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淮北一中 2019-2020 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晋军在《结构的力量:“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一文中指出:与性别、阶层这两个
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泰坦尼克号”上的生与死。文章以此为基础讨论了美国
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认为其“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生存机会的影
响”。然而,“结构的力量”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何为社会结构?米尔斯认为这个概念最通常的用法是指各项制度的组合。也就是说,“泰
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并非由于头等舱、女性、儿童自带免死金牌,而是由于与舱位、
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在“泰坦尼克号”上,票价越高,
其舱位距离逃生甲板就越近,乘客到达甲板的时间也越早,登上救生艇的可能也就越大。针
对舱位(即阶层)差异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乘客的幸存率总体而言逐级递减。另一方面,“女
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使得船上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比男性更高。这些制度安排才是
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结构力量。
然而,“结构的力量”之所在,也隐藏了“结构失效”的可能。在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
中,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会影响结构的效力。“泰坦尼克号”在乘客撤离时,采用了“女
士和儿童优先”这一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安排在两舷的具体实践是不同
的。左舷的二副一律不准聚集在左舷甲板上的二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而右舷的一副在甲板上
没有女士和儿童的情况下允许聚集在右舷甲板上的三等舱男性乘客登艇,这就造成了二等舱
男性的幸存率比三等舱还低的事实。任何制度安排,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发
挥效力;无论是结构的力量,还是结构失效,都是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的结果。这
就是行动的力量,而这也是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泰坦尼克号”船难常常被当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在人生与历史交织的这艘邮轮上,
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
排,使得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这就是社会结构。而每个人都处在这一结构的某个位
置上,这个位置影响了人们可能获得的机会,“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恰源于此。然而,
结构虽然会影响人们的行动,却不能决定每个人的行动。于是,结构的效力要受到每个人行
动选择的限制。“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与失效都跟个体的行动选择息息相关。然而,
- 2 -
每个人行动时都选择自己当时认为的“最优解”,但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到许多其他人。每个
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行动的重量。
(节选自何江穗《行动的重量:“泰坦尼克号”》生与死的另一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构的力量”是指与结构因素相关的制度安排对个人生存机会所产生的影响力。
B. 舱位本身并不体现结构的力量,只有对它作出制度安排,才成为一种结构的力量。
C. “行动的力量”是指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对自己生存机会产生的影响力。
D. “泰坦尼克号”上乘客的命运是由“结构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共同造成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有关社会学的论文,“泰坦尼克号”船难是全文唯一的论据,用以阐释美国社会
学家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含义。
B. 第一段是引论,由晋军的文章写起,指出其片面性,进而提出中心论点,即“结构的力量”
并不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全部涵义。
C. 第二段阐释社会结构以及“结构的力量”的含义,第三段着重阐述结构力量的局限性,指
出“结构的力量”隐藏“结构失效”的可能。
D. 第四段指出“泰坦尼克号”船难是现代社会的隐喻,指明结构力量与个体行动选择的关
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总结全文,回扣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构的力量体现为相关的制度安排,若没有“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泰坦尼克
号”上的女性和儿童不会比他人有更多的生存机会。
B. 老舍《茶馆》里的松二爷因取消了“旗人”的特权,游手好闲,不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个人行动选择的结果。
C. “泰坦尼克号”是现代社会的缩影,船上的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
维度上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
D. 所谓行动有重量,是指个人行动选择可以改变既定的制度安排,打破客观存在的差异,获
得或者丧失可能的生存机会,而演绎别样的人生。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
- 3 -
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
范围、偷换概念等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
合或转述的差别。
C 项,关于“行动的力量”是“行动选择对自己生存机会产生的影响力”之说不合文意。文中
第三自然段所举一副和二副的不同做法,影响的不是自己的生存机会,而是乘客的生存机会。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第三段着重阐述结构力量的局限性”概括不准确。通过分析可知,第三段阐述结构力
量的局限性意在说明行动的力量,阐释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概念的另一层含义。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
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B 项,以偏概全。取消“旗人”的特权和自己的游手好闲都是造成松二爷饿死的原因,他的被
