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甲骨文发现120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安阳的商代人灼烧骨片并按照裂纹预测吉凶,为了这一工作,他们首先选择骨料,打磨光滑,然后在每一片上钻出洞,凿出槽。使用的骨料有两种,第一种是家牛、水牛或少数其他动物的骨骼,主要是肩胛骨,第二种是龟的腹甲和背甲。
在准备阶段,这些肩胛骨要被攻治,去掉残存的肉渣,龟甲锯开,然后打磨光滑。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占卜时,出现裂纹,解释裂纹的形状作为向祖先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但因为实际上所有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我们就把我们的描述限制在商王宫廷里。显然,很多人介入了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商王本人有时亲自问卜,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所有占卜都是以他的名义进行的;贞人,作为商王的代言人问卜;卜人,执行占卜过程;占人,专掌解释裂纹的含义;史,专掌记录整个占卜过程并将其刻在甲和骨上。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无疑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有些占问是常规进行的,有的则是根据需要临时问卜。无论哪种问卜,贞人都要要求卜人进行占卜,卜人要执行占卜过程,占人则接收卜人所求示的内容回答。然后史就当场记录下来这些疑问、预兆的内容,少数还记载是否应验,记录多数是用刀刻出的。
这些记录,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很明显,商代宫廷有一个档案库,收藏这些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策成为殷墟的一部分湮没地下,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但是后来,它们被当作中药成分之一的“龙骨”收集,并用于医疗。这导致了甲骨卜辞的发现,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因为卜骨是用于宗教活动的,它们传递的主要是商代宗教的情况,然而商史学者们巧妙地利用它们去探索商代文化和社会的几乎一切领域。
王国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关于王亥的完整证据链条。他考证,卜辞中经常提及的“高祖亥”,不仅就是《山海经》中的王亥,而且在其他典籍中其实出现过多次,只不过其名已经讹传成了核、该、胲等。一向被认为意思古奥难解的《楚辞·天问》中有“该乘季德”
一节,前人一直认为完全无法理解,但有了甲骨文的提示,王国维把这一节贯通了,那个“该”字就是“亥”,金文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
更令人意外的是,三千年前商人自己刻下的“亥”字写法,是一个今天的“亥”加上一个“鸟”的画符。《山海经》中王亥“双手操鸟”的传说,以及《诗经》中“天命言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加上商人自己的记述,一下子产生了奇炒的联系,借由甲骨文的“点石成金”,各种典籍中看似不相干的碎片竟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揭示了商族国家起源的重大线索。通过与甲骨文的互相印证,王国维重新发掘了许多历史研究中曾被忽视的古书的价值,《山海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年代最久的文字系统,甲骨文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B.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腐蚀性液体中使之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
C.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很普遍的,只不过现存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
D.甲骨卜辞多数是用刀刻出,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
2.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第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概括。指出了发现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B.二、三、四段介绍了甲骨的选择、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是文章的分述部分。
C.第五段简略交代了甲骨文被湮没和重新发现的大致经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第六、七、八段本身构成一个总分结构,同时这三个段落的内容也是对第一段的呼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占卜过程中,商王有时本人亲自问卜,有时委托贞人以自己的名义问卜。
B.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影响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
C.商代宫廷有档案库收藏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案湮没地下,成为殷墟的一部分。
D.王国维借助甲骨文考证出《山海经》中“王亥”的来历,这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昨天(1月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仪式并宣布平台正式上线。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PC端、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平台PC端有“学习新思想”、“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他指出,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在京举行》,“央广网”2019年1月2日)
材料二:
元旦这一天,许多党员干部欣喜地发现,一个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正式上线。登录细览,“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打造出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正如一位“学习强国”使用者所说的,“大家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努力奔跑、奋斗追梦”。
学习之于信仰和才干,犹如运动之于健康体魄,持之以恒、行之愈远愈受益。在手机端上,“学习强国”支持创建学习组织,设有“学习积分”“在线答题”“日程提醒”等管理和激励机制。让学习变得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从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学习强国”一经上线便受到党员干部追捧。利用领先的技术、打造最好的平台、提供最优的服务,“学习强国”本身就犹如一个生动“提醒”: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永远是掌握时代主动的关键。较之快速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学习的“高性价比”更为凸显。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会有更多精彩。
(摘编自《用“学习强国”激发学习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打开“学习强国”网站,首先看到最上方的红底白字标识区。“学习”是洒脱的毛体字,“强国”是方正的黑体字,这4个大字下方,标注着“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9个小字。标识区右侧,是签署有习近平总书记名字的一句话——“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这句话出自2013年10月21日,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他就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推动全党大学习,曾有多次讲话。
