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19 年平遥二中高二年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
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
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
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
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
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
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
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
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
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
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
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
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
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
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
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
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
- 2 -
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
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
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
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
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
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
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
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
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 年 03 月 25 日)
1. 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 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
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 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
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不学礼,
无以立”中有所体现。
B. 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
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
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 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
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 3 -
3. 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
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 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
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 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仪之邦”的愿
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 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是,正
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答案】1. B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 B 项
“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
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
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 D 项“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错,
原文最后一段说“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
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
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
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
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 D 项本文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
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未遂
赖海石
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别墅,一步一摇地向文化广场走去。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
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
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去收费处缴费!”
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
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我有他儿子电话,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
电话,好吗?”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谢谢你把我妈送到医院,救了她一条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
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
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另外,欠你那八十
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给你结清。你等我的好消息。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任大成手下的二
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
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
“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
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住哪里?”
- 5 -
“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老围?任大成知道,老围可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土坯瓦房,而且是危房,没几个人在那里
住。难道彭老板穷到了这种程度?任大成说了句:“我过去找你。”也不等彭老板回话,就
挂断了电话。
老围路口。彭老板早已站在那里等候。
任大成说:“走,去你家看看。”
彭老板说:“看啥,想耻笑我落魄?走,喝酒去。”他硬拉任大成进了旁边的小酒馆。
任大成举杯:“彭老板,今天我先敬你,我代表二十多个工人师傅敬你,为了给工人发
工资,你把别墅都卖了。我们以后还跟着你干,你会东山再起的,别墅会再回来的。”
彭老板声音有点哽咽:“我不是不知道你们的难处。我如果不是被别人骗了二百多万,
怎么会拖欠你们那么久……”
任大成眼睛有点湿润,又举起一杯酒:“彭老板,我以前对你有误会,以为你故意拖欠
我们工资。我自罚一杯。”说着一饮而尽。
那天,在文化广场,任大成和另一个中年汉子本来是想绑架彭老板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
清欠款的,没想到还没开始行动,老太太就突然晕倒了,他们只好把她送到医院。否则……
否则,任大成现在就不是坐在这里喝酒,而是蹲在大牢里了。
(摘编自《小说选刊》)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并不奇崛,看似一个平常的救人故事。但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情节,为下文
做了有力的铺垫。
B. 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精心选取了“跑、抱、按、压、掐、抬”等动词,摹写一连串的
动作,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C. 小说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使语言表达富有韵味,如“破中巴突突突喘着
粗气向医院驶去”。
D. 小说结尾揭示出小说开头的“救人”事件,原来竟藏着一个精心策划的绑架计划。结尾出
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
5. 从这篇小说中可以得到怎样的警示?
6.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结构十分巧妙,请结合作品的情节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警示人们:①解决问题,不要采取非法手段,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善
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②一个善念,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救人改变了任大成绑架老人的
- 6 -
计划,诚信给老板带来翻盘的可能。
6. (1)小说结构巧妙,善于巧设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①老太太从别墅内出来,后
边跟着一辆破中巴。这种设计容易引起各种猜想,产生悬念。②老太太生病,中巴车上的人
出手相救,让大家以为是老太太的家属。③中年汉子从医院收费处跑掉,让读者以为是肇事
逃逸,最后却是讨要工程款。④老板为还工程款变卖自己别墅,任大成感恩老板,却想到原
先的绑架计划。(2)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 项,“为下文做了有力的铺垫”理解有误。看似平常的救人事件,其实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
个悬念。老太太从别墅内出来,后边跟着一辆破中巴,老太太生病,中巴车上的人出手相救。
这样的设计容易引起读者的各种猜想,产生悬念。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标题、情节、人物、环境以及小说的
感情倾向入手。
小说借助任大成试图通过绑架彭老板的母亲来逼迫彭老板结清欠款这一情节,警醒人们解决
问题,要通过法律途径,切忌采取非法手段。
小说借助任大成放弃绑架计划,转而救人。母亲被救的彭老板,立刻还了拖欠的工程款。彭
老板为了偿还欠款,不惜卖掉自己的别墅,赢得了工人们的信赖,为日后东山再起提供了可
能等情节,告诉人们要心存善念。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技巧的理解分析能力。小说中常见的结构技巧有悬念、抑扬、照应、伏
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解答此题要先指出技巧,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怎么运
用的这种技巧,最后指出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本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构思上下了大功夫,多处设置了悬念,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
- 7 -
意料。开篇“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离开别墅,一步一摇向文化广场走去。一辆破破烂烂、没有