饿死是结构力量即制度安排和个人行动选择的共同造成的,而“完全是个人行动选择的结
果”的分析有失偏颇。
C 项,曲解文意。原文为“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排,使得差异意味着不同的生存机会”,
说明客观的社会差异只有在制度安排下才会有“不同的生存机会”,不同的生存机会是制度
安排决定的,不是差异本身造成的。
D 项,于文无据。既定的制度安排可能“失效”,是执行的问题,不是个人行动选择而改变的。
故选 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
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
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
- 4 -
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
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是
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正
逐步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用户统一、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国一体系、资源体系通、一人一空间、应
用促教学”的目标。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便捷化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
(摘编自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材料二:
(摘编自《艾媒报告 2018 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
- 5 -
材料三:
在线教育行业不仅是极具潜力的领域,也是一个年轻、尚未成熟的行业。在线教育企业
在教育实践中的参与,已经切实显示出其作为教育系统组织形态改变者的潜力。如果将实体
学校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那么在线教育公司在“怎么提供服务”方面与实体学校存
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在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生改变。实体学校往往有固定的校址、提供综合
性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接受政府规制下的生源分配,按照班级、年级组织学生。而在线教
育企业往往针对特定的教育项目,对于教育过程进行更加精细的拆解和专业化分工。由于这
些企业按照资源、教、学、练、测、评、管理、招生等各个环节进行业务布局,传统的教育
已经被解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已经形成了教育产业链。
虽然在线教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和初步的商业成
功,但在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合作中步履维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
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具备一些基础性的条件。为了实现对教育信息化产品“从买到用”
的转化,学校应该在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在宏观层面上,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缺乏系统
性的部署。另外,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和购买者相分离,导致购买的产品无法满足需求。
教育信息化产品的购买者往往是政府教育信息中心,而使用者是学校和教师。这种购买者与
使用者的分离导致进入学校的产品往往不是学校和教师希望购买的产品。此外,教育系统不
同学校的需求差异大,很难通过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得到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最好通过
分散决策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政府的统一采购。
(摘编自《报告精读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想推进教育现代化,更好地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
服务,它已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B. 2018-2021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会稳步增长,2021 年有望达到 4660 亿元;增长率
却逐年下滑,2021 年可能降至 7.6%。
C. 年轻的在线教育行业极具发展潜力,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并获
得了初步的商业成功。
D. 在如何提供服务方面,在线教育企业和实体学校存在显著差异,它能促使实体学校自身发
生改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6 -
A. 作为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业态,实体学校具有其固定性,但实体学校和在线教育企业也存在
着合作的可能,虽然目前二者的合作中充满困难。
B. 在线教育类企业要想和实体学校顺利进行合作,需从宏观层面入手,让学校在教学、管理、
资源配置、教师发展和激励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C. 在线教育信息化产品日渐丰富,但作为教育产品服务的使用者的学校和教师同购买者相分
离,同一款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学校的需求。
D. 2018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其次是平
台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
6. “在线教育势必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这种观点在文中有依据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答案】4. A 5. B
6. 示例一:我认为有依据。理由:①政策支持。政府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
对在线教育给予支持。②自身优势。在线教育灵活便捷、资源丰富,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
体学校的不足。③受众欢迎。在线教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已取得了广泛认可,拥
有逐年增多的用户群体。
示例二:我认为没有依据。理由:①体制障碍。在线教育与政府、实体学校的合作步履维艰,
难以动摇线下实体教育的牢固地位。②自身不足。在线教育相对于实体教育,只是针对特定
教育项目,缺乏系统性部署。③受众原因。对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来
说,在线教育的碎片化学习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
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
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
