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开学综合练习
高 三 语 文
2020.02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亿人。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希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有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DNA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它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的“分子剪刀”。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RNA和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自2012年8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从编辑蚊子抗疟基因,到精确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稳定、廉价的修改和设计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热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将军”。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但毋庸置疑,以此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生命科学,已经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的大时代。2015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关产品也逐步投入使用。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多种类型,譬如基因删除、基因插入、突变等,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
“基因魔剪”已小试牛刀,但还远没有达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刚刚起步5年的CRISPR/Cas9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阻断遗传病、消灭肿瘤、延长寿命乃至物种升级,才是人们的希望之巅。因此,在变成“双刃剑”之前,“基因魔剪”还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有删改)
材料二
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发生变异,成为了一个运动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在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当然,这样的“变种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但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挑战,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8年11月9日
,国内首份《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正式公布。这项调查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如何理性、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一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
图二 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法化的支持程度
(以上图表取材于《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被调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较少与家人或朋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也较少接触相关的信息,因而,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且有较高意愿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实际上,早在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不久,此项技术在改造人类基因上的应用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做出突破。
对于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
教授指出:“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W教授还认为人们对于所谓的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改变看法,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
尽管科学家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认,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这项技术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陈晓雪等人的文章,有删改)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CRISPR”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是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
B. 是DNA分子中存在“间隔”的重复序列。
C. 可以将入侵病毒的DNA替换为自己原有的DNA。
D. 可以发送RNA和Cas酶来发挥其防御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CRISPR/Cas9”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切割并修改动植物基因的“魔力”。
B. 受到了“脱靶效应”等问题的困扰。
C. 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技术,发展迅猛。
D. 被禁止用来修改与设计人类胚胎基因。
3. 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
B. 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 受访者不太支持仅为增强某种功能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D. 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比较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4. 对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C教授认为,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B. R教授认为,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
C. W教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
D. 三位教授都认为,认识的局限性会给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带来不确定的结果。
5. 根据材料二,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伦理和_________ (不超过两个字)两个方面。
6.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析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应如何做到理性、健康发展
【答案】1. C 2. D 3. A 4. D
5. 安全 6. ①科学工作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工作,避免急功近利。②不断克服技术难关,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做出突破,使基因编辑技术更加精准。③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人类基因的编辑,不使基因编辑技术越过伦理红线。④有关部门应制定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标准,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实施有效监管。⑤加强对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的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可以将入侵病毒的DNA替换为自己原有的DNA”错误,根据原材料第③段“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可知,“CRISPR”并不可以将入侵病毒的DNA替换为自己原有的DNA。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被禁止用来修改与设计人类胚胎基因”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2015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可知,“CRISPR/Cas9”技术并没有被明令禁止用来修改与设计人类胚胎基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图文转换理解的能力。注意对比图表信息与选项内容,找出不一致处作答。
A项,“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支持态度”错误,根据原材料二图一可知,超过80%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家族性心脏病方面的应用,而不是支持基因编辑技术,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错误,原文“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可知,并不是只有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才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选项缩小范围;
B项,“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错误,原文“‘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可知,不是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而是“个人无权决定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
C项,“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错误,原文“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可知,“危险因素”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被“综合考量”,选项歪曲文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对文中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根据原材料二第⑪段“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第⑫段“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第⑬段“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可知,科学家们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伦理和安全方面。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筛选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根据原材料第④段“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可知,我国科研人员应该追求科学和理性,不能因为贪图名利而让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脱离轨道;根据原材料第⑪段“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作出突破”可知,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应该着重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优先进行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根据原材料第⑩段“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可知,我国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人类基因的编辑,不能越过伦理的红线;根据原材料第⑤段“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可知,我国有关部门应该抓紧制定相关检测标准,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实行有效监管;根据原材料第⑨段“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可知,我国在加紧技术研发进程的同时,也应该做好技术相关的民众普及工作,提高公民们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认识,让公民更容易接受基因编辑产品。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共19分)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答题。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旷①.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②
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傅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外物则固难必;虽然,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晋文公欲合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子带之难③,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阙,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①旷:荒废,耽误。 ②小白:即齐桓公,公子纠同父异母弟弟。 ③子带之难:周襄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子带联合外族攻周,致使周襄王流亡郑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者之举事必因时 因:凭借。 ②若是而犹不全也 全:完备。
③晋文公欲合诸侯 合:迎合。 ④君奚不纳之 奚:为何。
⑤吾其能乎 其:大概。 ⑥勤天子之难 勤:为……尽力。
⑦成教垂名 垂:留传。 ⑧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 致:表达。
A.①⑦ B.②⑧ C.③⑤ D.④⑥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
B.欲相与定齐国
三个人想要一起努力让齐国安定下来
C.天下未知君之义也
天下还没有认识到您的主张合乎道义
D.卒为齐国良工
管仲最终成为齐国历史上的贤良工匠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握有利时机,同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弥补。
B.管子考虑到民情对国事的影响,对谁将会担任齐君的预判不同于召忽。
C.咎犯预见到晋文公想要称霸,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D.管子辅佐齐桓公注重尽人事,他愿意倾听民生疾苦,有利于安邦治国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
②反国四年而霸,其听皆如咎犯者邪?