“学习强国”全网,共有“学习新思想”“习近平文汇”“学习文化”“环球视野”“学习慕课”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内容极为丰富,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新闻、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欢迎页面上,是出自《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使用这一客户端,需要手机号注册。注册后进入主页面,从内容上看,它由“学习”“
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个频道构成。其中“学习”板块包括推荐、要闻、新思想、时政综合、发布、实践、订阅、经济、人物、科技、文化、图片、党史、人事、法纪、国际、十九大时间、纪实、用典、时评、思考、军事等频道。
“视频学习”板块,则有第一视频、短视频、联播频道、理论、党史、慕课、人物、文化、文艺、科学、自然、电视剧、电影、法治、军事等频道。其中“第一视频”主要是有关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活动的视频报道。“联播频道”顾名思义就是央视新闻联播视频。“慕课”则是免费的公开视频课程,种类丰富。
[摘编自陈振凯《一个平台,两大终端——在“学习强国”上如何学习》,《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9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强国”系统操作简单,可用电脑,也可用手机,PC端学习内容丰富,有“学习新思想”、“学习文化”、“环球视野”等,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
B.“学习强国”既是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理论学习平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
C.“学习强国”网页有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其中“视频学习”板块有10多个频道,丰富的学习内容,便利灵活的学习方式,成为新形势下推动全民大学习的有力抓手。
D.“学习强国”网站标识区位于最上方,左有毛体“学习”,黑体“强国”,标注着“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右有习总书记的名言。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必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
B.“学习强国”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都汇集了丰富的、精彩的内容,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免费的原创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满足广大使用者的学习需求。
C.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在快速变化,学习尤为重要。我们只有主动变革、创新学习,才能掌握时代主动,让学习的航道更加宽阔,未来才会更加精彩。
D.“学习强国”平台设计主题鲜明,网站页面的最上端是红底白字的标识,手机客户端欢迎页面上出自《论语》的名言,都彰显了“学习”这一时代主题。
6.“学习强国”为何会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五 九注
老舍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
“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五九”即1915年5月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于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 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晴”,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 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8. 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6分)
9. 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
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B.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C.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D.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
B.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
C.流配,指流放罪人于远地。流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罪人流放到远方;配也是流刑。
D.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先,已故的。先妣指已故的母亲;先君子指已故的父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此人的行为。
B.范百禄执法严,注重实际。他在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有人想要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这样做不行,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D.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他巡行考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2)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天台僧注
贾岛
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情真意切。
B.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对比,更显伤感。
C.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
15.本诗的第三联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收复中原徒成虚愿,这一感慨因不堪回首的
, 而愈加强烈。
(3)《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得以提升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________。“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________,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 )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________,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________,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
B.可圈可点 凶神恶煞 一时之权 一言以蔽之
C.乏善可陈 凶神恶煞 尺寸之柄 归根结蒂
D.乏善可陈 煞有介事 一时之权 归根结蒂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B.校园食品安全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C.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
D.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监督失灵,想监管的监管不了,该监管的不监管。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关心孩子健康。
B.最关心孩子健康的是家长,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C.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