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A 项,“若想……就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内容是这样的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更好解决教育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选择”。
故选 A。
- 7 -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 项,“在线教育类企业要想和实体学校顺利进行合作,需……”因果倒置,原文是“从学校
角度来看,学校若要成功与在线教育企业合作,需要……”,学校是主导者,与在线教育合
作是学校从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的举措。
故选 B。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
点,然后整合,提出自己的观点。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本题问的是“在线教育势必
会取代线下实体教育”,这种观点在文中有无依据。考生可答“有依据”,也可答“无依据”。
明确观点之后,再从政策支持情况、在线教育自身情况、受众反映等角度阐述理由。如答“有
依据”,由材料一“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便捷化水平,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可以看出政府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对在线教育给予支
持;由材料二图表可概括出在线教育的自身优势:灵活便捷、资源丰富;由材料三“在线教
育类企业已在直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可概括出受众欢迎。如答“无依
据”,则需要结合材料,联系现实来阐述理由,由材料三“与政府、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
合作中步履维艰” ,可概括出体制障碍;由材料一“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是实现基于信息
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必备条件”,材料三“体制内教育创新未考虑用户需求,
缺乏系统性的部署”可概括出在线主要是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这决定了它只能起到辅助作
用,而不能取代实体教育成为主流;结合材料二图表,再联系现实,可知,在线教育的学习
模式是碎片化的,这种学习模式难以满足有接受长期、系统规范教育需求的广大群体,由此
可得出受众的原因。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
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
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
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
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
- 8 -
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不冷不热,也不饥:走到山野里,手脚时不时
就碰到了果实上。秋收已经拉开了序幕:打红枣、割小麻、摘豇豆、下南瓜……庄稼人孙少
安的心情和这季节一样好。真是他自己也难以相信,几年前他梦想过的一种生活,現在开始
变成了現实。一群人穷混在一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奔头。
谁说这责任制不好?看看吧,他们分开オ一两个月,人们就把麦田种成了什么样子啊!秋
庄稼一眼就増添了多少成色!庄稼人不是在地里种庄稼,而是象抚育自己的娃娃。最使大伙畅
快的是,农活忙完,人就自由了,想干啥就能干啥;而不必象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
捆在土地上,一天一天磨洋工,混几个不值钱的工分。庄稼人也愿意活得自由啊!谁愿意一年
到头牛马般劳动而一无所获呢?人们在土地上付出血汗和艰辛,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幸福,
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
少安感到,他父亲的脸上也显出了他过去很少看见的活色。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一样
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让这
样搞哩!
在他们这个责任组时,父亲实际上成了领导人。二爸一开始不愿“走资本主义道路”,
牛着不出山,他没办法,父亲就到田家圪崂吼着骂了一通,二爸也就无可奈何的被吆起身了。
对于二爸来说,大队的常年基建队已经解散,他要是不在责任组劳动,就没处去干活了--归
根结底,他是农民,还拉扯着三个娃,不劳动一家人吃啥呀?
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老祖母八十二岁,仍然半瘫在炕上;母亲头发已经半
白,但也没什么大病,照常象过去一样门里门外操劳;弟弟少平还在村里教书,今年二十ー
岁,完全成了大人:小妹兰香去年考入了原西县高中--让全家骄傲的是,她考高中考了全县
第三名。
他们家里最大的煎熬,仍然是他大姐一家。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
出去。说是做生意,可这二流子两手空空,谁知到什么地方瞎逛荡去了。政策一宽,社会一
松动,有些农民已经开始脱离土地,向外地和城镇流去。这些人大部分出去就是靠カ气和手
艺挣钱:也有些人鬼知道靠什么手段谋生呢。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半年前就出走了,
至今都杳无音讯,连家里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少安知道,他姐夫屁股一拍走了以后,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磨了。猫蛋今年
- 9 -
八岁,已经在罐子村小学上二年级;狗蛋也已经六岁,明年就该上学了。可是他们不务正业
的父亲丢下他们和母亲不管,一个人到外面逛世界去了--真是作孽!
孙少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他和秀莲从结婚到现在,一直保持着热烈的恋爱。据
说有了孩子,两口子感情就要减少一些,而分散给了孩子。但是虎子降生以后,他两个的感
情似乎倒更深了。是啊,仔细地品味,人生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神秘--这样一个活蹦乱跳
的小东西,竟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他和她,通过这个娃娃,更意识到他们是完全融合在一起
了。当他们共同疼爱孩子的时候,相互看一眼对方,心间就会淌过那永不枯竭的、温暖的感
情的热流。
有孩子以后,秀莲就更不讲究自己的穿戴,经常是一身带补钉的衣服。少安记得他很小
的时候,那时还年轻的母亲就是穿着这样一身缀补钉的衣裳。像土地一样朴素和深沉的母亲
啊!想起来就让人温暖,让人鼻根发酸。少安很喜欢妻子这身打扮,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记
住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
责任组实行以后,所有组的麦田比往年生产队种得又好又快;而且秋田也比往年多锄了
一遍。金家湾和田家圪崂毗邻的地块,庄稼看起来明显地有了高低之差。东拉河西岸的劳动
热情空前地高涨。孙少安尽管还是名义上的生产队长,但实际上田家圪崂现在有了十几个队
长,甚至每一个农民都成了队长。早晨,再也不用孙少安派活和催促了,许多人现在出山都
走到了他的前头!