(5)在首段提出“不旷人事”的观点之后,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展开的?
【答案】(1)C
(2)D
(3)C
(4)①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此影响(牵连)到公子纠。
②(晋文公)返回晋国四年就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5)①第二段以管仲等安定齐国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②第三段以晋文公实现霸业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③最后一段以管仲成为良相为例,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
【解析】
【详解】(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③“合”解释为“迎合”有误,应解释为“盟会”或“会盟”。译文: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
⑤“其”解释为“大概”有误,应是表反问,解释为“怎么”。译文:我怎么能做到?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再分析关键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翻译是否正确。
D项,“良工”解释为“贤良工匠”有误,应解释为“优秀人物”。正确译文:管仲终于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就劝他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分析有误,据原文“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可知,是让晋文公跟戎族人、翟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而不是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去平定戎和翟。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恶”,厌恶;“以及”,因此影响(牵连)。②“反”通“返”,返回;“霸”,称霸;“听”,听信。
(5)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找到相关内容,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不旷人事”的意思是不可废弃人为的努力。围绕这样的观点,在第二段中例举了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的例子,当召忽建议三人都辅佐公子纠时,管仲提议他们三人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虑事周全,最后是公子小白夺得了王位,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周详考虑,以应对变局。在第三段中将的是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例子,咎犯建议晋文公要确立大义,树立声誉。文中说到“举事义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突出“不旷人事”应该义利兼顾,以成就大事。在最后一段中讲的是管仲治理国事时关心百姓疾苦,终成一代贤相,突出“不旷人事”应该关心民生,以造福社会。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明智的人做事情一定要依靠时机,时机不一定能得到,但人为的努力却不可废弃。得到时机也好,得不到时机也好,用自己能做到的弥补自己不能做到的,就象船和车互相弥补其不足一样。
鲍叔、管仲、召忽三个人彼此很友好,想一起安定齐国,认为公子纠一定能立为君主。召忽说:“我们三个人对于齐国来说,就如同鼎有三足一样,少一个也不成。况且公子小白是一定不会立为君主了,不如三个人都辅佐公子纠。”管仲说:“不行,齐国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因而连及到公子纠,公子小白没有母亲了,因而齐国人很爱怜他。事情如何尚未可知,不如让一个人去侍奉公子小白。将来享有齐国的,一定是这两位公子中的一个。”因此让鲍叔做公子小白的老师,管仲、召忽留在公子纠那里。公子纠在外边,不能说一定成为齐国的君主,虽说如此,管仲的考虑还是差不多的。这样做了如果还不能完备,那大概是天意吧。人为的努力总算是用尽了。
晋文公打算盟会诸侯,咎犯说:“不行,天下人还不了解您的道义啊。”文公说:应该怎么做?”咎犯说:“天子躲避叔带的灾难,流亡在郑国。为何不送他回去,以此确立大义,而且借此树立自己的声誉。”文公说:“我怎么能做到?”咎犯说:“事情如果能做成,那么继承文侯的事业,确立武公的功绩,开拓土地,安定边疆,就全在此一举了,事情如果不能做成,那么弥补周王室的过失,忧虑周天子的灾难,成就教化,留名青史,也全在此一举了。您还是不要犹豫了。”文公听从了他的主张。于是就跟戎族人、狄族人一起把周天子安置在成周。天子赐给他南阳那里的土地,文公从而称霸诸侯。做事情既符合道义又有利,因而立了大功,文公可以算做明智了。这都是咎犯的计谋啊!文公出亡十七年,回晋国四年就能称霸诸侯,他听信的大概都是咎犯那样的人吧?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国事时,齐国东方边境地区的人有经常向上反映困苦情况的。管仲死了,易牙掌权,国内的人经常向上反映不困苦的情况,不敢反映困苦的情况。管仲终于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他的恩泽施及子孙后代。
(二)(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
【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8. “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
9. 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答案】8. 先生在说自己 自谦
9. ①孔子认为有仁德者修为高超,乐天知命,所以面对人生各种不如意境遇时,都能“不忧”。
②孟子立足尧、舜帝王身份,认为他们因为没有得到理想的继承者而为天下百姓“忧”。
