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年5月高考预测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位观进行一番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中华价值观特别强调义务先于权利。换言之,西方近现代价位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而中华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则更强调义务的优先性。
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认为,中国丈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根本特色。他认为近代以来西方个人主义盛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而中国则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他说:“人生必有与其相关系之人,此即天伦;人生将始终处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此即伦理。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乃至一切相关之人英不自然有其情,情谊所在,义务生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表示一种义务,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而以对方为重,近世之西洋人反是,处处形见其本位主义,一切从权利观念出发。”
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这种义务感是开放的,从家庭可以放大到宗族、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以义务为基本取向的德行不强调张扬个人权利,而主张努力承担时他人的义务、及行自己肩负的责任。
这种义务取向特别表现为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别权利的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义务的观念多”。
在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发展权利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当然也为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权利是最重要的价值,或社会价值观仅仅为个人权利提供支持。在价值和伦理问题上,权利话语和权利思维是有局限性的,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甚至是当今社会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权利话语往往联系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权利优先态度,其基本立场是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在这样的立场上,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都很难建立起来。个人权利优先的主张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促进个人对社会公益的重视,不能正视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因而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来说弊大于利。
(摘自《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人民日报》2015年3月4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西方近现代价值观轻视义务,强调个人权利。
B.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认为,中国人的伦理特别强调义务感,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
C.在作者看来,西方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因而形成了一种个人本位的社会,其弊甚多。
D.个人权利优先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健康运行弊大于利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强调保障个人的自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西方近现代价值观与中华价值观的区别出发,论述了这两种价值观背后的社会伦理本质。
B.文章第二、三段大量引述梁漱溟的观点,将中华伦理价值观和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进行了比较。
C.文章最后一段从现实层面详细分析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的弊端,对现实社会有指导意义。
D.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指出了中西方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意在突出中华价值观的独特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伦理的义务感不止于对父母亲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务工作者不畏危险勇敢逆行也是中华价值观伦理义务感的体现。
B.个人权利是重要价值,它为宪法和法律所确认,被社会价值观念所承认,但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则很难建立个人的义务、责任、美德。
C.当今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价值观,比如不遵守社会规则、破坏生态环境等,其根源就是个人本位价值观。
D.西方近现代价值观非常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当社会公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西方人可能会更倾向于保护个人利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主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中医药?
陈士林(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随着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自信,这表明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发医疗状况中优势凸显。目前,我国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同时,中医药科学研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而且,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变化、疾病谱的变化,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主持人: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士林:“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我们既要善于从经典古籍中寻找创新灵感、取其精华,也要善于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二者相结合方能带来原创性成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而伴随全球疾病谱改变及老龄化现象加剧,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2020年中医药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中医药行业应着力打造“我主人随”的国际领先产业体系,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契机,做好产业全链条顶层设计,实施一体化统筹发展。
(摘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经济日报》2020年3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15.34%,较2017年提高近两个百分点。对比2016、2017、2018三年的调查数据发现,文化程度是素养水平的首要影响因素,与素养水平呈正相关,但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有减弱趋势。各年龄组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中青年群体的素养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群体,其素养水平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老年群体。总体上,城乡居民素养水平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素养水平的增长较快,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素养水平均有所增长,西部地区增长最快。2018年贫困地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较2016年提升59%,显著超过全国整体提升速度。这从侧面反映出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在提高贫困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提升。