农历八月,麦子种毕,又停了锄务,而大規模的秋收还没开始,田家地的庄稼人多少年
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好,人们开始有时间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手巧的庄稼人,鼓弄
起了家庭副业。眼下,少安还没有这份心。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他就又一头扑在了
自留地里。做起圪塄帮畔,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农村刚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背景展开叙写,弱化情节,注重以孙少安的视角
来展现农村发生的变化。
B. 小说在农民生活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内容,既有对社会变化的喜悦,也有一丝担忧,是转型
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C. “那是应该收获欢乐和李福,而不是收获忧虑和苦痛的……”既表达了眼前的幸福之情,
也体现了对过去的反思。
D. 小说多处成功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和二爸的对比、父亲自身前后的对比以及孙少安自己
- 10 -
家庭情况变化的对比等。
8. 小说中孙少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开篇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的美好时光,结尾又写农历八月农村的相关内容,作者这样
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勇于改革:一年前,他推行分队生产的措施;②关爱体贴家人:他对
妻子的爱、对大姐家生活状况的担忧;③富有长远眼光:思考农村一些农民的发展出路和自
己明年的生产。④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孙少安对王满银和金富等人离开土地的做法难以理
解。
9. 开篇结尾前后呼应,有助于表现农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发生的喜人变化;开篇结尾前
后呼应,有助于体现孙少安等农民喜悦的心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开篇结尾前后呼应,
有利于凸显对农村改革赞颂的主题;开篇结尾前后呼应,赋予故事情节以完整性,也和文章
中间部分情节照应,结构严谨。
【解析】
【7 题详解】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D 项,“孙少安自己家庭情况变化”错误,从文中“少安家里眼下还没有什么大变化”“孙少
安自己的家庭仍然是幸福的”等处文字可以看出孙少安自己家并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 D。
【8 题详解】
该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
形象。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
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
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
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本题要求分析孙少安的形象特点。“一年多前,当他像现在
一样把队分开的时候,父亲曾多么担心他栽跟头呀!好,现在老人放心了,因为上面有人支持
让这样搞哩!”,他敢把队给分开,这种勇于改革的勇气是别人比不上的。他和妻子结婚多年,
但感情依旧很好,有了孩子之后,他觉得两个人的感情更深了。他爱妻子,同时也为姐姐担
心,因为罐子村实行责任组后,他姐夫王满银就跑了出去。那个家就又得靠姐姐一个人来操
- 11 -
磨了。少安对家人比较关爱体贴。八月农忙结束了,责任组的活是没什么可做了,孙少安就
在自留地里忙活,他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这说明他有长远眼光。他自
认为分队对大家都好,但他的姐夫王满银却跑了出去,他认为姐夫是两手空空的二流子,是
出去瞎逛荡去了。并且对他们村金俊文的大儿子金富出去谋生也不能理解,这表明他的思想
和认知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分析小说的情节作用,先概括情节的内
容,分析内容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然后可以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
的作用,情节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等角度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
内容。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开头和小说结尾都写农村的情况的用意,也就是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或者作用。小说开头写农历八月,是庄稼人一年中美好的时光,庄稼人的光景从此有了新的
奔头。结尾写农历八月,麦子种毕,众人消闲了之后的美好生活。这样使得小说首尾呼应,
结构更加严谨。文章中间写了分队制度实行后的变化,这样前后呼应,更能表现出孙少平在
实行田地改革之后的变化。从表现人物的角度分析,人们“多少年来破天荒第一次消闲了”,
而他在农忙结束后又一头扑在了自留地里。他想多整出一块平地来,明年扩大蔬菜种植。这
表明农人的喜悦,对生活有了新盼头。从表现小说主旨的角度分析,农人的这种生活状态和
心情足以表现出对孙少平改革的认可,农村改革的肯定。
【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
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
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
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
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
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
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
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
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
- 12 -
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
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
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
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
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
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
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
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
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
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
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
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
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
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 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
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 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 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 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
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 13 -
B. 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
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 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
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 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
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另一天,张汤拜见皇上。皇上问到:“上次的奏章不是平庸的官吏所能写的,写奏章
的人是谁?”
