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1 KB
  • 2021-06-05 发布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0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0 天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 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 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 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 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 300 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 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 有效果。 (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 年 4 月 5 日新华网) 材料二: 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 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 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 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 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 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 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 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 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 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 “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 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 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学*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 年 5 月 6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 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作了统计;材料二分 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 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 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 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 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D 2.AE 3.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 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试题分析】 2.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中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 明辨正误。题中,B 项,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 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 分类的实施效果”说法的错误。D 项错误在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 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的说法,文本是说“(各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 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 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悟出居民在此项 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对此项工作也要负起责任。 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及阅读策略 今年全国新课标卷三套试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都采用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形式, 题中材料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成为命题人新宠,预计今后也将成为阅读与考 试的常态。对此,学生要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相关训练。 (一)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拓宽认知角度与视野。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关键要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 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 文本 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 结论。 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 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 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美国东部时间 4 月 7 日上午,美国中车麻省公司 33 名当地员工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途,开始为 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马萨诸塞州春田市长萨诺亲自驾车至布莱德国际机场加入欢送队伍。机场工作 人员更是贴心地准备了早餐为他们饯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这是春田继连续阴雨的洗礼后,迎来的第一个暖心的早晨。33 名美国员工,均来自马萨诸塞州。 其中多数人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对于这次通往“神秘东方”的旅程,他们兴奋之余也带着“把中车先 进成熟的技术带回来”的期待。 作为美国中车麻省公司派出的第一批技术转移人员,这些员工被寄予了厚望。中车春田工厂开工 时,他们将把知识转化成实践,开始地铁车辆的总装配。与此同时,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已在长春准备 好了一支接待队伍,将帮助他们适应中国生活,了解民俗习惯。培训的第一阶段将由专业的技术人员 细心地向美国友人讲解企业文化,传授技术知识。第二阶段,他们将在指导下进入车间实践,真正做 到学以致用。 材料二: 新华社长春 4 月 15 日电(段续 崔中侠)中车长客股份公司 14 日迎来 33 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长 春接受为期 3 个月的技能培训。这些学员是中车美国春田工厂招聘的美国员工,他们将在未来的几年 内承担中车波士顿、洛杉矶等轨道客车项目的装配、调试试验及售后服务工作。 此次来长春的美国学员主要是学习车辆装配和调试技能。“虽然两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但我们有 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对项目的态度、对客户的态度。”中车美国春田工厂生产总监勒罗伊·佩奇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通过严格考核,为美国学员遴选出一批优秀培训教师。公司为美国学员制作了 纸质和视频培训教材,制定了周密的培训方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将利用自主研发的城铁客车调试智 能模拟培训装置对调试员工进行培训。 “对于春田工厂来说,这批美国学员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将实现春田工厂生产制造能力由 0 到 1 的突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海外业务部副总经理、项目经理孙晓琨说。 马萨诸塞州春田市是美国曾经的工业中心。春田工厂于 2015 年 9 月破土动工,中车建立了在美 国的第一个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材料三: 1872 年 9 月,30 名中国少年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学习,中国铁路的先驱詹天佑就在其中。145 年后,2017 年 4 月,33 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工厂的员工,前往中国长春学习制造地铁。百年轮回, 中国开始地铁制造技术的对美输出,中美共促轨道交通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 近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迎来了 33 名美国员工。他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返 回美国之后,他们将作为老师开展“接力培训”。在开班仪式上,几位波士顿项目负责人真诚的希望 斯普林菲尔德工厂能够尽快形成能力,满足项目的需求。 经过安全教育后,美国员工来到培训中心参观培训设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首席操作师罗昭强向大家介绍了城铁客车调试智能模拟培训装置。 随后,美国员工进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中国工人用热情地掌声欢迎来 自美国的同事,表示希望和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这个车间有 40 多年的生产历史,最近 3 年,生产 了 1500 多辆地铁。从车辆进入车间到装配完成需要 100 多道工序。美国员工非常认真地倾听了公司 以往产品的介绍,以及车间里的生产流程、管理措施。 他们登上一列正在制造的地铁,细致地查看了其内部构造,并互相交流。生产经理理查德已经从 事这行 30 年了。他说:“这里的车质量不错,很漂亮。” 波士顿和长春都是本国轨道交通发展的起源地。是轨道交通事业将大洋两岸的产业工人连在了一 起,他们将共同建造友谊的列车,为美国轨道交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选自《百年轮回,美国员工来华学造地铁》,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读者可能最关心的,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写在最前面,便 于读者快速阅读。 B.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了解美国员工从美国出发、到达中国、参加开班仪式、参观设施和车 间、开始正式培训的全过程。 C.三则材料都提到了美国员工来到中国接受培训的目的,第一、二则材料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培训安 排。 D.三则材料中都运用了直接引语,在新闻中运用直接引语,能够把读者直接带进事实发生的现场, 增强新闻的可信度。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中用“暖心”修饰“早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表现了记者对美国员工到中国接受培 训的激动之情。 B.材料二中的“从 0 到 1”,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孙晓琨以此来说明美国员工来中国接受 培训对于春田工厂开工的意义。 C.材料一、材料二都表现了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对于此事的重视,材料一还表现了美方对此事的重 视。 D.材料三提及“理查德已经从事这行 30 年了”,意在说明理查德技术水平很高,能够做到“细 致的查看”,并与中方人员“交流”。 E.美国员工来中国培训是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将对美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产 生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末段的内容与材料三首段中关于中国少年赴美学习的内容都属于新闻背景,请分别谈谈其 作用。 1.C 2.BC 【解析】 A 项,“激动之情”言过其实 ,另外,对于“暖心”一词,应更多地从市长、机场 工作人员、美国员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来理解,而非从记者的角度来讲。D 项,意在说明中国地 铁制造技术先进。E 项,“是因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错,是因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 3.材料二的末段是对上文新闻事实的补充,交待了中车美国春田工厂的来由及美国员工赴中国培训 的原因,使新闻事实更全面完整,便于读者了解新闻背景。材料三则通过引入中国少年赴美学习 的内容,与美国员工赴中国培训的事实形成对比,强调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展现了独到的新 闻视野。使新闻的主题(内涵)更为深刻。 【解析】 注意从“新闻事实的补充”“对比”“使新闻的主题更为深刻 ”的角度作答。 今 日 收 获 如 何 ? 总 结 一 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