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50 KB
  • 2021-06-05 发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传记阅读13突破两大筛选整合信息题学案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五 传记阅读 学案 13 突破两大筛选整合信息题 【学案略语】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点题型,课标卷的四道题无论是选择题还 是探究题,都以筛选整合信息为基础,近几年课标卷更是每年都出两道类型不同的信息筛选 整合题。这类看起来难度不大的阅读题,考生答卷中却存在不少严重问题,有的遗漏要点, 有的偏离题意,有的盲目抄录原文,失分现象十分严重。本学案主要针对考生对筛选、整合 的步骤、方法的掌握方面,通过规范训练提升考生的得分能力。 (2016·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53700016)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1942 年夏,陈忠实出生在陕西农村,上中学时,陈忠实读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 的《创业史》,得到滋养,萌发了文学梦。也许是好事多磨,1962 年高中毕业后,他未能如 愿上大学读中文系,这个 20 岁的青年,常常一个人坐在家乡的灞河边,想着文学,想着寻 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三年之后,陈忠实的散文《夜过流沙沟》在 1965 年 3 月 8 日的《西安晚报》文艺副刊 上发表,他的文学生涯由此正式开始。但直到 1979 年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他才确立了文学上的自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和业余作者了,是年 9 月 25 日,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又一个三年之后,陈忠实 40 岁,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 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他终于是一名专业作 家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 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的标志性年份。 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 套质地不错的西装。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刚完 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 下蓝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 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 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 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家郑万隆也是“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他痛感自己需要从什 么地方剥离出来,将自己彻底打开,不仅要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 自己。 在剥离的愿望中,陈忠实认识到必须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这时,各种新近阅读过的长篇小说萦绕心头,作家倍感困惑,又备受启发。马尔克斯《百年 孤独》的结构像网一样迷幻;王蒙《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自然随意,却俨然大手笔;张炜《古 船》的结构完全不同,有一种精心设计的刻意……而结构背后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陈忠实 最终发现,不是作家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先要有对人物的深刻体验。 寻找到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恰巧 此时兴起的“文化心理结构”学说给了他决定性的影响。他相信,人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理 念支撑的,而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的内 核。如果心理结构受到社会冲击,人就将遭遇深层的痛苦,乃至毁灭。陈忠实感到自己终于 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仿佛悟得天机,茅塞顿开。多年以后,作家回忆 往事,认为自己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的。 陈忠实后来寻找到了什么是人所共知的,1992 年开始在《当代》杂志连载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学经典,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也随之奠定。此后,功成名 就的作家继续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2016 年春天,陈忠实走了,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 (摘编自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李清霞《陈忠实年表》等) 相关链接:①陈忠实的《白鹿原》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把这部作品放在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大 格局里考量,无论就其思想容量还是就其审美境界而言,都有其独特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 (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 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 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为什么说 1985 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审清题干要求到文中寻找相关信息。文章第 3、 4 两段写了陈忠实思想上的巨大转变,第 5 段写他创作思想和创作行为的变化,抓住相关语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句归纳概括。 答案: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 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 己是在 1985 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来爱国 罗 旭 “即使在中国做着和美国同样的事,在祖国也会开心得多。”“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 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既是新的充实的 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 年,施一公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至 高荣誉。但施一公却谢绝了这份邀请,选择了“千人计划”,回国到母校清华大学工作。 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作为享誉世界的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在头版进行专 门报道,探求其中的原因。 “其实,我的动机再简单不过: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国人深入骨髓里的使 命感与归属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为祖国健康工作至少 30 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科学家理应敢担当、有作为,把个人奋斗与 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几年来,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的 结构与功能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 施一公开始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 制,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 “核心就是打破铁饭碗,实行‘非升即走’的用人机制。如果在 6 年之内达不到 世界 一流大学的终身教授水平,就必须离开。”施一公介绍,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引 进面向国内外开放,全部实行海外评审专家组评议;薪酬体系采取国际通行的年薪制,不让 人才为柴米油盐发愁;每个实验室配备的启动基金,免去了人才的项目、经费申请之苦…… 截至目前,已有 70 多名国际顶尖青年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职工作,产生了 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 2010 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生命 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 2012 年教育部一级 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国第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在科研及人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固然让人骄傲,但让施一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人才培 养。他曾不止一次说:“我回来最想做的事,就是教书育人。” 归国以来,施一公一直亲自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生命科学前沿》等 课程。他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在清华大学实验室 的重要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基本是年轻的博士生,他带的多位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 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到今年底,他的实验室将培养出 18 名博士。