(2)兄宽后来治理百姓时,奖励农业,减缓刑罚,审理案件,谦恭地礼遇士人,致力于得到民
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分析可知,“御史大夫”是“自以为得”的宾语,“至洛阳”的主语是褚大,故“大自以为
得御史大夫”不能断开,由此排除 B 项;
“于上前”是“议封禅”的后置状语,故“与宽议封禅于上前”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C 项兼有这两处错误。排除 C 项。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
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
- 14 -
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
的积累。
B 项,“以诗赋为内容”错误。射策以经术为内容,从文中“治《尚书》”等内容也可知。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 项“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错误。兒宽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是张汤所重用的都是文
史法律之吏。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1)异日,另一天;俗吏,平庸的官
吏。(2)劝,奖励;卑,谦恭;下士,礼遇士人。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
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兒宽是千乘县人。攻读、研究《尚书》,拜欧阳生为师。因为国家选拔学业很高的博士,
到孔安国门下学习。他家境贫穷,曾经为其他学生做饭。当时,他当雇工,(就)带着经书去
耕种,休息时就诵读诗书,他专心学习达到如此境界。因为参加射策担任掌故,任廷尉文学
卒史。
- 15 -
兒宽,为人温和良善,凭借正直和智慧在社会上生活,善于作文,但勇猛威武不足,不
善言辞。当时张汤是廷尉,廷尉府全部任用文史法吏这一类官吏,而兒宽凭借儒学书生的身
份处在他们中间,被认为不懂得府中事务,不让他管理某一官署,任命他为副史,到北边去
管理畜牧几年。回到廷尉府,报上管理畜牧的簿子。恰逢廷尉那时有难以确定的奏章(不合
上意),已经两次打回了。掾史不知是什么意思,兒宽就向他解释用意。于是掾史就让兒宽写
奏章。奏章写好后,掾史们读了都佩服不已,他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张汤。张汤很吃惊,召
来兒宽与他交谈,于是认为他是奇才,以他为掾史。呈上兒宽所作奏章,很快得到赞许。另
一天,张汤晋见皇上。皇上问:"前几天的那份奏章绝不是一般官吏能写出来的,写奏章的人
是谁呀?"张汤回答是兒宽。皇上说:"我原来就听说此人,已很久了。"张汤让兒宽担任上奏、
审判定界的掾史,用古法来议决疑案,很器重他。到张汤担任御史大夫,让兒宽任掾史,举
荐他为侍御史。晋见皇上,与皇上谈经学,皇上非常高兴,再问了一篇《尚书》。提拔他为中
大夫,又晋升他为左内史。
兒宽后来管理百姓,奖励农业耕作,减缓刑罚,整理案件,礼贤下土,致力于得人心。
选用仁义宽厚之士,体恤百姓疾苦,不追求名利声望,得到了官吏百姓的爱戴和拥护。兒宽
上表,请求开六辅渠,制定用水的法令以扩大农田的灌溉范围。收租税,当时财政,百姓因
贫弱及农要之时,不能即时征收。后来有法令,左内史担负征收赋税,应当免职。百姓听说
后,都怕失去兒宽,大户人家用牛车,小户人家户肩挑背背,用绳子捆绑不绝于道,赋税收
得比应收的多。皇上由此更加认为兒宽是奇才。
当初,梁相褚大精通《五经》,是博士,当时兒宽是弟子。到御史大夫位空缺,褚大应召,褚
大自以为能担任御史大夫。褚大到了洛阳,听说兒宽担任了御史大夫,就大笑。一直到与兒
宽在皇上面前议封禅一事,褚大不如兒宽。下朝后很佩服兒宽,说:"皇上的确了解人。"兒
宽担任御史大夫,因适合担任此职,所以很久都没有向皇上提出建议,劝谏,官员们看轻他。
兒宽任御史大夫九年,去世于任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烛烛晨明月(节选)
佚 名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 16 -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由时间写起,突出时令特征,见出旅途的艰辛,为下文道别做铺垫。
B. 三四句描写了江汉奔腾、浮云飞翔之景,依托阔大的境界,表现高远的志向。
C. 五至八句通过强调山川阻隔,相距遥远,句句突出“远”字,感情更加浓盛。
D.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风格古朴。
15.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关切之情。对游子晨起远行,旅途艰辛的担忧关切;②惜别之情。
山川阻隔,天各一方,嘉会难再的惜别之情;③劝勉之情。希望友人保持美好情操,珍爱美
好时光。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
“表现高远的志向”有误,写景为了渲染离别得到气氛。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
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
出答案即可。分析本诗是一首叙事抒情诗,首先根据“良友远别离”一句可知,本诗是一首
送别诗,然后抓住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相去悠且长”
表达旅途艰辛的担忧关切;“山海隔中州”“嘉会难再遇”表达惜别之情;“愿君崇令德,
随时爱景光”表达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
- 17 -
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
“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
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
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
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
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
写出了琵琶在不同琴弦上产生的不同的听觉效果。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
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荀子·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
“____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____ ”,只是善于利用外
物而已。
【答案】 (1). 大弦嘈嘈如急雨 (2). 小弦切切如私语 (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 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
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
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
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
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
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嘈嘈”“切切”“劲弩”“精卒”“知明”“生”通
“性”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
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
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
- 1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祖国的万里江山,人民的幸福安宁,离不开英