D.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最关心孩子健康。
20.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致老师的赠言,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我们对您的深情难以言状。所有的迷恋都已凝成一串省略号。经历了风雨,才知道您的可敬;走上了成功,才知道您的伟大。谢谢您,我尊敬的老师!我多想再一次关注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让知识重新给我飞翔的翅膀。春风化雨沐我心,师恩浩大永记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您启迪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亲爱的老师,愿您永远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21.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则某校观影活动的海报文案征文启事,请按照要求参照示例拟写两则文案。
国庆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七个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这七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我校将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国庆观影活动,请为这次活动的海报拟两则文案。
要求:①文案至少包含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用双引号标注;②内容符合活动主题即可,不必符合电影情节;③不超过40字。(6分)
【示例】如火青春和祖国华诞“相遇”,敦品励学为民族未来“护航”。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A.缺少“成熟的”限定,错误。B.“腐蚀性液体”错。C.缺少“可能”的限定。)
2.B.(“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错,原文第三段说准备阶段“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3.D.(无中生有,不能“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原文是“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
5.B(“原创”错误,扩大范围。原文是:“学习强国”不仅开设了“新思想”“十九大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也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强国号”提供的原创优质内容。)
6.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建设,国家领导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②“学习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③“学习强国”顺应了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时代主旋律。④“学习强国”内容权威、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技术领先、服务优质、形式活泼。⑤我们需要一个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 C “并没有流露出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分析有误,从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等语句可知 。
8. 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小孩子的壮小伙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什么武侠”,而当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③他没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有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既揭示了他敢怒敢言、关心国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从懦弱、沉沦走向觉醒的精神变化。(每点2分,共6分)
9.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清晰紧凑。②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张丙善良、勇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凸显。③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将真实情景再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④点明小说的时代主题。小时结尾点出“五九”,借人物之口表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每点2分)
10.C
11.D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错;指前代已故的帝王,或远古帝王
12.D没有建议皇上驱逐奸邪之徒,只是建议如何区分邪正。
13. (1)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悟,醒悟、恍然大悟;微,假如没有;悉,知晓、了解;已,停止。每词各1分,句意1分)(2)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借通假,假使;河,黄河;徙,迁移,指黄河移道、改道;下流,被水向下冲击、冲袭。每词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锴的儿子。考中进士后,又考取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担任江东、利、梓路刑狱提点官,加封直集贤院的头衔。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有夷人首领因力竭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杀死他们来邀功,范百禄劝阻贾昌言却不被听从,范百禄就去对能本说:“杀害投降的人不吉利,救活上千人的人的子孙会受到封赏。怎么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呢?”熊本惊觉起来,马上下达文书阻止贾昌言。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对受贿的官吏施以流放的处罚。范百禄坚决地争论说:“老百姓今天去服役,受到别人的酬谢,明天免去服役,就用财物去贿赂人。如果用重法来惩治,那么脸上被刺字和穿着因衣的人将充满道路。”司马光醒悟后说:“如果没有您的提醒,我不知道啊。”就此罢休。元祐元年,改任吏部侍郎。议论朝政的人想要淘汰胥吏,吕大防催促要废除一半人,范百禄说:“不可以。废除一半那么失去职务的人就会很多,不如用逐渐削减的方法,从现在起胥吏空缺就不要添补,不过几年,削减的人数就会超过一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都水王孝先建议把黄河引回故道,命令范百禄去视察。范百禄认为黄河向东流有一段是向高处流,而黄河的流势是向下流,不能引回,就赶快回京奏报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而且取神宗命令不要阻塞黄河故道的诏书一起呈上。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于是事情停下。不久范百禄兼任侍读,提升为翰林学士。他给皇上说区分邪人和正人的条目,大凡引导君主做某类事情的是公正,做某类事情的是奸邪,按类别区分正反,一共二十多条。希望(皇帝)大致根据这些事情来观察情况,那么邪正就区分开来了。范百禄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他勤劳于民事,监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僚吏想把监狱里空无一人的事上奏,让皇上知道,范百禄说:“千里的皇畿,监狱里空无一人,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允许上奏。范百禄去世时,享年六十五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14. B(“乘船赶来”错,第二句是写天台僧从岳阳离开)
