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今生今世的证据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炉灶( ) 烟垢( ) 骨骸( )
瘸腿( ) 捣地( ) 渗浸( )
[答案] zào ɡòu hái qué dǎo jì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横 (2)巷
(3)缝 (4)悄
[答案] (1)hénɡ/hènɡ (2)xiànɡ/hànɡ (3)fènɡ/fénɡ (4)qiāo/qiǎo
2.语境辨析法
(5)他在山坡南面圈( )了一块地,搭了几间圈( )棚,现在可以每天傍晚把羊群赶到棚里圈( )起来过夜了。
(6)为防止疫病发生,社区畜( )牧技术人员走家串户,对社区的牲畜( )注射各类传染病疫苗。
[答案] (5)quān/juàn/juān (6)xù/chù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答案] (1)榆/瑜/渝/逾 (2)漫/蔓/曼/幔 (3)仓/苍/沧/怆 (4)缕/褛/偻/镂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熟悉·熟习
“熟悉”指了解,
- 10 -
使知道得清楚。“熟习”指(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2)工夫·功夫
“工夫”一般指时间(指占用的时间);空闲时间,时候。“功夫”主要指本领、造诣;武术;(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3)面目全非·面目一新
“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
2.明确词义
(1)一干二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悄无声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2)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我真的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hé)和根需。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苍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qué)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捯着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骸hái,需—须,苍—仓,捯—捣。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_______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___的东西告别。
③他们要求自己在服务本领上,有一技之长;在服务态度上,一心一意;在对待不同企业上,一视同仁;在自我要求上,________。
A.冲刷 熟悉 一尘不染 B.冲洗 熟悉 一干二净
C.冲洗 熟知 一尘不染 D.冲刷 熟知 一干二净
A [冲刷:水流冲击,使土石等流失或剥蚀;冲洗:用水冲,使附着的东西去掉。前者是自然的水流,后者是人为的,从语境上看,应用“冲刷”。熟悉:了解,使知道得很清楚;熟知:清楚地知道。前者强调了解的状况,后者强调了解,从语境上看,应用“熟悉”。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清洁;一干二净:形容十分彻底或一点也不剩,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思想洁净,应用“一尘不染”。]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 10 -
(1)我回到现在已成别人的曾经是我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2)介词使用不当,“关于”改为“对于”。
[资料链接]
乡村哲学家——刘亮程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作品有《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虚土》等。
本文选自《风中的院门》,作者刘亮程生活在一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人和牲畜被太阳晒老,所有的一切都按自然的意志生长,这一切都让作者依恋,启发作者深思。在本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觉角度,描写家乡的点点滴滴,赋予这些事物感觉和思想,启人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文本鉴赏]
本文是一篇叙写故乡的散文,文章不仅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还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从而阐述了故乡对每一个人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深刻道理。
- 10 -
[答案] ①反衬故乡的可爱 ②家园废失时才意识到它的价值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连续使用两个“不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连续使用两个“不知道”,意在强调对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乡土之情的遗憾和懊悔,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2.第2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对“草”“土墙”“房子”等的叮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抽象感情的形象表达。把对家乡的思恋变成“草”“土墙”“房子”等一些过去所熟悉的东西,使抽象的乡恋变得具体、形象。
二、阅读课文第7~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第7段最后“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这句话中,“土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土从土坑里出来变成了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墙在慢慢地被磨蚀,终有一天它不再风光,还要回归到土坑里,土坑就这样默默地等待它的回归。这就像游子要离乡却最终又要归乡一样,我们的思想也终究要有皈依之处。
4.第8段中,“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
- 10 -
又写了“公鸡”和“黑狗”,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老死窝中的黑狗”实际上是写家。表达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意思,在故乡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作者在问:“家里的大公鸡和那条黑狗还在吗?”根本上还是写那难忘的乡愁。只是在这里,作者把乡愁变成了大公鸡和黑狗,更具体形象了而已。
5.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句话有何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是全文主题的升华。短短的一句话,含意非常深刻,它设想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从日常性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当故乡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印记不复存在时,他的生命,他的历史也就成了一片虚空,他没有“根”,也就没有了寄托与归宿,没有了通向未来的路。
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6.思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人认为家园不可避免地会丧失物质的存在,那么思念故乡就会失去依托;有人认为只要有对故乡的眷恋,故乡就会存在于你的心中。你怎么认识这一观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人之所以常常以曾经经历的物为怀念的对象,说穿了,人怀念的并不是物本身,而是自己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自己过去的时间与历史的意义和价值。这其中,故乡显然具有特别的分量。忽视或否定这些曾经之物,必然意味着对自己生命的怀疑,而从客观的情形来看,当家园废失,“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观点二)外在的证据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那是我们生命的全部。它决定着我们的情感、思想与性格。外在的证据重不重要,关键是我们是否将故乡作为我们的家园。
(观点三)家园,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所谓家园废失,固然有外在的消失与不可复得,但更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遗忘了它,丢失了它,甚至主观上故意遗弃和背叛了它。
- 10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腻独特的场景描写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对场景的描写非常细腻,而且这种描写是浸透了作者的感情的。一般来说,情感、意义,以至过去的生活,特别是“一个人内心的生存”,都是抽象的,无法把握的,它们必须通过具体的物、具体的场景才能表现出来,而物与场景总是个人化的,是个人感觉的延伸,它成了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比如“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这些对物的记忆显然是非常个人化的,换言之,故乡对人的意义并不是雷同的。这就是故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的道理所在。