雄烈士的___。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约有 2000 万名烈士英勇牺牲,其中大多数人
的名字我们已无法知晓,但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功勋,
必定_____。缅怀先烈,为的就是不忘英烈的功勋,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
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激发守初
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强大力量。
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群雕,从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到广州黄花岗
七十二烈士墓园,每个地方都有记录英烈事迹的精神火矩、传承英雄精神的价值高地。英雄
烈士是人民的财富、价值的标杆。英烈们身上,有的是“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
去了”的忠诚担当,有的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有的是“高尚的生活,
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的大义凛然……纪念英烈,最重要的是____烈士们熠熠发光的不朽
精神,( )。激活英雄烈士这一“精神富矿”,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校正我们的价值
取向、人生坐标,就能_____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引领和道德支撑。
纪念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今天的我们,能为国为民、为人为己、为子孙后代做
些什么?英雄烈士们的嘉德高行,带给我们无限启发。只有新时代的长征路继续发扬英烈精
神,秉承英烈遗志,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
坚持中国力量、弘扬中国道路、凝聚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想。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慷慨付出 流芳百世 追赶 为 B. 慷慨付出 永垂不朽 追寻 为
C. 慷慨解囊 永垂不朽 追赶 替 D. 慷慨解囊 流芳百世 追寻 替
18. 下列在括号内补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心中筑起崇德尚义的“英雄纪念碑”
B. 筑起崇德尚义的心中“英雄纪念碑”
C. 崇德尚义的“英雄纪念碑”在心中筑起
D. 在心中筑起“英雄纪念碑”的崇德尚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新时代的长征路继续发扬英烈精神,秉承英烈遗志,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地”、
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
国梦想。
- 19 -
B. 只有新时代的长征路继续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地”、
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坚持中国力量、弘扬中国道路、凝聚中国精神、实现中
国梦想。
C.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有继续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
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想。
D.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有继续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精神,我们才能跨越“雪山”“草
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更好地坚持中国力量、弘扬中国道路、凝聚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想。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处,慷慨解囊: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慷慨付出:毫不吝惜地付出。语境中应
为“付出”,排除 CD。
第二处,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对象用错;功勋应为“永垂不朽”。排除 A。
第三处,追寻:追赶寻找;追赶:加快速度赶上前去打击或捉住。语境兼有“寻找”和“追
赶”两层意思,用“追寻”。
第四处,为、替均为介词,根据下文“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引领和道德支
撑”,应选择“为”。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本题的正确语序应为:状语+谓语+定语+中心词,“在心中”修饰“筑起”;“崇德尚义”作
定语,修饰“英雄纪念碑”,故 A 正确。
故选 A。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
- 20 -
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原句有 3 种语病,状语位置不当,“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应放于句首,交代背景;“发扬英
烈精神,秉承英烈遗志”语序不当,应当先继承,再发扬;“坚持中国力量、弘扬中国道路、
凝聚中国精神”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项,状语位置不当,语序不当;
B 项,状语位置不当,搭配不当;
D 项,搭配不当。
故选 C。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
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
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发现: ①____ 。一个心怀善意、乐于助人和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
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心怀恶意、损人利己和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易失眠、烦躁、精
神压力很大,死亡率比正常人高 1.5 倍。可见,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而且, ②___ 。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试验中,受试者看了一部记录美国妇女终生在加尔各
答救助穷人和残疾者的片子,都被他的行善事迹感动了,随后进行的受试者的唾液分析表明,
心存善意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他们免疫蛋
白 A 的数量③_____ 。
【答案】 (1). ①人的善恶(观念会)影响寿命长短 (2). ②善意(还)有益(于)人体
免疫系统 (3). ③比看记录片前(平常或过去)增加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
- 21 -
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
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整个语段的大致内容是善影响人的寿命。
第一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从正反两方面说善恶与寿命长短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
