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大学附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 月)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10 分钟 考查内容:综合
一、现代诗文阅读(2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6 分)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
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
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
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
•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
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
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
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
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
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
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
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
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
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
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
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
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
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
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
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
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
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
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具
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
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
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
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
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
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
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
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
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D.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
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 )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
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
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C.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
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
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
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
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
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
山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鸡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
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
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
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
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
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
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
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
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
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
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
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
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
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
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
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
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
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
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
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
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
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
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
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
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
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
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
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
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
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
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
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
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一项是(2 分)( )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
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
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
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
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展开全文阅读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现代诗歌阅读(4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7~8 题。
高翔远举
[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
飞过池塘,飞过峡谷,飞过高山,
飞过森林,飞过云霞,飞过大海,
飞到太阳之外,飞到九霄之外,
越过了群星灿烂的天宇边缘,
我的精神啊,你活动轻灵矫健,
仿佛弄潮儿在浪里荡魄销魂,
你在深邃浩瀚中快乐地耕耘,
怀这无法言说的雄健的快感。
远远地飞离那些致病的腐恶,
飞到高空中去把你净化涤荡,
就好像啜饮纯洁神圣的酒浆,
啜饮那弥漫澄宇的光明的火。
在厌倦和巨大的忧伤的后面,
它们充塞着雾霭沉沉的生存,
幸福的是那个羽翼坚强的人,
他能够飞向明亮安详的田园;
他的思想就像那百灵鸟一般,
在清晨自由自在地冲向苍穹,
一翱翔在生活之上,轻易地听懂
花儿以及无声的万物的语言。
7.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诗歌开篇连续用了八个“飞”,和诗题遥相呼应,抒情主人公精神上的愉悦也表现得淋
漓尽致。
B.“越过了群星灿烂的天宇边缘”一句,能感受到精神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在宇宙中自
由地徜徉。
C.“仿佛弄潮儿在浪里荡魄销魂”,这一句中暗含着飞翔的精神放浪不羁,完全没有约束。
D.“它们充塞着雾霭沉沉的生存”,这里的“它们”指代充满厌倦和巨大的忧伤的现实生
活。
8.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作者不经意间罗列池塘、峡谷、高山、森林、云霞、大海、太阳、云霄等意象,拓宽
了想象的空间。
B.诗歌中的“纯洁神圣的酒浆”“光明的火”都是用来净化“致病的腐恶”的,这个比喻
生动形象。
C.诗歌第四节中大部分人死气沉沉的生活状态与能够获得幸福的人明亮安详的生活形成
对比。
D.诗句中“轻易的听懂”这个表达,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的人的思想自
由自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
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
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荐嘉。召见,
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
空军祭酒。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畏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
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
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
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
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
“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
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
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
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
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
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谥曰贞侯。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
公无忧矣
B.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
无忧矣
C.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
无忧矣
D.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
公无忧矣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太祖: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B. 乌丸: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 邑: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郭嘉知人善用,慧眼识主。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
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 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
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 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
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 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
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5 分)
(2)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8 分)
太原早秋①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②。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
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
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以写
景起头,是诗歌创作常见模式。
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