【解析】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经典文本含义、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对文本进行逐字翻译,然后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夫子自道”中,“道”意为“说”,“自”做“道”宾语,属于宾语前置句,这句话翻译为“夫子在说自己”。孔子说自己做不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而子贡却认为“仁、知、勇、”正是孔子具有的品格,一句“夫子自道”表达出了孔子在自己学生心目中谦虚的形象,所以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自谦的说法。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重点考察对人物观点的概括。解答此题,要读懂选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孔子、孟子的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来概括即可。孔子之言的意思是: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所说的“君子道”指的是君子所具有的品格,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便是“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这是君子的终极追求,因而孔子说君子应该 做到“不忧”。而孟子那句话的意思是: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他认为能为天下找到贤能之人来治理国家的国君,才叫仁君,所以尧舜是为天下而“忧”。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粉破梅梢
陆游①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②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③。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④,知我归心。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于宋孝宗淳熙元年在四川荣州任知事时所作。②竹枝:竹枝词,巴蜀民歌。③骎骎:马跑得飞快的样子。④灞桥烟柳:乾道八年,陆游协助王炎积极筹备收复长安事宜,曾写诗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0.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首句描写了蜀中春光明媚,大自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B. 上阕结尾写词人凭栏,观眼前山河未变,而生岁月流逝之感。
C. 下阕“漫一事无成霜鬓侵”句喟叹自己功业未成而此身已老。
D. 下阕“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思念无法传递给亲人的遗憾。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破”“动”两个动词写出了花苞绽放,嫩叶拱动的情景。
B. 上阕以哀景写哀情,词人看到了荔枝枝叶稀疏凋零,引发哀怨。
C. 下阕“看故人强半”几句借故友加官进爵,反衬自己一事无成。
D. 下阕侧重于直接抒发情感,但结尾以景结情,颇为含蓄委婉。
12. 本词有“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而下面这首《杂诗》有“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请比较两个“归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杂诗
西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①,靡靡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③。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释:①胡宁:为何。分析:分离。②靡靡:迟迟。③商参: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④师涓:春秋时代卫灵公的乐师。
【答案】10. D 11. B
12. 答案示例:陆游的“归心”,有建功立业的雄心,有收复失地的决心,而这份归心只有灞桥烟柳懂得,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忧虑和愤懑。王赞的“归心”侧重守边将士的思归之心,诗人借边马的归心,写戍边士兵的乡愁,讽刺了朝廷漠视边关战士的心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D项,“万里凄凉谁寄音”句表达的是收复失地的志向无法实现的遗憾。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想读懂一首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的作者、下面小注、以及诗歌中关键词句入手,还可以借助诗歌中某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借助某些传递情感的意象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
B项,荔枝枝叶茂密,竹枝词其声哀怨,引发词人悲戚之情。扶疏,枝叶茂盛的意思。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首先,了解该诗写作的背景以及陆游是爱国词人;其次,理解诗词下面注解,乾道八年,陆游协助王炎积极筹备收复长安事宜,曾写诗句“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意思是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把握这两点之后,明确《沁园春·粉破梅梢》中“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与“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相照应,表达了陆游建功立业的雄心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只有灞桥烟柳懂得,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忧虑和愤懑。而《杂诗》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长时间别离,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第十句以物类比自身情感;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所以《杂诗》是一首边塞思乡诗,王赞的“归心”侧重守边将士的思归之心,诗人借边马的归心,写戍边士兵的乡愁,讽刺了朝廷漠视边关战士的心情。