调查显示,电视、图书、广播等传统媒体的阅读率较2017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报纸和杂志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尽管电视依旧是广大群众获取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第一渠道,但手持终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阅读率的增长更为强势。这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科普和文化传播带来挑战,需要深刻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和特点,逐步将新兴媒体打造成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主渠道。
(摘自《2018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报告》,2019年12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三:
疾病谱的变化、现代医学的缺陷等因素使得世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非主流医学,而聚焦有特色优势的中医药,中医药对外交流日趋频繁。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其中纳入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正式接入国际主流医学这一分类体系。而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中医药已经成为除中文之外最受欢迎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分医道和医术两个层面。医术主要指技术、方法,这部分可物化、可操作,比较容易与国际接轨,容易本土化。例如针灸,容易被海外接受,并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生发出新的针灸疗法。但除此之外还需要完整的中医理论的传播,才能有效指导中药、针灸的应用,真正发挥中医的优势,为人类健康造福。
只有取得所在国的合法地位才有可能让中医进入所在国家医疗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否则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人们对中医只能望而却步。随着中医医道或文化属性部分的外传,中医的翻译也应尽量用彼国原有的概念及术语,以便中医较快地被了解、被接受。
(摘自《新中国的中医外传和海外发展》,《中医药文化》2019年第14卷第3期,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程度是影响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核心因素,在2018年的调查中,文化程度对接收信息差异的影响强度明显减弱了。
B.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是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抓住他们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需求能改善这一情况。
C.健康扶贫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及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的差距,成效显著。
D.在打造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的渠道方面,我国多管齐下,新兴媒体已经成为重要阵地,传统媒体已毫无优势可言。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行业在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民众对其认同感在不断增强。
B.老龄化现象加剧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创造了发展机遇,打造国际领先的中医药产业体系需被提上日程。
C.中医在海外传播时,医术因其可物化、可操作的特征而易本土化,与彼国医术结合就可获得自身的创新。
D.完整的中医理论能让中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而中医翻译的难以本土化成为制约的因素。
6.请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医药未来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 路遥
第二天窗户纸刚发亮,少平就悄悄地爬起来。他现在一心想的只是要找到那位没见过面的亲戚。
赶到北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看见路边水井旁边有个正用辘轳绞水的老头,便试着走过去向这老头打听他的亲戚马顺。
老头向他指了指阳面土坡上的一个院子,说:“就住在那里,我们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
少平的心咚咚地跳着,兴奋地爬上了那个小土坡。
当少平向他的亲戚说明他是谁的时候,没见过面的远门舅舅和妗子算是勉强承认了他这个外甥。
马顺看来有四十岁左右,一张粗糙的大脸上,转动着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他不冷不热地打量了他一眼,问:“你就这么赤手空拳跑出来了?”
“我的行李在另外一个地方寄放着,我想……”
少平还没把话说完,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说:“还不快去担水!”
少平听声音知道她是向他发难,他于是立刻说:“舅舅,让我去担!”说话中间,他眼睛已经在这窑里搜寻水桶在什么地方。
水桶在后窑掌里!他没对这两个不欢迎他的亲戚说任何话,就过去提了桶担往门外走。马顺两口子大概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到了院子里。
孙少平一口气给他的亲戚担了四回水——那口大水瓮都快溢了。
马顺两口子的脸色缓和下来,似乎说:这小子看来还精着哩!他舅对他说:“你力气倒不小,我们大队书记家正箍窑,我引你去一下,看他们要不要人。你会做什么匠工活?”.
“什么也不会,只能当小工。”少平如实说。
“噢……我记得前两年老家谁来说过,你不是在你们村里教书吗?小工活都是背石头块子,你能撑架住?”“你不要给人家说我教过书……”
马顺把少平引到他们大队书记的家里。书记看这个“小工”身体还不错,问马顺:“工钱怎么说?”“老行情都是两块钱……”他舅对书记说。
书记嘴一歪,倒吸了一口气。
“一块五!”少平立刻插嘴。
书记“扑”一声把吸进嘴里的气吐出来,然后便痛快地对少平说:“那你今天就上工!”
他先问最迫切的问题:“能不能住宿?”
“能!就是敞口子窑,没窗户。”主家说。
“这不要紧!”
上工的事谈妥后,少平就起身直到南关贾冰家寻他的铺盖卷。
来到大街上,他觉得脚步异常的轻松起来。这时他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景致,商店的门都开了,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大橱窗里花花绿绿,五光十色。姑娘们率先脱去了冬装,换上鲜艳的毛衣线衣,手里拎着时髦的小皮革包,挺着高高的胸脯在街市上穿行。人行道上的汉槐洋槐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雪白的花朵,芬芳的香味飘满全城。
就这样,他背着自己的铺盖卷,来到了北关阳沟大队书记家。书记的老婆是个精明麻利人,看来最少能主半个家事。她引着少平,把他送到匠工们住的敞子窑里,交待给工头。这敞口子窑铺了一地麦秸;麦秸上一摆溜丢着十七八个铺盖卷,地方几乎占满了。少平只好把自己的那点行李放在窑口最边上的地方。
吃过中午饭,少平就上了工。
他当然干最重的活——从沟道里的打石场往半山坡箍窑的地方背石头。
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块,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的时候,他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得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战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这时候,世界上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思维只集中在一点上:向前走,把石头背到箍窑的地方——那里对他来说,每一次都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伟大目标!