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后面”促使读者猜想车上人的身份与动机。
“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
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
院驶去”,读者读至此处,会猜想车上的人可能是老太太的家属。可又由“‘护士,我是送
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了解到救人者并不是家属。
“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这一情节又会让读者以为任大成是
肇事逃逸。
随后,母亲被救的彭老板对任大成万分感激,不惜卖掉自己的别墅,偿还了拖欠的工程款。
任大成得知后感恩老板,却想到了原先的绑架计划。读至篇末才知,之前的“救人”事件,
竟是一个为讨回欠款而精心策划的犯罪案件。这样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3 日在山东济南开幕的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总结历届经验的基础上,推
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注重从
- 8 -
参与者角度策划展览,提高展览的可参与度;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
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众购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
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
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场体验等
内容,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
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
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
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通过现场直播、网络视频展播等形式,
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遗成果呈现给民众,让博览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的博览会。
(摘编自 2018 年 9 月 3 日“新浪新闻”)
材料二:
近些年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更为普遍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欢
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围绕普通个体进行叙事,介绍烹饪、文
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取自于现实生活的
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却存在部分缺失。非遗蕴含着传统社会
中宁静、淡泊的精神旨趣,有助于疗治某些时代病症,使功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给人
带来心理慰藉和观念启发。纪录片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
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
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随着拍摄设备的轻便化和新媒体的兴盛,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推动
了叙事手法的革新。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但他们满怀诚意和热情投入创作,使
纪录片散发着自然、质朴的气息。
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
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
总的来说,工艺类“非遗”题材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有的还成为“网红”
和“爆款”,有力推动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过,“非遗”题材还是相对
较少,影响力也不够大。纪录片人应当深入挖掘“非遗”这个“富矿”,追求多手段多面向,
- 9 -
用生动的“现场”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热情。
(摘编自《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2018 年 9 月 2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
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
积极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生
感。
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可以把非遗传播与提升城
市形象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将非遗的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城市
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展示当地非遗资源;另一方面,要为非
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让其在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多样性特征,不受过度
商业化的侵袭。此外,还要通过开展非遗实践活动、塑造城市公共非遗空间等方式打造“非
遗符号”,让非遗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并让公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
鸣。
(摘编自《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2018 年 8 月 25 日《光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从多个角度设计各类活动,强化互动环节,力争让博览会成为人民满意、
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
B. 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各种宣传活动,强化传统媒体和现代传媒的结合,突出展示非遗成
果,注重博览会的生动、趣味、鲜活,注重民众感受等。
C. 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拍摄领域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能推动叙事手法的革新,使得纪录
片更加自然、质朴,为新媒体的兴盛开辟了一条新路。
D. 非遗传播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因为强化宣传而胡编乱造,而要从非遗
与民众的关系以及民众对非遗的情感上切入。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济南举办的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突出活态传承的方式,秉承传统工艺
走进现代社会的思想理念,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风采。
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有关烹饪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烹饪工艺的文化价值
和生存现状,播放后使观众能准确清楚地把握美食的内涵。
- 10 -
C. 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和欢迎的非遗纪录片记录了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者的技艺,
推动了非遗的市场化进程,能让一些非遗成为网红或爆款。
D. 非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宣传非遗可以把非遗的内容与城市的形
象结合起来,让一个城市中的非遗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
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非遗传播的重要意义。
【答案】7. C 8. A
9. ①普及非遗知识,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通过非遗博览会等各种形式,传播非遗知识。
②拓展非遗生存空间。③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④推动传统工艺的振兴。⑤提升城市
形象。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宣传非遗就是宣传城市本身。⑥满足当代人
潜在的精神需求,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
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C 项,“为新媒体的兴盛开辟了一条新路”因果倒置,原文为“随着拍摄设备的轻便化和新媒
体的兴盛,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故“新媒体的兴盛”是原因,“非专
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拍摄”是结果,而选项将二者颠倒了。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
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
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A 项,正确。
B 项,“使观众能准确清楚地把握美食的内涵”说法绝对,依据原文“《舌尖上的中国》《我
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纪录片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
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
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观众看了这个纪录
片,会对中国美食有所了解、关注。选项中“准确清楚地”说法绝对。该项错误。
C 项,“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和欢迎的非遗纪录片……推动了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扩大范围,原
- 11 -
文是“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强调是“优质的纪录
片”,而选项中“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和欢迎的非遗纪录片”扩大了范围。该项错误。
D 项,“让一个城市中的非遗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无中生有,由材料三第二段“非遗已经成
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让非遗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可知文章强调
宣传非遗可以让城市更具有文化价值。选项中的说法并无依据。该项错误。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
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
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
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众购
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
益的博览会”,可知宣传非遗有助于普及非遗知识,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
依据材料一“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
场体验等内容,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可知宣传非遗有助于
拓展非遗生存空间。
依据材料一“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
场体验等内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可知宣传
