一天。④曼德拉虽然一度失去人生自由,但他的信念不死,灵魂不屈,始终能抱紧自由,坚信可改变未来,这是对他的至高评价。‎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为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题。“唯灵魂不可征服”首先要理解“灵魂”“征服”的含义。“灵魂”在本文不仅指心灵,还指曼德拉的理想、追求、个人的品质等实用类文本阅读唯灵魂不可征服 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阅读答案。“不可征服”即不会屈服,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坚贞不屈。然后答题时要结合曼德拉的相关的事件来解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圣雄”甘地 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他一有空就纺纱。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回印度之前,他就决定要像穷人那样生活,决不占有财富。他在印度旅行时,坐的是硬座,从不预订座位,而是跟农民和其他普通百姓在一起。在城市里,他拒绝乘坐人力车——一种由赤脚男人拉着的两轮车。他吃得很简单,从不吃肉。他早晨起得很早,然后坐在纺车旁纺棉线。他认为工作上从领袖到最穷的农民人人都应该准备干重活。‎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于是,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大学毕业后他在南非当律师。非凡的智慧、超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使甘地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律师,还成了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领导人。‎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十分深广。这两种宗教教义繁复,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任何暴力,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笃信教义,因此,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叫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哈里发运动率先发起群众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法院、学校、封号与洋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而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 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殖民当局十分惊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顿时举国沸腾。不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的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动”,继续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圣雄”甘地“苦行僧”的形象更贴近印度下层的民众,更容易与下层的民众交流,所以他到哪里都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 B.“圣雄”甘地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也使他认清了印度的屈辱现实,并率先在印度展开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C.“圣雄”甘地创造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这与佛教和印度教的深广影响有关。‎ D.“圣雄”甘地的“食盐进军”‎ 引发了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热潮。殖民当局被迫签订协议,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E.“圣雄”甘地笃信忍让的虔诚信仰,有顽强不屈的斗志,极富牺牲精神的崇高品质,为印度及世界人民敬仰,也获得了敌对者的赞誉。‎ ‎2.为什么说甘地是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具体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甘地被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此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苦行僧”的形象只是原因之一。B.根据原文,“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D.“决定性的胜利”夸大事实。‎ ‎2.【答案】 ①从形象上看,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②从生活上看,决定要像穷人那样生活,决不占有财富。③从工作上看,很早起来纺棉线,他认为人人都应该准备干重活。④从精神上看,信仰虔诚,意志顽强,极富牺牲精神。(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答案】 ①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机构、法院。②不买英国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自制食盐。③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④不接受英国教育,自设私立学校。‎ ‎4.【答案】 ①认识到印度受殖民统治的屈辱现实,决心改变并开始斗争。②创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解放方式。③不屈不挠地推动印度的独立运动。④为消除种姓制度而斗争,调解教派争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在对“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的理解上,“自由的建筑师”主要表现在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自由方面所做的努力上,所以从文章中找出他为此做出的努力即可。如他的斗争、斗争方式、独立运动、调解教派争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