1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________,________。”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
【答案】 (1). 云无心以出岫 (2). 鸟倦飞而知还 (3). 商女不知亡国恨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5). 静影沉璧 (6). 渔歌互答 (7). 渔舟唱晚 (8). 声断衡阳之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岫、倦、还、隔、庭、璧、衡、浦。
【点睛】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蒙古长调
①头一回听蒙古长调的人,听到了辽阔悠远,觉得它与生成环境——草原有关。此说不尽然,我去过很多草原,从新疆到新西兰的草原、南部德国的草原,那里没有长调。在长调里面,民族,也就是人所承载的心灵的传统,对音乐的生成意义更大,更坚定。蒙古长调首先是蒙古的,然后才是草原的音乐样式。
②蒙古,这个词的含义超出了它民族学的内涵。历史上,蒙古意味着强悍、征服、北方等飙驰欧亚的标签;性格上,蒙古意味着豪放;地域上,蒙古涵盖着辽阔;音乐上,蒙古意味着长调。
③按照没脑筋的社会学解释,蒙古特质发乎音乐应该气势干云山崩地裂乃至咆哮。刚好相反,长调捧拾着无限的柔情——不光长调,蒙古族音乐均如此。马头琴声与长调惊人的相似。在其他音乐样式里,柔情在诉说男女私情,而长调的柔情覆盖广阔——父母、马、天空和山、草场、河水与爱情都是歌声覆盖的对象。用歌声表达纯真柔情,它一定很“小”,像人们寻找落在草丛里的珍珠;它一定“轻”,像担心雨滴砸坏初放的花朵;它一定是心声而非公共语言,不可能磅礴奔放。
④你如果去草原听长调,看到歌声的背景是晴空低垂的云朵,是天底下模糊柔和的山峦,是看上去静止却时时吃草移动的羊群,才大悟,长调正是蒙古人生活的引子或铺垫,是一个大场面或大高潮的开始。太阳升起来,羊群去山后的草场,马群到河边饮水不都是生生不息的大场面吗?长调对此铺垫得逶迤不尽。人们说,听过长调余音绕梁,心里无法收束,没听够或没听完,这正是长调的魅力。长调的美学原则不在总结升华一个道理,它不“完”。不完结的旋律融化在草原宁静的生活和蒙古人的笑容里。别的歌,完都完在歌词中,向听者表示唱完了。长调怎么能唱完呢?它循环往复,可以不断唱下去。正像河水不断在流,不会停下来总结一下停下来不流。这种不以收束完结的歌唱态度和结构方法,表达了蒙古人在山川土地面前的生活态度:谦卑、尊重,源流相济。长调给草原生活镀上一层琥珀的光泽,告诉苍天,人们对生活的感激。牧民们清楚,苍天听歌听的不是歌词,甚至不挑剔旋律性,听的是演唱人的态度。在草原唱歌,面对缓缓移动的河水和云彩,宜悠长而不必短促。如果唱一首节奏鲜明的歌曲,唱时有点儿不好意思,跺板没理由,终止也没理由。河水和云彩都没停,你的歌声怎么停了呢?而长调的起始和终结都像云彩一样来去合宜,歌曲的结尾如同融化在天地之间,被草木吸收。
⑤长调所抒发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曰:珍惜。演唱长调,如同牧民以口唇吹欲燃未燃之火,气流和绸子般的火一起跳跃。长调像宽厚的手掌擦去暖屋玻璃窗上的哈气,露出屋外的蓝天和草绿色的土地。歌手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模仿草场上看不见的夏季风的呼吸,模仿云朵层层叠叠舒卷游移。他们的心情是母亲低头看婴儿,母驼给驼羔哺乳的心情,和金戈铁马的铿锵大不同。文化的生成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复杂,听长调听出的是蒙古族人绿缎子一样柔软的心肠。一个蒙古词汇“诺日古拉”常常用来形容长调,它的本义是折叠,也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唱法,这种唱法像草原、水波起伏一样柔美。长调在牧民心里是“诺日古拉”的礼物,献给祖先和生养他们的环境。
⑥歌唱的人在唱长调之前的姿态如准备攀登一座山,双脚分开,双臂环张,用胸膛抵住前方。上山的人开始上山了,牧民们从来不企图征服山,而恳求山接纳自己,歌者在山上置身峰回路转的长调之中。正因为这样,他们抒发的不是豪情而是柔情。一般说,真诚多柔情,机器才产生豪情。
⑦歌者攀登长调的大山,伸手寻找石缝里的珠宝。这一种歌唱让他们目极天际,心驰神往。长调歌手演唱时身体不动,而旋律上下翻飞,云迸雾绕。这一状态,刚好可以形容歌者的气息变化。他们演唱时不仅是真假声变幻莫测,还有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共鸣箱和一支合唱队的企图。长调歌手从高音突降到中音部时,他的发音正做出合唱的效果,不仅气息贯通,还有腹胸头腔一并共鸣的试验。如此,听长调如目睹山峦,一山连着一山,没有休止符,也找不到换气的气口,如同河水没有缺口一样。
⑧演唱结束,牧区的歌手像从云层突然滑落到地面,腼腆而惶恐,好像不知自己唱了什么。这样的惶恐感动人。哪一个民族的人面对自己的好东西不惶恐?为别人打开一个装满珠宝的宝箱时,有惶有恐有虔诚,此乃为珍惜,否则他们便不会去折叠与收藏——诺日古拉,把它收藏在世世代代的记忆里。
⑨有人问我,蒙古歌听上去除了辽阔,还有忧伤,这是为什么?我答:如果去问唱歌的人,歌中为什么忧伤?他也回答不出来。歌声就是这样被传下来的。那么,祖先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试图让后辈记忆什么呢?一定是让草原在长生天的庇佑下碧绿如昔。如今河水断流、草场沙化,这些从来没有过的悲剧已经在草原上演,开矿、建设和操练正在毁灭长调的故乡——锡林郭勒的草原,人们怎么会不悲伤呢?牧马人失去草原,到城里的饭店给食客唱歌,长调离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除非草原上青草无边,而不是矿车无边。牛羊成群,鲜花遍地开放,长调才有世世代代可以歌唱的对象。
(取材于鲍尔吉·原野同名散文)
14. 下列关于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飙驰,指像暴风一样疾驰。“飙驰”“飙升”“飙涨”三词中的“飙”意思一样。
B. “气势干云”中的“干”与“外强中干”“乳臭未干”中的“干”意思都不一样。
C. “逶迤不尽”中的“逶迤”与“(宝钗)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中的“逶迤”意思相同。
D. 一言以蔽之,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长调的特点。
B. 在作者看来,蒙古长调的柔情与蒙古的地域历史、蒙古族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关联。
C. 长调歌手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这是因为他们对大自然满怀着敬畏,不敢逾越。
D. 蒙古长调中之所以有忧伤,是祖先预感到草原河水断流、草场沙化的悲剧会发生。
16. 为什么蒙古牧民会用“诺日古拉”形容长调?
