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0 KB
  • 2021-06-05 发布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4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教育目标 ‎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 2.辞的体裁特点 ‎ 二、能力培养目标 ‎ 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 三、德育渗透目标 ‎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近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 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重点:把握全文的结构 ‎ 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 难点: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及本辞特点的全面理解。‎ ‎ 解决办法 ‎ 1.从朗读全辞的内容,把握题的意思。‎ ‎ 2.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学生活动设计 ‎ 一、课前预习,包括 ‎ 1.诵读全文,可进行配乐朗读准备。‎ ‎ 2.标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 ‎ 3.初步鉴赏。‎ ‎ 二、课内采用以诵读带动分析理解。教师讲析与讨论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 一、明确目标 ‎ 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 2.了解背景,作者及辞。‎ 二、整体感知 ‎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 2.写作背景 ‎ ‎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 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 3.主要内容介绍 ‎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 ‎ 1.预习课文 ‎ (1)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把握辞意。‎ ‎ (2)捋清辞的行文脉落。‎ ‎ 2.导入新课 ‎ (1)介绍作家、作品。‎ ‎ (2)介绍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 (3)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 ①具体指出全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 [参考答案]‎ ‎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 “归途”、“归家”、 “归意”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 ②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 ‎ [参考答案]‎ ‎ 从该辞的背景及辞的第一部分,我们均清楚可见,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以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已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差足问慰;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 ③对题目“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 [参考答案]‎ ‎ “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以说是“归去”。 “来”就回乡而言,又可以说是“来”。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辞,文体名,是一种抒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总结、扩展 ‎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佳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来的决心。‎ ‎ 文章的主体是一篇有韵的“辞”。‎ ‎ 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故用语气词“兮”(不包括在六字之内),虚词置于句腰(第四字)上,也可以不计在字数之内,每句三拍,例如屈原。《离骚》中的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但二者仍有显著的区别。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常用关联词语,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主”,这就表明赋已是有韵的散文了;而辞仍然是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 ‎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对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四句一节的形式没有变,全篇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稍长停顿,这样读下来,全篇层次自然清晰。其次,仍以六字句为主(约占全文60句中的四分之三),都按三拍读,节奏整齐,音韵铿锵,亦有悦耳动心之效。‎ ‎ 应注意的是①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寓形内(复)几时”等。②“归去来兮”(出现两次)“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乃瞻衡宇”以下八句皆四字句,“富贵”两句为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 一、明确目标 ‎ 明确本文的特点,把握古汉语分类常识。‎ ‎ 二、整体感知 该辞运用对比,触景生情,卒率显志等形象化手段抒发自己“乐于安命”的情怀。另外,在古汉语常识的把握中,要注意通假字:“曷”通“何”的用法。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理解。注意以下词类活用的词,如:生、怡、傲、容膝、流、棹、行等,及辞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讨论写作特点,并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2.按座位四人一组讨论,推荐一人发言。‎ ‎3.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以出题训练为主。‎ 训练式,分类归纳有关知识及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 事 ‎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 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 故 ‎ ①故伎求之(所以)‎ ‎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 之 ‎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 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 奔 ‎ ①载欣载奔(跑去)‎ ‎ ②情在骏奔(奔丧)‎ ‎ (4)词类活用 ‎ ‎ 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 ‎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 ‎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 ‎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 ‎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句意是,拄着拐杖走走,随地休息。)‎ ‎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 ‎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句意是,感叹我的一生就要终止了。)‎ ‎ (5)古汉语句式 ‎ ①判断句 ‎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 ②倒装句 ‎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 ③省略句 ‎ 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 总结、扩展 ‎ 本课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文笔清新流畅,能够创造安乐闲适的意境来表现隐逸生活的可爱。文章写回家之后的情况,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起,一直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止,除了很少几句直接说明心情以外,写的都是具体的活动和景物。这些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在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这样,作者创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理想,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读者。‎ ‎ 另外,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这篇文章是“辞”,行文按照一般辞赋的习惯,有韵(如“归”“悲”“追”“非”等押一个韵,“奔”“门”“存”等押一个韵等),多用对偶(如“悟已往之不谏”和“知来者之可追”对偶,“舟遥遥以轻飚”和“风飘飘而吹衣”对偶等)。这样,使人感到抑扬顿挫,迥环往复。 ‎ ‎ 还有,词句精炼,表现力强,很少的文字就将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恶浊,归家心情的焦急,隐居时的孤高自赏,田野景物的蓬勃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 扩展 下边是本文的序,请为其断句并译文。‎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已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畏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其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即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白免去职仲秋至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参考答案]‎ ‎ 《序》断句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已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畏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其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即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白免去职。仲秋至终,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序》的译文 ‎ ‎ ‎ ‎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畏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布置作业 ‎ ①背诵全文。‎ ‎ ②自选一本书写“序”。‎ ‎ 附:版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归途 鄙弃官场 向往田园 乐夫天命 鄙弃官场 ‎ 归思 向往田园 归家 乐夫天命 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