非遗有助于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依据材料一“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
大众,贴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
工艺项目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可知宣传非遗有助于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依据材料二“纪录片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潜在的精神
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
保护热情”,可知非遗宣传有助于满足当代人潜在的精神需求,唤起人们对非遗的关注和保
护热情。
依据材料三“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
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可知宣传非遗有助于
提升城市形象。
- 12 -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
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
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
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
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
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
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
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
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
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
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明言教何碎? 碎:琐碎
B. 后刘终,服阕。 服:服丧
C.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已:表语气,同“矣”
D. 武帝忿之 忿:对生气
- 13 -
11.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
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
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
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 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
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 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丧期满后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
全的夙愿。
D. 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
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
一样的人才。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相匹敌,因此孔明说话细碎。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
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C 项,已,表语气,同“矣”错,应该是“停止”的意思。句意为: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不
- 14 -
会停止。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
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从句子结构来讲,“从事白其书司隶”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主谓宾句子,主语是“从事”,谓
语是 “ 白”,宾语是“司隶”,所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BD;“内转”是一个合成词,意
思是: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称“内转”,所以中间不能断开,同时“朝廷无援”也比较
独立,排除 C。
译文: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
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
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
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错,原文是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赋分点:
(1)暇,空闲;事,侍奉;门人,学生;方,比成。
(2) 敌,匹敌;是以,因此;耳,罢了。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 15 -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
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
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
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
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
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
事半功倍。
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
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
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
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
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
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
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
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
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
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
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
“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
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
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
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
- 16 -
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
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
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
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
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人
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 明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
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 14—15 题。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4. 下列与“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的手法类似的选项是
A.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C.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D.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5. 此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羁旅客思之愁。秋夜,听一声声雨打“梧桐”、“芭蕉”, 午夜
梦回,再难入眠,只见得床头几上一盏残灯,一局残棋,残棋未收,灯花已落。而这一切都
是在“孤馆”,表达出作者浓浓的羁旅客思之愁。②思乡怀亲之意。十年羁旅的孤苦,故乡
二老十年的牵挂担忧,一齐涌上心头!作者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
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思乡怀亲之情。(或从“枕上十年事”揣测作者十年在外奔波,潦
倒他乡却万事无成的失意惆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手法,其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
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最后写出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17 -
例句,这两句使用了虚写(也称想象)的表现手法。诗人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
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是诗人羁旅他乡想念家乡亲人的情感的体现。
A 项,这两句使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
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
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
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
B 项,这两句使用了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诗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
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通过诗人的内心微妙的刻画和细节描写,
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 项,这两句使用了虚写(也称想象)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想象,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
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D 项,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诗人只愿落在春来即行北归
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由此可
见思归之心切。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
愁肠百结的心情。 “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
“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这么多语言描写了
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
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
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
- 18 -
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
角度的解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⑴《陈情表》中( ),( ):写出了李密内外都没有亲近的人。
⑵《长亭送别》中,和李清照的《武陵春》中表达愁绪手法相同的句子是( ),
( )?