他说: “我毫不怀疑他们大多数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我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变革, 在中国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施一公说,“我常想,当我在清华退休时,看到 自己的学生成为能够影响世界进步的科学领袖,那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有删改) 相关链接:施一公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 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 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 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如今,施一公自己在清华为本科生开设一门思想政治课,用 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享誉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的回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引起震动,也 使他自然成为“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B.主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工作后,为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施一公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C.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好,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生命学 科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与施一公引进人才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有关。 D.施一公希望通过推动清华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和教育体系的 变革,生发出能够培养大师的肥沃土壤。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强加因果,施一公成为“千人计划”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他回国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答案:A 2.文中多次引用施一公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传主 的话是彰显传主精神品质的直接描写,再结合引用的话具体分析即可。一般来说,可从真实 性、说服力、情感表达、结构等几个方面切入。如文本开头第一句就是引用传主的话,这句 话直接展示了传主的内心世界,即在祖国工作很开心,表现了传主对祖国的热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答案:①直接展示传主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②丰富文章内容,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③印证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依据。 3.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施一公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施一公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科学家,他身体力 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国的情怀。考生可以梳理材料,划分层次,按照他的具体行 动,归纳概括出回国到清华工作报效祖国、打造顶尖学术团队钻研科学、倾心培养科学领袖、 亲自开课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等几个方面,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释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在年富力强时回国报效祖国: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到 清华大学工作。②打造顶尖学术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人才队伍建 设为核心,大力提升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水平。③培养未来科学领袖:注重人才培养,亲自为 学生讲课,倾力于学生的学术成长,经常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培养出很多优秀的 学生。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清华开设思想政治课,用他在国外曲折而真实的经历,激 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神湾“啄木鸟” 周立耘 ①“当!当当!”层峦叠嶂的雪峰山深处,不时传来啄木鸟尖嘴啄病树般笃实而锐利的 声音,不仅给这片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气,也牵动着我们的好奇之心。 ②跨过神湾大桥,穿 过神湾坳隧道,来到茅房溪二号大桥,凭栏远望,一群身着黄马 甲的“啄木鸟”,正攀附在桥梁底部除锈刷漆,手起锤落,发出阵阵悦耳的声音。他们头上 是拔地而起的群峰,脚下则是万丈深涧。我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③“啄木鸟”们来自湖南怀化工务段溆浦桥隧车间神湾工区。“悬挂”在柘溪水库岸边 的神湾工区,以险峻闻名于沪昆铁路线。9 月 25 日上午 10 点多,我们从长沙出发,到达神 湾隧道口时,天色已晚,工长谌哲明站在门口等候我们。他说,工区一共 9 名职工,今天都 在。 ④神湾桥隧工区坐落在湖南省安化县境内雪峰山脉下,没有村庄,也没有田园,只有一 座座抬头也难望到顶的古老而神秘的陡峭大山。工区的三层小楼,背靠雪峰山脉,面对柘溪 水库,三面环资江水,环境安静而优美,2012 年底工区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区”。 迎着江风,班长严鲲将一碗碗热气 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有他们去年冬天熏的“神湾腊 肉”,自己种的“神湾南瓜”……谌哲明兴冲冲招呼我们喝神湾茅台——他们用杨梅泡的米 酒。谌哲明说:“干一天活累了,大伙晚上喝几口酒聊聊天,解闷去乏。” ⑤几年来,他们累计检查养护的线路 20 000 多公里,发现伤损夹板、垫板等设备配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不计其数。每天行走在两股钢轨间,弯腰巡检、看方向,低头抬头百余次。日月往复,无论 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啄木鸟”们都扎根在工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安全信念,用无 畏而坚实的步伐在铁路线上铿锵前行,近万余根轨枕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⑥他们虽然长年守着铁路,看着铁轨,但要出门,却只能靠两条腿。摆在职工们脚下有 两条路:一条是水路,乘船一个半小时去平口;一条是陆路,沿着铁路步行 8 公里,到烟溪。 他们的家属最远的在重庆,最近的在平口镇,离得也有几十里。所以,守望也成了他们生活 的一部分。虽说生活很寂寞,但他们都很乐观。袁旭东 2006 年到的工区,家在安化县城, 每次回家都要坐 3 个小时的船。他说:老婆嫁给我这几年,我一直都没好好陪过她。特别是 有了孩子以后,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双方父母。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老婆如果不跟我一样热爱这铁路,日子就没法过下去。妻子常常发短信对他表示理解和支持。 “我理解并支持你,加油!”这条短信他珍藏了很久,每当工作遇到难题,想想妻儿给予的 理解和支持,他就感到有了无尽的动力。回忆及此,这个汉子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了深深的 愧疚。2012 年,在神湾坚守了十多年的工长谌哲明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他的妻子 被怀化工务段评为“十大最美工嫂”。 ⑦中午,谌哲明担着饭菜来到桥头。大伙围拢来,盛饭、夹菜,有说有笑地蹲在路旁吃 了起来。陪在一边的怀化工务段党委副书记雷建华说,他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油漆、电焊、 砌筑,样样都精通。他们像啄木鸟般,坚守在这片山区,养修巡检,清除铁路隐患,守护铁 路安全,用无声的旋律演奏了一曲温暖和谐的安全乐章。 ⑧我再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 (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对工区环境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说明铁路工人工作的单调 寂寞,衬托他们的美好心灵。 B.第④段写班长严鲲他们吃饭的情景,是为了说明铁路职工生活物质条件得到了充分 保障,这也表现了他们的知足常乐。 C.本文写到了铁路职工的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体现了铁路职工工作的艰辛,旨 在表达对职工及其家属的赞美。 D.本文是一篇新闻通讯,采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再现了铁路职 工工作生活的情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写他们吃饭的情景,是为了表明他们生活简朴, 展现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答案:B 5.请概括作者两次“情不自禁地按下了快门”的原因。 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该内容出现在第②段和最后一段。文章第②段, 作者描写了铁路工人惊险的劳动场景,由此可以得出第一次按下快门的原因。从文章第④段 开始,作者描写了这个群体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自己准备饭食、酒,他们扎根工区,他们 工作环境艰苦,他们像啄木鸟一样坚守在这片山区工作等。由此可以得出第二次按下快门的 原因。 答案:第一次是被铁路职工工作环境的惊险和他们工作方式的奇特吸引而按下了快门, 第二次是被工人的辛勤、奉献、乐观及温暖和谐的生活场面感动而按下了快门。 6.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试分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 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赏析标题的妙处,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标题使用的艺术手法,二是标题体现的思想内容,三是标题与 全文的关系,四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文章的主旨)等。标题中的“神湾”指工人工作 的地点;“啄木鸟”是比喻的手法,体现出他们工作的性质;再结合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 情感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标题新颖生动,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铁路职工比 作啄木鸟,形象地概括了铁路职工辛勤的工作状态和保护铁路安全的工作性质,也恰当地表 达了对铁路职工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