15.(6分)1.同:两处都运用了想象(或虚写)、烘托和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别后清冷之景寄托离别的伤感。(手法答对其一即可得分)2.异:贾诗运用视听结合,借“雁”“孤峰”“啼猿”“霜”想象僧人的凄凉归途,表现对友人的关切和担忧;柳词以列锦(或渲染)的手法,将“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并置,想象别后自己所处的环境,渲染了别离的气氛,表达出离别的凄苦惆怅。(手法答对其一即可得分)(异、同各3分,其中手法1分,效果2分)
16(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 A (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乏,缺乏,缺少;善,优点。可,可以。陈,述说。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前文是“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凶神恶煞:煞,凶神。迷信指凶恶的神。喻指非常凶恶的人。前文是“看起来”,应用“煞有介事”;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前文强调的是“权力”,应用“尺寸之柄”;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归根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的意思,应用“一言以蔽之”。故选A。)
18. C(第一分句的搭配不当,主语应为“食品安全事件”;第二分句句式杂糅。应删掉“由于”;最后两个分句的语序应该为“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故选C。)
19. C(从语意逻辑来看,“最关心孩子健康”在前,“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在后,可排除A、D;为了使表达更严密,“从一定程度上说”应放在句首,可排除B,故选C。)
20.①“难以言状”改为“难以言表”;②“迷恋”改为“依恋”;③“关注”改为“注视”;④“倾听”改为“聆听”;⑤“开拓”改为“开发”。(每处1分)
21.答案示例:①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夺冠”,海外赤子魂牵梦萦盼“回归”。②勇敢地穿过漫漫“前夜”,就会迎来生命中的“白昼流星”。③“北京你好!”祖国你好!我们和伟大的时代“相遇”,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护航”!(每则包含两个以上关键词,语句通顺,2分;符合海报主题,有文采,1分。)
22.作文
(一)关于材料的理解
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作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他们创造了新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事业的诸多奇迹,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等便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次拉开,国内多地涌现“出国潮”。许多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在异国的大地上,书写或成就了别样人生。
步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数十载的成果逐步显现,发展迅猛更具活力的经济态势、兼容并蓄更具灵活性的激励政策,都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于是又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总体上说来,前三个年代的青年书写的都是留学归来扎根华夏奏响青春华章的人生故事,后两个年代则以出国潮和归国潮的现象对举来呈现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但无论哪一个年代,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和表述横轴。
纵、横双轴交织,形成抚今追昔的思想空间、代代传递的家国情怀和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以期激活时代青年更具活力的人生思考和更有格局的人生选择。
(二)关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
引导语“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以当代青年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材料,审视青年与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如何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道路,从而勾画人生蓝图、谱就青春乐章。
写作任务“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指令非常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写作对象:同龄人;写作内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的感触和思考;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材料所提供的不同时代“留学与归国”的写作材料,按照“青年与时代”
的写作方向,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表达自己的感触与思考。题目中所提供的写作材料与写作方向是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的主要依据。
一类文:紧紧围绕“留学与归国”的材料内容,以“时代与青年”为写作方向,并深入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思想深刻;明确 “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的作者身份和“同龄人”的写作对象,表达精彩,有若干亮点;
二类文:提及“留学与归国”的材料内容,又提及“时代与青年”这一写作方向,但仅侧重于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仅仅是点到;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不清晰;
三类文:只以“时代与青年”为话题,未涉及“留学与归国”的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作者身份,没有提及写作对象。或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及“留学与归国”的材料内容和“时代与青年”的写作方向,但文章主体部分与这两者均无关系,偏离题意;
四类文:完全脱离“留学与归国”的材料内容,完全忽略“时代与青年”的写作方向,完全没有体现作者身份,没有提及写作对象,仅选取材料或引导语或要求中的孤立的某个词语展开论述,如“别样”“风气”等,文章与材料内容、写作方向、写作对象等完全无关。
(四)关于“明确文体”的要求
考生可以选择多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评卷员应对考生所选择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评分。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就是选择了一种写作文体后,其文体特征要突出。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范 文】
1.携初心送行,归时纷华不染
《围炉夜话》里有这样的一句话:“粗粝能甘,纷华不染。”能甘于生活的粗粝,不染生活的纷华,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代的出国留学而后归国奋斗者,他们携初心送行,归来时,初心不染纷华。
似乎仍能看见,在归国的轮船上,少年詹天佑向着祖国的方向远眺,他似乎有着强烈的预感,祖国需要他,而他也必定为祖国创造新的气象;似乎仍能听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重新踏上祖国故土时那急切而坚定的脚步,他们知道,他们要赴往祖国需要他们的地方……而现如今,站立在时代的潮头之上,我想,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因何远行,又缘何归来?