“善恶;寿命长短”。第二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举例论证。主要讲人的善意对人体免疫系统
作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善意;有益”。第三处空格后面的句子是对例子分析,
推导出结论:免疫蛋白 A 的数量怎样,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的关键词“和……相比;增加”。
21.以“二十四史”开头,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要求语意连贯,不超过 40 字。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从第一部《史记》记载的上限黄帝算
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载的下限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为止,记述中国历史亘续四千多年
这些史书,除了《史记》《南史》《北史》是通史外,其余都是断代史,即完整地记述一代皇
朝之始末其本纪部分以皇帝为中心进行编年,在全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因而这些史书不
可避免地带有帝王家谱的特点,为此遭到梁启超“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的抨击。
“二十四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记述了我国四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属于断代史,带有帝
王家谱的特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
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
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
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本段第一句交代“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第二句交代二十四史记叙的内容——除了《史
记》《南史》《北史》是通史外,其余都是断代史,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帝王家谱的特点。据此
可以概括出答案。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
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
- 22 -
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
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
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
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九零后视频博主李子柒在网络走红。采桃花酿成桃花酒,摘枇杷制成枇杷酥,手
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她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流动
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拍摄得很有诗意。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
频体现了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正能量;有人认为她的视频带有鲜明的个性符
号,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在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是有团队在精心包装,并不是农村生活的
真实反映……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以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或外国青年的身份给李子柒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
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我愿活成你的模样
李子柒:
你好!
我是你的同龄人,非常喜欢你制作的视频,更喜欢你认真生活、热爱生活的样子。
三月桃花开,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摘来制成琵琶酥;6 月小麦熟,割来酿成小
麦啤酒;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制作各种精美家常食品……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
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又是现代的。
喜欢你的坚持与努力。你的作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时间跨度从几个月到几年不
等,若不是你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无法看到这样优秀的作品。对于自己不会的东西,你愿意
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你为了拍这个“活字印刷”,专门花了小半年时间去学,最后才拍
出木活字的视频。
- 23 -
喜欢你的平和心态,热爱生活。90 后常常以“废柴”自嘲,“葛优瘫”成为网上最火爆
的图片。“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等网络词,精准地反映了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
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而你的作品与此恰恰相反。你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静静地描绘了一
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充实而幸福的“桃花源”,是当代人渴求的一种生活状态。你对自然、
对家乡、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都充满了热爱。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饭,腌咸鸭蛋,采
野花……中国古代文人讴歌的田园生活,在你的视频中真真切切的展示在我们面前,而你的
这些视频台词不多,几乎是默片,却又精准而专注地传达中华传统文化中诗意田园的美,我
知道,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种淡定平和的心态是很难做
到的。越高级的东西越简单,真正的大智慧,是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卸掉生活的重负,
专注于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喜欢你的至简的表达方式。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娓娓道来,没有舞台背景,只有山间风
光,没有唯美修饰,只有朴实本色,而越是平凡,越是能够让我们品读文化的厚重,越是能
够触碰我们心灵的柔软,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化表达,恰恰可以帮助西方人,从他们媒体对中
国的抹黑中清醒过来,认识到中国不是洪水猛兽,中国人有着高洁的文化和渊源流长的历史,
甚至可以吸引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中国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更朴实,更扣动人心。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也是我向往的生活。