17. 文章⑥⑦两段,作者描述了歌者歌唱长调时的状态。请简要概述。
【答案】14. C 15. A
16. ①“诺日古拉”的本义是折叠,也是一种充满柔情的唱法。②用诺日古拉来形容长调体现了其循环往复,不以收束为完结,以及柔情无限的特点。③“折叠”是为了收藏,长调抒发的是珍惜的情感,用诺日古拉来形容长调,表达了蒙古牧民对长调的珍重与热爱。
17. ①作者用类比,把歌者唱长调比为登山。②先写歌者唱长调起始阶段时谦卑的歌唱态度,恳求山接纳自己而表达柔情。③再写咏唱长调时歌者的投入陶醉,气息贯通,绵长不断。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注意平时积累,二是一定要结合语境来理解,不可孤立地解释词语的表面意思。
C项,逶迤,本意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文章中的“逶迤”形容长调歌声婉转,而《红楼梦》中的“逶迤”则形容曲折走来的样子,两个“逶迤”意思不同。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B
项,“蒙古长调的柔情与蒙古的地域历史、蒙古族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关联”错误,文章第①段“蒙古长调首先是蒙古的”,第②段又说“蒙古,这个词的含义超出了它民族学的内涵。历史上,蒙古意味着强悍、征服、北方等飙驰欧亚的标签;性格上,蒙古意味着豪放;地域上,蒙古涵盖着辽阔;音乐上,蒙古意味着长调”,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蒙古长调的柔情与蒙古的地域历史、蒙古族的性格特点是有关联的;
C项,“不敢逾越”错误,原文“歌手只是大自然的模仿者,模仿草场上看不见的夏季风的呼吸,模仿云朵层层叠叠舒卷游移”,但选项后半部分是根据文章的合理推断,但其中“不敢”一词用得过于绝对;
D项,“是祖先预感到草原河水断流、草场沙化的悲剧会发生”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试图让后辈记忆什么呢?一定是让草原在长生天的庇佑下碧绿如昔”,祖先并没有预感到具体的悲剧情况,只是希望草原可以永葆绿色与美丽。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文本的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诺日古拉”在文中第⑤段开始出现,“它的本义是折叠,也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唱法,这种唱法像草原、水波起伏一样柔美”,这句话中写明了“诺日古拉”的本义,并说明了长调中充满了柔美,像草原和水波一样源源不断,没有尽头;文章第⑧段“为别人打开一个装满珠宝的宝箱时,有惶有恐有虔诚,此乃为珍惜,否则他们便不会去折叠与收藏——诺日古拉”,蒙古牧民用折叠与收藏的意义表达自己对长调的珍惜;第⑤段“长调所抒发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曰:珍惜”,牧民对长调的珍惜也暗合了长调抒发的情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对应段落的行文思路,再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子加以概括即可。作者在第⑥段和第⑦段把唱长调的人类比喻成登山的人,文中介绍的歌者的状态分为开始唱和咏唱中两个阶段。“上山的人开始上山了,牧民们从来不企图征服山,而恳求山接纳自己,歌者在山上置身峰回路转的长调之中。正因为这样,他们抒发的不是豪情而是柔情”,歌者也是怀着谦逊的态度,恳求长调可以接纳自己,以便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和柔情。咏唱长调时,“长调歌手从高音突降到中音部时,他的发音正做出合唱的效果,不仅气息贯通,还有腹胸头腔一并共鸣的试验。如此,听长调如目睹山峦,一山连着一山,没有休止符,也找不到换气的气口,如同河水没有缺口一样”,作者着重描写歌者气息绵长、连贯的状态。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答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文段中“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请根据上下文,结合《红楼梦》的故事背景简要分析。
【答案】①宝玉张口“胡说”随后又用“算是旧相识”来化解,这与黛玉的暗自吃惊形成对比,展现出宝玉个性的率真。
②宝玉话中的“见过”与黛玉心中的“眼熟”彼此呼应,这种心有灵犀与《红楼梦》“木石前盟”的故事背景正相暗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考生应该调动知识储备,通过回顾作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然后认真作答,得出答案。
本题中,应结合对作品《红楼梦》的理解,归纳概括,分层作答。根据题干要求,一是结合上下文分析,节选文字是宝黛两人初次相见的一段描写,要分析宝玉的这句话的效果可以将其与黛玉的描写进行对比分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惊”是心理描写,而“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笑”是神态描写;从形象来看,黛玉和宝玉二人对对方都有熟悉之感,但黛玉只是“惊”“心下想道”,这表现出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和含蓄内敛,而宝玉却把内心所想表述出来,这表现出宝玉的坦直率真。二是结合故事的背景分析,两人之所以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很明显与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相关,这也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点睛】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应用(5分)
19.下面是某位高三毕业生发给班主任的一则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三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张老师好,我在高三几次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能在高考中有所建树,成功考上大学,这都是您慧眼识金并鼎力相助的结果。您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入圣,令同学们非常敬重,今日分别,谨祝教祺!
