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42 KB
- 2021-06-0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儒、释、道三家关注的重心。但最全面并始终一以贯之重视和讨论人的发展问题的学派,无疑是儒学。众所周知,儒学是人学。它研究人的问题,研究人成为人的问题,研究现实的人成为理想的人的问题。这里以儒学为例,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人的发展有不求上进与人器物化或工具化两大问题。人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化。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困而不学。人仅有身体在本能发展,人性、心灵却毫无开掘、觉醒,终生溺于小人之域不能自拔,真是可悲可叹。二是学而不能上达。人如果不能通达于道,终生局限于只是知识人,只是专家、技工。这类人才现在尤其多。古人谓之为“器”。人要成才,首先要成“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首先要成“器”,然后追求超越“器”,超越器具、器物性能的固定性、有限性、被动性,成就人的通达性、无限性、主体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被规定为自我发展,变不通达为能丰富、充实自己,使自己作为人而具有人的无限可能性。孔子说:“君子不器。”这个说法,对我们今天的专家们、技工们尤其具有启示作用。
16
所以,人的发展在克服物化后,就走上了人的发展的康庄大道。学习积累没有止步,下学上达,主要达到两个境界。一是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君子境界。君子是人性修养合格的人,是人作为合格人的人格标识;君子的理想就是希贤成圣。二是天人合一、与天理为一、致良知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人”概念规定性的境界,即觉悟和实现了人性的圣人境界。圣人是人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理想的人、标准的人、典型的人。
我国古人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他人的感染教化两个方面。换言之,他们认为人的发展:一方面是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人发展。将人的发展定位在人性修养的提高上,定位在人性的自觉和实现上,是非常深刻的思想,也很有科学性。因为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物性的身体的成长。因为牛马、禽鸟也能这样成长。人之所以异于牛马、禽鸟者,主要不在身体上,而在人本性的认识、充实和丰富上,在人良知的觉醒和呈现上。所以,人性的觉醒和实现,良心的澄明、呈现,才是人发展的关键。而这又离不开人理性能力的发掘和运用、道德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审美情趣的培育和欣赏、功利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等。
按照古人的思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历史问题等的解决,无不以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为前提。而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在古人的思想中,又主要展开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人如何发展的人性修养论、帮助他人发展的文明教化论三个理论领域。对于后者而言,古代先贤在探讨如何帮助他人发展时,含教育教化、文化教化、政治教化、经济教化、社会教化、法律教化、风俗教化等多方面,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古人认同的关于人的发展方法,主要是中庸之道,即中道。中道发展,完全符合真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普通劳动群众,匹夫匹妇,也能知能行。
(摘编自张茂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儒、释、道三家均较为关注发展的问题,其中以儒学最为突出。
B.人的发展有器物化或工具化两大问题:一是困而不学,二是学而不能上达。
C.人不能仅有身体的长成,还应求得自己本性、良知的发展并帮助他人发展。
D.人成为所谓专家、技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努力达到最高境界,成为君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分析了人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学而上达、克服物化之后的方向与途径。
16
C.文章对比了人与动物的成长,旨在突出人性、良心发展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指出古人对解决人发展问题的理论认识及帮助他人发展的中庸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关于人发展的观点,对于今天的青年学子厘清成长途径、实现远大抱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B.想学且能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主动发展,自我发展,变得丰富、充实,成就人的通达性、无限性、主体性。
C.孔子认为“君子不器”,旨在突出人发展的丰富性,我们应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对于我们多重身份的需要。
D.儒家所认为的君子与圣人境界的区别在于,前者达到人性修养的合格标准,后者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绿色包装是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描金彩绘、绢丝锦带、红木雕镂等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然而,每逢节日过度包装总会“露头”,“锦衣加身”的月饼也会出现在市面上。过度包装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一是过度包装,尤其是逢年过节,粽子、月饼等更是被包装“绑架”,包装成本可达商品本身价值的数十倍,纸张、木材、丝绸、金属等被大量消耗,令环境、资源不堪重负。过度包装屡禁不绝,倒逼治理手段完善和治理方式创新。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将过度包装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加强对流通领域和商家的法律约束。在鼓励简约包装的同时,加强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度。