你的中国朋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所给材料是一则时事、时评。解答此类题目,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一般有三种类别:一是赞扬
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根据;
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审题:本题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
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
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网络走红现象。材料中的“有人认为李子柒的视频体现了
- 24 -
对生活、家乡、文化的热爱,充满了正能量”“有人认为她的视频带有鲜明的个性符号,是
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有人认为她的视频让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了中国,在文
化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也有人认为她的视频是有团队在精心包装,并不是农村生活的真
实反映”,使得这个问题具有了理性思辨的色彩,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去发表自己的
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考生可以从支持、肯定的角度,分析李子柒现象带来的良好的社会
影响、国际意义;也可以从辩证的角度探讨李子柒走红网络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写作时还
要注意“以一名当代中国青年或外国青年的身份给李子柒写一封信”的任务要求,注意要有
交流的语气以及书信体的格式。
参考立意:1、生活,就是做好简单的事 2、找寻生活的美好 3、真正的美源于至简和朴素 4、
认真对待生活的人,生活必然不会亏待你。
参考素材:
1、李子柒为什么这么火?如果说她的作品我们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感到熟悉,那外国人呢?
完全都是带着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传播奇迹吗?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们看懂了李
子柒的热爱,也触动了他们心底里的热爱。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光影
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看这些视频,乡土生活可感可亲,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
方式又是现代的。
2、每一个物件、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场景,仿佛都在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又在不经意间,
让人们感到勤劳、勇敢、友爱、自强、爱护自然等理念静水流深、沁人心脾。乡里乡亲的友
好互助,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尊重,是都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始终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
而众多引发人们共情的视频,可贵之处正在于对这种情感的挖掘式建构。
3、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李子柒的视频对外国观众来说,展现出了浓浓的“中国味”“中国
风”,展现了勤劳、朴实、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中国人传统品质,展现了一个美好、亲和的
中国形象。李子柒自己或许并没有对外文化传播的本意,但她不经意成为了这方面的“高
手”。
在互联网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有了更多载体和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有利于跨越差异、
打破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精彩无限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时代,讲好中国故
事,塑造中国形象,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需要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好故事,让更
多的人读懂中国、爱上中国。变的是物与环境,不变的是中国文化精髓。
4、李子柒无疑便是一个真正明白生活的人。在奶奶生了一场重病时,她终于想明白,或许现
在就是回归真实生活的节点,她不想在“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念中活一辈子。于是,她踏
- 25 -
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从此返璞归真,迎来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5、曾经的那个年代,没有高速飞驰的汽车,没有便捷的网络,没有光明如昼的不夜城,也没
有如此丰富多姿的夜生活。但是那时候,人们有足够长的时间,来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能认认真真地感受一切美好。生活在如今高度发达社会的我们,恐怕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纯
真的幸福了。当我们被项目搞得昼夜不分,方案改了几十遍还是没通过时;当我们忙到连外
卖都放凉了,肚子咕咕叫时;当家人生病,我们抱着电话痛哭,却没法儿赶到身边时;……
你是不是每天都不得不紧绷每一根神经,不敢放松,不敢偷懒,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社会淘
汰?我们被社会的快节奏带乱了步伐,总想着“为了以后”,却忽略了眼前的当下。
结构示例:“我愿活成你的模样”,文体:议论文。开篇简引材料,展示事件。正文部分分
三层,表达对李子柒的喜欢与热爱:喜欢你的坚持与努力;喜欢你的平和心态,热爱生活;
喜欢你的至简的表达方式。最后引用海子的诗,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
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6 -
相关文档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2021-06-0514页
- 【语文】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三中2021-06-0519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2021-06-0516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八校联2021-06-0522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19-2022021-06-0527页
- 重庆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15页
-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26页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2021-06-0511页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2021-06-0527页
-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2021-06-0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