【答案】(1)将“建树”修改为“提高”;
(2)将“慧眼识金”修改为“不放弃”;
(3)将“超凡入圣”修改为“远超他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得体辨析的能力。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建树”的意思是建立的功绩,用于高考成绩词义太重,用词不当,应改为“提高”;“慧眼识金”自称“金”,用语不得体,应改为“不放弃”;“超凡入圣”,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过于夸张,应改为“超越别人”。
【点睛】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不仅这些作品”,语序错误,前后分句是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
B项,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故选D。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答题技巧:
解答时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21.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200字。
①回首在校的生活,什么是你最美的风景?请写一段文字,再现这属于你的最美风景。要求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②“停课不停学”期间,你认为居家自主学习最需要注意什么?请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建议写下来,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③央视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于2020年1月28日开播,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以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请为主持人写一段节目首播的开场白。要求体现节目宗旨,激发选手与观众的参与热情。
【答案】①当你进到我们教室里时,总会看到一个女孩,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抓一支笔,正皱着眉头认真地看着桌子上的数学题,她时不时拿起笔在草稿本上算起来,时不时又抬起头凝望着天花板,像是在沉思着些什么。你瞧,她的表情多专注啊!她是谁?就是我啊,我觉得自己努力的样子永远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②疫情当前,只有做到如下建议才会在疫情期间完成高效的自主学习。一、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安排时间。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精力不太旺盛时,就在这个时间段做题。二、养成专注的习惯。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放下手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要复习、预习的知识上面。三、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面对学习“障碍”时,激励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四、注意适当的休息。
③泱泱华夏五千年,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灿烂的明珠。我们从“青青子衿”咏到“大江东去”,我们从“春眠不觉晓”诵到“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些诗词我们从古吟诵到今,诵过一个又一个四季,它们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今日,让我们重温这些诗词,重温它们的博大与美好,我们的选手已经准备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您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对“微写作”大致有如下要求:①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饶有新意;②语言准确凝练,简明合理,论说有理,自然得体;③针对具体情境,写作紧扣要求,符合题意;④鼓励写作风格有多样性、创造性与个性,叙述、议论、抒情皆可,文体不限,诗歌亦可。
第①题,题干要求写“属于你的最美校园的风景”,这里的风景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具体的风景,如校园中的美景;另一方面指抽象的风景,如在青葱岁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的风景等等,这都可以是最美的风景。写作时题材的选择要是校园内的生活,要有具体的描写,主体为“我”,需要注意的是要带有真挚的感情,表达自己对所写风景的喜爱、赞美。写作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概貌,又要有具体描写。
第②题,题干要求对居家自主学习提出建议,表述内容要围绕学习展开,要注意从建议的角度切入。可以谈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作业效率等角度进行表述,要注意条理清楚,言之有物。
第③题,题干要求为主持人写一段节目首播的开场白,一个节目的开场白很重要,在开始就要营造会场的气氛,所以要激情一点;另外,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也就是这个节目的核心,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中华诗词的悠久历史;中华诗词的文学魅力;诗词中的生活之美。
本题要求明确,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字数150-200字。
22.作文
题目①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位前贤说的名言警句能给你什么启发?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②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被人们尊称为故宫“掌门人”,而他自称是故宫的“守门人”。他说,一定要看护好故宫的9371间房,180万余件藏品。到2020年,故宫就600岁了,我们要把壮美的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我们这一代人要上对祖先、下对子孙,保护、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守门人”“守护者”。他们或平凡或伟大,我们对他们或熟悉或陌生……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他或他们的故事。
要求:可写人(单霁翔除外),可写物;可实写,可想象;故事完整,描写合理。
【答案】【例文】