企业是包装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绿色包装袋,多采用可降解、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让那些企图用过度包装在市场上投机取巧的企业,没有出路。
16
个人的微小行动可以汇聚成环保大作为。让包装回归“绿色”,缓解环境压力,同样有赖于全社会消费端的绿色化。每个人应当从自己做起,树立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理念。毕竟,对生态环境负责,就是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负责。
材料二:长期以来,过度包装屡受诟病,为何仍大行其道呢?很大程度是商家推波助澜。精致的外观,华美的装饰,更能抓人眼球,让消费者在众多商品中多看一眼。包装豪华了,商品显得更上档次,身价自然水涨船高,赚取的利润也更多。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
除了商家的利益驱使,最根本的还在于高价买“面子”的不理性消费观念。事实上,普通家庭购买商品,大多还是讲究物美价廉,不会过分追求高档包装。可见,过度包装的商品,市场最主要还在于礼品消费。送礼的人抱着“好包装上档次,送礼出手有面子”的心态,对商品本身质量是否过硬,反倒不那么关心,最重要的是看着“高大上”就行。好面子、爱虚荣,在这般社会心态的影响下,过度包装似乎从不缺市场。
过度包装使一些消费者盲目攀比,反过来商家瞅准了消费者心理,不断升级包装,生产更多华而不实的产品,导致恶性循环。一些经过特别包装的商品,价格一般都是平常包装的几倍,甚至更高。但是,商品质量并没有什么两样,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再往大了看,“一流包装,三流产品”,一个企业,不在“里子”上讲究,却只在“面子”上下功夫,也不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
礼品原本寄托的是纯真质朴的情感,一旦过度包装,反而使感情变了味儿,成了利益输送和交换。特别是那些公款送礼者,“慷公家之慨,结私人之谊”,最终财友两空,正是教训。
材料三:记者近日走访多家商超发现,月饼过度包装问题明显改善,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200元左右价位、包装朴素的月饼礼盒成了主流。不过,一些给亲友送礼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包装更精致一些,精明的网店为此专门推出了月饼豪华包装礼盒。
“自家吃月饼没啥讲究,太繁复的包装反倒是浪费;如果是送给长辈,我就单独买个包装。”今年中秋节,市民彭女士换了种买月饼的方式:先买好月饼,再到网上另买合适的包装盒,既便宜实惠,也能图个漂亮体面表达心意。
“超市里的月饼礼盒包装太同质化了,可选择的样式太少。网上单卖的包装盒花样多,可以慢慢挑,针对不同的送礼对象选不同的包装盒。”彭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来的月饼不足百元,而网购一个包装盒也就十几块钱。
以“月饼包装盒”为搜索词,在淘宝网上能搜到4000多件相关商品,在京东商城上能搜到近200件相关商品。看似简单的月饼包装盒,被商家们玩出了新花样,清新插画包装、文艺牛皮纸包装、竹篮礼盒……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心仪的包装。
16
网上销售的月饼包装礼盒价格并不贵,10元上下、纸质的月饼包装盒占主流,工序稍复杂、文艺范儿的包装能卖到几十元的价位。
“这几年,月饼企业几乎都不怎么做豪华包装的月饼了,更看重月饼本身的口味。”本市一家知名月饼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针对以往过度包装屡禁不绝的问题,提出应当进一步完善治理手段和创新治理方式,加强治理的力度。
B.材料二分析了过度包装长期以来大行其道的原因,显然商家难辞其咎,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消费者好面子、爱虚荣、重攀比的非理性需求。
C.材料三关注到了消费者的明显改变,现在购买月饼时,大部分人更关注的不再是包装而是月饼的口味,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
D.三则材料都关注了月饼的包装问题。现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过度包装的现象,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前景不容乐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点相同,但内容各有侧重,风格也有不同。材料三关注百姓心声,具有生活气息,但较材料一、二严肃探讨问题来看,显得没那么客观专业。
B.三则报道的发布时间都选择在中秋节前夕,新闻媒体及时、集中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减少过度包装的舆论氛围。
C.治理过度包装问题,单纯地依靠媒体舆论、理念倡导是很难奏效的,但如果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整治,必将解决这一难题。
D.过度包装不仅会造成价格虚高,给消费者带来经济的损失,还会造成国家环境的污染,甚至充当利益输送和交换的始作俑者。
6.杜绝过度包装有什么好处?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灯 塔
刘建超
16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父亲变成了一名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在大海里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16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母亲干瘦的脸,自己的眼角却淌下了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16