⑶( ),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
【答案】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遍人间烦恼填胸
臆 (4).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5). 黄花地 (6). 北雁南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1)“写出了李密内外都没有亲近的人”是提示,同时注意“僮”的书写;(2)“和李清照
的《武陵春》中表达愁绪手法相同”是提示,同时注意“臆”“量”的书写;(3)上下语句
“西风紧”“ 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提示,同时注意“雁”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
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
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 )。
②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
- 19 -
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
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
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
出的 魅力。
③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
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
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的“知识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
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
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④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的动态一项思想活动,还将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
文化生产。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
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
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
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
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
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
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 的经典作品。
⑤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
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
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
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
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 ,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
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
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⑥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
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
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
颖而出。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 20 -
B. 而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是不变的。
C. 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是不变的。
D. 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人们是不变的。
18.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络绎不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鱼龙混杂
B. 风起云涌 延绵不绝 家喻户晓 泥沙俱下
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鱼目混珠
D. 粉墨登场 空前绝后 举足轻重 差强人意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动态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文化
生产。
B.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思想活动,还将是动态的一项文化
生产。
C.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
生产。
D. 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个体的一项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个体的一项动态的
文化生产。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明确考查的方式,如
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然后转换几种句式,让考生进行选择。接着就要分析前后句的主
语、句式、语气。本题中,从语境来看,第一段的开头说“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即本段包含两个内容,“阅读是永恒的”“载体不断更新”,“从中国
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
这是说阅读载体的变化更新,那么后面应是说阅读的永恒,即“不变的是……”,B 项,把“不
变”放在后面,与下文“人们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不能很好相连,故排除;C 项,除了与 B
项相同的原因之外,不能体现出与上文之间的转折关系,故排除;D 项,与上下文的语意不太
连贯,故排除;A 项,强调突出不变的内容,且“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与下文
更好地相连,故选 A 项。
- 21 -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中,“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寿终正寝”,旧时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
“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第一处,
是说“知识付费”发展迅速,故应使用“风起云涌”。“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
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延绵不绝”,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名垂