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自然气候。
C.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
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
D.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
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14.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沁园春·长沙》中“ , ”两句引
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的诗句“ , ”,
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3)《短歌行》中“ , ”两句以明月喻贤才,点明
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6 分)
雁门关,不要说 ,只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心潮起伏、感慨万端。这里曾是中原
与塞外的 点。站在最高处的雁塔下,整座关城可以 。东西两座关楼,与
环形的城墙一起,勾画出这里地势的险峻与气势的雄浑。高高的烽火台,矗立在蜿蜒起
伏的长城上,被崇山峻岭间的风呜呜地吹响。三千年来,雄才大略在这里交锋,历史激
情在这里上演。
据说,原有的关城早已倾颓倒塌,整个雁门关一直是破败不堪,如今的官署、城角
楼都是重修过的。这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相对于三千年的 ,相对于历朝历代的
风风雨雨,( )。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雁门关是他们进入中原的不二选择。正因为这样,雁门关
就成了中原王朝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咽喉要塞。雁门关的历史,也几乎成了一部绵延不
断的战争史。汉击匈奴,唐防突厥……雁门关自有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
约 1700 次以上之多。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不知道有多少忠勇的将
士,不知道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在冲锋中前赴后继,在拼杀下血流成河。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身临其境 交接 一览无余 色彩斑斓
B.身临其境 交界 一览无余 波诡云谲
C.设身处地 交接 一应俱全 色彩斑斓
D.设身处地 交界 一应俱全 波诡云谲
17.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
B.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可能比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
C.相比一个修旧如新的雁门关,一个断砖碎瓦的雁门关亦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
D.雁门关的断砖碎瓦,与雁门关的修旧如新一样都能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 1700 次以上之多。
B.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 1700 次之多。
C.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 1700 次之多。
D.自有雁门关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竟然达到了约 1700 次之多。
五、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 分)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
迷茫,最有效、最不忽悠人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千禧一代
正有为,刚升入高中的你,对于青春这“彷徨”“迷茫”如何看待?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统称博雅中学)高一新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新生们“直
面青春的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你的希
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700 字。
山西大学附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 月)模块诊断
语文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题干要求选出对“移情”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D 项,“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审
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
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概括。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 项,“这
种观点不可信”错。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
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并没有说谷鲁斯的观点不可
信。
3.D 解析:题干要求“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主意考查学生
依据文意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D 项,“只属于青山的”错。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
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
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
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
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我,我
中有物。
4.B 。B 项,“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
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
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
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
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2 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
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2 分)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
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2 分)(任答三点得满分)
6.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
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 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
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2 分)③细节描写。例如写
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
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
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2 分)
7. C(“弄潮儿”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表现飞翔的精神轻灵矫健有活力。)
8. A(“作者不经意地罗列”表述不当,意象的排列是有层次的:从地上到空中再到云霄之
外。)
9.C 解析:首先找到对仗句式,“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排除 ABD。
这句话意思是: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谈虚夸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
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
便我们倾全力远征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
10.A (“太祖”是庙号)
11. C(原文“问疾者交错”是指太祖派去看望的人多无亲自之意)
12. (1)(5 分)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君主一事,十分谨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
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审、量、举、状语后置各 1 分;句意顺畅 1 分)
(2)(5 分)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军用物资很多,难以取胜,且敌人听到消息,
必定有所戒备。(辎重、趣利、彼、为备各 1 分;句意顺畅 1 分)
13.D 解析:D.颈联在上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
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
E.诗人虽心绪不高,而此诗格调自高,且带边塞诗之雄健。
14.本诗尾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流水的意象,以水喻情,也是“流水”这一意象
所蕴含的意义之一。(2 分)“悠悠”本就是忧郁的意思,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联系
“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
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2 分)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
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
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5.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明明如月,何时
可掇
16.选 B。(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身临其境:
亲自面临那种境地。两者区别在于,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而身临其境不是
想象,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这里应选择“身临其境”。交界:相连的地区,有共同的边
界。交接:指交往;互相接触。这里强调的是相连的地区,应选“交界”。一览无余:一
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
没有遗漏。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这里强调视野好,全都看得见,所以选择
“一览无余”。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波浪和云彩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
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色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语境中没有绚烂夺目的意思,取事
态变化莫测之意,选择“波诡云谲”。故选 B。)
17.选 A。(根据上文,“重修过的雁门关,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可知“断砖碎瓦的雁门
关比修旧如新的雁门关更给人一种历史的真实之感”,排除 BD;“亦能”不如“更”具有
强调后者的意味,排除 C。故选 A。)
18.选 C。(A 项,“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中途易辙;“约”与“以上”
前后矛盾。B 项,“雁门关自古以来,发生在这里的战事……”中途易辙。D 项,“约”
与“之多”前后矛盾。故选 C。)
19.【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从现在做起,直面迷茫。
2.走出迷茫,从现在开始。
3.直面迷茫,实干兴业。
4.行动起来,青春不迷茫。
5.青春不迷茫,从我做起。
6.克服迷茫,做奋斗青年。
……
偏题立意:
1.谁的青春不迷茫?(流于表面,只写“迷茫”,未写解决之道)
2.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断章取义,未谈“迷茫”与行动)
3.青春的模样。(泛化主题,没有针对性)
4.我的青春我做主。(只谈青春,未谈“迷茫”)
5.青春的烦恼。(偷换概念,“烦恼”不等于“迷茫”)
6.往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偏离“迷茫”,脱离“现在”)
……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2021-06-0515页
-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一中2019-2020学2021-06-0526页
-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6-0519页
-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2021-06-0525页
- 广东省广州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2021-06-0515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2021-06-0511页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2021-06-0523页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中2020-2021学2021-06-0518页
-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19-2022021-06-0525页
-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五中学2020-22021-06-0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