B.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8.小说写到了母亲的哭与父亲的流泪,分别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9.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日:“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日桂枝里。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擢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刑狱,开封府判官。使契丹,为两浙转运使。徙陕西,未赴,又徙河东,居数月,复徙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知梓州。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又言:“项禁命妇干禁中恩,比来稍通女谒,愿令官司纠劾。”从之。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16
A.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B.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C.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D.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阙,即面对朝廷所在的方向。“阙”本是宫殿前的一种建筑,后常代指宫殿、朝廷。
B.服除,指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需要辞去官职归家为父母守孝。
C.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特指考中进士,与前文“及第"意思基本相同。
D.开封,也称东京、汴梁、汴京,是两宋三百多年的国都。“知开封府”即主政开封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逸理政有才,很受推重。他担任邓城县令时以贤能闻名,知州谢泌向朝廷郑重推荐他;皇帝亲自召见,当面询问他希望担任什么官职。
B.张逸坚持原则,受到称赞。在开封府任职时,有僧人请求减免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予许可,皇帝高度肯定了他奉公守法的行为。
C.张逸明察案情,审理有方。他熟悉蜀地民风,有地方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他人,张逸安排杀人者看守被冤者,借以观察二人的神情。
D.张逸关心民生,救助百姓。蜀地发生旱灾时,他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来灌溉农田,又向朝廷请求把杀牛者全部释放回家恢复生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
(2)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与东吴生相遇①
(唐)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②平。
(注)①原诗题下有注:“及第后出关作。”此时诗人已59岁。②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诗人用随风漂泊的水上浮萍,形象地刻画了自己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同病相怜。
B.颔联饱含辛酸,诗人觉得年华老去,与娇艳美丽的花朵相比早已没有了青春样态,只好在心情烦乱中借酒浇愁。
C.颈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贫”与“贵”,“陋巷”与“豪家”的强烈反差凸显了乱离社会的种种世态炎凉,暗含诗人对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控诉。
D.诗人身处唐末乱世,历经沧桑,虽然直到晚年才科举及第,但仍心怀施展才华、报效朝廷的志向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心愿,令人敬佩。
15.这首诗以“泪”开始,以“笑”结尾,你认为矛盾吗?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抗疫之战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要战胜病毒恢复经济振兴国力并赢得应有的国际地位还有很长的道路和艰巨的任务,所以优秀的人才和建设者更要有弘大的志向和坚毅的精神,正如《论语》中曾子所说:“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
16
”两句以悲怆苍凉、深沉忧郁之笔写尽了杜甫颠沛漂泊、老病孤苦的人生境况。
(3)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物,常被古人借以表达美好的情感,但李煜却在春花、秋月和东风中感慨“_______”,悲悔万分;白居易面对春江、花朝和秋月只能“_______”,孤寂无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今天,在这场严峻斗争中 出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上再次写下 的一笔,不断汇聚起中华民族 的磅礴力量。
这是万众一心向前进的中国精神——众志成城, 。
大战当前,闻令而动,英雄向险而行。每到危难关头,( )——除夕夜,3支军队医疗队、450名勇士先期抵达武汉,第一时间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时间进入隔离病区,第一时间诊治危重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的4.2万多名医护工作者,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袍。和湖北50多万名医护工作者携手,在救治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6.3万名公安民警、5.6万名公安辅警,在荆楚大地驻守医院、转运病人、执勤路口、日夜奔波,在各自岗位上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总人数超过10万名的社区工作者、注册志愿者、机关干部,排查隐患,清洁消杀,走出家门,服务社区,在武汉三镇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体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淬炼 浓墨重彩 生生不息 舍生忘死