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空前
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第二处,是说移动互联时代的
经典作品释放出的魅力,第三处是说不断出现的经典作品,这两处都应使用“延绵不绝”。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家喻户晓”,每家每户
都知道。“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举足轻重”,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第四处,是说中国家家都知道的
作家,应使用“家喻户晓”。“鱼龙混杂”,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泥沙俱下”,比喻好
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既可指人,也可指物。“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第五处,是说经典化的过程中好作品和坏作品混杂在一起,
应使用“泥沙俱下”,故选 B 项。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句子,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
中,“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动态的一项思想活动,还将是个体的、静穆的一项
文化生产”,“动态的一项思想活动”“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文化生产”搭配不当,“动态”
应修饰“文化生产”,“个体的、静穆的”应修饰“思想活动”,可以把这两处的修饰词互
换,且“动态的一项思想活动”“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文化生产”定语语序不当,“一项”
作为数量词应放在“动态的”“个体的、静穆的”的前面,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如下:领属
性+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名词+中心词。A 项,“动态的思想活动”“个体的、静穆的文化生
产”搭配不当,B 项,“个体的、静穆的一项思想活动”“动态的一项文化生产”多重定语的
语序不当,D 项,“个体的一项静穆的思想活动”语序不当,应把“一项”放在“个体的”前
面,“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前面是“个人的的思想活动”,后面的“文化生产”不
- 22 -
应还是“个人的”,故选 C 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
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
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
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
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
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您的孩子已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您的孩子
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做心理疏导,贵校决定于本月 20 日上午
10 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
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 中学高三年级组
2018 年 11 月 18 日
【答案】①“生死攸关”改为“至关重要”;②“指导”改为“帮助”;③“贵校”改为“本
年级组”或“学校”;④“进行专题讲座”改为“做专题讲座”;‘⑤“不得”改为“请
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
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联辨析是否得体。本题中,“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错
误,“生死攸关”,关系到生和死,徘徊在生和死的中间,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处形
- 23 -
容“高三”这一时期不当,过于夸大,容易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改为“至关重要”;
“为了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做心理疏导”中“指导”错误,“指导”,指示教导,指点引导,
一般是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此处用在“家长”身上,不当,可以改为“帮助”;“贵
校决定”中“贵校”错误,“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此处学校是自称,错误,
可以改为“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中“进行”与“讲座”搭配不当,一般是“做专题讲
座”;“不得”错误,命令意味过强,口吻不合适,可以改为“请勿”。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心底无私、勇于牺牲,《夸父逐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些词语、文章、诗句正是
崇高的一些体现。
材料:
优美 壮美 典雅
富丽堂皇 山花馨香 草原广阔 宝石晶莹 温柔敦厚 大海无限
《维纳斯》 《思想者》 《掷铁饼者》
“塔势如涌出” “泉声咽危石” “庄生晓梦迷蝴蝶”
【答案】答案示例:
山花馨香、宝石晶莹,《维纳斯》,“泉声咽危石”,这些词语、雕塑、诗句正是优美的一些
体现。
草原广阔、大海无垠,《掷铁饼者》,“塔势如涌出”,这些词语、雕塑、诗句正是壮美的一
些体现。
富丽堂皇、温柔敦厚,《思想者》,“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些词语、雕塑、诗句正是典雅的
一些体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此类题目,第一步要审清题干要求,包
括显性和隐性要求,比如句式特点、修辞手法、情感等。第二步要分析示例特点,理清语句
间的关系。第三步,利用所给材料,仿照示例,选择组合对象,整合答案。综合看,内容要
分别反映出“优美”“壮美”、和“典雅”的特征。先围绕这三个特征,确定作品以及对应
的词语,按例句形式先行组合,然后根据《维纳斯》《思想者》《掷铁饼者》是雕塑作品的特
征,仿写后半部分。例如关于“优美”:“山花馨香、宝石晶莹”是优美的,作品“《维纳
斯》”是优美的,“泉声咽危石”也体现的优美。按示例结构组合起来就是:山花馨香、宝
石晶莹,《维纳斯》,“泉声咽危石”,这些词语、雕塑、诗句正是优美的一些体现。依此再
- 24 -
完成和“壮美”“典雅”相关的表述,一共写出内容贴切的三句话即可。
五.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立意。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
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写诗歌,字数不得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是件美好的事,是光明的,温暖的,有着美好的属性。
幸福或许是一段追逐梦想的欢快的旋律。快乐在他稚嫩的指间律动,灯光打在黑白分明
的琴键上,让人有一种心情舒畅的感觉。记得那一幕他在卖钢琴的房间偷看时,被妈妈拖回
家,嚎啕大哭的场景,我的心被狠狠地刺痛了,以前的我,因为学琴,又哭又闹的……而他,
尽管双目失明,十岁的脸上,只是快乐……金色的阳光在他的身上舞蹈,我分明看见那眼里
呼之欲出的光芒。他的妈妈把对儿子的爱倾注在这一份份的音谱里,支撑他们母子走下去的
是期待、是坚信、是感恩啊!家里贫穷不算什么,天大的残疾也不算什么,眼下的逆境更不
算什么,但若失去爱,失去得到幸福的权力,才真正悲哀了。
幸福或许是坚持,一天进步一点的成功。