出国留学在当下似乎是一种潮流,可在熙熙攘攘的热闹与急切中,却鲜少有人思考因何而远行。在我看来,出国留学第一层次的意义在于让自我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当下全球化的趋势使国与国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青年人,当面向世界。第二层次的意义则归于自身的深造提高,不同的国家有其不同的专长领域。青年人,当立志全面发展自我。而至于最高的意义在于为国家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提升,当下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之际,高层次人才正当国需。青年人,当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初心与壮志。缘于此,当代的青年人,请携初心远行。
远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在当代,回归祖国实质上意味着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出国留学,意味着与世界的交流,与国际的接轨,于自身,是创新思维的迸发,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开当下中国的电台,请认真聆听:国家以“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被国家所重视……因此,远行者们,归时请不忘你们那不染纷华的初心。
詹天佑归国的轮船已经远去,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脚步也已远行于昨日的历史。相比昨日,在今日远行者的回归还有全新的内涵——多元发展的机遇。祖国一直在发展,而在今日,我们的祖国正敞开一方沃土,待归来者植根。
远行的脚步没有停下,正在求学路上奋斗的你我,请携起我们的初心方远行吗,归来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初心当不染纷华。
2.以血荐轩辕,以梦兴中华
览罢材料,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方面感念历史中诸多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另一方面则感激新时代中国傲立世界东方的繁荣与昌盛。周恩来总理儿时有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时我更要道: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以我梦兴中华。
中国近现代百余年的历史进程,蕴含了太多的“变与不变”。然而,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精神,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被轰入了屈辱的近代,詹天佑、孙中山、鲁迅……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里,有谁没在异乡的夜为民族危机流下眼泪?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紧张的国际形势,百废待兴的国内状况,中国更是只能“一穷二白搞建设”。然而,钱学森、程开甲、于敏……多少中国青年放下优渥的待遇,只身赴国,共创“两弹一星”的辉煌。
如今,国家富强了,青年也拥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权利——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赴海外深造,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留学生“归国”热,中国也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站在这一时空交汇点上的当代青年,我们更当肩负历史使命,在求学路上奋力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方面,这要求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的世界意识。调查显示,在给新时代青年的标签中,“世界范”尤为显眼。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或是出国深造,或是谋求机遇,或仅仅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然而须知,世界意识是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底的世界意识。近日,一位中国学生在美国电影学院的毕业演讲传遍网络。其受高度肯定的原因是她在演讲中展现的高超水平与自信自如,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中国青年风貌。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不在浪潮中迷失。
另一方面,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代社会,我们更要心拥家国情怀,坚守真善美。近日,北大“转金融”风气日炽,究其原因,正是浮躁与焦虑在学生中的展现,中大学生会官僚化的闹剧,更为中国青年敲响了警钟。须知,“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和远方。”
中国青年,不应在现实主义的压迫下弯下脊梁,而应成为有梦想,有担当的一代。可为官以安一方,80后白头干部李忠凯,当时何曾不是“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为师育一侪,多支90后支教团队,行走在新疆、四川、海南的大山中,为孩子带来知识的浇灌;可为官以济一地,多次寄善款而不留名的“顺其自然”,正是此种精神的最好体现……
鲁迅说过:“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知识向上走。”在此,我愿与君共勉,以血荐轩辕,以梦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