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98 KB
  • 2021-06-04 发布

2021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习题:阅读突破 第一章 专题四 群文通练一 垃圾分类 Word版含解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群文通练 群文通练一 垃圾分类 主题解说 随着当前国内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不断上升,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垃圾围城”问题。鉴于此,在源头上推行垃圾分类,降低垃圾总量,提升垃圾处理效率势在必行。自2019年上海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以来,北京等大城市也相继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下面两篇文章,有助于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热点问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印发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基本形成,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 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完善,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居民通过持续参与垃圾分类,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等管理措施带来的相对不便利中,可以不断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才能由“盆景”变成“园林”,进而汇成“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总之,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每个居民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各级政府应该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摘编自刘建国《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1.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是事关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B.垃圾分类是世界各国在步入了工业化的关键阶段之后,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 C.垃圾分类是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D.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已在4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截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却遭到较严重的破坏,这种惨痛的教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 C.根据调查,只要改变“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和“垃圾集中转运时不分类”这两种状况,垃圾分类工作就会顺利开展。‎ D.推进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每个居民需要积极行动,从我做起,各级政府要改变被动而为的工作态度,要主动有为。‎ ‎3.请结合材料三,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 答: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将迎来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执法”大考。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 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分类意义非凡,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并写入十九大报告。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以上海为例,2015~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依次为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增长十分惊人。实行垃圾分类后,既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亦可将有害物及时处理,防止次生污染发生。垃圾分类也有经济意义。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一部分,垃圾分类投放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包括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而不同的垃圾,其后续运输和处理,也将形成完全不同的产业链条。有业内专家预计,一旦垃圾分类实施,全国垃圾处理行业将很快形成万亿以上的市场规模。(摘编自《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材料二:‎ 日本:规矩近乎“严苛”‎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等。看起来如此麻烦的事情,日本人却乐此不疲。喝完一瓶可乐后,他们会洗净饮料瓶,揭下外面的塑料包装,把它扔到可回收的塑料垃圾桶中。瓶盖属于不可燃垃圾,而瓶子本身则要放入专门的塑料瓶回收箱。‎ 美国:垃圾分类深入生活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 瑞典:垃圾分类成日常习惯 在瑞典,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摘编自《细致到近乎“严苛”的日本垃圾分类》)‎ 材料三:‎ ‎2013年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约4 835吨/日,较上年增长3.3%,预计到2020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将增长到约7 200吨/日。从垃圾组成来看,近几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以厨余类为主,占生活垃圾组成的50%~70%‎ ‎。中心城区各区尚未建有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单独收运处理设施,因此一些试点小区分类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只能混入其他垃圾中,由环卫部门进行收运,利用各区现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经压缩转运后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同样地,一些试点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主要是电池)要么存在小区里无人收运,要么混入其他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 ‎(摘编自《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调研报告》)‎ ‎4.下列对材料一中“垃圾分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管理在我国的推广并非一步到位,而是由上海率先试点,从46个重点城市到其他地级城市逐步推进。‎ B.垃圾分类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 C.垃圾分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它可以让许多传统意义上“废物”得到再利用,让各种“有害物”得到及时处理。‎ D.垃圾分类会带动垃圾处理行业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个不同的产业链条,从而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总量迅速增长,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B.在纽约,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从“垃圾处理”到“垃圾管理”,更体现出了政府的深度参与和监管意识。‎ C.日本和瑞典的经验都表明,公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垃圾分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D.从调查数据来看,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量日益增长,现有的垃圾收运设施已无法容纳厨余垃圾的处理量。‎ ‎6.成都市中心城区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相关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答: ‎ 答案精析 ‎1.B [B项偷换概念。“垃圾分类……才开始启动和发力的”错,原文说的是“垃圾分类的法制化……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2.D [A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错,原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B项“这种惨痛的教训,才使社会公众接受垃圾分类”错,原文是“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C项说法太绝对。]‎ ‎3.①培养个人文明,强化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②提升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③促进生态文明,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B [材料一原文是“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并写入十九大报告”,所以写入十九大报告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并非“垃圾分类”。]‎ ‎5.D [“无法容纳厨余垃圾的处理量”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成都市中心城区现有垃圾收运处置装置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将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类处置,从而造成污染。]‎ ‎6.①建立各类垃圾单独收运处置系统,特别是将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②制定居民垃圾分类细则,为居民投放垃圾提供便利条件,并进行严格监管;③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培养民众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