人们都看见过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成功,或许看不见背后的付出,成功是用汗水和泪水
换来的,听到台下雷动的掌声,观众声声的尖叫,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邓亚萍说:“只要
你今天比明天进步一点,你就是成功的。”步入高中的我,或许有太多不适应,困难的数学
题,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不知道有多少次拧笔头痛,烦躁想要放弃的时候,沉下心来,
平静之后,答案终于得出,此时心里的那种快感,是无论什么都换不来的,那种感觉就是幸
福吧。
每天进步一点点,无论何时,都会感到幸福。
幸福或许是每天站在高处想象与我们共舞。“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节拍在高处响
起,她微笑着起舞。眺望远方晨光熹微,此时的她在想什么呢?看着她回忆起和老师一起跳
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我恍然大悟,原来,在她眼里,幸福是和老师同学一起舞蹈,这是一
段爱与梦想串成的舞蹈,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浓浓的不舍,这是老师的爱付出而得到的。此时
的我回忆起初中那段时光,自己的班级,自己的爱,我是那么想念他们,想和他们一起打篮
球,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跳舞,一起演话剧,一起聊天……感伤总是有的,但因为我是带
- 25 -
着你们的祝福前行的,想到你们我就是幸福的。
在我看来幸福或许是海子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广阔浩荡,生机勃勃的理
想之乡,是我们的精神归宿,那是可以找到真正幸福的地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或许是虚幻的,然而,却是我心的向往,为了自己的心能够跳动,
使自己的理想飞扬,我勇敢的设想明天的模样,不管未来会怎样……
从我身后脚下,汇聚着幸福的影子,它们融合到一起,显现出幸福的形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用一段导引材料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用话题限
定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
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
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
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本题要求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幸福”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正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幸福,是指一个人
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涉及自然、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所以,以幸福为话题角度应该是很广的,可以从人的心
理状态分析,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去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只要主题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
想倾向就可以。
立意: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的生活不是没有幸福,而是缺少一种感受幸福的心态。
幸福是什么,要因人而议,因事而论。
素材:
1.别人向我提起幸福,我茫然了。有人说,幸福是一缕清风,吹进人们的心田;有人说,幸
福是一束阳光,照亮人们的心灵;有人说,幸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美丽动人。原来幸福藏
在这么多地方,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以后要好好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
2.感受幸福,让我感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幸福,让我感到人生的快乐。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
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惩恶除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扶危济困是
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桃李芬芳是师者的幸福,儿孙满堂是长者的幸福,生
- 26 -
活温饱是穷人的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其实幸福就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
有一千种答案。
3.幸福,并非遥远得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幸福平平常常、简简单单,能去游赏地平
线上某个神奇的玫瑰园,诚然是一种幸福,享受今天盛开在窗下的鲜花,又何尝不是一种幸
福呢?我们苦苦地追求这种幸福,却常常遇着痛苦;我们轻松愉快得生活,却发现,幸福时刻
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结构层次:
首先文章肯定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接下来用一个盲人男孩的实例论证幸福是坚持,是一
天进步一点的成功;然后通过自身的体会,告诉人们其实幸福很简单;最后引用海子的话,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层次的幸福,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文章形
散神聚,多角度多思维,由小处入手,娓娓道来,让读者把握幸福的脉搏。
【点睛】“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 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
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
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
- 27 -
相关文档
-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2021-06-0513页
- 语文卷·2019届湖南省衡阳县五中高2021-06-0513页
- 2019-2020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1-06-0517页
-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2019-20202021-06-0426页
-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1-06-0420页
-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涑北中学2020-2022021-06-049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2021-06-0427页
- 浙江省金华市云富高级中学2018-2012021-06-0412页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2021-06-0416页
- 语文卷·2019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2021-06-0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