2.写法指导
场景描写“四要”
(1)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而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2)要分清主次,理清头绪
场面不论大小,往往都是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因此,必须理清头绪,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
(3)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场面描写,要求通过一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特定场合或喜或悲的气氛。写出场面的气氛,实际上就是写出场面中人的活动和感情。
(4)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事组成,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先对整个场面作概括的描述,然后再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样,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又有具体的感受。
3.迁移运用
在作者笔下,那一岁一枯荣的野草,濒临倒塌的土墙,墙角的烟道和锅头,一只破瓦片,一小块泥皮,泥皮上的烟垢和灰,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等等都是他“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你“今生今世的证据”又是什么?请以“我今生今世的证据”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求: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些场景,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河两岸那广阔的田野,有我在明媚阳光里垂钓的身影;那通往老街的窄窄的悠长悠长的小巷里,有我拎着竹篮到街上买豆浆的轻松脚步;那原野中碧绿的水洼边,有我在明月高悬的夜空下,踏碎的一潭月影,银光荡漾;在那三株历经风雨越发苍遒的老樟树的浓荫里,浓浓夜色下升腾的火焰裹挟着欢笑,随风飘散。特别是那条匍匐在故乡原野上的河流——大青河,更是我存在的证据。河岸边那一串串数不清的脚印中分明还有我稚嫩的脚印。从小学到初中,我都是沿着河岸步行上学。循着河岸,雀跃奔跑一阵,胡乱踢腾一番,顺手“拈花惹草”,捡石子打水漂。长长的河岸被我走得短短的。从春天走到秋天,从少年走进回忆。在这个容易迷失的世界里,你们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作者在文中写道:当拥有故乡时,并不懂得怜惜它;当要离开它时,不知道要留下一些什么证据;当家园废失,才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他用这些告诉我们:已经离去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人们要在它尚完好存在的时候珍惜这一切。
【应用角度】 “思乡”“灵魂迷失”“珍惜”等。
2.素材应用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地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才知道乡村是刘亮程笔下的“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是“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是“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远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淳朴的执着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群文阅读]
导读:随着乡村社会的巨变,农民父母们的传统价值体系坍塌,农民走向陌生化,文化缺失及本体性价值的弱化所导致的新的发展困局似乎正在出现,
- 10 -
而这正是作者的忧虑所在。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药,须得按时服用,方能平息城市喧嚣带来的烦躁心绪。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便在城里待得再久,那份散漫的野性都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门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的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藉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信工具帮忙。可是,在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一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象,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般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但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的思念。
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
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
刘亮程:给正在
消逝的村庄立传
有一种作家,我不忍把他读完。过去是路遥,如今是刘亮程。我几乎收藏了他所有的作品,从最初的《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
- 10 -
到后来的《正午的田野》《虚土》。我不会从第一页读起,也从来没有打算要把它们读完,但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无论翻开哪一页,无论目光落在哪一处,总能读得进去,并迅速被深深吸引。刘亮程的书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大观园,从任何一处都可以进入:或小桥流水,或茂林修竹,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无处不是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任何一处既是入口又是出口。
刘亮程的歌唱或呐喊,是对濒于瓦解的家园意识的伤怀和修复。或者说,在光怪陆离、喧嚣浮华的尘世中,刘亮程为我们平静而执着地守护着一小块精神家园,使我们不至于在都市迷情中彷徨和沉沦,为我们实际上已经很贫瘠、焦渴的心田注入营养,洒下甘霖。
刘亮程像个乡村哲人,深情地拿起笔,小心地把他的村庄一笔一画地描在纸上,还没有完全忘却的我们,贪婪地吮吸他的记忆。我们需要彼此提醒,彼此感动。之所以把村庄绘在纸上,是因为我们都害怕遗忘。如果连这些只言片语都没有,谁还可以为我们指证曾经有过的家园呢?把村庄留在纸上,那些马和老鼠,就再也跑不掉了。当我们像父母一样渐渐老去的时候,还可以擦擦眼睛,跟我们的孙子讲讲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还是绿的,庄稼是长在地里的。
刘亮程用他独具灵性的笔,给一棵树、一场风和一条狗立传,给那些正在消逝的村庄留下最珍贵的史料,让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从那条狗的眼里,清晰地看到黄沙梁村民多年前的陈事旧影。刘亮程经由一个村庄的人、物,写出了对世界与人生的洞察,执着其小,不失其大。
建议阅读篇目:
《乡村》(屠格涅夫)
《一个正在消逝的村庄》(陈洪金)
《失语的村庄》(张中信)
[诵国学经典]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明理知义] 数百万军队的主帅可以被俘获,而一个人的坚强意志却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使他改变的。
[成长启示] 志是立身之本,只要你壮志在胸,理想在怀,纵然波浪滔天,也摧折不了你远航的樯帆!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明理知义] 理想的境界是不能忙着前进,要懂得适时停止、放下,志向才能更坚定,志向越坚定也就越安静,只有安静才可思虑周详。真正的成就是这样取得的。
- 10 -
[成长启示] 人要知道适时停止,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等待幸福。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
- 10 -
相关文档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26页
- 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学案:第一2021-06-0526页
-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14页
- 高考语文基础突破复习试卷新人教版2021-06-0537页
- 【语文】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06-051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2021-06-0523页
- 高考语文 优秀作文大全 执子与通子2021-06-051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3:李2021-06-054页
- 江西省安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29页
- 2019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2021-06-0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