三天下来,他的脊背就被压烂了。这天晚上,当他就这样趴着睡觉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在轻轻摇晃他的头。
他一惊,睁开眼,看见他旁边蹲着一位妇女。
他在睡眼朦胧中认出这是书记的老婆。
“你原来是干什么的?”书记的老婆轻声问他。
“我……一直在家里劳动。”少平吞吞吐吐说。
书记的老婆摇摇头,说:“不是!你就照实说。”
少平知道他瞒哄不住这位夜访的女主人,只好把头扭向一边,说:“我原来在村里教书……”
书记的老婆半天没言传。后来听见她叹了一口气,就离开了。
少平再也不能入睡,他心想:也许明天他就会被主家打发走——那他到什么地方再能找下活干呢?
第二天,出乎少平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被打发走,而且还换了个“好工种”——由原来背石头调去钻炮眼。
少平心里明白,这是女主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唉,为了这位好心的妇女,他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一鼻子。
半月以后,孙少平已经开始渐渐适应了他的新生活。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三章,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细致的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他妗子就对他舅恶狠狠地喊叫”等,刻画出马顺夫妇的世俗嘴脸。
B.小说围绕孙少平找工作展开故事,叙述了他外出打工的艰难历程,既凸显了人物形象,
又反映了世态人情。
C.小说对孙少平爬陡坡背重石的情景描写生动具体,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D.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大量语言描写符合所塑造人物的身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8.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有文采,善隶书,一时名士皆与游。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探讨典坟,俱有盛名。张九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陟于鉴裁尤长,曩者主司取与,故事,取人以一试为高下。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美声盈路。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十二年,入考华清宫,右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台衡,阴使拾遗吴豸之诬劾陟以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皆说曰:“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上由此疏之。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忠,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常郁郁不得志,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B.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C.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D.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上承楷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界有“汉隶唐草”之称。
B.台衡,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文中“台衡”与陆机诗中“奕世台衡,扶帝紫极”意思相同,均喻宰辅大臣。
C.肃宗,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奉祀时所起名号,最初起号很严格,按“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陟颇有才华,名显当世。他十岁就被授予官职,气度作风方正端庄,有文才,当时的名士都与他交往,后被张九龄赏识。
B.韦陟不拘常法,公平选才。任职礼部,他选拔人才时重视诗文,对考生多方考核;任职吏部,他挑选官员无人不服。
C.韦陟敢于直言,忠于国事。他不顾肃宗的愤怒,替杜甫辩护而被疏远;永王兵变时,他前往招抚,慷慨陈词,感动众人。
D.韦陟遭人嫉恨,仕途乖舛。他先后遭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或构陷,后又因天下兵乱,自叹有志不能伸,最终抑郁成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5分)
(2)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阳关图①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②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注]①《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②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诗起笔即以“断肠”言悲痛到极点,图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但睹之亦使人感慨万千,柔肠寸断。
B.“其二”诗首句先阐明在人事不顺利之中离情尤著,自然引出次句《阳关图》描画出了王维诗歌之离愁别绪。
C.这两首诗均为题画诗,但第一首诗重在论离别之意与关情之物,第二首诗则重在评论离别之意和关情之物的关系。
D.这组诗不仅吟出了王维的诗情,而且有情感、有理趣,以平易精练的语言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
1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的“ ”与“今之众人”的“ ”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揭示了秦国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也不过是六国君主多年从他们的百姓手中搜刮而来。
(3)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诗人抵达边塞后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 的中华美食,都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載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传播、广泛欣赏。 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至 穷兵黩武 B.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至 穷兵黩武
C.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止 兴师动众 D.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止 兴师动众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D.“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为欣赏、广泛传播。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B.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变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C.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变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超过15个字。(6分)
关于记忆和遗忘这些看似平常、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真的了解吗?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是① ,记忆则是在头脑中保存所学知识的过程;从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角度上看,② ,它们使得我们在遇到与以往相似的情景事件时可以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例如,当我们的祖先在外出狩猎时遇到了猛兽的攻击,那么先前和猛兽进行搏斗的经验和记忆就会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好准备,③ ,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21.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5分)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临,移步就教。
2020年5月18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内容,拟写一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