B.磨练 浓墨重彩 生机勃勃 奋不顾身
C.淬炼 淋漓尽致 生生不息 奋不顾身
D.磨练 淋漓尽致 生机勃勃 舍生忘死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穷力量被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激发出
B.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激发出无穷力量
C.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使得无穷力量激发出
D.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力量是无穷的
16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筑牢武汉三镇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走出家门,排查隐患,服务社区,清洁消杀
B.走出家门,服务社区,排查患者,清洁消杀,在武汉三镇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C.在武汉三镇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排查患者,清洁消杀,走出家门,服务社区
D.排查隐患,走出家门,服务社区,清洁消杀,筑牢武汉三镇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15个字。
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击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一次次伟大斗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面对挑战的团结力量、共克时艰的群策群力、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新冠肺炎,我们亦是如此!举国上下守望相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风雨无阻携手前行。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疫情依然严重,___击不垮乐观的中国人民。伴随着《火红的萨日朗》的音乐,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区,医护人员和患者一起跳起了广场舞。据医院的医生介绍,方舱医院里面收治的患者____大都是症状较轻的,___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了打发闲暇时间,医生便带着患者一起跳舞,这样____能够舒缓筋骨,______能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2月6日,湖北武汉。方舱医院使用的当天,一位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小伙子在病床上安静地看书。众声嘈杂中,他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本,神情专注。这是一位留美博士后,他安静读书的照片一经上网就被刷屏,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清流读书哥”。
②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一线的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为未来培养自己的栋梁之材!
③2020年除夕之夜,无数90后的医务工作者奔赴抗击“新冠”的最前线,勇做“逆行者”。他们说:“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我们90后成长起来了,抗击疫情是我们的使命。”
16
2020年中国很难,而2020年的高三学生也不得不面对最艰难的境遇。作为2020年的高三学生,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6
2020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C 2.D 3.C 4.D 5.B
6.①有利于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注重生态和环境效益,有利于缓解国家环境压力;④使商家在品质上下功夫,有利于国产品牌的成长;⑤有利于消费者个性化、实用化、体面的表达心意。
7.B
8.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
9.(1)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凤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0.B 11.D 12.D
13.(1)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2)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
译文:
16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他考中了进士,低位高就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后任襄州邓城县知县,以才能出众闻名。知州谢泌打算推荐张逸,先摆设几案,把推荐的奏章放在案上,望着朝廷的方向拜了又拜说:老臣我为朝廷选到了一个好官。”然后才呈上奏章推荐张逸。后来真宗召见张逸征询建议,问张逸想要担任什么官职,张逸回答说:“我母亲年老在家,希望得到靠近家乡的一个幕僚职位,能回去用美食奉养母亲就满足了。”朝廷任命他做澶州观察推官。几天后,他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期满,真宗再次召见他征询建议,又坚持问他想做什么官,他回答说:“希望做一个京官。”朝廷特地改任他为大理寺丞。皇帝一向看重谢泌,之所以两次召见询问张逸,是因为谢泌推荐他。张逸任长水知县,当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对他很好。等到张逸调任青神县,穷得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王嗣宗借给他半年俸禄让他治办行装。到青神县以后,他兴办学校,教授学生。