承担民族责任的重要性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足以见得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而承担起肩上的这一份道义,于古于今,对于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维系国家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张元济,以教育为己任,建起涵芬楼,在动荡的年代里,沉下心来搜集、整理着古籍,期盼着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为了国家天文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了国外的高薪,回国就任了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副台长,为“中国天眼”奔波,为“中国天眼”奋斗,终于造出了这一领先全球的射电望远镜。由此可见,承担起民族文化的责任,并付诸实践,能够维系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也能够促进其发展。因此,承担起民族文化责任,是我们国民义不容辞的义务,十分重要。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一定程度上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雨果奖得主郭景芳,在科研之余创建童行书院,尝试以商业项目的形式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刘震云的妻子郭建梅在北大法律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公益律师,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耶鲁毕业生秦玥飞,积极整合多方资源,为农村发展探索新道路。他们都在竭尽所能地为这个国家社会的发展努力着,并取得了成绩,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承担起民族社会责任,认识到民族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维护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发展。
承担民族责任,能够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铁肩担道义的谭嗣同,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中依然放弃了生的机会,选择为了自己的变法事业而献身,“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即使面对着鬼门关,他也丝毫不会犹豫。最终,人们逐渐地被诸如谭嗣同这样的烈士唤醒,甚至清政府也自惭形秽,相继发起新政及预备立宪。由此可知,承担民族国家责任,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能推动国家发展。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对轻视自身的利益,而去承担民族、国家的责任,这样对于国家的文化、社会等方面会有着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推动国家发展。承担民族责任感十分重要,应该人人去做。
守好366平方米
我是红旗岛的第五代守岛人。
红旗岛,在中国东南端,那些用放大镜在地图上也只能看见一个黑点,看不出轮廓的岛礁之一,因为它只有366平方米。 岛上有一座红白相间的灯塔,而我的工作就是守好这座塔。
我从父亲那里接下守塔这份工作已经两年了,岛上信号不好,时有时无,但我却总能收到大学同学的信息,“刚子,还守啊?都两年了,什么时候回来聚聚?”每次看到这样的惦念,我总是心头一暖,而后无奈地笑笑回句“谢了,不过再说吧,走不开。”——守岛人是不能离岛的。
过惯了城市中求学时缤纷多彩的生活,刚接过这件世代相传的工作时,心里怎会没有落差?带来的五本书,在补给船带来新的物资和我渴望的唯一娱乐来源——书籍之前,早已看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倒背如流,甚至改写了小说的结尾。然而依旧排遣不去孤独与无聊。我用脚丈量岛上每一寸土地,一步、两步……一共一百九十一歩便可走完一圈。我也曾埋怨,每日傍晚去燃油机库打开电源时,我蹲下抱紧自己,望着眼前这个大家伙,轻轻叹息:“你要是能自动开关就好了,健康持续地运行下去,便也能放我个自由。”燃油机只是“呼呼”地转着电扇散热,我的话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可那夜,我变了。
“今夜,有强对流暴雨袭击030海域,请渔船注意回港,注意避让……”电台所说的海域正是红旗岛所在的海域,通常这种提示播出后,一整夜陪伴我的就只有暴风雨,一艘船也不会经过。叹气,坐回床上。拿起书不再顾暇窗外的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入夜很深了,塔外的风暴却更肆虐了,一阵阵强风裹挟着硕大的雨滴砸在白塔上,白塔纹丝不动,我的心却揪着,不知怎的我隐约感觉有事要发生。我冲着窗卧着,耳朵支楞着努力捕捉除雨声外的其他声响。“喀嗒”,声不大,却如突然没了亮光的窗外一起让我从床上弹起——不好!灯!
通向塔灯的楼梯只有一个,可塔底的两个灯却分别放在两个屋中,两个小建筑物之间仅有一根直径10厘米的钢管相连。站在钢管的一端,望着另一边灭了的灯;又看了看身边还有一盏亮的很好的灯,风刮着雨几乎变成45度的斜线,“要不……反正还有一盏,今晚也不会有人驾船驶过。”可一想到在大浪中摇曳不定的船望着单薄的一盏灯无法分辨方向便会遭遇不测,爷爷那句“人在塔在,只要守塔人活着,灯就要亮着”响起在脑中。
搂着钢管,又湿又滑,加上狂风,我几乎要被吹走,人在塔在……人在塔在……我默念着,一点点向前挪着,也许三分钟或是十分钟,到达对面时浑身湿透,我咬住嘴唇自己却不断抖动,又是“咔嗒”一声,灯再次亮起,我倒在地上。醒时已是天高云淡明朗早晨,灯还亮着。
下了塔,我拿着手机和蓝天白云下的红白塔自拍合影,发了毕业后的第一条朋友圈——“看,我和我的三百六十六平方米大房子,人在,塔在,我在,灯永远会亮。”
【解析】
【详解】题目①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两则名人名言,理解名句的含义是立意的前提。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句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天下”“匹夫”“责”。顾炎武这句名言表达的是:个人要为国家担当!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说,林则徐是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冲向前去,决不会顾及个人利益,毫不犹豫!将上述二人的名言合起来,我们发现:他们都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都胸怀国家,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都强调个人对国家的担当!本题明确了文体,写一篇议论文。
参考立意:
1.个人要为国家担当;
2.为国担当不分贵贱;
3.人人要有担当。
行文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观点“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对于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中间有三个分论点:承担民族责任,能够维系国家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发展;承担民族责任,能够一定程度上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承担民族责任,能够推动国家制度的发展;结尾再次点明承担民族责任感十分重要,应该人人去做。
素材:
1.布衣之志,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曹刿身为乡野平民,国战在即,毅然挺身进谏。乡人劝阻他“又何间焉”,他却心系国家,坚持劝谏,更不畏艰险,亲赴战场,最终以“一鼓作气”、爱民护民的计策助公克敌。身为布衣,国家安稳则恪守本分,世间动荡则自任济世之责、自怀当世之志。