后来当地人陈希亮、杨异相继考中进士,张逸将他们的居地改称“桂枝里”。张逸两次调职做了太常博士、尉氏知县。被提拔担任监察御史,提点益州路的刑狱事务,做开封府判官。出使契丹,做两浙转运使。转任陕西,还未赴任,又被调任河东,过了几个月,又被调任陕西。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担任梓州。多次升迁做了尚书兵部郎中,任开封府尹。有个僧人请求由皇帝直接下令免除田地赋税,张逸坚持原则不答应。仁宗说:“官员能如此守法,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张逸又说:“不久前才有不允许妇女干政的禁令,近来出现了妇女谒见的情况,希望能让有关部门纠察劾正。”仁宗同意了。他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担任益州知州。张逸总共四次到蜀地任职,熟悉那里的民风。华阳县掌管车马的官吏杀了人,却诬陷一位过路人,县中官吏接受了贿赂,案子已经审定。张逸特意让杀人者看守囚犯。他说:“囚犯满脸冤气,看守的人心虚气短,是不是看守的人杀了人呢?”囚犯这才敢说真话,看守的人果然认了罪,张逸立刻处死凶犯,蜀地人把他看作神人。恰逢这年大旱,张逸让人们修筑堤坝拦截江水,灌溉农田,又拿出公家积蓄的粮食减价卖出赈济百姓当初,百姓因饥饿多有人杀耕牛吃肉,因此事获罪的人都发配关中。张逸上奏章说:“百姓杀牛来救活将要死的性命,与偷盗杀牛情形不同。可是如果不禁止杀牛,又会荒废农事。今年稍稍有点丰收,请求将他们一律释放回来,恢复他们的产业。”朝廷答复批准。不久,他死在官任上。
14.B
15.不矛盾。①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首尾(结构)严密。②“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③一泪一笑,总括全诗,掷地有声。(观点表明,分析有据,结合诗意即可)
1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往往取酒还独倾
17.A 18.B 19.B
20.人民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没有变。
21.但 因为 所以 不仅(既) 还(又)
22.范文:
愿你披荆斩棘 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16
2020的春节不是一个普通的春节,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满血与泪的。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汉市,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心。因此,他们出现了。在人们惊慌失措时,他们挺身而出;当人们痛苦万分时,他们奋勇拼搏!他们,就是那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他们为大家战斗,为人民奉献。他们奋战在一线之上。他们不曾,也不能离开战场,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稍稍松懈,疫情便会蔓延!他们在生死之间工作,与死神斗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拥抱了死的恐惧。
当下中国虽少见枪林弹雨、血染山河,但有责任、有担当、愿奉献的青年人比比皆是。年轻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突遇飞机故障,生死边缘的4.4秒仍试图挽救飞机重伤牺牲;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不幸患渐冻症,她最后的愿望是将器官都捐出来,“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80后的余静两年前主动报名驻村扶贫,“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就不撤岗”;80后特警张劼为保护居民楼200多居民的安全,第一个冲进屋内阻止歹徒引燃爆炸物,自己却被烧得“像个烂桃子”……
他们,恪守和实践着这些宝贵精神品质,成为社会中最温暖人心的力量。
谁都可以成为“榜样”,关键是,要学习他的是什么?
是羡慕他腰缠万贯、挥金如土,还是钦佩他的奋斗之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是眼红他的前呼后拥、派头十足,还是崇拜他的废寝忘食、心无旁骛?
这一点,你心里一定得有答案。心中有光,你才会发光。十九大开幕会之后,网友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64岁,210分钟,32000字,全程站立无休息……
他们尚且如此,我辈青年何如?
回看新冠疫情,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狙击战中,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为了守护人民健康,义无反顾,为我们留下最美的逆行身影。我们在此真诚地向此次防控疫情的逆行者致敬!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难时期这些人才是最可敬的!作为2020年的高三学生,我们面对疫情的艰难,也面对高考的艰难,我惟愿你笑对困难,效仿英雄,披荆斩棘,磨砺成自己的榜样!
16
相关文档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6-0514页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511页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02021-06-0516页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2021-06-0516页
- 黑龙江省哈九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2021-06-0511页
-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2021-06-0515页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06-0418页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06-0427页
- 【语文】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6-0415页
-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2021-06-0419页