2
.看着虎门的滚滚沸水和洋人的鸦片大烟,林则徐爆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言壮语。是的,爱国是一个人的基本情感,更是我们中国人最起码的品质。唯有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才会幸福;一旦国家破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除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叹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飘零之外,我们个人还会有些什么呢?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的大义面前舍弃自己的“小日子”,为祖国的发展出一份力。这份力既体现在鞠躬尽瘁、为中国天眼耗尽毕生气血的南仁东身上,也体现在蔑视危险随蛟龙号下潜到深海的唐嘉陵身上,更体现在抛弃安逸、一心为农村信息化发展脱贫致富的秦玥飞身上。他们既拥有中国士大夫的“立德、立言、立行”,心有祖国的操守与担当,也拥有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勇气与决绝。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3.心怀天下及以国家乃至天下的利益为先,小我的祸福置后,为此敢作敢为敢于发声,恰如韩愈纵使知道触怒龙颜也要谏迎佛骨,为天下无悔于遭贬。这亦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在。一方面,效力于天下有利于我们自身。论语有云:“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若想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便不能认为天下乃事不关己;另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正如范仲淹先忧后乐留名千古,王安石大加改革功勋卓著,欲实现人生价值首要是心怀天下。
4.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往往能抛弃“小我”的利益与个体私欲,以“大我”的姿态审视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乃至民族的进步。从“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从“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顺马革裹尸还”的徐锡麟到以草鞋替皮鞋投身革命的叶剑英……在个人的利益有所侵犯时,他们依旧心忧天下,摆脱个人的桎梏,将家国情怀深深地铸进血液里,以天下为己任,展示了君子的不朽担当,推动了社会前进的车轮,更为万世铭记。
5.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国家情怀的国度,现如今,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不仅是民族和文化对国人的要求,更是时代对国人的召唤和鼓舞。何为国家责任?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那个国家危亡的年代,为国家奉献自己就是国家责任。张自忠、戴安澜等将军为国抗日殉身;誓不入政坛的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在美国53天演讲57次;年逾九十的马相伯抗战时仍多次发表国难演说。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不顾个人利益,为抗日卫国奉献自己,这是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国家的责任。
题目②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介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守护故宫的负责精神;第二段拓展开来,由守护故宫拓展到守护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写人(单霁翔除外),可写物;可实写,可想象。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来讲述他(们)守护的故事。
在立意时,所守之物应该有价值,可以是抽象的,如精神的守护、人格的守护、品德的守护等;也可以是具体的,如奶奶的守护、家人的守护、守护某种东西等;甚至两者兼而有之。
参考立意:
1.守护环境;
2.守护国土;
3.守护自己的心灵。
行文结构:开篇开门见山写出“我”是红旗岛的第五代守岛人;接着对红旗岛进行简介,特别强调岛的面积是366平方米;接着记叙“我”守岛的日常状态;接着记叙暴风雨夜,“我”坚守自己的岗位,牢记自己的职责“人在塔在,只要守塔人活着,灯就要亮着”;最后再次点题“我和我的三百六十六平方米大房子,人在,塔在,我在,灯永远会亮。”
素材:
1.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守护者,他们守护世界和平,交通安全,科技发展等等。他们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往往,他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在足球场上也有这样一类人——门将。
2.而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钟杨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众多的称号中,我最喜欢别人称呼我为老师。”钟杨不仅仅用自己的知识来守护这片土地,更将知识带给了西藏的人民。他们开设了希望小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同他们一起守护西藏,将知识同种子播撒在西藏,不仅仅让原住民得到了教育,还让更多的西藏人投入到保护自己的家园中。保尔柯察金说过,“当我回顾人生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钟杨一生没有停顿,他最终累倒在了西藏,一个守护者倒下,但他们精神永存。
3.在我的心中,太姥爷一直是一个古板的老头儿。有时候,我甚至常常将他对一些事的坚守和守护看作是一份固执与执念。但随着年龄愈长,我愈发明白:他对传统中医学的执着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守护。
4.看都江堰,生出一丝敬佩。“护佑人们的安全”,护佑?眼前的,堰坝从江水中跳出,像排队整齐手持刀枪的士兵,一个个眼中迸发坚守,面对奔腾的洪水,这不正是守护者吗?我心下惊喜,向都江堰贴身之处跑去。这正是守护者啊!历经二千年不倒的守护神,在此独一无二,它不像长城一样,以高傲的姿态驻守边疆,它以柔克刚的魔力,化腐朽为神奇的魄力,保卫着天府之国的人们,守护了受自然之灾的地域,他成了中国几千年不绝的文明,成就了养育一方的天地。都江堰之守,是多么伟大呀!
5
.我听着浪涛在风中嘶吼的声音,而这一次我听见了那之中的一个坚硬的声音,李冰手持一仗,立于水的巅峰,化成了守的原型。在人人畏惧的洪水面前,他挺身而出,他不过是比旁人多了一份对国对人民的深情,多了一份与自然抗衡的自信,这使他成为至今人们口中的神——守护神。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1.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3.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5.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6.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